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家居一体化进程加速,两者如何融合破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家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家电产品的高端化、定制化、智能化、成套化的普及让消费者对个性化、场景化、全屋定制、提高空间利用率等需求越来越明确,促使家电与家居的交集变得密切,两者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
家电行业进入弱周期,尚未恢复疫前水平
近年来家电行业发展不景气,一方面是受到了2020年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疫情情况缓解后,不少家电企业都恢复生产,但是迎面而来的又是家电行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问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约7022亿元,同比2020年提升4.9%。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行业销售大幅下滑所致的规模基数较低。
然而大体上看,2021年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更新换代需求释放缓慢。虽然同比去年行业规模出现大幅提升,但尚未达到疫前水平。2021年1-11月家电行业零售规模同比2019年同期仍下滑7.4个百分点。
除了疫情影响外,家电行业还受到原材料价格涨价的冲击。受上游影响,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家电厂商向供应商发出产品价格上调通知,最高涨幅达15%,其中不乏美的、格力、海尔、TCL、小米等头部品牌。
2021年4月,受全球市场供需变化、疫情和汇率变化等影响,小米电视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调整小米电视及Redmi电视部分产品型号官方建议零售价格的说明。
如今行近年关,在空调淡季中,多家空调企业一反常态,宣布涨价。此前,美的集团公开表示,将旗下各类空调产品进行全面提价,涨价范围最低是200元,最高可达900元。
家装市场蕴藏巨量空间
家装配套家电市场规模发展可观
当前,我国精装修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我国精装修住宅的套数从187万套增长到427万套, 预计2021年,我国精装修住宅的套数将持续增长至498万套。
中国精装修市场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目前,新一线城市由于精装修政策出台较早、市场覆盖率较高,已经成为主力市场。从家电配套率来看,厨房家电的配套率达到了95%以上。
国内的家装行业,尤其是家庭整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根据住小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整屋家装案例用户阅读量突破1.8亿次,阅读量是1月份的2.1倍。
伴随老房家装需求的提升,家装行业整体呈现基数大,市场空间广阔、增速平稳的发展趋势,且行业标准化趋势明显。据奥维云网调研数据估算2025年家装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8万亿元。未来家电产品在中国家装市场的规模也将非常可观,预计2025年家居家装配套家电市场规模超过1260亿元。
消费需求升级
家电家居一体化融合大势已定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者对品质家电、高端家电、套系化的需求提升,对家电产品的功能配置和外观体验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据GfK家电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生活在一二线及三线以下的居民会考虑成套家电。其中,“性价比高,成套优惠”、“与整体家居风格一致”等成为驱动消费者考虑购买成套家电的主要原因。另据GfK中怡康测算,2021年中国套系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
在考虑成套家电原因中,超过半数的X、Y、Z世代人群为了实现整体家居风格一致,会考虑购买成套家电,并且愿意花高于3万元的消费者占大多数。
此前,在奥维云网举办的2021数字生态大会上,《2021-2022中国家电零售行业新生态白皮书》正式发布。奥维云网在本次大会上指出,目前传统家电在家庭生活场景的占比越来越少,家电和家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家电家居融合的大趋势已定,各企业在家电家居一体化方面也做了不同的投入和举措,促进家电家居一体化的进程。
文章来源:家居新范式
延续一年多的震荡市在宽幅波动中跨年。受增长下行的压力,稳增长成为A股市场阶段性配置主线,家电等一些盈利稳定且具估值性价比的板块进入机构布局的视野。近期,拟由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量化投资副总监牛志冬掌管的富国中证全指家用电器ETF(场内简称:家电ETF,认购代码:561123,交易代码:561120)盛大发行中,助力投资者一键配置兼具业绩和估值优势的家用电器行业优质资产,布局新年或将延续的震荡市结构性行情。
富国中证全指家用电器ETF采用完全复制法,按跟踪标的指数中证全指家用电器指数(简称:家用电器;代码:930697.CSI)的成份股组成及其权重,构建股票投资组合并跟随调整,追求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最小化,以获取家用电器指数相应的未来回报。中证指数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5日,该指数成份股数量为53只,覆盖空调、冰箱、小家电、LED等细分子行业并相对均衡配置,可分享各细分领域的热点行情。
家电行业:逆境反转 12月跑赢大盘
2021年以来,家电行业受消费景气疲弱、原材料价格高企影响,整体表现在各行业中靠后。但在四季度前后,家电消费开始缓慢复苏,成本压力有所缓解,龙头企业的业绩弹性开始释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后家电、音响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转正,且持续上行。近来,由于热门行业估值松动,房地产政策底显现,家电板块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险之地。12月以来,家用电器指数上涨5.57%,跑赢沪深300指数3.29个百分点(来源:Wind,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回顾过去十年,家电板块营业收入进入持续增长周期,期间历经三次底部反转阶段:一是2012- 2013年,节能补贴政策刺激,线上销售渠道扩张;二是2015-2017年,房地产需求火热,家电表现亮眼。消费升级、产品结构优化,企业营收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2019年至今,中国制造品牌出海在全球疫情下加速发展。当前,随着家电产品结构向智能化、高端化、一体化发展,受疫情的消极影响在逐渐消退,有望再次迎来逆境反转。
