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家具研究:宋代带荷叶形托首的太师椅\消费者给红木家具潜规则列清单
详细内容

宋代家具研究:宋代带荷叶形托首的太师椅\消费者给红木家具潜规则列清单

时间:2020-10-11     人气:907     来源:     作者:
概述: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太师椅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宋朝名画《蕉荫击球图》中的“栲栳样”交椅,即太师椅宋代家具研究>>>达官贵人假寝之器:宋代带荷叶形托首的太师椅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人物名片>>......
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太师椅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宋朝名画《蕉荫击球图》中的“栲栳样”交椅,即太师椅

宋代家具研究>>>

达官贵人假寝之器

:宋代带荷叶形托首的太师椅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床遂折,东坡墮地

宋代家具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宋代文人来说,一件称心如意的家具就可使生活适意:既可于室中独处,也可三两出行;或流连于山水,或栖息于池阁;或观云卷云舒,或看花开花落。这些是宋画常见之景,因此被定格为文人雅趣,常为后人效法。其中,坐具之中的交椅更是一件重要的“道具”。譬如,大名鼎鼎的苏轼不但使用过交椅,而且还坐坏过交椅。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记载东坡路过润州(今江苏镇江),当地官员与文人设宴隆重招待。散场时,歌伎特意唱了一首东坡好友黄庭坚所作《茶》词,词中说:“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春草”指茶,是说惟有这杯茶懂得我们留客的心情。苏东坡生性幽默,听完故意开玩笑说:“原来你们留我,就是让我吃草呀?”此语一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东坡当时坐在一把交椅上,歌伎们站于其后,扶着交椅大笑,结果东坡自重加上歌伎们的着力使得此椅轰然倒地。《诚斋诗话》这样写道:“诸伎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荷叶托首,仰首而寝

在宋代交椅之中,有一种圆搭脑型交椅,将一个带柄荷叶形托首插于椅背后,可供人仰首寝息,这就是宋人所谓的“太师椅”。就目前史料及图像而言,这种构造较为复杂的宋代太师椅是宋代交椅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它曾作为一种家具新式样流行于南宋,当时宋人的笔记中有记载。例如,南宋王明清在其《挥麈录》卷三《靠背交椅自梁仲谟始》中记载南宋绍兴初年(公元1133年~1136年),梁汝嘉任临安知府,因“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在焉。有据胡床而假寐者,旁观笑之”,故有人向他推荐使用一种便于假寝的靠背交椅,说:“近见一交椅,样甚佳,颇便于此。用木为荷叶,且以一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梁汝嘉欣然接受,并说:“当试为诸公制之。”结果“又明日入朝,则凡在坐客,备一张易其旧者矣,其上所施之物悉备焉。莫不叹伏而谢之”。自此,这种立意在于为方便官员们“仰首而寝”的交椅,开始渐渐得到推行。

后来,这种交椅被称为太师椅,这种说法源于南宋理宗时的张端义,他在其《贵耳集》卷下中认为:“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堰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今诸郡守卒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椅,非古制也。”这里的“校椅”即交椅,“秦师垣”即秦桧。因“奉承时相”而改进的“太师样”椅子是一种所谓“栲栳样”的交椅,《集韵》曰:“屈竹为器呼为考老或栲栳……”屈曲竹木为圈形,栲栳即屈木为器,“拷栳样”的交椅就是一种圆形椅圈的交椅,并加有荷叶托首,张端义所谓“非古制也”,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新型家具。

由此可见,太师椅之名是从秦桧开始的,太师椅成为我国家具中以官阶命名的特例。关于秦桧与太师椅的关系,岳飞后人岳珂《桯史》卷七《优伶诙语》还记有:“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优伶,宰执咸与。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倚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倚(椅),忽坠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伍之巾,后有大巾环,为双叠胜。伶指而问曰:‘此何环?’曰:‘二胜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交倚(椅),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怒,明日下伶干狱,有死者。”这里说的“荷叶交倚”、“太师交倚”即太师椅。太师椅可折叠、易搬运,这样即使长途跋涉也可随身携带,因此成为南宋达官贵人的常用家具。

