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展会是大品牌的“秀场”,小品牌的“竞技场
详细内容

家居展会是大品牌的“秀场”,小品牌的“竞技场

时间:2019-03-19     人气:1019     来源:大家居头条     作者:
概述:2008-2014这些年,家居类展会,参展人员仍然以经销商为主,参展企业只要去参加家居类展会,总是可以捞到不少精准客户,有加盟的,有材料资源对接的等等,在2010-2014年,很多定制家居品牌的每次展会后都要大举的将此次展会的招商成果展示出来,如韩丽家居、科凡动辄3天展会即签约150个新经销商加盟,更有甚者,宣称一次展会可以招商200家,后来落地成果究竟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每逢行业淡季,都是企业“练兵”最好的时机,企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享与交流。今年对很多行业来说,都面临转型与变革的阵痛,家居建材企业求“变”若渴。因此,淡季充分发挥行业助推器的功能成为行业协会活动集中在阳春三月展开的关键因素。

观展受众变化大

依稀记得,2008-2014这些年,家居类展会,参展人员仍然以经销商为主,参展企业只要去参加家居类展会,总是可以捞到不少精准客户,有加盟的,有材料资源对接的等等,在2010-2014年,很多定制家居品牌的每次展会后都要大举的将此次展会的招商成果展示出来,如韩丽家居、科凡动辄3天展会即签约150个新经销商加盟,更有甚者,宣称一次展会可以招商200家,后来落地成果究竟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家居建材类展会对于企业推广品牌,落地招商,对接资源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如今,家具展会之多,可以用牛毛来形容。但随着家具展会的增多,单个展会不再具有以前的影响力,这使得各个展会的效益减弱。

(1)原创产品抄袭快

随着行业的成熟,原创的地位终于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不免的,这几年原创有点“泛滥”了。

鼓励原创本身是对的,只有原创才是一个企业活力的源泉。但近几年的展会上,好多企业把原创设计当道具用,请一些设计师来做嘉宾,当所有人都争相模仿后,反而违背了原创设计的初衷。

原创设计应融于工厂的研发和生产,而不是华而不实、只能存在于展会上的噱头,光讲设计脱离实际,无法用于生产,其实还是一种空谈。

更有很多展会高举原创设计的大旗,却依然做着抄袭米兰家具展等国外品牌的事情,依然没有改掉自身的老毛病,这无疑依然要给当下的展会功能打个大大的问号。

(2)经销商趋于稳定,选择新项目者减少

目前来看,在各地的各个行业里都已经逐渐诞生了知名品牌,有影响力的经销商,伴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经销商群体也逐步稳定,新来者日趋减少。据有关调查显示,新兴行业更容易找到目标经销商,传统的,成熟的行业投资欲望已经逐步减少。

另外各大招商平台的崛起,招商外包公司的增加,都在逐步分流参展的经销商群体,很多经销商足不出户,只要留言,发个信息,马上就会有N多个厂家业务经理,第三方招商平台打电话,加微信来洽谈交流 ,甚至直接上门拜访,这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便捷,沟通顺畅。

参展受众从以前的经销商为主,变成了行业人士的交流平台,相互认识,共同探讨交流。

企业更加务实

(1)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恒强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及经历了几轮大洗牌过后,体系成熟的企业已经稳稳站住了自己的脚跟,而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小的企业难以再有翻身仗可打,谁高谁低已分的一清二楚。

展会原本应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舞台,但马太效应的加剧却使得大的品牌越大、小的却越小,虽然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参与展会的经销商都是趋利避害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展会成为了一个只给少数企业服务的平台,更多的企业却成为了陪衬花朵的绿叶。

(2)经济寒冬下,企业更加追求实效

展会的功能,对于大企业来说早已发生改变,展会只是他们展示品牌形象的舞台。变成了“刷存在感”。大企业的主战场早已不在展会,而是在各自的工厂。

在近年来,房地产形势低迷的市场现状下,家居建材品牌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对外投入品牌推广,展会方面,更加谨慎。

我们不妨计算一下,一场展会的投入成本,以200方面积来计算,展位费就20万左右,搭建费25万,样板20万,人员差旅费、食宿、接待等费用约5万,这意味着200方的参展投入不会低于70万。

企业参展的目的无非是推广品牌和招商,一线品牌已经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参展无非是要“给面子‘或者”刷存在感“,大量的中小企业参展,是为了招商而来,一场展会投入70-80万,但可能只能招到10个左右的意向经销商,最后落店为2个店,即投入70万,招商成功2家。

现实的案例比比皆是!

