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算盘\泰国橡胶木价格有所下滑,沙比利走货略微好转
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算盘\泰国橡胶木价格有所下滑,沙比利走货略微好转

时间:2020-10-11     人气:566     来源:     作者:
概述:算盘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数术记遗》明确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这首珠算口诀曾经为多少人熟悉。历经1800多年漫长岁月,珠算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
算盘

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数术记遗》明确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这首珠算口诀曾经为多少人熟悉。历经1800多年漫长岁月,珠算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将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珠算申遗成功,一些年代久远的算盘成为文物收藏的新宠。

目前发现最早的算珠是西周的陶算珠。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中明确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滞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可见这种算板已经具备了算盘的雏形。至唐代,算盘已出现在诗、词、歌、赋之中。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卷最左端,绘有“赵太丞家”的药铺桌子上就放着一架算盘,这是算盘最早的图形资料。从明代中期以后,算盘始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收藏年代久远的算盘。明代算盘横梁上面开有木榫、圆角,并配有抽屉底板;清代算盘一般多为红木材质,横梁上铁质的挂壁提梁是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民国时期,各种各样材质的算盘多了起来,且工艺日趋精致。现在,清代以前的算盘非常罕见,流传至今的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算盘。

收藏特殊材质的算盘。算盘按算珠和边框材料可分为金、银、铜、铁、锡、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档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藤、牛筋、铁、红木、银、铜、铝、红珊瑚等。算盘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比如象牙算盘比木制算盘价值高,贵金属制成的算盘价值就更高了。算盘串珠用的“档子”也有高低之分,比较珍贵的算盘配有牛筋档,藏市罕见,其价值日渐不菲。

算盘的价值还可以从工艺制作上来辨别。比如一只清代的红木算盘,没钉子、不上漆,完全用木榫连接,这样的算盘比一般的红木算盘贵重。如果收藏木质算盘,尤以紫檀、红木和花梨木制品为上乘,具有很强的升值潜力。2010年,一把海南黄花梨算盘拍卖成交价达到16.8万元;2011年8月,北京中嘉拍卖会上,一把清代碧玉算盘拍出160万元,创造国内算盘收藏市场最高价纪录。

收藏有显著结构特色的算盘。算盘的档数通常都是7、9、11、15、17、25等奇数,一些特别用途的偶数档算盘尤为罕见,身价要高过奇数档的普通算盘。再如小巧玲珑的袖珍算盘,特大的21档以上的算盘,木框周围有铜包角且雕花或刻有诗文的算盘,既增添了算盘的审美情趣,又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这些算盘存世量少,比较难得。

此外,一些如圆形、扇形、拱形、筒形、八卦、九宫、阶梯、双珠、箱形、圆柱形、宝塔形、折叠式等造型奇特的异形算盘,制作工艺细腻考究,清秀雅致,妙趣横生,皆为算盘之珍品,备受藏家追捧和喜爱。

