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可游可居可诗的水墨生活
对于这个将周庄带往世界的人来说,一般人看来有些神秘,也有些神往。但真正对杨明义神往的人,大都是因为他的画。从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水印木刻版画,到70年代起开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画,今天的他,已经将水墨融于胸怀,创造性地表现着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所以,他的画清新脱俗,别具一格,深深刻上了属于他的痕迹。
家,可观,可游
江南水乡,画不好便成了小气的女子,留在家里便是最好的出路。杨明义的画里,分明为江南水乡注入了淳朴、简练的神韵,顿时令人发现精巧背后的大气。而他的家,也是如此。懂得绘画的人,懂得好东西是靠时间养出来的。对待家,杨明义就像对待他的画一样,创造出今天拥有独特语言的水墨江南,而凌子就是他画中的美丽女子。杨明义用了二十年;当大多数画家已经不画速写而用更快捷的照相机代替时,他还一直不停地画着。
女主人宽敞,明媚的工作室,一张铁艺古董床,让工作也变得如此惬意。
时间的积淀绝不是浪费,就像陈香的老酒,少一寸光阴便少了一分滋味。凌子和杨明义的房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新建造完成。三层的小楼规划得清晰明了。一层是开放的会客区,二层是安静的主卧和男主人的书房,三层整层的空间则都是女主人工作室。明晰的分区,令每个空间都充满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整个居室中或古典或现代的装修设计,始终无法脱离那张白纸,那份神韵总会落在画卷之上。[NextPage]
主人像处理水墨画般处理着房间的格局,有明有暗,有取有舍。
每件装饰品都像是珍贵的艺术品。
留白是需要勇气的。在这个三层的居室中,我们足以见到主人的勇气。大面积的留白,与水墨画有些神似。居室的每一处动线设计都足够宽余,令人在居室中产生的是游走的感觉,带上了那么点儿人在江南的闲庭信步。但是,这里的留白并不显得空洞,随处可见的绘画作品,或是主人自己所画,或是朋友赠送,画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不会令留白处有被填满的感觉,却恰到好处地把每一处留白也巧妙地变成了一幅画中画。
即便是沐浴间,也充满了水墨画般的意境。
精巧中略带硬朗的古董床,纯麻的衬衣,带着墨香的书籍,舒适随处可见。
家,可居,可诗
好居室不仅要可观,可游。居室是为人居住的,住得舒适才是根本。这一点,凌子和杨明义的家中并不缺少。
房间的采光极好,采用的是少有的三面采光,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享受到温暖阳光的触碰。整个房子在建造之初最先选好的是书房的位置,然后才规划其它的空间。这里有温暖的阳光,有窗外成荫的绿树,主人像处理水墨画般处理着房间的布局,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取有舍。所以,这里舒适的光线也很适合主人在书房中会客,安心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时光。
悬挂在一层被挑高的空间中的吊灯,出自雕塑家之手。
不经意的精致是居室最大的特色。悬挂在一层挑高空间的吊灯,是主人请一位雕塑家雕刻出模子,再请人用铁艺打造的,带着一份粗犷中的精致。三层女主人的工作间中,一张可以随时休息的铁艺古董床,为简约的现代主义融入了一份古韵。大厅中高雅的钢琴与清丽的荷花,简约的沙发与古朴的餐桌,舒适随处可见却并不随意,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诗情画意的浸染。
猛的看上去,这个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夸张之处。但是那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却总给人带来一种冲动,想进去看一看,游一游,住一住,在不经意间融入那份传说中的诗情画意。
主卧室与沐浴间用透明玻璃做隔断,家多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大面积的白色与小面积的黑色形成的对比,是整个空间出众的重要原因。无彩的色彩搭配,让人动容的空间乐章
即使没有彩色出现,空间的线条一样可以丰富而引人注目——单纯的颜色使得空间内的线条可以以更多变、更复杂的组成方式出现,保证空间视觉与感受的丰富层次。而单纯色块之间形成的空间图案,也制造了空间中的视觉高潮:条纹就好像钢琴琴键一样,让人感觉到一种韵律的美感;而块状的格子使得空间具备更多活泼的属性,单色又使得活泼的感觉更稳健,更高级.
在颜色搭配方面,彼此呼应是必须强调的,色与色之间应避免分离。
无彩空间的颜色搭配,比多彩空间更容易有出众的非凡效果,因为视觉的中心点往往更容易被把握,而且,更容易让人减低浮躁与焦虑。
单色环境中家具与饰品的选择要制造出对比气质,这样视觉节奏上才有变化和转折。 [NextPage]
单色之间的搭配,有一种比较易行并保证效果的方法,就是将两种基本颜色的比例调配为7:3或8:2,这样不仅可以制造空间的节奏,降低单一颜色的沉闷,还能保证视觉和感觉上的重点突出,避免两种颜色表现力均衡,没有冲击力。
通过家具功能性的变化和延展,也能为单调空间带来新意和趣味。
加入更深层情绪 营造情感的基地
加入深层的情绪,可以极好地降低单纯颜色带来的锐利感,避免居住者情绪过于紧张。
浓浓怀旧情绪的“黑板”摇身变为了近年很受欢迎的家居元素,不仅可以随意变换图案,响应使用者不同生活情景的需求,还能带领人的情绪,或者波澜,或者宁静。而空间的整体氛围也会因其改变,或摩登,或随意这类元素成了无彩空间的“情感因子”,让人深受感染
蛋椅:丹麦设计大师Arne Jacobsen设计的作品
蛋椅是丹麦设计大师Arne Jacobsen(1902-1971)1958年设计的作品,他是50年代丹麦最具有国际影响的家具设计师,是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
50年代是Arne Jacobsen设计活动的旺盛期。他在家具设计上以人体工程学的尺度为依据,将刻板的功能主义形式转变成优雅的形式。
1958年至1960年他为哥本哈根皇家饭店设计家具及饰品,这家饭店包含了他大多数的设计作品,从家具、灯具、织物、酒杯、餐具、宴会器皿,甚至设计了门的把手,都是很实用的样式,蛋椅就是在这个时候设计出来。
他采用玻璃纤维设计出了这件具有雕塑般美感的蛋椅,成为他的代表之作,并且直接引发了60年代新风格的出现。Jacobsen在他的车库改成的工作室里,以石膏模型的形式,像雕刻那样,制成了蛋椅原型。当年他用人工合成的贝壳外形用泡沫填补,并覆盖上织物或不同种类的皮子,停留在星形的铝制底座上。
蛋椅的外壳由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泡沫体加固而成。椅子还有一个可调整的倾斜,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体重来调整。椅子底部由如丝缎般光滑的焊接钢管和一个四星形注模铝组成,可以用织布和皮质作装饰。这个卵形椅子从此成了丹麦家具设计的样本,它独特的造型可以在公共场所开辟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坐在它之中就如同在家休息一样。
如今的蛋椅千变万化的椅面图案则让人时常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