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黄花梨树被盗\军事博物馆收藏太和木作精品紫檀皇宫椅
详细内容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黄花梨树被盗\军事博物馆收藏太和木作精品紫檀皇宫椅

时间:2020-10-11     人气:622     来源:     作者:
概述:新华网昆明10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岳冉冉)13日,云南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通报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黄花梨树被盗事件。通报称,10月9日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一株树龄在50年的黄花梨树被盗,另一株同龄的黄花梨树主干被锯出深锯口......

新华网昆明10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岳冉冉)13日,云南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通报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黄花梨树被盗事件。通报称,10月9日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一株树龄在50年的黄花梨树被盗,另一株同龄的黄花梨树主干被锯出深锯口,能否救活尚未可知。

通报称,盗贼利用9日晚的大雨作掩护,将这株珍贵的黄花梨锯断成多截后,就地用植物园内的手推车,将木材的主干从林中小路一直推到罗梭江边,随后用小船运至江对岸,从树木被盗现场到江边都遗留下拖运的痕迹和黄花梨的树皮、树叶。

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警方已介入调查。接到报案后,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勐仑保护区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验,并由植物园保卫人员带领到江边查看了船上的残留物证。

目前,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派出了由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挂帅的侦破组前往植物园开展前期初侦工作。


7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太和木作APEC紫檀皇宫椅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VIP接待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马琳杰以及中央、北京市主流媒体记者出席并见证宫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将秉承工匠精神、饱含深情、精心制作的皇宫椅等29件精品紫檀家具无偿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现场亲自向关毅先生颁发永久收藏证书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马琳杰在致辞中高度赞赏太和木作捐赠行为。他说,作为中式家具制作领域中的知名民营企业,太和木作长期关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发展建设,在建军90周年即将到来,在“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举办之际,太和木作无偿捐赠精品皇宫椅等紫檀家具共29件,作为我馆永久收藏并用于贵宾接待厅使用。充分彰显了太和木作作为民营企业对国防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支持,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谊!

“采天地之精华,博百家之长。”关毅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太和木作皇宫椅以“故宫乾隆花园收藏的有束腰带托泥圈椅”为蓝本,精选印度小叶紫檀,精心监制而成,此椅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中庸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皇宫椅的造型是方与圆相结合,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是圆,座是方;圆是虚,方是实;圆是活泼的,有动感;方是规矩的,以静制动。其次,坐在皇宫圈椅上,扶手圆端头顺圆势略向外转,像张开的双臂,虚怀若谷,端头与茶几几面相呼应,独具匠心。第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此款皇宫圈椅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兼具现代化审美意趣,给人以强大的视觉震撼力。做工上,采用有束腰带托泥的做法,较一般经典式样更显得庄重而有气派。圈椅的雕饰多,但不显繁琐,背板和圈椅及椅盘相交的地方使用了4块面积较大的镂空角牙,加强了正面观看的装饰效果。制作过程中,太和木作团队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版皇宫圈椅进行了改进,略加粗了与靠背板交接的椅圈部位,由此一来,使得皇宫圈椅在触感上更加厚重,视觉上则更加沉稳、大气。端坐其上,可以使人尽显“内圣外王”的非凡气度。

关毅向到场媒体记者介绍,近年来,太和木作频繁参与国际交流,家具被多位国际政要点赞。2001年,世界历史遗址基金会开始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对乾隆花园展开10年修复工程。2008年起,关毅开始负责乾隆花园木器部分修复。2017年是太和木作修复故宫10周年,10年来,在关毅先生带队下,太和木作团队为宫廷的木器修复工程做了大量工作,这些修复后的宫廷家具,于2010年9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2011年1月31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养性怡情:乾隆珍宝展”上展出,同年又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美术馆盛大展出;2012年6月12日,在香港艺术馆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颐养谢尘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大型展览中展出;2014年7月至8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文物家具大型展览中亮相。2014年11月5日至11日;太和木作皇宫椅亮相北京APEC会议获得国际政要点赞,2016年1月27日至31日,太和木作仿制的故宫皇宫椅、屏风等家具亮相第21届洛杉矶艺术博览会中国国家展引发好莱坞明星竞相试坐。2016年10月20日至23日,太和木作皇宫椅亮相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国家展,马来西亚皇储皇储妃试坐并盛赞技艺精湛。2017年4月8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阁下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盛赞太和木作修复故宫文物及设计制作皇宫椅等家具工艺高超,亲自向太和木作颁发杰出企业奖。

