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助推下,智能投影能否摆脱“小众”定位?
详细内容

资本助推下,智能投影能否摆脱“小众”定位?

时间:2022-06-02     人气:1019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自去年极米科技完成上市以来,国内智能投影市场又一次吸引资本市场“加注”。近期,智能投影品牌知麻影院电视(以下简称“知麻”)宣布完成A轮融资......

  自去年极米科技完成上市以来,国内智能投影市场又一次吸引资本市场“加注”。近期,智能投影品牌知麻影院电视(以下简称“知麻”)宣布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10亿元。而在今年3月,另一家智能投影品牌 “坚果投影JMGO”(以下简称“坚果”)也获得了10亿元的融资。

  一直以来,智能投影奋力抓住年轻人,从垂直的小众品类迈向大众。有市场需求,也有资本助推,智能投影能否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

  踩中行业发展关键节点

  坚果和知麻吸引资本市场的青睐,是智能投影市场火热的缩影。

  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达到480.3万台,同比增长29%,市场销售额达到116.1亿元,同比增长32.2%。2016~2021年,国内智能投影市场销量增长了6.3倍,年复合增长达到36.2%。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132.3万台,同比增长22.1%,销售额为26.4亿元,同比增长12.3%。

  事实上,智能投影领域早已成了资本追逐的目标。不只是坚果和知麻,包括极米、当贝、大眼橙、峰米等多个品牌均得到了资本青睐。例如,极米已经于去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当贝也吸引了顺为资本、海通证券、苏宁集团、达泰资本、SIG、中信证券等多家资本青睐;峰米已进行过3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2.5亿元;去年6月,大眼橙曾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洛图科技(RUNTO)资深分析师刘定坤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坚果和知麻踩中了智能投影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目前智能投影正处于被资本、技术和消费者普遍认可的时期,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在“宅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于各类显示产品的依赖更甚。智能投影凭借尺寸可变、健康护眼、智能互动、娱乐教育等优势在家庭娱乐终端市场大放异彩,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董敏也表示,智能投影市场规模是目前消费电子领域难见的高成长品类,而且正处在技术百花齐放、消费趋势变革的窗口期,每个真正做产品投入的品牌都有价值空间和成功机会。

 “小众”定位阻碍规模提升

  虽然智能投影市场成长速度飞快,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家庭娱乐终端市场中,智能投影占比仍然较低。

  IDC日前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投影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总出货量为470万台。其中家用投影机出货量为348万台,同比增长16%;销售额超124亿元,同比增长18.3%。奥维云网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3835万台。这意味着,投影仪当前的市场体量仅为电视的12%左右。

  业内认为,影响智能投影体量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投影作为仍处在发展初期的新兴品类,定位比较“小众”,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并不高。而且,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智能投影的显示效果不及电视产品,且对光线强度也有要求,白天观影时需要关闭窗帘,颇为麻烦。因此,目前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多集中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二线城市中获取信息较快的人群。

  “正是目前对智能投影有认知的人群还不够广,对于市场来说才更是机会。”当贝智能硬件事业部副总张照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大量的潜在用户对投影的认知停留在学校教学投影、公司会议投影的状态。所以越快解决这中间的信息差,智能投影的普及率就会越高。

  极米科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通过长期的、更有力度的全渠道建设和市场认知教育,智能投影有机会快速成为大众产品。

  业内认为,随着家庭消费者对智能投影的认知度提升,购买者将不再局限于年轻消费者,智能投影市场将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行业规模还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资本能否“改变命运”

  一方面,智能投影市场的潜在机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进来,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对于智能投影行业的关注度不断升温,智能投影产业也迎来“改变命运”的机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在获得的巨额资金后,企业将更着力于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渠道深耕、内容拓展、营销推广、用户运营等方面的发展。越多的企业受益于此,就越有利于行业的加速发展。

  从产品本身角度看,资本的快速入局可以促进硬件技术的进步和软件算法的完善,从而带来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如亮度、分辨率等基础技术的提升,以及操作系统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度、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使用便捷性的提升。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资本的支持有助于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取得突破,从而推动智能投影市场保持稳健的发展节奏。董敏举例说,作为产品主流的DLP投影,其核心芯片仍掌握在海外企业,希望越多资本投入进来后能有助于投影厂商聚焦资源于产品研发,提速供应链国产化。

