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一木黄花梨 共花黄花梨家具收藏
详细内容

百年一木黄花梨 共花黄花梨家具收藏

时间:2009-12-08     人气:2398     来源:优品     作者:
概述:现在所说的黄花梨主要就是指海南黄花梨。文物专家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记载,“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这是海南黄花梨家具受到海内外藏家的热烈追捧的一种原因,而物以稀为贵则是黄花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所说的黄花梨主要就是指海南黄花梨。文物专家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记载,“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这是海南黄花梨家具受到海内外藏家的热烈追捧的一种原因,而物以稀为贵则是黄花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海南黄花梨官皮箱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黄花梨家具无论是明清时期的,还是当代高仿品,价格都不断攀升,甚至有人发出了“海南黄花梨,一根难求”的慨叹。

    2004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清黄花梨雕云龙纹4件柜以1100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国内古典家具拍卖最高价。

    西方中国文化史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伊佩霞教授在她撰写的《剑桥插图中国史》里,对一把明朝官帽椅有这样一段描述:“明代制作的硬木家具之典雅,至今未有超越者。这把‘官’椅的构造是由纤细、微曲的黄花梨木组合而成的,这种木纹漂亮的硬木主要产于位于热带的广东以南的海南岛。”

    黄花梨木生长在海南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期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树干,当它遇到恶劣的生长环境,便会虬结努力,与环境抗争,从而形成特有的节疤现象,也就是黄花梨木充满神秘色彩的“鬼脸”花纹。每一处“鬼脸”都浓墨淡彩无一雷同,浑然天成惊羡世人。正是这种天然的独特禀赋,加之生长缓慢、过度采伐导致的稀缺性,使黄花梨木一跃成为明清皇家家具制作的专用材料,并为历代文人墨客广为尊崇,并爱不释手。

    因黄花梨家具带来的独特的艺术、文化和实用的功能享受,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史册的“国粹”,西方各大博物馆以拥有一件黄花梨家具为荣。

    降香黄檀

    黄花梨家具不是今天才值钱。在明代,一只黄花梨床值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环还值不到1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只黄花梨床已然抵得十余人身价,可见贵重之极。最早黄花梨家具是属于中国的贵族家具,是文人参与设计的,汇集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黄花梨收藏家杨波这样解释黄花梨昂贵的原因,“从古代来讲,这种材料就受到皇室的追捧。又因为这个东西稀少,比紫檀还稀少,全世界只有海南岛才有。物以稀为贵加上它的品质,使得它极其昂贵。而且,它是所有能做家具的木料里唯一可做中药的木材。”

    杨波解释说,“黄花梨”是一个文学上的叫法,并非真有棵树叫做“黄花梨树”,专业称谓是“降香黄檀”。最正宗的黄花梨木产自海南,既是木材又是一味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叫做“降香”,木材中散发的香气有降压清心的功效,用黄花梨木屑泡水,更能有效降血压、血脂等等。“这是黄花梨家具从根本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也因为黄花梨木性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加上海南黄花梨质地细密,花纹清晰美丽深纯雅洁,深受明代文人的喜欢。在董其昌等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下,黄花梨家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愈加鲜明,延续到清早期后便逐渐登峰造极。 [NextPage]

     黄花梨家具早在16、17世纪就已经被欧洲所认识。他们认为中国人不用任何钉、胶做家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明清两朝更迭使得大量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入民间,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典雅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后,大量购买后运回欧洲,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

    当时有个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铁尔,以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皇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曾轰动整个欧洲。从那时起,中国明式家具与从14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瓷器一样,在国际市场有了很高的地位。

    到了清代,黄花梨原材少了,可供选择的家具材料丰富了,以皇帝为首的高消费群体将目光瞄准了紫檀。紫檀有韧劲,比黄花梨更便于雕刻,甚至可以透雕。

海南黄花梨插屏 

     鸦片战争中,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火炮轰开,欧洲商人在对华贸易时又一次将明清家具列入他们的购货单。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外国商人趁机在中国乡村城镇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有些外国商人干脆就在中国本土经营开店,转手倒卖发大财。最著名的就有美国的杜乐文兄弟。他们在美国开着中国古代家具店,自己住在北京收买。经他们手运到外国的中国家具数量当以千件计,他们就靠这个发了财。

