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打造国家级木材基地和中心\三福古典家具董事长黄福华一行到凭祥考察
站在正在作业的一期码头,放眼向长江上下游江岸望去,二期工地上4个5万吨级泊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工作人员正忙着安装吊机,目前吊机安装工作已接近尾声,总投资约1.8亿元的12台25吨级吊机将在近期全部安装到位,届时连同一期的6台吊机,共有18台吊机屹立在长江镇江段北岸。“二期工程建成并实现对外开放,预计当年进口原木突破200万立方米,并且还会增加。”新民洲临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杨帆说。
位于长江北岸的新民洲,正成为一块“战略宝地”。成就点睛之笔的,是2014年12月园区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国林业集团,双方合力规划建设中林(镇江)生态产业城。“2018年我国将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木材进口的依存度将达90%,原木进口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中林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从事林木经营管理的央企,将把新民洲打造成为国家级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2018年新民洲将承担中林集团原木进口量的70%,约12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原木进口量的十分之一。”徐海平说,项目落户新民洲,是看中其独特优势:区位上,新民洲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具备较低的物流运输成本优势和较强的市场辐射力;资源上,新民洲具有稀缺的深水岸线和广阔的纵深腹地,为推进木材产业链的港工贸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木成林,一根根木材搭起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如今,在新民洲,一座集贸易、仓储、物流、加工、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正在形成。徐海平介绍,根据中林集团的战略布局,不但要在新民洲打造出国家级木材储备加工交易示范基地,还将在木材上继续做文章,打造中国国家级进口木材熏蒸处理区、国家级进口木材加工基地;国家级原木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国家级原木定价中心、国家级中高端木制品交易中心。
目前,生态产业城建设呈快速推进之势。总投资1.02亿元的木材加工园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已有4家木材加工贸易类企业入驻,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加工原木近1万立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协调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这是被生态倒逼出来的大项目,也是重视生态引领的大项目。”现在,看着一个国际“木”城项目已由蓝图逐步展露现实模样,京口区有关领导感慨道,“除了一根木头打造的六个国家级基地和中心,我们还重视新民洲另一个国家级称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我们决不允许破坏生态的产业在新民洲野蛮生长。曾有煤炭行业想入驻,被我们坚决给拒绝了。生态,是新民洲的金字招牌,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个金字招牌。”
林生城兴。眼下,新民洲投资5亿元,全力做好临港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记者关注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规划中的生态城,每条道路都是以香樟、榕树这样的树名来命名。“木业的发展,会形成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京口区有关领导说,下一步,新民洲将利用区位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老产业和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展望明天,随着木材产业的发展,人口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一座适合3万人宜居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生态小镇即将呈现。
12月2日,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二届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黄福华一行到凭祥参观考察。市委书记邱明宏,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何少伟,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赵忠民等陪同考察。
黄福华一行首先实地参观考察了南山红木城、红木原材料交易中心以及弄怀、浦寨边贸点等地,并听取了凭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展思路和方向的相关情况介绍。
