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上的珠江清明上河图\澳大利亚林业再刷纪录木制品出口首次突破35亿
详细内容

木雕上的珠江清明上河图\澳大利亚林业再刷纪录木制品出口首次突破35亿

时间:2020-10-11     人气:1329     来源:     作者:
概述:珠江“清明上河图”木雕目前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符超军摄所有因水而名的城市,都留下了关于水的文化印记。从西子湖上的无数诗篇,到秦淮河畔的戏曲传说,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北宋首都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反观岭南水城广州,关于旧时江城风华的文化资料能让人......
珠江“清明上河图”木雕目前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符超军摄

所有因水而名的城市,都留下了关于水的文化印记。从西子湖上的无数诗篇,到秦淮河畔的戏曲传说,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北宋首都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反观岭南水城广州,关于旧时江城风华的文化资料能让人记住的似乎不多。

在距离广州市区60多公里的从化市,一次偶然的文物普查,让一块历经沧桑的木雕封檐板重见天日。令人惊讶的是,这块雕工精美的封檐板描绘的不是常见的花鸟、戏曲等内容,而是真实反映了清朝中期广州珠江北岸的图景,堪称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曾妮实习生吴如萍

抢救回来的“清明上河图”

从化市太平镇钱岗古村,一个始建于明朝的村落,居住在这里的是“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的后裔。

这个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着900多座房屋的村落,比从化建县的时间还早200年,故有“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其历史悠久可见一斑。

陆耀洲老人今年80岁高龄,是陆秀夫第33代世孙。在著名的广裕祠前,陆耀洲老人指着房檐上一块长达八九米的封檐板告诉记者:“整个钱岗古村最宝贝的就是这块板子,现在这块是复制品,真正的那块封檐板刚发现的当天就被博物馆收走了。”

所谓封檐板,就是钉在屋檐下既能保护桷头不朽,又起到了装饰作用的木雕刻板。这块封檐板原本是用长马钉钉在西更楼的屋檐下。与岭南民居封檐板常见的花鸟戏曲纹样不同,这块封檐板刻画的竟然是真实的珠江江城图!

老人苍老的目光在这块封檐板上摩挲,这块封檐板在陆氏子孙头上挂了几百年,虽然他们不懂文物,但对这块古老的木板却有着深厚的感情。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古物都被“破四旧”,砖雕、灰塑、木雕上的花纹、人物头像统统被铲去,淳朴的钱岗村民用黄泥糊在这块木雕上,写上革命标语,才保住了这件重要的文物。

尘封多年,这块封檐板得以现世还得多亏了政府的一次府第民居补查。2000年5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继续补查府第民宅的通知》,时任从化市委书记的陈建华(现任广州市市长)领队组团普查文物,足迹遍及城乡各地,就是在这次“急需补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清古村落:钱岗古村,进而发现了这幅历史和艺术价值极高的珠江江城风情图。

据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回忆:“普查当天有记者在场。在发现这件文物后,我们担心这件宝贝一经媒体报道肯定会引起注意。文化局、博物馆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当天就将它运到广州博物馆保藏,并按原样复制装回原处。”

同年底广州博物馆在广州市文化局的指示下,并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妥善安全地将这块清代广州木雕“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运回了广州,并入广州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经过专家初步研究表明,这块封檐板的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为我国境内目前所见唯一一块,也是最早的一块描绘广州珠江北岸风情的图画,其画法仍为我国散点透视法,与兴起于18、19世纪的那些受西洋画法影响的外销画有别。

程存洁告诉记者,在岭南,木构建筑中常见的是雕花封檐板,从化发现的这块封檐板内容却详细生动地描绘广州珠江江城风土人情,这在当时看来是极为难得的。

为什么这块稀有的写实木雕封檐板会在距离广州70多公里的钱岗村出现?程存洁分析说,同时代广州有不少外销画描绘了江城图景,但从没有人想过把它雕刻下来,其实对于当时的木雕工匠来说,雕刻这样一幅作品并不难,主要是囿于观念。

钱岗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据清朝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编纂的《广州府志》记载,从化人品质朴素,勤劳耕读,有气节,读书学识成为当时风气,中举者颇多,村民文化知识素养高,不少人具有较高的绘画素养。这样的社会风气使得“珠江江城风情图”得以产生,并让当地人接受以至得到良好保存。

最早描绘珠江北岸城南风情

为了目睹真品,记者来到广州市博物馆,实地寻访这块被誉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的“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