刘善文


锯材市场:泰国橡胶木价格有所下滑;沙比利走货略微好转,小巴花板材价格回落;北美软木价格下调;俄罗斯材少人问津。
1、东南亚锯材市场:橡胶木价格有所下调。橡胶木冷清的市场走势依然没有起色,庞大的库存积压导致近期橡胶木的价格继续走低,跌幅为100元/立方米。有市场人士反映,宏观大环境的萧条以及环保风暴行动等因素是导致橡胶木出货萎缩,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目前广东市场橡胶木5/8”×2-5”×1-1.3m、AB级报价4200-4300元/立方米。
2、非洲锯材市场:淡季的悲观情绪依然笼罩着非洲木材市场,近期非洲各种类材种市场交易量仍然处于弱势整理的态势。有商家表示,国内宏观大环境低迷是其市场交易下跌的最主要因素。
沙比利走货略微好转。据商家反映,近期沙比利的出货量较之前有所好转,行情有所回暖。另外,商家表示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沙比利的进货成本上涨了大约200元/立方米,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沙比利的终端销售价格会有上涨可能。目前广东市场沙比利长2-4m、厚5cm、A级(原装进口)报价6500-7000元/立方米。
小巴花板材价格有所回落。据商家反映,小巴花主要用于替代巴花,在现阶段巴花市场行情冷清的背景下,小巴花价格难以逃脱下跌的命运,跌幅为1000-2000元/立方米。目前广东市场小巴花长2-4m、厚5cm、A级报价12000-13000元/立方米。
3、欧美锯材市场:近期北美木材市场表现尤为低迷,行情弱势整理。各种类材种当中,近期软木在承受不住市场压力的情况下,价格再次下跌,跌幅约20-30元/立方米。有商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市场软木的需求大幅度萎缩,特别是现阶段的传统淡季,软木的市场交易量更显冷清。除此之外,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今年国内市场软木的进货量较往年明显减少,这直接导致源头产地软木货源严重积压,上游供应商只能不断下调软木的价格。在双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终端市场软木的价格只能跟随下调。目前广东市场美国花旗松长2-4m、ABC加工报价1600-1680元/立方米;美国铁冷杉长2-4m、ABC加工报价1600-1680元/立方米。
4、东北锯材市场:近期,俄罗斯木材市场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各种类材种当中,榆木、水曲柳等材种的市场交易量均十分低迷,行情震荡不安。“现在基本都很少有客户过来问了,偶尔有客户过来买货,也只是买一点点而已。”目前广东市场水曲柳长2.2-2.6m、厚5cm、A级报价7000-7500元/立方米;榆木长2-4m、厚2.5-6cm、统材报价3300-3500元/立方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中国的家具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材美工巧”为特点的中国家具特有的神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的传统家具,是能工巧匠的巧手妙思与优美材质相得益彰的产物。在我国的传统家具中,紫檀家具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一类家具。
    一、我国古代宫廷使用紫檀始于唐代
    1.一寸紫檀一寸金
    紫檀这种良材,很早就为国人所认识。我国古代最早关于“檀”的记载,始见于《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一句熟悉的诗句似乎诉说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就已认识并利用了“檀”木。但诗句中所指的“檀”,古代本有“善木”的意思,其涵盖的木材范围显然要比现在大许多。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关于“紫檀”的明确记载,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古今注》注:“紫楠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明人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记述紫檀这种木材:“紫檀木出交趾、广西、湖广,性坚好,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湿浸之,色能染物,作冠子最妙。”紫檀木主要产自热带地区,在我国生长不多,由于这种木材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极难得到,且木质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故被视为木中极品,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
    2.紫檀在唐代诗书画乐中的出现
    “紫檀”名称虽然早就见诸晋代文献,但有关以紫檀木打造器物的记载却是始于唐代。全唐诗卷四孟浩然《凉州词》诗云:“混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哪堪马上送明君。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另外《全唐诗》卷十五李宣古《杜司空席上赋》:“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觱篥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又《全唐诗》卷二十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
    唐代诗人笔下所记的“紫檀槽”,就是中国唐代乐器曲项琵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槽”,琵琶槽本是琵琶工艺制作中非常考究的部分,因为它与琵琶的音质、音色共鸣都有着直接关系,故曲项琵琶槽一般采用较为优质的木材做成,而紫檀木因为木质坚实,纹理细致,色泽晶莹、美观,故被唐代的工匠选为制作琵琶的上好材料。从现存的实物来看,今天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文物中,就有一件螺甸紫檀五弦琵琶琴,这件紫檀五弦琵琶琴,为上述诗文中的记载提供了详实的物证。
    而据史料可查,在中国古代宫廷中最早使用紫檀,也是在唐代这一时期。《旧唐书》记载唐开元时,收集天下图书:“甲乙丙丁四部各为一库,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可知,唐代内府里书库的“子库”中,就有用紫檀木雕成的书轴。另外,《南村辍耕录》里也记载了唐代开元时以紫檀木作书画轴头的史实:“唐贞观开元年间,人主崇尚文雅,其书画皆用紫龙紬绫为表,绿文纹绫为里,紫檀云头杵轴……”
    3.武则天打造紫檀棺材葬鹦鹉
    在明代文人李栩所著的《戒庵老人漫笔》里,记载了一则唐代女皇武则天为其宠禽打造紫檀棺材的典故:“唐武后畜一白鹦鹉,名雪衣,性灵慧,能诵心经一卷。后爱之,贮以金笼,不离左右。一日戏曰:‘能作偶求脱,当放出笼’。雪衣若喜跃状,须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以秃衿,别来陇树岁时深。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南无观世音’。后喜,即为启笼。居数日,立化于玉球纽上,后悲恸,以紫檀作棺,葬于后苑。”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早在唐代,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就已经用紫檀木打造器物了,但这时的紫檀木,主要还是被用作乐器“琵琶”上的部件“琵琶槽”或卷书的画轴之类。

