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对进口木材的“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书”问题进行调研\柳桉低位平稳
详细内容

协会对进口木材的“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书”问题进行调研\柳桉低位平稳

时间:2020-10-11     人气:545     来源:     作者:
概述:2016年10月24日-27日,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佳峰同志陪同国家林业局《森林法》修改起草小组副组长江机生同志一行前往广东、太仓和张家港就进口木材的“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书”问题进行调研。在广东省,调查组一行分别......
2016年10月24日-27日,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佳峰同志陪同国家林业局《森林法》修改起草小组副组长江机生同志一行前往广东、太仓和张家港就进口木材的“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书”问题进行调研。在广东省,调查组一行分别到黄埔港务分公司、广州鱼珠国际木材市场等单位进行调研,并与广东会员企业、木材经销商就“两证”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企业代表反映,在办理“两证”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木材检查站距离市场比较远,工作人员只在工作时间内办证,而运输随时进行,无法及时满足办证需求;要求国家林业局简化流通环节审批程序,方便企业办证,减轻企业负担。
在太仓,调查组一行到太仓市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协会进行调研,并与协会会员、太仓海关、太仓检验检疫局代表进行了座谈。与会代表对“两证”问题反映强烈,表示我国森林保护重点在于源头,而不是在木材流通环节。现在,由于木材运输证所填信息过于详细,成为一些木材检查站变相收费的借口,植物检疫证书只是凭借相关证明办理,没有进行实际检疫,增加企业负担。
在张家港,调查组到张家港市木材行业协会进行调研,并与协会会员、码头、物流、海关、检验检疫局等代表进行了座谈会,与会代表表示对进口木材进行木材运输证管理无法可依。《森林法》中明确规定只有林区运出的木材才需办理木材运输证,然而张家港作为中国硬木进口第一大港,经营的进口木材现全部需要办理木材运输证,这与法律规定相违背。“植物检疫证书”是对进口木材的“二次”检疫,程序过于繁琐。
广东省木材行业协会、太仓市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协会和张家港市木材行业协会都要求取消木材流通环节的运输证管理制度,进口木材实现国家检验检疫与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检疫证书》合一,不再重复换发检疫证书。
此次调研是我协会10月16日在太仓召开《森林法》(2016年修改征求意见稿)座谈会后,国家林业局专门对进口木材流通环节就“”和“植物检疫证书”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调研,表示国家主管部门对木材行业发展极为重视。
参加此次调研的还有国家林业局资源司谢守鑫处长,造林司赵宇翔处长,政法司干部陈建秋同志,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申伟主任。
柳桉低位平稳。有市场人士反映,柳桉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木纹交错,密度也相对较高,是户外园林以及古建筑的极佳用材,然而近年来马来西亚不断加大木材出口的控制力度,柳桉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少,国内市场的商家也懒得去推广柳桉,下游厂家的采购意愿也不浓,柳桉市场一直处于低位平稳的态势。目前广东市场柳桉长2.2-2.6m、厚5cm、A级报价4600-4800元/立方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法国木业考察之旅邀请函:
    法国拥有全欧洲第一大阔叶森林,每年生产立木达94万立方米。其中硬木55%,软木45%。年锯材量达八百万立方米。法国阔叶材的代表树种欧洲橡木和山毛榉(俗称榉木)广泛使用于国内木材加工各个领域,尤其木质地板制造与家具生产制造行业。
    2014年是法国板材工业与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加大贸易往来、深化双边互惠关系的一年。2014年法国橡木板材出口中国总量为13年的三倍,一举成为中国进口橡木的第二大供应国。山毛榉出口量实现第五年连续增长,中国已超过阿尔及利亚与比利时,成为法国山毛榉出口的全球最大贸易伙伴。
    自2014年底以来,欧元价位一直走低,2015年东北天然林禁伐,中国木材产业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与中国木材行业人士紧密沟通和交流,法国木材协会将于今年6月组织赴法板材行业考察之旅,借法国林业丰富的阔、针叶木资源,优良的材质与加工技术和富竞争力的价格,为中国木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添动力。在此诚邀您的加入!考察内容:白橡、山毛榉、针叶材(云杉、冷杉、花旗松)约10家板材工厂(根据考察团成员需求调整安排)
    考察行程3大亮点
    -快速全面了解法国板材工业资源分配、生产、市场、运输等情况与运作方式
    -实地考察10余家板材工厂产品、等级、质量、检尺和服务,真实、精确了解每一个环节
    -附加考察活动包括勃艮第地区酒庄及传统法国美食品鉴之旅,体验地道法式浪漫生活方式。
    考察行程安排:
    6月7日–巴黎–傍晚酒店集合,举行欢迎酒会
    6月8日–12日–全法–实地考察活动
    6月12日–巴黎–傍晚回到巴黎,圆满完成考察行程
    相关费用:
    11000人民币/人
    上述价格涵盖了考察期内除机票、签证费以外的在法国当地所有费用,诸如:餐饮、酒店住宿、当地交通等。
    如何报名:
    如欲报名或了解详情,请电话或邮件联系:
    法国木材及木产品出口协会上海办事处
    Email:frenchtimber@yahoo.com
    Tel/Fax:02156800135
    Mob:13917641594
    参观名额有限,欲报请从速,法国木业考察之旅期待您的加入!

