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装之势一触即发,将成为未来家装市场主流模式
详细内容

整装之势一触即发,将成为未来家装市场主流模式

时间:2019-03-28     人气:574     来源:顺德家具网     作者:
概述:市场层面,消费者对“装修一个家”的整体需求催动了整装产品的快速回归,自2000年以来,从平米报价到套装,再到整装,该类产品在市场的快速崛起,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整装快速增长的需求。......

2019年,整装成了当下家居家装行业讨论火爆的热词之一。

随着新兴消费群体开始崛起和“一站式装修”需求日益强烈,当下的家居家装行业正走入剧烈震荡的变革期,从成品到定制,从单品到全屋,从局部到整体,原有的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房地产商、家装公司、家居企业、建材商、供应链平台和跨界巨头从各个方向汇聚而来,尝试从不同的赛道探索整装新模式。

整装是家装市场未来的主流模式

行业人士认为,整装的本质是家装的产品化+服务化,是家装行业发展演变走向成熟的一种模式,以前我们习以为常的交付模式,把工艺、材料、设计、工期、预算等问题都交给消费者决定,不是家装市场合理的规律,而是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经济爆发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现阶段家居家装企业探索整装是一种补课行为,是做行业早就该做的事,以前不用做,是因为家装市场太过庞大,家装企业可以选择最喜欢做的客户群,不需要研发产品日子也过得不错。但家装是一个整合性行业,家装生产过程是一个整合过程,如何设计,采用什么规格标准的材料,使用哪些合适的主材,如何安排施工,这些工作本就应该是家装企业的职责,整装不过是在回归家装的本职工作。

市场层面,消费者对“装修一个家”的整体需求催动了整装产品的快速回归,自2000年以来,从平米报价到套装,再到整装,该类产品在市场的快速崛起,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整装快速增长的需求。

政策环境来看,精装房是整装未来的目标,精装房的崛起其实是房地产行业的终端体现形式,跟国外已经成熟的精装房水平相比较,中国的毛胚房交付还处于落后阶段,这也是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尤其是房地产经济爆发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但随着经济和社会逐渐向前发展,房地产商盖一堆框架,甚至圈一块地就能挣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无论从消费者需求,还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活水准提高等各个角度看,精装房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和装饰行业必须完成的功课。

前两年开始,从住建部到各地政府,精装房倒计时实施政策陆续出台,全面精装房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整装是向精装房过渡的必经阶段,是中国家装行业开始产品化,实现行业效率升级,夯实自身未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重要实践。

无论是精装房还是二手房装修,无论是整体装修还是局部装修,整装都将成为未来家装市场主要的产品模式,无论叫标准化整装还是定制化整装,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家居解决方案,使家装真正成为一种简单、直接的消费,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整装虽美但阻碍重重,优质合作、信息化系统、产品体系缺一不可

整装确实是摆在眼前的明显趋势,拎包入住也绝不仅是个概念。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自信站出来拍胸脯说自己是整装楷模的,不足二三。当下讨论火热的整装概念和实践其实在家装行业潜在运作了多年,但始终不温不火,未能成为市场的主流,平米计价、套餐计价、整包报价,包清工、包辅材、包主材乃至包全部家居用品,这种类整装模式在市场始终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尚品宅配整装云副总经理丘权认为,很多传统家装公司所谓的转型整装,只是停留在产品的叠加和SKU的生硬整合上,实际上还是以材料扣点的形式在卖货,只不过是把货放到一起卖。

整装对于企业整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包括产品、渠道、服务等各方面,想要真正做好整装,需要练好一些基本功:

1、寻找优质品牌和做进行资源互补,质量服务两手抓,聚焦用户价值。选择有人脉的经销商,一部份种子用户保底,再加上品牌影响力和广告投入,都是保障全屋整装成功的重要因素。

2、打通信息化产业链,构建完善的全屋整装信息化系统,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从采购、入库、到销售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流,需要强大的管理后台,集施工、量房、设计、生产、ERP等多个系统为一体。譬如尚品宅配整装云的中央厨房概念,硬软装一体化、多工地管理、供应链整合和提供橱衣柜设计生产一体化。

3、高复合型产品主体系加上高质量的外包服务。产品体系是否健全也是整装的一个关键点,在主产品体系之外的产品战略性外包,对外包的管控力和后续配套的物流、安装服务体系是整装成功路上不可忽视的最后一公里。

整装虽美,但面临的阻碍也不少,关于整装的看法大家也众说纷纭。整装到底是怎么回事?未来将如何发展?各细分领域的企业应如何把握先机,加入到这场即将到临的战斗中来?4月12日下午,亿欧家居将将在南京落地一场以“全屋整装”为主题的产业论坛,邀请顾家、齐家、我乐、打扮家、全屋优品、好享家、贝朗卫浴、苏宁家装等优秀的家居家装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到场,和大家一探整装究竟!

