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成本优势是前提 云南地板业准备“大突围”
云南实木地板的起步在全国来说,起步不晚。但云南的实木地板 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大、整合力度不强的瓶颈问题。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突破瓶颈,以“产业化”运营的思维,率先在云南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生产许可证,通过整合“联合采购基地”等诸多渠道,确立“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最终成为云南地板 制造业“引进来走出去”的示范蓝本。
步入产业规范快车道
在上世纪九十年初期,云南的木材 加工行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包含了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刨花板材、中纤板材加工企业和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实木地板、家具加工企业。
在当时,云南的木材加工企业在原材大资源背景上的优势,这种大资源背景的优势催生了云南林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这一产业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在这一时期,云南比较大型的木材加工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比如新飞林(原昆明木材厂)、红塔木业等等。而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在这一时期,依然难以摆脱规模小、整合力度弱的发展瓶颈,甚至于生产上无序不规范,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大上海,联合采购
毋庸置疑,云南诸多木材加工企业诞生于云南原材的大资源背景,地板制造企业也是如此。事实上,民营企业的产销和谐及市场调度灵活性因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虽然规模难以突破,但活得还是比较滋润。1999年,全国性的禁伐令让云南的大资源背景荡然无存,云南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多企业将目光瞄向毗邻云南的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没有几年,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木材资源引入,由开始出现了制约。这种原材源地的变革导致云南不少木材加工企业的机器设备开始停滞,难以运转。
大上海联合采购的触角主要延伸在印尼、南非等地。联合采购基地建立了系统的信息资源,能够迅速梳理加工各采购成员的采购需求,各采购成员的采购需求经过汇总在印尼、南非等地采购时容易实现“批量捆绑”,最终实现各成员企业的“原材优化”和“成本最低”。
成本优势成利刃
在各个环节打通的情形下,如何依托本土优势,整合行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成为名木屋研究的一大课题,最终名木屋将“成本优势”定位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实现客户利益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既跳出本土地板品牌的同质化竞争,又取得和外来品牌竞争中的压倒性胜利。
昨日下午,中国木雕城首批入驻的20多名木雕(红木)家具经营户代表会聚蓝天白云会展中心,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一道,共谋产业发展大计。副市长陈军参加座谈会。
中国木雕城转型后,突出做好“木”字文章,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集散地,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木雕(红木)家具集散地,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规模企业、品牌企业入驻。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大家普遍表示,东阳木雕全国闻名,有了中国木雕城这一专业市场平台,东阳大力发展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对中国木雕城的发展充满信心。大家建议,下一步,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要强化市场推广工作,不断提升知名度、影响力;要整合资源,抱团出击,绝不能把一个产业人为地分割成一块块。
据巴西“Diario Net”2009年6月报道,巴西森林研究所在圣保罗地区开展的用橡胶木作为家具生产原料的研究以及橡胶木人工林资源清查工作,计划今年10月结束。橡胶木是生产家具的适宜原料,并且成本低,当地家具部门对用橡胶木生产家具很感兴趣,森林研究所为原料供应能力作了评估。
橡胶木在当地生长5—6年便可采胶,并可持续采胶达20年。橡胶生产能力下降后可砍伐重新栽植。估计当地目前有35万棵橡胶树待采伐。
最近,当地家具部门参加了一个橡胶生产国技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交流了如何提高能力来生产橡胶木家具。越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未来5年将出口价值40亿美元的橡胶木家具。巴西目前家具出口额为10亿美元,这些家具主要使用松树和桉树木材,橡胶木家具的生产和出口有望给当地家具部门带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