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陶瓷行业路在何方?
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与我们陶瓷行业合作密切的国家,疫情都还比较严重。疫情之后陶瓷行业会怎样演变?
陶瓷行业知名专家、知行智库总策划姚若晗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行业内将迅速聚变出以上市公司为骨干的十来家“第一集团军”,其中有几家在三年左右会达到百亿甚至几百亿规模,占据全行业的小半江山,而代价就是八成以上的品牌和经销商消失;生产企业则倒闭过半,整体趋向于类似钢材、铝材、水泥、玻璃等行业的格局。高端家装与商业空间消费市场,则可能成为高附加值陶瓷产品最后的战场。
陶瓷企业怎么应对、怎么转型?
全球衰退成定局,中国下半年强劲反弹
大家好,我是姚若晗。今天我们谈谈疫情后陶瓷行业的演变。
这段时间有些国家已经全面“沦陷”,疫情非常惨烈,说是灾难都不为过。所以我个人最乐观的估计是,至少得过了四月份,大多数国家的疫情才会出现拐点,然后进入缓和期,至于恢复期那就更长了。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应该是已成定局。
对中国来说,这次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契机,是面临危险之后出现的重大契机。现在中国相对来说已经站在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对中国经济整体是有利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还是比较看好中国经济,甚至认为上半年企稳之后,下半年就会就会强劲反弹。
虽然实际情况可能不会这么好,但我个人还是保持谨慎乐观,全球的经济很可能陷入整体衰退,而中国的经济今年只能说仍有可能维持正增长。但无论是正增长负增长,至少与美国的差距会更小,同时会与其他国家甩开更大距离。
国内刚需强国际影响小,陶瓷产量稳定在60亿㎡
上面是宏观分析,我们回到核心话题,谈谈疫情之后陶瓷行业会怎样演变?
第一,陶瓷是属于刚需行业,而且没有时间性限制。餐饮、酒店、旅游这些也是刚需,但它们有时限性的,过去就过去了,不可能补偿回来。但是陶瓷不一样,该用还得用,疫情只是把需求延后,甚至集中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长期利好因素。
第二,是受国际影响相对比较小。近几年,中国陶瓷出口持续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比较低,而且对进口技术与装备也没什么依赖。从技术、生产、流通再到消费,基本构成了自给自足的内循环系统。当然,这也说明我们的国际化还不够强,但受到全球化疫情的影响相对会比较小,这算是一个并不值得骄傲的短期利好因素。
第三,行业洗牌会加快。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但对行业转型升级有利。这两年,陶瓷行业的整体形势已经很不好,去年倒闭的企业就有一百多家,但不是大面积的倒闭潮,因为有点规模的瓷砖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一年关掉几十、一百家是比较少的,不会有轰动效应,有些就是悄悄地退出了。
但大家都清楚,企业不断减少是必然趋势,首要原因就是需求在萎缩。陶瓷行业最高峰时,产销量超过100亿㎡,现在只有70亿㎡左右,未来还会往下走,我认为未来几年会稳定在五六十亿左右。
10家第一集团军将占一半江山,八成品牌和经销商将消失
60亿㎡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很多人的压力要比市场下行速度大得多,有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结构发生了大变化。陶瓷行业中,有八成以上的生产商,和九成以上的经销商,是依靠零售市场生存的,但这两年,集采消费增加了很多,因此行业下行压力基本集中在零售消费市场,大部分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零售市场下降了一半。这就会造成零售市场的竞争更加恶化,为了抢到有限的零售单,不仅增加获客成本,也把利润让出来,而抢不到的就更惨,只能出局。经销商是很多生产商的生存命脉,所以这种情况肯定会引起连锁反应,加速行业洗牌。
二是规范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税收越来越规范,小微企业也都开始要开票,而且大数据时代,企业要交多少税,政府甚至比企业自己还清楚,只要想查,就没得跑。同时,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厉。这些也在加速行业的淘汰。
三是资本介入将大大提高行业集中度,并加快倒闭潮的到来。以前企业之间基本上是同维度竞争,差别并不会太大。但这两年陶瓷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显著加深了,有几家企业已经陆续上市,正在积极准备上市的企业就更多了。这会加快行业的两极分化,集中度将大大提高。
这也意味着有些东西只有具备资本背景的大企业才能玩。譬如战采,大型地产公司只会选择大品牌甚至上市公司合作。原因很简单,大品牌可以给地产加分,但又无需给陶瓷品牌溢价。