来源:亿欧网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6年,“C2M“这一营销模式在中国突然火了,影响范围之广横跨中国制造、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创新创业等众多领域。该模式主要把消费者和制造商直接连接起来,砍掉库存、物流、总销、分销等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成本,让用户以低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它被描述成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营销的最终形式

    不少电商平台把眼光移到这块在中国无人开垦的宝藏之地,拼多多,必要商城,网易严选的火爆让更多从业者想要尝试的心更加蠢蠢欲动。

    在家居领域,除了网易严选这个主打电商平台的擦边球,并无太多企业采用这种模式。

    直到2017年,美克家居旗下子品牌姿在家成为了首度采用该模式的整装定制家居品牌,美克家居利用这一模式,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就整体趋势而言,未来是一个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必然被“个性定制”所取代,这一现象更加彰显了人们追求个性,拒绝雷同的态度,这也是目前家居行业中所欠缺的。

    关于C2M,亿欧网曾在《新消费时代,不看好当下C2M的三点原因》一文中,从自身特点导致的局限性上,以商业模式的角度剖析该模式的三个短板问题。但理论需落实到企业上,其运作方式和发展趋势才能被系统化明晰。此次,亿欧家居专访美克家居旗下C2M模式整装定制家居子品牌姿在家,焦点关注C2M模式在定制家居行业的可行性上,从产业格局、消费分级、消费习惯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系统观察,这股新鲜血液会引发新一轮变革吗?

    B2C/O2O仍是主旋律,C2M难以普世化

    消费升级加速家居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个大品牌纷纷沿着产业链个环节进行布局。新营销模式推进家具互联网化,从产品和渠道两个层次展开,其中B2C和O2O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瓶颈,但仍为主旋律。个性化的需求的增加让C2M模式后来居上,可现阶段它只是市场的缝隙需求,在整个行业的普及率仍然属于起步阶段。

    “C2M不会颠覆传统模式,未来的关系应该是共生的关系,消费者圈层化决定了需求的差异化,未来只有聚焦于用户的痛点,不断的通过产品及服务提供价值传递,才能获得发展的契机。”

    这种大现状主要来自C2M模式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潜在问题。

    制造端高额投入仍是门槛,标准化整合达成难度大

    C2M模式要求企业具备高度柔性的生产定制技术,开发端成本大幅提升,虽然目前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但相比于传统工厂“模板”式生产带来的成本节约,仍显得昂贵且费时。与此同时,消费者选择家居风格的多变性和新产品的快速更迭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成本。

    对想要尝试C2M模式的家居企业而言,大规模定制导致生产成本的高额投入是摆在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没有参与进来的入场券,只能在外围为别人摇旗呐喊。

    对此,姿在家的负责人表示,“标准化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们使用的电子、汽车等产品都是基于标准化的底层技术进而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的。恣在家的定制化基于同样的技术基础,面向标准化零部件的大规模生产+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按单装配(ATO)的生产逻辑,这点和汽车工业的模式很像,其本质是由用户需求拉动的生产模式,而且没有库存,这也是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美克家居自2012年起,就启动了美克家居智能制造(MC+FA)项目,通过供应端智能制造水平的升级,提升个性化消费趋势下的柔性交付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定制家居企业而言,没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资本支撑,是很难在C2M模式里得到良性发展的,毕竟前期投入和后续维护需要很多因素协同作用,投入和获利的天平如何合理控制,需要每个想要尝试的企业理性考量了。

    质量监管标准化、透明化程度低

    B2C模式虽然会有很多的中间商赚取差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质量监管的作用,货品的层层流通是一种筛选机制,也正是因为在质量和品质上有保障,很多消费者才更愿意在网络平台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大品牌,而C2M模式消费者与工厂垂直对接的特点,让监管成了一个不透明的灰色地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姿在家表示,“质量责任的主体还是应该是生产者的责任,企业依托美克家居积累多年的研发优势、制造能力、专业化水平,目前的产品由美克家居旗下最先进的智能工厂生产,该工厂还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项目”的家居行业首家工厂,其优势及专业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第三方平台同样非常值得重视的渠道,但是仍需要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商品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加强监管。”

    在系统化的平台监管力度和监控标准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姿在家的对策显然不太适用于其他企业。品牌口碑的建立要慢工出细活,消费者的认知多由长期观察和回购率塑造,这些软性标准的多变性加大了质量监督的难度和不透明度。

    消费习惯让新模式的引流成本提高

    大多数商家、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电商模式,很多互联网电商巨头在一定程上已经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定型。新的电商模式的燃起如果仅仅只是在价格上占优势也并非能吸引到所有用户的关注点。单纯依靠价格、甚至是降低质量、安全的做法是违背商业伦理且难以长久的,市场发展分级、圈层化的趋势,需要企业在市场上更加精准的聚焦目标的圈层。

