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的鉴别不要受到常识的误导\红木“王者”更替:从黄花梨到大红酸枝
现如今,市场上品种繁多的黄花梨比比皆是,很多文章都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黄花梨鉴别要点,但很多说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误导,在这里简要探讨一下。
颜色:许多专著上都将黄花梨的颜色说成是“从浅黄到紫赤”,这是极不负责的说法。打开色谱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几乎覆盖了色谱的绝大部分,与其他硬木的颜色不能区分。其次,真正意义上的黄花梨没有黑色或深褐色的条状黑色素带,因为这种颜色纹理与木材的浅色基调差别较大,形成的图案浮躁,明显与明代文人的审美观不符。
重量:在红木国标中,说降香黄檀的密度范围在0.82~0.94克/立方厘米,但是在市场上买家具和木料的时候,不可能先锯下一块进行监测而再购买,而且其他木材的密度也往往在这个区间范围内。
鬃眼:许多著述中将黄花梨的鬃眼概括为“麦穗纹、蟹爪纹、牛毛纹”,但特征并非黄花梨独有。如一些草花梨也有明显的“麦穗纹”,鸡翅木有比较典型的“蟹爪纹”等,这些纹理特点对初入收藏圈的爱好者迷惑性极大。
鬼脸:有专家说,黄花梨有着可爱的鬼脸”,“鬼脸”就是树疖巴,所有的树木在主干与枝杈分接处均可形成“鬼脸”,而且有的酸枝木和草花梨的“鬼脸”比黄花梨更可爱。香味:真正的黄花梨是有香味的,但年代久远的家具根本闻不到。黄花梨的香味是一种幽幽的芳香,并不是一些专家宣扬的浓郁的香味。
从海南黄花梨到红酸枝,红木资源的枯竭,比我们的想象,来得更快。红木家具由于其材料的名贵、造型的古雅,和兼具艺术性、实用性、投资收藏性的特点,一直受到国人的追捧,被誉为“文化家具”、“艺术家具”。
海南黄花梨80年代中期,其价不过一两元一斤;从2003年起借助中国古典家具“黄金十年”的启动及海黄原料基本绝迹,其价格一路高歌平均每月上涨幅度近30%。
我们对黄花梨的一料难求、有价无市的感慨刚动了动嘴皮子,新的忧虑又来了--当下的古典家具主流原料红酸枝,还有多少存量可以使用?
当代仿古家具行业兴起以后,随着黄花梨、紫檀资源的锐减,大红酸枝再次成为两者的替代用料,仅中等规模的厂家,一天的耗料量都在4吨左右,整个行业的大红酸枝耗料量无比惊人。
随着时代的推进,红木原材料树种日渐稀少,国际社会对红木种材贸易的管制方面也进一步缩紧。《CITES公约》的推行,越南红木出口从5月27日起提税200%,老挝大红酸枝从原来的海关核定征税价3900美金提高到15000美金。
东南亚、非洲、北美洲以及俄罗斯等一直是中国主要木材进口来源地,森林资源减少、国家政策限制、汇率和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红木原材料价格一路高涨。
6月21日在越南出现一群人哄抢红木的场面,装木头的车还没有停稳,就已经有一群买料人直接攀上车去抢料子了,小编只能说这些人好身手。这样满满一车的木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这些买料人抢光!有些商家甚至雇佣了几十个年轻人来抢木材……可见一木难求的激烈程度。国内红木原材料也在一周之内疯涨15%,相比一年前涨幅普遍超过30%,最高达到了50%,原材料的紧缺也造成红木家具近期价格上浮10%~20%。
原材料的涨价也将导致家具制作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家具销售利润微薄,家具商两头受挤忍受成本压力。加上今年行业低迷下,对高端红木家具商而言,原材料的涨价造成的成本上升,无非是让他们从原来“吃饭”(利润尚可)转变到“喝粥”(利润降低)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对于一些利润本就不高的中低端红木家具商而言,原本就是喝的“粥”,成本一再上升,可能抵消了大部分的利润,就要面临赚与不赚的问题。甚至有的生产商对木工、打磨工、开料工等一线工人的工资上进行缩减,以保证减低成本。
如果预测红木家具市场的未来走势,大多数业内人士与投资者也恐怕意见相同,都认为红木家具市场只会“越来越红”。红木原材的日渐稀缺,加之一些木材出口国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官方出口政策也经常发生改变,在这些政策实施期间,我国红木市场货源供应可能会出现几乎被切断局面,国内市场消耗只能依靠现有库存。
来源:红木第一时间
黄花梨研究协会会长张志扬今天为我们顺着翻开历史说说黄花梨:
唐朝,也许是至今为止,我国最早有记载海南岛产花黎木的朝代。至今本人能查找出,历史上最早使用“花榈”这个名词,称呼并介绍海南岛产花黎木的书籍,是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书中称:“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相信就是这句简短的介绍。为今后整段历史里,争论海南岛产花黎木,是称:“花榈木”,还是称:“花梨木”埋下了伏笔。
宋朝。人们把海南岛产花黎木称作:“花梨木”。宋人赵汝适《诸蕃志、海南》中记载:“海南岛的黎人把花梨木当成主要的贸易商品。”
明朝。明代是国外热带雨林木材,大量涌进中国的时期。它为中国人了解木材,认识木材,提供了极其良好的机会。也因此,明朝文人对这个时期木材的记述,也是较多的。这些记述为今后国人,从书本中了解热带雨林木材。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可借鉴史料的同时,也产生了先入为主欠科学的可能。
明代黄省曾在他的《西洋朝贡典录》里记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而海南檀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这段论述中,黄省曾先生已经明确地告诉后人:海南岛产的不是花榈木。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不知他们依具什么?在发表自己的书中或刊物、杂志上,仍把海南岛产花黎木称为:“花榈木”。