(3)家居展会效益递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经销商如果想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展会也不再是他们选择的主要手段。

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经销商与企业间联系的方式已不再单一。移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可以说打破了这个牢笼,让人们得以用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如居美科技推出的“探厂报告”,程咬金招商推出了风火轮,以及慧亚资讯的小型点对点招商会等等,都极大了改变了单纯靠展会做招商决策的局面。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参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投入的费用越来越高,而效益却越来越小了。不得不说,展会之大,让厂商叫苦不迭,2-3天就要走完看完,还要交流,常常累得趴下;展会之多,对于厂商而言,疲于应付,难以奉献精品。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更远的未来,行业集中度肯定会越来越集中,真正在商业模式上有持续性的、在产品设计研发上有创新性的、在品牌营销上真正具备影响力的企业只有极少数,机会也只能属于一小部分,大量不具备系统竞争力的企业,其生存空间势必会进一步挤压,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太快。

这是接下来3-5年,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行业格局肯定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一小部分企业注定真正上岸,会有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被收割,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北居然、南红星”这两大家居行业巨头不约而同地宣布加码后服务市场。其中,居然之家宣布上线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居然管家”。红星美凯龙也在同一天启动“24小时七星管家”服务升级。  

    众所周知,家居销售和售后服务分离是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尤其是“众包”模式下的后服务方式更是为消费者所诟病。尽管当前已经有很多规模型企业构建了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但仍有很多的中小型品牌缺乏相关的服务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家居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同样是如居然之家等大卖场要面对的难题,加码后服务市场必然成为大势所趋。但除了痛点解决方案之外,家居大卖场更大的野心应该是借后服务市场融合大消费,以高频带动低频。  

    可以看到,家居后市场这块低调的万亿蓝海也早已引得阿里、京东、国美等巨头密集入场。而在巨头环伺之下,除了供应链的比拼,也会加大对流量红利和用户粘性的考验。

    从家居零售到家居服务闭环

    3月15日,居然之家上线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居然管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居然管家的微信小程序或APP,消费者可以选购上门安装、家居保养、开荒保洁、家具维修等售后服务。消费者只要在居然之家任何一个门店购买一次家居建材产品或进行装修,即可享受终身服务。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另一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也在深圳宣布启动“七星管家”服务升级。根据红星美凯龙深圳香蜜湖商场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显示,七星管家服务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家居维保、维修、翻新、清洁护理等。  

    南北两大家居巨头为何同时加码后服务市场?构建家居服务闭环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家居和家电行业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销售和售后是两个团队,这样给消费者的体验很不好。”北京居然之家家居新零售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宁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家居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重体验、重服务的市场,正是基于上述痛点,居然之家才打造了居然管家。而居然管家提供的服务不只有家装,同时还有家政,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根据居然之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居然管家平台目前拥有注册家居服务工程师超1万人,B端注册品牌接近200家,服务C端客户超100万户。  

    融合大消费以高频带低频

    正如上述王宁所说,传统的家居和家电行业此前存在着同样的痛点。也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包括京东、国美等互联网零售巨头也在持续发力后服务市场。 

    以国美为例,自2017年,国美提出“家·生活”战略后,便迈出了进军十万亿“家·生活”市场的步伐。而就在今年2月,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还表示,国美未来在市场上的定位,将是家庭整体方案的提供商、服务解决商、供应链输出商。  

    此外,国美零售执委会主席何阳青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家电销售和家电售后服务的差异时表示,为用户提供空调、地暖、清风系统等全套的家装设计和安装,难度在于工期长,与卖产品完全不同。但是,尽管家电是低频消费,这些产品的后服务却是高频消费,通过这些业务的尝试,用户后续为国美带来了接近60%的家电销售订单的增长。  