    随着“木中之王”紫檀创出神话后,关于紫檀的信息,无论是投资,收藏还是购买等,无一不是异常火爆。紫檀的升温,让市场“檀热”四起。不知从何时起,红木种类繁多?市场出现了各样檀木,如红檀、绿檀、黑檀等,五花八门。那么,市场上所谓的红檀、绿檀、黑檀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红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真实面目。

    红檀是红木吗?

    据GB/T15036.1—2001《实木地板》附则记载,没有任何一种树种名叫“红檀”或“红檀木”。《辞海》中也没有“红檀”一词。

    市场上的“红檀”主要指红铁木豆,不是红木

    市场上的“红檀”真名叫红铁木豆Swartiziaspp。铁木豆属。心材浅红、黄色、红褐色,久则转深,带紫,并常伴有深浅相间的条纹(似肌肉纤维一样)。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地板、雕刻、工艺品、重型结构、运动器材、乐器等。地板生产厂家为好听、易记,显示名贵,将其称为“红檀”。久而久之,“红檀”就成了一种俗称。所以,红檀不属于国标中的红木,但市场上常用红铁木豆仿冒红酸枝木。

    绿檀是红木吗?

    绿檀”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只是木材商或家具制造商为了抬高价格而作的俗称而已。中国从古至今,习惯按木材的颜色和纹理来命名木材,如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鸡翅木等。所以“绿檀”只是一个俗称。

    市场上俗称绿檀的木材主要指愈疮木。愈疮木原木端面,绿色斑点密布。径切面显深浅不同的绿色,有细长的深绿色或深褐色条纹;心材绿或浅绿,久则变浅。木屑呈绿色且发粘,浸水后水色呈浅绿或深绿色。国内一般多用于佛珠、佛像、文具(如笔筒、镇尺等)及家具制作,美名为“绿檀”。在中国传统家具用材中是没有这种木材的,是近十年才进入我国的。

    黑檀是红木吗?


    乌木

    现在世面上俗称的“黑檀”(或“黑紫檀”)主要指乌木。乌木在国家红木标准中为柿树属,其心材颜色为黑色,初锯下时为淡黑色,有深棕色木纹,以后逐渐氧化成深黑色,多年后漆黑如墨。乌木由于种类繁多,因此质量也相差甚远。一般全黑乌木几乎没有毛细孔,多用于制作高级提琴的指板及配件、二胡等。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同国家标准(红木)》(简称《红木国标》)5属8类中,并没有红檀、绿檀和黑檀这种别称。只有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铁刀木属和柿树属5属,并且这5属都不是专指某一种木材,如紫檀属又分为紫檀木类和花梨木类,而紫檀木类和花梨木类之下又分为数个木材种类,种类繁多。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一定要问清楚所购买红木家具的木材真名,并让店家出具红木家具材质证书,以防上当受骗。

    阅读全文
  • 文/吴美凤编辑/汤石香

    导语

    “家天下”,家与国被紧密地联系起来,宫廷家具的使用,也就是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细说明代宫廷家具,就是要通过解析明代宫廷家具的点点滴滴,还原一个清晰透彻的大明社会。从小小的坐具开始,从绣墩到杌凳,让我们走进一个等级森严的明代宫廷社会。

    人物名片

    吴美凤,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家具的历史及其演变。著作有《宋明时期家具形制之研究》《盛清家具形制流变研究》。

    北宋真宗时期丁谓事件后一百多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将宋徽宗、钦宗二帝掳到五国城去。风雨飘遥的宋室辗转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为南宋。据南宋的《南宋馆阁录》记临安朝廷的陈设,除皇帝御座、御案外,其他各处的轩堂,不是“金漆椅十二”,就是“金漆椅、棹、脚踏各十四”等,如此动辄数张以上的坐具,又各搭配长桌、脚踏,当非皇帝一人所用,应为多人办公之所。

