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分布区\为故宫的两件家具正名:被误解的炕几和树围
详细内容

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分布区\为故宫的两件家具正名:被误解的炕几和树围

时间:2020-10-11     人气:728     来源:     作者:
概述: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分布区:江苏常州:企业6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以红酸枝和花梨为主。江苏南通:企业8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以红酸枝和花梨为主。福建仙游:企业4000余家,明清仿古款式为主,偏用红酸枝和黄花梨。广......

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分布区:

江苏常州:企业6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以红酸枝和花梨为主。

江苏南通:企业8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以红酸枝和花梨为主。

福建仙游:企业4000余家,明清仿古款式为主,偏用红酸枝和黄花梨。

广东江门:企业600余家,仿古家具为主,多使用红酸枝。

广东大涌:企业7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用材以红酸枝、花梨木、黑檀、红檀、鸡翅木为主。

浙江东阳:红木家具企业2000余家,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用材主要以花梨木为主,是全国主要批发地之一。

江苏苏州:企业500余家,中式古典款式,用材以花梨木为主。

河北:企业800余家,京作宫廷家具为主,用材高档,偏爱黄花梨、紫檀、红酸枝。

北京:企业1000余家,京作宫廷家具为主,用材高档,偏爱黄花梨、紫檀、红酸枝。


文、图/李心宇编辑/吴少菊

作者名片>>>

李心宇,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古典家具评估师,CCTV微视古典家具讲师,中国古毯研究学者。从事古典家具、古代地毯研究工作多年,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红木相关节目的录制。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文物艺术品学院、红木文化讲堂等地讲授家具及地毯方面课程。于《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中国收藏》《收藏快报》等刊物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

鉴藏-李心宇

在鉴定家具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观察、考证、理清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过去的经历,还原它真实的身份,再给出准确的结论。因为传世的家具历经几百年沧桑流变,常常会失去原来的模样,而后人在没有充分考证原物的情况下给出“望文生义”的结论在所难免,更有谋利之人妄加改动以图善价,才让我们看到多种造型奇怪的家具。

遗世的明清家具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去还原。本期,笔者以故宫所藏两件家具为例与大家共同交流,还原它们最初的身份与样貌。

黄花梨炕几or茶几?

2002年,故宫出版的《明清家具》(上)一书中收录了一件“黄花梨炕几”(图1),这件家具看起来似曾相识:它与王世襄于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中的“明黄花梨高束腰条桌”(图2)上半部造型几乎一致。

图1黄花梨炕几图2明黄花梨高束腰条桌(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

炕几是炕上使用之物,置于炕的两端,上面陈设文玩书籍,高度一般是35~40厘米,正好符合人坐炕上时使用案几的高度。《明清家具》(上)一书中的这件家具高48厘米,尺寸非炕上使用之物,将其命名为“炕几”有欠妥当。

炕几是满人入关即清以后于宫廷中流行开来的家具,在明代非常少见,但这件家具采用经典“黄花梨工”制成,明式风格浓郁,说明其并非是清代之物。从结构上来看,这件家具四腿肩部大进小出的透榫极具早期明式家具的结构特色,尤其黄花梨家具上常采用此种透榫。入清以后,此种做法便少见了。由此可以推断,这件家具极有可能制造于明代晚期。

图3“新月”形的加固装置不仔细看非常易被忽视

从工艺上来看,牙条两端“牙嘴”内侧隐蔽处有一个“新月”形的加固装置(图3),其位置的隐蔽令人不易察觉。它是整块牙板一木连作挖出的加固件,并非后贴上去的。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件家具底部没有霸王枨、横枨、托泥加固,四条腿的牢固度只通过肩部榫卯维系。当初制作它的工匠担心稳固度不够,便创造出“新月”形的装置来起加固作用,它在充分展现壸门曲线大幅弯转的同时,还确保了家具的坚固性。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很麻烦,但制作者却通过挖缺留下的“新月”装置成功地突显了壸门曲线的流畅度,使得壸门看起来更加浪漫夸张。这种重视坚固度的做法是明代家具所特有的,给今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工艺提示,它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中的“黄花梨高束腰条桌”上半部的制作方法一样。

