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子开关产品特点西门子开关真伪鉴别\常熟港成第二大新西兰木材进口港
详细内容

西门子开关产品特点西门子开关真伪鉴别\常熟港成第二大新西兰木材进口港

时间:2020-10-11     人气:636     来源:     作者:
概述:西门子开关拥有完美的防伪系统,所有产品均带有独一无二的20位数字防伪码做为唯一的身份识别。此防伪码具有唯一性,不连续,不重复。每个产品的防伪码只能查询一次!为保证您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后打开包装,刮开防伪涂层查看新产品支架上的防伪码。接下来小......

西门子开关拥有完美的防伪系统,所有产品均带有独一无二的20位数字防伪码做为唯一的身份识别。此防伪码具有唯一性,不连续,不重复。每个产品的防伪码只能查询一次!为保证您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后打开包装,刮开防伪涂层查看新产品支架上的防伪码。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西门子开关产品特点及西门子开关真伪鉴别。

西门子开关产品特点

1、产品本身的有话设计功能,使电气性能更好,占用空间更少,在安装低盒内留足了容线空间,使安装更简便,它界限方便、环保、用料更省;

2、产品整体式的核心金属部件采用领先工艺一次性冲压成行,摒弃了使用铆钉安装的传统方式,使用更加安全节能;

3、产品含有独一无二的西门子专利断路器接线端子,可保证接线压紧效果不亚于螺钉接线方式,可使压线不伤导线,也可同时压紧不痛显露的导线,产品本身有超大的接线孔,方便操作;

4、底座采用全PC为原料注塑而成,工艺精湛,平滑完整,无飞边无毛刺,底座上产品标示清楚,电源导线指示明确,美观大方,耐腐蚀,抗扭矩,剪应力,寿命更长;

5、产品拥有封闭式灭弧开关设计,其截流片选用最好的铜合金制作而成,质量更优之余厚度更达0.8mm,还选用直径达3mm的银合金触点,优化内部组织;

6、西门子的电子产品主体符合ROHS指令要求,安全环保,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过优化设计的电子产品线路,性能更安全可靠,抗过载、防浪涌能力大幅提升,而且接受信号更强。

西门子开关真伪鉴别

1、一般来说,西门子开关都是双防伪,如果你购买的西门子产品不是双防伪,那就很可能是假货。当然双防伪的产品也并不代表就是真的。

2、西门子开关使用的材质是PC材料,是一种表面非常有光泽的材料。如果你买到的产品表面并无关泽,则很有可能是用的其他材料来替代,这种属于假货范畴。

3、很多人认为品牌产品就一定很好看,这是错误的观点。正宗的西门子开关外观很难看,因为它采用的结构是仿TCL97年开发的4.0系列,而外观也是从这种结构演变而来,因此在外光方面实在没有优势,当然山寨版的产品就会把它装饰得漂亮点。因此如果你买到的产品非常漂亮,那很有可能就是假货。

4、正品的西门子开关是以黑色底座,而假的西门子开关则一般是透明的,当然也有黑色,不过如果你去闻一闻,将会发现有刺鼻的臭味涌现。

5、插座本身的铜片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位置。正宗的铜片是例外保证一致的颜色,用刀片划的时候可以检查。因为采用的磷铜,而假货的是用黄铜,则里外颜色有色差。

6、此外,开关面板的外壳口也是检查的重点提防,如果将两个互为对角线的角合在一起都完好无整,则是真货,如果有破碎,则是假货。

西门子开关选购

1、看外观

优质开关和插座的面板应采用高级塑料产品,看起来材质均匀,表面光洁有质感。面板材料均选用美国通用公司进口PC料(防弹胶),其阻燃性、绝缘性和抗冲击性都非常出色,并且材质稳定、不易变色。选用这样的材料生产的开关和插座,可大大减少因电路原因引起的火灾等情况的发生。

