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在缅甸伐木是否合法?被捕者能否救出?\非洲木材到达中国港口情况
详细内容

中国人在缅甸伐木是否合法?被捕者能否救出?\非洲木材到达中国港口情况

时间:2020-10-11     人气:738     来源:     作者:
概述:2015年才过十来天,缅北法庭和监狱又多了百来名中国伐木者,他们能不能回家过年,按往常的经验,还不好说。缅甸政府说了,中国人非法伐木,你伤害我的原始森林我的生态环境!中国木材老板说了,我明明签了合同,包了山头,车皮缴足过路费,现在翻脸不认人......
2015年才过十来天,缅北法庭和监狱又多了百来名中国伐木者,他们能不能回家过年,按往常的经验,还不好说。缅甸政府说了,中国人非法伐木,你伤害我的原始森林我的生态环境!中国木材老板说了,我明明签了合同,包了山头,车皮缴足过路费,现在翻脸不认人,无耻!听着听着,一场林木之争还要比个道德高下了。

在缅北和我西南边陲一水相隔的克钦地区,正在清理“非法伐木”的是缅甸政府军而非森林管理局。难怪漫天飞的猜测指向,缅军要借此和克钦独立军争地盘,先断其财路,或者是控制林区的缅军前线指挥官与克钦独立军分赃不均。

鉴于目前我们无法掌握此次被捕中国人的个人信息情况,不好说上述猜测有几分实情。现阶段观察此事,还要从在缅伐木是否合法说起。

中国人在缅甸伐木合法吗?

抱歉,在强调法治的当下语境中,如果我们从缅甸政府的现行法律法规去梳理,别说中国人,在缅甸的一切伐木并将原木运送出缅甸国境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缅甸政府去年颁布原木出口禁令,自2014年4月1日零时起,禁止一切原木走出缅甸。当时中国一些红木家具网站都转载了这条消息。昨天(13日),云南腾冲县城一名李姓木材商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去年3月下旬消息一出,缅甸木材运输通道一度阻塞,中国木商不眠不休从北部密林把一车车粗壮的原木运往南部仰光城郊的迪拉瓦港:缅甸最大的深水港。

就是说,去年4月1日之前,缅甸合法的木材出口渠道是经迪拉瓦港出港,走海运出境。不过这名李姓木材商提到,即便那个时候,从缅北向东经中缅边境进入云南的原木运输渠道也比港口合法渠道兴旺得多,“你要让我说,9成以上的原木都直接去了昆明,一路打点过去,比通关方便多了”。

云南腾冲曲石镇另一名木商13日以颇具预见性的口气告诉记者,缅甸官方禁令一出,“我们就说了,关闭正规渠道,只会刺激边境非法运输”。

那么,中国人在缅甸伐木非法吗?

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错!年初以来,缅政府军至少逮捕了150多名中国伐木者,其中有“买山”的老板有跑运输的司机有伐木劳工,他们的家庭目前发出声音的,个个喊冤。这冤情之深,也不得忽视。

简单说吧,这些中国木材老板中的至少一部分人,组织团队赴缅开山之前,向缅甸政府或者是控制林区的缅政府军指挥官或者是克钦邦某权势人物付过山价,有时还签了合同。克钦独立军和缅政府军的势力在缅北林区犬牙交错,必然要两边打点。

包了山头,砍了密林,想把木材运出去,还得交过路费。云南木商说,你知道克钦多黑吗?从萨尔温江边到中缅边境口岸不过150公里,都是那种特难走的土路,一车至少要你两三千,多则四五千!

缅甸政府没承认收钱授权伐木,克钦独立组织倒是大方承认拿了过路费,但它还不满意呢,大头儿都让政府拿走了。这么一看,鹬蚌相争渔翁受罪,中国木商能不攥拳愤恨么。当然,这些木商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从未听过缅甸政府的出口禁令,他们只信手里的通行证,他们也没说,原木的利润是很高的。

中国伐木者是非法入境吗?

