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未来将一路看涨
详细内容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未来将一路看涨

时间:2020-10-11     人气:599     来源:     作者:
概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刘雄鹰今天在该局举行的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通气会上表示,3年多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和成效,目前林区森工企业已剥离机构706个、人员5.1万人。我国重点国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刘雄鹰今天在该局举行的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通气会上表示,3年多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和成效,目前林区森工企业已剥离机构706个、人员5.1万人。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累计生产木材12.3亿多立方米,占全国同期商品材产量的近1/2。但是,为维持和保障林区生产生活,在长期的经济效益驱使下,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可采资源基本枯竭,生态功能严重削弱、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统计资料显示,到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启动前,87个森工企业局(林业局)已有60个到了无木可采的地步。
重点国有林区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推进林区改革转型势在必行。为彻底改变重点国有林区的不利局面,201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启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工作。

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已经完成了全部社会职能的剥离。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完成了林区教育、公检法等职能的移交,剥离机构172个,涉及人员1.5万人,剩余社会职能的移交,正在按要求分步落实。龙江森工集团完成了林区教育、电网、通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移交。同时,黑龙江省停止了森工企业承担的行政职能,成立了龙江森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为彻底实现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推进森工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如何?首先就会在我们脑海中出现好几种不同种类的花梨木,比如红花梨木、巴西花梨木、越南花梨木、缅甸花梨木、老挝花梨木等,不同种类的花梨木,其价格也会有差距。花梨木的使用已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悠久的花梨木家具已成为价值不菲的珍贵红木古典精品。那么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在未来几年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缅甸花梨木价格一直稳中有升
是珍贵的木材,是属于缅甸军政府严格掌控的战略资源。所以缅甸花梨木的价格也是相当的昂贵。缅甸花梨木质、木性都是非常好的,稳定性很高,而且比高端的黄花梨、紫檀木价格要便宜近百倍,在普通花梨木中潜力是最高的。缅甸花梨木价格一直都是稳中有升,其原料价格稳定在了2万8千元至3万元每吨之间。花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除去黄花梨不说,市场上常见的有巴西花梨、红花梨、非洲花梨、草花梨等,但这只是行内的称谓,其实有很多是不属于国标红木范畴的。

图:缅甸花梨原木

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因为去年木材价格的猛涨使得很多人纷纷借贷资金投资木材,但是今年木材的价格却没有上涨,因此金融行业的人为了资金回流,让木材藏家们将手中的囤货出售,也就出现缅甸花梨木降价六成的现象。虽说目前都只是猜测,但木材是不会出现暴跌的,因为花梨木本身成材的时间就很久,也是稀缺资源。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其价格应该是稳步上升的。虽说今年市场较冷,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近两年的价格下降只是属于正常的价格回归,对市场成品影响并不大。
市场投资仍须理性
谈到缅甸花梨木未来的行情走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市场上缅甸花梨堆积如山,尽管价格暴跌,但还是生意冷清,价格下滑的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据相关专家推测,缅甸花梨木价格走势在未来几年中会一路看涨,但目前收藏爱好者投资还是要谨慎小心些。不仅是消费者,商家也要理性看待红木的投资价值。目前,国内红木市场本身就存在营销渠道单一、品牌溢价较高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卖资源为主、谈工艺为辅。但是,从目前红木产地国的政策来看,还不能判断未来市场上就没有红木家具可以进口了。如果将其当成一种即将枯竭的“资源”来炒作,风险还是不小的。业内人士指出,从2012年开始,红木家具市场行情变得不稳定,不少地方出现有价无市的尴尬。建议相关人士判断红木价格的走势要考虑游资因素,综合社会资金面、经济活跃度等因素来分。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日,记者在国际竹藤中心了解到,我国竹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日前又有新突破,新技术推动竹材应用从家具、地板、竹编织品等传统中低端领域向装配式建筑和交通领域拓展。

    国际竹藤中心牵头主持研发了“竹束单板层积复合材制造及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关键技术”“竹加工与制浆剩余物制造新型竹塑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圆竹结构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技术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竹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我国目前竹材利用率低、加工能耗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共性问题,通过创新竹纤维束整张化工艺、新型结构竹塑复合材料加工和圆竹性能评价等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了竹材高值化和产业化利用。