2、看内构

就开关而言,通常应采用纯银触点和用银铜复合材料做的导电片,这样可防止启闭时电弧引起氧化。优质面板的导电桥采用的是银镍铜复合材料。银材料的导电性优良,而银镍合金抑制电弧的能力非常强,开关采用黄铜螺钉压线,接触面大而好,压线能力强,接线稳定可靠。单孔接线铜柱,接线容量大,不受导线线径粗细限制。

3、安全性

插座的安全保护门是必不可少的,您在挑选插座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带有保护门的产品。其次,要检查一下插座夹片的紧固程度,插力平稳是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强力挤压使插头不易脱落,有效地减少了非人为因素的断电事故的发生。同时,插座夹片采用优质的锡磷青铜,导电性能良好,抗疲劳性强,保障插座插拔次数达10000次(国标标准为5000次)。

编辑总结:关于西门子开关产品特点及西门子开关真伪鉴别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齐家网资讯。


据常熟检验检疫局统计,1-10月,常熟港进口木材达到254万立方米,进口量稳中有增,居江苏口岸第三。其中,该港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新西兰木材进口港、长江经济带第一港。

进口木材是常熟港的四大特色货种之一。由于长江沿线港口多,进口木材业务竞争激烈,为了稳定木材进口量,有力支持地方外贸的稳定增长,该局针对“近几年新西兰木材进口增长快速、已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木材来源地”的新形势,向码头公司等贸易相关方提出了“与江苏其他口岸错位发展”的进口木材发展思路,引导并支持“偏重新西兰木材”的揽货方向。

目前,常熟港已成为我国新西兰进口木材的主要集散地,占全国进口新西兰木材总量的25%。同时,该局巧用检验检疫措施,推进进口木材示范口岸、达标口岸建设,推动了企业投入,提升了港口设施和效能。近几年,港口公司完成建设木材硬化堆场35万平方米,购置近千万元专业装卸设备,成为全国首家使用履带式木材堆高机的专业口岸,装卸速度提升了一倍。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本文原载于《看历史》

    2012年初春,云贵高原的清晨还透着凉意,云南省剑川县桃源村白族小伙段文青与父亲段学军起了个大早,跨上摩托车驶向10多里外的狮河村。段家的新宅快完工了,按照白族习俗,堂屋要用六扇格子门,狮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木雕之乡”,连邻县的乡民都常慕名前来订购格子门。

    大约半小时后,狮河村到了。父子俩走进一家店铺,迎面飘来木料的清香,墙角、窗台、花台上倚着一块块雕花板,段学军随手拿起一块,放在手里打量:梅树枝繁叶茂,枝条苍劲古朴,点点梅花点缀在枝头。

    格子门,也称格扇,日本唤作格子户,一般由格眼、腰串与障水板三部分构成,是古代庙宇、会馆、宫殿、民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木门。格子门如今在都市中已鲜见,而剑川的白族人家,房屋大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正两耳”的布局,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正房两山都有“漏阁”,两侧建有耳房,迎面打堵别具民族风格的一高两低的照壁。无论哪种布局,堂屋往往选用六扇格子门,一来采光充分,二来美观大方,这个古老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上午八点,阳光洒满了狮河村村口那片空坝子,锯木机鼓噪的声响把这个村庄从睡梦中唤醒,狮河村的男人、女人,纷纷搬出自家的板凳、行头,拿出全套的雕刀,从街头到巷尾,满目都是埋头做活的木匠。狮河村位于剑川坝子东南端,下辖上河、下河、官登三个自然村,人口约2800人,从事木雕的就有1700人,人说狮河“家家户户做木雕,老老少少齐动手”,大概就是眼前这场景了。

    段文青跟父亲在村里打听格子门的行情。六扇手工雕刻的格子门价格在5000元上下,机器雕的3000元,相差的2000元可是段文青在昆明一个月的工钱了。机器雕的格子门,线条生硬,工艺粗糙,而段学军家祖传的“梅兰竹菊”格子门,是祖辈重金延请木匠,足足雕了三个月才完工的,单说“牡丹”那扇门,牡丹含苞待放,喜鹊在枝头喳闹,哪里是木雕,分明就是一幅花鸟画。