    不但如此,连人臣“拜阁待班之所”都“内设金漆椅棹四”,而且金光闪闪,金漆家具不在少数。此反映宋朝宫廷之内礼制森然,严谨有序,连“杌”、“墩”的小坐具都有尊卑等级之分,无怪乎对阿骨打的不识“黄盖”极尽嘲弄了。

    那么,元末天下纷乱,力战群雄后开创大明帝国的朱元璋,其礼乐典章无不力追宋制,又是如何以“杌”与“墩”来“明制度,示等威”?

    明代内阁诸老皆坐小杌子及小板凳

    明人邓士龙的《国朝典故》记道:“内阁诸老,自解、胡以来,皆东西分坐小杌子及两小板凳,无交椅、公座之设。”“解、胡”指解缙(1369~1415年)和胡广(1369~1418年),两人是洪武及永乐初期皇帝宠渥有加的内阁首辅。

    图1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图片提供:香港佳士得)

    所谓“公座”,即圈背交椅(图1)上覆椅帔。圈背交椅简称交椅,加了椅帔后,是宫廷之外各地衙署内最高长官的座位,与审案的大堂合为整个衙署办公的中心位置,有如紫禁城内太和殿皇帝的宝座是整个紫禁城的中心点一般,代表皇权延伸至全国各地,有其尊崇的意涵与权力的象征。

    图2明末清初黄花梨圆裹腿带卡子花杌凳成对

    “杌”为单片木板下接四根腿柱的组合,是无扶手、无靠背的木制坐具(图2),有时就叫“杌子”、“小杌子”,经常与凳连称“杌櫈”,两者功能、造型略同。小杌子高矮略有所差,座面有方有圆,因此有方杌、圆杌之分。北宋人王居正有一幅《纺车图》,画中村妇直身所坐素木无漆,卡榫构造非常清楚,就是小凳子(图3),此村妇怀抱婴儿,一手摇纺轮,腾出另一手哺乳喂婴,反映凳子是简便普及的庶民坐具。

    图3北宋王居正《纺车图》中的小板凳

    朱元璋开国之后制定文武官员服制,并说:“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亦即衙署之内的长官一定要穿了公服才能坐上公座。《国朝典故》所记显示,皇帝倚为股肱的内阁重臣,在明代宫廷内却没有交椅或公座可坐,平日所用为小杌子及小板凳。

    据《国朝典故》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内阁辅臣李文达(?~1466年)想依照诸臣的品秩,在内阁“设公座如部堂之仪”,另两位阁臣彭时(1416~1475年)与吕原(1418~1462年)即出言反对,因为往昔宣宗“尝幸此中座,今尚有御赞寿星及宝训在上,谁敢背而坐?”换言之,以前宣宗移驾至此之坐具,以及当日留笔之宝训仍在,在此另设公座随意起坐其间就是大不敬。

    英宗获悉此事后,“乃赐孔子铜像置阁,而月给香烛。阁老每晨入,必一揖,冬至、正旦则翰林合属官皆诣圣像前行四拜礼,学士以上拜于阁中,余则列拜于阶下”。即在原来宣宗坐过之处摆上孔子铜像,众臣因而每日早晨入班必先一鞠躬,遇节日还要行四拜礼。也就是说,一墙之外的各地衙署普遍皆设置的公座,坐在上面的官员代表皇帝执行皇权,而紫禁城内唯皇上至尊,当然就没有设置公座的必要,不但没有公座,甚至连皇帝坐过的位子,都仿佛余威犹存似的,没有人敢再坐。

    同样的场景在景泰年间也发生过,代宗有一次到文华殿侧室,看视内臣(太监)们上学状况,对讲官倪谦(1415~1479年)、吕原有所垂询,他日代宗再去视察,发现这二位侍讲已改坐别处,因为“君父所坐,臣子不敢当”。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禁中尊止宝座,无敢面南,故自阁老而下,皆坐杌子”。

    礼部尚书李东阳“昏倒在凳”

    堂堂内阁大臣“皆坐杌子”,一直持续到成化中期,明宪宗才“赐内阁两连椅,藉之以褥。又赐漆床锦绮衾褥三副,以便休息。阁门则夏秋悬朱筠帘,冬春紫毡帘,皆司设监内史以时供张,恩何渥也”。成化(1465~1487年)一朝二十三年,成化中期约当为成化十一、十二年左右。

