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古董大盗流窜珠三角专偷乡村老屋古玩家具
文/程香
展览名片>>>
展览时间:2012年10月4日~8日
展览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品来源:攻玉山房
2012年秋,嘉木堂与苏富比合作,在其秋季拍卖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辟出专室,推出“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展出明式家具圈中无人不知的资深藏家叶承耀医生丰富收藏品中的20件套,是其收藏明式家具25年的精华。策展人的目的在于,让大家见证一下老藏家的收藏标准与明式家具精品的卓越动人,并同期出版一本非常精致的纪念册,在展览期间派送。策展方希望,籍此展览,提供给新入门的黄花梨家具爱好者一个规范、尺度,来衡量明式家具之审美。该场展览所有展品只展不卖。
策展人介绍>>>
伍嘉恩,英文名GraceWuBruce,被人称为“黄花梨皇后”。伍嘉恩自1987年创办香港嘉木堂,由香港出发,1993年开始迈向世界,一方面在国际重要的艺术都市如伦敦、马斯特里赫特、纽约、巴塞尔等举办明式家具展销会,同时也在香港、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澳门及北京等地参与策划和协办艺术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的明式家具展览,并编撰展览目录。
伍嘉恩策划或参与的重要家具展览有:
2006年,北京紫禁城永寿宫,“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
2011年,北京恭王府,“读往会心:侣明室明式家具展”;
2011年,香港苏富比,“选中之选,明式家具集珍:嘉木堂25周年展”;
2012年,香港苏富比,“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家具展”。
盗窃嫌疑人指认作案现场警方找回的失窃古玩和家具
“古董专家”白天踩点认准目标,晚上潜入乡村祠堂、祖屋盗窃酸枝家具、古玩钱币,作案多起。12月3日,佛山禅城警方召开专项打击涉“两入”案件新闻发布会通报,宣布破获“11·20”盗窃名贵皮草案以及“11·25”跨区域盗窃古玩案。据悉,今年以来,禅城警方共打掉“两入”盗窃团伙28个,刑拘犯罪嫌疑人208名,“两入”案件同比去年下降14.65%,为市民挽回损失约2000万元。
11月15日,家住南海西樵、现定居香港的张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位于西樵的祖屋被盗,除了一些陈年家私失窃以外,还被盗一只祖传花瓶。“我爸本来打算把这个花瓶带去香港保管,结果过不了安检,说文物不能出境,于是只好放回祖屋,谁知竟然被盗了。”提起这件事,张女士唏嘘不已,她说,未曾想不起眼的祖屋老房也会成为被盗目标。
接到张女士报警后,禅城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手法老练,眼光“毒辣”,所盗之物都是有价值的酸枝木椅、古玩书籍,且拆卸木质“技术”娴熟,能将一件酸枝家具现场拆散,等到出手之时再完整组装。由此,警方判断,该案件背后应该有一个“专业”的盗窃团伙,该团伙嫌疑人多选择偏僻,少人居住的老屋下手。
通过对现场大量的走访调查和对路口监控的调取,民警最终掌握到该团伙作案时所驾乘的车辆信息,并根据该线索,迅速排查出了李某、王某、范某等三名嫌疑人的信息。11月25日晚,民警通过线索,掌握到该团伙准备再度作案。当晚10时多,禅城巡警大队立即组织数十名巡警队员,兵分四路前往丹灶进行抓捕。
26日凌晨,嫌疑人作案得手后,警方一路跟踪,在南庄紫洞路与季华路交界处附近将嫌疑人车辆截停,民警上前将车上的李某、王某、范某抓获,并从车上搜出被盗物品浮雕石刻23块、百年酸枝木椅三张、清近代古籍13本、瓷器钱币100多件(枚)。经审讯,三名嫌疑人对入屋盗窃的事实供认不讳。
