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率94.9%\中国最有用的红木公众微信号
详细内容

沈阳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率94.9%\中国最有用的红木公众微信号

时间:2020-10-11     人气:633     来源:     作者:
概述:7月19日,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通报2017年沈阳市第二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其中,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75批次,合格率为94.9%。本次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75批次,合格率为94.9%。其中,抽查地板类产品46批次,合格4......
7月19日,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通报2017年沈阳市第二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其中,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75批次,合格率为94.9%。

本次抽查人造板79批次,合格75批次,合格率为94.9%。其中,抽查地板类产品46批次,合格43批次,合格率为93.5%;抽查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13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2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细木工板7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刨花板3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生态板7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组合式包装箱用胶合板1批次,合格0批次,合格率为0。

本次抽查依据《2017年沈阳市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对人造板的密度、静曲强度、表面耐磨、吸水厚度膨胀率、表面耐污染腐蚀、内结合强度、甲醛释放量、弹性模量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据本次发布的《2017年沈阳市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统计表》,圣罗娜国际木业(沈阳)有限公司的1批次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被检出静曲强度项目不合格;沈阳市万盛达木器加工厂的1批次组合式包装箱用胶合板被检出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甲醛释放量项目不合格;沈阳市鹏宇木业有限公司的1批次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被检出静曲强度项目不合格;沈阳鑫格兰特木业有限公司的1批次仿古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被检出静曲强度项目不合格。



公开信息名称红木之家微信号meilihongmu类型订阅号介绍中国红木家具资讯第一站!最新最全的红木价格、资讯、活动!www.
每日发送最新最全的红木资讯、红木价格、红木货源信息等。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我吧!
(:)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7月13日,沈阳市质监局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抽查通报,本次发布的监督抽查产品包括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4大类19种410批次产品。

    记者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共抽查沈阳市100家生产企业生产的木制家具产品100批次,合格79批次,合格率为79%。不合格项目有:甲醛释放量,不合格11批次。

    木制家具是与广大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质监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要注意甲醛释放量、木工要求和消费使用说明书。


    2015年9月25日,“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开幕式在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该展览于9月26日向观众开放,展期至11月15日,集中展示“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两年来的成果。其中的木器文物精品“紫檀雕荷花床(床围子)”与随形制器的“仿灵芝硬木炕桌”以其精美的雕工与独特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

    木器上品谁与争辉

    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只能欣赏到这款满雕装饰的紫檀雕荷花床局部。荷花床的床围饰以透雕荷花莲蓬纹,“穿枝过梗”的多层透雕技法运用,集中体现了清式宫廷家具“不惜工本、雕刻细腻、装饰繁缛”等鲜明特点。另一款“仿灵芝硬木炕桌”,则在整体风格上借鉴了树根家具随形制器的特点,叠落式的几面在置物后,于视觉上富于变化并有错落之感。通体以灵芝及枝干的自然走向随形制器,古朴自然、充满生机。因传世的叠落式家具非常稀少,此件“仿灵芝硬木炕桌”几经修复后得以展示后世,更是弥足珍贵。

    故宫在展“紫檀雕荷花床床围”,由“同兴和”修复完成故宫在展“仿灵芝硬木炕桌”,由“同兴和”修复完成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欣赏到的这两件修复如初的珍贵文物就是出自百年老字号“同兴和”门下的老师傅之手。那么“同兴和”是如何与故宫博物院结缘的呢?这个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

    2013年,国家“平安故宫”工程正式启动,故宫博物院首次引进社会性力量,以扩大文物修复技术团队的实力。故宫博物院通过严格的资质考核、遴选优秀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企业派出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师,进驻故宫工作。作为百年老字号品牌“同兴和”,以其独有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很快便进入到木器文物修复的待选名单。在遴选初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齐翔带队对同兴和进行考察,对同兴和产品的工艺、质量、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就这样,2013年6月,同兴和专门组织了一批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组成家具修复团队,正式进驻故宫慈宁宫,负责修复院藏文物(木器),截止到现在已经完成了数十件国家一级文物的修复工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齐翔带队对同兴和考察

    技传百年初心不改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先后入选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同兴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品牌积淀。

    “同兴和”原址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街上一条百十来米长的鲁班胡同。清嘉庆年间,清宫造办处日渐衰落,众多能工巧匠流落至此,开设木器作坊,并将宫廷制作技术融入民间木器制作工艺,木器作坊这一行业遂在此落地生根,日渐兴盛。清末民初,这里共汇集了35家制作硬木家具的作坊和店铺,其中不乏一些名噪京城的老字号,同兴和木器店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东晓市街的“同兴和”木器店老店旧址