因此,我们有理由从款式、高度断定它原是一个条桌,后被截了腿。

在历史上,家具由于使用时间久,腿部糟朽被截矮的情况很常见。加之清末宫廷及社会生活西洋化,自行车、电话、沙发等的普及,需要与之功能相一致的家具来匹配。那么,将一件条桌截掉腿,改做茶几去迎合西式生活看起来也未为不可。

早在1984年的《家具与生活》杂志上,木器专家张德祥先生就发表过一篇题为“介绍几件明式家具”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件“黄花梨高束腰条桌”。他评价此桌“体积上的上重下轻和雕饰上的上简下繁互为调剂,互相补充,创造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清古韵味,其历经多年风雨仍葆其美妙的风致和牢固的结构,是一件设计成功,制作精良的家具。”之后,此条桌被收入《明式家具珍赏》中,王世襄也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

从张德祥的“介绍几件明式家具”到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再到故宫出版的《明清家具》(上),种种资料证明,故宫所藏的这件家具最早应是“条桌”,被截腿后作“茶几”使用。

所以,它的准确名称应为“茶几”,而非“炕几”。

传世孤品黄花梨树围的真实身份

有些古典家具因为残破常被后人改头换面。如果改好了既能发挥它的作用,又不失文物研究价值,更是对古人的尊重,若是改得和原作悖离太远就是“浪费”行为了。

《明清家具》(上)中还有一“黄花梨树围”(图4)与“黄花梨炕几”情况类似。此树围四面镂空,每面分三层打槽装板。中间透雕《捕鱼图》,上下以葡萄纹和菱花纹做装饰。此物做工精致,被称作传世孤品。

图4黄花梨镂雕捕鱼图树围

树围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树木。在古代贵胄之家的庭院中,不但种植珍贵的玉兰、海棠、桂花等树木,同时还喂养仙鹤、鹿和用以驾车的山羊等吉祥动物,这是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品位生活的标志。为防止鹿与山羊等牲口啃咬及人为伤害,主人往往会在树下加一圈儿木制栏杆:“树围”来保护树木,同时装点庭院。

既然是起防御作用的树围,材料一般会采用不太珍贵的,以不怕腐烂且耐雨淋的柏木、杉木等木材刷上红漆使用。采用黄花梨木做树围的情况非常少见,从木性上来说,黄花梨涨缩率极高,并不适于室外使用,若经风吹日晒雨淋极易开裂损坏。

此黄花梨树围采用薄板内外透雕的精致工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因为这种工艺不适合室外使用,若将其放在室外,恐怕用不上多少年就“粉身碎骨”,哪还能流传至今。而“树围”围板之间横竖材直接“相顶交接”的榫卯结构也有悖于传统家具惯用手法,令人望而生疑。

况且,古代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会考虑树围的造型与颜色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显然,这个精致的黄花梨树围与周围的红墙绿瓦、参天大树、石头台阶等高大建筑环境并不匹配,其看上去更加纤细脆弱,达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看过古画的人便会知道,树围都做得高高大大(图5),至少要有牲口无力啃咬的高度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珍稀树木的作用。而这个树围子高94.4厘米,还不至一米的高度恐怕拦不住大个头动物的侵袭。

图5《汉宫春晓图》中的高大树围造型

另外,树围大都成八角形、圆形、方形,这样的形状才能将树木底部完整包裹起来,而此件黄花梨树围的长方形造型也令人费解。

种种迹象表明,此物真实的身份最初并不是树围,是他物被改之后形成的。其六面雕花木板极像清早期盛行的屏风。透雕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渔夫正要撒网做打鱼状,还有葡萄的枝叶摇曳生姿,一副渔家乐的场景。这种风格、题材和清初大量盛行的黄花梨十二扇祝寿屏风非常接近。所以,树围的前身很可能是屏风的下半部分,因上半部分损坏或丢失,便索性截断只保留下面的部分。后来,有好事者用下面的部分拼揍改装成树围这个稀有的品种,谋取商业利润。而现今,不知个中原因的人们也将其视为传世孤品。

