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现代中式家具设计\扭转“大而不强”局面我国木制品产业该如何发力?
详细内容

再论现代中式家具设计\扭转“大而不强”局面我国木制品产业该如何发力?

时间:2020-10-11     人气:582     来源:     作者:
概述:现代中式家具的设计绝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太和餐椅效果图)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图片提供:北京保利,中国嘉......
现代中式家具的设计绝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太和餐椅效果图)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图片提供:北京保利,中国嘉德)

文/蒙亮编辑/吴少菊

核心提示>>>

家具设计并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设计师与企业需要充分理解中式家具的内蕴,反复推敲、改善包括外形、功能、结构、工艺等在内的细节,才能做出好产品。速成与急进不可取,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在与古典家具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认识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解。面对“设计”这一在开发制作家具产品过程中的恒常性工作,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懵懂状态。如不在理念的层级加以澄清,使开发者在思想上对设计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就永远无法有效地进行,更不必妄谈以设计占领商业的制高点,得到丰厚的商业回报。

设计师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

许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开发耳目一新的产品,就是做外形、拼原创。似乎只要外形上有创意,设计师的工作就万事大吉。大部分企业亦持有同样的看法,认为外观做好,就是王道。在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家具设计界则处于批发模式。设计公司动辄以一个大的产品序列作为报价或提供服务的基准,企业一次性浩浩荡荡地推出几十件产品已成为了行业惯例。

这样粗放型的新品开发成效如何?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款式中,能像古典家具经典款型那样真正有质素的产品寥若晨星。企业花费巨资打造出的庞大产品序列,几乎每件单品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不但可能出在产品的功能、结构上,同时也大规模地出现在设计者和企业最为关注的外形上。

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绝少有企业或设计师深入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人们只关注流行趋势、产品外观时,设计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进而形成口碑,助力于品牌的塑造。

汉斯·瓦格纳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也称Y-Chair),至今畅销不衰。

设计绝非简单的“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的家具是否由红木制成、外观耀眼新奇,而是意味着家具功能上对消费者贴心、价格合理、质量牢靠耐用。对于中式古典家具来说,还意味着产品在外形上要真正具备中式的风味。因此,设计师要将设计工作扩展到产品外观以外:产品功能的合理、舒适度的保证,甚至,关注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良与结构、用材的完善。

一个优秀的中式家具设计师,必须同时具备鉴赏家的双眼、工程师的严谨、生活家的挑剔、哲思者的三观,才能以稳定的设计品质帮助企业打造经得起考验且自有其风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家也必须跳脱出挣钱盈利的固有思维,对上述设计的意义进行思考,为打造真正好看、好用、耐用的优质产品而努力,以此扩展口碑,形成长效的盈利机制。

看似保守,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

古典中式家具的精绝之处,除了高妙的工艺、稳固的结构,更体现在通过家用器具的营造,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比如最常见的圈椅形制,在不同工匠的巧手下,可以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或正气凛然,纤秀雅致;或质朴平和,简练空灵。在形制相同的椅子上体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在世界家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家具大大超越于所有其他地域、年代家具的独有特征。

古典中式家具从不以无根据的创新为制作目标,而是在保证基本造型传承的前提下,通过局部的变化体现使用者、制作者的个性风貌。如此含蓄的造型手法,具有内敛、看似保守的一面,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让人百看不厌。传世古典家具的优秀案例,在匠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技艺锤炼后方可修成,并通过细微处的丰富变化凸显匠心。

这一点,对新品的研发工作应该有极大启发:设计新款家具,如果只强调外形的改变,却忽略了造型的美感和合理性,也就远离了古典中式家具最可引以为傲的精华。

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古典中式家具之美,体现在器具比例的拿捏,通过造型的微妙变化营造出制作者、设计者的性格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中式审美价值观。有关中式家具之美的独特性,笔者在往期《找寻现代中式家具的价值标准》一文中加以阐述,读者可自行参鉴。

