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战略下,林业和木业产业能做什么?\强化地板打蜡其实是多此一举
详细内容

一带一路战略下,林业和木业产业能做什么?\强化地板打蜡其实是多此一举

时间:2020-10-11     人气:523     来源:     作者:
概述: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行动中,林业能做什么?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第212期《决策参考》中刊文:《林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建议成立“一带一路”林业投资贸易促进会,开设“一带一路”林业生态文明论坛,打造西部绿色长城。......
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行动中,林业能做什么?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第212期《决策参考》中刊文:《林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建议成立“一带一路”林业投资贸易促进会,开设“一带一路”林业生态文明论坛,打造西部绿色长城。据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华介绍,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新时代丝绸之路涉及的多是发展中国家,要和平、要安全、要发展、要就业、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林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国家大战略,科学定位与合理站位,需要认真思考、统筹谋划、积极行动。
这份《决策参考》给出三条具体建议:
一是成立“一带一路”林业投资贸易促进会,推动对外林业投资与林产品贸易。
近年来,我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很好。2013年我国林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85.4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55%,其中木质林产品为894.29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69.57%。在贸易总额中,出口贸易总额为644.55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640.88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67亿美元。林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股,成立“一带一路”林业投资贸易促进会,可积极推动林业对外投资与林产品贸易。要及时适应国内经济新常态,适时抓住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凭借构建大消费、大市场的“大国经济效应”,发挥林业的优势和潜力,调整投资方向,缓解国内经济增长压力,积极推动国际林产品贸易与林业投资,从而达到调结构、保增长、促生态、稳民生的效果。同时,我国企业境外从事森林培育及相关业务时,应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协议及法律法规,按照境外企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展造林、营林生产活动,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参与式管理,适当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就业及培训服务,建立与社区的协商机制,加强民心沟通,为林业生产与贸易合作更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开设“一带一路”林业生态文明论坛,加强国际对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扩大共识与增进友谊。
面对生态危机与环境压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价值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世界很多国家已形成共识。开设“一带一路”林业生态文明论坛,在此平台上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宣传生态典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际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合作,加强生态文化及其理念的交流,推进科学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生态危机。这些无疑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感情和共识,从而为落实国家大战略、大规划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打造西部绿色长城,以我国西部9省(区、市)和中亚西亚东欧为基础纽带,共建“一带一路”生态建设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区域协作。
西部9省份的陆地总面积占全国的44%、林地面积占35%,森林面积约78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平均18.3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9省份合计50.2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3%,森林资源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有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西部9省份涵盖了其中的11个,涉及306个县(区)。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发挥林业生态功能,履行林业伟大使命,在北方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带)、南方绿色长城(南方沿海防护林带)基础上,充分利用亚欧会议(ASEM)、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框架、《关于林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创造生态需求,促进投资和就业,打造西部绿色长城。构建包括我国中西部、西南部在内,延伸到中亚、南亚、西亚及东欧的绿色长廊,让“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绿色之路、美丽之路、幸福之路。
强化木地板一般分为表层、基材层和底层三层结构,其优点是有较高的耐磨性。那强化地板的保养需要打蜡吗?如何保养呢?
在强化木地板上打蜡,会出现:
1、提高不了亮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
2、因为强化木地板本身就有耐磨层,在上面打蜡显得多此一举。在耐磨层上打蜡不是直接摩擦地板,而是摩擦蜡膜层,造成许多用户错以为强化木地板很“娇气”的错觉。
3、在耐磨层上做保洁是很容易的,如打上蜡以后再做反而更麻烦。最后敬告广大消费者,强化木地板是不用打蜡的。
强化地板保养方法:
1、所有木制地板都会随环境的湿气增减或温度变化改变其含水率,影响地板伸缩。故因象保护皮肤一样,保持地板的合理含水率。
2、地板平时不需打蜡及油漆,切勿用砂纸打磨进行抛光。
3、建议在门口处放置蹬蹭垫,以防带进尘粒,损伤地板。
4、地板表面的污渍及油渍请用家庭清洁剂进行清洁,切勿使用大量的水来清洗地板。
5、北方干燥地区,在冬季应注意增加地板表面的湿度,用潮湿的拖布拖地,适当增大地表湿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地板产生缝隙和开裂。如个别位置产生开裂,请及时通知销售单位,对局部进行填补处理。在填补后,适当增加地表湿度,以利于地板复原。
6、雨季请注意关好窗户,以免飘雨。
7、暖气,空调等室内设施请注意维护,以免漏水浸泡地板。万一发现地板泡水,应尽快将遭水浸泡的地板拆下,在阴凉处晾干或及时通知销售单位进行处理。
8、卫生间及厨房门口处,应注意积水的及时清理。
9、搬运家具时请勿拖拽,以抬动为宜。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如今,购买红木家具的家庭多了起来,但是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木材让普通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红木家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整个红木行业的信誉。如何能够更加准确地验明红木“正身”?位于大涌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中山市中广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创新检测技术,结合已有标准,将不同树种最独特的DNA提取出来,既快速简便又准确。目前,创新中心还发起成立了大涌镇红木家具质量信用联盟,今后加入联盟的企业每件红木家具将有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消费者扫一扫,即可知道包括产品质量在内的全部信息,实现质量的全追溯,提升“大涌红木”的区域品牌价值。