虽说将屏风改成树围不免牵强,但原件的精美雕刻及精良用料仍有赏析价值和文物价值。抛去树围之名,我们仍可将此物视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去欣赏它、爱护它。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5月10日,“中国红木家具大北方市场战略论坛”将在青县举行,此次论坛的亮点在于首次明确提出“大北方”区域概念并将此概念提升到市场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

    大北方商机如何?赢家在哪里?届时,我们将在“中国红木家具大北方市场战略论坛”中,邀请国内顶级市场营销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围绕“大北方市场战略”这个主题,展开一场全方位的高峰对话。


    家具设计大腕李渔明仇英《桐阴绘静图》中卧椅听瀑的雅致明杜堇《听琴图》中琴师的闲情

    文/陈桂湖

    导语>>>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桌、椅、案之类家具,经常由于地面不平或家具本身的残缺而摆放不稳当,人们要找砖头瓦片来垫脚。李渔说,为什么不在做家具的时候,就利用那些木头和竹子的边角料,备做一些精致好看的桌撒呢?

    核心提示>>>

    书名之所谓“闲情”,有人说是李渔自谦,有人说是李渔矫情,这都未免把他看得太浅。李渔毕其一生雅事情思于此书,岂有作态自谦和矫情之理。

    《闲情偶寄》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闲书”,李渔把其毕生所学所思都用风趣盎然的笔墨写在其中。读《闲情偶寄》,跟随李渔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的妙思而饱览纸上人间风物,只觉心情愉悦、齿颊生香,顿感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语,是果不其然,甚至是不尽其然。如果可以造一词叫“读书三昧”,那么用这个词形容读《闲情偶寄》的快乐,最为贴切不过。

    思出风云之表

    据说李渔出生时,母亲肚痛三天三夜不能分娩。有一道人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降地,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建议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这时他也不叫李渔,如道人所说,他取名李仙侣,字谪凡,李渔是他中年后自改的名。为了给不是凡胎的李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李母甚至学起了孟母三迁。而纵观李渔生平,无论其仕途、人格、才哲、文思,确实都无不具仙人般的出世风范。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代表作。写家具的部分是在“器玩部”中,此外还有“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饮馔部”、“种植部”和“颐养部”。每一部单列出来,都是一本风致嫣然的美学经典。读古人名著,常有一感,古书的含金量都极高,随便一段话拎出来,都够现代人万般巧用,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来。

    《闲情偶寄》古今三百年,流行海内外。此书有多妙,咱苦于笔墨晦涩,总觉得说不痛快,还是来听听《板桥杂记》的作者余怀的评价:“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其取情多而用物闳。寥寥乎,俪俪乎,汶者读之旷,塞者读之通,悲者读之愉,拙者读之巧,愁着读之忭且舞,病者读之霍然兴。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百济之使维舟而求,鸡林之贾辇金而购矣。”

    读过《闲情偶寄》的人应该都会感谢余怀为我等“代笔”的如潮好评。本文是专门讲家具的,又是“觉世稗官”又是“湖上笠翁”的仙人李大才子,自个儿在一隅时空中喜滋滋地玩着、乐着,奇思妙想迭出,为我们设计了好几种很有意思的家具。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可或缺三小物

    “三小物”是指抽屉、隔板和桌撒。李渔认为凡属几案一类的家具,这三小物都不可或缺。

    案几雅赏(图片提供:北京传是)

    首先是抽屉。抽屉本属常见,但李渔觉得人们还是“忽略其事,而有设有不设”,不能物尽其美,“不知此一物也,有之斯逸,无此则劳,且可籍为容懒藏拙之地”。李渔说,简牍刀锥、丹铅胶糊之类繁杂的“文具”,应该“役之如左右手”,随取随得,如果放在别的地方,要经常起身拿来拿去,费时费事的很不方便。置身书房,最烦的莫过于经常起身,如果就在两手所及之处有许多抽屉,那真如李渔所说,“非特取之如寄,且若有神物俟乎其中,以听主人之命者”。而且,平时的那些废稿废纸,乱扔地上、桌上,也显得凌乱,“颇为明窗净几之累”,可把它们暂放在抽屉里,等有空时再拿去烧掉。李渔认为,抽屉不只书案应多设,琴案、画案,乃至于供佛的供案和接待客人用的食案,都是多多益善,可为生活省掉很多琐碎的啰嗦。