我们常说,要对传统有传承、有发扬。究竟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呢?笔者深切以为,中式的审美价值观是最应该得以传承的中华智慧,是打造现代中式家具时不仅形似,更有神似的重要保障。唯有对上述的中国古典家具之美的内涵、造型特征与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加以传承,才能够打造出富有中式内蕴的家具产品。

控制比例: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

塑造家具之美,对比例的细腻控制是造型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尤其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中,极其细微的改变即可对整体造型风貌造成大的影响。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式家具,在细部比例的控制上已经达到了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的地步。

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工作中,设计的精确度必须引起重视,而这恰恰是当今设计界最容易忽视的。一些造型上的创新其实非常新颖别致,却因为设计者对比例的迟钝令产品在造型细节上经不住推敲,未能成为优品、长销品,反而让受众在初始的耳目一新后很快生厌。

设计的精确度,不但体现在各构件的尺寸规划,也体现在繁简、轻重、曲直、软硬的配比拿捏。比如雕花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应繁简有度;沙发的造型,并非粗大硕重为贵,而应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使之既不显得单薄轻佻,又能让人感受到沉稳大方,同时具备沙发应有的舒适度。

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与圈椅同样常见的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些细节变化与椅子总体造型的统一,来体味不同的古代匠人在一把椅子上所营造出的不同“气氛”。

意识到上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式家具设计中对视觉精确度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企业推出的新品在造型上必须经得起挑剔地审视,并且,构成所谓产品系列的单品要具备相同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绝不仅仅是在造型特征上保持一致。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构成,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质比量更重要。(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高宗椅效果图)

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一定会带来回报

鉴于中式家具在造型、结构、工艺上的复杂性,引入了另一个问题,即研发工作中如何处理款式数量和设计质量的矛盾。

在笔者曾接触过的所有中式家具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中,通常都以一个产品系列作为一项设计服务的基本单位,这无可厚非,但其规模无一例外是由50~80件单品所构成。企业内建的设计部门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员有限的设计机构或设计部门如何能做到在短短数月内推出功能贴心、造型精确、结构合理、制作有效的几十件单品,读者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态度处理中式家具设计,偏离了精益求精这一古典家具制作的优良传统。

人为地放大产品款型数量,不但会给研发工作质量造成严重问题,同时也会对后续产品生产之质量控制带来可以预见的复杂性和难度。无论规模多大的企业,资源都是有限的,更何论实木家具业这样难以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行业。这些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家已意识到设计之重要性的古典家具企业。无论是在打样,还是实际生产阶段,都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更有甚者,企业在投入巨额设计费后,拿到手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公司的草率、敷衍完全无法付诸实施。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所构成:外形、功能、舒适度、结构、材料、工艺、生产的便利度等等。设计师需要对所有这些细节做综合考量,才能做出好产品。而产品的诸多细节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改善,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现代家具史上有极好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比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于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原版不但在全世界畅销至今,而且是被国内山寨家具厂仿造最多的椅子款式,其盗版近年来在国内风行无阻,几乎成为品味居家的象征。德国设计师兼企业家Thonet1859年设计的第14号椅子,造型、比例、功能、结构、工艺、包装、运输等等方面,皆精心推敲拿捏而至完善,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至今仍然是其公司的主打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5000万把。可见,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可以创造多么惊人的市场回报。

任何一个希望有作为、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都必须用好有限的设计资源,严保设计与产品质量,而不仅仅关注新品数量。真正好的家具款型,可以持续地带来可观销售,历久弥新。这需要研发设计人员投入时间精力,持续地关注产品细节;需要企业与研发设计人员一起,沉下心来稳步积累,平稳而富有效率地开发新品并将其推向市场。速成与急进不应在中式家具的开发工作中存在。