邱明宏在介绍中说,近年来,凭祥创优环境、创新机制,始终坚持招大引强,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的跟踪引进,实现“招、引、带”的连锁效应,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凭祥市的红木生产加工统一集中,配套齐全,希望通过此次招大引强,引进像“三福”这样的中国红木龙头型企业,解决凭祥红木产业没有大型、高端、知名生产企业的弱项,解决凭祥红木品牌,助推凭祥红木产业升级。希望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福华能够在凭祥投资发展,传承中国古老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并通过文化产业化使红木家具产业成为最重要且最具特色的支柱性产业,推动凭祥红木产业的大发展。
黄福华表示,通过此次凭祥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到了凭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对于在凭祥投资发展充满信心,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加深合作。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咏通讯员徐碧爽)近日,在京山县宋河镇同升村二组富水河边,有村民发现了十几根疑似“乌木”。昨日,记者从京山县获悉,经过专家初步鉴定,这些确为千年以上乌木。
最先发现这些“乌木”的,是该村二组黄家畈的村民黄召骏。据介绍,7月5日,暴雨过后的富水河把河岸边黄召骏家的玉米地全淹了,黄召骏到地里巡查时发现河中央有些不寻常的浪花,有心的他便留守河边查看了许久。10日水退去后,他请来几台挖掘机打捞。12日捞起8根大“乌木”,后又陆续捞出一些体积稍小的“乌木”,最长一根长约12米,最大直径约1.2米。
黄召骏发现疑似乌木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说,那几天总共有三拨不明身份的人去过,有的人还与当地村民发生了争执。
12日,“乌木”被捞出后堆放在河岸边,晚上,同升村二组自发组织20位村民和公安部门一起守护,保护“乌木”不受损失。
同升村发现“乌木”的消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京山县林业局、县文物局当即派出专家对“乌木”进行初步测量和编号,并将十来根“乌木”运往宋河镇林业派出所统一存放管理。
14日上午,湖北工艺美术学会的几位专家到达宋河镇,详细查看并提取了6个样本,还前往出水现场进行探查,确定出水的那些木材就是乌木。“初步判断埋藏地下的时间至少千年以上,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但具体年代还需精密仪器鉴定。”专家介绍。
专家还称,乌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丘陵、平原地区比较少见,这次发现的乌木体量大、数量多、保存状态较好,即使在全省范围内也属罕见。这些乌木应该是一次较大的洪水冲刷后沉积下来,且极有可能就是本地木材。
目前,宋河镇已将河里发现的34根乌木全部打捞出来,并根据专家的建议用油布将其覆盖并定期喷水保湿,进行集中、妥善保管。
乌木又称“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系古时沉于水土之中的木材,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
乌木是因其数量稀少,成材率低(不到1%),不可再生,又极具有观赏价值,因而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纵有黄金满箱,不如乌木一方”之说。
来源:楚天都市报
1.质朴的感觉由内而外(图片提供:木智工坊)2.分享空间,体验生活(图片提供:梵几)3.图片提供:半木
编辑/刘根旺
空间名片>>>
木智工坊是建筑设计师赵雷于2010年在杭州创建的品牌。设计师倡导环保设计,希望以此体现木头本身的智慧。
体验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屏峰南山村54号;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留和路16号新峰商务楼一楼木智工坊工作室。(2014年4月正式开放)
木智工坊:森林作坊
木智工坊之前的展示空间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整体风格就像一个森林里的家,设计师最初也一直希望能够营造一个自由自在、温馨的空间。
该体验空间的最大特色是全方位展示从木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的理念、制作工艺纪录视频等等,像一个当代体验式的作坊。新的体验空间于今年4月正式开放,与之前的空间相较,变的是面积与布局构造,不变的是与自然和体验者的那份亲近之意。
空间名片>>>
梵几原创独立家具品牌由室内及家具设计师古奇高于2010年在北京创办。
梵几品牌体验地址:北京顺义区天竺格拉斯路9号榆园b01;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39号东信·和创园15栋。
梵几:走,串门去!
梵几提出的体验概念是“串门”,创始人古高奇觉得当我们去别人家串门时,是对另一种生活的体验,那种感觉有说不出的奇妙。而对主人来说,分享自己的空间也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梵几今年还计划在北京的胡同里做一个院子形式的“客厅”。
空间名片>>>
半木由知名设计师吕永中于2006年在上海创立,以“取半舍满”为设计哲学。“半木明舍”是为半木原创家具提供展示和研究的空间。
体验地址:上海中山公园湖丝栈创意园。
半木:游园追梦
半木明舍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前身是用于湖州蚕丝加工和储存的工厂。它既是展示半木家具作品的平台,也为家具及室内设计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戏剧性”的体验空间。
“游园追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式园林,用玻璃隔出的四处子空间,与四合院的概念暗合。整个空间平面呈长方形,三面是清水砖墙围合墙面,质感丰富。灯光的设计也十分用心,光影变幻带来令人惊讶的效果。人们进入大厅后没有固定的流线设定,走走停停,有时会迷失,有时会相聚,可游玩体验,可追寻梦境。
4.多种材质的运用使空间充满层次感(图片提供:上下)空间名片>>>