从行业估值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1年12月31日,中证全指家用电器指数的滚动12个月市盈率PE-TTM为20.01倍,近10年的中位数是18.34倍,具有一定的估值性价比。从各行业横比来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家用电器行业PE-TTM位居第22,也处于相对低估值位置。综合而言,目前家电行业已具备一定估值优势,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展望2022年,家电板块利空逐渐消化,加上板块估值偏低,配置窗口逐渐临近。随着全球疫情在特效药推广后有望逐步缓解,就业、消费可渐次复苏增长,稳定房地产、保障房建设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继续演进,新兴家电供需两旺,家电消费需求或逐步得以提振,行业盈利能力将进入复苏增长阶段。
家用电器指数:长期超额回报排名前列
考察完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估值位置,再来看富国中证全指家用电器ETF跟踪标的指数的回报能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家用电器指数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的17年回报超过10倍,涨幅达1048.06%;过去10年家用电器指数上涨290.62%,同期中证全指、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27.05%、110.61%,家用电器指数的长期超额回报十分显著。
对比沪深300指数,在10年维度下的确定性消费板块中,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家用电器3大行业的超额收益位居前三,长期而言,投资确定性消费板块具备明显优势。未来,如家电消费增长趋势得以延续,相关投资标的也有望获得较好的长期超额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富国中证全指家用电器ETF的管理人,“老十家”之一的富国基金在指数量化投资领域深耕逾11年,打造了多元化的指数投资产品线,量化投资实力备受业界肯定。2020年3月富国基金荣获《中国证券报》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量化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
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ETF产品还有几个优势:一是交易便利,节省时间精力,一键跟踪指数收益,持仓透明、风格清晰;二是费率更优惠,指数投资成本比主动型基金更低,交易ETF还可免除印花税;三是玩法多,交易策略丰富,既可以像交易股票一样买卖ETF份额,也可以进行ETF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套利操作,丰富收益来源;四是分散风险,通过一键持有ETF的股票组合进行便捷化的分散配置,更能分散投资风险。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日益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过1.51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万亿元。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超2.6万亿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仍存在差距,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机器人控制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积累和自主生产能力较弱。关键零部件产业被国外厂商把持使得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提高了国内自动化单元产品和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国内厂商的综合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3家。二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300余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2项;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三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在重点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极大地调动了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同时,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培育发展,我国已经拥有6000余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40多家,服务范围覆盖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智能装备行业具备长期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是31.31万亿元,占全国GDP值的30.81%,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制造业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工业自动化技术逐渐进步和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必然增加消费端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订单需求。同时,在科技创新、集约化、绿色环保等理念的引导下,传统装备制造业正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高端装备产业的细分产业之一,在制造业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将具备长期发展的动力。
文章来源:中研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