    其次是隔板。此是李渔独创。冬天伏案读写,桌下烧火取暖,火炉火气上炎,久而久之桌面台心会被烧坏掉。为此李渔认为应另备一块活板,衬在桌子下,或用绳子悬系,或用钩子挂住,而最好是在造桌子时就加上一个可卸可安的活板装置。如此,让活板代替桌面承受上燎的火气,烧焦了就另换一块。李渔说这是“珍惜器具以惜福”。

    再次是桌撒。这又是李渔的巧思。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桌、椅、案之类家具,经常由于地面不平或家具本身的残缺而摆放不稳当,人们要找砖头瓦片来垫脚。李渔说,为什么不在做家具的时候,就利用那些木头和竹子的边角料,备做一些精致好看的桌撒呢?桌撒可以一头极薄,一头稍厚,大小厚薄不同地尽量多做,“以备挪台撒脚之用”,比砖头瓦片好用多了。而桌撒务必要上漆,使它跟桌子的颜色一样,一来垫上后不影响美观,二来书童做卫生时也不会把它当成无用的竹头木屑而扫除掉。

    奇思妙想造凉杌

    家具的坐具,常见的是椅、杌、凳。李渔认为“三者之制,以时论之,今胜于古,以地论之,北不如南”,又说维扬木器,姑苏竹器,都是甲于古今,冠乎天下,不容他再赘一词。然而坐具之中却仍有两样未备,实嫌思虑不够周祥,李渔便“特创而补之”。一曰暖椅,一曰凉杌。这里先说凉杌。杌,通常指马扎,凉杌就是凉爽的马扎,是李渔特为夏日消暑而创。

    具体造法是,让杌的杌面空出一个区域,另造一个方匣子填塞,匣子四围和底面都由薄木板构成,刷漆使之不漏水,上面覆盖的材料则用上好的瓦片(李渔说此瓦最好“向窑内定烧,江西福建为最,宜兴次之)。这个方匣子是用来贮存凉水或者冰块的,这样一个凉爽的马扎就制成了。炎炎夏日,坐在这马扎上,就会凉飕飕的舒坦之极。而之所以只改造马扎不改造椅子,李渔说,夏天“无物不同烫火”,马扎四面无障、透风,椅子有靠背有扶手,且都是木头做的,身体接触到还是热得难受,若用这个方法改造椅子,那是只顾屁股凉爽而不管身体的其他部位。

    房车一般有暖椅

    李渔另一“创而补之”的坐具,称为“暖椅式”,这是他最得意的发明,在书中他还把暖椅画了出来,以便普及推广。画中但见一童拉出桌下抽屉添置木炭,另一童子正往上端的管槽里加水,一男子惬意地坐在一张与桌子等宽的座椅上挥笔书写。整套暖椅看上去形制硕大,样貌古怪新奇。

    关于暖椅之造,李渔说:“予冬月著书,身则畏寒,砚则苦冻,欲多设盆炭,使满室俱温,非止所费不赀,且几案易于生尘,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若止设大小二炉以温手足,则厚于四肢而薄于诸体,是一身而自分冬夏,并耳目心思,亦可自号孤臣孽子矣。计万全而筹尽适,此暖椅之制所由来也。制法列图于后。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所利于人者,不止御寒而已也。”李渔为御寒而创的暖椅,功能多样,像极了现在许多富人所热衷的房车,一物中容纳着一个小世界。