在现今消费者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挑剔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改善,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产品上实现质的超越、在销售上完成量的突破。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木制品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地板、家具等产品体量已多为位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国木制品产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在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指导下,我国木制品产业亟需转型,而找准发力点也至关重要。
出口增长显著市场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大规模、深层次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进口产品关税大幅度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了全球生产网络之中。1995年-2011年间,在木材及木制品行业上,中国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从5.1%上升到11.2%,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除中国外,德国和巴西的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也经历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同期,美国、瑞典、芬兰、法国、英国与加拿大木材及木制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均表现为下降。

中国林产品制造业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竞争效应,即中国在贸易伙伴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虽然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的竞争效应为7.5%,但是出口目的地市场总体需求的萎缩以及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能力的欠缺,拉低了中国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的最终增幅。因此,中国面对世界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优势尚不明显与工业强国差距较大

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常用到巴拉萨指数。巴拉萨指数大于1表明该国在特定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否则表明不具有比较优势。巴拉萨指数显示,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尚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衡量特定行业的比较优势时,巴拉萨指数仅考虑了出口,而国家之间往往在特定行业上进行双向贸易,且各个行业的规模也存在着差异,巴拉萨指数因而有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考虑到此问题,本文使用拉斐指数进一步考察各个主要国家在林产品制造业上的专业化优势,拉斐指数大于0表示一国具有专业化优势,小于0则表明一国具有专业化劣势,指数绝对值越大,专业化优(劣)势越显著。1995年-2011年间,中国木材及木制品的拉斐指数保持在0-0.2之间,说明中国在该行业上具有一定的专业化优势。

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入世以来,中国更积极地融入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全球潮流之中,一举奠定了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成为木制品生产和贸易大国。然而,与欧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森林资源匮乏、质量不高,木制品产业体量大、效益低的问题,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因此,缓解上述问题,成为木制品贸易强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对国外先进林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和吸收,提升高品质、高附加值木制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短期来看,我国从事木制品产业的低端生产环节能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我国同时面临生产环节固化带来的长期风险,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努力缩小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依托本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逐步提高我国木制品的质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偏好国际知名品牌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木制品企业要转变低价低质、数量扩张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更加赢得本国乃至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大力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木制品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产品的竞争力背后是人才技能的竞争力,制造业强国强在能够培养出国际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才干的体制机制,这对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木制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巨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7月17日,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北京儿童阅读周暨中国童书博览会(以下简称童博会)在北京展览馆顺利闭幕,本届童博会共吸引了近20万人的参与,办会规模、观展人数均创新高。

    在本届童博会上,各种造型新颖的儿童纸用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纸凳子、纸桌子、纸书架、纸玩具…孩子们在纸家具打造的氛围里体验着读书的乐趣,而这些儿童纸家具均来自于福建纸匠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纸匠科技”)。
    “早在童博会开展之前,我们就悉心研究儿童的特点,最后结合展区地形,敲定以阅读森林为设计主旨,寓意培育知识的森林,呵护知识幼苗。整个布展不仅有树形书籍展架、造型新颖的纸凳子,还有融合秋千、轮舵等元素的游乐区,以此来吸引小读者”,纸匠科技创始人张小聪介绍。
    “我们使用的是经过严格环保检测的再生纸,无毒无害。每一个产品都有着周密的设计,经过了多重测试,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张小聪对纸匠科技的产品充满自信。
    业内人士则指出,儿童用品最重要的便是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儿童家具为例,相对于市面上普遍的木质或者塑料儿童家具,再生纸的质地更轻便,用料更环保,将成为未来儿童家具市场的重要一员。
    据介绍,纸家具只是纸匠科技面向儿童市场的一个分支。响应国家推进环保教育的政策,纸匠科技以“再生纸”为核心,开创了“再生纸纸玩”这一新品类,用环保的产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保的氛围,涉及儿童益智类的玩具,DIY教具等产品。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2015年1到10月,我国玩具行业规模已达1661.54亿元。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地,千万级别的新增人口和千亿级消费市场,对于儿童文教用品,特别是益智类玩具消费市场有直接的利好刺激。
    “将具有实际意义的环保产品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再生纸玩具为孩子营造一个环保的环境,纸匠科技正通过再生纸纸玩落实环保的同时,也给处在学前教育的孩子们灌输了环保的概念与知识”,张小聪在介绍企业理念时称。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再生纸”为原料的创意性企业,以再生纸为原料不仅材料环保,易于回收,而且更便于更新。纸匠科技目前拥有40余项专利,能很好地支撑产品的更新换代。
    (来源:中国网)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历史上每个民族都产生了自己民族的建筑,民族建筑随着民族的文化而兴盛和衰亡。古老的中国建筑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东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洲建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建筑共同构建成世界建筑的宏伟大厦。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与以砖瓦结构为主的西方建筑不同。木结构建筑为中国古代工匠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工艺美术是社会日常生活的艺术,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代,中国民族建筑最重要的样式宫殿建筑就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面貌,宫殿建筑作为艺术综合体的形式,将建筑、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以及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巍峨的汉唐建筑群、华美的明清建筑群,都包容了无数的工艺美术品。住宅建筑是最早出现的建筑样式,在古往今来众多的建筑当中,住宅建筑占据最大多数。“四合院”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它与宫殿建筑一样,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封闭性的特色。这种封闭性的建筑样式直到近代才发生改变。园林建筑则是中国建筑历史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建筑样式。无论是早期的皇家和官府园林,还是后来兴起的私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历史建筑史上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更是凝聚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意念和审美创造,比一般建筑蕴藏着更加丰富的艺术目的。和宫殿建筑一样,住宅建筑与园林建筑中工艺美术品与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系。