    专家认为,这些新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绿色建材推广、竹质材料和制浆废弃物的再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研究、创新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砍木头成主要收入老挝村民蜂拥伐红木


    稀缺的资源、强劲的市场需求形成利益驱使,“砍木头”成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在老挝阿速坡省扶风县翁赛村,80%的男人都经常到原始森林里砍伐红木。他们砍伐的大红酸枝,是一种珍贵的红木,亦是联合国颁布的濒危物种。

    在扶风县“木材检查站”,一个身穿制服的小伙子用老挝语与记者进行了交流,翻译告诉记者,他叫“克桑万”,是这个县农林局的公务员,这个检查站由农林局与军队联合组成,任务是对私自砍伐的红木予以收缴,他说:“这种检查已经有好几年了。”空地上停?三辆日产皮卡车,装满了碗口粗细的圆木,克桑万说,这些都是大红酸枝,数量大约有一吨。以他的工作经验估计,“每天平均大约能收缴400至500公斤。”扶风县有25个村,12000多人口,该县面积广大、人口稀少、拥有广阔的原始森林。红木收了以后怎么办?克桑万介绍,由政府公开拍卖,大约3700美元一吨,买家大多是傢俬公司,“只有拥有合法手续的公司,才能做红木出口。”如何处理砍木头的人?克桑万说,“木头没收,人放回去;如果把人抓了还要给饭吃。”有多少村民砍木头,他笑?说:“很多,不好估计。”

    红木厂晚上才开门驾车继续前行,路边有一家大门紧闭的工厂。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个厂晚上才开门,老闆是来自中国的两姐妹,“红木锯成条,藏在地板条中间,用集装箱运到越南,再发回上海,拉到西安等地生产红木傢俬。”这个厂在万象有一个展示厅,一套椅子10多万,不讲价的,多买来送礼。这边看上了,那边就给钱、写上电话号码和地址,国内做好了就送过去。”挝的一位商人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他开始做红木生意,“把花梨木出口到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约做了10年后,老挝政府开始限制原木出口。”

    砍木头成主要收入诺依说,村民主要砍三种木头,都属于红木,大红酸枝是其中一种。砍了木头以后称斤论两卖给来村子收木头的越南人和老挝人,他们再卖给中国人。诺依指?自家竹楼底下成堆的木头,比画?说:“像柴火一样的7000老币一公斤,稍微再粗点的8000老币一公斤。”阿速坡位于老挝最南端,是贫困省,扶风县则是贫困省的贫困县,二年前才通了电,雨季常常因道路泥泞无法通行。诺依说,自己是“京族”(老挝独有的少数民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村庄,一家人靠种植20亩水稻,全年收入为4000多元人民币,“砍木头每年大约可收入8000元人民币,成为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丰沙里农林厅厅长通沙万向记者介绍:“因为贫困,老挝曾支持过原木出口,森林破坏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曾从1982年的49%下降到2002年的23.75%。2005年,老挝出台了第一部《森林法》,规定水电开发区域之外的木材已经禁止砍伐、禁止原木出口等保护措施,争取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0%。”行访老挝,记者常常与骑?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山民或村民相遇,利刃银亮的砍刀、黑洞洞的猎枪,是他们的必备装束,有的村民的摩托车后面还带?成捆的木头。夕阳西下,行至琅多的途中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一位男子身背猎枪和麻袋正在进家门,他身穿短裤和沾满泥土的胶鞋,古铜色的皮肤轮廓分明。记者停下车,把带来的糖果送给他的孩子。他不说话,打开麻袋,把根状的山货倒在地上。面对镜头,他抓起猎枪,目光炯炯,露出了老挝人那自信而淡定的微笑。

    阅读全文

  • 记者从7日召开的“2014年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理事大会暨国家标准《红木》修订起草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上获悉,日前,正修订已执行14年的《红木》国标,今年年底新国标有望出台。