    新型检测方法解决种属鉴定难题

    “中广测”全称为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中广测中山实验室是由大涌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山实验室工程师黄明华表示,去年9月,中广测与大涌镇合作成立了中广测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目的是为大涌镇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两大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协同创新技术支撑。

    这一面向企业开放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由4个平台构成,分别是技术创新平台、标准化建设平台、质量诚信平台、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平台。其中,创新红木检测技术是其技术创新平台的成果内容之一。

    据黄明华介绍,目前依据国家标准,红木原木分为5属8类33种。各种红木由于产地和材质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仅靠肉眼难以辨别。黄明华说,传统的红木种属鉴定是通过物理方法,以简便的宏观特征,如密度、结构、材色和纹理等为依据,辅以必要的木材解剖特征来确定其属种。“这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准确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外部特征差别比较小的树种,容易产生差错;且鉴别过程需将木材切分,对家具部件则要拆分切割,具有破坏性,因而很难应用于红木家具木种鉴别。”

    因为具有化学分析的技术优势,创新中心从不同的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DNA出发,把木材最具特征的成分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得出了特征图谱。据黄明华介绍,创新中心在总结国内外红木种属鉴别已有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实践,研制“GC-MS指纹图谱法”检测方法,结合已有标准,对红木种属进行分析检测。“这种方法取样量少,仅需几毫克,就是一点木屑,对于家具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无损检测,而且结果准确、检测过程快速简便,且分析仪器GC-MS在化学实验室中已广泛存在,这种方法便于推广应用。”黄明华表示。

    据了解,创新中心已经对100多个样本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测试,并对大涌镇市场上用得较多的木材如花梨类、酸枝类等10多种木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结果,对这10多种木材的种属鉴定方法转化为了中山市大涌红木家具质量联盟标准。据了解,创新中心正在启动对红木“白边”的快速检测研究。

    每件红木家具都有唯一二维码

    今年初,创新中心联合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协会、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共计12家成员单位组建了中山市大涌红木家具质量信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建立大涌红木家具质量信用系统,以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提升“大涌红木”的区域品牌核心价值。

    今后如果消费者购买东成红木,会看到该公司的家具配有一个二维码。黄明华拿出一份《红木家具鉴定证书》,记者对着该证书上的二维码“扫一扫”,看到这款为“大果紫檀如意宝座沙发坑几”的商品,里面既有产品的检测报告、产品信息、生产企业介绍,还有购买链接。“东成红木企业是我们联盟的企业,我们先在联盟企业做试点,为每件红木家具产品分配一个唯一的二维码,登记产品的全过程信息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追溯,这样消费者和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相关信息。”黄明华表示。


    一带一路

    2016年的6月17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漫漫的黄沙在初夏阳光的炙烤下更显得灼热,而这里是几千年来沟通东西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一个时间,相隔几千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正在举行。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部长、国际组织的代表相聚于此,共商“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大计。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我来到了主办上述会议的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局长张建龙有了一次相约问答。

    专访:

    吴小莉:这场高级对话是谁主办的?是怎么样发起这场对话的?