设计有缺,沿用有限

太师椅虽然在宋代文献中屡有反映,但留至今日的形象十分罕见,就笔者所识,仅见于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中。《春游晚归图》描绘了南宋官员出游时不忘享受而使仆人一路肩扛太师椅的风俗,此椅结构清晰,具有折叠的腿部。值得注意的是,此椅搭脑中端具有典型的荷叶托首,正因如此,可以命名为太师椅。《水阁纳凉图》中画有一位文人坐于椅上,虽然图像并不清晰,但还是可以识别。这件坐具的椅圈呈弧形,扶手出头处回卷,其搭脑中端设置了一个荷叶形托首,面积约为人面的一半,也是一件太师椅。

可惜的是,虽然太师椅名声在外,设计别具匠心,但是并没有流传下来。究其原因,荷叶托首在交椅设计中也许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譬如,多了托首这种附件在搬移时往往成了累赘;托首在托住后脑之时,其舒适性与牢固性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说明,在以上讨论的宋代交椅中,除了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之外,其余的交椅造型与结构均被沿用至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圆搭脑型交椅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是明清交椅的主要式样。

到了明清以后,太师椅的称谓还不断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明代所谓的太师椅其实指的就是圈椅,而清代的所谓太师椅则多指厅堂中风格稳重、尺寸较大的扶手椅,这里就不再赘述。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外观一模一样的紫檀家具,有“挖补”的与无“挖补”的价格可能相差十几万元,但这是商家长期以来,对消费者避而不谈的秘密。在著名红木企业名佳红木“伯乐汇”上,消费者和商家一起给这样的“潜规则”拉起了“清单”。这些“猫腻儿”将在店堂公示,将知情权还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物时将一目了然。

在名佳红木紫檀会馆的店堂警示牌上写到:避免花冤枉钱,认清挖补,购买紫檀家具请用手电筒观测。“紫檀原料直径不过十多厘米,并且十檀九空,在制作家具时,很难出现整料,大多会实用“挖补”技术,由小料填塞黏结成整料。”名佳红木总经理朱邓峰说,其实“挖补”是节省木料的办法,本身没错,但有商家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往往按没有“挖补”的家具来卖。

在现场,众多消费者将榫卯偷工、白边超国家标准、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等列出,名佳红木总经理朱邓峰表示,将把消费者的这些经历一一记录在案,并且将在店堂内公示出来,用来提醒消费者注意。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邵晓峰南宋《韩熙载夜宴图》,图中可见宋代代表床具形象。

    文/邵晓峰编辑/许锡杨

    编者按:

    我国早期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床,安身之坐者。”表明当时流行的观念认为坐是床的主要功能。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主要指坐具。六朝以后的床榻打破了传统习惯,高度增加,形体变大,习惯上是床榻并称。直到唐代中期及以前,坐具、卧具仍多称床榻,坐具称为小床。至于宋代的床,则长期以来少有学者研究。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多年潜心研究宋代家具,取得一系列成果,被业界誉为“宋代家具研究第一人”。

    宋代床的研究价值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的时代,以家具为代表的生活艺术十分发达,但其家具研究难点甚多,如实物稀少,文献散杂,图像漫漶,研究学者罕见等。因此,明清家具研究火热,宋代家具研究却才刚刚兴起。目前,这一领域的成果以拙作《中国宋代家具》为代表,这也是对二十年来古典家具热的一种深度反馈。

    在长达320年的两宋,尽管床等家具含义的多变性依然存在,但无论是宋代文献中的床、宋代的实物床,还是宋代图像中的床、不同材料的床,都让床的话题变得颇具探讨价值,一方面宋代床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国人起居方式千年之变最为关键时期是在宋代”这一论题奠立了多方面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它们的梳理与考察也为我们揭示宋代床具在中国卧具发展史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带来帮助。

    文献初窥

    宋代长达320年,这一时期床之含义的多变性依然存在。例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引徐敦立言说:“梳洗床、火炉床家家有之,今犹有高镜台,盖施床则与人面适平也。”这里的“梳洗床”、“火炉床”应该均是榻、凳一类的家具。甚至到了元代,榻也会被称作床。例如,元胡三省就说:“榻,床也,有坐榻、卧榻。”至于宋代,床也可以用于他用,例如供人垂足而坐,但其主要使用功能是睡觉。为避免字意的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差异,本文研究的床主要指的是用于人们睡觉的卧具。

