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人造板产业环境保护新形势\东阳一传统红木企业,尝到拥抱互联网甜头
详细内容

我国人造板产业环境保护新形势\东阳一传统红木企业,尝到拥抱互联网甜头

时间:2020-10-11     人气:602     来源:     作者:
概述:近年来,中国人造板行业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先后开展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高污染燃料目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点行业“企业领跑者制度”》等政策的制修订、调研和征求意见等工作;牵头承担了《人造板工业污染物排......
近年来,中国人造板行业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先后开展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高污染燃料目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点行业“企业领跑者制度”》等政策的制修订、调研和征求意见等工作;牵头承担了《人造板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人造板工业》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编制工作,积极推动行业环保设施改造和标准提升,创建环保标杆企业,引导人造板行业将环保政策标准融入投资、生产和应用环节,加快绿色转型、绿色投资和绿色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环境保护新形势

一年来,人造板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行业环保设施改造专项启动,企业的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西丰林、福人木业、鑫鑫木业、菏泽茂盛木业、河北圣澳松木业、阳江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尾气处理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部分企业颗粒物排放浓度已经控制在20mg/Nm3以下,为行业污染物治理可行技术做了有益的探索;部分企业安装了在线污染物排放监控装置,实时通过显示屏向公众展示其排放数据,反响良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树立了行业良好社会责任形象。但由于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整体达标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现有人造板生产中,还存在一定比例装备水平低、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能源与资源消耗大、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安全隐患高的落后产能,对于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还有待提高。

人造板行业环境保护标准编制进展情况

现行人造板行业适用的主要环境保护标准有13项,其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0项,产品甲醛释放量排放限值标准2项,产品环境标志标准1项。

目前中国人造板行业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管理主要执行的是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近期主要环境经济政策

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国务院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

环境保护部印发《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不少人感受到了“寒意”。“生意难做”、“闭门歇业”……一时间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汇,红木家具行业亦是如此。然而,中信红木的产能和业绩不仅保持去年的成绩,还有所上涨。除了苦练内功,最大的秘诀是“传统行业,也需要拥抱互联网”。
牵手“东作云”
线上下齐发力
自去年6月以来,“东作云”在全国各大城市布点,先后在10多个城市设立100多家“东作云”体验馆、旗舰店等。电子商务已成为市场大势所趋,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传统红木家具的“变”势在必行。
上个月,中信红木与“东作云”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保证“低价格,但并不是低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开拓了一条销售新渠道。据透露,与线下实体店最大的区别是,线上产品在设计方面从简洁、可复制性、方便运输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为保证品牌信誉,线上每款产品仍将自带标识、编码等。
线上推销,线下销售,将成为中信红木未来销售模式之一。该企业在全国260多个城市均由经销商,一旦线上产品出现问题,在当地可方便快捷地处理。
3D红木家具展示
不出家门便知效果
精心装修的新房,在选购家具时犹豫不决,家里与市场来回跑选款式又嫌麻烦。5月26日,在中信红木2016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发布了投资300万元的“可视互动传媒ipad导购系统”和“酷家乐网软件”两款软件。
全国几十万个知名小区已载入软件系统内,根据自家装修风格和家具款式,三分钟内用户便可看到每套家具呈现出的效果。“虚拟实景,终端客户体验身临其境感受,最真实直观的产品效果体验。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客户多一些选择。”李忠信说。
微营销
盘活粉丝
“新常态下,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洞察市场变化,勤练内功,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下才能站稳脚跟。”李忠信说,随着“互联网+”渗入各行各业,传统红木家具行业虽然尚未完全依赖互联网,但不得不关注互联网。
除了上述几项大动作外,还推进微营销平台的建设,以及加强电子画册升级换代,摆脱以前画册内容无法实时增减的传统模式。目前,该企业微信公众号已有18000余名粉丝。为了提升人气和知名度,企业委托一家杭州专业公司,吸引粉丝和盘活粉丝。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我国人造板产量世界第一,在2015年产量约为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产值约6033亿元,同比增长2.5%,为10年增长率最低,过去十年年均增长率为16.2%。不过随着基数增大、国内需求放缓和出口竞争力下降,今后将不会有这样高的增长率。

    一、我国人造板产区分布与应用情况

    除西藏、青海和宁夏外,全国各省市区均有人造板生产,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人造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4%,也是家具、地板、木门等下游产业链发达地区。

    我国木制品出口木家具占63%,第二位的是人造板,占19%,其中胶合板出口又占人造板出口的80%。2016年出口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1344.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7%,出口金额66.3亿美元,下降5.7%。2016年进口人造板96.8万立方米,增长29.2%,进口金额4.48亿美元,增长21.1%