    按照李渔的介绍,这种暖椅,累了可当床睡,饭时可充餐桌,置炭的抽屉里放上香料,就变身香气氤氲的香炉,桌面凿孔放砚台,火气上升,可免天冷冻结墨汁,衣被受潮时它又可作熏笼且比一般的薰笼受衣更多。更妙的是,它还是一座现成的轿身,只需另加几条横杠,盖上一个顶幡,就是一台暖烘烘的轿子,可以坐着它冲寒冒雪、游山访友。李渔得意地说,跟坐我这台“轿子”游山访友比起来,魏晋王子猷雪夜访戴所坐的那艘船可以当柴烧了,孟浩然骑着踏雪寻诗的那匹毛驴也可以卖了。不仅如此,我们的李大才子对自己的发明还有点小担忧,他说,仓颉造字使得“天雨栗,鬼夜哭”,这是因为仓颉把造化的秘密都给暴露出来了,我造了这款暖椅,会不会也犯这种禁忌呢,我可真是比那位忧天的杞人还忧心忡忡哩。

    床令生花帐有骨

    “床弟之事”也是李渔浓墨重彩之笔。他说人生百年,“日居其半,夜居其半”,床是很重要的。白天有时品茗读书,有时漫步堂庑,有时观景访友,有时寄身舟车,而晚上陪伴我们的,只有一张床。因此床是“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李渔说世间许多人在求田问舍上用尽心思,对于寝室宴息的床却不怎么在乎,他们觉得床只有自己看见而别人看不见,所以不太讲究。李渔说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妻妾婢女也多是自己看而别人不常见,是不是可以找无盐嫫姆那样的丑女并听任她们蓬头垢面也无所谓呢?因此李渔自己是“每迁一地,必先营卧榻而后及其他”。他对床榻讲究,但苦于没钱买新的造好的,就只好在修饰改良上大下功夫。他酸酸地说,就像穷士子娶了个老婆,虽不能变村姑为天香国色,但也督促她勤于梳洗、巧施粉黛。

    李渔改床易榻,极尽巧思,共有四项内容之“十六字令”,分别是:“床令生花、帐使有骨、帐宜加锁、床要着裙”。所谓床令生花,就是把花搬到床上去,但如何搬法,则大有学问:“于床帐之内先设托板,以为坐花之具,而托板又勿露板形,妙在鼻受花香,俨然身眠树下……为小柱二根,暗钉床后,而以帐悬其外,托板不可太大,长止尺许,宽可数寸,其下又用小木数段,制为三角架子,用极细之钉,隔帐钉于柱上,而后以板架之,务使极固……凡得名花异卉,可作清供者,日则与之同堂,夜则携之共寝,即使群芳偶缺,万卉将穷,又有炉内龙涎、盘中佛手与木瓜、香楠等物可以相继。”整个过程需要心思细腻,巧用诸般,才能安然享受这床上生花之乐。

    天才般的妙思,回报给李渔的是天人般的享受。睡在这样的“花床”中,有一次,他梦酣睡足之际,将觉未觉之时,鼻端丝丝,忽闻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脏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谓此身必不复在人间世矣”,转而瞅见娇妻在侧,就对她说,我什么人啊,能享这样的快乐,真担心会不会因此折尽平生之福。妻子也不愧是李渔之妻,幽声叹道,我们一直贫贱,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了。

    床令生花以外,还有帐使有骨、帐宜加锁和床要着裙,李渔都写得精妙非凡。比如“帐宜加锁”中写蚊子之极善用兵,李大才子赤膊上阵,跟纷纷扰扰的蚊子大军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大获全胜,活脱脱一位嬉世顽童,读来令人莞尔,也不免对他的文笔心思拳拳服膺、击节赞叹。

    千金难买一闲情

    《闲情偶寄》的“器玩部”除了上述家具外,还有“橱柜”、“箱笼箧笥”和“屏轴”等篇,李渔都趣说这些家具并发明了新颖的部件和造法。例如他说橱柜“以多容善纳为贵”,而“善制无他,止在多设搁板”,且“抽屉之设,非但必不可少,且自多多益善”,看来他真是对搁板和抽屉情有独钟。“箱笼箧笥”之类的收纳家具,李渔则提到自己的一种惜物之痛。他说箱笼箧笥,多磨砻极光,穷工极巧,照之如镜,抚之如玉,可就是“枢纽太庸”,那些铜锁面叶、纽头提环等装置,“镶铜裹锡,清浊不伦”,看起来很丑,且会生锈脱落,大煞风景。于是他就发明了一种“暗闩法”,藏拙补陋,使这些家具“有如浑金粹玉,全体昭然”。

