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比亚政府再次明令禁止运输出口血檀\1996年纽约佳士得重要拍品鉴赏
详细内容

赞比亚政府再次明令禁止运输出口血檀\1996年纽约佳士得重要拍品鉴赏

时间:2020-10-11     人气:681     来源:     作者:
概述:赞比亚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于2017年7月5日下发一份关于「全面禁止运输出口赞比亚小叶紫檀(俗称血檀)」的官方文件。现附原文件如下:赞比亚官方文件:禁止运输出口非洲小叶紫檀原文件划线段落翻译如下:非洲小叶紫檀砍伐、运输及贸易事项我们办公室收到一......
赞比亚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于2017年7月5日下发一份关于「全面禁止运输出口赞比亚小叶紫檀(俗称血檀)」的官方文件。现附原文件如下:
赞比亚官方文件:
禁止运输出口非洲小叶紫檀
原文件划线段落翻译如下:
非洲小叶紫檀砍伐、运输及贸易事项
我们办公室收到一份关于全面禁止运输出口非洲小叶紫檀的命令。关于此事,请您通知区林区官员在接到下一步通知以前停止颁发生产及运输许可证。
该项命令立即生效。

17世纪黄花梨大理石插屏式座屏风

17世纪黄花梨大理石插屏式座屏风

尺寸:高215厘米,宽181厘米,深105厘米

成交价:1,102,500美元

1996年,在纽约佳士得[微博]的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专场拍卖中,经过中西方买家激烈竞投,最终以110.25万美元成交,打破世界纪录。现藏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博物馆。

1996年纽约佳士得重要拍品鉴赏

口述/陈仁毅整理/程香图片提供/纽约佳士得

1996年9月,在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上,这件屏风以110.2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近一千万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记录,成为全世界第一件打破百万美元的中国家具,这个记录一直维持到2004年。此后,中国古典家具正式迈入百万美元行列,家具从使用器变为被世界艺术界认可的艺术品。

当时在现场曾参与本张屏风激烈竞投的台湾资深艺术品顾问专家陈仁毅先生,单独就此件拍品做了多角度赏析。以下内容为陈仁毅先生口述,本刊记者程香整理。

家具之极境:可达器用之大美

当时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我会花那么大的力气、竭尽所能地想去把它买回中国?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从美学角度看,这张屏风完美结合了两大美学精华,即汇聚了巧匠之作与抽象之境:中国的家具巧匠,无论是结构还是雕刻,在这张屏风上已经做到了极致表现;在同一件作品上,抽象的意境又通过云石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将一幅山水画做进一件家具一样。所以从美学欣赏角度,这张屏风结合了匠作的直觉、视觉和抽象的美学成就,从而将这件家具在美学上推向了一个完美的高度。

其二,从人文视角看,这张屏风达到了可游、可赏、可品、可玩,甚至于可寄心的多重境界。云石是表现中国古代文人抽象审美的非常重要的载体,它用垂直平面的云石纹理的抽象美术表现,让一块普通的石头,达到了可游玩、可品赏、可停留,甚至可寄心于里的文人境界。就像我们谈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史一样,以地表的平面视角来讲,园林是文人真实生活中居住空间最重要的部分,它有内外、有虚实、有动静、有高低,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变化和内在的表现方式,通过这些组合,文人想象把所有的山川大海都留在自己的园林和居室空间之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自在惬意。而以室内空间来讲,一件镂空细木作大地屏,巧妙地结合了异材质表现,通过精选平面的云石,营造了一个充满3D感的空间视觉效果,达到了一个似平面园林的诗文境界,这是非常高段的器用入境到文学欣赏的表现。

其三,从哲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厅堂,案桌上常常会有类似“花瓶”、“座屏”的家具,甚至还有放置“镜子”,来寓意合家“平安”、“平静”之意。这与西方家居陈设中纯粹的实用机能思考是有很大不同的,西方人想不到,原来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和期待,是可以这样寄于情、寄于物、寄于生活陈设里面的所有细节。所以,中国文人的高度生活哲学,在一件大地屏中表露无遗。