    据了解,200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规定,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属中本标准未列入的其他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本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但在去年6月12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后,巴西黑黄檀、檀香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树种的木材被列入国际贸易中禁止或限制商业贸易的木种。


    采编:黄根林

    一、购藏创业,艺业为本

    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融汇了建筑、雕刻等技艺,儒、道、释文化内涵以及书法、绘画的形式美感,并在明清两代发展了明式、清式迥然异趣又双峰并峙的家具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而晚清以来,因列强入侵,社会动荡,许多珍藏于宫廷的古典家具珍品散失一空,或流失海外,或散存民间,毁损不少。

    然而,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萌发对中国明清家具的研究热情,先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来华任教,所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首开明清家具的学术研究大门。后到了八十年代初,王世襄等学者延续了对明清家具的研究,随着《珍赏》、《研究》两部家具专著的相继出版,明清家具如明珠拂尘,越发为世代所瞩目。而事实上,早在王世襄的专著出版之前,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民间便已有不少人从事老旧家具的搜购,年轻的伍炳亮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传统家具行业圈。

    在购买老家具的过程中,伍炳亮发现购买款型经典的家具不但容易出手,获得的回报也较多。而如果家具的造型品相一般转手则相对困难,回报也低很多,由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家具专业知识与审美眼光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学识和锻炼眼光,伍炳亮不仅购买大量的传统家具图册揣摩研究,还有计划的前往北京、苏州等地游历,得以领略清宫御制紫檀家具的威势、明式文人家具的风骨……。日积月累,逐渐在心里树立了“经典传统家具”的概念和蓝本,并总结出了初步的评判标准。此后购买老家具时,他总能挑出经典的款型,数年兢业下来,他逐渐积攒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更历练了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传统家具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他后来仿制和创新设计古典家具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王世襄的著作出版之后,国内外也随之掀起一股明清家具的收购“热潮”,短短几年,品相完整的经典老家具便几乎被收罗一空。伍炳亮的老家具收购生意也面临难以买到家具精品的问题,而且收上来的家具多带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看到这些残损不全的家具,伍炳亮萌生了尝试修复家具,深入掌握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的想法,并着手建厂创业,成立“兴隆红木工艺厂”,正式展开设计制作仿古家具的艺业人生。

    二、师古变法,酌古御今

    当代仿古家具的制作,对于“仿古”的概念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去仿家具,在行业早期,一些老行家和老工匠认为仿古家具,就必须以“复制”态度,严格按照原款的尺寸比例和材质工艺来进行制作,重现其原貌,这类制作方式中也出现了一些高手;第二种方式是粗略地按图索骥,按照书本的图样来仿作传统家具,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第三种是以仿古家具为名,擅改创新,把家具做得或霸气嚣张、或繁琐花哨,外表看似新奇,但设计内涵实则与传统明式家具型简韵深、清式家具静穆渊深的风格和传统的审美范畴大相径庭。

    而伍炳亮的家具仿制,则与上述三种倾向都有不同。对于前者,伍炳亮一向认为,高仿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复制。在他看来,即便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明清老家具,也并非件件都好,毕竟精品家具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所以在传承明清家具文化方面,仿古家具应该传承的是其厚实的文化意蕴,学习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依循其权衡比例、设计造型的手法,而并非几件样板。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居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老家具的规格过于庞大,在当代不便于放置摆设,所以也应加以调改。

    对于第二种粗略式仿古的套路,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家具的型制工艺特点,“画皮难画骨”,只能仿得大概,无法做出传承级别的精品。而对于第三种倾向,伍炳亮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仿古势必应在“传统风格家具”这个框架内进行,不能脱离明清家具系统化的设计思想、风格品味等范畴,绝非简单拼凑一些琐碎的传统家具元素。如某些厂家,因缺乏对家具本身的学习,将明代、清代、民国、当代等不同时代的一些家具元素、特征堆砌一起,做出来的家具上部是明式,下部是清式,中间又夹杂着其他时代风格的雕饰题材等,被人笑称为“不明不清、不古不今”。