    宋人对床局部划分比较详细,有床敷(床铺)、床棱(床承坐面的棱角)、床锐(床棱)、床垠(床边)、床裙(长方形,多为布制,安装于床的四周)等,这些称呼在宋代文献中有大量记载。对于床敷,南宋陆游诗《午睡》曰:“如何得一室,床敷暖如春。”对于床棱与床锐,北宋苏辙诗《次韵子瞻上元见寄》曰:“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苏辙诗《闲居五咏·杜门》曰:“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对于床垠,北宋梅尧臣诗《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谢恩至尊令作诗枕上口占》曰:“空余破窗月,流影到床垠。”对于床裙,《宋史·舆服志五》载:“凡帐幔、缴壁、承尘、柱衣、额道、项帕、覆旌、床裙,毋得用纯锦徧绣。”

    由于床主要供人们睡觉,所以它的私密性远大于榻,这样一来,在传世绘画作品中对床的描绘就不像榻那样多。从流传的实物和壁画看,当时的床周围有间柱,有栏杆,也有围板,床体有箱形壸门结构和四足形结构。其中,辽、金栏杆式围子床最具特色,这主要由于当时北方地区的人们虽然仍逐水草而居,但逐渐受到汉文化影响,起居习惯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家具形制。另外,北方定居的气候寒冷区,人们睡眠时多卧在一种用土坯或砖石砌筑而成的设施上,这种设施被称为“炕”。这一时期,被掳至北方的汉族工匠的经验与技术逐渐传播,使得北方的家具生产质量与规模得以发展,有能力制造出较为精美的家具来,床榻的使用也逐渐增加。

    图像掠影

    宋代床具形象主要见于南宋佚名《韩熙载夜宴图》、南宋佚名《五山十刹图》和山西汾阳金墓壁画,若论形象性与艺术性的高超表现,《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床具堪称代表。该图中画有两件床,均为三面围子的帐床,也可称作架子床。山西汾阳金墓壁画中描绘的也是帐床,在装饰上比较重视。图中的这两件床的特色在于二者分别处于一室之中,增加了卧具的私密性,这也形成了后来的床具与卧室家具陈设的发展方向。

    图1《五山十刹图》中的方丈坐床图2《五山十刹图》中的径山僧堂长连床

    在《五山十刹图》中的方丈坐床(图1)与径山僧堂长连床(图2)中则可发现在尺寸、比例、结构上更真实的卧具测量图。由于《五山十刹图》具有较为具体的测量数据,因此南宋寺院中的这两种卧具特点被充分展现出来。

    《五山十刹图》在表现与说明上和现在的制图法不同,有其自身特点,但是图形表达得还是较为清楚的。方丈坐床为三围式,后围子最高,在结构上也最复杂,且有“背”、“侧”之分,主要分布有4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中又以垂直线与水平线分割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矩形组合。两侧的围子叫“板头”,高1尺7寸(当时的1尺相当于今天的31cm)。床面长5尺,宽3尺1寸,板心厚3寸7分。从其床面长度尺寸说明来看,经换算只有今天的155cm,是无法令人伸直腿躺下的,因此,《五山十刹图》中虽定名为“坐床”,而在实际功能上它应是一件榻,图中称其为“坐床”,从“坐”字可知,它是供僧人盘足坐于上面休息的。“坐床”从正面看有5足,有曲线纹牙头、牙条的统一结构与装饰。

    径山僧堂坐床是供众僧坐禅、饮食、躺卧的家具,图中描画的是一件长连床。床靠窗而设,上置“函柜”(图中原名),以《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序排列床位序号。床从正面看有4只饰有线脚的粗壮足,足间有简略的牙条相连,足高1尺6寸,两侧的围子(板头)高2尺2寸。

    实物详解

    宋代的实物床,我们可以在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围子床、小榻床、山西襄汾金墓出土的围子床、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围子床,以及四川广汉宋墓出土的棺床中找到具体信息。在以上5件床的实物中,有4件是带有围栏的,其中3件为三面围栏式,别具特色。最独特的是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围子床(图3),床围借鉴建筑中栏杆的形制,以6根蜀柱为主导来设置分为两层的围栏,在力学承受上以横木担当的比重最多。由于这种只留一个小缺口的围栏在造型上和露台一类的建筑十分相像,因此它和河北宣化辽韩师训墓壁画中的围栏桌这一类的家具一样,都是灵活驾驭家具与建筑的相通法则而作出的独特设计。