    张建龙:因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沙化治理(很有成效),世界各国家地区和组织,特别是荒漠化公约组织有些活动希望叫中国来办,通过这些活动把中国经验介绍出去。我们明年还要举办,国务院已经同意开这个缔约方大会,这个是很大的一个会,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参加)。

    吴小莉:在北京?

    张建龙:在内蒙,就在鄂尔多斯。这个我们中央、国务院已经批了。

    吴小莉:您的6.17的这一次高级对话,也做了一个“一带一路”的防治荒漠化共同宣言,这个宣言签署了之后,未来林业局会提供什么样的助力?或是在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的这个生态修复方面,我们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建龙:一个是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人员的交流、培训,这可能成为常态。另外一个他们更希望给一些项目,我们现在也有一些项目过去了,这是防沙治沙;还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你比如非洲的大象,我们今年给肯尼亚一千多万人民币。

    吴小莉:我们主要是资金协助它们的保护?

    张建龙:资金的,肯尼亚是给它一些(资金)和它这个保护的设施,主要是它缺少你比如说车了,(和其他的)保护的这些设施,他们提出来的也是这种资金方面的、物质方面的支持,这是野生动物保护。那么“一带一路”在林业上呢,主要就是这样,当然林业上其它也行啊,也有大林业,比方我们人工造林这种交流,这都是全方位的,但是突出的是两个平台,一个是荒漠化(治理)的平台,再一个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这个平台,要建起来。

    2015年12月1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模式让世界惊叹。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有1.86万平方公里。这片沙漠曾经与世隔绝,没有路,没有植被,被人称作“死亡之海”。但是,二十年的时间里,库布齐沙漠呈现绿色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已经有5000多平方公里的黄沙被绿色覆盖。有学者总结说“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内蒙古是中国沙漠治理的先锋,而库布齐是中国沙漠生态治理的缩影。”同样在内蒙古出生长大的张建龙,对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者王文彪和他的治理模式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吴小莉:库布齐治沙在这次的巴黎的气候大会当中,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您刚也提到了王文彪,您认识他吗?

    张建龙:我们不在同一个旗,我们相距几百里,我们叫杭锦后旗,他叫杭锦旗,过去不是太熟,知道他,1988年开始他搞房地产,搞厂矿,辞了职,辞了公家的身份,辞了国有企业(工作),自己去创业,创完业以后去治沙,治沙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再搞一点林下经济,你搞一点中药材,或者你再搞一些什么饲料啊,养一点牛羊,这个利润跟你其它比没法比,它主要是个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我觉得他搞这个得到了联合国的嘉奖,这个是当之无愧的。当然这个东西呢,政府是应该很好的来投入了,(但是)光靠政府可能吗?我们现在就是中央投资,这几年加大了(力度)也只有1100多个亿,你这么大个国土面积的绿化,所以说王文彪呢,替国家在办一件大事,实质上是替政府在做一种事情。我们“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走出去,林业上就是防沙治沙跟野生动物保护。

    吴小莉:他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而且据说在新疆,也开始采用库布齐的模式,是这样子的吗?未来可能会在其他的沙漠,中国的沙漠地带进行试验吗?

    张建龙:新疆它这个地方呢,我今年去了,我正好去欧洲访问,到新疆转机,我专门停了一天,就去他这个地方去看了。很艰难,他这个库布齐这个模式在这个地方发展,我劝他说不能面积太大了,为啥呢?当时没考虑到的一个是什么呢,它这个地方地下水很丰富,但是那是苦咸水。

    吴小莉:水质不行。

    张建龙:它水质不行,不能直接用,它必须要净化,我说这个他也没想到,他自己当时确实这个特殊(情况)他也没想到,但是总还是一种探索吧。你科学或者任何事情,没有探索就没有前进,这个东西创新探索,探索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并且我感觉到他这小范围里头的搞一些呢,还是可能的,

    吴小莉:但同样的道理,就是如果我们本来想在“一带一路”上推广我们的治沙经验。

    张建龙:对。

    吴小莉:同样会面临当地的水质的问题。

    张建龙:是这个问题。

    吴小莉:库布齐经验能够推广到“一带一路”上吗?