    同兴和木器店开业于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其前身为一家制作硬木马鞍的店铺,后扩张为专门生产、收购、修售硬木家具,大量收购流落民间的名贵木材及宫廷家具,雇佣了众多的原清宫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按宫廷制作技术仿制宫廷家具,并收购家具旧件维修出售,同时承接达官贵人上流社会的家具的修理业务。以其“选料精细、技术精湛、做工考究”等特色,在这一行业内做响了自己的招牌,成为当时木器行业老字号的龙头老大。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的直隶军阀吴佩孚在京津两地的宅第所用家具摆设均由同兴和供给和布置,同兴和出品的家具逐渐成为当时众多商贾望族青睐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东晓市街上的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至此同兴和的名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经历了几十年的沉寂,进入21世纪,为了恢复老字号“同兴和”品牌,传承明清宫廷家具制作技艺,2008年北京同兴和古典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正式重组成立,成立之时由著名文物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亲书“同兴和”匾额。重新组建后的同兴和,以传承明清宫廷京作家具制作技艺为己任,回聘了同兴和技艺传承人赵长顺、王来凤、王燕英等老艺人,依照技艺传承传统,按老工艺复制、修复经典紫檀、黄花梨材质的明清宫廷家具,自此,一度沉寂的历史篇章获得续写,让今天的老百姓有机会使用最原汁原味的宫廷京作家具制作技艺。

    学以承古一板一眼

    木器修复技术伴随木器的制作而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木器文物修复技术,继承了明清以来的各流派家具和巧器制作技术,旨在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物内含的价值。

    “同兴和”资深老师傅王来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物修复特别考验修复工作者的技艺、经验和耐心,尤其对于木器文物来说,在实际的修复工作中能参考的资料极少,涉及的流程和工种、技艺都比较复杂,而传统技艺对木器家具的修复实践经验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修复过程中的木料、油、蜡等方面都需要用传统老料和老工艺,其原则就是不能破坏其结构、外形和包浆,整个过程要秉持“修旧如初”的理念,以老的技艺、老的材料、老的样式、老的味道来修复器物,呈现原汁原味的宫廷家具制作技艺和文化。

    对于在展的“仿灵芝硬木炕桌”,王师傅回忆起当初接手修复时的工作情景,“我们的技术工人,先是按照老的工艺习惯,根据榫卯结构去想怎么把它给攒起来,看能否把它组装起来,这个过程中检测它有没有破损。这是一个异形的老家具,按照它的结构进行解剖其实挺难的,(只能)慢慢攒起来,把形给恢复起来。”

    故宫在展“仿灵芝硬木炕桌”修复前故宫在展“仿灵芝硬木炕桌”修复后

    在谈到修复流程时,王师傅介绍说,一般在正式进行修复之前,要先通过细致的检查,初步判断器物的受损情况,清洁表面灰尘及老化胶渍,对于整体缺失的部件,需要按照原有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并制作其缺失的零部件,对于开裂、开缝或者榫卯结构破损严重的器物,需打开后进行局部处理再进行重新组合,以保证肩口严密,从而最大程度恢复器物原貌。

    修复流程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的讲究。比方说榫卯结构,它是古代家具和现代家具的主要区别,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也是传统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相较于现代上胶工艺容易造成干燥时开裂、潮湿时开缝等问题,榫卯通常采用活结构,榫卯、榫眼全部带梢,可随时拆卸,结构部位随四季气候的变化抽涨,不开、不裂,经久耐用。

    说到上胶,其实明清家具也会用到“胶”,不过这种“胶”不同于现代用“胶”,它采用传统的工艺,用猪皮鳔或者鱼鳔熬制而成,用于加固榫卯结构。鳔胶的性能不是堵严榫卯之间的空隙而是撮严,其主要特点是,在修理家具需要拆开时,用热水烫榫卯结构处即可松动拆解,既方便又环保。现代制造使用化学胶,结构粘死后,不会随木材的自然抽涨变化,会导致开裂并变形,同时无法维修。