更重要的一点是,融资成本低,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才接得住战采的单。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行业将迅速聚变出以上市公司为骨干的10来家第一集团军,占据全行业的小半江山,未来三年左右,有几家陶企会达到百亿甚至几百亿规模。而代价就是八成以上的品牌和经销商会消失,生产企业则倒闭过半,整体形成类似钢材、铝材、水泥、玻璃等行业的格局。
这几年很多企业都在喊着转型,但基本上无处可转。原来市场容量大,分配相对均匀,所以大家都能活,区别只是好一点差一点而已。现在市场空间无法让大家都能活,哪些企业能活下去现在已经清楚了。
首先是第一集团军会通过战采与整合等方式迅速扩张,占据一小半市场份额。然后还有一批专为头部企业做贴牌的企业,或自己有比较稳定工程渠道的一批企业,再就是以低端乡镇市场为主的制造型企业,这个数量会比较大,而且地域性比较强。最后还能剩下一些做特色个性的高端企业,但规模都不会太大,数量也不会太多。
未来倒闭的企业将是大多数,而只有极少数看清形势主动退出,从而留住根本伺机转战,而大多数倒闭的企业则是流干最后一滴血才不得不退出,甚至还要留下一堆烂账,拖累一大批人。
陶瓷产业销值下降一半,服务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陶瓷材料本来具有建材与饰材双重属性,甚至还有往文化性产品方向发展的潜力,时装化与家电化,也是陶瓷行业可以发展的两个维度,也是提升行业总体价值的两个方向。但近年来,政策导向、资本介入以及过度同质化的竞争,强力扭转了行业的走向,规模、规范,精装、整装,使得陶瓷沦为跟砖头、水泥、玻璃一样的工业建材。陶瓷附加值荡然无存,整个行业的价值大大缩水,即便产销量不变,未来陶瓷行业的销值最多只能达到原来的一半。
由于个性化只剩口号,品牌、文化、艺术、设计、服务等附加值,集采市场基本都不提,所以设计、策划、广告、培训、媒体等专业服务性小企业,也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尚存一隅的高端家装与商业空间消费市场,可能是高附加值陶瓷产品最后的战场。
岩板将被几家企业半垄断,陶企做发泡陶瓷没优势
另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就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甚至新业态进入新的领域,这也是当前的一大热点。去年以来有些新材的产品特别火,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火的就是大板、岩板。这个市场现在被很多人看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投产热潮,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就更多了,但是真正能够在这个领域杀出来的也不会很多。有些人以为这是个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至少比瓷砖高,但其实未必。
因为岩板属于高度同质化产品,材料属性很强,虽然技术与投资有一定的门槛,可以有效地阻隔一批竞争者加入,但在本质上比拼的是制造能力与资本实力,所以高附加值有一定的误导性。而岩板的高附加值主要来自成品消费,而不是材料采购,以同质化产品面对专业客户,不太可能有多大附加值空间。现在岩板材料的高额利润表象是源于供应体系不成熟以及短期的信息差。
岩板的产品与生产特点决定了它将比瓷砖更快形成高集中度,最终只有几家规模化制造能力强的生产企业会形成半垄断,同时会有一批踏实做好加工、安装等配套服务的小企业可以站住脚跟,而那些砸锅卖铁才能上单线的跟风企业大概率会惨淡收场。
第二火的是发泡陶瓷,它是两个问题,一是应用范围有限,因为设备与工艺并不成熟,产量低、成本高,发泡陶瓷做隔墙材料的接受面很窄。二是陶瓷企业赢面小。发泡陶瓷有机会做很大,但前提是生产技术再成熟一些,同时要有打通废渣原料、燃料能源、大资金,以及国家项目规划与标准、设计院与建筑施工全渠道的能力,按照这个标准,真正适合来做发泡陶瓷的是一些大国企、央企,比如说中铝、钢铁公司之类,不过这些巨无霸进入,那陶瓷行业的企业实际上没有什么优势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发泡陶瓷不是陶瓷企业未来转型的方向。
还有其他新材料、新技术,譬如各种功能瓷砖、无孔微晶、软瓷、发热瓷砖之类的,这些都有人在尝试,只要真正实现了技术与生产的突破,都有相应的市场机会。
陶企跨界都是单向思维,大家居跨界融合已到临界点
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到,陶瓷企业普遍热衷于通过材料与产品性能向其他领域延伸,追求单项替代式的跨界,但是这种尝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向思维,和其他领域竞争多,合作少,融合更少。实际上,在陶瓷企业跨界的同时,其他行业的跨界力度更大,而且它们是以整合与跨界融合为主。
这几年在大家居业态方面有两个热点现象,首先是定制业,从橱柜行业发端,后发而先至。其后就是住工,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导向非常值得大家注意,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有好几家上市公司,现在都在重点搞住工,譬如科逸住工、海鸥住工、惠达住工等,尽管它们目前规模都不大,但是势头比较猛,符合政策导向,供应体系成熟,加上资本助推,这就可以形成万亿级的市场。比如惠达上市之后,马上就推出了住工品牌,借助资本平台从陶瓷行业延伸出去,海鸥住工则是通过并购冠军瓷砖等手段完成业态拼图。