    父子二人最终还是订购了一套手工格子门。至于原因,段学军这样说:“在剑川,格子门的好坏,往往是一户人家富庶与否的标志。我们宁愿平时省吃俭用,也要把格子门张罗得漂漂亮亮的,那是白族人代代相传的纽带。”

    一场战争带来的古老手艺

    大清早的上门生意,令木匠罗照华很是高兴,段学军离开后,他转身回屋泡了壶普洱茶,开始了一天的活路。罗照华18岁学徒,现年37岁的他已经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20个年头了。今天,他雕的是块格子门格眼,比起“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等图案,格眼其实是格子门最传统的样式,宋人李诚的《营造法式》卷七《小木作制度二·格子门》收录了八种格子门样式,便全部为格眼。

    从《营造法式》与剑川格子门的关系,似乎不难看出剑川木雕与中原文化的某种关联。罗照华告诉我,他刚当学徒的时候,师傅讲过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剑川有个木匠叫阿生,和徒弟应召入宫建造“揽月楼”,路上遇到一个白发老者沿街乞讨,阿生把身上的银子全部给了老者,老者接过钱后突然消失了,半空中传来浑如洪钟的声音:“我是木匠祖师鲁班,剑川木匠品性好,我把《木经》传授给你们,并封剑川为‘木雕之乡’。”话音刚落,空中落下一把木尺,上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八个金字。从此,剑川木匠人才辈出,手艺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村里的本主庙除了大黑天神外,还供奉鲁班,每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村里木匠都要到此祭拜,拜谢祖师爷给了剑川人这门谋生的手艺。

    中国木匠历来奉鲁班为祖师,剑川木雕自然也摆脱不了这个窠臼。历史上,剑川木雕的起源,或许与一场战争不无关联,饱含着流亡与背井离乡的苦楚。

    “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步入了它的晚年,已经无力抵抗来自西北的吐蕃与西南南诏王朝的轮番挑衅。大唐咸通二年至十年间(公元861-869年),南诏三次攻袭益州府,掳掠十万工匠而回。这些工匠后来被当作奴隶,发配到南诏各地,当时的南诏王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庙宇、楼阁,工匠将余生投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再未回到故土。唐代的益州,乐山大佛完工后便加盖了数十米高的楼阁;“成都大慈寺有阁殿、塔、厅堂、房廊,无虑八千五百二十四间”(语出北宋李之纯《大慈寺画记》),可见当时的西蜀建筑与木雕工艺已颇为成熟。

    西蜀工匠给剑川木雕带来了大唐王朝的血液,而木雕手艺在剑川其实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1957年3月,剑川县政府组织民众对剑湖南端的海门口及海尾河“裁弯改直”,工人在清理泥沙时,接二连三在淤泥中挖出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木桩,共有224根,下端削尖插入土中,上面还有榫卯连接,显然是一处干栏式建筑遗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碳同位素测定,大约距今3000年上下,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2008年,海门口再度引起全世界的瞩目,135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了4000余根木构架,整个遗址分布范围约5万平方米。木柱底部均被砍削成钝尖状,柱身大多有人工加工的痕迹,长的2米多,短的几十厘米,一些横木上和桩柱上发现凿有榫口和榫头,以及连接在一起的榫卯构件,可见当时的古人已经熟练掌握了砍、劈、削、凿、穿、插等建筑手法。这也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干栏式建筑遗址。

    除了历史渊源,剑川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交通位置,或许也是孕育木雕的土壤。剑川多山地,少平坝,洪水、干旱、地震等灾害时有发生,多变的气候不适合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这就注定了农耕无法成为剑川百姓的重心,学一两门手艺才能谋生。同时,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年间,剑川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要冲,商贾、文人、工匠、官吏、僧侣往来不绝,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藏文化乃至异域的东南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给剑川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与建筑技巧。