    “恣在家依靠定制化的产品创新能力更好的解决了客户对个性化产品需求的痛点,通过我们免费的全屋软装设计服务解决了用户选择及搭配专业性的不足的痛点,通过提供行业内最好的送货、安装、售后服务解决用户购买后的痛点,用户通过体验恣在家的服务及产品,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从而实现客户消费习惯的转化,提高复购率,成功引流。”

    姿在家通过开发自定制的营销新模式,自带创新点,吸引用户的目光从而实现引流,新模式的开发需要对市场有较深的洞察才能实现,对企业自身的软实力有很高的要求。

    综合以上三点,亿欧家居认为,传统家具行业想要在新模式上取得发展,现阶段的成本投入是巨大的,且可行性较低。姿在家能在C2M模式中稳定的发展,他们的一系列举措是可模仿但不可复制的。新模式不是一道只有单一答案的数学题,需要每个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拟定合适的发展路线。而C2M模式的各种特点也决定了他不是一块容易享受的蛋糕,传统企业想利用新模式抢占前瞻市场,就要抓紧时间窗口,积累C2M的核心竞争力,待市场成熟时加速转型,才能避免被不断变化的市场浪潮淘汰。

    来源:亿欧网

    阅读全文
  •  “智能+”是如今最热的词。小到消费者腕上的手环,大到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革,“智能+”随处可见。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拓展“智能+”,它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其中,人工智能+物联网(AI+IoT)技术对智能家居和智能家庭们的升级改造,也最能让用户们、老百姓们感知。随着“智能+”给用户描绘出了一个个新的家居场景,企业们也开始推出新的玩法,实现了自我革新。

    3月17日,是全球家电与消费电子行业盛事——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ppliance &Electronics World Expo,简称AWE2019)的最后一天。AWE 2019的主题是“AI上·智慧生活”,其全方位展示了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物联网、人工智能、5G、智慧交通、智慧娱乐等诸多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AWE 2019这里就成了观察企业们“智能+”升级改造的最合适的场所。

    场景体验先行

    作为一个与智能手机几乎同时提出的概念,智能家居发展道路上重重阻碍。各大企业之间形成的“孤岛现象”就是不得不面对的行业难题。

    构建智慧场景,“打包销售”似乎是厂商们应对“孤岛现象”的第一步。打响第一炮的厂商是TCL。

    3月12日,TCL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TCL发布了面向家庭的T-HOME、面向个人的T-LIFE、面向旅游和住宿的T-LODGE以及面向小区的T-PARK四个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主打单一场景内的互联互通产品。尤其是在常规智慧家庭的白电产品之外,TCL根据场景来划分还发布了一堆智能硬件,比如首次为女神推出了“仙女三件套”,有智能洁面仪、美妆镜和电动牙刷等。

    与TCL相同,格力也围绕场景打造智能化管理。针对目前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零散化分布的特征,格力电器打造的是一个集成化的智慧系统——格力零碳健康家。据格力技术人员介绍,格力零碳健康家以光伏直流驱动智能产品为依托,可实现全屋生态智能化管理,打造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全新型智能家居。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总裁梁海山看来,智慧场景换个名字就是生态品牌。

    海尔在AWE 2019现场搭建了智慧家庭样板间,用来展示智慧安防、智慧健康空气、智慧饮水、智慧洗护、智慧厨房等7套智能解决方案。同时,海尔、GE Appliances、Candy以及AQUA等7大品牌将通过全品类、全覆盖的产品线和就决方案在全球范围落地。

    松下的思路也类似,旨在通过家电单品与居住空间相结合,以此建立物联网生态圈。在AWE上,松下按照浴室、卧室、厨房三大空间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松下按照年龄划分,展示针对年轻、中年、老年用户的智慧场景。

    “AI X IoT将产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电子CEO王成举例说。比如早晨音乐唤醒,电视机随即播放早间新闻,冰箱自动根据食材推荐菜谱。

    AI+IoT不能靠单点突破

    产品互联成为最基本的标准,而智慧场景应该是多品类作战。

    随着“智能+”走进了更细分的场景,新的场景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往往需要跨领域的能力。

    如今拥抱AI+IoT的厂商已经不单单是传统家电厂商。像手机厂商OPPO,手机如何实现与家居协同;上游厂商高通,从技术底层建设物联网连接的模式;技术公司商汤,物联网驱动的技术实现和形式是什么;专注于AI+IoT智能化平台的涂鸦智能,如何消除隔阂建立IoT时代的核心操作系统等这些都是摆在AI+IoT行业面前的问题。