这块广州清代木雕“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总长8.6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由三段组成,材质由樟木构成。程存洁馆长向记者详细解说了这块封檐板上面的景物,并告诉记者说:“这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一块描绘珠江北岸、广州城南风情的图画,是广州大量生产外销画之前的一幅早期写实佳作。”

纵览这幅“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木雕画,整幅画面分为三段,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再现了清朝初期广州珠江北岸沿江20余里的美丽风景,封檐板木雕的上半部分表现的是广州城的城市风貌,下半部分雕刻的是珠江美丽的景色,因此被专家命名为“江城风情图”。这块广州“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用非常写实的雕刻手法生动再现了清代广州城和珠江边的繁荣景象。它不仅验证了很多文献中的记载,还填补了一些历史记载的空白,是研究清代广州历史的珍贵资料。

据悉,广州“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的左右两边分别表现的是清代广州城东郊和西郊的景色。在画面上可以看到广州城东郊层峦叠嶂、山岗相连,恰好印证了明末清初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记载:“广州东有砺山,在琶洲之下,虎门之上,高数十丈,一路崇岗叠嶂以千数。”

在这幅“珠江江城风情图”中,从左至右可以看到西炮台、广州城门、花塔、光塔、镇海楼、海珠炮台、天字码头、东炮台、琶洲塔等广州当时的标志性建筑,一个个熟悉的场景跃然板上,一个个表情生动的人物在画面里游走。

在这幅近9米的长画卷上,创作者共雕刻了49个人物。有趣的是,画上还出现了几个戴着礼帽、手持手杖的洋人。在江城图的左侧,描绘的是广州东郊的田园景象,一个穿着长筒皮靴的洋人正站在江边看风景;而在图上的商馆区,也有一座石拱门西洋式建筑,楼上同样站着一个老外。这说明当时广州确实是一座“国际化都市”。

除了人物之外,29艘各类船只,140多棵千姿百态的榕树,更有40多座各类房屋和亭台。程存洁告诉记者:“独具匠心的雕刻者还利用层层的波纹展现出珠江水浪,把江水推进的方向描绘得惟妙惟肖。”

或创作于乾隆某年的清明节前后

“如今,这块封檐板的作者已经无从考据,但是可以肯定是其创作于公元1733年至公元1757年乾隆年间某一年的清明节前后。”程存洁说。

程存洁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论证:在这块封檐板的商馆区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外国人在楼上来来往往,另外在郊区,也就是封檐板的最右边,我们还可以看到有洋人在里面活动,反映18世纪初期广州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这里做贸易。最重要的一点,商馆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海珠炮台与天子码头之间,根据这一细节,由此可以考证出这块封檐板创作于广州城区的商馆区修建之前。据悉,广州商馆区(也就是十三行夷馆)在1757年修建于广州城西,在此之前,广州商馆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

根据《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精选》记载:“但洋船在广,至腊月底尽数开船南去,各国所留看守余货等物之人。”意思是说,每年阴历十二月底的时候,来广州做生意的外国人一般都回国了,只留下看守货物的人。程存洁告诉记者,从封檐板的木雕图案中可以看出珠江上来往的船只没有一搜是外国货船,由此可以判断木雕所表现的季节应该是商贸淡季,当时外国人大都已回国,而且从木雕中人物的衣着来看,有人穿着较厚的衣裳,还有垂钓的老者头戴斗笠。“如此分析,此时应为广州的雨季,也就是清明节前后,因此我们有人把它称为广州清代‘清明上河图’”。程存洁说。

展现“一口通商”前的千年商都

展开清中期广州的外销画,其所描写的景物与“珠江江城风情图”可一一印证。

程存洁说,“珠江江城风情图”所描绘的广州,应处于乾隆时期早期。那时广州还未成为全中国“一口通商”的口岸,但作为仅有的几个外贸城市,广州的国际贸易已经非常发达。当时中国几个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宁波对接的是日本,而广州对接的则是英法德荷兰丹麦等西欧国家。

在“珠江江城风情图”上,我们看到广州城里有洋人,但江上往来繁忙的几十艘舟船中,却见不到一艘西洋帆船。这是为什么?程存洁分析说,清朝规定,西洋商船只能停泊在黄埔港,西洋商人则可以租用城内的民居居住或存放货物。

