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石农场多数家庭爱种黄花梨\二连浩特边合区组织木材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详细内容

乌石农场多数家庭爱种黄花梨\二连浩特边合区组织木材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时间:2020-10-11     人气:530     来源:     作者:
概述:10月10日,记者从乌石农场获悉,在该场居住的职工,大部分家庭都种有黄花梨树。花梨木学名为花榈木,归属紫檀类。花梨木是制作名贵家具上乘木材,也可用于中药。而海南黄花梨是各种花梨树中木质最坚实、色泽最亮丽、纹理最精美、香味最浓郁的。据《琼州志......

10月10日,记者从乌石农场获悉,在该场居住的职工,大部分家庭都种有黄花梨树。

花梨木学名为花榈木,归属紫檀类。花梨木是制作名贵家具上乘木材,也可用于中药。而海南黄花梨是各种花梨树中木质最坚实、色泽最亮丽、纹理最精美、香味最浓郁的。据《琼州志》和《西洋朝贡典录》记载,海南黄花梨是明代和清代早期最推崇的木材,明代皇宫40%家具采用海南黄花梨制作,清代初期宫廷家具也有不少是海南黄花梨制作。2011年5月23日,其中4件明代宫廷用品和一件清代宫廷用品首次离开故宫[微博],衣锦还乡,在琼展出。


2018年7月17日,二连浩特边合区全面开展木材企业隐患排查工作。经检查发现各木材企业均存在乱堆乱放,木屑、粉尘清理不及时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园区监管中心通知各木材企业进行自查自纠活动后,远东木材交易园区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开展自查自纠隐患排查活动、将堆场乱堆的木材从新摆放,全面清扫清理厂区内的木屑及粉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初秋,新疆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郁郁葱葱的林海和五彩斑斓的花海,让这里成为游客热捧的“天然氧吧”。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乌苏林场,从采伐木材转向森林保护,不仅让林场走出困境,也让他们找到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伐木工成护林人

    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从乌苏林场成立后长达30多年时间里,林场的主要任务就是砍伐木材。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办公室主任仝兆树回忆道:“那时一年最多要砍伐十二三万立方米木材,差不多有10万棵树。后来砍得少一些了,一年也要砍两三万立方米。”

    森林砍伐一度让天山北坡的生态环境恶化。上世纪90年代后,自治区为恢复生态,大幅度减少林木砍伐量。无树可伐,让以伐木为生的乌苏林场陷入困境,一度成为全区特困企业。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启动,从此伐木工变成了护林人。

    10年间,乌苏林场累计完成森林抚育12万亩、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8%提高到目前的28.7%,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林场变身景区

    好山好水好风景自然引来了游客。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乘着自治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东风,开始向旅游业转型。2008年,乌苏分局全体员工以入股的形式,自筹467万元用于当时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9月,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同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5年,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2017年,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乌苏市中医院合作,推出自治区首家“森林康养驿站”,利用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一些亚健康或慢性病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康养服务,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待甫僧生态园是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点。生态园售票处负责人陆刚介绍说,从春天到夏秋都是景区的高峰期,每天游客近2000人次。过去,来这里的游客多是乌苏市周边的。这两年,内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今年就来了不少四川、河南、重庆等地的游客,游客量一直持续增长。

    好风景让更多人受益

    近5年来,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也增加了员工收入。2000年,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员工人均年收入仅7730元,2016年则达到5万多元。

    森林公园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在森林公园周边有70多家牧家乐。2017年,这些由当地农牧民经营的牧家乐纯收入超过200万元。现在,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员工80%从事和旅游业相关的工作,许多员工子女也在森林公园就业。“95后”曹乐萌是“林三代”,爷爷是伐木工、爸爸干护林员,她是森林公园导游,最喜欢天天在山林间花丛中工作。

    在乌苏市全域旅游规划中,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定位为精品景区。仝兆树充满信心地说:“自治区旅发大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我们将加大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力度,打造集观光、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品牌景区,吸引更多游客。”



    9月28日,由山东木材流通协会主办、烟台港集团蓬莱港有限公司承办的山东木材流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暨全省木材行业2016年年会在山东蓬莱举行,来自山东各地的50多家木材商界精英齐聚一堂,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促进山东木材与木制品流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共同商讨新常态下,木材与木制品市场发展对策,会议同时为10家新会员颁发入会证书。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乘车参观了蓬莱港木材专用泊位及木材物流园区。
    突出创新主题,倡导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次年会全面总结了山东省木材协会成立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山东省木材行业发展形势,针对新常态下木材消费不旺、出口下降、市场不振情况,木材行业如何转型升级、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提出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完善协会服务体系和功能,发挥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打造共用木材品牌,引导和支持木材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完善功能,为木材行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蓬莱港第二次成功承办省木材行业年会,充分体现了蓬莱港作为全国十强进口和山东省第二大木材进口港的行业实力和影响力。蓬莱港自2006年致力于以木材为特色货源的“小而精、有特色”港口建设,全力培育木材作业品牌,10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了20万平方米原木交易市场和堆存场地,开发了蓬莱港物流交易平台,改造、购置了各类木材专用作业机械,建设了专业化、规范化木材作业工艺标准和流程,首创行业內木材“三级分票”理货流程,木材作业效率以14000立方米/小时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2015年以来,蓬莱港实施向西发展战略,成功开发木材转水业务,通过全程物流,实现木材从港口水运到客户的门对门服务;从客户利益出发,港口投资建设了木材喷淋防蓝变操作系统,满足了客户对木材堆存的高标准要求。今年1-9月份,蓬莱港完成木材吞吐量45.2万方,同比增长29.9%,预计全年完成木材吞吐量60万方。
    蓬莱港借助木材行业年会平台大力宣传蓬莱品牌优势和未来的发展优势,加强与全省木材行业商家的联络和沟通,依托蓬莱港木材品牌的效率优势、服务优势、园区优势和地方投资优势,吸引更多的木材商家落户蓬莱,努力培育和打造蓬莱临港木材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阅读全文
  • □李思辉(特约评论员)