    掩卷而思,《闲情偶寄》真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无怪乎历来为人们称颂不已。书名之所谓“闲情”,有人说是李渔自谦,有人说是李渔矫情,这都未免把他看得太浅。李渔毕其一生雅事情思于此书,岂有作态自谦和矫情之理。闲情是古人一致的追求,并非无事做也不是对事不负责,而是不受制于外物的淡泊明志。唯有真才士、大丈夫,才可能有真闲情。闲情本无所谓寄,因而只是偶寄。这种闲情是无价的,正如有人谙尽世事后的那声感喟:“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星宿下凡”的李渔,像个半仙,热爱人间又把人间看得清透玲珑,人世在他心中如月如花又如梦如幻。《闲情偶寄》写词曲、写音律、写居室、写服饰、写花草、写养生,无不是笔尽其物,物尽其灵。这本书可以感动和启发人们的文句俯拾皆是,在此借其家具一说,希望好书永远有更多的人珍爱。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阅读全文
  • 在中国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站在改革的潮流中,如何御风而行?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如何谋划品牌建设?这都是业界关注的话题。

    上月中旬,中国红木家具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红木界精英云集,围绕“红木之根:传承”、“红木之创:设计”、“红木之谋:品牌”三大焦点话题进行探讨,迸发出闪耀的思想火花。

    红木之根

    传承精髓开创新局

    任何时候,谈及红木家具,都不能离开传承的话题。红木家具作为极具中国精神的实物载体,它的文化、工艺、造型等都是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体系影响之下而逐步定型的。当前产业格局之下,推动红木家具传承发展始终是中国红木人的使命,也已成为共同的目标。

    论坛上,古典家具工艺传承大师王秀林说:“当代很多红木家具工艺正在流失,这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错。大部分60、70年代的老手艺人已经退休了,新的工人没有人教导,所以他们不会做,也做不好,这是我们全行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王秀林还现场向大家详细解说了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王秀林曾总结出一个16字方针,即“尊重木性、顺应木性、引导木性、约束木性”。在他看来,只要是有利于这16个字的技艺都应该是被传承下来的。尊重木性是指尊重木材本来的颜色以及纹理方向;顺应木性指在工艺和选材上根据木材纹理与特性做到量体裁衣;引导木性指通过工艺对木材的木性进行转移,进而为我所用;约束木性则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特殊的榫卯结构的应用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这些工艺都是能够为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正面效果的,所以是应该被传承下去的。

    江苏南通永琦紫檀艺术珍品馆馆长顾永琦则表示,红木家具要有文化和艺术的支持,现在很少有精英人士介入。好的手工艺人找不到,主要是社会对于手艺人不重视导致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好的手工艺甚至可能会灭绝,让人心痛。而一些企业对设计的不重视,仍在模仿,或投机取巧地把别人的设计略改一下,成为自己的设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中国传统家具之精髓,开创中国家具新气象。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深圳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指出,红木家具的继承与创新,实质就是正确地继承传统的问题。红木家具业者在做好产销的同时,应该真正地、实在地、勤奋地、创造性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今许多年轻的企业家已成为当前红木家具行业的中坚力量,在推进红木家具的继承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如何看待传承与发展呢?