  “对于产业来说,资本的注入就像助燃剂。”峰米高级公关经理邱悦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不过,由于消费需求是多元化的,智能投影能否扩大市场规模,摆脱“小众”身份,还要产业不断加强自身生命力,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其一,便携场景。例如,不仅能够投在墙上,还可以投在桌面的立式桌投功能,满足人们在不同空间的观影需要。其二,智能交互场景。例如,语音智能调节屏幕大小、尺寸、清晰度等自动校正功能。其三,游戏场景。例如,游戏玩家对于大屏互动、高效性能、沉浸式体验等需求,也是智能投影正在发力的方向。其四,户外场景。例如,露营时使用体积小巧、续航时间长的智能微投就是很好的选择。其五,健康场景。儿童护眼需求的日益增长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无法拒绝智能投影产品的理由。

  董敏预测:“接下来中国智能投影产业将会进入技术百花齐放、品牌百家争鸣的快速发展阶段,未来3年中国投影市场的零售规模大概率将超过千万台。”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怀念2019年”成为最近社交平台上的热词,站在2022年回望,美团创始人王兴几年前说的那句“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竟然成为了这几年最合适的注脚。大疫三年,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家电行业亦不例外,如何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用户消费需求是行业发展和生存的根基,伴随着经济形势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变迁也传导至家电行业,并最终影响家电企业对生存经营模式的探索。

      消费趋于谨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同比实际增长5.8%,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的提升反映出显著的消费升级,彼时,用户对生活质量和高品质产品的追求成为行业旺盛的燃烧剂,与此同时,从增量时代逐渐过渡到存量时代的家电行业也正承受着明显的业绩增长压力,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消费趋势成为家电企业瞄准的发展新引擎。

      进入到2020年,一场突如而来的疫情则打破了行业原本的平静,从2020年到2021年,市场见证了直播带货的火爆,线上消费贡献率首次过半超过线下消费;用户对健康类家电空前关注,由此带来清洁家电、洗碗机、干衣机等新兴品类的快速增长;宅消费带来的下厨热潮下,空气炸锅、电热饭盒、多功能锅等一系列小家电热销。

      但是放大至整个行业,不得不承认的是,家电行业受疫情拖累,整体市场规模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近三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1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分别为8032亿、7297亿、7543亿。

      进入到2022年后,上海、辽宁、北京等地方较为严峻的疫情管控措施进一步影响到消费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34233亿元,同比下降3.5%,4月份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随着经济和就业不确定性的增加,居民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意愿收缩。3月30号,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针对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例行调查问卷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7%,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4.7%,比上季增加2.9个百分点。央行发布的2022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7.8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14万亿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消费者信心指数则显示进入2022年以来连续三个月下滑。

      有经济界人士表示,受严格的疫情管控等影响,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消费支出更加谨慎。家电消费作为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样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从各个企业发布的一季度报来看,多家企业营收也出现下滑趋势。有不愿具名的家电产业链上游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记者表示,他的工厂今年以来收到多家整机企业的砍单或者订单减半,“大部分人手里的钱都会克制的去花,未来的消费还要看进一步疫情解封后的情况。”

      消费走向结构化,在满足用户所需上做文章

      纵观近几年来家电消费趋势的变化,从2019年被看好的消费升级,到疫情爆发后出现的哑铃型消费机构,再到2022年消费愈加保守和谨慎,家电行业未来的消费趋势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虽然疫情管控对整体消费出现了暂时抑制,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其消费层次、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并不相同,未来消费结构将会呈现结构化的发展趋势,消费层次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面对该趋势,家电企业在产品研发及定位时不得不考虑到具体人群消费特点,从而有的放矢。

      普通人的消费能力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会“降格以求”,以选购净水产品为例,疫情的影响下,原本并不被人所熟知的中央净水器、软水机以及更丰富功能的净水器产品出现快速增长,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搜索数据看净水的搜索和购买热度都很高,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的诉求需求和量级能够看到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背后则是疫情带来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健康的更为关注,让消费者在消费时会愿意为自己关注的技术而买单。

      年轻人消费也是近几年企业关注的重点,他们的消费趋势又出现了什么改变?小熊电器,这家以创意小家电而立足的企业无疑对其有更深刻的观察,近期,小熊电器将其品牌定位从“萌”家电转变为“年轻人喜爱的家电”,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一峰表示,“00后与70后、80后甚至90后之前购物首先看价格的习惯不同,00后不缺乏物资,首选买自己满意的产品”,基于此,小熊电器减弱了原本定位对外观的刻画,给品牌更多精神层面的升级,未来可以打动消费者的不仅只是具备好看的皮囊,还要有更好的价值体验、更好的产品体验。