原来互相不太相干的这些行业、企业现在都跨界了,不仅是跨界的竞争,更有跨界的合作甚至跨界的融合,那么整个业态都会发生很大的一些变化,其实就意味着有新的机会出来,因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就会逐步形成新的业态,拓宽新的商业版图。
我觉得我们这两年正好是到了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的变化非常剧烈,可能很多人还是看不太清楚这种方向。
这个时候陶企需要什么呢?需要亮相。大家都知道,无论新设立还是新进入一个板块的品牌,尤其需要亮相。亮相的目的就是告诉潜在客户:我是谁?我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很多老牌企业也需要亮相,也需要告诉更多人,不能简单把自己定位为只做瓷砖,只是发布新产品。陶瓷行业其实很有创新尝试的勇气,有些企业已经做出了不少新东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统统都有。
比如说像东鹏,这几年几乎各个板块都在尝试,还有新明珠在大板岩板的投资力度非常大。而且现在大家对新做的板块都寄予厚望,普遍在原来瓷砖板块之外设立独立机构来做,这样也会带动一些新兴的配套产业,譬如加工、辅材、运输、安装等,这些也会专业化,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可能给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不过,现在的这些新生产品、新生服务和新生品牌信息是非常分散的,这种分散很不利于新业态成为众所周知并汇聚成势,所以其实也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对这些新业态加深认知扩大影响。
可行的一个方式是行业的一些公共组织发声。另一个方式是推出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大家能够集中的看到这些东西,交流这些东西,比如说“展坛”——展会加论坛讲坛。我个人判断:类似这种展会,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有机会去做成功的,当然也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成功的。
为什么我会把潭州展等平台称为“展坛”?其实展会的定位必须和之前的展会不太一样。原来的展会以展览为主,大家能集中看到很多东西就行了,但我认为未来的展会平台,应该具备更多的功能,光是看得清楚还不够,更要讲得明白。
怎么讲明白?那就需要更加专业,更有高度、深度与广度的专家论坛,甚至还能促成一些战略性的合作,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简单来看展览,我认为必须要能超越基础功能,或者说谁能超越这个功能,谁就更有机会脱颖而出。这些论坛形式以前很多展会也有做过,但是不太重视,往往流于形式,成了一些企业发布自身广告的舞台,失去了专业度与公信力,也就吸引不到、影响不了真正有意向的关联方,譬如地产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师、家具与橱柜厂商等,就不可能起到该有的作用。把功夫做细,才能做出差异与亮点,才能真正做出味道。
在整个大家居领域一片乱象的这个时候,缺的不是形形色色换汤不换药的各种展会,而是需要一个集中的具有专业度的高端展坛平台,既是物理的,也是虚拟的。我认为如果能把展会的方向、定位和方式想明白了再做到位,是很有机会做成功的。
最后再谈一下对经济刺激政策的看法。前些天是有25个省市提了一个50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其中今年就要花进去大概就有七八万亿,这个力度非常大,不过这只是各省市报的计划,有的地方根本就拿不出这些钱,与最终确定实施的计划肯定有不小出入。最近中央会议没提房地产,但看今年的态势,很可能不会过度抑制。陶瓷行业今年面临的政策环境应该不会太糟糕。
在这个信息时代,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和判断力,企业一定要能跟得上。我建议企业的决策层,可能要更多去关注政策面和宏观经济面的一些东西,尤其是要关注一下行业之外的新技术与新业态,甚至看起来跟行业差的很远的一些领域,可能你突然就发现了它其实跟你关系很近,就像线上直播等东西,很多人从没接触过,突然一下离你很近了,你就在其中了,我觉得这种情况未来会频繁出现。
来源:陶城报
美国时间2020年3月31日,七家床垫制造商和两个代表美国床垫生产工人的工会宣布,他们已向美国商务部提出七项反倾销以及一项反补贴税申请,指控来自8个国家的进口成品床垫的不公平贸易给美国床垫行业造成了“实质伤害”。
此外,还对从中国进口的床垫提出了反补贴调查申请。
此次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请的床垫制造商和协会分别是:
Brooklyn Bedding(布鲁克林床上用品公司)
科丝娜床垫(Corsicana Mattress Co.)