据了解,三名嫌疑人当中,李某和王某都曾因盗窃古董家私被公安机关抓过,其中王某被法院判处过两年有期徒刑。出狱后,王某没有吸取教训,而是“重操旧业”。他伙同李某、范某等人流窜于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地带,专门盗窃老房子里的贵重家具和古玩等。据王某交代,在11月15日盗窃案中,事主被盗的祖传花瓶已被其以1万元的价格出手。目前,王某等三名嫌疑人因涉嫌盗窃罪,被禅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介绍,犯罪分子之所以锁定祖屋老房作为盗窃目标,是因为“易偷”,这些祖屋地处偏远,且少有人回来打理,不少祖屋的所有人更是侨居境外,祖屋内不乏盗窃团伙眼中的“珍宝”。据介绍,上述盗窃团伙更青睐便于携带运输的小件财物,而对于酸枝方凳、工椅等既无钉子固定、又容易拆装的名贵家具也在其下手之列,通过分拆即可盗走,其中年份较久的“酸枝”类椅凳经物价部门专家鉴定,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目前,警方已联合区物价部门对部分祖屋被盗其他物品进行初步鉴定,案情仍在进一步审理调查阶段。(记者郑诚,通讯员海飙、卢淳、逸捷摄影报道)
作为我县传统支柱产业,近几年,我县木业行业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滑的态势下,仍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从传统低端产品到生态环保型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家具产品开发,我县木业企业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步伐,选择向精品化、品牌化路线迈进。
嘉善木业-华悦木业
目前,嘉善木业家具企业有820家,比五年前增长35%,规上企业128家,比五年前增长22%,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8家,超5亿元以上企业5家,均取得了显著增长。今后,我县木业企业还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行业整合,形成体系完整、工艺先进、生存能力强的产业经济,实现木业家具行业的整体提升。
“米兰平时很无聊的。”40岁出头的EvePasquet笑着说。
这是4月14日下午2点,第55届米兰设计周的第三天。Eve是“米兰三年展”上一个专注亚洲设计、名叫做“Alamak”展览的媒体专员。时隔20年再次回归的三年展是米兰设计周主外场之一。坐在明亮的咖啡馆里,饥肠辘辘的她,一边追着因为客人太多而忙得团团转的服务员,一边羡慕着在花园里带着孩童和狗来看展的访客。
Eve说:“设计周真是米兰最好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了对Alamak策展人和设计师的采访,在咖啡馆巧遇Eve,打趣说:“米兰不是还有时装周。”Eve认真地摇了摇头:“时装周是给一个小圈子设的,除了很多黑色密闭的轿车之外,你什么都看不到。”
设计周被认为是给所有米兰人,以及来自160多个国家、近30万访客的一场设计盛宴。这里绝大多数场合都向公众开放。
1961年开始的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InternationalDelMobile,简称“Salone”),适时地向世界展现了意大利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1972年为其做展,说意大利的家具产业是将商业势力与文化活力完美融合的典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米兰起步的设计大师数不甚数:1981年孟菲斯(Memphils,如下图)在米兰的初现时刻,便是设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往着这样的成功,无数对设计怀揣热情的年轻人如同“朝圣”般来米兰汲取灵感。
人们逐渐用米兰设计周(MilanDesignWeek)的名称,把围绕着家具展、越做越多的各路展出圈在了一起。
在西北角Rho区近35万平方米的FireraMilano家具展主场,依然以数不胜数的家具品牌与络绎不绝的家具业人士为主角;但这一个星期的米兰,还有遍布城内各个角落的活动、展览、酒会、宣讲、推介……一些是为了能与Salone扯上些关系,各方品牌、公司恨不得占领整座城市,以期做足PR,无论产品与家具是否有关;另一些,则是各种或独立、或学术的讨论、圆桌,在城内各类空间里的试验、艺术设计,让主场外的设计周葆有活力。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米兰设计周的话,要想迅速找到“最想去的”地方,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DirtyArtDepartment‘sTheWanderingSchoolCOSxSouFujimoto–ForestofLight,COS是H&M姐妹品牌。这些“场外活动”如此丰富,对于很多米兰设计周的常客而言,家具展本身,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筹备Alamak展览的TheoTheodorou和策展人TimPower都是自70年代就一年不落参加米兰设计周的“圈里人”,但他们今年都不打算去看家具展主馆了。“城里的一切,才更有趣。”Theo说。