    明清时代中国的建筑和环境艺术(包括园林、家具、室内装饰等)有着巨大的成就,出现了不少成绩卓著的建筑家和环境艺术家。随着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西式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日益增多,给予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古老中国闭锁的门户,迫使清王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许多通商口岸先后开埠,一些开埠城市还设置租借,建筑领事馆、工部局、兵营、警署、银行、洋行、火车站、邮政局、百货商店、游乐场、戏院、影剧院等,各种类型的西式建筑纷纷出现。“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开办工厂、学堂和火车站、轮船码头,修造不少西式建筑,在一些中国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如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青岛和与海外具有较多联系的广东、福建等地,出现了建造“洋房”、“洋楼”、采用西式建筑装饰的热潮。西式建筑和室内设计使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少建筑采用西式客厅、西式家具和西式装饰陈设。清代末年,政府开办的“工艺局”除生产传统家具以外,还生产西式家具。在宫廷和民间西式家具和室内陈设日益增多。20世纪初年,中国各地已经开设许多生产西式家具的工厂,闽粤沿海和浙江、上海等地的工匠则最早仿制西式家具。

    家具置放在建筑空间之中,是建筑中最主要的工艺美术品,与中国古代建筑一样,中国古代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也是木材,漆木器是最主要的中国传统家具。1978您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件朱漆木碗,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漆木器,将中国漆木器的历史推到了7000多年以前。中国的家具工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居住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远古时代,中国人多席地而坐,铺设在地上的草席、竹席或毡毯是当时日用的坐具,至今仍然留下“一席之地”、“筵席”之类的词语。家具品类和样式较为简单。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床榻开始成为常用的家具。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精美漆器,可以想见当时中国人的居住方式。魏晋南北朝时,由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传入中原的家具,像椅子、折凳、垂脚椅等逐渐为汉民族所接受。到了隋唐,这些外来的家具在上层社会中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宋代以后,中国人的居住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席地而坐的现象已经少见,使用的家具已经和今天大致相同。可以说,隋唐至宋,是中国家具艺术重大发展的时期。五代绘画《康熙载夜宴图》生动具体地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具样式表现出来。从《康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到五代北宋时,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具样式一方面还部分保留席地而坐的传统习惯,但更多表现出的已经与今天没有太大的不同。

    阅读全文
  • 明式家具的美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其象征高贵典雅的紫黑色调清代十八世纪紫檀四方凳铁力床身紫檀围子罗汉床