    如果说商周时期的海门口干栏式建筑尚处于萌芽阶段,来自西蜀大地的工匠,则给它注入了大唐王朝的基因。唐代以后,剑川木雕不见于史料记载,我们已无法勾勒出唐代之后剑川木雕的演变脉络,时至明清它才再次见诸史籍。而流存至今的剑川木雕,也大多为明清年间的作品,今天的剑川古城,尚保存明代院落21个,清代院落146个,邻近古镇散落着为数众多的庙宇、戏台、民居,也成为我们了解剑川木雕的绝佳标本。

    迈入徐霞客曾经投宿的院落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结束了在丽江的行程,经鹤庆来到剑川,当日天色已晚,徐霞客在山塍塘借宿了一晚,第二天来到县城,投宿在城北杨贡生家中。在《徐霞客游记·滇行游记七》中,他写道:“税放行李于北街杨贡生家,乃买鱼于市。见街北有祠,入谒之。”

    2012年3月的一个清晨,剑川古城氤氲在一场小雨中,我轻轻叩响北门街27号的大门,杨大爷从火炉旁起身,把我领进门。老伴张金李在内屋听见来了客人,“嘎吱”一声,推开斑驳的格子窗,探出头跟我打招呼。北门街27号住着杨贡生的后人,院落南北两侧的建筑已荡然无存,盖上了砖瓦新房,只有里面还保存了几间明代建筑。筒瓦上枯黄的杂草,磨得光滑的门槛,黑黢黢的格子门以及那些面目模糊的雕龙梁头,无不诉说着庭院的历史。

    徐霞客用大量笔触描述着剑川山水,却对投宿的杨家大院只字未提。陪同我的张笑先生是剑川著名学者,研究木雕已有十余年历史,他说,徐霞客关注的是山川之美,而非木雕之美,然而我眼前的杨家大院许多木构件都可称剑川木雕的杰作,比如屋檐下的龙形梁头,纵然已逾数百年,龙头厚重粗犷,龙眼怒目圆瞪,龙须飘逸逼真,古朴而凝重。

    此外,赵姓将军第、张姓宅院、陈氏宅院、何可及故居等院落也出自明人之手。西门街60号便是何可及故居,修建于明天启元年至天启三年间(1620-1623年)。何可及官至陕西道御史、太仆寺卿,或许正是因为这段在外为官的经历,他的院落为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格局,而不是剑川常见的“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中堂的梅花形格子门纵然距今已数百年,却完好如初,雕花如同点点梅花一般点缀在格子门上,堪称明代精品。

    从何可及故居穿过几条小巷,便是古城赫赫有名的“鲁将军府”。明清两代,鲁家先后出过震威将军、建威将军。民国时期,这里还走出了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官,58军军长鲁元。“鲁将军府”修建于清嘉庆年间,一进两院,南院为“四合五天井”,北院为“三坊一照壁”。张笑说,明代梁坊一般无雕刻,时至清代,“鲁将军府”梁坊下方出现了“白鹤飞松”、“竹报平安”、“暗八仙”等装饰性雕刻,其风格走向了精细与婉约。

    1958年“大跃进”,“鲁将军府”被用作公社食堂,鲁家人不得不搬离祖宅。临走时,鲁元将军的弟媳张德和舍不得格子门,求着街坊四邻偷偷把六扇格子门卸下来,运到城外土坯房中。低矮的土坯房放不下格子门,张德和铺在地上当床板,就这样把六扇格子门保存了下来。几年前,有学者到剑川古城考察木雕,他惊奇地发现,“鲁将军府”的格子门是整个剑川乃至中国发现的唯一一组“百福百寿门”。木匠在格眼中间又创造性地安上一枚枚印章大小的木雕,上刻百余个不同字体的“福”或“寿”字。现代书法作品中,常常有“百福图”、“百寿图”,没想到数百年前的剑川工匠居然在木头上雕出了一幅幅“百福图”、“百寿图”,令人惊叹他们的精巧构思。