    图3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

    以上几件实物床中,只有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1970年出土)的栏杆式围子床(图4)使用了长方形底座式的箱形结构。此床通高72cm,宽112cm,长237cm,床上铺装木板。左、右、后三面有栏杆,此床上半部的造型即以纵横相接的栏杆为主要结构,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床的左、右两面的角柱之间有两根方形间柱,后面有四根方形间柱,角柱和间柱之间用薄木板镶嵌格楞,板上有墨书汉字“三”、“五”、“六”等字样,当为工匠所记。左、右、后三面间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栏杆式,下部为围板形。床面与床座没有以榫卯固定,可自由挪动,便于搬运与陈设。正面床沿镶有8个壸门形式的图案,内涂朱红色,较为精美。镶嵌的假云板足和腰衬下边都采用与以上壸门图案相似的曲线花饰。这种箱形结构的床下空间较难利用,这也是一类床榻的缺陷所在。

    图4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

    目前可见的宋代的其余几件床均采用足的支撑形式,但具体表现形式较为丰富,以山西大同金代阎德墓出土的小榻床(图5)为例,明器,杏木质,为四足栏杆式围子床,长40.4cm,宽25.5cm,高20cm。床由足、围板、间柱、床板4部分组成,床的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用一圈围板遮护,承上启下,使两部分联为一体。床面下有雕饰为如意云纹的板状四足,两侧的前后足间有横枨,增加了结构强度。而该墓出土的围子床使用的则是较粗的柱状四足,且足两旁均装有卷草纹牙头。

    图5山西大同金代阎德墓出土

    最为简洁的是山西襄汾金墓出土的围子床(图6),长170cm,宽75cm,栏柱高25cm,足十分低矮,只采用矩形断面的2根横木支垫,并以竹钉加固。其床围子保存较好,形制简洁,造型与结构近于前述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木床。三面栏柱与栏杆的断面为大、小八楞柱,出八楞头,这种断面是辽金时期的流行线型,受唐代造型用线的影响较大,与后世围子床形制已经极为接近(图7)。

    图6襄汾金墓出土围子床正视图7独板围子罗汉床

    最为复杂的是四川广汉宋墓出土的棺床(图8),四足粗厚,饰有曲线纹,并有作曲线变化的牙头与牙条。床的正面分为两个装饰部位,上部有复杂装饰,下部属于足、牙头、牙条的功能部位,表面也有装饰。

    图8四川广汉宋墓出土的棺床

    宋代不同材料的床

    从制作材料来说,宋代的床有木床、竹床、藤床和土床等,其中以木床最为流行,有的富贵人家还喜欢在上面大作装饰,例如北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记载李允则家“床榻皆吴、越漆作”。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三说宋仁宗提倡节俭,用的是“素朱漆床”。

    竹床在宋代较多见,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三一就作有《竹床》诗,苏轼《仇池笔记》中也曾说成都青城山老人村中有“竹床”。

    藤床在宋代也有使用,如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卷三记载:“自江宁乞骸归私第,有官藤床,吴假用未还,吏来索,左右莫敢言。”说明藤床有被使用而且颇受欢迎。

    土床流行于北方地区,宋代文献屡有提及,如宋人张载诗《土床》云:“土床烟足紬衾暖。”这里所言的“土床”其实是土炕。南方也有用土床的,宋郭彖《睽车志》卷一转引仪真报恩长老子照言:“绍兴间,尝与同辈三人,行脚至湖南,经山谷间,迷惑失道,暮抵一古废兰若,相与投宿。墙屋颓圮,寂无人声。一室掩户,若有人居,中惟土榻地炉,以灰掩微火……”这里的“土榻”应指睡觉用的土床。


    通过西安德邦物流退货,货物却丢失,遇上这事的郝女士非常气愤。

    2014年11月,郝女士盼了许久,从北京寄来的家具终于到货,但拆箱后,她却很失望。“实物与图片差距太大,不适合我家装修风格,只能与商家协商退货。”郝女士说,2014年11月19日,西安德邦物流的工作人员上门取货。“我记得工作人员问我是否需要保价,我说保。我也不知道为啥最后只保了2000元,再加上邮费一共5600元。”

    昨日,根据郝女士提供的物流账号,华商报记者搜索发现,寄出的第三天,即2014年11月22日,显示货物已到达目的地北京,并短信通知收件人取货。德邦物流的向经理称,货到后,公司曾多次通知收件人取货,但收件人电话无人接听。而郝女士称,货到后,她多次电话向德邦联系索要银行账号,要给对方支付运费,但对方一直没给账号。拖了半年后,德邦回复称,因为人员变动,货一时找不到,但肯定没丢。之后,她又多次询问,对方一直说在找。

