塑造核心竞争力 衣柜企业紧抓三招不放手
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衣柜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是衣柜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需要。那么,在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下,衣柜企业该如何塑造核心竞争力?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下三大建议。
衣柜企业+互联网 挖掘数据资源价值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新媒体实现更好的发展。对于传统衣柜企业来说,互联网是一种手段,那么具体该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手段来扩大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更加灵活地掌握终端数据,因为未来最大的价值是数据资源。所以,“衣柜企业+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互联网的大数据”。目前越来越多的衣柜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加强对数据资源的利用,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生产出真正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精装房市场日趋火热 跨界合作抢先机
从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我国精装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发展形势良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衣柜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战略也应该以“家居纵向一体化”的思维来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要把定制看得那么神秘,也不要忽视企业本身的能力。的确,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具品牌开始与房地产企业加强合作,这种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
注重产品的打造 发挥人才的价值
产品质量的优劣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虽然这一点每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懂,但总是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这样做出的产品一旦上市,换来的只是暂时的销售业绩,经不起市场的长期考验。衣柜企业需在产品方面多下功夫。另外,21世纪人才最有价值?如何善用企业的人才,使他们的能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已成为了每个衣柜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企业除了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给他们培训深造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也很重要。
随着衣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衣柜企业只有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才能脱颖而出,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市场疲弱,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银根收缩,以及自上而下的环保整治高压下,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消息频现,龙江家具业或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考验。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离开与拥抱的故事。
有的人“走”了,转行做了包租公,有的人“来”了,却依然做着中低端家具厂。
有龙江老牌家具企业负责人说:“龙江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错失了调整的黄金期。”
与此同时,一些老板们并不愿守株待兔,他们想开辟一条互联网经济下的“龙江突围之路”。曾任顺德家具协会会长的陈伟恒与他的朋友们,已经在行动,他们自信且敢于创新:“小米都能做家居平台,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龙江家具进入内外夹击的阵痛期,谁来“救救”它?
谁走了?本土家具老板纷纷转行
做了30年家具生意的刘健最近有点烦,原以为缩小生产规模及时止损,转身便能安稳地当个包租公,没料到管理商场和公寓令他更“头大”。
在龙江镇,有不少像刘健这样的家具老板。随着材料、工人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被挤压,加上惨淡的行情,不少本地老板转行做起包租公。
刘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7年前后,他推倒占地10多亩的旧厂房,建起6层高适合家具企业使用的现代化厂房,配套货梯、员工宿舍楼、商铺等,光租金每月能有近200万元进账。