    走出将军府已是黄昏,雨停了,青黛色筒瓦的缝隙间芳草萋萋,滴水上张牙舞爪的兽面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雕花门楼如同一只只张翅欲飞的雄鹰,排列在狭窄的街道两侧,直至没入巷道深处。陈旧的木门半掩,女人们在院落里淘米、洗菜,准备一家人的晚饭,古老的剑川古城又平静地走过了一天。在中国,或许再没有一个像剑川古城这样的地方,能保存如此多的明清院落,它们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也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剑川木雕史。

    剑川木匠到处有

    “江水悠悠向东流,泪水滚滚注心头;三弦弹起出门调,喝不尽忧愁。隔山隔水隔家乡,隔父隔母隔妻儿;背井离乡做木匠,一生当马牛……”

    这是在剑川广为流传的一首《出门调》,字里行间浸透着木匠外出谋生的种种艰辛,背井离乡,起早贪黑,忍受着与亲人别离的痛楚。大约在清代,剑川木雕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一批批剑川木匠外出谋生计,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西南。

    2009年夏天,昆明市金碧广场,灯光下的金马碧鸡坊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金碧辉煌。市民消暑纳凉,孩童嬉戏打闹,外地游客在牌楼下留影,这里已然成为昆明市的标志性建筑。很少有人知道,金马碧鸡坊其实是剑川木匠的杰作。牌楼最早修建于大明宣德年间,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金马碧鸡坊。此前,剑川木匠接连修建了剑川文庙、大理府衙、昆明三市街忠爱坊,在云南名噪一时,复原金马碧鸡坊的重担便当仁不让地落在了剑川工匠肩上。

    剑川大山神(剑川人对大木匠的称呼)杨文樾领着徒弟来到昆明,实地勘察,四处寻找上了年纪的老昆明人,咨询昔日金马碧鸡坊的样式。几个月后,崭新的金马碧鸡坊最终完工,牌楼为典型的“四柱三开间”,各高14米,宽18米。值得一提的是斗拱,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安放在柱子与梁之间的过渡性木构件,斗是斗形的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环环相扣。金马碧鸡坊的斗拱共有五层,称为“四踩五跳”,如蟒蛇缠绕,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都足以象征和代表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清人张泓在剑川任过几年知州,他在《滇南新语》一书中写到:“盖剑土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张泓还记载了剑川木匠的往来周期,“近则仲夏孟冬载获两归,远则以收获为期必一返,获毕仍往”。

    清代、民国年间,一批批剑川木匠哼着《出门调》离开故土,远赴贵州、四川、广西,甚至更远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谋生计,这个木匠迁移潮大约持续了两三百年之久,也在中国西南乃至异域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

    今天的云南省,留存着诸多清代、民国年间的寺庙、会馆、牌楼、民居,其中不少精品皆出自剑川工匠之手,比如昆明国通寺、华亭寺、筇竹寺,腾冲和顺图书馆,建水孔庙,晋宁盘龙寺,大理大慈寺、杜文秀帅府,丽江木王府,保山飞来寺,中甸归化寺(松赞林寺)等等。直到今天,剑川木匠依旧走南闯北,四海为家。

    2009年冬天,我来到四川省西昌市礼州古镇,古刹西禅寺正在大修,古老的大殿里,几个年轻的木匠正在雕凿格子门,我问他们来自哪里,结果全是剑川木匠;2010年春天,四川凉山州泸沽湖,一户摩梭人家新房完工了,不消说,也是剑川木匠的杰作。

    如果说剑川木雕的古代瑰宝散落在民间,其现代精品则出自大山神段国良之手。从狮河村回到剑川县城后,我到古典木雕家具厂拜访段国良,现年65岁的他从事木雕手艺已近半个世纪了。

    清晨,和煦的阳光透过格子门格眼,洒在一张坑坑洼洼的桌案上,大大小小的雕刀散落一桌,段国良手握雕刀,正雕凿一块挂屏,题材为三层博古架。木料长约1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方尺之间布置了琳琅满目的物件,花瓶、笔筒、茶壶、茶盏全是镂空雕刻,看起来如同实物搁在博古架上一般。