当时的广州,是否已经有了十三行呢?据考证,“万历以后,广东有所谓‘三十六行’者出,代市舶提举盘验纳税,是为‘十三行’之权舆”,乾隆十六年(1751年)有洋行26家,所以广东十三行只是形容最兴盛的十三家。很难说当时广州有没有十三行的说法,但肯定是洋行林立的。

“江城图”所描绘的广州,当时洋行还没有固定场所,多是临时租用民居,所以才出现了“江城图”上一楼是石拱门西式风格、二楼是典型岭南风格的杂糅建筑。当时洋行大多集中在离珠江约三百尺的十三行街。在广州立洋行的包括花旗国(美国)、红毛国(英国)、双鹰国(奥地利帝国)、单鹰国(普鲁士)、黄旗国(丹麦)、法兰西、瑞典、葡萄牙等国商人。

将当时的珠江江城图景与今天的广州对比,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当时从珠江上遥望,俗称“五层楼”的镇海楼是全城最高的建筑,无论从哪一个方向都能清楚看到它的身影;如今广州江边高楼大厦林立,早已不见镇海楼。

景物变换,城市文化却如同基因密码无法转变。昔日的广州十三行早已烟消云散,其旧址成为广州历史最长的服装批发集散地。这里每天进出货物数千吨,人流量达数十万人次,商业辐射全国各地、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

本文曾参考《不落的文明:走进钱岗古村》一书,作者程存洁,系广州博物馆馆长。

(原标题:木雕上的珠江“清明上河图”)


受益于国内木材加工能力的显著提升,2016-17年澳大利亚可再生林业再创新高,年伐木量、木材产值和木制品出口集体刷新历史高值。

根据澳农业水利资源经济局(abares)最新发布的“澳大利亚林业与木材产品数据”(afwps)报告,2016-17年度,澳木材采伐量较2015-16年同期上涨10%,达到3300多万立方米,这是澳大利亚林业伐木量连续第四年实现强势上涨;木材产值同比增长13%至26亿澳元。

木制品出口依然保持近几年的强劲增长态势,2016-17年度上涨11%,首次突破35亿澳元。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木制品制造业年销售额及服务收入达到237亿澳元,商业软木和硬木也采伐量创下2880万立方米的记录高值。

根据afwps报告,经历连续三年增长后,2016-17年度木制品进口总值同比下滑4%至53亿美元。由于新建住宅楼施工数量有所下滑(10%),导致澳建楼施工数量在2016-17年度降至220,900座,较前一年整体下滑5%;单元房和公寓房施工数量基本与前一年持平。

abares部长助理安妮·拉斯顿(anneruston)对最新林业数据感到振奋,“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地方城镇和社区居民的幸福度也因为林产品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幅提升”,她说道,“这些数据凸显出关键出口市场对我国林业的信心”。

拉斯顿部长称,澳大利亚和全球其它市场都需要高质量的可再生木材和木材制品,而这正是澳洲林业所供应的。目前联邦政府和整个林木行业正展开密切合作,以确保为澳洲林业、地方社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7万多个就业岗位创造一个辉煌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根据澳农业水利资源经济局,2015-16年度,林业为澳大利亚gdp直接贡献86亿澳元产值。特恩布尔政府正计划出资2000万澳元,以支持实施国家林业产业计划(nationalforestryindustryplan),并推动可再生木材和木质纤维行业的增长。(来源:澳华财经在线)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福建物主从广丰木雕师手上接过贵重木料。

    “一两花梨一两金”,收藏界这样形容黄花梨木的珍贵。而一名普通的广丰木雕师却说,诚信比“木中黄金”更加贵重。

    “消失”5年后,3月15日上午,福建仙游红木客商吴国栋现身广丰县,找到了自家那块贵重的木头越南黄花梨樱榴。这都得感谢广丰木雕师黄族雯5年来诚信相守。

    接受委托物主却不见了

    “2008年清明节,我在家看店,有几个陌生人给了我一块越黄榴,说是设计雕刻成盘龙璧。”谈起与这块红木结缘,黄族雯妻子清楚地记得,他们来得急,走得更急,随手在红木上写下了吴国栋的名字和联系电话就匆匆离开了,没有留下任何凭据,没有要店家写下收条。她甚至连吴国栋的长相也没看清。