其四,从空间与装置来看,这件屏风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古代的居室构成,有大量的开放空间,需要许多的隔扇和地屏来做空间的区隔,同时在材料与纹饰中表证自己的身份,也表达主人的审美情趣。所以,中国古代空间的区隔,非常讲究虚与实、内与外、动与静通透的结合。想象一下,假设这张屏风换掉镂空木作,完全由实木制作,量体巨大而不穿透,当然也可以达到空间区隔的功能,但实际上如同多了一堵墙,空间却是闷住了。所以聪明的中国人,会在地屏和隔扇的设计上,用大量硬跟软的工艺和材料来混搭。包括石头与木头的混搭,木头与字画的混搭等,在大面积的木作部分,做镂空去增加大尺寸家具的穿透感、轻巧感、呼吸感和灵动感。特别是大的架子床、大的地屏和其它大件家具,如果全部用实木大料厚作的话,除了浪费材料外,更是让整个空间密不透风,反而达不到舒适、轻松的空间美学感。

综合来看,如果单纯把这件屏风看作一件家具,当时不可能拍出那样的价钱。如果把它看作是中国家具的“极境”,且可以达到庄子所言的“器用之大美”之意,那这件家具的价值,当然就无可限量了。今天回头来看,我们会觉得,价格怎么会那么便宜?可是以当时来讲,那个价格已经到了一个极价了。今天如果这件屏风再出来的话,我相信它的价值可能会超过张大千最厉害的泼彩作品,或是西方毕加索最具代表性的蓝色时期经典作品的成就。

一直到今天为止,还是有很多人在看到这件屏风时,首先关注的是它的材料、它的雕刻,以及这样一块巨大云石的珍贵上。可是在1996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件美术作品,以一个十六、十七世纪的工匠和家具主人的高度和审美,完整地表达了中国明代文人的审美、人文和哲学,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在地呈现于一件屏风上。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传统家具行家为了迎合西方市场,喜欢明式素工的家具,带雕刻的并不大能入他们的眼。但是这件屏风,竞争到最后的两个人,一个是西方人(明尼苏达州首富BruceDayton),一个是中国人(陈仁毅本人),说明只要是好的艺术品,一定能够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识。西方人完全清楚,大屏风在中国的家具文化和艺术收藏里面,品种本就是最稀有的,再加上这么大的尺寸,保存得这么完整,工艺美术和设计创意的表现性又这么好,所以最后,他们愿意花那么大的价格来买进这件“艺术品”,成为明尼苏达州家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雕刻还是素工,无论中西方的审美差异有多大,真正好的艺术品,艺术性是共通的,美术和价值就如同真理一般,越辨越明,只是西方人在过去一百年间,他们在美学教育、收藏心态和市场经验上都比我们成熟而已。不过,也不用懊恼,这件大地屏现正静静地陈列在明尼苏达州博物馆中。我认为,在收藏世界,什么事情都不会晚,只要我们真正打开心胸,从愿意去了解文化和美术的那一刻开始,成就收藏之路就一定会充满光明!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赞比亚国土部长简·卡帕塔(JeanKapata)发布了政府准备出售缴获的血檀(Mukula)原木的消息,这些木材来自全国许多不同地区。部长说,赞比亚森林与林产工业公司(ZambiaForestryandForestIndustriesCorporation-ZAFFICO)已经在政府的许可下,得到出售这些原木的权利。
    卡帕塔部长说赞比亚政府将同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决定共同打击血檀的非法砍伐与走私,因为在赞比亚境内许多被查获的偷运血檀木的卡车司机声称这些木材都来自民主刚果。由于赞比亚与民主刚果的边防检查对于来自这个邻国(民主刚果)的文件解读经常出现障碍(因为赞比亚使用英语,而民主刚果使用法语),而导致诸多管理不善的事例。
    卡帕塔部长的这番表态是在赞比亚铜带省省会恩多拉(Ndola)的国家土地部官员会议上做出的。早些时候国土部常务秘书特莱沃·卡翁达(TrevorKaunda)曾讲到:“2016年赞比亚通过出售林产品获得的收入是2000万克瓦查(Kwacha),林业方面的潜力还是有的,目前仅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
    赞比亚总统埃德加·隆古(EdgarLungu)在本月底(2017年3月)视察该国北方省(Northern)纳孔德(Nakonde)边境时,对于持续不断,甚至愈演愈烈的血檀木(Mukula)走私现状表示极为不满。隆古总统在该地视察了3天,对于目前该国阻止血檀木走私的严峻形势非常失望,责成内政部长斯蒂芬·卡雍戈(StephenKampyongo)加强管理,将那些参与走私和非法伐木的犯罪分子尽快绳之以法。
    国土部长简·卡帕塔(JeanKapata)本周(2017年3月27日至4月2日)表态签署一项法律文件(StatutoryInstrument),此份文件将是对于血檀的砍伐,运输和所涉及缴获车辆处置管理办法的指导性书面规定。政府目前非常重视该国血檀木的大量持续性非法砍伐事件,根据卡帕塔部长的说法,很多所谓来自邻国民主刚果的血檀实际还是砍伐自赞比亚,这些木材通过两国之间的丛林被偷运到民主刚果。
    据悉,已经有超过100辆的四轮运输车在赞比亚和民主刚果边境的齐利拉本布韦(Chililabombwe)的卡松巴莱萨边境站(Kasumbalesaborderpost)被要求滞留,时间已经超过了4个星期,这些货车司机都来自周边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SADCcountries),他们抱怨说民主刚果已经给了他们合法运输血檀木材的文件,但是赞比亚政府声称这些文件不合法!
    上月(2017年3月)早些时候,在赞比亚北方省有66辆运输血檀的卡车被查获,据该国税收总局(ZRA)官员金斯利·钱达(KingsleyChanda)告诉当地记者说,他们发现这起事件中运输车司机提供了假的国家税收局文件,说明有政府官员参与了本次大规模走私活动,而且赞比亚境内几乎所有的血檀木材的运输均系走私行为。