关毅在现场讲话中表示,人民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为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无私奉献保驾护航。早在2015年5月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太和木作就入选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金色五星惠军推荐企业。作为国家文物局文物资质修复单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京作家具记忆的代表,太和木作在建军90周年之际,将紫檀皇宫椅等29件家具无偿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是践行国家工匠精神、振兴传统工艺的体现,也是在“践行拥军、爱军、惠军”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使命感!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永久性收藏,使得太和木作经典皇宫椅等家具从艺术价值走向文化价值,从文化价值走向历史价值,从历史价值走向社会价值,最终体现了太和木作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崇高企业宗旨!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现场留下的树桩未被盗走的一棵已被锯伤警方勘查现场

    红木市场,降香黄檀(又名黄花梨木)和紫檀木最为名贵,素有一寸黄花梨一寸金的说法,目前国内已成材的降香黄檀几近绝迹。10日凌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棵树龄达51年、价值上百万的降香黄檀被盗伐,还有一棵更大的降香黄檀受伤严重,能否救活是未知数。警方已介入调查。

    “植物黄金”一棵被盗一棵受伤

    记者了解,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百香园内,种植着降香黄檀、檀香和云南沉香等3大名贵香料植物。种植于该园区的6棵降香黄檀中,最大的3棵是1964年由海南引种于此的,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批引种后人工栽培的降香黄檀。

    据百香园负责人杨婷婷介绍,10月9日晚上开始至10日早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10日上午7时,植物园安全保卫组的两名员工巡逻到百香园时,发现树林中有藏匿的树枝,走近一看,发现3棵最大的降香黄檀中的一棵,在距离地面约40厘米高的部位,分成两杈中的一杈,已经被人锯断,并将主干运走了。

    杨婷婷接到电话赶到现场时,才发现除被盗走的一棵外,还有一棵更大的降香黄檀主干上,相距40厘米的上下两端,还留下了分别被锯子锯入1/3和1/4深的两道锯痕。经安全保卫组主管岩总带人前来勘查后,发现不仅降香黄檀被盗,摆放在附近的一辆推车也不见踪影。泥泞的地上留有两道深深的车轮印,岩总带领保安人员沿着车轮印一路经过百花园往西,追踪至环绕植物园的罗梭江边时,发现林中还有拖运木料留下的痕迹,随后又在江对岸城子寨旁边停放的两条小船上,发现了蹭下来的降香黄檀树皮和树叶。

    名贵招贼为珍贵木材基地敲警钟

    “三面环水的植物园平时只有通过3座桥才能够出入,这3座桥头都有保安人员昼夜值班,想要从桥上偷运木料绝无可能。”岩总称,平时植物园的保安人员每天都要巡逻至凌晨两点,有可能盗贼就是利用凌晨两点以后的时间,在大雨的掩护下,将这棵降香黄檀锯倒,然后通过罗梭江用小船偷运出去,“作案人员对植物园的环境应该比较熟悉。”

    据当年引种这批降香黄檀的周寿青教授介绍,目前红木市场上的降香黄檀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每吨的价格高达300万元,也就是说每公斤价值3000元。被盗走的那一棵主干树围113厘米,截面直径为24厘米,芯材价值极高,估价应该在百万元以上。而被锯了两道锯痕的那一棵降香黄檀,主干树围达147厘米,价值更高。如今遭受重创后,能否抢救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一旦死亡,损失更甚。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西双版纳森林公安局政治部负责人表示,尚未找到有用线索,“被盗的降香黄檀价值极高,由于被盗地点不是在保护区或天然林范围,而是在防卫严密的植物园内,应该属于贵重物品被盗案,目前还不好界定森林公安机关是否有侦办此案的权限。”

    “西双版纳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珍贵林木用材基地,假如连植物园内的珍贵林木被盗都破不了案,那么上百万亩规模的珍贵林木长大后,将如何保障安全?”植物园内的一名员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此案的发生,是对西双版纳整个珍贵林木用材基地树木安全保障敲响的一记警钟。