    由于外国人对中国明清家具的需求,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旧货商人逐利而动,开始收购硬木家具。同时,有眼光的中国收藏家和文化人士也在保护性地搜求它们。

    朱家的父亲朱翼庵就是这个领域中先知先觉者的代表。1954年和1976年,朱家遵照其父的遗嘱分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浙江省博物馆的明清家具就达70余件之多。其后,古典家具研究领域权威王世襄将自己收藏的70余件黄花梨家具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一港商,条件是捐给上海博物馆永久陈列。也正是由于这些收藏大家的努力,才使得黄花梨家具并没有完全流失到国外去。

    疯狂的黄花梨

    早在建国初期,政府有关部门就明文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铁力、乌木等5种名贵材料做的家具不准出境。

    但经过建国后的几次政治运动,老家具流散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笨重而占地很大的老家具更多地被西方家具代替。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勃兴,古典家具才慢慢地进入了有文化意识的少数收藏家视野。 [NextPage]

     80年代中期,国门大开,港台地区和欧美等地的华人、老外争相购藏中国明清家具的信息传到国内,中国的文化人重新发现了明清家具的美学价值,不少人抢得先机,一头扎进这个行业淘金,老家具开始大规模回流。

    在持续至今的中国老家具热中,有一部堪称经典的著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就是王世襄编著的、由香港三联书店于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大型图书。此书一经问世,黄花梨家具价格猛然飙升,流散加速。

    1996年秋,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在美国纽约总部举办了一个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会,这也是有史以来国际拍卖公司第一次举办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会。世界各地收藏家300余人亲临现场,其中有几十位来自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华人。经过两小时的激烈竞争,107件拍品全部成交,拍品成交价四次打破历史最高纪录,有的竟超过估价的十倍。拍品中价位最高的是一件清代黄花梨大座屏,以100万美元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藏,加上佣金,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

    这次拍卖无可争议地标志着中国古典家具已经跻身于世界级重要拍卖品行列。总体上看,海内外拍卖行和古玩市场是遥相呼应的,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几乎每年有古典家具的拍卖专场,黄花梨家具行情一路看涨。

    在最近20年里,黄花梨、紫檀、乌木、铁力、鸡翅等硬木家具的价格升了50至100倍,其中以黄花梨的涨幅最为惊人。

    杨波:黄花梨的经济学

    最近,杨波又去了海南岛。今年他是第五次去了。他可不是去那旅游观光,而是为了收黄花梨。作为北京元亨利仿古硬木家具厂董事长的他,在见到笔者的时候,一点都不高兴。他说,“我一棵黄花梨老木都没收到,以前从没有这样的情况。我真正看到黄花梨枯竭的现象了。我应该算是国内收黄花梨的大户了,但到明年上半年估计彻底就没得材料做了。现在市面上许多都是小料,无非做个工艺品,做个壶做个杯什么的。要么就是假冒黄花梨。”

    杨波最著名的几件事情,都与黄花梨有关。几乎所有的大宗海南黄花梨原木交易都能看到杨波的影子。2000年南下搜寻黄花梨,近十年来,他已在北京库存近亿元的海南黄花梨木料。

    2005年,杨波从北京运来一套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一张罗汉床加中堂家具),参加首次在中国上海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开展首日,一位上海富豪就订走了这套家具。整个奢侈品展收账2亿余元,杨波就收走了1200万。在这次展览上,超级限量版宾利汽车售价也就为每辆1000万元。

    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源于世界“富人之都”摩纳哥,被喻为“时尚富豪玩具展”。杨波没想到,这套黄花梨家具成了本次展览的“镇山之宝”。