    “直到今年4月,我才得到德邦物流正式回复,说东西丢了。并表示可按当初的保价,赔偿2000元。但我肯定不接受啊,我的家具价值12万呢!”郝女士说。向经理称,“德邦一直都是按货物的实价保价,保价多少就赔偿多少。”昨日,华商报记者看到了郝女士提供的当时购买家具的电子目录表,总价为126160元。

    在德邦物流提供的货运单上,郝女士的家具保价2000元,保价费为12元,保价比例为6‰,但如果按12万元保价,郝女士就得交720元的保价费。

    陕西维恩律师事务所吴江涛律师称,郝女士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与承运人就托运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丢失、毁损等情况如何赔偿进行约定,而且郝女士在承运人拟好的运输合同上签字,就等于认可承运人对于赔偿的条款,即托运物的保价。如果郝女士对货运公司的赔偿不满,也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吴律师提醒,寄送贵重货物时,最好先与承运人即物流公司就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赔偿进行协商约定,订立独立赔偿合同。

    (来源:网易)


    阅读全文
  • 邵晓峰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编者按>>>

    丰富多彩的宋代家具在“案”这一形式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画案、书案、翘头案、织物案、供案、棋案等,可谓精彩纷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生活的充实、诗意和雅致的情怀。本期文章中,邵晓峰老师从古画中为我们遴选、分类,把宋代的案梳理清楚,呈现于读者眼前。

    人物名片>>>

    邵晓峰,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的“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社科联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宋代及以后,桌在趋于实用的过程中,与案逐渐发生了分野。桌的实用功能越大,其陈设功能就越低。相反,案的实用功能降低了,其陈设功能则增加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也较高。

    宋代之前,古人以席地而坐为主,故承具相应也较矮,如北宋欧阳修等撰写的《新唐书》载节度使的礼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其特征是大而矮。到了宋代,不少案在高度上和高脚桌已并无太大区别,譬如南宋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卷十中所说“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以越秦望山为案,可谓雄矣”中的“案”就不会矮,因为缺乏高度是无法使人产生雄伟的感觉的。

    宋代及以后,桌在趋于实用的过程中,与案逐渐发生了分野。桌的实用功能变大,其陈设功能就越低,相反,案的实用功能降低了,其陈设功能则增加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也比较高。

    四类宋代的案及其特征

    鉴于这一时期案的种类较多,而且与桌、几、台等承具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今人对它们名称的使用也比较混乱。为便于分类研究,我们将宋代的案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箱型结构(包括托泥结构)的承具。这类案继承了唐代案的箱型结构特征,厚重而费料,但承面下的开光各有不同变化。其形象主要见于绘画,如北宋佚名《文会图》(传为宋徽宗赵佶所画,但更可能是北宋画院画家的作品,见图1)、北宋李公麟《高会习琴图》、江苏淮安杨庙北宋墓壁画、山西汾阳金墓壁画(柜案)、宋佚名《西园雅集图》、宋佚名《夜宴图》(2件)、南宋佚名《春宴图》(有方案与双拼式大食案)、南宋马和之《女孝经图》、南宋佚名《南唐文会图》等画中均有对这种案的描绘。

    图1北宋佚名《文会图》中的大食案

    也有不少案具备桌的特征,例如四足位于承面的四角,足与足之间的空间十分通透,已无箱板式特征,但是由于足下带托泥,我们仍将其纳入案来进行讨论。譬如,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北宋李公麟《高会习琴图》、宋佚名《博古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象棋案)、南宋刘松年《宫女刺绣图》、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南宋西金居士《十六罗汉像其二》、南宋佚名《盥手观花图》等画中均刻画了这种案。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束腰托泥式案,其形象可见于北宋张训礼《围炉博古图》、南宋佚名《六尊者像》、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嵌大理石书案)、宋佚名《梧阴清暇图》、南宋刘宋年《蓬壶仙侣图》等画中。这种案在对承面、束腰、足三者之间结构关系的处理对于后世束腰桌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是案足离承面四角较远的承具。这是明清以来形成的比较共识的概念。其形象可见于南宋佚名《六尊者像》、北宋佚名《闸口盘车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花案)、南宋李嵩《听阮图》、南宋刘松年《博古图》、南宋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石案,见图2)、南宋牟益《捣衣图》(石案)、南宋钱选《鉴古图》、南宋佚名《松下闲吟图》等画中。

    图2南宋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中的石案图2南宋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中的石案线描图