    西双版纳植物园下一步将加大安保巡逻,严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春城晚报记者戴振华摄影报道

    名词解释

    降香黄檀

    又名黄花梨、降香檀、香红木,其木材极其珍贵,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排位仅次于檀香紫檀和酸枝木,是我国常见的珍贵红木品种,是制造高档家具、雕刻工艺品的上等材料,此外还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植后10年左右开始形成芯材,20~30年后始有收获价值。


    在2011年前后,曾因为“米饭好吃还是面食好吃”这样的问题,网络上“硝烟弥漫”,南米、北面两派的网友整天为此吵的不可开交。
    2013年,又因为甜、咸粽子哪个更正宗的问题而爆发了“甜咸粽子之争”,战势更是凶猛,不仅出现了甜咸粽系的全国势力划分图,连远在太空的神十都被卷入战争之中--飞人们在外太空品尝了甜的豆沙粽之后,甜粽派叫嚣着甜粽已然成为宇宙粽子的标准,而咸粽派则称已将甜派赶出了地球......
    当然,最传奇的当属“豆腐脑甜咸”之争,一度有网友将此事闹到了白宫官网,要求奥巴马裁定豆腐脑的官方味道是甜还是咸。
    类似于以上这样的争论在红木行业里也同样存在着,比如说“红木家具上漆好还是烫蜡好”这个问题,经常会有人站出来评判其谁好谁坏、谁高谁低。
    上漆和烫蜡作为红木家具表面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对家具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明清以来,南方采用传统上漆工艺对红木家具进行表面涂饰,北方地区因气候干燥等原因采用烫蜡工艺,故有“南漆北蜡”之说。
    当然,“南漆北蜡”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现在,南方经常会使用烫蜡工艺,北方也会大量用到“大漆”。
    上漆和烫蜡,效果各有千秋,对于谁好谁坏、谁高谁低的争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好比争论是面食好还是米饭好、甜粽子正宗还是咸粽子正宗一样,根本毫无意义。更应该关注的,或许是怎么才能把漆上好、把蜡烫好。
    上漆:是保护更是装饰
    上漆工艺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又特别适合美化加工,应用于家具的历史非常悠久,成为中国家具主要的装饰方法。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商周时期的漆箱、漆案、漆几等都非常精美。
    汉代,漆饰彩绘更是木质家具的主要特征。唐代金漆镶嵌、彩绘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大件家具。宋代帝后画像中的椅子就有彩漆描绘的花纹。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硬木家具逐渐取代漆木家具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从宫廷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木家具仍然保持主流地位,而且漆饰工艺更加丰富多彩,各种技法齐备。
    明代以来漆饰工艺十分发达,能工巧匠辈出,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用于座椅的漆饰有:素漆、彩漆、陇金、描金、雕漆等多种工艺,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达了中华民族讲究吉祥、旺盛的心理,相对而言,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比较喜爱这类家具。
    另外,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的,或上很薄、很少的透明漆,但木胎的打磨极为精细。
    到了清代以后,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透露出神秘尊贵的气息,“以黑为贵”成了时尚。黑色的大漆家具有着广泛的市场,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种文化传统。
    烫蜡:最含蓄的装饰
    《中国家具》一书中提到,烫蜡工艺最先应用于青铜器表面,可以保护青铜器历经千年而不腐蚀。后来这种工艺被有心的匠人应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进而发展到应用于家具表面。
    烫蜡的目的是为了填充木材棕眼的空间,在木材表面为密封的保护层,用以保持木材含水量的相对稳定,防止外界湿度变化给木材造成较大的伸缩变化。
    烫进木材中的蜡可以减小木材的伸缩,增加家具的硬度,防止家具翘曲变形,可以提高家具的耐磨性,家具的边线和棱角处不会因为过度磨损而影响美观,还可以减小虫蚁的侵蚀,并对木材进行保养和滋润,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由于烫蜡选用的天然蜂蜡或者白蜡不是无色而是黄色,烫到家具表面之后,使得原有的木材颜色明度降低、彩度增加(偏黄),再加上烫蜡过程中对木材的高温烘烤也会加深木材的颜色。
    所以烫蜡后木材的颜色比烫蜡前要深一些,色泽也会更加圆润,降低了原本色彩的浮躁感,增加了其深沉、含蓄、内敛的韵味,弥补了有些木材颜色上的缺陷。