人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朝人在认识自然、认识木材比唐、宋人进了一大步,明朝人具有了现代科学意义的植物分类概念。黄省曾先生在木材的分类上已经有了一大突破,他清楚地把花梨木界定为木材的一个大类,并依据花梨木不同的产地,将之予划分为二种:南方〔明朝时称:现今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为南方〕出产的种类是“花榈木”;海南岛及南海诸地〔现在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产的种类为“海南檀”。于是,海南岛产花黎木,从此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摘自《国宝花梨》张志扬)2015年7月,广东九江木材夹板市场马来西亚坤甸木规格料:
参考价:5400-5600元/立方米
详细规格如下:
20mm*20mm*500mm
20mm*45mm*250mm
20mm*45mm*500mm
20mm*45mm*1000mm
20mm*80mm*250mm
20mm*80mm*1000mm
20mm*100mm*500mm
20mm*100mm*1000mm
20mm*100mm*1250mm
35mm*100mm*1250mm
45mm*45mm*250mm
45mm*45mm*500mm
45mm*45mm*1000mm
45mm*45mm*1250mm
现货联系:何先生13702446677
近日,红木制品再度引发新一轮收藏热。究其原因,是因今年3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六届缔约国大会公布的附录修订内容已从6月起正式生效,部分红木原材料遭遇“限购”。
近些年,红木价格不断上升,一根木能换一栋楼,在藏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黄花梨,近十年间,海南黄花梨所演绎的价值飙涨空间就像疯狂的石头和田玉一样神奇。其实,从明代以来,世人对黄花梨的喜爱一直没有间断过,这可以从很多古家具中得以佐证。
黄花梨罗汉床、书柜、椅凳、桌塌,一直是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钟意的时尚用具。据明代《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文中对此木材的产地、质地及用途的描述,可谓具体而详尽。而追述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就已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从古籍的记载中不难发现,黄花梨之所以可人,是因为其色、性俱佳。除了这种木材的木性极为稳定外,其如同犀角般的木色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豁达中庸、平和内敛、外柔内刚等思想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黄花梨这一木材不管寒暑,不变形、不开裂且韧性佳,适合作各种弯曲度很大的异形家具;尤其是细而不滑的材质,让人有触手温润之感;这都与古文人的文化基因非常契合。而黄花梨最让世人心跳的还属那蕴含着的行云流水般的纹理。说起这些暗藏的纹理,不得不提及它的“鬼脸”。从明朝至今,这张脸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数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黄花梨的喜爱者,成为人们追逐、寻找的目标,而今它更是成了海南黄花梨的代名词。
其实,“鬼脸”并不是黄花梨所独有,作为树木在成长过程中因环境变化、树木之间争取养分等导致树木的纹理发生扭曲,很多树木都会产生“鬼脸”的效果,只不过黄花梨发生的概率较高,特别是海南黄花梨。众所周知,黄花梨成材非常缓慢,但到底慢到怎样的程度呢?按海南当地人的说法,黄花梨是属于盘虬形的树种,直白的意思就是那种只见往两边生而不见往上长的树。由此可以想象,上百年生长过程的艰辛,其间的环境变化等因素,“鬼脸”似乎已经成了黄花梨最酣畅淋漓的心灵表述。
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木质温润细腻,旧时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使得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因历招砍伐,成材缓慢,如今列入濒危保护树种。我想,如果黄花梨有灵性,心里的滋味必然复杂,但总的来说应该是喜悦多于惆怅。不信,你看,它的脸,生长时因战胜困苦的环境而笑;再后,它因为得到世人的赏识疼爱而笑;如今,它为虽身为树木但“木比金贵”、甚至旁系的子孙也能得以保护培植而笑。试想,还有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吗?
戴玮成文/摄
十全美艺文推广协会员李清云,以漂流木艺术创作。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华夏经纬网4月17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桃园县观音乡素人艺术家李清云,22年前退休后回到观音乡草漯村老家定居,擅长石雕、自创水泥画,17年前曾获选在法国、比利时参加联展,他近来在溪边找寻灵感,将捡到的漂流木完成多个蛇形艺术创作,本周六将展出。
据报道,77岁的李清云出身观音乡草漯村农家,身为家中长男,读到初中毕业就务农,18岁结婚后为养家,农闲之余到处打工,后来进入台北县政府(现新北市政府)当清洁工,升上工友,因负责照顾空中花园,为增进花圃美感,用水泥做成牛、龙等造型盆栽,开启创作之路。
李清云的作品累积越来越多,甚至因此受邀在台北文化中心办个展,作品还在岛外展出,赢得素人艺术家称号。
即使已77岁,李清云持续创作,因妻子邱金鹤卧病在床,他大多时间陪伴、带妻出外散心,偶然在溪边捡到形状似蛇形的漂流木,今年适逢蛇年,他转而以树根、漂流木创作,共完成“白蛇传奇”、“灵蛇摆尾”、“群蛇乱舞”等7件作品。
桃园县十全美艺文推广协会理事长林新来说,李清云的蛇作品浑然天成,只在蛇形头尾间巧雕几笔,保存木头原始风貌,最让他佩服的是,拥有强大的创作欲与创造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