    日前,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2018年)的通知。

    贵港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2018年),实施时间:2018年9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

    1.“散乱污”整治专项行动“,木材加工行业被列为重点整治行业之一。

    对“散乱污”企业进一步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散乱污”企业名录清单并及时更新,实行动态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确保整治到位。对列入淘汰类的企业,要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及生产设备)。对列入整合搬迁类的企业,要按照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制定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计划。对列入升级改造类的企业,制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计划。(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产业园区管委会。

    2.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专项行动。

    加大木材加工行业整治力度。以江南工业园和贵港城区周边木材加工企业小锅炉整治为重点,以集中供热供气、推广高效锅炉、取缔燃煤小锅炉、实施工程改造、提升运行水平、调整燃料结构等措施,全面开展木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要求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江南工业园区尽快建成集中供热设施,逐步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的小锅炉。在2018年10月31日前,未采用集中供热供气的所有木材加工企业锅炉都要使用成型生物质燃料。加大对木材加工企业环保监管、处罚力度。


    阅读全文
  • 新华网的报道,赞比亚政府在本周三宣布降低木材出口税,幅度达到50%以上。此举的目的在于减少木材出口成本,提高赞比亚的木材竞争力,从而推动木材出口。

    林木产业协会主席CharlesMasange对此新政表示赞赏,他表示:“协会成员对政府能够听取他们的意见感到由衷的高兴。此新政将惠及业内中、小企业,让他们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扩大生产。同时,Masange先生认为此举将有效打击腐败和走私。现行的出口税相当的高,迫使部分贸易商利用灰色手段出口木材。对政府而言,腐败、走私的减少将有利于外汇收入的增加。

    赞比亚全国锯木厂协会主席WilliamBwalya同样对此举表示欢迎,他认为出口税的降低将大幅提升赞比亚的木材竞争力。


    采访/汤石香受访者/陈仁毅

    人物名片

    陈仁毅,台湾雅典襍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中国艺术品资深专家。

    陈仁毅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西方的中国家具收藏热时期。几乎全世界的古董商都前往中国寻找中国家具。大量的中国家具被运往西方,进入无数博物馆、富豪的家中,以及藏家的仓库。这种狂热,直到2005年才逐渐冷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家具西雅图艺术馆里的中国书房

    而这一年,恰巧是中国国内家具收藏热的开始。无数中国藏家开始从纽约、伦敦、香港拍下中国家具,输送到国内。中国家具重新开始沸腾。

    至今,又一个十年已经过去,家具回流也开始逐渐显现冷却现象。

    本期封面故事,我们对话著名明清家具专家陈仁毅先生。和他一起探讨,下一个中国家具的伟大年代会在何时出现。

    对话陈仁毅

    问_汤石香答_陈仁毅

    全世界行家都到中国来买家具

    记者:我们知道大概是九十年代开始,西方藏家开始关注中国家具的收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谁在带动中国家具的收藏?