    家居行业同样如此,居然管家总经理周速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前家居、家电行业的边界在企业业务拓展的过程中逐渐模糊,而这也对品牌的服务能力,以及安装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安装热水器,工作人员不仅要懂水电,可能还要懂人工智能。大品牌可能有完善的体系,但很多小品牌主要精力都投在了销售端,所以需要有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在周速华看来,居然管家能为品牌提供的服务其实不只是安装、服务的基础能力,更是对用户的持续运营能力。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早于2014年,中国建材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07万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家装后服务市场超1.4万亿元。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表示,当前的家居行业一方面受到政策、环保、成本、外迁等各方面挑战,另一方面正面临着与互联网+结合的机遇。从“小家居”到“大家居”转变是家居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在用户服务商推陈出新是很好的切入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码后服务市场实际上也是提升家居卖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频率的一种方式。此前,居然之家还曾通过升级居然体验MALL、引入盒马等方式,强化“大家居”与“大消费”的融合。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下零售商或电商也好,各自手中都有一定的流量,但关键是如何把流量的价值最大化。如居然之家选择引入盒马,背后实则是看中了盒马的聚客能力。以生鲜的高频消费带动家居业的低频消费,从而实现商场客流和收益的双向保障。

    阅读全文
  •  在中国家具发展的历程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家居圈“掐架”事件也是接二连三。就在今天刚刚顾家家居自主研发的“浮光掠影”主题设计款沙发荣获2019年第五届金汐奖“最佳软体沙发”金奖的2小时后,又一次遭遇到了老对手敏华(芝华仕沙发)的展位碰瓷。

    恩怨由来已久,敏华败而再战

    2014年3月东莞家具展期间,敏华公司(芝华仕沙发)以顾家家居的一款功能沙发与其旗下的一款沙发相似为由认为顾家涉嫌抄袭,于是向专利局及法院进行举报。随后,顾家家居发布《专利之争静待公断》声明,称顾家家居的这款产品早在2013年就申请到了外观专利权,不存在侵权问题。最终,这场2014年的侵权纠纷案件,以敏华公司的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撤销,敏华败诉为结果告终。

    兜兜转转时间点又一次家具展,敏华公司(芝华仕沙发)新瓶装旧酒再度以顾家家居外观设计侵权为由进行起诉。在此特殊时间节点上,敏华公司本次起诉的目的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行业竞争激烈,品牌间暗流涌动

    多年来,中国的家具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直是沙发领域。而顾家和敏华是其第一梯队的巨头,两者都做功能沙发,在终端市场的较量波涛汹涌,各种明的暗的潮涌也都来势汹汹。

    自2016年以来,顾家家居开启专利维权、打击抄袭的行动,截止目前共起诉专利侵权案件80余件,已经通过判决或者和解的结案超过70件,无一败诉。其中,敏华公司从2018年下半年起陆续抄袭了数款顾家家居主销产品,顾家家居选择已经有多次胜诉判决的两项专利予以回击。

    因此,近日敏华公司起诉顾家家居专利侵权案件,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于侵权案件本身的输赢,而是制造营销噱头,影响顾家声誉,干扰市场正常经营。

    核心较量在于创新

    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维权意识和积极性的提升,展会维权也正愈演愈烈,它折射出来的,是家居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以及行业的发展与变迁。

    有意思的是,在拿维权当武器的同时,企业本身也很有可能变成被维权的对象。比如正在被顾家家居起诉的芝华仕,确实是家居行业的维权标杆。在历届展会上,芝华仕也曾举着维权大旗,打击抄袭品牌。然而在终端渠道上,芝华仕也曾屡次因为“抄袭”成为被维权的对象。

    “这是一种行业的进步,它将促进企业人人自省、人人自危,真正跳脱抄袭的低级竞争,向高阶的创新竞争发力。”业内人评价称。在行业转型的节点上,企业的核心较量在于创新能力的强弱,维权带来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它会刺激企业不得不更注重创新。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