上下成立于2009年,是蒋琼耳与爱马仕共同打造的当代中国高端生活品牌。上下全球第二家零售空间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开馆于2012年10月8日。
体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商城。
上下:摘掉浮世面具
虽然称作“零售”空间,但上下的野心与能力绝不止于此。该空间由建筑大师隈研吾先生设计,以老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的绵延城墙为灵感,将错缝砖墙的几何机构,通过铝、茶、木三种不同的材质,演绎出了层次丰富的节奏与美感。
陈设的家具、茶具、服装、首饰等作品,都体现了手工艺人精湛的技艺,融入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这个空间里,售卖的是商品,传播的是理念,体验的是浮世面具下的本真之美。
4月20日,京津冀共建的家居行业12330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首家由京津冀三地共同建设的家居行业12330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意味着三地知识产权保护告别了单打独斗,京津冀家居维权进入联动新时期。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京津冀家居行业12330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成立后,三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将建立“属地管理、联合指导、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深度整合三地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资源,紧密对接家居企业在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纠纷调解、公益培训、热点问题研讨等服务,助力家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北京家具企业向以青县、汉沽为代表的家具产业园转移,京津冀协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过程中,我们家居行业正不断进行着制造基地向津冀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往往会出现交叉,三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就越来越重要。”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一旦出现侵权,企业可以向仿冒企业所在地进行投诉,也可以向产品销售地或产品制造地的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投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国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来说,大的家居企业是面向全国市场,但是一些京津冀的小品牌,主要的销售地和制造地也都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们可能并不限于一个城市或省份。一旦出现了仿冒问题,就需要三地能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我觉得在这些新举措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其中提到的‘共建共享’。”王国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共建共享”意味着北京的家居企业在河北遇到侵权问题的时候,河北当地的知识产权部门将给予其与河北省本地家居企业同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这不仅意味着同样的专业知识援助,还意味着企业将得到资金支持,而这对于费用高、周期长的知识产权维权主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共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河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康宁表示。
(来源:北京商报)
素有“木中黄金”之美誉,东方黄花梨因材质上乘,结构细而均、材质密而硬、纹理清晰柔和、抗腐耐久性强,被广大收藏者视为珍品。对于那些黄花梨种植户来说,能否就此敲开致富门呢?
十年还是小树苗,长成之后怕人偷,成长的烦恼困扰黄花梨
7月的海南岛,天气炎热。记者赶到海南省东方市南浪村的时候,27岁的张雅莲正在给自己家苗圃里的树苗浇水、拔草,她培育的是海南当地特有的一个珍稀树种:降香黄檀,也被称为海南黄花梨,这样的树苗,他们种了将近12万株。
海南黄花梨木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硬木之一,堪称“木中之冠”,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也被称为“木黄金”。中药“降香”就是指的黄花梨树的心材,不但具有药用价值,同时还是著名的香料。
南浪村,被称为“东方花梨第一村”,是海南黄花梨的重要产地之一。
1985年海南黄花梨的价格仅为每公斤2元,1992年前后,这个数字到了每公斤12元,2002年大量收购时,价格为每吨2万元左右。到了2010年,蹿升至每吨800万至1000万元。而现在,老料价格均在每市斤1万元以上,市面上出售的海南黄花梨手串,价格也在千元以上,而品质好的新料价格也达每市斤几千元。
但事实上,在黎族,过去老百姓认定的“四大财富”是蛙锣、牛群、山地和粉枪,并没有黄花梨。当地人称以前满山都是黄花梨,通常小的枝条就拿来烧火做饭,大一点的也只卖几毛钱,其宝贵价值是后来才逐步被普遍认知和推崇的。
和张雅莲邻村的吉明全,今年29岁,在当地经营着一家花梨饰品加工店。他的店里存放着一块用了几十年的花梨木,目前价值上十万,而在以前不过是一块砍猪菜的案板。