    到手的宝贝得而复失,大抵是世间最倒霉的遭遇之一。广东惠州的林先生就摊上了这档子事。林先生花钱从江底捞出44根阴沉木,估价50万元以上。正在与买家谈价格时,当地警方介入,初步认定为乌木,暂扣了去。

    乌木归谁?有人说应该归林先生,也有人认为应该归“国有”,坊间议论纷纷,且持不同意见者都能找出各自的法理依据。孰是孰非尚待权威认定,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说法却值得关注。惠城区文广新局一位官员称,“如果是乌木,就有经济价值和考古价值,肯定属于国家财产。如果经鉴定不是乌木,只是一般的木头,没有什么价值,就可以归还给发现者。”

    同一物件,如果珍贵、有价值就归国家,不值钱就归发现者,这是什么逻辑?国家对无主物的所有权难道可以随意选择,挑肥拣瘦之后再决定要与不要?现实往往就是如此。在四川、广东的很多地方,农民从地里挖出乌木,公开随意买卖的现象很普遍,大多数人不会遭遇“被国有”的尴尬,可一旦挖出的东西相对珍贵就会招来麻烦。地方上又是出动警力盘问,又是进行鉴定、研究,积极得很哩。这种“选择性执法”,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权力并不总是绝对至公无私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个重要指向就是以法律约束公权力,使之不能趋利和任性。这一方面有赖公众的监督,一方面需要健全的法律。

    近年来接二连三的乌木权属之争,根子就在法律规定的模糊,类似乌木这样的无主物到底怎么定性,是天然孳息、矿产资源、埋藏物、文物或是其他?其权属如何确定?规定不够清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政府怎么处理都有理”,这种规定上的模糊性造成的是操作上的随意性。有关部门不较真儿,挖出来的东西就归百姓;一较真儿就归国家所有。老百姓(603883,股吧)只能被动“看政府的心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法治不彰的病态。

    当务之急是完善法律法规,廓清“国有”边界。国有不是一个无远弗届的概念,国有与私有应该有相对明确的界定。不能让国家所有的外延无限扩大,更不能总是要求老百姓“损私就公”,把所有意外所得都交给国家。那样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许可行,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社会肌体的今天,显然不切实际。时代在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合法的权利、利益,我们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思维也应该有所改变。

    中国的现代物权制度还不完善,颁布《物权法》只是一个起步。如何更有效保障公民私权,廓清国家所有(乃至“省市所有”、“县区所有”、“乡镇所有”)的边界,让法律清晰而有力地界定权属、定纷止争,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燕赵都市报