    张建龙:“一带一路”它有的地方,我觉得在非洲啊有一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非洲那土壤、条件,非洲应该说还是要比新疆这种条件可能还是要好一点,但是现在就是根据他这个经验,就是一定要看地下水的(水质),我们过去没有这个经验,说那个地方还有苦咸水,我们想像不到,确实是。

    把地下水整个就会掏空了。说一棵树是一个抽水机,一棵树是一个小水库,这都有点太偏激了。

    三北防护林

    1957年,张建龙出生在内蒙古杭锦后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杭锦后旗位于中国第七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生态环境恶劣。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张建龙考上了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学习治沙专业。毕业之后分配到了隶属于林业部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工作了整整17年。从孩提到中年,张建龙都是在荒漠上度过的。

    专访:

    吴小莉:那时候您在宁夏的时候主要分工什么?

    张建龙:宁夏呢,因为我的大学毕业就去了,所以我这个宁夏情结还是很深的,我的事业的起步在宁夏,全称叫林业部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区,管的是13个省,551个县,406万平方公里的这个防护林建设,林业建设。

    吴小莉:您管的这个区域其实就是西北沙漠化最厉害的一些地方?

    张建龙:对。

    吴小莉:你当时做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张建龙:那个时候这个全国还是很重视的,这个当时在70年代,整个林业部造林经费两个多亿,“三北”防护林就给了七千万块钱,所以是三分之一就用在这个区域了,

    吴小莉:您其实碰上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大建设期。

    张建龙:对。

    吴小莉:有人说这是中国的北部的绿色屏障,那时候的氛围是什么?

    张建龙:“三北”防护林主要是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治理,还有解决饲料、木料、燃料。我们小的时候,烧柴都没法解决。为什么“三北”防护林开始定的目标就解决这个燃料的、柴火问题呢,粮食也是那个时候,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也不能说是吃饱,但是烧的问题比粮食问题还要严重,没有什么要烧的。那么因为沙地嘛,这个沙漠里头放羊比较多,牧区,我们就去扫羊粪去烧,再一个就是刨草根,那根本就没有,那时候就想只要能把烧柴问题解决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一大贡献。

    吴小莉:当时的情况是有多严重所以需要一个林带?

    张建龙:因为当时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没有,森林覆盖率很低,那“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五点零几。但是更重要的就说什么呢,这个老百姓用的,盖房用个椽檩都没有啊,我跟你说烧柴都没有,很苦,老百姓他们就提出来,一个是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另一个方面就给老百姓给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那个时候啊,盖房子凿椽凿檩非常困难,就拿个铁锹,铁锹把去找都很困难,就是要给老百姓要解决点实际问题。过去就是沙漠边缘这个农田地种上种子以后,一场大风刮出来了,刮掉了,接着再种,房屋也是,为什么说是沙进人退啊?房子因为挡风,慢慢慢慢都集中在房顶了,这个人再搬迁再往里走,沙尘暴那是确实是很厉害的,那是遮天蔽日的每年那个沙尘暴,你看现在,北京的沙尘暴基本上这两年就两次三次的,那么过去北京每年都十几次,那么其他地方更多了。所以这个“三北”防护林对这个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还有对老百姓的这个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绝对是作用很大。

    “三北”防护林建设,始于1978年,规划至2050年,中国计划用73年的时间,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称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但是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多地区杨树大面积死亡的新闻,一度让这个全球最大的人工造林工程陷入争议之中。

    吴小莉:林业局也提出了这其实是自然老化的现象,因为杨树的生命大概就是30年、40年,现在也差不多到了,那当时为什么,就像您说的,为什么会栽批了这么多的杨树?

    张建龙:客观上来讲呢,当时就说是就一个紧迫性,中央这么重视,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风沙能(治理),这个林带、万里长城能建起来,迫切的心理。杨树栽得,来的快,长的快,再一个杨树不用育苗,它可以无性繁殖。另外呢,确实是没有想到,说是造纯林引来那么大的,实际上这个杨树干死这还不是,实际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是天牛,就是纯林的这个病虫害。

    吴小莉:就是太单一的树种?