    作为传统家电公司的转型代表,海尔梁海山认为,在产品品牌阶段,传统工业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以产品品牌为出发点。在互联网时代,以流量变现为中心的交易平台将变为主流。在物联网时代,家电企业应该以生态品牌为目标,构建以价值共创为中心的生态圈。

    这一体现是海信的U+云脑,U+云脑可以支持海尔旗下所有家电围绕用户的生活场景进行智慧互联。即使是局部用户需要的生活场景,U+云脑也可以通过和用户交互,不断地给用户提供需要的新场景,并且提升和迭代用户的体验。

    在松下看来,技术从来不会利用单品作战。

    过去,智能家居的一大重点似乎依赖于单一品类的爆款销量,比如路由器和智能音箱。但单品销量的暴增并不意味着推升了用户全品类操作的体验,其实目的是将用户封闭在一个生态圈里。

    TCL王成在发布会上提到,未来3年内,仅生产单一品类的厂家以及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融合服务的这些厂家将出局,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全品类智能终端,能为用户创造连接融合智慧场景的厂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头部玩家。

    简单来说,不管是单一品类的产品还是全品类的产品都应该拥有融合其他服务的能力。

    涂鸦智能董事长兼总裁陈燎罕提到,AI+IoT技术正成为各个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最佳通道。涂鸦智能背后是不同厂商之间的合作,以及数万名开发者。

    破除壁垒

    智能家居从来不缺硬件,其壁垒是多个产品互联互通的统一标准。

    这一点很好理解。拿用户举例,智能家居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于——A品牌的灯好,但买了A品牌的灯只能连A品牌的电视,B品牌的空调好,买了B品牌的空调却连不上C品牌的智能音箱。最后,家里买了一堆智能家居,他们却无法实现理想化的智能,分散在不同的App和控制终端上,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智能“全家桶”全产品线的逻辑就是,因为音箱、手机以及路由器都没有能够成为智能家居的“统一入口”,于是不断扩充,通过全品类的方式堆高壁垒。

    AWE期间有很多厂商发布了大量智能新品,这是为了让其智能家居的场景趋近完整,是独立封闭环境下的自我升级。但受限于智能家电的品类太多,且消费者对于特定品类的家电往往只认特定的品牌,导致此类行为只能无限趋近于理想目标,但永远无法真正实现。

    涂鸦智能的做法是一种更聪明、更开放的做法。它推出的全球化AI+IoT平台,打破了各大品牌的数据孤岛,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赋能各大品牌,实现IoT领域OS级别的Plug andPlay(即插即用)能力。涂鸦智能提到,其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了5分钟制作一款自有品牌App,8小时完成智能化产品Demo、15天实现量产,降低智能化成本。

    “云云互通”即不同品牌的云服务互相打通,所有实现云端对接的产品,不拘品牌,都可以经由一个App进行控制,还可以实现家电间的互相联动,譬如人体传感器感应到室内无人,就会自动关闭灯光,极大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换言之,这一平台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智能家居内的设备相互孤立,复杂的标准协议,以及不同品牌云之间的融合。

    无独有偶,就在本届AWE上,由中国家电协会发起、涂鸦智能领衔的《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信息安全标准》正式发布。作为“云云互通”的最新行业规范,该标准的发布是智能家电技术的一次迭代和创新,极大增强了云端对接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或许不应该有“入口”的概念,它其实缺少一个拥有开放统一的云和协调平台的IoT系统。涂鸦智能的做法可能更接近IoT系统级的方案。

    涂鸦智能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厂商和零售连锁的多方需求,提供OEM厂商硬件接入、云服务以及APP软件开发等三方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解决方案。

    在涂鸦智能的展台上,通过平台赋能和“云云互通”的方式,他们实现了十几个不同品牌包括开关、摄像头、音箱、门锁、扫地机器人以及网关等产品的互联互通,通过一个软件实现控制。

    跨品牌互联互通只是涂鸦智能布局开放生态的一环。涂鸦智能将一站式AI+IoT平台赋能浓缩为“Powered by Tuya”这一标签,拥有PBT标签的智能设备除了可以实现跨品牌互联互通,还能获得覆盖全球的云端服务、优先固件升级和全球渠道推广等从技术到市场的多维度权益。

    目前涂鸦智能已通过“Powered by Tuya”为软银、联想、三星、美的、TCL、奥克斯、海尔、格力、创维等国内外各大品牌的智能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并实现互联互通。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每个家庭将有6.8台智能设备。

    6.8台智能设备其实还不算多,但如何把他们串在一起,让格力的空调、TCL的电视、海尔的冰箱以及各种“全家桶”等全屋的智能设备针对某种特定用户,某种特定体验打造一个真智能方案,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文章来源:智能家居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