    从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的海水江崖纹图案中式服装,到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定址千年古镇乌镇,再到被当做国礼赠送的各类精美的陶瓷、家具、字画等等,无不显现出当今中国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而红木家具更是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从2013年一把黄花梨交椅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塔吉克斯坦总统,到2014年APEC会议频频上镜的屏风、圈椅、几案等传统红木家具,再到日前陈设接待加拿大总理的全套大红酸枝浮雕西番莲花纹宝座,红木家具都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据悉,本次陈设接待加拿大总理现场的整套红木家具由素有“岭南鲁班”美誉的传统家具设计大师伍炳亮设计制作。据伍炳亮先生介绍,宝座在传统家具中历来就属于礼器级别,用于陈设接待外宾,既是对传统家具文化的弘扬,也将提振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信心。
    西番莲花纹宝座背后的故事
    谈及大红酸枝雕西番莲纹宝座设计制作的过程,伍炳亮先生至今依然心绪难平,激动不已。据他介绍,这套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宝座,是他创新设计的系列家具作品。作品全部用交趾黄檀(大红酸枝)制成,其灵感来自于2008年北京嘉德拍卖的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伍炳亮对这个平头案上的西番莲花纹饰与雕工可谓是“一见钟情”,由此也萌生了以此素材来设计开发成套系列家具的想法。
    在此套作品的设计创新中,伍炳亮制定了以家具功能紧随时代需求,制作技艺秉承传统精髓,家具风格再现清宫御制神采的设计制作方向。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伍炳亮认为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博古通今的方式对传统家具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伍炳亮身居岭南,得以充分领略广作家具的传统风采,广作原料不吝其奢,做工不厌其繁的风格给了他重要影响。但他艺术风格并没有局限于一地一域,而是袭古制之精髓,集南北之大成,经过数年时间,全套清式浮雕西番莲花纹厅堂系列家具终于完成,这套家具总计二十多件,涵盖了大型条案、宝座、罗汉床、柜架等等。在选材上秉承广作传统,选用老挝大红酸枝老料制作,采取纯手工雕刻方式精制而成,成功呈现了用料宽绰、敦厚凝重、端庄华丽、精致繁美的清宫御制家具特点,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业内专家和爱好者的交相赞誉并被故宫博物院甄选收藏。
    据故宫博物院原科技部主任曹静楼介绍,“西番莲纹”自明代传入国内,盛行于清代。它集合了中式的缠枝纹和西方莨苕叶雕刻各自的特点,形成了极富张力的花卉纹饰,常被用在建筑雕刻、家具雕刻等地方。西番莲纹的寓意很好,它既是中西合璧的象征,又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用在接待外国嘉宾的场合可谓再合适不过。另外,西番莲纹也是广东地区“广作”的经典纹饰,嘉德拍卖会上的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也与广东地区进贡至宫廷的贡品风格一致。伍炳亮先生来自广东台山,是当代“广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多年来被中南海、国家博物馆、恭王府、故宫博物院等收藏。他此次的西番莲纹作品,可以说是对于“广作”传统红木家具又一次成功地发掘与弘扬。
    作为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伍炳亮在谈及此次事件对整个红木家具行业的意义时表示,自己的作品能作为国礼级别的家具不仅仅是个人的一大幸事,更是整个红木家具行业的一大幸事,对处于转型期的红木家具行业来说不啻于一剂强心针,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
    红木行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
    明清时期是红木家具发展最好的时代。回顾历史上红木家具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原因,或许能给我们今天的行业发展带来启示。
    推动明清两代家具发展的要素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是文化生活的繁盛,三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明代工商业发达,文化繁盛,红木家具作为一种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文化载体受到广泛推崇,旺盛的购买力为高端家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明式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上达到了巅峰;随之而来的清代中前期,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虽然文化上多有钳制,但依然保持了基本面的繁荣,而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是堪称盛世,这也使得清式家具成为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第二座高峰。而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明清家具的发展不缺乏顶层设计以及自上而下的推动。明清两朝皇室对于家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汉唐宋元历代前朝,国家对于宫廷家具的制作尤为看重,连图纸都需要一一过目钦定。虽然他们自身或许并未意识到,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为红木家具的风格及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推动促进了整个行业蓬勃发展,直至臻于极盛。这也堪称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最早的“顶层设计”。总之,经济、文化及顶层设计这三个因素对于红木家具的发展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顶层设计”为红木家具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我国红木家具行业前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经济的繁荣与商品消费的推动。十年来,红木家具一度成为人们消费和收藏的宠儿,红木企业、卖场和园区成倍增长,原材料价格更是直线上升。然而,自2014年以来,红木家具市场开始降温,产品销路不畅,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行业开始进入盘整期。
    伍炳亮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看它是否是朝着更优质、更长久的目标,是否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近年来,消费者的成长甚至已经超越了行业的成长。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趋势下,已经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追求逐渐升温,市场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消费者更加尊重文化、理解文化、热爱文化。但很多红木家具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消费者已经转型,没有意识到过去那种粗放式的、不重视红木家具文化内涵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不难发现,红木家具行业现阶段的盘整,正是因为在驱动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积淀及顶层设计的“三大因素”中,文化与顶层设计并没有完全跟上。其实,红木家具行业“危”与“机”并存,国家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的倡导、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追求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新的市场机遇,而这也正是红木家具行业新的发展契机。
    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逐渐成为社会热潮。绵延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审美旨趣和道德底蕴,正日益浸染和影响着现在的中国人,并成为国人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如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家层面上,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一直都是国家大力倡导和不懈引领的方向。中式服饰与红木家具在APEC会议上的高调亮相、大放异彩,黄花梨交椅以及陶瓷、书画等成为国礼,即将进行的G20会议采用西番莲纹缅甸花梨大圆桌……这些动向与民间日渐兴起的传统文化热潮遥相呼应,已经成为国学、茶道、文化收藏等相关领域蓬勃发展强有力的推手,同样也将成为推动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红木家具企业,对此应予以积极的重视与响应,惟其如此,才能顺应潮流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走出行业发展的盘整阶段。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今天,身处转型期的红木家具企业不应当忽视另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的归位。红木家具与文化氛围是鱼与水的关系,红木家具好比是鱼,没有文化氛围的“水”,也就失去了生机。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已经由过去温饱实用型的普通家具转向追求设计与制作都富有文化艺术含量的精品家具,企业应当在红木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下大功夫。这是市场的要求,也是红木家具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