    审视这些,伍炳亮对仿古家具的定位一向清晰,坚守“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路子。数十年的艺业生涯,更加深了他这番体会:收购家具的早期经历练就了他择款而制的审美眼光,设厂仿制家具则使他得以全方位把握传统家具的造型法则、榫卯结构、材质处理、工艺手法、文化内涵等要道。故此他的高仿制作,既非照搬照做,也非矫意出新,而更多地是对家具原款的重新演绎,仿古而不泥古。之所以如此,从中也得益于他的聪敏好学和对家具文化饱怀的热情。对于老家具,伍炳亮爱不释手,并与众多同行、收藏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以此不断加深自己对明清家具的造型工艺及文化精神的理解,从中揣摩高仿家具艺术的一些独门技艺。

    举其材质处理手法为例,伍炳亮的黄花梨仿古家具,经风化、打磨、上蜡处理后,将黄花梨绸缎般的质感予以了极致呈现。这其间的独到魅力,首先应归功于其特殊的风化处理。每做好家具,伍炳亮都将它们放置到室外,任其风吹日晒,乃至反复浇水再暴晒,短则十天半月,久则长达数年。在旁人眼中,这些办法显得“严酷”,但伍炳亮则借此使家具的材质木性得到充分稳定,一褪新家具的火气,使之呈现老家具般古朴自然的风貌,形成了含蓄内敛的独特韵味,并赢得业内外众多专家与藏家的青睐和肯定。不仅在材质的处理上独辟蹊径,另外在造型设计、整体风格韵味上也多有独到之处,经年累月的实践探索中,伍炳亮的家具个人风格也在逐渐形成。

    明式黄花梨猴头纹扶手圈椅(伍炳亮高仿制作)

    三、明清并茂,伍氏之风

    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大师一样,伍炳亮作品风格的形成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上留下了其风格的成长轨迹。创业起步初期,他主要选用海南黄花梨来制作明式家具作品。当时的海黄资源相对较为充足,能够根据造型需要来选料施艺,因此当时伍炳亮的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在用料上都十分精良,厚重宽大的板材比比可见,这在海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只能以板料大小决定造型的今天无疑是种奢望。这一时期的家具风格多变,既有明式也有清式与广式,个人风格初具雏形,但还未臻成熟。

    明式海南黄花梨刀牙裙带托泥小翘头案(伍炳亮作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越南黄花梨的大量引进给了伍炳亮家具风格成熟的一大历史机遇。在此期间,他阅览了大量的家具款样,从中精选了一批经典款型予以传承和改良设计,并从图籍、字画、瓷器、青铜器甚至艺术品残件等吸取创作灵感。相比以前的仿制,他的改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加以演绎,进行了艺术的再创。其明式仿古家具,鉴取了广作家具的一些特点,用料厚重大气,风格偏于壮硕浑厚,所塑造的意味更贴近汉唐时代的石雕,而有别于纤秀单薄的明式文人制器。特别是他创作的一些床榻和大型条案,更将这种豪迈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代表了伍炳亮明式作品的最高成就。他这种审美意趣,也贯彻到了其他类别的家具身上,比如他制作的花几,体态匀称而精气充沛,也做得沉雄磊落。由此而言,伍炳亮对明式家具的传承、改良,可谓另辟蹊径,别开雄浑大气一派,而不沦于纤巧瘦硬,系为别于常人、别于传统的独创。这一时期的家具数量庞大,款型众多,选型精良,用材豪绰,个人风格明显成熟。

    明式黄花梨五足圆花几(伍炳亮作品)

    此外,伍炳亮的仿古家具制作并不囿于一时一地,在制作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同时,也着手改良设计了一大批清式家具。与其明式作品一样,他的清式家具也都经过材质处理,显得沉穆朴茂,有宫廷御制之风。而考虑到当代家居环境,在作品造型设计上,他对许多原款改良颇多,如其《清式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将原款的直腿改成鼓腿膨牙,使上下曲线更为呼应,整体造型更显圆浑,而不失肃穆威风;再如其《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则完全出于自己的创新设计,历史上并无对应的原款。客观地说,无论是按原款做改良,还是依靠自己的认识去创作新款,伍炳亮的家具作品,都能使人很自然地对应明式或清式范畴,但实际上又有所跨越,属于依托传统、融合时要的一种艺术新创。在此期间,伍炳亮全心投入,从工艺研究、确定榫卯、绘图设计、选料搭配、改良制作到最后的做旧,参与到各个制作环节之中,其家具创作也由此达到巅峰,各式作品率然大气,纷呈异彩,奠定了伍氏作品的风格基调。