    二、我国人造板主要种类与产品构成

    人造板根据制造工艺不同可分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并称为“三板”最为常用。三者对原材料要求有所不同,胶合板对原材料要求较高,一般为大径原木;纤维板、刨花板对原材料的要求则较低,可以是原木、三剩物(枝丫、造材剩余、加工剩余)、次小薪材、秸秆、甘蔗渣等。

    在我国,三板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胶合板规模最大,纤维板次之,刨花板最小。2015年三板产量分别为1.65亿立方米、6618万立方米和2030万立方米,营收分别为5260亿元、1506亿元和403亿元。

    三、人造板行业存在的问题

    原料受限。国内天然林全面商业禁伐,国外木材出口管制,局部地区受原料供应能力的制约。

    市场受限。国际上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

    成本受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红利消失,价格提升幅度见微。

    环境受限。2014年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将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15年修订版中规定只有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板才能不计入该名录。

    标准受限。人造板质量标准提高,新型胶黏剂利用。

    创新受限。应对市场变化的手段仍是降低价格,传统产品市场份额过大,新型产品比例较小。

    政策受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2015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的退税比率由原来的80%降为70%;根据规定凡是列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或者重污染工艺,不予享受退税政策。

    四、人造板行业发展建议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形势复杂,海外经济动荡、产品出口低迷,国内经济放缓、居民消费有限,房地产调控、投资减速,人造板产业发展整体面临严峻挑战。

    就行业方面来说,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造板及其下游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消费企稳向好,人造板产业的增长速度依旧可观。

    就区域来看,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原料,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造板消费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人造板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消费者对人造板产品适用性、功能性、环保型提出更高要求,今后应立足行业技术创新,准确定位消费者喜好,同时满足并确保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



    随着今年前8个月大量出货,越南林业部门预计今年将提前一个月实现9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根据越南林业管理局(VNForest),8月份,价值约6.96亿美元的木材和木材产品被运往海外,前8个月的出口额提高到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在此期间,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越南木材的主要市场。因此越南木材和木材产品出口有望在2018年实现90亿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增加10亿美元,这给该行业一个很好的机会提前一个月实现这一目标。
    VNForest说,木材贸易的最大成功是保持出口增长,同时抑制进口增长。越南从老挝和柬埔寨进口的木材大幅下降,原因是禁止从种植的森林中出口木材,以及越南政府和企业努力控制从这两个邻国进口木材。与此同时,对巴西、智利和美国等木材工业法律较强的国家的出口增长良好。
    VNForest补充说越南将在短期内推进木材进口的来源多样化,而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国内生产开发木材森林,以确保供应国内需求。
    阅读全文
  • 在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森林城市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人工林将为增加森林碳汇、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多重效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中在梳理人工林建设成就的同时,针对我国人工林存在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木材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未来造林空间受限等问题,参照国内外林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了人工林的发展方向转变,即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迈向可持续的多功能经营,从大面积低质低效纯林迈向近自然育林,从重数量轻质量迈向质量与数量并举,以及从静态主观事后管理迈向动态智能实时管理。

    1我国人工林新时代发展背景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建设质量与数量并举的人工林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城镇绿色空间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可替代的基础工作。

    2我国人工林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林面积为0.69亿hm2,占全国林地面积的36%,约占全球人工林总面积的33%,稳居全球首位。从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开始到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我国人工林面积增加了近2倍,蓄积量更是增加了15倍,并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人工林建设在稳步推进。人工林的增加补充了林产品尤其是木材的部分缺口,因此降低了对天然林的采伐,间接实现了对天然林的保护。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到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天然林的采伐比例年均降低3%。人工林的建设和贡献主要分为2部分:一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定位在供应木材和人造成板等林产品,增强了我国林业产业的供给能力;二是防护林建设关注环境效益,防御自然灾害,构建生态屏障,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到第八次清查时各项生态服务功能比第七次提升15%以上。总的来说,我国的人工林建设在近40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我国的森林和人工林在总量上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已经跨入世界前列。然而,从人均水平来看,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覆盖率还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与我国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和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6的总量排名有相当大的差距。到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束时,我国人工林蓄积量为24.83亿m3,仅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17%左右,与36%的面积占比不相称。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2.8m3/hm2,仅相当于天然林的50%左右。