    文人与家具>>>

    奇材妙用,天工开物(五)

    :再论明式家具审美情趣之文质相协

    文/特约撰稿严克勤编辑/刘根旺

    人物名片>>>

    严克勤,画家、高级记者,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出版《仙骨佛心》、《游艺琐谈》、《严克勤水墨画选》等著作和画集。

    明式家具以其独特的材质而为世人称誉,这正因为它们特殊的材质,与文人审美中“文质合一”的理想十分契合,达到了璞玉浑金的艺术境界。

    璞玉浑金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审美理想,意思是天然美质,未加修饰。而这种推崇质朴其外而美蕴于内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讲求的“文与质”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在明式家具、紫砂茶壶中,文与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们的材质之美,既是内在的质之美,也是外在的文之美。

    古人欣赏黄花梨纹美、铁力木质坚

    王世襄先生谈论明式家具之美,把明式家具的美学特征概括为“五美”,即木材美、造型美、结构美、雕刻美、装饰美,而“木材美”则被他认为是五美之首:

    “珍贵的硬木或以纹理胜,如黄花梨及鸂鶒木。花纹有的委婉迂回,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有的环围点簇,绚丽斑斓,被喻为狸首、鬼面。或以质色胜,如乌木紫檀。乌木黝如纯漆,浑然一色;紫檀则从褐紫到浓黑,花纹虽不明显,色泽无不古雅静穆,肌理尤为致密凝重,予人美玉琼瑶之感。难怪自古以来,又都位居众木之首。外国家具则极少采用珍贵的硬木材料。”(《锦灰二堆·明式家具五美》)

    在硬木树种中,铁梨木是最高大的一种。因其料大,多用来制作大件器物。常见的明代铁梨木翘头案,往往长达3~4米,宽约60~70厘米,厚约14~15厘米,多用一块整木制成。为减轻器身重量,在案面里侧挖出4~5厘米深的凹槽。铁梨木材质坚重,色彩纹理与鸂鶒木相差无几。不仔细看很难分辨。有些鸂鶒木家具的个别部件损坏,常用铁梨木修理补充。乾隆年间的文人李调元曾任广东学政,在他的《南越笔记》中曾记载铁梨木,这是古代文人记录木材不多的文字之一:

    “铁梨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黎山中人以为薪,至吴越间则重价购之。”

    这段记录中最要紧的是吴越重之,吴越地区经济发达,文人密集,铁梨木宽厚硕大的特征满足了文人对家具材质的要求,所以出现了重价购之的局面。

    文人亦偏爱紫檀、榉木

    在明代家具的用材中,除黄花梨、铁梨木外,笔者要特别指出有两种材质最能反映文人士大夫的美学追求。

    (一)紫檀,温软赛玉

    紫檀又名紫榆,主要产地为东南亚群岛。明代皇室常派员下南洋诸群岛采办。关于“檀”始见于《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可见,这一树种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并被大量使用。当然,诗经中“檀”的含义可能更为广泛。紫檀木生长慢,百年才能成材。明之前,大体已采伐殆尽,材源枯竭。物以稀为贵,明清两代用紫檀木制作家具已是难能可贵了。

    按“鲁班馆”的传统说法,紫檀分为金星紫檀、鸡血紫檀和花梨纹紫檀。但不管是哪一类紫檀,其每一块材料所产生的纹理、色泽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割锯、精磨、浸泡,其木质从边材到心材呈现不同色泽,由边材的黄褐红色渐变到心材的紫红色。其间黑色花纹极为细腻,木质里所含有的紫檀素及油胶物质加上管孔中充满晶亮的硅化物,油润坚重。其花纹似名山大川,如行云流水,远在碧玉琼瑶之上,黑色花纹扭曲飞动,犹如铸进去一般,极为静穆华丽,可谓鬼斧神工,精美绝伦。而由紫檀制成的家具日久后或呈深琥珀色,或成灰褐色,加上紫檀材质中所含有的蔷薇花香遇到湿润的空气慢慢地释放出来,显得犹为高贵。