别忽视一点,缅甸政府禁止原木出口,但可以加工成品出口。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砍了木材是为本地加工,就无可厚非。但现在缅甸讲“非法伐木”,没说明是砍伐本身违法,运输出口违法,还是劳工身份违法。

年初这波逮捕之后,管理克钦邦歪莫镇的缅甸移民机构曾称,一些中国人已经依移民法定罪,送往密支那监狱服刑。也就是说,缅甸政府更愿意以非法入境、非法工作这样的罪名给中国人定罪。

好难啊,我们无从知道每名被捕劳工究竟拿着什么证件。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朱振明说,云南和缅甸边境线情况复杂,尤其是缅甸那侧,若是政府官方口岸手续可能较为正规,但小径浅滩多了去了,越境或简单找对岸的民族独立组织盖个戳,有没有合法性,也不好说。中国木材老板一听不乐意了,我们给工人办了出境证,在缅甸口岸也登记交钱了,“登记时怎么不说算偷渡,见钱就给进?”

掐指一算,关在缅甸监狱里的中国劳工比老板多。木商包了山头,都是从中国带人带车带司机过去。“语言上方便,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比缅甸人勤奋听指挥多了,去艰险的深处林区,缅甸人都不愿意为工钱冒险。”

被捕中国伐木者能救出来吗?

《环球时报》了解的情况是,有关部门在努力。过去发生同类事件,一些被捕中国劳工就是这么被“努力”出去的。你认为这两年缅甸政府才动手打击伐木?非也。10年前,缅甸政府就曾一次性遣返400余名中国伐木劳工,他们大多来自云南边境市镇如腾冲、陇川、瑞丽等地,有些被判了12年刑期。

这次伐木者家属照例骂有关部门,你不顾我们生死。一名在缅经营20多年的缅籍华商也说了实情,在缅北伐木的中国商人几乎从不向中方驻缅机构申报,也不在任何中缅商会注册,“出事了我们想帮,但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叫什么,来自哪,更不知道有无合法签证和工作许可,只能在有限线索指引下,一步步和缅方交涉”。

他说,几年前他在缅甸曼德勒监狱见过在押的中国劳工,“如果中国老板愿意掏钱赎人,他们出去的就快,没人赎的就在里面待着,等缅甸政府遣返,有时要等半年甚至更久”。

这么高风险,中国人还会去缅甸伐木吗?

会吧,非洲掘金都可以,何况缅甸这么近。

公允来看,缅甸仍是个积贫积弱的邻居,这几年磕磕绊绊走民主化道路,法治程度还较低。《环球时报》记者去年和缅甸外交部东亚局一名负责人聊天时,谈到中国规模之巨和缅甸社会的抵触情绪,他说,我们不能选择邻居,我们必须相处。中国也一样,我们不能选择邻居,我们必须和缅甸相处。

回到伐木上,关键的是,未来合法轨道上的共赢局面能否成为现实?有希望。今天(14日),中缅林业环保部门合作的“中缅林业治理项目”正式启动。之前,两方都为这个项目做了不少初期沟通和协调,有意愿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木材贸易,建立中缅合作木材工业园区,鼓励中国林业企业赴缅开展负责任投资等,达到一个推动双边木材合法性认证对接,引入负责任的中国林业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增加当地就业,最终实现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多赢的局面。

听上去很好,不是么?项目短期内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不现实,为可持续的共同利益努力是个正确思路。
张家港海关成立于1980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木材进口口岸。从非洲进口的原木90%以上是通过南京海关进口的,而从南京海关进口的原木有90%以上是从张家港海关进口的。
张家港海关具有报关服务、木材堆场及周围配套设施。由于非洲进口的木材主要流向山东、浙江和上海等地,张家港海关与其他口岸相比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从非洲进口的锯材主要是通过上海和广东的海关进口,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从非洲进口的锯材相比原木量要小得多,这些海关的周围还没有形成像张家港海关配套的加工企业。锯材的贸易量分散在几家相对较小的贸易公司。而且广东和上海的地板和家具企业也对非洲木材有较大的需求。
根据主要进口海关--张家港海关的统计,从非洲进口的树种较多的有奥克榄、蜡烛木、铁木豆、鸡翅木、非洲紫檀、圆盘豆、筒状非洲楝及古夷苏木等树种。
从非洲进口的原木中约有50%是奥克榄原木,全部来自加蓬、刚果共和国和赤道几内亚。超过50%的奥克榄都是从加蓬进口的(见图6)。2008年1-10月份,奥克榄大约占到中国从加蓬和刚果共和国进口的原木的一半。
奥克榄原木的主要用途是生产胶合板。中国山东的临沂和江苏的邳州是中国胶合板生产的聚集地,这两个地方距离张家港都不是很远。同时随着张家港口岸木材进口的繁荣,在口岸附近形成了配套的木材加工体系,能够在口岸对进口的木材实施就地加工。
中国从刚果共和国进口的锯材主要是沙比利锯材,2008年1-10月份中国从刚果共和国进口沙比利锯材6750立方米,占中国从刚果共和国进口锯材总量的72%。沙比利主要用来生产地板,因此主要销售给浙江嘉善和湖州地区的地板生产企业。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40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人造板工业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40年间,我国人造板工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综合运用,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我国成为了全球人造板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人造板工业已经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初步建立起以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传统产品为主导的生产体系,技术装备优良,产品规格齐全,销售市场成熟,已成为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需求的重要工业。