    2007年,杨波又成功策划了一场秀,主题是“金条换木头”。杨波买了价值近百万元的金条,打出一条“金条换木头”的横幅,欢迎人们以海南黄花梨兑换黄金,根据花梨木的纹理、颜色和大小折算。这个举动成功地传递了海南黄花梨“价比黄金”的概念。 [NextPage]

     黄金一条也没有换出去,但杨波用“金条秀”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收购海南黄花梨,杨波愿意出高价格。

    杨波真正接触黄花梨是在2000年。他听说北京香山有海南黄花梨存料,就去了,找到存放海南黄花梨的库房。距离库房百米,杨波就闻到一股悠远、厚重的黄花梨香气,顿时激起他莫名的亢奋。他买下超过300公斤纯正海南黄花梨木料,回来加工成家具后,更是香气四溢。从此,杨波走上黄花梨收藏道路。

    2001年,一条海南有大量黄花梨存货的消息触动杨波神经。消息来源是一个常年游走于海南和内陆之间采购药材的好友。几日后,杨波便起程前往海南。这一去,把海南岛黄花梨热彻底掀起。

    海南黄花梨的主要生长地区,是在霸王岭林区的黎族村。那里的村民当时不知道自己住的是“黄金屋”。除了房屋木料,甚至他们的农具、炊具等,也全部用海南黄花梨制作。

    当时,黄花梨只作为一种中药材为世人所知,药材采购商的收购价,1公斤仅2元钱。用杨波的话说,是“把黄金当黄铜”。他成了真正的淘“金”第一人。

    2003年以前,杨波卖出一套黄花梨圈椅的价格不过6万元,现在是近50万。2003年2月3日,海口市永兴镇一个用花梨木做房梁的老房子一夜之间就被小偷用两根木柱顶住房梁的两边,然后偷去了房屋正中用花梨木做的房梁。

    这样的事情后来在海南甚至全国各地又屡次上演过多次。这股黄花梨热犹如疾风骤雨,让黄花梨原料和家具的价格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许多IT、房地产行业的大亨也一个个成为杨波的VIP客户,这些VIP客户下个单子就是数千万元。购买黄花梨家具已经变成一种投资行为。有钱的人多了,不知道拿去干什么,尤其是金融危机来了后,股票等都大量贬值,黄花梨却一枝独秀。“购买黄花梨家具可谓一石二鸟,一来作为身份象征,二来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杨波说。

    杨波还发现了一个现象,购买黄花梨家具的大客户年龄段在逐年下降,“2003年的时候,购买的群体是50岁左右,2004年是40岁左右,到了2006年,大客户就是30多岁的人了”。现在为一套中式别墅配一套黄花梨家具,没有5000万元根本下不来,因此目前成套黄花梨家具的买主主要是亿万富翁了,杨波把这批30多岁的亿万富翁称为“新贵”一族。

    由于海南黄花梨成才极难,而且由于大量砍伐,目前已一根难求。2004年起,杨波开始雇用海南当地农民大量种植黄花梨,几年下来已经种植了20多万棵黄花梨树。他说:“我只是太喜欢黄花梨了,不希望这个树种消失。”

    杨波还打算把从海外流失出去的黄花梨木家具再逐一回购回来。他说,黄花梨是属于国家和民族,不能希望它们流失到国外去。他打算未来建一个家具博物馆,陈列它们、展示它们。那是他的一个心愿。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09年12月4日,“环保升级,强强联盟--百强携手欧德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家具协会会长于秀苏、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分会秘书长刘晨、全国工商联家居装饰商会秘书长张传喜、欧德森联盟成员及十几家权威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作为京城家具企业龙头之一的百强,在2009年末正式加入欧德森联盟,给京城板式家具圈增添了绚烂色彩,更是百强板材升级的华丽转身。欧德森众盟员联袂,好戏连连,精彩不断。

    第一,联盟升级。 

          欧德森联盟常务理事会终身会长张福才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表达了欧德森联盟对百强加入的热忱期待与友好,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京城家具龙头企业的这一历史时刻,见证行业环保升级的历史瞬间,见证强强联盟、承诺升级的瞬间! 

