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文化如何巧妙融合?
详细内容

企业文化如何巧妙融合?

时间:2009-11-04     人气:877     来源:致信网     作者:
概述:  在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是民企目前大部已逐渐过渡到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与创业初期截然不同的特点。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行业与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个性特点,对......

  在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是民企目前大部已逐渐过渡到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与创业初期截然不同的特点。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行业与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个性特点,对新加盟企业文化的感知与认可程度也大不相同。

  三种不同文化取向

  A集团公司作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民营企业,在短短几年积聚起以亿计数的雄厚资产。具有政府工作背景与经过实业熏陶的老板此时目标已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家区域性知名公司,而是希望通过实业投资,向全国甚至是海外发展。

  总裁将总部从长春迁至大连。总部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由招聘而来。然而由于缺乏人力资源资深专业人才与专业技能,未能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其人力资源构成表现为“一老一少”配置失衡的鲜明特点。

  所谓“一老”,四五十岁之间的管理层,基本来自于当地原国企管理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其决策大多倚赖经验与感觉,工作开展主要仰仗其宽泛的人脉与社会关系;所谓“一少”,是指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思维活跃,渴望干出一番事业,虽然经验欠缺却乐于尝试。很显然,“少者”接受“老者”直接管理,公司缺乏的是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的阶层。

  总裁从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挖来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职业经理人出任常务副总兼业务总监。这样,就至少存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取向:以老者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海派文化以及青年人所崇尚的求新精神。

  谁适应谁的文化

  就集团的阶段性发展战略而言,大家很容易达成一致:对外,培育良好的公司生存与发展环境,海派经理将其总结为政府网络、媒体网络、专家网络、客户网络以及金融网络的建设;对内,一方面尽快从功能技术上完善业务分支以拓展公司的咨询与购并业务,一方面从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入手以保障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及管理效率。

  可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海派经理更注重的是在操作层面,强调的绝不是集团某个个人与网络中的某一个人或者部门搞好关系,而是公司一种理性有序的长期经营行为;而老者们更为习惯的是个人之间的感情投资与交流,通过个人关系来达至工作上的便利与疏通——尽管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是卓有成效的,但这很容易导致本属公司的资源控制在企业内部某些权势人物的手中,而他们一旦离去,这些资源也往往一并流失。

  由于工作方式方法不同所导致的海派经理与老者们的芥蒂遍布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海派经理急于要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而对于老者而言,他们更为习惯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规则而非量化的成文标准。

  文化上的尖锐冲突

  海派经理正在组织集团相关部门与资源雄心勃勃做着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准备工作。正是出于对公司缺乏能够承上启下阶层的忧虑,海派经理希望尽快提升集团里年轻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够在部门中独挡一面,从而通过公司自身彻底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为避免越权,对于这些年轻人,在管理上海派经理从不直接过问,在业务上却毫无保留的全力倾情指导,或许正是这一系列做法让某些老者感到了自身地位的危机。

  实际上海派经理也意识到了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然而由于一直扑在业务上而无暇多顾。总裁回来,在总部全体员工会议上,却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都异常吃惊的决定:暂时停止一切进行中的业务,集团的主要精力先放到制度建设以及自身完善上来。

  明确管理层次、清晰授权范围、通畅沟通渠道,这是职业经理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然而这一切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进行。有这样一句话:文化是制度之母——制度的设立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国许多企业而言,其劳心费力建立起来的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形同虚设。

  这最终表现为文化上的尖锐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此消彼长就直接影响到制度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员工无所适从。企业一旦丧失了大家所共认确立的规范与标准,就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公司管理与经营行为的混乱。

  谁向谁妥协

  海派经理的管理方法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做法显得如此幼稚——合理却并不合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所谓调整,海派经理的业务策略和所拥有的客户与公司现行经过修正的、老者们所坚持的业务思路已经迥然相异,尽管名义上他还是作为常务副总,实际上却已经难以对公司各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市场的生存原则是绩效,而集团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每一个员工与自己的政治血缘的高度亲和化一,如何变为“真正的”自己人——在这里,能力已成为退而求其次的东西。

  而当皮鞋擦的好坏成为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后,苟营者便易于取巧,企业内部权谋的作用会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在私欲与利益的诱惑下个人应有的职业操守与行为便会严重扭曲。

  很自然的,海派经理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位子上是否还有继续坐下去的必要。一个月后,他提出了辞呈。

  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虽然腐朽,却也强势,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如此。并且,我们也并不怀疑,这个体系中可能并不乏栋梁之才,也可能会因为某个强人的出众才干而使企业一度风光无限。然而,一种腐朽没落的文化终究是缺乏生命力的,失去了制度的保障,它最终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是企业屈从于这些重权在握的精英们的思路与行事方式?还是精英们必须遵循传统的企业文化与行事准则?这个矛盾已成为许多老板的心头之病:企业吸纳人才,就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技术,而当某些思想理念成为颠覆企业创业根本的源头,就不能不引起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进而引发企业较大的动荡。特别是对于转型期企业而言,这几乎相当于龙门一跃,跃过去则鲤化神龙冲天而去,过不去则多少艰辛积累消弭于一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只有40%的员工称赞其公司留住了优秀人才,只有4%的员工评价其公司的业绩评估是公平的。在经理级别以下的员工中,只有一半的人相信公司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各种数据表明hr人员不受员工爱戴。