    张建龙: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那是毁灭性的,过去就我在的那个“三北”局局址所在宁夏,农田林栽得非常漂亮,这个九十年代,应该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这么毁灭性的。

    吴小莉:一场虫灾。

    张建龙:对,全部都死掉了,它这个光肩星天牛是没得治,它是钻在树干里头的,到现在没有好办法治。回过头来总结呢,就说这也是一个教训,就是一定呢再要适地适树,一定要把密度要控制好,不要栽太密了,本来这一亩地栽个几十株就可以,你栽个几百株。

    吴小莉:当时为什么要栽这么密呢?

    张建龙:栽这么密呢,当然也是为了保成活啊,密了心态上就是,栽上100株,死掉20株,还有80株,甚至于死掉50株还有50株,但是一活了以后,都舍不得都砍掉了,所以现在也是这个问题。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

    吴小莉:也有专家提到说,像北京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也说了,因为地方的官员急功近利,大量的栽种这种长得快的杨树,但是杨树它的需水性其实很强,把地下水整个就会掏空了,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张建龙:你那个时候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呢,这个确实也不能用现在这种眼光来看,过去呢他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说政绩工程、急功近利啊,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造林,去植树。

    吴小莉:但刚才那个教授所说的,就是说杨树本身是不是它需要的水量还是比较高的?

    张建龙:是的,杨树的这个需水量呢,要比针叶树呢,因为它蒸发量大,叶子多、大嘛

    吴小莉:而且它对于地下水的这个储量也是有很大的伤害的,使那里的荒漠化会不会更严重。

    张建龙:过去讲说一棵树是一个抽水机,一棵树是一个小水库,这都有点太偏激了,但是呢确实是没有水它是长不了的,那么杨树呢,它需水量更大一点儿,但是杨树栽起来呢,下了雨,它还能拦住一些径流,它渗到地下水,就在水分平衡中间呢,杨树它确实是不如混交林,甚至于不如灌木,有地方就灌木还要比较好一些,这是这个问题。栽杨树呢,是大家呢,这个现在社会上比较质疑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就是说这个杨树呢,还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啥呢?北方“杨”家将,南方“杉”家浜。这个是历史造成的,它是有一定的可能,因为它是个速生树种,它要是用这个,在水分允许的条件下呢,它长得快,我们现在毕竟是缺木材的国家,我们百分之五十多是需要进口的,你说如果我们杨树都不栽了,这个甚至于说这个杉树,还有这个桉树,都不栽了以后,我们这个木材怎么办?解决吗?但是这个东西一定要处理好,就什么东西不是绝对的。

    吴小莉:我们都经历过北京的沙尘暴,到了春天漫天的黄沙,那么就像您说的,但是在这几年,沙尘暴少了,但2015年又出现了十多年来的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有人觉得说是不是因为“三北”防护林已经开始老化了?或者是说这种退化林的关系,造成的这种沙尘暴的再起?您怎么看?张建龙:当然沙尘暴这个事呢,可能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气环流,气候造成的。我们植树造林、固沙防沙是要控制它的沙源,对大气的这种,这个很强劲的这种大风,它是控制。有的从西伯利亚那边刮过来的沙尘,但是这个退化林分改造,对于这个“三北”防护林退化,之后说有没有影响?你不能说没有影响,肯定有影响,但是它是不是影响到北京的沙尘暴呢?它应该还是,这几年坝上地区还是造了好多的树,它这个退化林分跟它栽那个还是比重很小的。

    我们这代人能干我们干,尽量去干。我们干不了,给后代要把(生态)空间留下。

    生态治理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突出的战略地位。但是,中国的生态状况却并不容乐观。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的139位。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木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8%。张建龙说中国的生态文明修复和建设还有一条漫漫长路要走。

    专访:

    吴小莉:“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但是中国的整个大片的国土面积来说,我们的生态环境,其实还是不是很容乐观的,放在世界的范围来比,我们是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张建龙:咱们现在放在世界说森林总面积呢,我们排在第五位,人均(森林面积)那都是一百名以后了,但是就说从人工造林,我们是几乎占到世界的二分之一了。但是呢,我们苦乐不均啊,你说那个多大面积,一到那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的西北,你看实际上这个“三北”地区,“三北”地区406万平方公里,我们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是12%,南方的都60%的都好多省了嘛,这么一平均,我们这个平均数就拉下来了。

    吴小莉:在“十三五”规划当中也强调要加强保护生态的修复,是个专章。那个章节来说明。那您曾经说过生态保护的修复,其实不止是植树造林种草,更重要的是一个是稳定的生态系统。怎么理解稳定的生态系统?