          北京世纪百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陈晓太表示了加入欧德森联盟的决心与气魄:百强愿与强者并行,共同发展,在良性竞争中共同促进京城市场的健康发展,让利消费者!进口板,当然欧德森! 

          欧德森联盟集聚了京城家具龙头企业,百强的加入,更加壮大了联盟的整体实力。欧德森凭借其质量保证、环保优势等迅速成为了北京市场耳熟能详的进口板品牌。与此同时,欧德森标志也在新闻发布会上精彩亮相,欧德森标志的诞生,也预示着欧德森联盟日趋走向成熟。

    第二,环保鉴别升级。 

          欧德森联盟不仅仅是市场的强者,更是一个致力于健康环保家居的组织。发布会以“环保升级,强强联盟”为主题,始终以关注消费者健康,关注家具环保为努力方向。

    正因为此,欧德森联盟在板材环保鉴别上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欧德森联盟常务理事会执行会长邵贤强针对于环保鉴别升级做了精彩的发言,公布了欧德森板材进口核心标准:必须符合国际F☆☆☆☆认证标准,必须是欧洲原装进口板材。这是欧德森板材能够成为市场权威标准的重要保障。

    第三,承诺升级。 

          欧德森联盟整合家具产业资源,始终关注于环保事业,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为健康和安全的生活,同时也大力地促进了家具示范行业发展标准,构建中国板式家具市场的和谐环境,为家具行业贡献出联盟的力量。 

          欧德森联盟企业导购代表朗诵欧德森联盟宣言,欧德森联盟成员庄严的宣言,并郑重签名,共同勉励、共同监督,用实际行动履行承诺。 
     
    阅读全文
  •        前有俄罗斯在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上大做文章,通过不断提高原木出口关税,减少原木直接出口,以达到大力发展本国木材深加工产业,改善本国林业产业结构的目的。无独有偶,在限制原木出口政策上,相较俄罗斯,加蓬政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新近组成的加蓬水、森林、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消息,内阁会议上11月中旬通过了一项重要决定:“为创造更多必要财富、着重减少青年和妇女的失业,并出口高附加值的成品和半成品,加蓬政府决定从2010年元月起禁止原木出口”。为此,加蓬政府还将修改《森林法》第227条。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市场反映迅速。来自中国木材电子交易市场分析报告,2009年11月份加蓬木材平均上涨幅度达到了20%左右。

            记者从到张家港木材经销商处了解到,受加蓬原木禁止出口消息的影响,现在许多木材中间商对行情有点拿不准,像加蓬的木材“巴花”,市面现在几乎无现货,有在卖的也是一部分库存陈货,卖一吨少一吨。加蓬木材涨价厉害,进货价位有点高,不进又没有木材卖。由于市场风险较大,木材中间商们担心政策有变,价格后期波动厉害,一部分小型木材贸易商处于持币观望状态。

            加蓬位于中西非地区的刚果河盆地,国土面积25.76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为2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人工林3.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4.7%,森林单位蓄积量为每平方公里128立方米,森林蓄积约达27.94亿立方米。加蓬素有“绿金之国”的美誉,是世界第二大“绿肺”,非洲的“大氧吧”,在2000多万公顷的森林里生长着1.1万种植物。公路上到处都能看见大型的木材运输车,沿海开发区,木材加工厂、家具厂一家连一家。漂浮上岸、留在沙滩上的大木头比比皆是。近年来,随着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林业合作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加蓬在中非林业合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加蓬是我国原木进口第五大来源国,我国每年从加蓬进口原木都超过100万立方米,占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木量的45%。