    在困境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1978—1990)

    1978—1990年,是我国人造板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意大利杨树人工林快速成长,为人造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随着1983年福州人造板厂引进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试产成功,我国重点林业省区相继引进国外人造板成套生产设备,建设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业。特别是1984年,国家组织大型国企与德国人造板装备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年产5万m3刨花板生产线设备,使我国刨花板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1987年通过鉴定的,我国发明的第一代无卡轴旋切机将胶合板旋切剩余木芯直径降低到45mm,大大提高了单板的出材率,胶合板产量大幅提升;全国人造板年产量从62.5万m3增长到244.6万m3,年均增长13.1%,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市场中成长,在改革中壮大(1991—2000)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人造板民营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人造板工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90年代中期,国内市场对中密度纤维板需求大增,国内人造板装备制造企业开始研制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经过多年技术改进和发展提高,几年间,国产中密度纤维板成套设备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彻底改变了进口成套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2000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突破2000万m3,达到10年前的8.2倍,这10年成为了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的黄金10年。


    在全球化中拼搏,在竞争中做强(2001—2010)

    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使中国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绝佳机会。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海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快速进入人造板各个生产领域,并渗透到生产装备制造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环节,我国人造板装备制造业进入连续压机时代。2003年人造板连续辊压线实现国产化,2006年连续平压线实现国产化,中密度纤维板产能迅速提高。多数人造板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全行业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资本格局,吉林森工、大亚科技、国栋建设、永安林业等10余家人造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2001年,国家给予以综合利用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的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为人造板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房地产及下游家居产业拉动下,人造板工业得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企业多达1万家,人造板产量超过1.5亿m3,占到全球人造板产量的40%。人造板出口以2001年超过进口量为转折,短短几年就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


    同时,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消费者认知水平的快速提高,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先后有7个纤维板、2个刨花板、4个胶合板和5个细木工板品牌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了“中国名牌”的称号,中国人造板主流品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在新常态中谋变,在创新中升级(2011—2018)

    2012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从投资和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造板企业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增加、环保要求提高、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创新升级成为人造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底,我国胶合板与纤维板期货市场开市,为企业重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金融资本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人造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行业总体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企业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产品、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在淘汰大量落后产能的同时,开发出大豆基无醛胶黏剂、环保PP装饰膜等新产品,呈现出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的态势。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化分工整合,由“有限公司”发展成“集团公司”,企业集群开始涌现,推动人造板工业跨入3.0时代。


    近几年,我国人造板发展逐步进入了调整阶段,年均增长率从新世纪第一个10年20%以上逐渐下降到10%以下,产量由2011年的2亿m3平稳增长到2016年的3亿m3后,2017年出现拐点下降到29486万m3。2018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特别是中美贸易战涉及所有人造板产品以及家具、地板、木门等下游木制品,对我国人造板进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从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获悉,2016年江苏口岸共检验检疫各类进境木材2312万m3,货值37.62亿美元,同比数量增长5.56%,货值下降5.03%。其中原木1941.6万m3,锯材370.23万m3,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有346.63万m3。进口量在2015年停滞后再现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据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江苏口岸木材进口来源地广、进口量大、材种多,历史久,国内市场覆盖面大,目前是我国木材进口量最大的省市,木材进口量占到了我国木材进口量的29%。对此,作为把关和服务的口岸第一线,江苏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口木材业务中紧紧围绕干好主业这一核心主题,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多年来延续了业务、把关、评价的同步增长,有力促进了木材业务和口岸经济的发展。
    阅读全文
  • 近日,缅政府军查扣在缅北“盗伐”木材中国人的新闻成为缅甸中文网及在缅华人的热议重点,网络上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发表了一些不利于中缅友好的言论,看后甚感心焦。因此,有必要就我所知道的中国人在缅北“盗伐”木材的真相作些介绍,以便网友能够客观地评论,避免伤了中缅的胞波情谊。


    一、“盗伐”的木材是如何交易的?