    三是有织物自承面垂至(或近于)地面的承具。因织物遮挡之故,承具的实际结构(如足与承面四角的近远关系)难以知晓,故织物在装饰承具时体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使得承具更为统一、庄重。由于它在宗教与政治礼仪上地位重要、用途广泛,所以这类案留下的形象最多,甚至对今天许多会议室的会议桌装饰与陈设也影响深远。其形象可见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妙法莲花经·如来说法图》、北宋佚名《水月观音像》(图3)、北京门头沟斋堂村辽墓壁画《孝悌故事》、北宋佚名《菩萨像》、北宋画像砖《妇女烹茶图》、北宋李公麟(传)《孝经图》、北宋佚名《报父母恩重经变图》、北宋佚名《妙法莲华经变图》、北宋佚名《十一面观音菩萨坐像》、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石棺画像《赏乐图》、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插图、宋《十王图》(日本和泉市藏)、宋《重修政和证类备用本草》插图《解盐图》、宋代敦煌《地藏十王》(法国巴黎格梅博物馆藏)、河南温县宋墓出土砖雕《庖厨图》、宋佚名《十六尊者》(圆案)、宋佚名《十王经赞图卷》、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写本《佛说宝雨经卷第十》、山西长子石哲金墓壁画《丁兰图》、西夏汉文版画《注清凉心要》插图、西夏刻印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译经图》、南宋高宗书《孝经图》(办公案与车载食案)、南宋金处士《十王图》、四川泸县南宋墓石刻、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数量较多)、南宋佚名《歌乐图》(见图4)等画中。

    图3北宋佚名《水月观音像》中的织物案图4南宋佚名《歌乐图》的织物案

    四是具有矮足、近于托盘的承具。这类承具之所以称为案,是延续汉代以来的说法(譬如《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中“举案齐眉”的“案”就是一种矮足托盘),但是它与前三种案在使用上有着本质区别,在当时已不多见,辽胡環《卓歇图》、南宋佚名《白莲社图》中对这种案进行了描绘。

    美丽实用的翘头案和书案

    在宋代的案中,还有一种两端有翘头的案被后人称为翘头案。案的翘头部分不但可使案产生视觉上优美的线性变化,而且有实际使用功能。宋代翘头案也留下了不少图像资料。它最多是用于祭祀、供奉,故也被称为供案。南宋高宗书《孝经图》中就描绘了数量较多的翘头供案(有两种形式),南宋佚名《六尊者像》(见图5,关于此画的南宋属性,参见邵晓峰《从家具看<六尊者像>的断代》,《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第95~102页)中也刻画了装饰精美的翘头供案。其次是用于办公、审案,如宋佚名《十王经赞图卷》中的翘头案,北宋佚名《闸口盘车图》中则描绘了一位官员坐在翘头案后办公。

    图5北宋佚名《六尊者像》中的翘头案图5北宋佚名《六尊者像》中的翘头案线描图

    再者是书案,文人用于欣赏书画手卷。其翘头较小,不太夸张,现出温和肃静的特征。古时观赏《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这类手卷式的绘画颇有讲究,最好就是放在这种翘头案上看。在翘头案上欣赏时,卷轴走到案子两头就停住了,手卷不会掉下去。其图像可见于南宋钱选《鉴古图》中的长翘头案。翘头案两头翘起来的部分也有高低程度上大小的差别:大者如南宋佚名《六尊者像》中的翘头案等,小者如《宋人写梅花诗意图》中的曲栅足翘头画案等。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精致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图6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中的棋案图6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中的棋案线描图

    宋代案在功能上呈现出多样性,如画案、供案、书案、棋案、柜案、食案、花案和办公案等,堪称形形色色。譬如,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宋佚名《西园雅集图》和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中绘有宽大的画案,北宋佚名《文会图》中的案则是一种超大型食案。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还描绘了象棋案(图6),宋代产生并发展了象棋,专用象棋案也应运而生,由画中棋盘上格子的组合与棋子的摆放可知当时的象棋与如今十分接近。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东南亚老挝木材市场依然无明显的起色,行情持续弱势整理。据商家反映,往年11-12月份,老挝当地已经发放指标并进入砍伐期,然而今年受老挝总统换届的影响,至今为止老挝仍未发放砍伐指标,加之今年国内市场需求冷清,老挝木材市场也因此陷入“迷茫”的格局当中。

    (木材网记者陈振伟)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