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催生行业奇兵 家居网购领航"破冰之旅"
家居卖场、知名品牌纷纷试水“网上商城”
2008年12月28日,好百年家居集团旗下的网络体验旗舰店--好百年家居e购物体验中心开业,标志着中国家居卖场正式跨入了网购战国时代;而此前,家居大鳄红星美凯龙针对南京市场的“多度商城”也已经推出测试版;国安居也不甘落后,推出了网上会员商城,消费者不用亲自前往卖场就可了解会员价产品;中山简爱家居则刚刚定下B2C网购平台制作方案,预计明年上线。
家具制造企业对网络平台也已经越来越重视,由于网上销售减少了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等,许多企业开始试水网购平台。喜梦宝家具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场;林志木业也在去年10月份开设了网上折扣商场,集合了数个家具品牌;另外,迪斯尼儿童家具、耀邦家私也纷纷宣布了要开设网上商城的计划。
这一系列的家居卖场网络试水,让我们相信前景正如好百年家居CEO艾孝所言--“一场真正的家居销售革命已经来临。”
经济寒流下“网络购物”格外受宠
各大家居卖场巨头纷纷盯上 “网上商城”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大势所趋,拿美国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公司的最新数据来举个例子,在2008年的圣诞旺季中,亚马逊共获得了870万订单,销售情况最好时,一天可获得超过630万件商品的订单;一天的发货量超过560万件,同比增长了44%。据资深经济分析师解析,经济危机袭来,在消费需求存在、而消费理念趋向节省的情况下,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最敏感的,这时,电子商务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放大。
另外,网购通路正在逐步改变民众的消费模式。据统计,2010年全球上网人口将达到17.3亿,主要成长动力来自于在线搜寻、在线游戏、Web2.0相关应用及个人无线上网装置的普及,其中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占35.6%为最高,同时全球在线买方将达到4.8亿人,随着通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买方将更易于跨虚实通路比较产品信息,并且掌握产品信息内容的主导权。看来在这个时候,家居卖场纷纷着手拓展“网上通路”绝对是适时之举。
宅男宅女增多 网络购物成其主要消费模式
“宅男宅女”顾名思义就是驻家一族,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族群的人口也在急剧上升。虽然他们平时很少出门,但不代表他们会因此减少消费,“足不出门”的生活习惯促使他们把“网络商城”当做首选的消费场所。同时,也正因为有他们,使得金融危机下的网购市场拥有了一支新起的推动力。
但是虽然眼下网上购物十分时兴,仍需要注意的是像家具这种价格不菲的大件物品,大多数的“网购达人”均表示,单靠网上看几张图片不足以构成购买冲动,据某网站对超过7000名80后网络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近35%的人,希望在网上买到最便宜的商品;
而针对这种消费心理,一些家居网上商城也有应对之道,比如针对网购市场,好百年家居e购网定下的“好家居,低价格,一网打尽”的口号,将网购中心30%的商品采用ODM、OEM方式生产,做到生产成本最小化,给消费者最实惠的价格,则满足了消费者的网络购买欲望。因此,行业人士指出,在当前家具网购还未成气候之时,需要更多商家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宣传引导。
从网购显示出来的种种优势来看,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作为快速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必将为家居企业的发展产生良好依托和推动作用,合理运用这个崭新的平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原有的商业模式转型,作为促进销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网购无疑是企业的破局之道,依靠电子商务的暖阳过冬,中国家居行业已经展开了一场“破冰之旅”。
可以说,在中国经济近十年的发展中,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本积累,在国内的资本投入中,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对生活资料的投入。长期以来,通过控制各种生产原资料的价格以及利用廉价的人力资源,使产品获得足够多的竞争力,并使国内的许多生产企业迅速的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虽然国内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消费水平年年都在增长,但要远远低于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在对新增的财富进行再投入中,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又投入到了新的生产建设之中,这在无形之中也抑制了消费的持续增长,同时使生产过剩的危险系数增加。
虽然这种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险,但当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许多人只会沉溺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快乐,至于所谓的“经济危机”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之中。但忽视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危机爆发的隐患还是在慢慢的滋生着,于是,当这种投资型的经济模式发展到一种极限之后,危机爆发了,隐患开始变为了现实。