    与中国传统四大木雕相比,剑川木雕往往选用质地细腻、柔韧的青皮木,题材以山水花鸟、珍禽异兽为主,更有一种自然的意趣。段国良说,挂屏用的青皮料,是在香格里拉一带买的,刚拉回来的木料潮湿,得锯成一截截的,横竖交叉,码到院子里阴干两年后才能使用。剑川木匠有四把刀:平刀、圆刀、三角刀、弯刀。每种刀又有诸多尺寸。平刀、圆刀最常用,弯刀主要用来做深浮雕,灵巧的三角刀则用于最后的平整。雕刻完成后再用砂纸打磨,第一道用粗砂,而后越来越细。这些流程,与传统的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等并无太大区别,而剑川木雕最精妙的特色,就是玲珑剔透的透漏雕了。

    眼前的博古架挂屏,自上而下错综复杂四五层,单一朵菊花而言,100多片花瓣居然无一雷同,针尖大小的花蕊也清清楚楚,如同一朵娇羞的菊花搁在木板上一样。段国良说,在剑川,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木匠才能雕挂屏,更有甚者,10厘米厚的木料居然雕出七八层图案,锋利的雕刀在狭窄的缝隙间来回动作,倘若雕刀不小心割坏一处,几个月的活路就泡汤了。

    离开剑川前一天,段学军打电话邀请我参加他家的上梁仪式。那天清晨,我来到桃源村时,一位木匠在大梁上吟唱着剑川古老的民谣:“紫金梁、紫金梁,元江紫木做大梁。主人选得黄道日,后人个个挑大梁。主人厚道多吉日,良心总用尺子量。四乡八寨同庆贺,共祝主人竖新房。今天大梁上房后,地久又天长……”鞭炮声响起,木匠向下抛洒糖果、香烟,在亲戚、邻居的赞许声中,几个小伙子抬着几扇崭新的格子门走进院落。要不了多久,一个古色古香的白族院落即将完工,美丽的家园梦想与娴熟的木雕技艺,代代相传,传承千年。


    11月28日,贵阳市生态文明委组织贵阳市木材检查站,对经开区金农建材市场林产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危险化学品(油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落实情况,及其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通过对金农建材市场日常管理工作档案、安全隐患台账以及整改落实资料查阅,市场微型消防检查和抽查经营加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市场管理方高度重视木材经营加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将木材经营加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常态化工作,但是在林产品经营加工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卫生预防宣传、培训方面还比较欠缺,加工车间脏、乱、差,木材加工从业人员不戴口罩和安全帽的情况还是相当比较普遍。


    阅读全文
  • 图:警方及海关在西贡再次检获大批走私小叶紫檀木

    警方及海关採取联合行动,再次破获走私“帝王木”案,继水警本月初在西贡截获总值逾400万元的小叶紫檀木后,事隔13日,又在同区海域截获15条总值逾30万元同类名贵木材,两宗案件交由海关调查是否有关。

    水警及海关人员根据情报,前日早上开始在西贡一带海域,採取联合反走私行动,至晚上10时许,水警人员在羊洲以北对开海面,发现一艘快艇及一艘机动船,同时没有亮?任何灯号,摸黑在海面靠近,怀疑交收可疑货物。

    执法人员觉事不寻常,採取截查行动,但两艘可疑船隻立即分头向不同方向加速逃走,双方经一轮亡命追逐,两艘可疑船隻最终摆脱追捕,逃向内地水域。

    水警人员事后在现场海面,检获15条每条六呎长的小叶紫檀木,重约50公斤,怀疑是走私货物,总值约30万元。有关证物事后运返水警基地,转交海关部门扣查处理。

    内地需求大掀走私风

    本月四日,水警人员在起子湾岸边发现五名疑汉,从岸上将货物搬上两艘快艇,立即上前截查。疑人作贼心虚,弃货跳上快艇逃向内地水域。警方在现场检获89件两米长,每件重40公斤的“帝王木”名贵小叶紫檀木,市值近400万元,转交海关处理。