    同时,烫蜡的装饰效果含蓄优雅,更能彰显木材自然天成的优美的木纹和色泽。打磨后的家具光亮如镜,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响,这层蜡质的保护膜在家具表面、棱色和边线等处会出现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质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色差的木材,色差也会越来越小而且趋于均匀,木材的花纹和色泽也会格外隽永耐看,烫蜡把木材的天然材质发挥至极致的同时,更显示出天然质朴、不加雕琢的美感。
    漆要生漆,蜡尽量要蜂蜡
    作为穿在红木家具身上的最后一件“衣裳”,对于这件衣裳的材质自然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漆和烫蜡,一方面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另一方面把木头不同的色差倒齐,工序之复杂,对材料的要求之高,“其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
    传统的经验是“好漆似清油,明亮照人头,摇动虎斑现,挑起钓金钩”,也就是说好的生漆冷清芳香,漆液转色后光亮如镜,摇动漆汁色泽深浅分明。
    但它不耐强碱或强氧化剂的侵蚀,而且必须在温度20℃-40℃、相对湿度75%以上条件下才能干燥成膜。目前我国生产的生漆种类有毛坝漆、大木漆、小木漆、油籽漆等。
    与上漆工艺一样,保养红木家具的烫蜡也对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即要选择天然的蜂蜡,是由蜜蜂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蜂蜡中所含脂类中的软脂酸蜂花酯(约占80%,是蜂蜡主要成分)对木材纤维有紧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质虫蜡素和挥发油对木材有养护作用。
    因为南北气候的不同,红木家具表面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有“南漆北蜡”之别。
    同为木材的最后一层保护膜,无论上漆还是烫蜡,不仅要在抹涂前对已经过打磨的木材顺着纹理再次打磨,更是有“漆必生漆,蜡必蜂蜡”的唯一性。
    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将所有涂装的工序一道不差地完成,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才可以为红木穿上玉一样温润柔和的最后一件“衣裳”。
    上漆工艺:
    生漆涂在家具表面形成漆膜,漆膜表面反射光线的多少就形成或显示了漆膜的光泽,能全部或大部分反射光线的漆膜则光泽度高,只反射部分光线的则光泽度低。
    漆膜光泽一般用60°镜反射仪测得,根据漆膜光泽的高低,通常分为高光、半光、平光三类,其中半光即为现代家具市场上所称的哑光。漆膜表面光泽的高低由漆膜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表面平光泽度高,表面糙光泽度低。
    所以它与家具表面砂光程度密切相关,砂光的次数愈多,砂纸标号愈高,光泽就愈高。
    就如同上漆之前所用的砂纸有120#到600#等多种型号一样,上漆的过程也要对这些不同型号的砂纸反复使用,以哑光漆涂饰为例,就有以下这些步骤:
    首先用双氧水(双氧水:水=1:1)把家具漂白,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阳光好时约1天即可,先刮灰,然后用120#砂纸磨光,继续刮灰(生漆+石膏+少量水),再次刮灰,这次得用240#砂纸打磨,然后再次用240#砂纸砂光,上色,分别用320#、400#、600#的砂纸磨光后,上生漆,每用一种砂纸打磨后,上完漆需要在漆房中恒湿恒温的情况下干燥24小时再接着用下一种砂纸打磨,如此来回7-8次之后,才可以完成上漆工艺。
    烫蜡工艺:
    与上漆的繁复琐碎相比,烫蜡的程序相对简单。
    首先是将蜂蜡放入金属容器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再用蜡布或者棉布将蜂蜡均匀地由里往外刷在家具表面,接下来就可以烫蜡了。
    然后用电吹风进行加热,烫蜡所用的电吹风的温度更高,目的是使刷在家具表面的蜂蜡受热熔化。如果家具含水量偏高,加热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反复几次,使蜡一点一点地逐渐渗透到木头内层,直到蜂蜡起泡均匀且不再继续往木头内层渗时为止。
    一般在烫完蜡之后还有一个起蜡的工序,即用蜡起子将残存在家具表面的浮蜡铲净,直至用手摸上去感觉不发黏为佳。起蜡要仔细认真,特别是有雕刻的地方,不能留残蜡,否则会影响家具表面的光洁度。技术精湛熟练的老师傅,一次就可以将烫蜡涂到恰到好处,不用再起蜡,不仅省了蜡也省了时间。
    最后是擦蜡,即用棉布在家具表面用力反复擦拭,直至把表面的蜡全部擦掉而显现光泽,手感润滑时为好,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马虎。家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经常用棉布擦拭表面,“红木家具都是有脾气的,你经常抚摸它会让它更加柔和亮光,否则它真会给你点颜色看看”。
    因为蜡受热易熔化,相对而言,烫蜡的家具会更娇气一些,与漆面家具的使用相比,平时的生活习惯都要加以注意,比如有水或者过湿的东西,不能在桌面上长期留存,否则一旦渗透就容易与其他部分产生色差,但是烫蜡过程简单,所以修复也更容易些。
    阅读全文
  • 在改装货车中查获两吨珍惜木材花梨木(央广网发韩靖摄)

