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详细内容

大数据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时间:2016-05-17     人气:12490     来源:顺德家具网     作者:
概述: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上一篇文章讲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传播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在现今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他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有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精确的营销范围以及存货的补给已经得到全面的改善与优化。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
  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我们现在还处于所谓“物联网”的最初级阶段,而随着技术成熟,我们的设备、交通工具和迅速发展的“可穿戴”科技将能互相连接与沟通。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创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从2005年起,用在硬件、软件、人才及服务之上的商业投资也增长了整整50%,达到了4000亿美元。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上一条:何为大数据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未来的时代将是大数据时代。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可以称为巨量数据或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从什么时候被提出来的?
      大数据最开始源于1980年,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你可能不知道在2012年,大数据已经上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   专栏封面,早已经进入了美国的白宫官网新闻,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怎样定义大数据的技术呢?
      大数据的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
      大数据从何而来
      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此外,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大数据有多大
      仅以互联网为例,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 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大数据的“4个V”
      大数据的4个“V”指的是大数据的4个特点:
      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渠道。
      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第四,处理速度快。一般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时间太长就失去价值了。这个速度要求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
      由此,业界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
      下一篇将为你介绍“数据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阅读全文
  •  在零售市场上,话语权的天平基本都是根据各方势力的强弱来倾斜,包括中国的家居市场,其实也是如此。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和家居卖场的内部管理人员接触很多,发现这个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家居卖场往往都属于被“对症下药”的一方,至于被下多重的“药”,就要看卖场的自身实力,以及家具经销商的实力了,笔者在此举3个真实案例,供大家对号入座。

      这些年,中国潜力最为广大的三线城市,已成为各大家居卖场扩张最为重要的区域,国内家居连锁卖场巨头,每年超过60%的新开卖场都位于这些区域。这些地方也充分体现出了卖场与家具经销商之间的博弈。


      前两年,某地级市的商业地产成功加盟到一家连锁家居卖场,前期项目都敲定后,卖场团队也随之启动当地的招商工作。其实在这之前,当地并无上规模的家居卖场,所以项目伊始双方都非常看好市场前景。但在招商阶段,问题出现了。

      当地家居市场以独立店居多,其中既有单一的品牌独立店,也有包括由川派品牌为主打并辅以其他品牌的独立店,另外还有更具规模化的独立店。当地就有一位经销商,手上代理了十几个品牌,从板式到实木,从软体到欧美,市场上主要的几款家具类型里面,其主流的品牌在当地的代理权都集中在这位经销商手上,这样的经销商自然就成为卖场第一批重点招商对象。

      前期洽谈的时候,卖场就给经销商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包括店面位置、门店租金等方面,都给予了特殊政策,但是这位经销商还是拒绝了。经销商有自己的算盘。自己已经整合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店品牌,生意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选择进驻卖场,前期投入先不说,当地市场就这么大,开了新店生意怎么样不仅不好说,而且或多或少还会影响自己独立店的生意。权衡之下,经销商自然就拒绝了卖场的“好意”。

      眼看经销商“油盐不进”,相关的几个家具品牌在当地的区域经理也不能给经销商施加影响,卖场只能寄希望让企业向经销商施加压力,可惜对于企业而言,经销商实力雄厚,每年的出货量也都是稳步增长,所以谁都不愿意因为增开新店的事“问罪”经销商。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的结果是,卖场开起来了,但是生意一直不见起色,经销商的独立店也正常运营,生意一点也不差。

      再说第二个例子,同样是经销商与卖场博弈,但情况却与第一个例子截然相反。

      某市有一家居卖场,因为经营时间长,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口碑,所以生意一直非常不错,入驻的经销商虽然一直对于卖场的管理、租金颇有微词,但是因为生意好,所以也一直相安无事。

      这种局面随着另一家连锁家居卖场要入驻该市被打破,和很多桥段一样,新老家居卖场开始暗自较劲,焦点就在于对当地经销商资源的拉拢。新卖场想要当地经销商能够入驻、开新店,而老卖场则要全力稳住自己的经销商体系。

      当地有一实力经销商,手上握有几个优质的板式、软体品牌,并在老卖场开了多家店面。这样的经销商自然成为新卖场极力拉拢的对象,经销商认为自己获得了筹码,可以趁此机会与老卖场谈些政策,“要么给自己更好的租金优惠,要么自己的店面租赁到期后,就撤店搬到新卖场”。老卖场“强势”了那么多年,想着自己要是开了这个先例,其他经销商不都得跟进,就拒绝了经销商的要求。于是租赁到期后,这位经销商真的就把店都撤了,并进驻到了新卖场。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有点大跌眼镜,新卖场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趁势而起,经销商的生意自然也是无法和往日相提并论。早前有些在观望的经销商看老卖场还是生意红火,也就打消了去新卖场开店的想法,之前老卖场空出的店面位置也很快被其他经销商占据。“老卖场在当地市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里面的经销商只要不是胡搞,赚钱肯定没问题,只是多少的问题,至于什么家具品牌真没看出有多大用处。新开的卖场,本来位置就偏,多好的家具牌子过去,都撑不起市场。”这是事后大家共识最多的总结,要是那位经销商早先听到这个建议,情况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可惜没有如果。

      第三个案例,某地级市有一家居卖场,卖场背景和第二个案例一样,在没有外来卖场的时候,卖场的日子过得也是很好,当地多是些实力一般且品牌分散的经销商,卖场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基本也没有和卖场谈判的话语权。

      当有外来家居卖场要进驻该市的新闻传出后,当地的这家家居卖场反应还是很快的,包括召开业主大会,表示会改善卖场购物环境、给予业主租金优惠等一系列措施。等到行业传出外来家居卖场在多地的加盟点出现经营不善的消息,老卖场的态度慢慢又恢复了过往,卖场外围装修没了下文,内部环境改善也不再提,租金不仅没有优惠,而且还通知要调高租金。业主们不乐意了,结果那家外来家居卖场在当地的招商居然异常的顺利,当地的主流品牌悉数入驻,之前当地没有的一些主流品牌也过来了。新卖场开业后,因为声势浩大,大笔的营销推广、大笔的活动补贴,很快就抢占了当地的市场份额,而当地的这家家居卖场虽然没有落得关店的下场,但是品牌档次下滑严重,再也恢复不了往昔的势头。

      通过上述3个案例,笔者想要说的是,卖场和经销商的强弱关系从未固定,市场本身的变化,外来市场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到双方的市场影响力。而对于家具经销商而言,经营其实就是在站队,正确的站队才能保持正确的经营,哪怕当经销商决定独立于卖场,也是如此。

      笔者接触较多的一家企业,在同一城市拥有两家卖场,几乎就是在同一时间,一家卖场租金水平上调30%,且过去已经连续2次预收长期租金,细算下来都已经收到3年后了,但最后的征收比例依然达到了80%。另一家卖场,别说提前缴纳半年租金了,只是上调了15%的租金,就引得经销商歇业抗议。这两相对比,高低立显,而其核心,无非就是经销商根据卖场的市场号召力而做出的合理判断。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