    紫檀木沉重坚硬,纹理致密,色调沉稳,古雅静穆。经过打蜡、磨光和空气氧化,经人体皮肤的接触,久而久之便温润如玉,其材质表面发出缎子般的光泽。紫檀的魅力,还在于其材质纹理极耐看可把玩。一件精美的紫檀家具,在你的抚触下,更显风华,真是温软赛玉,润泽心田。正如一位玩明式家具的长者发出的感慨:“一触摸感到光滑无比,其润逾玉,逾凝脂,逾少女肌肤,逾所感到的一切。一抚摸,增文思,添诗情。真是妙极了。”是啊,紫檀木犹如和田脂玉,冬日触摸,温暖可亲,夏日抚之,凉意沁人,显示出内坚外润的质地和无限的灵性。

    (二)榉木,行云流水般典雅

    榉木也称椐木。如果说紫檀木是贵族,那榉木就是布衣草民了,但正如青花瓷器分为“官窑”和“民窑”一样,其艺术水准不因材质贵贱而见高下。榉木家具虽不及黄花梨家具美艳,也不及紫檀家具珍贵,但它在明式家具中数量浩繁,蔚为大观。在中国家具制作的历史上呈现出博大而多姿的风采。

    榉木,属榆科,为落叶乔木,产于长江以南地区,树高数丈,树皮灰厚坚硬,材质密实,纹理端直。木材边材为黄褐色,心材暗褐呈栗褐色,纹理细润,富于变化。材面光滑,色纹并茂,其花纹如山峦重叠,又似多层宝塔,流畅灵动;其色泽如琥珀温润,又似黄花梨,华丽而不张扬。榉木利用的历史甚为悠久,用于制作家具早于黄花梨,明万历年间松江人范濂在《云间据目抄》中记载:

    “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

    榉木虽不属硬木类,但在江南几乎被视为硬木,所制家具极为坚固。一般说来,江南人家常在屋前屋后栽上榉树,成材后为子孙打造家具所用。榉木家具的式样和制作工艺完全与用黄花梨、紫檀等打造的家具一样。最精致的榉木家具基本出产在苏州地区,所谓苏作家具也以榉木为主。

    明代苏州工匠高手如云,艺技超群,承传有序。当时在苏州东山制作苏式家具已大量使用榉树,特别是明中后期黄花梨木材材源濒临枯竭,家具用材都以榉木替代,用榉木制作的几、榻、床、柜、案,仍然不失其质朴文雅的风格。特别是其近似黄花梨的色泽和大方流畅的花纹更令人爱不释手。所以,相比之下榉木家具在民间流传更多。榉木纹路明朗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典雅,历来为文人士大夫所钟爱。人们常见的明式榉木家具,形制古朴平易,其艺术成就可直追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其中有不少品种还为明式家具的“孤品”。如王世襄先生在他的名著《明式家具珍赏》中例举的“明榉木矮南官帽椅”,原藏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为其中有代表性的珍品。

    明代十七世纪黄花梨玫瑰椅(黑洪禄藏)

    文人追求木材的“本真之美”

    不管是紫檀、黄花梨、铁力木还是榉木,其木材质地之静穆、坚硬、古朴,其花纹之多姿、流畅、华丽,其色泽如阗玉般温润典雅。充分说明明式家具用材质地的讲究,是讲求自然去雕琢的杰作。

    袁宏道所著《瓶史》之中,曾谈到家具:

    “室中天然几一,藤床一。几宜阔厚,宜细滑。凡本地边栏漆桌,描金螺钿床,及彩花瓶架之类,皆置不用。”

    其中“几宜阔厚,宜细滑”正是要求家具充分展示木材本身那种细腻又浑朴的美感。这种追求材质阔厚的审美旨趣,在清代家具中仍有所体现。虽然清式家具的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改明式家具简约的风格,崇尚端庄凝重,特别是出现了各种材质的镶嵌和大面积的雕饰,显得繁缛复杂,但在用料上,以一木制成的仍为上佳,在细小的部件上,也是用料宽裕,这是明代家具材质观的遗风流韵。