    陈仁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刚刚崛起,很多西方学者看到了这件事情。西方对博物馆的运营、文化的传递,以及学术研究上,会采取比较深入的调查,并且有比较开阔的看法,所以一部分博物馆锁定在中国的项目上。就如当年的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就将主要收藏方向锁定在中国文化上,并且在短期内大量购入中国家具。

    西方进入家具领域收藏后,发现中国的家具文化其实很开阔。可以延伸到文房、漆器、竹雕,以及多种项目上。这时,中国家具为博物馆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博物馆也有了新的动力:如果能在一个新的领域有丰富的收藏,那么也有可能在全世界美术馆里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观念带动了博物馆购入中国家具的热情,同时博物馆的收藏方向和观念,也会传达给藏家和市场。于是,越来越多的藏家不再只追逐书画、瓷器、玉器等主流的中国艺术,他们也开始收文人家具,甚至是漆木家具。因为藏家的需求上来了,就带动了行家和拍卖公司,整个行业也就活跃起来了。

    记者:其实这当中还有个关键,就是1996年纽约佳士得美国加州中国家具博物馆的拍卖。

    陈仁毅:对。在这场拍卖之前,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中国家具的样式和材料,再多一些就看年代。但市场上流通的家具,年代最多到明清,这在中国的文化来说,其实是非常浅层的,拿瓷器来说,很多人根本不看明清的东西。

    可是,西方一直在用生活的角度来品味家具。他们把家具当成是雕塑,认为家具是很值得去品味的,可以用开阔的角度来欣赏东方的家具文化,再去深化研究,和大家分享中国文化里的生活美学内容。所以原来在国内卖几万块美金的家具,在纽约佳士得,可能会飚到一百万美金,老外是用价格来肯定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这次拍卖是个成功,也是个灾难。拍卖结束之后的那两个月,全世界行家都到中国来买家具,不管懂不懂,不管原来卖什么。

    所以,1990到2005年的这15年当中,最后一批的中国艺术品被大量倾销到西方,这些资源就这样被消化了,流了,散了。

    中西方藏家收藏观念的最大差异:感性与价格

    记者:您觉得中西方藏家的收藏观念,存在哪些差别?

    陈仁毅:中国人介入家具收藏几乎是在2000年以后,大部分都是2005和2006年后,吸引中国藏家进入艺术品收藏的关键,是价格。就像你拜观音的时候,一开始就是为了求平安,并不是真的一心向善。

    而西方藏家的出发点,是基于文化内在的吸引力和对生活的品味。比如说,家里需要一个墙面的装饰物,比较穷的人家,就买一个海报,但是如果他比较有能力的话,就可以挂一千万的毕加索或者是其它比较贵的东西。

    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收藏家,已经富了很多代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知道,美学和生活脱离不开关系,而且从小就在接受美术馆教育:西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非常发达,且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近,这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因为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生活自然沉淀出来的,所以当他们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就会去追求,就会去购买许多古代艺术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你问我中西方藏家的差异?如果你去采访五个顶级西方收藏家和五个顶级中国收藏家,你会发现他们和你说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西方藏家说的大都是很感性的东西。可能会和你聊文化的深度,生活的品味,成长的过程,因为某段时期的某个故事,触动了他对某个艺术品门类的兴趣。比如你问Mr.Dayton(BruceDayton,明尼苏达州首富,美国著名收藏家),为什么会收藏中国家具,他会告诉你,因为他的妻子喜欢练太极,喜欢中国文化。

    但在中国,你可能听不到这样的故事。大家都会和你谈材料,谈价格,谁经手过,之前是哪位名家的收藏,多少钱买卖等等。

    其实,从收藏到文化发现再到品味生活,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也与每个人的悟性有关。