    二、元代宫廷紫檀使用考

    唐代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手工业技术水平较之以前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以后迭经发展,到了元代,我国手工业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代领土辽阔,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外的多余商品,促使商人的贸易由国内转到国外。罗盘针的广泛应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元朝的贵族、官吏多经营海外贸易。在对海外贸易的过程中,来自殊方异域的特产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许多舶来品甚至进入了元朝宫廷,除了犀角、象牙、珍珠、宝石、香料等所谓的专供皇室贵族、权门豪强消费的奢侈品:“细货”外,也有一部分是手工业产品所需的珍贵原料,这其中不能不谈到元世祖近臣亦黑迷失及其进献给元代宫廷的珍贵木材“紫檀木”。
    亦黑迷失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可谓“三朝元老”。他奉元廷旨意,数度泛海浮舟,出使外洋,经验丰富,在远赴海外期间,亦黑迷失特意留心于殊方异域的番货、远物、珍宝、奇玩。对于产于西南洋地区的紫檀木,亦黑迷失更是格外倾心。据《元史》记载,亦黑迷失于“至元二十四年,使马八儿国,取其佛钵舍利,浮海阻风,行一年乃至。得其良医善药,遂以其国人来贡方物,又以私钱购紫檀木殿才并献之。”当时元朝宫廷正大肆营建大都的宫殿,而紫檀木对于元朝宫廷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殿材,所以亦黑迷失在出使西南洋的“马八儿国”期间,又以私家钱重金购得紫檀木献给元廷。
    马八儿国是印度南部的古国,文献记载马八儿与俱蓝国,是“忻都田地里”(元代对印度次大陆的统称)中“足以纲领诸国”的二个重要国家,与元朝关系密切,自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起,马八儿国多次遣使入元,带来珍珠、象、犀、奇兽等物。马八儿国位于今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Malabar),其地理位置与今天印度西南部的迈索尔(Mysore)接近,而印度西南部正是植物学界公认的极为名贵的“檀香紫檀”的唯一产地。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的《家具用木材》一书转引《红木》标准的规定,紫檀木类适用的树种只有一种,即“檀香紫檀”:“红木共分八类……其中紫檀木类的适用树种仅一种,为‘檀香紫檀’,产地:南亚一带的印度南部。”又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先生讲:“属于紫檀属的木材种类繁多,但在植物学界中公认的紫檀只有一种‘檀香紫檀’,俗称‘小叶檀’,真正的产地为印度南部,主要在迈索尔邦。”可知,亦黑迷失从印度南部马八儿国购进的紫檀木殿材,应是极为名贵的“檀香紫檀”,也就是今天民间惯称的“小叶紫檀”。
    亦黑迷失不辞劳苦,出使重洋,“取佛钵舍利”,“得良医善药”,同时又以重金为皇家进献紫檀木,其一片忠心,深得世祖皇帝的赏识。史载亦黑迷失回国后,“尝侍帝(元世祖忽必烈)于浴室,问曰:‘汝逾海者凡几?’对曰:‘臣四逾海矣。’帝悯其劳,又赐玉带,改资德大夫,遥授江淮行尚书省左丞,行泉府太卿。”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成宗继位,亦黑迷失又于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再次向元朝宫廷进献紫檀木。成宗元贞二年五月丁酉,“也黑迷失(即亦黑迷失)进紫檀,赐钞四千锭。”受到了成宗皇帝的厚赏。

    宁波检验检疫局发布消息说,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第92号公告(《质检总局关于取消进口木材数量检验要求的公告》),对进口木材的检验项目做出新规定。公告中取消了进口木材产品的数量检验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将不再实施进口木材数量检验。

    公告中提到的数量检验是指检验检疫部门依据国家强制性检验标准、进出口贸易合同或信用证约定的检验标准,使用验器具(卷尺、围尺、卡尺等)丈量木材,计算出木材的材积数量。检验检疫部门在对木材实施数量检验的时候,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会延长进口木材的通关时长。

    木材是宁波口岸进口的一大特色产品,且在逐年快速增长当中。2017年1到10月份,宁波口岸共进口木材97.2万方、7867批次,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7.4%、64.5%和69.2%。宁波检验检疫局在接到第92号公告后,第一时间召集木材进口商宣贯传达公告内容,据预测,新规定的实施将惠及进口企业400余家,平均每批次进口木材为企业减少通关时间0.3天。