Elite Comfort Solutions(精英舒适解决方案公司,礼恩派旗下)
FXI公司
Innocor公司(与FXI为同一家公司)
Kolcraft Enterprise
Leggett&Platt(礼恩派)
两大工会分别是:Teamsters Union(美国卡车司机工会)和United Steelworkers(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
1
借道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也要小心了?
从2018年开始针对中国床垫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借道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口欧美。今日家具的数据也表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额出现了大幅增长。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美国已经注意到来自越南的床垫等产品出现暴增,并且意识到很多是来自中国市场的转移。一些商界人士也提醒,越南同样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今天,终于分企业“反应过来”了,将反补贴/反倾销的招数带到了东南亚国家。在此次对7个国家的倾销幅度认定上,越南也是达到了最高的1008.28%,也就是低于市场价格10倍的倾销幅度。
当然中国也没能避免,只不过对中国企业所提出的是“反补贴调查”。
目前,包括喜临门、顾家家居、敏华控股等诸多龙头企业已经早早布局东南亚,梦百合则布局塞尔维亚,中国家居企业的出海之路,看来并不会一帆风顺。
备注: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补贴(Anti-Subsidy)是指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2
“老面孔”居多
反倾销/反补贴原来是老把戏?
在美国对中国多次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以上这几家公司已经成为“老面孔”。例如,2018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床垫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时,提起该请求的公司中同样出现:
科丝娜床垫(Corsicana Mattress Co.)、Elite Comfort Solutions(精英舒适解决方案公司,礼恩派旗下)、FXI公司、Innocor公司、Kolcraft Enterprises Inc.以及礼恩派。
实际上,一些公司作为美国进口床垫领域的利益相关企业,通过不断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申请,一方面试图阻碍、延缓进口床垫对其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冲击,另一方面若反倾销/发补贴的调查结果最终成立,作为提起调查方的美国公司将在接下来的罚金或惩罚措施中受益颇多。
正如在橱柜反倾销领域,由20多家美国橱柜制造商的橱柜领域有美国橱柜联盟(American Kitchen Cabinet Alliance),也是发起针对中国橱柜和浴室柜等产品的常见主体。
美国国际睡眠产品协会(ISPA)在向其成员的提示中指出,该申请书已经递交给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
并表示,反倾销案的问题是进口产品是否以倾销价格出售。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商务部将指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对来自目标国家的未来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不过,从提出调查申请到最后执行,中间起码还有一年的时间要走。一般来说,根据美国的司法程序,要先由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接受调查申请,调查是否违反了相关贸易政策。
在确认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没干过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最终裁定,最后方能实施,历时近1年时间。例如,在2018年针对中国的床垫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时间表如下:
不过,在CVOID-19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美国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这个亟需全球协力应对疫情的档口,床垫产业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发生在中国的产业危机再次在越南发生。而越来越严重的“逆全球化浪潮”,也成为一个不得不开始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来源:今日家具 作者: 高单单)
近日,居然之家长沙首店宣布闭店,西安一建材卖场以营业额下降为由上涨租金,疫情之下,建材卖场、家居经销商究竟该如何自救?
居然之家长沙金源店闭店
3月25日,长沙居然之家家居建材营销公司发布闭店公告称,因受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加之经营亏损严重,经慎重研究决定终止居然之家长沙金源店的经营。
据了解,居然之家金源店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隧道口西北端的湘江世纪城,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是居然之家在长沙的第一家分店。