    未来很难再成就一个中国家具的伟大年代

    16-17世纪黄花梨交椅,原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在199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中,拍出53.05万美元的价格。明黄花梨束腰灵芝三弯腿榻,凭借其无懈可击的比例、单纯而出众的形式,以及极简主义的装饰图案,该床榻成为明代中国硬木家具的真正杰作之一。原为美国加州古典中国家具博物馆所藏,现藏于美国明尼阿波里斯艺术中心。

    记者:我们在谈西方家具藏家的时候,说到的都是安思远、Mr.Dayton等老一辈的藏家,现在西方的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中国家具的态度是如何?

    陈仁毅:西方以前的老一辈藏家对中国文化是非常推崇和尊敬的,但现在年轻的老外不玩这一套了。他们希望凸显自己的本土文化,可能是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尊的强化心态。

    所以西方之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这一些人,其实正在快速地没落和消中。

    记者:在老一辈藏家逐渐离去,下一代又对家具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的藏品会怎样处理?

    陈仁毅:一般来说,一个收藏家的藏品处理有三个选择:一是留给下一代,二是捐给博物馆,三是进入拍卖公司流通。

    年轻一代的兴趣和长辈是不一样的,他们大多会要钱,不要东西。所以很多藏家的后人选择把父母留下的藏品送给拍卖公司拍卖。

    给博物馆的话,也有一些困难。现在博物馆的运营也不是太好,而且不一定会重视你的藏品,也不一定会帮你管理得很好。更何况,在捐赠的过程中就要面对一系列繁琐的流程,非常麻烦。

    还有一个选择,是自己成立一个私人博物馆,以基金会的形式运营。但它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非常好的案例并不多见。

    所以,最后大量的东西都是通过拍卖公司,散向世界各地。

    但是,好的家具资源是越来越少了。上世纪90年代,可能有一百万件黄花梨家具,不断地买卖、修复、使用、散落,到1996年,可能就剩下十万件,到2000年只剩下一万件。到最后越来越散,连一万件也很难看到了。

    去年,我们还可以看到安思远大型拍卖专场,但这些上千件收藏,一次也就散了。以后,下次拿出来卖的时候,可能就只有几十上百件收藏。再过十年二十年,可能只能做十件的小专场了。

    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收藏时间,已经不太多了,要成为好藏家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他可能每年要通过十个专场,从每个专场里挑一件两件,经年累月,才能逐渐丰富收藏。

    所以,未来要成就一个中国家具或材料收藏的“量”是不难,但如果要出现一个“质”的收藏,要再突破一个中国家具的伟大年代,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

    自己的文化自己救

    记者:那么在家具研究上呢?目前大量的家具资源还是在西方,是否可以期待西方在今后的家具研究上会有新进程?

    陈仁毅:并不乐观。

    西方目前是少数的几个博物馆在孤零零地撑着。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的家具项目是有个计划在支持,但计划就是目前的样子了。波士顿博物馆的家具最多,但展厅也很多年了,总是放那些东西,也没有新的研究计划,而且一些家具还是借展的,等原主人去世后,这些家具还能不能继续展览,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现在中国家具文化的研究,要指望西方的博物馆和西方的专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博物馆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以博物馆的收藏做研究,在实物研究下产生经验和总结,才会是一个扎实的研究成果。可是现在没有东西可以看,而且以家具的体积,一个博物馆能够收藏多少件?即便能放下,就那几十件家具,要总结出整个家具文化研究,也是片面的。

    自己的文化自己救,自己的国家自己振兴,未来要把这些事情做好,也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了!

    记者:但国内存有的品质良好的家具实例,太少了。在很少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重新理解和判断家具文化?

    陈仁毅:所以中国家具的研究和鉴赏非常难谈,因为大量的资源在西方。如果不考虑材质的话,中国有很多非硬木材质的,还能找到比较正规的资源。

    如果中国有人愿意发善心,把家具文化观念以及之前的历史再回顾一遍,别人怎样做好,怎样没做好,都通通再看一遍,然后找到对的专家顾问,重新投入一大笔资金、时间和耐心研究,中国家具文化才有救。否则,只能是像现在一样,各有目的,各说各话。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