    阅读全文
  • 清乾隆掐丝珐琅番莲纹冰箱(故宫博物院藏)湖北随县出土的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柏木冰箱(故宫博物院藏)

    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

    :中国古代冰箱的发展与演变

    编辑/刘根旺

    冰箱小百科:

    冰箱,装冰的箱子。古代人把冬天的冰块藏于地窖中,来年取出放置在隔热的青铜、红木箱子里。而箱子中间往往能盛放食物。

    消暑吃冰不是今人才有的特权。自古以来的人们便是将冬天的冰块储藏起来,来年炎夏取出使用,以降暑热。《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又有古籍《周礼》中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它的外形类似盒子,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张德祥捐赠民间收藏的柏木冰箱

    7月23日,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将收藏的梓木透雕螭龙纹嵌黄杨人物十二扇大屏风、花梨木京式五屉炕琴桌、柏木挂锡裡京式冰箱等25件明清家具赠送给北京恭王府。

    在恭王府的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柜子一样的家具:“柏木挂锡裡京式冰箱”。作为古代的冰箱,“它外面由柏木包裹,打开上面的一对箱盖,里面有一层格屉。”在现场,张德祥提起箱盖,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冰箱的构造。“夏天的时候,在格屉下面放上冰块,把食品搁在屉板上,盖上盖之后,就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

    张德祥捐赠的柏木冰箱,是在《马未都[微博]说收藏家具篇》书中介绍的柏木冰箱(藏于故宫[微博]博物院)外,第二件与公众见面的古代木制冰箱。

    曾侯乙出土铜冰鉴,至今无法复制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挖掘出编钟、青铜尊盘、编磬、铜壶等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也包括至今出土的年代最久远的青铜冰鉴。该冰鉴通高61.5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作为点缀。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可惜,今人都无法再复制出同样精致的作品。

    制冰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存世的明清木制冰箱,古人也用青铜器、瓷器等制作冰箱,并且早在唐时期,就有了制冰术。

    唐朝,人们依然延续前人的传统,挖冰窖、冰井等储存冰块,供来年取用。

    在唐朝末期,工匠们生产火药发现大量硝石(硝酸钙),偶然发现硝石入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开始制冰。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使得罐内的水结成了冰。再到后来,人民开始在制冰时向罐子里放入糖、水果等,冷食产品逐渐丰富起来。

    制冰术,也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各式木制冰箱、陶瓷冰箱等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冷冻,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而在宋朝,统治者重视防暑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冰井务”。负责制造研制解暑降温的各种冷食品工作。到了夏季,还给大臣们发放冰。宋人吕原明在《岁时杂记》记道:“自初伏日为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

    元代人们进一步创新,他们用牛奶和冰水制成各类冰类食品。据说马可波罗来华后,受到忽必烈的“冰奶”招待,后来马可波罗将“雪奶”秘方带回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夏尔信受到马可波罗的《游记》启发,在其配方上又加入了橘子汁、柠檬汁等,于是就形成了今天“冰淇淋”的雏形。

    明清时,食冰的花样更加翻新,不仅老百姓可以在街市自由购得冰饮,而且各级官员还可享受政府防暑降温的特殊福利:冰票。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木制冰鉴工艺相对简洁,使用起来轻便,到民国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都还在使用,80年代还常见卖冰棍的人,在自行车后绑着木制冰箱沿街叫卖。


    日前,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广东中山的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以下简称红博城)入选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并获授牌。据悉,广东省仅有两个单位获此授牌。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梅其洁、广东省旅游局副处长李健仪、中山市旅游局局长吴嘉敏及红博城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据悉,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旅游部门深入挖掘本地工业旅游资源,学习创新单位的先进经验,调动各方面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性,把工业旅游培育成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自2013年正式启动,红博城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山市及大涌镇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5月,红博城作为中山市首个且唯一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单》的项目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此次获得国家旅游局认可,被评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可谓喜上加喜。

    2016年下半年,红博城制定了全新的文旅发展战略,四大文旅业态“千年走一回——红博城博物馆群落、非遗印象园、隆都里——新人文体验主题美食街区、红博城酒店组团”全面建设启航,其中,红博城博物馆群落已于11月11日开馆正式对外开放。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规划,目前,红博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4A景区申报工作,全面升级文旅业态,紧步向“5A”迈进。

    红博城总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既是中山大涌特色文化旅游的一大旗舰景区,也是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对探索和带动业态创新,带动产城融合发展,加速人才集聚和红木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意义重大。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