    对于缺失的零部件,则需进一步设计、制作。首先依据器物旧件用料的纹理、颜色进行选料,尽量选用纹理、颜色相近的材料,经过净料、划线、断肩、凿眼、开榫、打槽、起线、拼板、装板、裁口、清理(具体工序按实际情况而定)等一系列流程步骤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步木工的工作。接下来是雕工制作,老师傅们利用传统的工具、按传统的手工画,依次按凿、光、派、修等十多道工序进行手工雕刻,雕刻出的图案活灵活现,生动美观,真正体现其艺术价值。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在铲活时,同样参照旧件,花活的光洁度、形态、圆润度必须与老件保持一致。最后是油工,主要是旧件清洗和新件打磨。首先用清水将器物旧件表面上的油泥清洗干净,重点是力度得当,以保护花活原样,不得损伤旧件;然后用纯棉布将表面的水渍吸干,花活根儿底不得留有水渍,自然阴干。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比的耐心,新件打磨亦不例外。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细致活。依照“古法”老工艺,比较讲究的做法是采用独特锉草工艺打磨,以软磨硬(砂纸打磨是以硬磨软),既不损伤木材表面,同时保留木材原始表面花纹与花色,体现木材的自然美感。现代制造使用砂纸打磨,只是凸显光亮,木材的自然纹理、棕眼等特性随之消失。莝草打磨一遍还不够,需要由粗到细进行三遍打磨。第一遍使用泡湿的原始莝草打磨,去掉雕工、木工地子不平的工具痕迹,第二遍打磨使用第一遍莝草用后的碎莝草,磨去第一遍莝草的痕迹,花活表面用一小簇莝草一点一点打磨;第三遍莝草打磨用自制工具或布裹着碎末打磨,以去除第一、二遍莝草痕迹,表面光亮、滑溜、圆润为基准。

    古往今来承前启后

    文物的修复不单只是一件破损文物的复原,更多地关系到与其有关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等层面的还原与再现,因此文物的修复就被赋予了多个层面的含义,如何将文物以及与文物有关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更重要也必须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王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护,让代表传统文化的古旧家具重新绽放时代光彩,与此同时,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也将有希望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这是我们这代老手艺人特别期望能够看到的。“同兴和”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文物保护和修复行列,是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品牌企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将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受到经典,通过传承和发展,带给更多的人。

    阅读全文
  • 沈平(左)与周默先生沈平设计铁力木灯挂椅600×480×1158厘米沈平设计紫檀画案1800×800×820厘米

    文/安吉

    去年皇城艺术馆举办“与物为春”:明味·沈平家具设计展,展出近年沈平先生设计并参与制作的明味家具数十余件,展出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行家提出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极能反映当下古典家具收藏、设计界的探索、争议和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沈平先生与家具用材专家周默先生借受访之机一并解答,厘清视听,这里选取部分,以飨读者。

    因材制器

    是次展出的家具材质多样,涉及黄花黎、紫檀、楠木等等,有观者问,“为什么不全用黄花黎或者紫檀做?”以为使用最名贵的材料,才能做出最名贵的家具;或者好家具,一定要用贵材料,都属于沈、周两位所说的“唯材质论”。“唯材质论”实为“唯材料价值论”。然而家具要实用,正如人体之骨硬筋韧肉软,各有功能。不同的木料,材质相异,适宜承担不同的功能,不因价高而全能。家具又要漂亮,不同的木料,花纹颜色有异,适宜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意义,岂因价高则全美?

    周默: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征,包括颜色、纹理、硬度、图案、油性、气味、承重性等等。一种材料适合做什么家具,受它特征的限制,有它自己的定式。把材料贵重与否,价格高低排在第一位,是不科学的。绝非紫檀或黄花黎做出来的所有家具都是美的、好的。沈平老师设计的家具,并不看材料的价格,主要是从家具本身的需要、从美的角度来选材。一件家具的成败,不是取决于材料。但是材料非常重要,要做一件家具,要表现某个主题或设计观念,材料作为基础,作为一种表现语言和载体,非常重要。

    沈平:“唯材料价值”评论家具,有炒作成分,属于商业行为,我们不去说它,因为终究与家具的美观、实用关系不大。最重要的仍然是一个材料的艺术表现力和功能承担力,用以履行每一件家具的审美和实用功能。如果用紫檀做一件大柜子,它会有很沉闷的感觉,而沉闷不符合明式家具本身的传统和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你把家里弄成黑压压一片,黑云压境一样,只传达一个信息,就是我的家具很贵。没有别的,这是很可惜的。

    明人当初选用黄花黎和紫檀,绝不是因为它贵,而是因为这个材料与他心里的审美需要相吻合,这个材料正好适合做这个东西,他们才用它。现在有一些人把这个反过来了:因为这个材料贵,所以用它来做东西。这是不对的。要回归家具原初的意义,把心放平。是享受生活,不是被价格所操纵,更不是炫耀财富。家具做出来应该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舒畅,而不是扭曲、压抑。

    创新的首义在于继承传统

    “明味”家具,有明余味,原该“老”,但这次展出的家具,许多观者都认为“新”,设计者怎么看?