          而hr人员应通过以下5个途径加以改善:.传达真实信息,对员工说的话要与公司的真正信仰相匹配。特别是关于薪酬、福利等细节要详细解释清楚;。单纯的招聘、培训等数据没有任何价值,应创建一种评价体系,将数据与业绩指示器(客户忠诚度、质量、员工替换成本、利润等)联系起来; .承担起开除不合格员工的重任;4。正直、诚实;5。要为员工培养能力和执行力、培养经理层的战略执行能力、帮助创建公司与客户间的良好关系、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阅读全文
  •     先与您分享一个故事——从前,在一座大湖中央,人们修建了一座庙,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一位老住持带着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在庙里面修行。

        有一天,老住持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年轻的和尚们听完这句话,几乎个个瞠目结舌,他们都不敢相信,佛珠链子怎么可能不见呢?因为庙中只有一个门,24小时都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

        老住持以平静的口吻说:“给你们七天静思,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我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只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多了猜疑与猜忌,甚至彼此之间也不再交谈,这样的气氛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看到这种情况,老住持说话了:“各位,你们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第二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承认拿了佛珠链子,这下子让冤情真相大白。

        老住持分别向这些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佛珠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老住持问道。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于是,老住持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你将是这座庙的新住持!”

        可见,一个人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他的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也是每位职员工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是衡量每个打工者有否良好心态、主人翁意识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每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每个人能否做好工作、获得上司认可和在公司存在价值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人能力发展得到良好提升和未来职业规划最佳成长的综合素质之全面反映。下面与您分享一个案例——

        知名的沃尔玛商场要招考一名收银员,几经筛选,最后只剩三位小姐有幸参加复试。

        复试由老板亲自主持,第一位小姐刚走进老板办公室,老板便丢了一张百元钞票给她,并命令她到楼下买包香烟。这位女孩心想,自己还未被正式录用,老板就颐指气使地命令她做事,因而感到相当不满,更认为老板故意伤害她的自尊心。因此,老板丢出来的钱,她连看都不看,便怒气冲冲地掉头离开。她一边走,一边还气呼呼地咒骂:“哼,他凭什么支使我,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第二位女孩一进来,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只见她笑眯眯地接了钱,但是她也没有用它去买烟,因为钞票是假的。

    由于她失业许久,急需一份工作,只好无奈地掏出自己的一百元真钞,为老板买了一包烟,还把找回来的钱,全交给了老板。不过,如此尽职卖力的第二位面试者,却没有被老板录用。因为,老板录用了第三位面试的小姐。原来,第三位女孩一接到钱时,就发现钱是假的,她微笑着把假钞还给老板,并请老板重新换一张。老板开心地接过假钞,并立即与她签定合约,放心地将收银工作交给她。

        三位面试者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个面试者的心态,是多数老板最害怕的类型,毕竟,只会用情绪来处理事情的人,任谁也不敢将工作托付给他。第二位面试者的处理方式,则是最不专业的表现,虽然委曲求全的人比较有敬业精神,但万一真的遇到重大问题,老板需要的不是员工委屈与退缩,而是冷静与理性的处理能力。于是,第三位面试者成功了,因为在这件小事上,她充分表现出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笔者认为,员工的责任心和敬业度,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其实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任心的能力不强有关。

        责任、敬业,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大陆首富刘永好有一次在韩国考察,看见了一家面粉厂,不过300名员工却创造了在国内工厂3000人才能达到的产量。刘永好很感慨地说,为什么同样的系统工艺和设备,同样的时间,产量一样但是创造效益的人数却不一样?

        有一个传言是这样说的,据说,一家中国公司,请了一个丰田专家到公司,帮助公司实施丰田式精益管理。这位专家到这家公司呆了几天,了解了员工的工资情况与工作情况之后,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看你们的工资这么低,觉得真不值得为这样的公司与老板工作。第二句话是:看了你们这样工作,觉得你们真不应当有饭吃。

        想想也真是——平时我们某些国有企业的员工、公务员、甚至管理人员不也是这样吗?看他们的工资的确很低,但看其劳动的态度与贡献,觉得不拿钱都是在浪费资源。

        国内企业要想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都充分体现出来,必须首先让员工学会遵守工作流程,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不违反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何为培?就是培土、培养,在树苗四周堆上土叫培,目的有二:一是保护树苗不被风刮倒;二是保养,为树苗添加养料。何为训?就是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训导,就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训练,就是反复做,把应该做的事情按正确的方法反复演练。

        与一些专家的角度不同,笔者认为,国内一些领导的带头作用起主导原因——带头不遵循规则,工作效率自然就提不高,员工更是纷纷效仿行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自己曾说,每天他都工作至深夜。正因为他对工作的狂热,才缔造了今天庞大的微软帝国。

        建议企业通过培训教育,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反复做正确的事情,对待工作的态度呢,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把演练和实战相结合,对业务流程熟悉、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企业氛围,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责任心和敬业度,构建企业的防火墙。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