      此外还有消费升级下屡屡被提到的高净值消费人群,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高净值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高净值消费者(1000万人民币净资产)总数为470万人,且这一人群的消费能力并未受到明显疫情的影响,报告显示,75%的高净值消费者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在生活方式上的消费支出。这类人群正是COLMO等主打高端家电的企业瞄准的目标客户,COLMO 净饮产品运营经理冯在锋表示,“COLMO做了很多高端人群的入户走访,发现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友商,有可能是瓶装水的品牌商,因为我们入户发现在更丰富的场景解决方案时,比如别墅二楼、影视厅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可能是个小冰箱+水,这是他们的解决方案。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产品价值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围绕用户这些品质提升的需求,去开发出差异化产品,去满足不同的需求,因为人群很细分。”

      在消费趋势越来越复杂的当下,如何通过不同人群的特点、不同用户的兴趣点去挖掘潜在需求、刺激其消费欲望,通过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品牌沉淀来获得用户的认可是家电企业该思考的。

      面对当前的消费趋势,国家出台多个政策刺激消费增长,具体到家电行业,鼓励绿色家电消费、以旧换新等,多省市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回补。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问题专家李左东认为,“大疫之后中国经济怎么走出当前困境,政府和企业必须要在满足人民所需方面多做文章,从原来的高速发展转型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家电行业也要尽快捕捉消费者的需求热点,满足消费者的高质量需求,增加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的参与度,使得消费者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阅读全文
  •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措施和安排。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措施》,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下半年打下良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投资 促消费”六项政策中,特别提到了增加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家电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再被提及。

      回收压力上升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参加该行动的企业有海尔智家、格力电器、TCL 、长虹、美的集团和海信营销,其目标回收量分别为600万台、512万台、441万台、85万台、40万台和18万台,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四大品类。

      家电回收之所以被如此看重,因其具备重要的环保意义,随着国内居民电器保有量攀升,预计报废量也会随之提高,环境压力不容小觑。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首批目录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2.08亿台,包括电视机6260万台、电冰箱4162.2万台、洗衣机3542.9万台、房间空调器4454.7万台、微型计算机2421.8万台。

      根据全球电子废弃物统计伙伴(GESP)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为5360万吨,5年内增加21%,预计2030年增加至7400万吨,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变为1.2亿吨。面对如此巨量的电子垃圾,目前全球的回收率仅不足18%。

      大型企业凸显优势

      产业观察家康钊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一般家电之中含有大量电子垃圾,回收不利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并不合法合规的私自拆卸会带来更大的生态威胁。

      GESP研究指出,全球电子废品中含有大量黄金、白银、铂铜等可重复利用的金属材料,更有电器废品包含稀土,而全球可回收电子废品的价值估计高达570亿美元。

      正因如此,不少私拆废旧家电的组织闻风而动,纷纷来此“淘金”,但这些小作坊拿走利润的同时往往不能承担相应责任,将遗留下来的没有回收价值的废品简单地焚烧或填埋,从而造成大气污染、水土污染。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也指出,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和补贴基金标准下降,我国私拆电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行业内部分化更加严重,这也就要求大企业在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家电回收领域中,大型企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备完善的渠道,为销售商品所搭建的物流、客户渠道,在回收时逆向回流,事半功倍。

      长虹格润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公司依托长虹平台资源销售服务渠道开展废旧家电逆向回收,建立起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对接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大企业在废旧家电回收过程中,能提供更强的数字化能力,大大提升回收效率。例如长虹格润自主研发“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及系统”,并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将销售门店和回收渠道进行数字融合,创建了“互联网+回收体系+物资回收平台+家电拆解中心”全产业链体系。

      数据显示,2021年,长虹格润回收的电视机产品达65.17万台、空调产品数量15.91万台。其中通过回收公司方式回收电视机52.12万台、回收空调12.72万台;通过设立的办事处方式回收电视机13.05万台,回收空调3.19万台。

      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观点认为,大企业依托规模优势,能够打通上下游全链路,这是零散的个体收荒行为难以比拟的。如果链路不通,层层加码,各方利益均将受损。例如在个体收荒过程中,由于家电往往体积大、难保存,收荒者为低价快速转手,付给居民的价钱自然会被压低,由于分布零散,企业一方或是难以找到卖家,或是卖家资源有限,各企业为争资源加价回收,无形中抬升了成本。

      专家认为,大企业如能整顿、重塑市场,对于居民而言也是利好,康钊坦言:“目前家电回收的难点乃是消费者对于各个家电的使用年限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不知何时应该回收,也舍不得回收。另外,家电体积太大,需要地方存储,小摊贩没有能力回收家电,导致家电回收网点太少,当有消费者想家电回收时却没人收。”

      康钊表示,家电使用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漏电问题,甚至引发火灾。目前消费者定期回收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实际上电器产品大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而很多居民等到实在不能用了再淘汰,普及“以旧换新”理念仍需时间。

      相关专家认为,本次《措施》再次督促家电回收,表明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持续关注,并未松懈,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同时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