    李渔在游历广东的时候,发现广东的木器制作上往往附饰太多,不由发出感慨:

    “予游东粤,见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止怪其镶铜裹锡,清浊不伦。”(《闲情偶寄·器玩部》)

    这清浊之“清”,就是我们认为的本真的自然之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书桌,指出“漆者尤俗”,认为不加髹漆,才更为清雅。当时的著名学者章学诚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中也论及:“与其文而失实,何如质以传真。”(《古文十弊》)这种对本真的追求,是当时极为普遍的审美理念。

    “包浆”如文人气质儒雅

    除了材质之美以外,就是明式家具的“包浆”之美了。对于明式家具皮壳所呈现的“包浆”,其成因还没有哪一本专著作专门的论述。“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器物表面一层特殊的光泽。

    大凡器物经过人的反复触摸,沾染了人的气息,经年累月之后,会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自然幽然的光泽,家具的“包浆”也可称“皮壳”。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还难以分辨。包浆含蓄温润,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这种包浆,从美学的角度来仔细分析,它是明与昧、苍与媚的完整统一。说它明亮,包浆的光亮的确光华四射,夺人眼目,但仔细看,它又决非浮光掠影,而是暗藏不露,有着某种暗昧的色彩。这种光亮十分神奇,古人也称为“暗然之光”。说这种光亮苍老,的确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毫无火躁之气,但它又极其清新妩媚,仿佛池塘春草、柳岸鸣禽。明与昧、苍与媚的和谐统一,极其符合中国艺术精神,也符合中国文人的人生原则。香港作家董桥在谈到包浆时,有一比喻:“恍似涟漪,胜似涟漪”,这个比喻是十分贴切的。即所谓“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个人觉得用来称赞包浆更为合适。

    “包浆”色“紫”犹文人品性高贵

    明式家具的美还来自于其紫黑的色调。明式家具用材,从色谱来看,基本是紫红渐至黝黑,即使是黄花梨,本色为棕黄色,但在空气中逐渐氧化后,也会呈现红褐色。这种色调充满了中国的气息,我们统称为紫色。

    在古代,紫色是高贵典雅的象征:天宸的“紫微星”,天下的“紫禁城”,深宫称为“紫台”,祥瑞谓之“紫气”。古代以紫色为贵,古语中“纡青拖紫”、“芥拾青紫”、“朱紫尽公侯”、“满朝朱紫贵”,都对紫色充满了赞美。在典籍中查考紫色,我们发现,紫色的文化传统十分久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紫色是“相国、丞相”的标志之一,所谓“金印紫绶”,成语中的“纡青拖紫”出自汉代扬雄的《解嘲》。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我们常说的“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祥瑞,出自汉代刘向的《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到了洪升的《长生殿》中,“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这“紫气东来”已成了俗语,妇孺皆懂了。明式家具既温暖又坚莹、既生动又典雅的色泽,被认为是不加粉饰、自然纯净的材质之美,也是与“人气”相接,与时光相融而呈现的人文之美。

    这种文质彬彬的美,这种文质相协的和谐之美,极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理想,这就是所谓的“品”,但更主要的是,还须有这种璞玉浑金的“地”。明式家具之所以成为中国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正是文人的情怀和那无与伦比的材质共鸣的结晶,真可谓“君子如玉,文质彬彬”。


    据调查了解,近期上海市场黄金檀(破布木)走货较为可观。市场人士表示,黄金檀属于南美名贵木材之一,前期原木价格每吨13000-15000元左右,现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活跃,商家让利较多,市场上存量也有限,再加上其本身材质不错,商家对这个品种比较看好,因此获得了较好的销量。目前上海福人木才市场黄金檀商家报价9000元/吨左右,价格下跌近三成。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