    央广网西双版纳6月22日消息(记者李腾飞通讯员王兴宇周少飞韩靖)6月20日至21日,云南边防总队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尚勇边境检查站和尚勇片区联合查缉小组,执勤中查获珍稀木材花梨木约2吨、走私活体水牛33头,涉案金额逾20万元。

    6月20日,尚勇边境检查站执勤官兵在口岸执勤时,依法对一辆从老挝入境白色卡车进行检查时,当场从该车车厢前部的夹层中查获走私花梨木约2吨。经审查,涉案嫌疑人交代称花梨木是从老挝丰沙里购买的,准备非法运往国内转手倒卖。21日,尚勇片区联合查缉小组在中老边境磨憨段中方一侧开展公开查缉时,从2辆小型货车上查获走私活体水牛33头。

    目前,两起案件已移交勐腊海关缉私部门处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全球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人造板产业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40年间,中国人造板产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综合利用,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第一大国。
    今天,中国人造板产业已经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初步建立起以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传统产品为主导的生产体系,技术装备优良,职工队伍稳定,产品规格齐全,销售市场成熟,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及国际市场需求,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四个阶段四次飞跃
    ·1978年-1990年:我国人造板产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的意大利杨树人工林快速成长,为人造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随着1979年福人中密度生产线的建设投产,我国重点林业省区相继引进国外人造板成套生产设备,重点建设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业。特别是在1984年,国家组织大型国企与德国人造板装备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年产5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设备,使我国人造板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发明的无卡轴旋切机将胶合板旋切木芯由70mm降低到20mm,大大提高了单板的出材率,胶合板产量大幅提升,全国人造板年产量从62.5万立方米增长到245万立方米,年均增长24.3%,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2000年: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推动中国人造板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中国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海外资本大量涌入,人造板民营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人造板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民营企业的地位得以确立,在弥补国有企业不足、丰富市场产品、提高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造板民营企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市场对中纤板需求大增,国内人造板装备企业开始研制中纤板生产线,经过多年技术改进和发展提高,国产中纤板成套设备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彻底改变了人造板进口成套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2000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达到10年前的8.2倍,这10年是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2001年-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
    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使中国快速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绝佳机会。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全球化和产权结构调整在人造板领域展开,海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快速进入人造板各个生产领域,并渗透到生产装备制造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环节,中国人造板装备制造业开始进入连续压机时代。2003年人造板连续辊压线实现国产化,2008年连续平压线实现国产化,中纤板产能迅速提高。多数人造板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全行业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吉林森工、大亚科技、国栋建设、永安林业等10余家人造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2001年,国家给予以综合利用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的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为人造板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随着房地产及下游家居产业的市场拉动,人造板行业得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企业多达1万家,人造板产量超过1.5亿立方米,占全球人造板产量的40%。短短几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
    ·2011年-2018年:人造板工业跨入3.0时代
    2012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从投资和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期,人造板企业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创新升级成为人造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底,我国胶合板与纤维板期货市场开市,为企业重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发展机遇。通过金融资本的杠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人造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行业总体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人造板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开发出大豆基无醛胶黏剂、环保PP装饰膜等新产品,呈现出从价值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的趋势。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人造板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整合共赢,由“有限公司”发展成“集团公司”,企业集群开始涌现,跨入人造板工业3.0时代。
    近几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人造板行业也进入了怠速调整发展阶段,年均增长率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逐渐下降到10%以下。人造板产量从2011年的2亿立方米增长到2016年的3亿立方米,到2017年下降到29486万立方米,2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涉及所有人造板产品以及家具、地板、木门等下游木制品加征关税,对中国人造板进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高速发展迸发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造板企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人造板及其上下游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17年,全国人造板产量2948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17195万立方米,占总量的58.3%;纤维板6297万立方米,占总量的21.3%;刨花板产量2778万立方米,占总量的9.4%;其他人造板3216万立方米(细木工板占53%),占总量的11%。人造板产业的强劲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有效地解决了林区“三剩”资源的循环利用,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在地板、家具、木门、音箱、木制玩具和工艺品、室内装饰、胶粘剂、装饰纸及木工机械等行业也都成为世界生产大国。