    小叶紫檀木又名檀香紫檀,主要产地为印度、马来半岛及菲律宾,而中国湖南、广东及云南亦有少量出产。上品小叶紫檀木主要来自印度迈索尔邦,木质坚硬不易变型爆裂,色泽多变,纹理细密,可製名贵傢具,但生长过程缓慢,大型原木非常珍贵。内地经济急速发展,市场对紫檀傢具需求有增无减,同类木材于2013年每吨市价超过100万元。


    金志明今年64岁,是济南党家庄人,退休后,他用历时2年10个月的时间,手工打造出老济南火车站,再现当年老火车站的繁华景象。

    “记得有次展览,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看到老火车站模型,激动地泪流满面。他一边抚摸,一边含着泪说‘太像了,真的太像了!’”原来这位看到模型激动地流泪的老人,是“光着屁股在济南老火车站边上长大的”。直到今天,金志明都没想到自己制作的这件老济南木雕模型,竟然能够唤起那么多人关于老济南火车站的记忆。

    上个世纪70年代,金志明那时才十七八岁,他对老济南火车站的印象,可谓尤为深刻。不到二十岁的金志明,那时在老济南火车站附近一家工厂当工人,那时候交通不便,金志明每天上下班只能乘坐火车,因此老济南火车站成为金志明每天必去的地方。所以老济南火车站对金志明来说,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后来随着工厂的发展壮大,在距离党家庄不远的地方开设了分厂,于是金志明就主动申请调离。让金志明没有想到的是,1992年,为扩大火车站站场,老济南火车站被拆除,于是老济南火车站成为所有老济南人的记忆。“当时听说老济南火车站要拆除,还想着去拍点照片,因为那是穷也买不起相机,最后不了了之。”回想起老火车站拆除时没能留下点儿影像资料,金志明后悔不已。

    2012年,金志明退休在家,做得一手好木工的他,却一直不知道做点啥。后来,金志明与木雕世家杨家木铺独有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崇华相识,在杨崇华的引导下,两人决定用木雕打造老济南火车站。于是金志明负责制作,杨崇华担任起策划与顾问,老济南火车站木雕模型有了初步的设想。

    刚开始,没有设计图是摆在金志明面前的首要难题。金志明广泛搜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老济南火车站的图片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老火车站的记忆,渐渐通过图纸还原老济南火车站,形成最终的设计图。

    刚开始,没有设计图是摆在金志明面前的首要难题。金志明广泛搜集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老济南火车站的图片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老火车站的记忆,渐渐通过图纸还原老济南火车站,形成最终的设计图。

    “每天没事就想着琢磨老济南火车站模型到底怎么做,怎么样才能还原它过去的繁华景象。”金志明告诉记者,为了潜心制作模型,他每天只喂喂家里养的鸡鸭,就钻进屋里潜心制作,有时在工作台前一待就是大半天,其他事很少做。

    “最早制作老火车站模型,钟楼是半面的,后来越看效果越不好,于是就推倒重新做。”金志明介绍,当时开始做模型的时候,只打算做一面,后来发现一面效果很不好,根本体现不出来老济南火车站的原貌。于是再做了大半年后,金志明又从头开始做。

    金志明制作的这件老济南火车站模型,一共分为四部门,完全可以拆卸安装。而且每一部分雕刻的都非常精细,房顶瓦片均匀有序,间隔5毫米。“钟楼上的砖块,一共是21行,完全按照老济南火车站原型雕刻。”金志明介绍。

    金志明的工作台上,摆着一个工具盒,里面整齐地摆着金志明雕刻时所使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多数都是我自己做的。”金志明说。

    老济南火车站模型全部由红木雕刻而成,光买红木,金志明就花费了上万元。

    据史料记载,济南老火车站建筑群由德国注明设计师赫尔曼·菲舍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主持修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日耳曼式建筑群落车站,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1992年时,为扩大火车站站场,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在当时还引发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激烈辩论。

    2013年,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就包括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及行包房。但是对于老济南人来说,老济南火车站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即使再复建,也难以找回原来的感觉。制作老火车站模型,希望能够留住更多老济南的记忆。”金志明表示。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