目前,南浪村和附近村庄的黄花梨大料、老料,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价格的暴涨让大家看到了隐藏在花梨木背后的巨大财富。如今的南浪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远处的田埂和坡地上,全都是花梨树。记者了解到,南浪村全村760人,共种植30多万棵花梨树,人均种植500多棵。
张雅莲:每家每户都有种,有些人种植也有十多年了,也可以卖到一点钱,但是他慢点种的话,因为它没有格就不值钱,小就没有人要,就没有收入。
尽管黄花梨被认为是红木中的精品,世界上最贵的木头,但它也是一种生长非常缓慢的稀有树种,通常需要几十、上百年。张雅莲口中提到的“花梨格”,在当地称为“树格”,它是树中间的树心部分,也是黄花梨最值钱的地方。由于黄花梨成材周期比较长,一般要十几年才会长“格”,格越大也就越值钱。
张雅莲家是南浪村里最早种植黄花梨的几家农户之一。十几年前,还在上小学的她和妹妹出于好玩,用采摘来的黄花梨籽培育出花梨苗,而父亲便把这些树苗移种到了山上。没想到,十几年前的一个无心举动,为他们家播下了一粒脱贫致富的种子,这些年家里通过卖花梨树,他们开上了小轿车,也翻新了旧房子。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南浪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伟:我们这里有几户,卖了花梨比较集中,可以卖二三十万。
南浪村村支书张永伟家里也种了三千株黄花梨。家里的这辆面包车,也是他用卖花梨的钱买来的。
张永伟:卖两棵就有八万块钱,买一部车也就七万多,我们在这边的车基本都是靠花梨的。这是2003年种的,这棵人家现在给五万块钱,我都不考虑。
一些种树较早的村民,黄花梨已经成材,随着树龄的增长,这些树木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54岁的张文建有100多棵黄花梨,这些树已经长了21年,如何守住这长在地里的财富,让他伤透脑筋。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南浪村张文建:守啊,有人来守,晚上也来看,人家爱偷的,不是这里的人,外面的人来偷。为了防止花梨树被偷,张文建专门把房子修在花梨林边。
还在林子里拉线装上了电灯。在南浪村,还有的农户把花梨树种在山上,为此他们几乎天天24小时守在山上,防止树木被偷。
当然,担心树木被盗的村民在南浪村还是少数,由于黄花梨成材周期较长,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在2010年前后开始大规模种植的,眼下要谈收益,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该从何谈起。
今年30岁的张亚劳,家里虽然也种了几百株黄花梨,可是由于才长了七八年时间,现在根本还不能出售,因此也谈不上收益。其实除了卖大的花梨树,张亚劳也想过培育花梨苗卖钱,可是他既没技术又缺资金,空有想法也只得作罢。
实际上,即便是有技术培育花梨苗的张雅莲家,由于独自经营没有销路,去年培育的10万株花梨苗,大部分也都还长在地里,根本卖不出去。
张雅莲:没有任何希望,种也卖不出去,就这样看着它,每天要浇水啊,也不能让它死啊是不是,这么辛苦育起来的。
无奈之下,张亚劳在村口的地里种上了500株芒果补贴家里的收入,芒果5年就能结果有收入了。
记者行走在南浪村的村道两边,一棵棵正呼吸着山区清新空气的花梨树,迎风摆动着绿叶。花梨高额的收益,让很多农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可是漫长的等待,又让他们觉得这希望太过遥远。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南浪村村民张亚劳:以后吧,留给孙子了吧。
一克沉香能卖上万元,人工种植利润咋舌
随着价格的暴涨,黄花梨成了“黄金梨”,帮助一些村民实现了致富梦。然而黄花梨生长周期极其漫长,眼下对于南浪村的大部分村民来说,树木才刚刚栽下不久,致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其实除了黄花梨,沉香木从种植到结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能让特色林业在不成材时也能赚钱呢?
早上八点钟,蔡亲信就开始在自家门口忙碌起来,先用石头把一把特殊的刀具打磨锋利,然后拿起一根歪歪扭扭的木头仔细地雕刻起来。海南省澄迈县效古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亲信:我要加工一个摆件,加工之后起码卖8000元到10000元。
为什么这根看似并不起眼的木头经过雕琢后能卖到近万元价格呢?原来蔡亲信要做的是一个沉香摆件,而这个摆件最值钱的地方就在于木头上的这一种特殊的物质:沉香。
沉香是一种名贵药材,自古以来被称为“中药瑰宝”和“众香之首”,具有极高的药用和收藏价值,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物种。根据资料记载,我国与沉香结缘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由特殊的树中“结”出的物质,这种物质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这种特殊的树种是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沉香木一般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外主要集中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国内沉香的产地主要在广东、海南;蔡亲信的沉香是在海南当地的白木香树上进行结香而成的。
目前,联合国已将野生天然沉香划为濒危植物,列入保护范围。野生天然沉香在中国已经基本没有产量。
蔡亲信:现在都靠种植了,野生的现在很少。
今年53岁的蔡亲信,从事沉香行业已经18年,在海南省澄迈县经营着一家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蔡。合作社在当地种植了380多亩白木香树,其中有20多亩白木香树已经开始结香。