    可知明代内阁的阁臣们坐了一百余年的小杌子,至此才有个“连椅”可坐,还有舒适体面的“漆床”(上了漆的床),上面还附设“锦绮衾褥三副”,内阁的门扉又在太监的张罗下,夏秋间有竹帘,冬春间有毡帘。《謇斋琐缀录》中对于宪宗的“宠遇”,觉得“恩何渥也”,似乎就要涕泗纵横了。

    图4明《任用三杰》(引自《帝鉴图说》,江陵张居正撰,明刊本)

    所谓的“连椅”,依据今人解释,就是椅面向两旁延伸、有靠背,供二人以上所坐的长椅子。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1525~1582年)任职太子少师时,曾撰有《帝鉴图说》一书,以古圣先王之德作为太子规鉴,其中有一幅《任用三杰》(图4),只见图中“汉高帝”之侧为韩信、萧何与张良等三人,其余官员左右排开,四人一列地坐在有靠背的连椅上。

    不过,即使内阁有御赐的“连椅”可坐,明宪宗之后的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春天还是发生了阁臣“晕倒在凳”的事。事主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1447~1516年),他在退朝后,居然因“旧患眩晕等疾,不时举发。……二月十三日朝退,辄复晕倒在凳,坐不能起……”此记并未明说李东阳晕倒之处,可能李东阳在退朝后尚不及走至设有“连椅”的内阁就不支倒地,但是堂堂一个内阁大臣也只能“晕倒在凳”。因杌凳低小,李东阳晕眩之余,还“坐不能起”,一时站不起来。由此可见,宪宗时期的“连椅”之赐可能未恩及他处,凳杌类的小坐具仍是有明一代阁臣在宫内用事的传统坐具。

    所谓“杌凳”

    图5明丁云鹏绘《辟馆亲贤》(引自《养正图解》,焦竑撰、丁云鹏绘图。明万历22年吴怀让刊本)

    晚明有“焦太史”之称的焦竑(1540~1620年)曾撰《养正图解》以为太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出阁讲学,其中的《辟馆亲贤》(图5)以唐太宗当年辟弘文馆置四书经籍并召文学之士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入馆商榷政事为例,只见所绘“唐太宗”高坐交椅上,左右文学之士如燕翅般两溜排开,俱坐于一式低矮的圆杌上。一般腿足略长、供上下马踩踏用时,杌又称“马杌”。传为元代钱选所作的《杨妃上马图》(图6),画中的“杨妃”在宫人的搀扶下正踩着一只曲腿圆凳上马。

    图6元钱选《杨妃上马图》

    杌凳之为用,不仅是阁臣的坐具,还是国子监内进行“扑作教刑”时的工具。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学规或课业不精,都在监内绳愆厅问刑,直厅皂隶二名,也是行刑人,刑具是竹篦,厅内有“行扑红凳二条”,就是小杌凳两端拉长成条凳,再漆上朱红色,让犯错的人伏着挨打。依照学规,生员也只有伏在条凳上三次的机会,因为初犯记录(类似今日的记过),再犯赏竹篦五下,三犯赏竹篦十下,四犯就发遣安置,如开除或充军等。换言之,国子监不但有处罚权,也有刑训的执行权,集学校、法庭与刑场合而为一体。

    此外,杌凳小件在明代也作为“从殉”的道具。朝鲜的《李朝实录》记成祖驾崩,朝鲜先后选献的宫人皆从殉:“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其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此“小木床”即小杌凳,轻巧简便,让太监可很快出脚“去其床”,于剎那间完成宫人的从殉。

    (未完待续。本文原载于《紫禁城》,内容有删改。)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据越南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7月19日晨,越南河内巴亭郡(ba?ình-hàn?i)贡渭坊(phngc?ngv?)潘继炳路(ph?phank?bính)44号附近的一株黄花梨树木(cays?a)被偷盗砍伐掉自树根以上的约1.2米主干。此株树木高度近4米,直径约为23厘米,树龄超过20年,被盗伐后,其部分主干和树冠依然保留,原因是其上缠绕着塑料绳索。当地居民认为树木被盗案件发生于7月18日至19日之间的夜间,原因是台风山神(typhoons?ntinh)此时正在越南登陆,盗贼趁雨夜实施了犯罪活动。而就在前一天(7月17日),巴亭郡讲武坊(phnggi?ngv?)的两处住宅间亦有1株黄花梨木被盗。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