有人认为米兰被高估了。来自英国的批评家AliceRawsthorn在2015年发出质疑:“一个家具展览在整个设计文化中延展出如此之深的势力,而不仅仅是在自己的领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这引发了针对米兰设计周的一连串讨论,有很多为米兰辩护的,也有譬如荷兰设计师HellaJongerius和理论家LouiseSchouwenberg,借机发出宣言,批评设计界永不停歇的“新”潮流:“我们宣扬一份理想主义的设计方案,谴责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强迫症。”今天的设计圈,有太多无意义、糟糕的设计,带来太多毫无意义的购物,他们认为设计师要对此负责。
这两位今年在米兰的装置,也在试图剥开设计的表象。
批评声延续到了今年,又发出了一些新的声音。Dezeen杂志主编MarcusFairs几天前撰文说:“今年,米兰不是一个家具展览,而变成一种更有意思的存在。”
他指的是COS,耐克,奥迪……这些“非家具”大牌公司都在米兰卯足力气,花大血本做了展示。去年,Alice指责米兰设计周上“肤浅”的商业活动让公众加深了对设计的偏见,今年Marcus的回应,则说大品牌来米兰“学习,试验,冒险并开展对话”,这意味着超级品牌在米兰展现,“是有益的做法。”
Nike展览COS艺术装置尽管如此,米兰设计周仍然是世界上所有设计师都会在日历上标红加粗的日子。狭窄的市中心道路上,交通这一周都在堵着;酒店更是飙到天价。
一个成功的场合,总会引发些争议与批评,这其实挺平常;尤其是,这些讨论着设计文化与深度的设计师与批评家们,相互熟识,其实是米兰设计周最核心的“人力资源”。他们用看似混乱的方法,让米兰设计周有机进行。
比起他们,“中国”在米兰,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
你一定能在国内读到中国某某品牌在米兰“亮相”、“发声”的消息,但同时,如果你与家具业有所接触,会更常听到米兰设计周对中国品牌的拒绝:且多是因为这些品牌“抄袭”的历史。一旦在背景调查中出现抄袭的历史,主办方便会驳回申请。家具展主会场至今从未出现过中国的家具品牌。
而且,在米兰城里某个位置亮相的大部分中国展览,常常是某种“中国风”设计的代表。以祥云、盘龙之类拥有强烈“民族背景”的家具展示,其实很难跨越文化背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不仅脱离于米兰的设计背景,甚至与国内当代的社会文化,也是脱离的。
不过亮点还是有的。2016年,年轻设计师周宸宸得以参加针对35岁以下年轻设计师的国际家具卫星展,并获得了卫星展颁发的“SpecialMention”(特别鼓励)奖项;一同参加卫星展的,还有好几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或设计学院;先锋设计师李鼐含具批判性质的作品,是出现在关注亚洲的Alamak展上,唯一一位中国设计师;来自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院,在米兰与多个品牌合作,推出了许多新品;香港九龙文化区M+博物馆组织了关于“抄袭”的圆桌;京东发起了Design+项目,让中国和意大利的设计师,一并在米兰做了展示……从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概念设计,到批判性的讨论,人们在米兰看到的“中国”,慢慢走出了固有印象。
周宸宸获得了卫星展颁发的“SpecialMention”(特别鼓励)奖项李鼐含“我是一座纪念碑”如恩为瑞典家具品牌OFFECCT设计的衣架如恩为西班牙地毯品牌Nanimarquina设计的地毯“街JIE”但这些步伐依然相当缓慢。高端灯具设计公司NemoLighting的店主FedericoPalazzari曾在中国和香港生活了十多年,他的感觉是:“米兰大概很快就会看到中国设计吧?能看到很多中国设计师正在欧洲和美国活动,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但我还没有那么幸运,能遇到好的中国设计师。”