    众所周知,缅甸木材出口到中国必须有合法手续,否则就是非法,因而凡缅甸木材出口到中国都应当在中国海关及检验检疫部门办理报关、报检手续,办理这类合法手续时,进出口方必须向此类部门提供中缅双方企业或个人的木材买卖合同,同时中国进口方还得向此类部门提供缅政府正式批准的出口批文及相应文件。因此,凡进入中国的木材都是依据中缅二国的法律规定合法交易的。这一流程充分说明,进入中国的木材是缅甸企业或个人将木材卖给中国的企业或个人,中国人无权出售缅甸的木材,非缅甸人作为出售方,中国海关不会为其办理入关手续,因此中国人到缅北“盗伐”的木材不能销售,盗伐没有任何意义。


    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误解中国人到缅甸“盗伐”木材?



    第一点已经说明了中国人“盗伐”的木材是无法拿回中国的,盗伐没有意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到缅北采伐木材呢?实际上这些人都是缅甸的组织、企业、或个人聘请这些中国人到缅北为他们采伐木材的,因为缅甸这些组织、企业或个人即没资金、又没生产经验,无法修路,无法采伐,不得不借用中国人的资金、技术、机械等,请他们到缅北修路和采伐木材,多数还要求中国的买方垫钱,垫人、垫机械进行开发。木材销售是折低销售款。因而真正的盗伐者是这些缅甸的“组织、企业、或个人而非中国人,我们缅甸人应当有点担当,不应把这些责任推到中国人头上。


    三、缅甸那些人有胆请中国人到缅北来帮忙”盗伐“木材?


    首先是地方武装部队。如KIA等,他们为了生存、发展、状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在自己的武装实力范围内与中国商人合作,保证他们的安全,但木材的合法进出口手续由中国人自行办理。其次是缅中央批准的地方民团。此类民团尽管经缅中央批准设立,但缅中央并不完全给钱,得靠自身维持组织的运转经费,如人员工资等,此类民团多数在极不发达的林区,基本没有其它收入,只能靠出售”木材“维系自身的运转。第三、老百姓集体,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为了通公路、建学校、修都堂等,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集体形成决议,与中国商人合作,从事木材生产和销售。第四、部分胆大的村民,为了私利盗伐。如果没有以上组织、人员的许可,中国人根本无法到缅北进行”盗伐“,因此,中国人最多是帮凶而已,真正的”盗伐者“是我们缅甸的组织、企业或个人。


    四、缅北”盗伐“为何屡禁不止?



    第一、缅北地方武装或民团组织生存的需求。不靠木材销售,没有经济来源,一些地方武装或民团根本无法生存。第二、缅北经济发展的需求。缅中央重南轻北的政策由来已久,缅北的一些落后林区宛如原始社会,极其穷困,不靠木材开发,温饱都很难解决。极少部分与中国交接的地区,每年大雪封山时还会发生饿死人的状况。第三、缅北部分区域雨水多,森林采伐后,植被破坏不大,对环境影响不是特别大,破坏点小环境以换取地方经济的发展的观点深受林区老百姓接纳。


    我认为,目前为止,离开木材的开发,缅北没有其它更好的经济发展途径。”要致富,先修路“,没有木材的开发就没有公路,没有公路就没有致富。缅中央给不了钱修路,我们用什么办学校,修电站、搞矿产、盖工厂?用什么来致富?用什么来发展?难道生活在林区的老百姓只能等死?请你们这此不缺吃不缺穿的所谓有钱人(中国人也好,缅甸人也好)多点仁兹的心,别只会在这骂人。同时,也建议这些引中国人来”盗伐“的组织者多点担待,不要怕事,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
    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低质人工林木材家具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一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7项。8月27日,项目组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了进展研讨会。
    据悉,2014年启动的这一项目目前已在常压过热蒸汽预处理控制技术、夹层结构体系的家具角部接合技术、速生杨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有机挥发物组成特性及应用、低质木材实木家具结构方式与分类、过热蒸汽干燥工艺等新型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展顺利,已研制开发出一套过热蒸汽预处理设备、一套高效低成本绿色热改性装备,在联邦集团北方总部建成了一条年产3600立方米的过热蒸汽预处理示范线,申请7项国家专利。
    临沂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认为,低质人工林木材家具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有助于实现林业资源的劣材多用、小材大用,缓解了我国优质木材供需矛盾;项目研发的产品、成果与技术科技含量高,有助于推进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邱野)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