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良木而栖 直击家具行业人才流动频繁现状
近日,某人才招聘网站中发布了两份关于家具行业人才的调查表,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家具行业中高级人才中,有46.3%的人正在跳槽,有31%的人已经萌生了跳槽的想法,而没有跳槽意愿的人仅仅占了6.9%.。1
其实,家具行业人员特别是中高级人才流动性大,是已经是行业公认的事实,很多人抱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心态,在家具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跳来跳去”,或者干脆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根据调查:有52.2%的人在工作1~2年内跳槽,而不到1年就换工作的人也占了总数的19%,家具行业人才的稳定性相当欠缺,由此可见一斑。1
观念保守考核单一成人才流动频繁主因
据广东某家具公司的营销总监介绍:他最长在一个企业待了一年多,从事家具行业6年以来,一直都在不停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而据统计,家具行业职业经理人在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两年左右,而这与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小型的家具企业在产品研发、更新速度上来追求突破,老板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效益,往往给职业经理人下一个硬性的必须完成的指标,无论现实情况如何复杂,都需要职业经理人按要求完成,造成职业经理人压力巨大,而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当中竞争能力远远比不上规范的大型企业,完不成指标,只能选择“换东家”。1
但事实上,目前家具行业的竞争,已经摆脱了早期的产品竞争时代,进入了管理竞争时代,行业和企业都需要用规范制度来管理企业的企业主,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做好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老板观念保守与考核指标的单一,与职业经理人在管理理念上难以达到共识,已经成了职业经理人频繁跳槽的主因。
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挤走人才
作为典型传统行业的家具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父子厂”、“夫妻店”、“兄弟坊”,差不多占到了家具企业总数的90%以上。毋庸置疑,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初期对企业很有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家族式企业的弊端逐渐暴露,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过分重视人情,内部管理人治大于法治是家族企业的最大的特点,这使到家族式企业存在用亲情代替规则,关系代替制度的弊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来的人才流失率过高。据调查,家族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50%以上,一些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其中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家族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意味着技术的扩散,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设备的转移,客户的流失,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从传统的家族制,如何过渡到股份制;从父子兵打天下到如何吸引更多外来的人才共创基业;从主要核心领导层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如何敢于吸引和信任外边的更合适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层,这些问题都是传统的家族式家具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1
人力资源是家具业的第一资源
记者在一次“中国家具院士行”的活动采访当中,中科院的沈国舫院士就曾经提出:没有国际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国际化的企业,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沈院士明确表示:尽管目前家具产业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最严重的就是面临的人才问题,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如何激发和挖掘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何制定有效的制度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环境。好的企业,人才流动率明显比较,有的只有5%左右的流失率,而且这些好企业能吸引到一流的高层和中层的白领人才,也能吸引到有一流技艺的蓝领人才。1
沈院士认为,一个好的企业的人才机制,首先应该是用人机制:有没有激励机制?有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分层管理?有没有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有没有有吸引力的福利制度?人的问题,人心的问题,不解决好,没有调动起来,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厂房都是无济于事的。靠设备可以解决一些人的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是企业的根本,人力资源是家具企业复兴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没有国际化的人才,走向国际就是一句空话。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择良木而栖,家具企业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而不是仅仅靠制度去管理人才。
依托全县木材加工业良好发展,目前,该县以方正家具城为核心的家具加工业已初具规模。今年,该县将方正家具城改造提升列入8项工程,定期调度督促工程进度。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入90余万元,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广告牌管规范及排水设施改造等。家具城已有营业面积20余万平方米,各类家具展销大厅和加工车间150余个,经营业户近100家,从业人员1620余人,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创利税2813万元,所产高档衣橱、联梆椅等8大系列200余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
出口不能丢,内销必需做,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的木门家具制造企业的日子并不难过。针对庞大的内地消费市场,木门家具制造企业要做的就是激发消费者的爱好。
盼政策不如想对策:
一位木门企业的老总向记者坦言:“有这么多企业,政府出台普惠政策确实有点难度。”龙江镇曾被中国轻产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评为中国家具重镇,其产值曾占全国家具制造业总产值的1/5。
不外,在这次国际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损失惨重。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家具制造重镇厚街镇和大岭山镇采访时,也常常听到政府职员和企业家有同样的说法。对于这场不知要延续多久的金融危机,企业家们心里明白,完全依赖政府救助,只会越拖越难。
调整销售结构分级市场差别大:
有业内人士说:“对大部门木门制造企业来说,将出口与内销的比例调整为3∶7是比较合适的。”这一比例得到木门业界的认可。但他同时表示,习惯OEM(注:原产地委托加工)方式的企业转内销难度很大,但不改变就是等死。在长期的对外加工中,这些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掌握能力比很多小企业要强,这是他们征战海内市场的上风。
出口转内销,内销的市场在哪里呢?在厚街镇采访时,来厚街镇采购的河南商人廖先生告诉记者:“内销市场很大,我在河南新乡开了几家家具零售店,一个月可以卖出几百套家具。”一般县城的家庭对木门家具的要求是款式新、质量好、价格不能太高,对品牌要求不高,但乡镇家庭买木门家具只看价格和款式,对品牌和质量的要求都不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多功能家具、板木结合的家具和款式新奇的木门都颇受消费者欢迎,而款式陈旧和价格昂贵的木门家具市场逐渐萎缩。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的常务副秘书长王猎表示,对小型木门家具生产企业来说,乡镇市场大有可为,找当地商人代办代理是本钱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而一些有能力进级的木门家具制造企业,最好在这段时间内开发一二级市场,摸清这类市场的消费特点,建立销售渠道和团队,在继承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的同时进步企业品牌着名度。总而言之,木门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学会十八般武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