米兰对中国设计的确有所期待,尤其在中国展现出强劲的资本实力之后。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人胡如珊,在过去七、八年来每年都会来到米兰设计周上,最初始是代表建筑事务所,后来逐渐开始发布如恩自己的家具设计,她说:“我想米兰会对中国设计有期待,是因为中国设计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因为还没有看到好东西。但是迟早,一定会有的。”
与中国很多创意产业:当代艺术、独立电影、时尚设计等等:类似,米兰设计周也是中国设计师们希望起到“曲线救国”作用的一个方法论。赢得广泛关注、获过诸多大奖的如恩设计,也多少跟随着这样的步骤,胡如珊说:“走出去,再回来的方向没有错。很多国内的设计师都是因为国外的项目,才被国内的人认可。”
MAD建筑事务所受意大利媒体INTERNI邀请,创作了公共空间装置作品“无际”(InvisibleBorder)但对于来自杭州,刚满30岁的柴晓东而言,斥资将作品展现在米兰设计周的某个角落,则是为了一个传达他设计想法的可能性。柴晓东在2014年和2015年都曾将自己的家具品牌Grado带来米兰,他说:“第一年我们展出作品的时候,来看展的人们觉得产品的设计品质很不错,便询问设计师是否来自欧洲或是日本。当我说是中国人的时候,他们的反应都是:怎么可能是中国设计师?”他于是在第二年再次做展,并打出标志:“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
“我喜欢米兰,因为我可以在这里展示我的想法,这带给我很多鼓励。在中国,很多时候去说这些东西没有意义,因为整个市场都在抄袭,人家不会在乎你展出的东西。市场没有被教育成熟,大家分辨不出来,一件设计是不是抄袭还是原创。”柴晓东说。
日本或者还在米兰设计周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甚至更大范围内的“亚洲”设计,在米兰传统的“设计观”里,还未有鲜明模样。利用新加坡在米兰三年展的入口,TimPower将12位亚洲设计师召集在Alamak展览下,解释何为“亚洲设计、亚洲制造”,他说:“欧洲人常有的偏见是亚洲擅长制造而非设计。”
可能目前的确如此,但Tim和柴晓东都认为,亚洲的制造能力,其实可以是本土设计师可以拿来好好利用的优势。柴晓东说:“比起欧洲少数几处工厂,中国设计师有更多的资源。”他的设计师基于工厂“能够生产什么”这一点展开的。
然而,再多看一层,则会发现,柴晓东的方法,便意味着很多中国工厂不能生产的产品,就难以在中国设计出来。今年在米兰捧得奖项的周宸宸,就在意大利设立办公室,与这里的高端制造商建立渠道,因为他的很多设计无法在中国的工厂里实现。而中国设计师的力量,还没有能力带动整个制造业的更新。
周宸宸说他获奖是有道理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将在2016年11月19日至21日第一次在中国进行海外展:意大利渴望打开中国家具市场。中国市场极大,这仿佛是一件无须认证的判断;但中国消费者对原创与设计的追求,是否已经“达标”?这点则众说纷纭,大多人愿意以大城市年轻人对国际信息的敏感度、对创造的热情,来描绘出乌云的银边。
饶有意味的,这位游走在新品发布会上、满座宾客之间的灯具公司主人Federico,在带着紫色夕阳的米兰街口,端着鸡尾酒对《好奇心日报》这样说到:“(设计)是一个很缓慢的生意,就像是种田似的,你需要播下种子,浇水,需要很多时间;如果中国想要去更好地理解设计,他们需要学会不那么侵略性地生活。”
“我们也有一些来自中国,品味复杂的客户。但这是还不足以建立一整个文化背景,这需要很久的时间去建立,可能我儿子的儿子会见到这一刻吧。”
图片来源:Dezeen、现场拍摄、inexhibit
来源:好奇心日报
检查组一行深入辖区亿鑫木材加工企业,对其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疏散预案进行了检查,查看企业外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检查仓库内疏散通道、各物品堆垛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查看仓库、生产车间灭火器材是否足额配备、是否完好有效。
通过检查,该木材加工企业在车间和仓库内贴有“禁烟”相关标志,但是仓库内灭火器材配备较少,检查组一行都当场给予了指出,并要求场所管理人员立即整改。同时对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各岗位人员要及时对操作范围内的隐患进行排查,并报安全小组进行整改;二是强化安全用电作业,无论是车间还是仓库,不能随意私拉乱接电线,下班后要全部断电,从源头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要通过开展演练、制作展板等方式,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四个能力。