    2.2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工作“重两头,轻中间”,过密过疏林分多、密度适宜林分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林分结构简单,大面积集中成片,抗逆性差,稳定性低,容易诱发病虫害,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地力衰退严重。在全国人工林建设中,杉木、马尾松、杨树3个树种的面积占比达到59.41%。具体到单个省份纯林现象则更为明显,例如安徽省杨树、杉木和马尾松占全省人工乔木林面积的74.29%,湖南省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占全省人工乔木林面积的70.65%,浙江省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占全省人工乔木林面积的68.52%。而且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如林木过量采伐、抚育管理滞后,我国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低、效益不高,林地生产潜力远未发挥出来。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采伐消耗蓄积的64%来自中幼龄林,中幼龄林超强度采伐作业的面积比例高达45%。通过对我国森林林分结构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见表1),现有林木的平均胸径呈递减趋势,龄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成熟林的比重自本世纪以来才略有上升,林业资源的供给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现有木材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中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亿~4.77亿m3,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亿~1.5亿m3。从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规模效率来看,全国各地总体上都以2012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未来造林空间受限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可用于进一步扩大造林的面积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城市中可供建设森林绿地的土地越来越少,城市缺林少绿现象仍然明显,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还面临着提质升级的挑战。我国的宜林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时宜林地面积仅为3958万hm2,不足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时的1/2,且2/3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低于5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大地制约着树木生长,造林、营林及成林难度较大。因此,要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本底条件,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造林技术和经营模式。例如,在民勤干旱沙地种植梭梭后,土壤碳汇功能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长。

    3我国人工林发展措施与展望

    3.1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迈向可持续的多功能经营

    可持续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正在成为世界现代林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即通过整合多种功能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在可持续经营管理下的森林固碳能力要比传统林业经营模式高出68%。森林多功能论认为,除了木材产品产生的经济价值外,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应该得到承认和重视,森林能够实现供给、调节、文化、支持等4大功能的2个及以上,以实现森林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林业是木材和多种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多功能森林经营有5大体现:1)追求最大化的森林数量和质量生长指标;2)保持森林生长过程的稳定性并维持林地生产力;3)以木材生产为主导的多种服务功能并行;4)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5)发挥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经营目标和实际情况,可以选用小面积皆伐、带状间伐、四次抚育采伐、群团状择伐或目标树单株择伐等作业方式。

    鉴于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现阶段已积极开展森林的多功能经营工作,开发森林的多种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包括森林观光、森林康养、森林固碳、传承文化、改善人居等,建设城市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关注人工林经济产值的同时也重视人工林的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例如,上海市通过着力打造“两道”、“两网”、“两园”,即生态廊道、城市绿道,农田林网、立体绿网,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系统化、精细化及功能化水平。

    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技术体系立足于宏观时空尺度、林分尺度、物种类型尺度和林木个体尺度4个层面,为经营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框架。同时,人工林的多功能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也是一个妥协和权衡的过程,有时候需要为了实现关键性功能目标而不得不放弃一些辅助性功能,这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森林冠层可对降雨进行截留,森林根系可对径流进行截留,进而改变水的分配格局。在实施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同的功能目标进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难度,协调多方利益,实现人工林整体发展而非面面俱到的最优化。

    3.2从大面积低质低效纯林迈向近自然育林

    我国现有的人工林有90%为树种单一的纯林,其中针叶纯林占2/3,个别省份高达95%,人工林经营的质量和效益都有待提高。因此,可以将近自然育林理念引入人工林经营工作中。成熟自然林的最重要特点就是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之间形成微妙而稳定的平衡,抚育成本低,是林地经营的最佳状态。通过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将现存的大面积单层同龄人工针叶纯林转化成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复层异龄多树种混交林,调整林分的结构组成,改善森林质量,以复层、异龄、混交为结构特征,以择伐和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特征,遵循自然更新为主、人工诱导为辅的原则,依照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理念进行经营,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提高森林的生产能力和抵抗能力,能够为生态韧性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例如,针对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纯林,从林木分级与标记、间伐强度、生长阶段措施等3个方面设计经营措施,实现近自然化改造。

    3.3从重数量轻质量迈向质量与数量并举

    在我国人工林建设中存在的短、平、快粗放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森林面积中质量好的仅占19%,生态功能强的只占13%,有25%的森林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同时,现阶段我国容易造林的土地空间越来越少,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推进越来越难。这迫切要求我国人工林向质量与数量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变,未来造林将更加注重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的提高,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从长远出发,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创新经营体制,加强对低效林的改造。在关注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等传统生产指标的同时,也要重视森林的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层次结构等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着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4从静态主观事后管理迈向动态智能实时管理

    目前我国林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传统的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手段依赖于静态、主观、事后决策管理,无法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响应,这给人工林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林业信息化和林业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能够有力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增长。人工林的建设和经营需要在科学的管理化体系下进行,通过构建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体系,以数据为核心,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对人工林从苗木到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监控,对林业灾害进行监测、应急和预防,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快捷、有效。


    2016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木2407.4万立方米,同比增加4.09%,累计进口额为396749.7万美元,同比减少9.46%,其中,针叶原木进口1584.9万立方米,同比增加2.88%,进口额187259.6万美元,同比增加12.39%。2016年6月份,我国进口原木422万立方米,同比增加9.33%,进口额为72028.9万美元,同比增加1.73%,其中,针叶原木进口295万立方米,同比增14.34%,进口额35008.8万美元,同比增加18.78%。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