    当时,黄族雯和妻子像许多广丰木雕师一样,在福建省仙游县坝下村开了家小店,经营红木工艺品加工,凭手艺吃饭,靠技术挣钱。黄师傅说:“这块越黄榴虽然只是一块直径不足30厘米、厚约6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当时就值2万多元,给我设计加工费1000多元。”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了详细了解客商的加工意图,黄族雯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拨打吴国栋电话,却发现电话打不通。此后一个月,黄师傅每天都要打好几通电话,可就是联系不上吴国栋。他还托圈内朋友四处打听吴国栋的下落,依然杳无音信。他只好将越黄榴料用布包严实,仔细藏好。

    更换手机但不敢换号码

    在外创业,总是特别辛苦和忙碌,但繁忙的黄族雯从未忘记这件越黄榴料。

    2011年,黄族雯把店从仙游搬到了莆田工艺美术城。盘点装车,光木料就装了3卡车,但对于这块越黄榴料,他小心地装进自己随身携带的旅行包内。

    在莆田打拼的一年里,好几次,有客人得知他手上有这样一块木料,甚至出10多万元高价收购,但每次都被他回绝。如今,这块红木价值已达30万元。黄师傅说:“做人要讲诚信,做生意更要讲诚信。这东西不是我的,出多少钱我都不能自作主张卖了它,我还等着它的主人来取。”

    2012年初,黄族雯回广丰创业,这块越黄榴料也跟着他一起来到了广丰。这么多年来,黄师傅换了十多部手机,却一直保留着原来在仙游使用的号码,就是想着有一天吴国栋会打电话来。

    五年守望终于物归原主

    “多亏了黄师傅多年来的妥善保管,这块木料才得以寻回,广丰木雕人真讲诚信!”3月15日上午,在黄族雯的公司里,连夜带着亲友从仙游赶来的吴国栋紧紧握着黄师傅的手连声道谢:“这几年出国打拼,不方便联系。但我知道红木是有升值潜力的,按目前市场行情,这东西至少值个二三十万。所以,我就试着拨出了五年前的号码,没想还真联系上了,我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

    “等了五年,盼了五年,终于能将这东西完好无缺地交还给吴先生了,算是了结了一桩多年的心事。”黄族雯说,3月11日上午,他妻子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有人自称几年前曾拿了一块越黄榴料来加工。为了证明是吴国栋本人,双方约好15日在广丰见面。经过认真核对笔迹,详细辨认当时情景后,他才敢放心地将东西交给吴国栋。

    “在福建莆田、仙游,有近万名从事红木木雕的广丰人,他们刀法细腻、注重神态表现,擅长雕刻花鸟、人物,深受各地客商喜爱。当时,我也是经朋友介绍,慕名而来找老黄设计加工。”吴国栋说:“如今,尽管这块越黄榴料的身价翻了10多倍,但我仍然想交给黄师傅设计加工,因为我相信黄师傅,相信广丰人。”

    (题图:福建物主从广丰木雕师手上接过贵重木料。)

    本报记者郑荣林通讯员夏广凯


    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近日,该局在福州保税港对一批进境厄瓜多尔原木实施现场检疫时,截获到活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
    据介绍,该批原木报检货物名称为雨豆木原木,随附植物检疫证书,证书显示该批原木已做磷化铝熏蒸处理。福建检验检疫局在对上述原木实施现场查验时,发现大量死蚁,但虫体新鲜。虫样送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后,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红火蚁。
    据介绍,红火蚁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入侵性和破坏性的外来有害生物之一,被许多国家视为重大危险性的入侵有害生物,也是我国禁止进境及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定殖,极难根除。
    红火蚁主要滋生在田埂、堤坝、花圃、草坪等地,除通过爬行、婚飞和随水流等自然传播外,有些地方还经过带土的草皮和绿化苗木等途径传入和扩散蔓延。红火蚁繁殖能力非常惊人,一个成熟的红火蚁蚁巢,个体可达5万-50万只,平均每年可以产生4500个生殖雌蚁,由雌蚁发育成的蚁后寿命有6-7年,一只蚁后每天可产1500-5000粒卵。同时,红火蚁环境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多,扩散蔓延速度快,不但可以通过自身爬行、飞行和随水流等途径自然扩散,而且还主要通过受蚁巢污染的垃圾、种苗、盆栽植物等含有土壤的园艺产品、草皮等人为远距传播,难以从源头上堵住红火蚁的传入和传播。
    阅读全文
  • 在东丰县“楚天雕刻”工艺部里有这样一个人:他身高1米8左右,长相魁梧,可别看他个头大,摆弄起木雕刀时却得心应手、娴熟灵活。即使再不“开窍”的木头,一到他手里那么一比划,就能成为一座精美的木雕。这个人就叫薛杰,我市一名木雕手工艺人。