每天早上,老蔡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合作社加工车间里走走转转。老蔡的合作社里有8名工人上班,他们都是当地效古村的村民。工人们正在为新的订单赶制加工沉香手串。
蔡亲信:加工手串,每一天都大概八个人,加工出来的产量大概有50串手串,现在大概在市场上卖,一串就要卖批发价800元以上,每年大概销量800万元以上,工艺品大概一年是卖100万元到200万元这样。
老蔡的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经济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老蔡的沉香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的沉香龙头企业。在老蔡的沉香产品展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沉香制品。说起这些产品,老蔡如数家珍。
蔡亲信:这是雕了一个沉香的工艺品,一个摆件,你只拿这些香出来卖,可以卖一万块钱,但是我连这个沉香木在一起,雕这个东西出来,就值三到五万了。品质最好的是奇楠香,它的特别之处,它做医药的最高等级的,最好质量的做医药,这个叫救心丹,这一块大概16克,大概17万,要1万多一点1克,论克的。
沉香因其独特的养生价值,自古以来就与名贵、奇缺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沉香价格平均每年上涨幅度至少为30%。令人咋舌的是,截至目前,1克极品沉香的价格已高达万元以上,是黄金价格的几十倍。尽管价格一路飙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沉香的喜爱和追求。
如今说起沉香头头是道的老蔡,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人物,但谁都不会想到,20年前,他只是一个以捕鱼、种橡胶为生的农民。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蔡去到一家沉香企业打工,开始与沉香结缘。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老蔡得到老板的青睐,并逐渐掌握了人工造香的技能。随着野生沉香木的不断减少,老蔡敏锐地意识到,沉香木种植前景广阔。
蔡亲信:野生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种植就不行,所以我就拿了一部分的钱和人家承包地,开始种植、育苗。
现在老蔡共有5块种植基地,每天他都要到各个基地去走走看看。这个占地25亩的沉香木种植基地,是老蔡在2012年承包下来的,也是合作社里现在仅有的25亩已经结香的树木,已经进行人工造香五年时间。老蔡合作社里生产沉香产品所需的原料,基本都是由这个基地提供的。
以短养长,育苗+养鸡,十年种沉香比耐心也比经营头脑
现在,老蔡的沉香合作社每年沉香产品的销量都在800-1000万元,收入颇丰。可是沉香木从种植到结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要10-12年的时间,老蔡的合作社里还有350多亩白木香树,绝大多数都还没有到达结香期。为了填补等待结香的空档期,获得更多收益,老蔡还在沉香木育苗和林下养殖上下功夫,拓展新的收入渠道。
蔡亲信:这就是我们的沉香苗,大概育了两年,这个是大苗,差不多两米高了,这个卖的价钱就高了,这个要卖到十五块钱一棵,我们小的苗大概是卖两块钱一棵,你们育苗基地也都在这边,我们每一年都育二十万株以上。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海南省澄迈县的沉香产业正出于扩张期,沉香木种苗需求旺盛,老蔡的育苗基地销路不成问题。看完了苗圃,老蔡又和工人来到基地的林下养鸡场,这里每天大约有100多个鸡蛋的产出。
如今在老蔡的农业合作社,育苗和林下养殖的收入每年也有三四十万元。既有长远预期收入的回报,又有眼下短期收入的补给,在老蔡的带动下,效古村的农户几乎都加入了种植沉香木的队伍。
46岁的陈德山,就是其中一位。眼下他正在用钻孔的方法人工造香。已经跟随老蔡造香采香10年的他,自家也种植了10亩沉香木,现在他正打算把地里老化的橡胶树也换成沉香树。
海南省澄迈县加乐镇效古村村民陈德山:8年就这么大了,就能造香了赚钱了,8年很快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8年时间你怎么赚钱呢?
陈德山:靠跟蔡师傅打工,在基地里打工。
在基地、厂房打工,等于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第二职业,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每年,陈德山在沉香基地造香打工就能收入六七万元。而对于种植沉香眼下没有收入的尴尬境地,老蔡也替村民们想了不少“以短养长”的办法。
蔡亲信:种沉香这个东西周期比较长,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拿短的来补长,为什么我叫他们种那么密,种了3年到4年,我们就会移种卖点苗,你种3到4年这样的苗可以卖到100块钱一棵,这个农户种了15亩,大概是可以移苗2000棵,一百块钱一棵,那你3到4年就收了20万。
正是由于老蔡的带动,村里共16户农户加入到老蔡的沉香合作社中来。在台风中失去所有橡胶树的蔡兴章无技术、无资金,蔡亲信也答应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海南省澄迈县加乐镇效古村村民蔡兴章:我出地他出资,那收成就是五五,但是基本的肥料药水农药的钱都是他出的,每个月他还给我1800块管理工钱。每个月都有工钱来赚了,我也不担那个风险了,所以我就觉得比较划算。
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蔡亲信,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如今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全村700多人都热心于这一产业,共种植了1千多亩沉香,村里的6户贫困户也种了100多亩,贫困户不仅自己种香,还被蔡亲信吸收进加工厂打工,去年全部实现脱贫。
蔡亲信:种植户种上沉香的,我都要收购。我都和他们说了,你们不要怕,他们就有这种的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