    张建龙:如果说生态系统很好,它自然的这种你就不要去人为的去干预了,哪怕它这个地方呢,它确实森林覆盖率不高,它总体它也比较稳定的这种的,你就没必要再去动它去来,封育起来,那么叫它自然的叫它恢复。但是有一些地方呢,就是恢复你必须要有种啊,你灌木有灌木种,乔木你要有乔木种,草你还要有草种,有些地方它就自然恢复它是恢复不起来的地方,那么就人工要帮助去修复,这个理念呢,现在基本上就是已经形成了。宜封的封起来,叫它自然去恢复。

    吴小莉:但理念要落到现实,林业局的责任很大,有很多的指导和监督的责任,比如说我们也看到过一些您家附近的,内蒙的这个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的附近,有人说就是为了要修复当地自然生态,所以土地牧草都流转了,然后当地的政府呢就引进了企业,在当地挖地下水,然后进行种植,大面积的农业开发,也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您知道这样的情况吗?

    张建龙:实际上我们好多的现在的水浇地,好多的过去也是沙漠里头开出来的,开出来它就有,这个东西确实要尊重自然规律,水分平衡,有水的地方,就像磴口县这个地方呢,我知道我老家的地方,地下水位是很高的,因为黄河,我们自流灌溉的,有黄河的地下水位补的,补的中间呢,当然你要说是个案里头,是不是要大面积搞了再去开发水浇、开发耕地呢?那当然也不是说提倡,这要很好的去论证。你比方跟我们黄河一河之隔的王文彪,我估计,王文彪他们叫杭锦旗,他搞了这个6300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里头,他就搞一些,当然他的开发不是说把这个都搞掉以后去种地了,但是他确实要是平整起来种一些灌木。

    吴小莉:甘草药。

    张建龙:中草药啊,再一个种植中草药,再一个他把灌木平沙搞养殖业,这样你这个沙漠才能够永续的利用,这才能够跟这个才结合起来,这是理论上讲的可以的个别地区的,但是你决不是大面积的,你去搞这个事的。你现在就有一个,包括在这个新疆,甘肃,那些戈壁地方搞的呢,它也把这个(植被)推掉以后,去栽一些黑枸杞,或是栽一些灌木的经济林什么的,这种现象呢确实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这个因为你那个你完全抽地下水,你说没有,降雨没有,不到100毫米,你那个径流没有,河流没有,你地下水你抽,你抽到什么时候?你抽干了以后怎么办?

    办公室随访:这也是南方树种,冬天北方不能放在外面的,但有一个好处,它喜阴,并且非常愿意活,你看我这个是个冬青,那个是已经跟了我十几年,我当时在这个海南的花卉市场去的时候,这么小小的一棵,我随手提了一棵过来栽的。

    在采访中,酷爱养花养草的张建龙对中国的生态治理既乐观又担忧。他说,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好好治理,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生态欠账迟早都要还,未来如何才能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是张建龙当前思虑的重点。

    吴小莉:林业单位,它是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有没有权力,或是地方的林业局、林业厅,有没有权力去做监督、监管或者是去管理这些东西?

    张建龙:我现在当这个林业局长,实际上最纠结的还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呢,就是一定要把这个林地、湿地、沙漠、植被,野生动植物,你一定要保护好,你要留到有生态空间啊,你现代人我们尽量去做,做不了给后代人留下空间,叫后代人去做,你现在如果把这些林地破坏掉了,把沙地搞沙化了…