    在剪刀声中接触“美术”在薛杰的记忆里,是奶奶让他第一次接触到美术。薛杰的奶奶是民间剪纸手工艺人,在薛杰四五岁时,奶奶剪纸过程中总会给他一把剪刀,让其随意发挥,鼓励他剪纸。从剪刀与纸张间的咔嚓声中,他慢慢地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美术也有了浓厚的兴趣。11岁时,他照葫芦画瓢地刻挂件,15岁的时候就能画材头……

    岳阳之行,迷上木雕

    正是有着天生的艺术细胞,喜欢一心琢磨美术,薛杰在20岁那年登上岳阳楼的一瞬间,彻底迷恋上了木雕。这一迷就是半辈子……

    因为木雕在南方比较盛行,年轻的薛杰抱着学习和打拼的态度南下。因为当时年轻,他揣上几百块的“家当”便只身一人出外闯荡。刚到深圳时,人生地不熟的他,别说拜师学艺,就是连个歇脚的地儿都没有。用了不到两个月,兜里的钱就花得所剩无几。打拼未成,打道回府?多丢面子。可咋办?因为年轻时有点美术功底,薛杰硬着头皮在深圳摆地摊给人“设计签名”,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结识了一位搞雕刻的老板,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位老板为他提供了装潢工作的机会,这也是这个东北小伙在深圳找到的第一份像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间,他一有时间就“偷学”师傅的技艺,一来二去自己也就摸索出了一套门路,自己试着雕刻,老板看他是“可塑之才”便把店兑给了他。从到深圳无落脚之地到有了像样的工作,再到如今当了“小老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木雕充满了激情。

    既然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就撒开膀子干。干木雕这行可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事儿,别看他有三年的“偷学”经历,就是真拿到台面上“真刀真枪”的干,他心里也有些犯嘀咕,甚至不知道该从哪入手。所以,他平常总在木雕创作的书籍中研究,并与圈内朋友交流,从点滴做起。1998年,他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书刻作品“和”字。“和”字的成功,让他更爱木雕艺术,他痴迷于木雕,渐渐地从一个“生意人”转变成了“艺术人”。他没日没夜地琢磨木雕这门艺术,有了灵感就马上去做,有时在睡梦中想到什么,就立刻坐起来画,常常忘记店铺开门营业。正是因为他的刻苦与执着,多年来,薛杰雕刻的大大小小的作品有几百件,很多作品在北京市、黑龙江省的手工艺品展览中获奖。薛杰说,在这些作品元素中,他最喜欢“劲”,“劲”能展现出东北人的豪爽,“劲”能体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激情。

    回家创业,让家乡人了解木雕

    只身闯荡的年轻小伙在深圳摸爬滚打的几年中,也算在木雕界站稳了脚跟,长此以往地走下去肯定会大有作为,而业界朋友也一致看好他常住深圳发展。不料薛杰却做出了意外之举,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家创业。尽管他干这个行当赚了不少钱,但当时的木雕艺术别说在东丰县,就是在东北也很难有市场,甚至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木雕。家人对他从事这个行当很是担心,劝他找份靠谱的工作,把这个当成爱好去做。因为有了在深圳时打拼的经历和资本,薛杰坚信一定能把木雕事业发展好,就算“吃老本”也要把木雕艺术推广出去。随着我市经济不断发展,加上薛杰自身的不断追求,木雕艺术在家乡逐渐“升温”,很多喜好木雕的人慕名而来,一些喜欢木雕的年轻人更是前来拜师学艺。如今,薛杰的木雕技艺与作品已经在当地家喻户晓,但他仍然不满足,要继续传承与推广,而对木雕那份执着的爱,他早已融入于心!

    来源:辽源日报


    9月11日,2016年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在我市开幕。论坛围绕“维护森林生态安全,提高国民绿色福祉”的主题,全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交流了林业发展经验,深入探讨了森林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密切,双方经济依存度不断增加,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互惠双赢的合作局面已经显现。据介绍,东盟国家大部分地处热带,热量充沛,降水量大,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加强林业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中国拥有林业采伐运输技术、加工设备、专业人员等方面的优势,林产品市场需求巨大。而南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资源支撑能力弱、产业不合理、企业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据悉,本次论坛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维护生态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挑战的情况下,应将发展林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作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增长的战略选择。

    (来源:南宁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