    沈平:大家都说新,我说不新。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可以说没有多少是真正的创作,全是吸收前人的精髓,去粗取精。好的、精髓的部分,我把它集中了。不好的我去掉。这里面全是前人的智慧。但是给大家的感觉是“新”。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创新?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是传统的再认识、再吸收、再度发扬光大。不是把传统丢掉、否定掉,自己独出心裁鼓捣出来的,这也是当前社会上一种不好的倾向。

    周默:这次展出的家具,大家都说很新。我以为这里的“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明式家具的形式很新;二是材料新。我觉得明末文人玩的东西,明末的时尚,到现在还没有消退。明朝以后,特别是雍正以后,把许多传统给隔断了,现在可能是重新认识它们的时候。明末清初文人的想法、玩法、说法,跟我们很接近,比如家具的尺寸、用料。有一些东西适合紫檀,他们就用紫檀,有一些器物需要别的材料,他们就选别的,比如杉木、柏木,价格都不贵。但是明末的人乐于用它们做家具,完全是一种心理上的审美追求。以木材的贵重来给家具排位,在他们眼里,应属“俗不可耐”。他们不受虚荣心的驱遣。

    美的,一定是道德的

    那么仿清家具也是继承传统,也算新式吗?

    沈平:在我看来,清不在正道上。它既不尊重材料,也不尊重人性,是扭曲心态的一种表现,也不是我们应该着力光大的那部分。但是清式家具肯定有它的优点,比如工艺和材料的多样性。

    周默:清式家具的起点是雍正,所以王世襄先生将狭义的“明式家具”的终点确定为雍正。清式家具极重视材料的贵重性。现在许多人把清式家具,特别是乾隆时代的家具说成是中国优秀传统家具的顶峰,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中国的审美流派分为两种: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清代自雍正以降,一律错彩镂金,确实是不惜材料,不惜工本。雍正时象牙、玉、翡翠开始用在家具上;到乾隆时,家具上使用这些贵重材料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个特点是重雕工,凡器必雕。几乎优秀传统家具的结构都被大量舍弃或改变了,完全是为了适应、配合这种奢华用料和繁复工艺。清朝的工艺好不好?好。雕得也好。但现在看也有一些繁复是没有必要的,是对明式传统的否定。工艺上很高,但是审美上是一种倒退。

    沈平:什么人喜欢什么东西。满族入关以后,就在有意炫耀、倡导那种排场、奢华;原本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浸润,所以才极力张扬,生怕不瞩目。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我们也不应该推崇。

    至于繁复的工,有的,只是单纯没用,有的,还起破坏作用。他们把工都用在表面,结构上完全没有追求,不讲究,有的连榫都没有,包括皇帝的宝座都能这么干。中国传统家具很好的结构都被舍弃了,所以一个东西的好坏,不能仅仅取决于表面上看得到的工艺繁复。如果一个东西只是工艺很精细,可能离俗还近点。

    我们这次展出的体积比较大的家具,都很好地继承了明式的结构,不用钉不用胶,都是可以拆的,不存在上不去楼的问题,这就是优秀传统的具体做法。既然使用传统木材,就要对得起这个材料,过几百年,你只要不毁它,它都坏不了。不能因为做的结构不对,一碰就散了,那个不行,对不起料,对不起买家。所以美的,一定是道德的。

    周默:某些误导目前的确已经影响到我们对于优秀传统家具的理解,从家具拍卖就可以看出来,拍卖会上价格最高的,还是乾隆时代的屏风,前后左右都雕得满满的。另外也严重影响了家具的生产。我刚在南方一个很有名的家具市场看了三天,家具没有一件不雕的。一个饭桌,雕成二三百头象,一两百个人物,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人越多越好,象越多越好,当然大量是用电脑雕。这是对贵重材料的一种亵渎。当时没好意思直说。很好的材料,开刀就乱雕,说这是“乾隆工”。从工艺上来说,应该对乾隆工表示尊重,但如果无选择、无节制地用于建筑或家具,常适得其反。一块木头拿过来,跟画家拿过来纸一样,你手里的刀就是画笔。一张纸作画,首先要讲究布局,你全部都雕满,巴掌大的空隙都不留,请问布局在哪里?最终家具的价格,以雕得满不满来算,工越多,雕得越满,价格越高,很乱很离谱。