进一步,嘉陵区相关部门还将深入丝纺企业、物流企业、烟草企业等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对于终日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现代人,“纯天然”三个字显得具有无穷诱惑。似乎,人人都厌倦了声色犬马歌舞升平,都希望去除一切繁文缛节牵连羁绊,寻一片梦中的世外桃源,过一阵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日前,记者走访市内部分红木家具品牌时了解到,一系列带着环保理念的新品“光身红木”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这些红木产品的诞生让红木家具这个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行业吹过了一阵天然风。
“光身”还原家具自然美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多数红木家具卖场出售的商品基本都是上漆的,上漆后,整个家具看起来非常饱满富有光泽,符合现在大众的审美眼光。除此之外,红木家具上漆后对家具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中山,由于气候比较湿润,为了防潮,很多家具的表面基本上都擦上一层薄薄的生漆。
然而近日,记者从波记家具获悉,该店推出的“光身家具”日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所谓光身家具,就是指那些既没有上漆,也没有上蜡的成品家具。
这些家具不仅连传统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其自然的颜色反而少了点世俗气,多了一份清新的感觉。
据波记的销售人员介绍,“光身家具”直接把木材本身亮给消费者,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非常讲究。首先在用料上,杜绝假料、掺白皮、拼补等手法。在工艺方面,出厂前要经过三道打磨工序,使之摸上去手感细腻顺滑。如果使用者经常摩挲,将比普通的红木家具更早地出现漂亮的包浆,使其在使用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
没有漆和蜡干扰消费者更易“去伪求真”
不少消费者或许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家具没有了漆和蜡的保护,要是腐蚀或损坏变形怎么办?据介绍,老的红木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形成一层玻璃状隔膜,在业内称为“包浆”。而这些“坦露”的家具没有漆和蜡的干扰,反而能更早地出来包浆,而这些包浆不但让家具看上去更漂亮,也能对家具起到保护的作用。
据了解,红木家具讲究“型、艺、材”,“材”是基础与生命。但现在行业内,红木家具掺假的事件仍然存在,因为红木原料价格昂贵,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更大的利润,把白皮掺在芯材里,或掺杂假料以及用次料替代。家具做成后,再通过染色、上漆、烫蜡的方式掩盖,这种家具有时连专家也难辨真假。
“由于许多厂家喜欢做手脚,致使消费者对厂家失去了信任,导致光身家具流行。”波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许多伪劣家具,是通过色、漆、蜡等掩盖材质的缺陷,而光身家具,使其这类手脚难以实现,这也就多了一些保险系数。只要“天生丽质”,再穿什么“衣服”都不成问题。
此外,光身家具可以再次打磨成为不少消费者喜爱它的另一原因。打磨,本是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对于光身家具来说,打磨得好坏,消费者很容易一目了然。打磨得好,可以使家具的表面非常细密,具有良好的手感,再等到包浆出来后,完全抵得过上了漆蜡的家具,且天然环保。
南方日报记者邓泳秋
(原标题:“光身”红木家具吹起天然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