            加蓬政府调整政策的目的

            众所周知,原木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创造效益。因此加蓬政府一直鼓励木材商在当地进行木材加工。为促进当地加工,加蓬政府对加工产品实行了诸多鼓励政策,如加工产品出口免征关税、用于加工厂的生产设备在进口关税上享有优惠等等。为保证合理和可持续地利用加蓬的绿色资源——森林,加蓬《森林法》还特别规定,任何今后想在加蓬从事森林开发的企业,必须先建设自己的木材加工厂;在新《森林法》颁布前已经拿到森林开发许可证的企业,也必须建设加工厂。目前加蓬森林行业的相关产业,已成为加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加蓬国家财政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加蓬政府原定2012年把木材加工率提高到75%,为达到这一计划目标,加蓬政府决定从2010年元月起禁止原木出口。新的决定对在当地经营的法资、中资和本地的木材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一些行业协会对加蓬主管部门提前更改原木出口的政策表示不满。且不论加蓬政府这一决定实行起来存在的问题与难度,就加蓬政府的态度而言,无疑是在向大家强调自己的出口贸易主导权;就加蓬政府的目的而言,是志在将本国的原木出口贸易向木材深加工行业进军。

            产业转型才是大势所趋

            俄罗斯为了发展本国的木材深加工行业,一直采取不断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的方式。现加蓬政府也是为了发展本国木材深加工行业,做出禁止原木出口的决定。加蓬政府宣布禁止原木出口看似突然,其实早已是必然。有了俄罗斯、加蓬在前,就更有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究根其底,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就是将本国原木出口贸易升级到木材产业深加工的问题,既然这是问题根源,难道木材贸易商们顺势将产业转型才是大势所趋?

            上海京轻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在接受《中国木材商情》记者的采访中谈到,如果加蓬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实行下来,对于中国木材贸易进出口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地板行业板材有70%左右是使用进口的加蓬木材,政策一旦实行,中国地板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问题。但是李岩认为,此政策近期内加蓬是不可能实行的起来的,法国是加蓬最大的投资商,法国会首当其冲投反对票。再来政策真正实施起来,加蓬10多万的林业工人就会面临失业,失业工人就业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如果说加蓬政府靠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行业,去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目前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非洲林业加工技术落后,工人素质整体不高,整个加工行业没有基础,硬件与软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谓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现在中国也有少数的民间投资商在非洲投资木材深加工,但是真正的成规模、成气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从长远看来,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又有技术力量,非洲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廉,原来在非洲从事原木生产的企业可以转型为自己搞木材加工,这样还能吸引到从事板材制造、地板家具制造的深加工企业在非洲投资,如此一来,中国木材行业便能在非洲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与其他海外市场一样,投资非洲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由于非洲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风险有时是不可预知的。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虽然总体良好,但其中有些国家存在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差、官员腐败现象,并且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和市场法则等有待完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会遇到种种困难,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甚至遭遇较大的风险,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但转型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且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对市场是一次残酷的洗礼,从而创造了市场整合的机会。如果说以前在非洲的中国木材商人鱼龙混杂,自相残杀,而转型压力下中国木材商人们要么走到一起抱团取暖,要么强者为王,弱者出局。这两个选择对提高中国在非洲的木材贸易发展都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政策调整促中国非洲木企加速整合

            此次加蓬木材出口政策的调整是在全球经济调整和促进非洲发展的大背景下,也有全球减排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待此次政策的调整应当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自2004年以来,在两国元首互访的带动下,中加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快,合作领域越扩越宽,特别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我国与加蓬在木材开发领域的互利合作更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中方投资企业由过去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的十来家,尤其是最近两年,中国木材加工出口企业响应加蓬政府关于林地整治规划、保证可持续开采、减少原木出口、增加就地加工、提高出口木材附加值、解决当地就业的号召,正在进入到大规模投资创业阶段。

            据初步统计,中国企业在加蓬森林行业的投资额已超过1亿美元,拥有林地200多万公顷,已建成和在建木材加工厂10家,雇佣加蓬员工1500多人。 大部分中国企业都与水森部签署了林地规划临时协议,开始进行林地规划和工厂建设。 甚至已经有中国的木材企业大规模的收购了欧洲在加蓬的家族企业,迈出了全产业链的坚实步伐。但中国企业来加蓬落户较晚,大部分处在投资创业阶段,还没有来得及做规划,而做规划的投资相当昂贵。此次调整提示中国木材企业,必须以长远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非洲,加快资源整合的速度,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木材产业长久的赢家。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