    东阳卓木王红木总经理杜长江认为,红木家具传承应该要着眼于精神层面上,传承红木家具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年轻一代企业家来说,对待传承要更大胆,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以多元化的形态去传承,去拥抱消费者。另外他还提及一点就是,要通过跨界的力量发展红木家具行业。今天,80、90后企业家确实在努力承担起这样的行业责任,积极推动红木家具行业的改革发展。

    红木之创

    注重设计引领发展

    近年来,“设计”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红木家具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在设计之路上少走弯路,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式家具,已成为红木家具行业的强烈共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景初在论坛上明确指出当代中式家具设计有两个特点是不能丢失的:一是中式家具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必须要符合人体工程力学,二是装饰纹样选择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的纹样,传递中国朴素的思想观念。

    胡景初还认为,家具设计是一类艺术活动,与同时代的艺术活动同根同源;家具设计是一门造型艺术,表现为对造型艺术理论与规律的应用;家具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具有特定的审美要素与审美特征。

    东莞戴为红木总裁戴爱国在论坛上指出,当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方向,在于要用心去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当代中式家具不能全变,要保留七分传承,三分创新,在形神中保留华夏文化的精神。他还表示,“创新”不只是产品款式设计方面,更有工艺、营销、理念等各方面的创新,要将这一原则贯穿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传承、创新,才是中式家具设计应有的态度。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东阳明清居董事长金彪云说:“作为新时代的设计者,我们要开拓自己的思想,摒弃一些旧的理念,用新的思想和理念设计符合当下的作品,并引领时代的发展。”

    红木之谋

    加强品牌建设夯实增长基础

    品牌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是广大消费者认可并选择的最佳产物。所以,品牌就是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赖以生存的保障。

    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2015年是很多红木家具企业口中非常难熬的一年,有的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面花大力气,做深企业内涵,但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对品牌塑造重视不够。

    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今中国红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品牌竞争力成为红木家具企业制胜的关键点。资深品牌策划专家、北京国富纵横咨询公司总裁赵龙表示,互联网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品牌。他说,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本质,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将由集约式工业大生产向客户化生产转变,更加注重品牌人格化、社群化、场景化、感性化、互动化、体验化,让品牌更加有情感、有温度、有味道。

    中山东成红木董事长张锡复在论坛上分享了企业在淡市依然保持佳绩的成功经验:首先,做好品质。消费者从以前关注价格,到今天更加注重质量、工艺。东成红木坚持“小细节成就大品牌”,在细节上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含金量。这让东成红木平稳走过了2015年。其次,要深挖产品特色。企业要去研究红木家具的性能,提炼其独特性。第三,完善服务。有好的产品,但是没有好的服务,企业做的也就是一次性生意。企业不仅要打造品牌影响力,还要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2015年东阳明堂红木提出“五新”策略,全方位推动了“明堂”品牌的发展。进入新的一年,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表示,市场在变,观念就需要改变,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着重进行品牌布局规划:第一是高效开发陈道明品牌代言价值,全面推动明堂品牌传播;第二是深化生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生产水平,力求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三点是健全和完善企业营销管理平台,提升明堂红木的品牌服务力。

    关于品牌建设,中山市大涌镇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董事长林孟礼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他说,现在不是消费者买不起红木家具或者对红木家具没有信心,而是企业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如主动做好品牌宣传,发展前景应该非常广阔。他还介绍了红博城的品牌建设思路:首先,要把一线品牌引入红博城,增加知名度;其次,通过红木文化和红木艺术,打造文商旅综合体,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

    传承、设计、品牌,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红木家具企业关注的焦点。正如出席论坛的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所言:2016年红木产业主题应该是“创新发展年及质量管理年”。而对于中山红木家具行业而言,红博城落成是中山、乃至广东省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大事件,其抢占红木文化制高点,是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最好载体,它上接文化,下接生活,用这个载体影响着人们,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信未来红木家具及红木文化一定会和古丝绸之路的中国丝绸、茶叶一样名扬世界。

    对于红木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丘树宏改编了刘禹锡的诗句来概括:莫道萧条如浪深,莫言市道似沙沉;千锤百炼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刘江摄影报道

    8月30日,“陇右遗珍—甘肃汉晋木雕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分为“生活用品、人物俑、动物俑和木版画四部分,展出了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收藏的汉晋木雕艺术品12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8件(组)。这些作品造型简洁、大巧若拙、色彩丰富,极好地展示了汉晋木雕艺术品的艺术特点。本次展览12月1日结束。图为汉代木轺车。

    本报记者刘江摄影报道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