    改良前的清宫旧藏器:黄花梨福寿纹锉坐椅经伍炳亮改良的作品: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伍炳亮创新设计)

    近数年来,伍炳亮则有意购进、贮积一些海南黄花梨,开始制作一些“一木一器”风格的家具。如其近年创作的海黄全榫卯可拆装家具,完全靠榫卯结合,既严丝合缝,又完全可以手工拆卸、拼接各个构件而不影响家具本身的稳固。在别人看来,伍炳亮的这次制器如同一次“变法”:工艺上首次采用全榫卯可拆装的手法,风格则一改以往的纵横苍浑、沉雄大气,而偏于精工细谨,近接史上的苏作家具之风。而对他自己来说,则更像是沉下心来检验自己的制作水平,回顾以往的创作经历,同时将“型、艺、材、韵”对点落实,追求全方位的极致发挥。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和制器,在红木家具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可谓也有其参考价值和引导意义。

    四、型艺材韵,卓然一家

    鉴评伍炳亮作品的风格,有必要了解他对传统“苏、广、京”等家具流派的看法。在他看来,设计制作明清家具应该兼收并蓄,但也该有所取舍,所以对待不同家具流派,也应看到其各自优弊,藉以取长补短,比如苏作家具造型优美空灵,但略偏于枯瘦小气;广作家具用料豪奢,造型厚重,但略偏世俗花哨;京作家具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但有时则过于繁琐。

    领会不同时代、地域的家具风格之后,结合数十年的家具制作经验,伍炳亮从中加以撷融,逐渐总结并提出“型、艺、材、韵”四点理论,作为评鉴和指导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准则。其中,“型”是指家具的形式和造型,如家具的构件比例、纹饰安排等;“艺”是指家具的工艺,如榫卯、雕花、打磨等;“材”则指家具的用料,包括用料的名贵、厚薄、是否拼接等,用以衡量家具用材的优劣;“韵”是指家具独特的风格气韵,它是我们对家具的最高审美感受,只有在型、艺、材三者交相辉映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展现。

    明式黄花梨高浮雕龙纹罗汉床配几(伍炳亮作品)

    而回顾中国传统家具历史,虽拥有辉煌灿烂的家具文化,但制作家具却一直被视作手工技术,为传统文人艺术体系所排斥,相关的典籍载录寥寥无几。由缺乏载录,对于许多传世的明清家具作品,后人已很难考据其制作匠人,遑论制作的个人风格、艺术地位等。在我们当代,中国传统家具已被列入工艺美术的范畴,随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对家具艺术创作个性的重视,相应地也必然涌现一批家具艺术大师来。中肯而言,伍炳亮将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第一人,这其中既关“天时”,更在“人和”。

    就时代而言,随着仿古家具行业的发展,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资源加速耗竭,而人们对传统家具的购藏热情却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今天的仿古家具已在向着讲究精品、重视艺术价值的收藏时代快步迈进。在此期间,与其他厂家不同的是,伍炳亮能够耐得住寂寞,不惑于一时行情的上涨。每制作一批家具,他都会挑选一两件最好的,搬到其明式家具艺术馆里收藏不卖,如此数十年过去,他积累的明清家具作品已多达上千个款型,涵盖了传统家具的各个类别。评价他这些家具,凭借当时特有的资源优势,其材质都十分精良,风格上则前后延续、迹络分明,完整记录了他各个阶段的制器风貌,呈现出惊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从中凝结着其三十多年艺术创作心血,在数量和品质上都独步业内,一时无法被人超越。就此意义,不讳而言,伍炳亮确具卓然大家之风范。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