    吴小莉:把水都抽光了。

    张建龙:对啊,水都抽光了,对后代不负责任,并且后代想恢复,有的永远也恢复不起来了。你比如说山体破坏,南方的山体破坏,你本来长了一点草、灌木、乔木,那种灌木也是几百年,甚至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几千年长起来一点儿,你一下开发搞采石,把那个山体破坏掉了以后,可以讲,在一个很长很长的,甚至于就恢复不了了。山地也是,山地本身一个很平衡的,多少年形成的一个戈壁滩,在那个地方它是一个生态平衡。你如果把那个植被破坏掉了,你去再搞农业,包括你搞一些灌木、经济林、果林,这些事情确实要我们要打击,这个地方确实我们现在是非常头疼的,也感觉到压力。这个就是对子孙后代,也就是总书记讲的,一定要给子孙留下一些正能量的记载。我们这代人能干我们干,尽量去干。我们干不了,给后代要把(生态)空间留下。你比方野生动物保护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尽量不要灭种了以后呢,那你后面就永远没有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湿地也是,湿地你保护,沙漠植被,沙区植被,沙区植被也要保护啊,哪怕就是它一棵草,一棵小灌木,实际上在那个地方是维持了平衡。当然说到这里,我也不是当着小莉你讲,我们确实媒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你媒体的作用不停地讲,大家就能知道,你说我们,我们靠什么?开个会,喊两嗓子,当地政府视而不见,它就是为了看它的经济发展,

    吴小莉:GDP

    张建龙:GDP嘛,当然你说GDP也重要就业也重要,但是你说要,

    吴小莉:你长远来看。

    张建龙:对,长远来看,你打了子孙后代的碗,断了子孙后代的路,你怎么去讲?你怎么能说是正能量的记载呢?那你就没有。

    (来源:凤凰卫视)

    阅读全文
  • 红木文化与红木产业起源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与贸易互通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善于关注自然,融合贯通,励精图新为人类创造生活之美的体现,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成就出的中华文化的符号与标志。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紫檀作为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唐代已有红木制品及器物配置品的记载,诗人孟浩然的“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诗句,让我们看到了红木文化的历史印记。宋代中国家具发展基本成熟,特别是明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大量红木作为郑和船队回程压舱之物和贸易商品进入中国。红木特有的坚硬质地和色泽纹络优美的特点契合了中华文化崇尚自然之美,善于艺术上的巧夺天工,尤其是用榫卯技术制作精良木器所能够达到最小断面的实效,这些多来自外域异邦的红木立即被中国文人和文化所认同与喜爱,成为造就中国家具典范,造就建筑及艺术品的因子,由此,我们华夏之邦蓬勃兴起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红木行业。历史进程到今天,这个诞生于丝绸之路的行业,具有规模企业已达三万余家,每年创造出的产值超过一千五百亿元。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上起始于我国,连接亚非欧的商业贸易路线,是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由习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旨在文化平等认同的框架下,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开始建设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空间。2015年2月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进行落实,全国20个省随即布局“一带一路”,由此,一个有利于中国红木行业新的发展契机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带一路建设将开启:中国红木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首先离不开文化先行,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是思想意识的重要前提。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激发创造,当我们因循历史的足迹建设新的一带一路,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延展无不继往开来。我们的先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拓的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现了丝绸的雍容华贵,瓷器的精美绝伦和中华绚烂的文明,促进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们的先人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情怀,把源于世界各地的红木赋予了民族精神和技术智慧,创造出红木产品及红木文化。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红木文化及产业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孕育出的成果与结晶,是一直延续2200年从未间断而今又能够继续迈向新的“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红木文化是新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因,是最具文化先行先导的交流载体,是能够进一步惠泽红木资源国,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瑰宝。红木文化承载中华文化诸多内涵,包括人文伦理,国学、美学、结构建筑、民俗、绘画、书法、雕刻等;红木的原材主要来自世界各地,用国外原料,做中国文化产品,正是当今新兴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红木文化产业也必将是禾苗雨露,茁壮成长,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我国红木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这契机就是红木文化首先能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先行,让“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世界融合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和平交流,包容合作的精神,体会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这契机就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将拓宽行业良好贸易渠道,促进红木产品及文化走出去,促使行业进一步调整结构,驱动创新,为走向国际市场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个契机既有历史的完整延续,又有时代新的拓展;既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厚积薄发,又有时代创新思维的高瞻远瞩;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综合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要素,整合了国内外资源与市场的多种需求,立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上,放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它赋予了古老丝路以新的内涵,形成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普惠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格局。基于此,我们的红木行业应当抓住这个契机,趁势而上,奋发进取,不仅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更应站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高度,凝聚行业的整体力量,深入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紧跟中央及各省的部署,研判趋势,整合优势,清晰路径,创新模式,大有作为,实现又一个跨越式发展,让中国的红木行业作为国家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成为新丝路文化产业的典范。