同时,他开始逐步缩小生产规模,从最初的拥有沙发、套床等多条生产线,到目前仅生产软体床垫,并将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部分产品品牌转让给新进的合作企业。
对于刘健来说,管理商场和公寓成为他目前主要操心的生意。
“现在本地人做家具厂抵不过外地人的拼劲,最终都要转型。”刘健观察到,他身边90%龙江家具老板都在慢慢转型,有的缩小规模,有的合作生产,剩下的10%则是直接放弃家具实业,转而收租或到外地投资。
刘健坦言,实业是顺德老板的根,是从事其他投资的支柱部分。一方面他不愿意舍弃经营多年的家具生意,一方面也希望从中抽身,投资其他行业。
谁来了?依然是中低端家具厂,质量原地踏步
当许多本土老板纷纷转行之时,龙江迎来了许多后继者。
三联工业区是龙江家具企业密集地,做工程类定制家具的老板黎先(化名)是肇庆人,他和两个老乡的工厂都在这个工业区内。
1995年,黎先高中毕业便进入家具业,从海南到北滘,从技术学徒到销售人员,他最终在龙江一个800平方米的工厂开始他的家具事业。
由于政府政策和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三年前黎先租下三联工业区内一栋大楼的三层,约400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加水电费大约十几万元,加上工人工资,每月成本至少要30万元。”
从大楼后楼梯进入,伴随着浓浓的木材味和胶水味,能看到弥漫着粉尘的生产车间。三联工业区每栋楼内一层便是一家企业,这里的老板多为30—40岁,大多来自顺德以外的地区。
家居行业历来被看做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除了家居企业涉足之外,房企、家电企业、互联网巨头、家装公司等都纷纷入驻其中,市场份额被逐步瓜分。这对于身处其间的橱柜企业来说,有利也有弊,如何实现多元化整合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市场竞争激烈 家居行业被“打劫”
从家居营销渠道核心的大卖场模式市场反馈可以看到,客流量和客单价明显减少,因此说传统家居业的市场份额被打劫了。那到底是被谁打劫的呢?业内人士表示,第一,被室内设计师“打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赖设计师进行家居装修设计,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稿中将家居完成配套销售,消费者甚至都不用亲自跑卖场。第二,被建材行业“打劫”。大家都知道房子装修一般是先挑建材后选家居,因此,建材行业完全可以在上游实现拦截,而随着定制橱柜、衣柜行业在建材领域的强势扩张,情况愈演愈烈。第三, 被软装企业“打劫”。一方面软装企业很多承担了样板房设计的工作,可以在样板房环节进行家居销售,另一方面,很多软装公司可通过开设整体家居体验馆对消费者进行全屋销售。第四,被房地产企业“打劫”。如地产业巨头万科、恒大和碧桂园等房企,正在积极推广精装房“拎包入住”项目,所谓的“拎包入住”意味着后端所有家居销售的整体截流。渠道拦截的核心是进入下一个动作前抢先完成。家居行业在这一整个链条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同时,行业营销思维的滞后性也是一大原因。
房地产做精装?家居企业该何去何从?
对于房地产企业推行的地产精装化,目前也有许多家居企业主动参与,但是,都处在相对被动和浅显的阶段。首先,房地产企业为什么做精装房?除了“精装化”的政策要求,以及存量过剩的现状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税务驱动,房地产业的税收由营改增,房企需要通过加大采购相对降低利润率从而实现税务成本的下降;现金流驱动,精装房销售速度和回款速度决定了当下房企的生存;配套增值驱动,房地产从一次销售到物业配套,商业增值潜力巨大;销售去化驱动,为房企提供弹性价格空间,以便于各种销售政策运用;利益驱动,房企作为入口,是最有优势做整合的,对其而言既有利益又不用背负风险!
那么,对于房企的“精装房”截流,家居企业就无计可施吗?当然不是。在推行精装房的过程中,房企也存在诸多痛点:业主对千篇一律的精装极度反感,追求个性化精装;跨界采购难度大,目前建筑、室内、家居等多个相关行业并没有链接的标准,对于各品类供应商的专业评审也是大问题;对各个供应体系中的制造企业中涉及采购、制造、安装等环节的监控难度大;针对高低不同的房价,业主对精装加载的态度差异很大,通常房价越高,消费者对精装的接受程度会越高。如果房企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做“精装房”无疑纸上谈兵。
去年开始,某企业为万科提供精装房模块化设计服务,并取得巨大成功,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通过住宅精装找到了方向。而这,实际上也应给家居企业更多的思考和惊喜,家居企业有自身的巨大优势,需要转变的只是思路和方式。
多元化整合时代 橱柜企业如何做?
当前的市场局面对橱柜企业而言关键点是“生存”而并非“发展”。整合,其实涉及思路、模式和方法的问题。正如,定制是建材行业对橱柜行业的整合,前端拦截是设计师对渠道的整合,而如果橱柜企业仅仅参与房地产精装化,为房企提供精装房定制套餐,那么等于被房企整合。
谁在整合?设计师在整合、建材企业在整合、软装企业在整合、互联网家装公司在整合、房地产企业在整合,而橱柜企业也必须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整合的时代。在这个变革的路口,橱柜企业该如何突围困局呢?种种上游渠道,包括房地产、互联网和定制,都是橱柜企业可循之路。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劣势来判断,不存在唯一性和必然性。
橱柜企业的转型和变革势在必行。在未来,橱柜企业不能只是停留在卖场一个渠道,还得迎合趋势,拥抱上下游,寻找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管是走向定制、拥抱互联网,还是与房地产商合作,或者是工装企业、建材企业合作!未来的橱柜市场,不只是挑战,更多的是寻求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