    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以2001年人造板出口量超过进口量为转折,人造板年出口量由96.5万立方米一路攀升,到2014年高达1572万立方米,同期进口量稳定在110万立方米左右,占出口量的10%。2017年,中国人造板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3.9%,进口额占全球贸易额的3.1%,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5.6%,出口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9.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人造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截至2017年底,全国关闭胶合板企业近3000家,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621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每年2296万立方米,关闭、拆除或停产刨花板生产线900余条,每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750万立方米。全国现有规模以上人造板企业约6400余家,同比下降15%,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微小企业不断减少,行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我国人造板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布局基本稳定。为逐步消除人造板生产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近几年,人造板生产企业已经退出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人造板产量也持续下降,其余地区人造板企业正向工业园区或环境承载力更高的地区转移,人造板企业去中心城市化和园区化效应明显。
    助力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彰显。随着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传统非林少木的北方平原地区的林业产业迅速崛起,历史上的非林业省区也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为人造板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生产经营和管理亦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成为了我国人造板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进而推动我国自2002年开始造林面积年年突破1亿亩,实现了林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人造板产业既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又是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实施的人造板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鼓励将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过程中的剩余物再次加工,大大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补齐拉长四个短板
    新常态下,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等问题。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人造板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综合利用木材等方面的贡献得到了社会认可,但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人才流动大、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运作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难以发展壮大,亟须企业苦练内功,强化在品牌建设、清洁生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投入,实现全面创新升级。
    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人造板产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目前我国人造板行业总体上还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尤其是生产胶合板的中小民营企业长期依靠低成本扩张、低层次模仿、低等级加工维持生计,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成本节节攀升。我国单板类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很低,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受劳动力人口下降、适龄劳动力不足、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等因素影响,企业用工成本连年上涨、效益明显下降,已经成为阻碍人造板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造板用材受到有限森林资源制约,由于中、幼龄林面积的比重大,树种结构不合理,短期内自给能力差,木材进口依存度超过55%。原材料短缺,是我国人造板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壁垒增多、增高,出口产品受阻。我国人造板产品国际贸易出口依存度达40%,产品主要出口美、日、欧盟、英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销售量占出口总额的65%。随着进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国人造板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关税壁垒等压力进一步加剧,各国不断通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我国人造板及其下游产品出口设置越来越多的限制,如《雷斯法案》、CARB认证、FSC森林认证等,对我国人造板出口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胶合板及其制品的影响较大。
    产品结构不合理。近几年,由于局部投资过热、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胶合板占人造板总产量比重高达58%,而世界总比例仅为30%。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废料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量的9.4%,而世界总比例为42%。OSB、高性能复合板、无醛人造板、非木质资源和农作物秸秆板等产品比例很低。特种用途板、特种规格板、合成型板和环保型板材产量更少。
    历经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人造板行业已经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优秀的企业家、成熟的人才队伍,这些将为人造板行业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推动人造板行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总体来看,预计2019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超过3亿立方米,达到人造板产量峰值。未来几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在峰值上下波动,以创新为动力、市场为导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将成为我国人造板行业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
    (作者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