    一带一路建设将开启:中国红木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历史的发展是把过去放进新的未来,国家如此,行业亦如此,能否抓住国家新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契机,是考验我们行业及企业能否正视历史,明确方向,走出冬天,迎接春风春潮的关键。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看不到未来就看不到希望,我们是历史的符号,更是时代的一面旗帜。国家启动“一带一路”的战略,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产能过剩,启动的目的就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发展的新常态,我们的行业业态正契合于此,两头在商,中间于造,我们的优势是思想与文化,智慧与技术,中国人相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相信不同的东西可以凝合在一起,促使事物丰富发展,形成多元一体;我们的文化有历史的自觉,有博大的精深与包容,我们的先辈能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美好的叹为观止的事物,能开拓出古丝绸之路,把丝绸、瓷器及中华文明呈现于世,我们也一定能够把红木产品,红木文化作为丝路上一路走来的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的奇葩,培育浇灌得更加绚丽斑斓,花香万里。

    红木的资源在“一带一路”覆盖的范围里,红木的市场在“一带一路”通向的世界中,红木的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征程上。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红木资源的建设,更有利于红木走向国际市场,解决目前行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红木文化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红木产品是丝路经贸交流的硕果,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行业,更能带动各资源国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好地实现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红木文化及产品是从远古丝路走来又迈向新征程的代表,它具有丝路文化的灵魂精髓,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品质,具有新“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它的传承与弘扬,交融与沉浸,耕种与传播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有利于红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技术进步,站在新的视角,面向更广大的市场推陈出新,创意产品,打造名牌,推动红木文化及产品全面走向世界。古老的丝绸之路孕育出红木文化及产品,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中国红木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拓宽了新的空间,为我们在严冬里送来了炭火,为我们在雾海中点亮起航标灯。只要我们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发挥出自身源于丝路,有历史与文化厚重的优势,肩负起承载文化与产业的双重使命,励精图治,就能够再创辉煌,为新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力量,为中国红木文化在新丝路上的迅跑谱写出新的篇章。

    一带一路建设将开启:中国红木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千年丝路峰回转,一夜春风花又开。2015年的春天是和煦的春天,是筑梦的春天,是新丝路花雨滋润沐浴的春天,这是木之春发,紫气东来的春天,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局的春天,更是中国红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思考,红木行业应如何布局“一带一路”;我们在思考,红木行业不应是在搭“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而是身在其中必有作为的排头兵;我们在思考,行业的冬天终将过去,行业的春天又在哪里,习总书记开启的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我们敲响起希望的钟,为我们送来了春风春雨,为我们涌起了春情春潮,我们看到了春在枝头的花蕾,看到了曙光升起的熹微,有春风化雨,必有春华秋实,让我们满怀热情去拥抱这个春天吧,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起风帆去远航吧。

    (作者:车畅。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红木委秘书长、红木行业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级访问学者。)


    安哥拉农业和林业部发布报告称,2018年9-12月安哥拉木方出口商向国内商业银行存入外汇达900万美元。该款涉及22,341立方米木材的出口。
    安哥拉通讯社引述农林业部长MarcosNhunga称,将外汇存进商业银行,是遵从适用于此行业的新规定。根据该规定,商家如欲从事木材出口,必须先确认将有外汇存进银行系统。
    Nhunga又称,过去来自出口木材的外汇,受惠的是其他国家而不是安哥拉,与此同时,经过此前一段过量、毫无节制采伐的时期,目前安国的木材采伐活动已趋稳定。
    安哥拉东部和西南部的森林资源受过度砍伐影响最深,威胁着森林作为天然资源来源的可持续性。至于森林资源的管理,Nhunga称,新的森林管理规则已经通过及刊行。
    同时本戈、本格拉、卡宾达、宽多库邦戈、罗安达和莫希科六省已修建木材仓库。2018年,安哥拉有54,891立方米原木产自天然森林、34,000立方米产自种植场。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