闭店公告称:居然之家长沙金源店将于2020年5月31日18时终止营业,租赁物业将交还湖南世纪金源置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居然之家方面要求商户在5月31日前自行清仓,处理样品,并依法切实做好消费者售后服务。此外,商户需在2020年6月7日18时前将相关物品办理租赁摊位,办理相关交接手续、结清相关费用,交还租赁摊位。
西安一建材卖场涨租,最高超20%
据《陶城报》报道,近日,西安一建材卖场在其最近的续租交款通知单中上调了租金标准,有商铺租金涨幅达20%以上。多名商户对涨租行为表示不满,其中160多商户于3月24日集体关门罢市。有商户反映,受疫情影响,开业以来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在这困难时刻,卖场此举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悉,续租方案按交款时间给出不同的方案。
其中,3月27日前交清全款或贷款首付的商户,给予5元/㎡·月的优惠;3月28日至30日交清全款或贷款首付的商户,给予3元/㎡·月的优惠;3月31日后仍未交款的商户将被视为放弃优先续租权。即使享受最高标准5元/㎡·月的优惠,店铺租金的涨幅仍然较大。
例如商户吴先生此前的店面租金为58元/㎡·月,享受优惠后的最新租金标准为76元/㎡·月,涨幅为22.4%;
商户王先生有216㎡的店面,此前租金为62元/㎡·月,享受优惠后,最新租金标准为76元/㎡·月,涨幅为14.5%。
商户林先生的店面面积为384㎡,此前租金为57元/㎡·月,最新的租金标准为69元/㎡·月,若享受5元/㎡·月的优惠,租金涨幅约为12%。
对此,卖场方则认为本次租金调整“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卖场表示,为了减轻商户经营压力,此前已为商户申请延长租期30天,“房租调节是市场行为,续租是一次双向选择,希望社会各界能客观看待。”
卖场方还表示,商户可以选择租一年也可以选择租三年。如果选择租三年,租金有困难卖场会协商当地银行以最低贷款利率给予商户贷款并对其进行担保,以此给予资金支持。
经销商和卖场,日子都不好过
近期,压力之下,多位家居建材经销商反映,已开始准备撤场。
一位去年刚刚在红星美凯龙商场装修入驻的经销商称,随着一年即将到期,不少商家都准备撤场,撤场的经销商经验的产品涵盖瓷砖、卫浴、定制家居等品类。虽然装修投入还不到一年,但是面对高昂的房租、人工支出与萧条的生意,难以支撑下去。
不仅是红星美凯龙这样的高端卖场,一些各地区域的家居建材市场也在面临店铺大量控制。
一位涂料经销商介绍,其所在的建材市场已经有20年历史,在当地算是成熟的市场,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市场里一个20平米的店铺,转让费都炒到50万以上。这两年情势急转直下,今年已经出现店铺空置、无法租出去了,铺面招租随处可见。
经销商生意难撑,卖场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从去年开始,一些建材卖场已经开始出现房租下调,以应对凶猛的撤场。
不过,由于今年年初的晚开市、开始营业后没生意的现状,也有卖场开始涨房租。
一位江苏无锡的经销商称,当地红星美凯龙在即将到来的4月份开始续签合同涨租,增长的幅度在8%左右,涨价金额的在每平方3元到7元不等。
卖场在现在这个时节涨价,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当地卖场生意影响不大;二是卖场业绩增长压力大。
卖场饱和,经销商加速离场,未来生死未卜?
曾经,卖场作为全国性品牌必须争夺的市场,是品牌的展示窗口。而今,家居卖场关门的越来越多。原因有:
1、家居卖场过于饱和
早在去年,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BHEI数据报告》就已显示:2019年全国BHEI值达到178.06,位于红灯区,建材家居卖场已处于过饱和状态。就全国而言,建材家居卖场整体过剩情况仍在加剧。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BHEI指数的发布一定程度上提醒中小型家居卖场从业者要改变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否则很难突出重围。
资料显示,去年卖场退租部分大多为二、三线品牌,一线品牌由于自身的品牌价值以及营销能力强等退租率较低,占到一成多。
从品类上来说,瓷砖退租率最高,其次是欧美家具和卫浴,而软装、定制类退租率最低。这说明精装房、整装等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其次,消费风格也带来巨大的变化。
2、超长账期、超大费用,经销商难以为继
经销商本来几十万的资金就可以周转的,可是一旦做了家居大卖场,押金就要几十万,没有利息,没有增值,还随时可能因为卖场跑路而变成0。超长账期、超大费用,经销商不但不赚钱,逐渐发现自己也越来越赔钱了,这加速了经销商的离场。
3、经销商不懂经营,企业不会赋能
经销商参差不齐,不懂经营,生意一旦不行,企业管理层将更多的风险嫁接给经销商,不反思自身营销能力,不会为经销商赋能。
4、渠道多元,消费者习惯改变
随着上游地产商切入拎包入住,整装崛起截流家居消费,以及各大电商平台对于线下的冲击等等,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对于体验的需求也在被日渐重塑,消费习惯、路径也在改变。
5、新冠肺炎加速传统家居卖场革命
2020年开局的新冠肺炎,让线下市场遭受重创,越来越多的厂家和经销商逃离线下卖场,主打线上或者网店等。
居然之家长沙金源店的关闭,凸显当前家居卖场的紧急形势。对于经销商来说,要么迫于压力关店改行,要么想尽办法做更多单。
如今,已到了考验卖场与经销商相处智慧的时刻,是加大投入引客,还是降价房租共渡难关,抑或是听之任之?今年这个形势,对商家是个坎,对家居卖场也同样是。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