此次危机的爆发,首先是从房地产和金融部门开始的,因为这两个行业是近年来投资最热,也是获利最丰厚的行业。当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开始陷入了恐慌,股市下挫,各种危机随之而来,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这场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了中国,紧接着,中国的房地产也在这场危机之中步入了下滑的行列,同时,由于整个世界经济的疲软,国内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政治附加于经济的博弈
其实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经济危机,当各国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之时,所采取的手段很难得到统一,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在08年12月初,当法国总统萨科奇突然宣布将会接见达赖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惊呆了,许多人都在猜测,这是法国为了迫使中国同意其经济计划的一种手段,紧接着,欧盟又对中国的钢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从这一系列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许多贸易壁垒便轻而易举的出来了,而这些都使得原本就显脆弱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许多加工产品都是销往欧洲,其中像纺织类、鞋类,以及家具产品等,这些都是中国销往欧洲的主要产品,由于金融危机的关系,中国的这些制造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是销量不佳,再加上许多贸易壁垒的出现,中国的制造产业将遭受到更加严重的考验。
其实在经济危机面前,一切都会显得不可预测,在危机面前,更多的政府行为将会出现。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有时候自身的经济策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在某种时候,政府的各项行为将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危机时的恐惧心理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原本不应该受到影响的行业也因为经济危机的关系,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其实是一种恐惧在作祟,就像现在的消费一样,市场上还是存在着消费能力的,但是大家看到了经济危机,或者听别人说现在应该持币观望,于是就不消费,而这样一来,因为市场的消费信心不足,结果企业不能够有效的投放产品,自己的产能无法得到消化,于是大批的企业就退出了市场,大批企业的倒闭,导致了失业率的增加,而失业率的增加反过来又使得消费者害怕失去生活保障而不敢消费。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只会让危机的破坏力进一步的加重。
危机面前 产业困局凸显
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国际市场的萎缩,中国的制造产业正经历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危机爆发之时,浙江纺织协会的相关人员曾经对媒体透露,浙江将会有七成的纺织企业将会在这场危机中倒下。在这场危机面前,肯定会有大批的制造企业会推出市场,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中国的制造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瓶颈”现象,在中国的制造行业之中,有许多企业并未有突破性的发展,很多企业还是在追求量的竞争,而缺乏质的争夺,这种模式已经开始阻碍了产业的继续发展,中国的制造行业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换代。
危机引发的“漏斗”效应
此次危机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加速中国制造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催化剂。那些恐惧于金融危机的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缺少能稳定市场的产品,前文中提到的关于浙江将会有七成的纺织企业倒闭的言论,其实这七成的企业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从产品身上获得足够的附加值,当危机来临之时,这些企业必然会率先倒闭。
现在的经济危机就好似一个“漏斗”,那些品牌附加值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会率先被漏斗給清除掉,而富有生命力的制造企业,则能利用自己的“粘性”,顺利的渡过危机,有些企业甚至可以利用此次危机,占据那些因为企业倒闭而空置出来的市场,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沉着代替狂躁
制造企业需要了解,每个产业市场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市场的容量是呈递增状态的,除非是这个产业市场消失。中国的制造产业如果能够熬过目前这场“寒冬”,那些未被漏斗筛选掉的企业,迎来的将是比现有市场更加巨大的消费需求。
危机来临之时,企业应切忌躁动,恐惧往往源于自身,一个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其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能够沉着应对,而非像那些在风调雨顺之时就高枕无忧,而一旦稍有风暴来临,就似秋风扫落叶,被市场所淘汰掉,这些企业永远都只能是市场上的“边缘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