    我们这次展览,想要突破这种误解,希望给参观者一些启示,启发他们重新思考家具应该是什么样的。许多来观展的老外都觉得对中国家具有了革命性、颠覆性的认识。这是我们期待的,期待更多人重新考虑什么是好的家具。所以这次家具展有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材料使用上,并不是越贵越好或花纹越花哨越好。选材有原则。二是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朴实,它原本就美的一面。比方说榉木,它自然的纹理已经非常好看了,如果再雕,就破坏了那个纹理。这个跟黄花黎是一样的,黄花黎的每一种颜色,每一种图案,每一种纹理都不一样,非常非常漂亮。我一直主张不要去破坏它,人为去雕鸟、雕凤、雕龙,是人的狂妄,是对天然美的侮辱。三是赋予家具新的思想、新的涵义。沈老师从哲学和审美角度考虑很多,每一件家具都是有说法的,根据材料,来选择样式。所以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家具展。你能从中看到许多。

    沈平:家具具有审美和使用功能。这里展出的家具,我们都尽可能多地赋予了审美功能。并且由衷希望看到它们的人有所感受,不见得能说出来一二三,至少看见这些家具你感到舒服;第二个指标就是动心,你从心里感到动容,或者说有联想,这是“境”的问题,人的修养在什么程度,就可以感受到什么程度。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感觉,因为审美有时候也是个高下的问题,不一定同不同的问题。

    对材质的巧妙把握可以化传统为现代

    明式家具传达明代风貌,清式家具表现清朝气象,用传统理念设计现代家具,如何与现代思想、风气结合呢?

    沈平:其实人们对传统家具的理解有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它很压抑,死气沉沉,二是不舒服。这类感觉很大程度上都是清式家具造成的,王世襄先生几十年前就把明式家具的好东西拿出来了,许多人都欢迎,都接受。接着家具热出现这么多年,想拿这个东西换钱,又唯恐换不回钱,就迎合一些人的低层次审美,就以工多料贵为标准,所以就使劲雕,就专用贵材料,最后成了一个怪圈,把真正的好东西给丢了。这是现在市场的面貌,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既不舒服又压抑,搁在家里难受。我从心里想让大家转变认识。其实我们中国明式家具已经很舒服了,搁在家里看着舒服,用着舒服,心情愉悦,身体愉悦,我想让大家感受到,进而对自己民族的精华,有一个认识,有一个精神上的追求,把这个民族的优秀的东西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的一个追求。

    周默:我前两天在外面看到一组家具,照宋朝的一幅画做的。有一个香几,就做得跟水桶一样,不美,显见制作者没能理解原物。现在我们所有的模仿,无论仿乾隆还是仿康熙,模仿到最极致,就是作出来的家具极适合当年那个场景。但是我们是回不到当年的。所以机械模仿出来的家具,放在今天来用,可能完全不合适。

    所以许多人觉得我们的家具新。其实为改变家具的拖沓、沉闷,沈老师在设计的造型上、材质的选用上、材质的搭配上,都下了许多功夫,最终使家具看起来非常明快。我们把普通的材料,通过颜色、纹理的不同组合、搭配,或者对比,最终制造出一种清新的感觉。绝非随便什么材料一搭配就能出来这个效果,一定要巧妙,这是这个家具展的亮点之一。

    拿楠木来举例。楠木配楠木比较保险,这个没有错,但不绝对。像那种所谓的“极品楠木”,它的花纹非常漂亮,但不适合与它的同类搭配。所以绝非所有最美的东西堆在一起就是一件最美的家具。这次展览材料的搭配上有许多原则,可能对参观者是很好的启发,比如家具的腿、边大都选较直纹平实的材料;出彩的、花纹比较好的,一般都做面心。市场上也有不错的东西,却常常在材料搭配上乱七八糟,有的四边很花,四个腿也花;还有的案子、桌子四边浅,面心色深,都是不讲究的;整体感觉就是散、乱、不协调、不漂亮。家具的边、腿,基本上应为“一木所为”,深色,对应,对称,浑然一体。所以对材性的把握应该是家具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你不了解的话,设计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设想得再完美,材料搭配不好,设计理念就传递不出来,表达不出去。这都是现在被忽视的东西。

    被误解的楠木,被误导的价格

    如果要收藏的话,是不是就要首先考虑材质?

    周默:要说材质与价格的关系,媒体的误导,公众的误解是很严重的,这里面有许多可说。还说楠木,有人说它的味道比沉香、棋楠都要好,这基本是胡说。楠木属樟科,味道以优雅着称,与沉香、棋楠不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层面,因而不具可比性。

    这种木材一度专用于寺庙、祠堂、棺木,还有陵寝、宫殿,因其直丝,故排水快;竖用承重性好;有香味,故少虫蛀;有油性,腐烂慢;比重不大,适于搬运等等,符合建筑用木的基本要求。根据史料记载,大量用楠木做家具,是从雍正开始,他继位第一天就有朱批。到后来用得越来越多,现在楠木炒得很热,几乎用来做所有的家具,从椅子,到桌子到床,楠木无所不为,这是很荒谬的。一来用楠木做家具本来就是某一段历史时期内统治者个人的喜好,何必人人趋之若鹜?二来事实上该统治者本人在慢慢了解了楠木的性质以后做了大量的批示和修正,证实楠木有许多缺陷和局限,但这一部分常常被忽略。明清两代楠木家具有几件流传下来了?跟它的木性有很大关系。故宫[微博]现在有雍正时期八尺高的大书架,全楠木,最后雍正发现放上书以后就压弯了,最后不得不用大杉木顶起来,结果一个柜子顶十几根杉木,很不雅观。因为楠木横用承受不了重量,但楠木很适合竖用,做画柜、小箱子、书架的一部分。除了金黄色那一种,楠木的颜色非常单一,也给家具设计带来麻烦。

    楠木的确有许多种。樟科里面的桢楠属和润楠属加起来有200多种,再加变种就更多了。金丝楠多源于桢楠属,事实上桢楠属里的多数木材都有可能达到金光闪闪的效果。木材没有什么神秘的,把它说得神乎其神,或过分高贵化,都难逃商业炒作之嫌。还有人把产地神秘化,说金丝楠只有四川雅安的最好,极有可能是他买到的金丝楠就是四川雅安来的。事实是,楠木从西藏怒江峡谷开始,沿长江一直往东,从云南北部,到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越往东颜色越正越有规律。纹理最好的,往往产自福建与浙江交界的地方。

    这次沈老师设计的紫檀为心的香几、楠木四件柜,就很自然很恰当地表现了楠木的天然美,我觉得对金丝楠的理解相当准确,语言把握得相当到位。四件柜的八块面心是取自同一木料,纹理都是对应、对称、有呼应的,给人灵动的感觉。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家具就像正在生长,它是活的,有生命的。我认为与沈老师对材料的运用和对形式的把握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把握每一种材料的性质,家具才能活。你不理解它,不重视它,它的纹理、颜色,不可能被用活。取“与物为春”也是这个意思,中国的传统审美体系里面,极重视活泼、生气。画画如此,书法如此,家具亦如此。

    文化内涵最更收藏价值

    对收藏家具的人,有什么好建议?我们日常应该购置什么样的家具?

    周默:其实买一件家具,又怀着强烈的涨价的心态,是不健康的。你买这件东西,你怎么知道它一定能升值?收藏本来就应该是很少人玩的,现在全民在收藏像买股票一样。事实是现在的许多家具并不具备投资的价值,家具本身还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值得投资的无非是家具的材料,材料又大多涨落无定,就算材料涨了,你手里的家具也未必涨。试想雕一堆赖蛤蟆在椅子上,那个东西谁要?

    日常家用的话,家具没必要买那么贵,以实用为主。

    如果有机会、有条件收藏,同样材质的家具,还是要从造型、工艺、材质等几个方面,挑有文化、有品味、有美感、有内涵的家具,它升值的可能和幅度可能比胡乱堆砌出来的家具要大一些。


    很多有怀旧情节的人们都不太喜欢五金,觉得它如建筑般冰冷没有人情味儿,那么这款木架也许你会喜欢。来自KALO工作室的设计师们为不喜欢木质家具上看到过多用来固定的五金件的人设计了这款Multi-Tier整理木架。Multi-Tier采用橡木制作而成,它还原了木质材料的本色和特性,在设计木架的时候,设计师们没有用一个五金件固定,整个木架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一体化,四根木褪依靠顶部的黄铜钉可以轻松地进行折叠或是调整高度,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之外还能够节省运输和组装过程中的麻烦。在穿过下面的搁板时,缺口处的皮革衬垫则会护住木腿防止它们往下滑落。如果你是木制家具的爱好者,这款木质整理架一定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