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培养你的领导气质
时间:2010-02-27 人气:977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
概述: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nb......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
(6)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
(6)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经销商在经营管理中的十大难点
国内传统的经销商实质在只是流通商。其主要功能主要定位上仓储和配送两个方面。正因为经销商职能的弱化,部分企业更是将经销商定位为“搬运工”.对经销商功能的弱化,一方面是企业很难选择到合适的经销商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是厂方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力。在厂商搏奕的两端,两者之间是呈不对应性。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更是将经销商纳入了自己的管理之下。经销商作为弱势群体,处于被动不可控状态。这就给经销商带来两大课题。一是经销商如何取得自己的平等地位,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呢?二是国内经销商的未来之路如何走?
国内市场呼唤“营销专家”式的经销商。但可惜这类经销商并未真正实现。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市场大环境,还难以造就出这类经销商。因厂商之间难以建立足够的信任,两者之间既合作,又抑制。即使出现销售额十个亿以上的超大规模的经销商,难只是规模的扩大,其职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二是经销商不愿意将自己如此定位。替别人产品做市场,总觉得是别人做嫁衣。所以一些经销商挖到了第一桶金后,不是往上游发展,自己开发产品;就是往下游发展,自己开超市。立足于当下的少之又少。目前情况之下,国内很难出现类似于“宝隆洋行”式的经销商。
立足于当前市场状况,现在的经销商日子也越发难过。以前那种店们一开,财源滚滚来的机会已一去不复返了。经销商在处于每天繁杂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归其类主要以下十大方面:
一、经营方向:做产品专家,还是做渠道专家?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定位的话题。经销商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每一位经销商都在承受着市场的积压,同行的竞争。在与厂家,与同行间,与零售终端,与分销商之间存在着利益的搏弈。在每一轮回的搏弈之中,都在拷问着经销商你手上有多少张牌让你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在行业中建立起自己的区域优势。
经销商取得行业内的优势,基本方式有二:一是成为某一品项的专业户,销售专家。就如我们平时在市场商常常见到的:牛奶大王,食用油大户等。做牛奶的经销商经营的牛奶品种几乎攘括了国内所有的知名品牌和高中低价位的产品。客户想进牛奶,我这里应有尽有。成为某一品类的专家。这种经营模式为许多经销商所推从。二是专做某一类渠道。如专做餐饮渠道,专做商超渠道或专做流通渠道。把一类渠道做专做透,形成自己的渠道优势。成为渠道专家。
这两种模式应该说各有利弊。做产品专家的优势为:一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大多商超采购都是以品类来划分的。专做某一品类,就便于更好地协调与零售终端的关系。二便于以所经营产品的特性,来调整自己的渠道模式。更好地整合厂家资源,节省成本。三能在某一行业内形成竞争优势。便于拿到优质产品的代理权,积压竞争对手。
弊端也很明显:一行业内的风吹草动都会给经销商带来伤害。抗风险能力差。二难以取得厂家的大力支持。同类竞品代理权都在一家手中,这是厂方之大忌。厂方对这类经销商利用大于重用。
做渠道专家的优势为:一便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招纳优秀人才;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力。二加快了新品的铺市速度,便于静耕市场。三能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金的流转率。
弊端为:一因渠道的单一,很难拿到经营产品某一区域的总代理权。二容易受到同行的挤压,有被冲击的危险。
通过以上对两种模式利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经销商在选择自己的经营方向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产品面不易过宽,而在于精。专耕于某一品类的某一渠道;更便于形成自己的优势,更易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发展:以利取胜还是以量取胜?
快速消费品的经销商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畅销的产品不赚钱,赚钱的产品不畅销”。既赚钱有畅销的产品少之又少。这是市场竞争,产品流转速度快所造成的。这让经销商分成两大门派:一类是毛利率低于10%的产品我不做。另一类是我经销的产品,只赚5个点。多了不赚。这两种门派态度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道理。第一类经销商的想法是:“无利不起早”。不赚钱的鸡肋产品做它干什么?毛利率低于10%,再扣出储运,人工,损耗,利税等,就是一个搬运工。第二类经销商的想法是:“薄利畅销”。利小但量大一样赚钱。
经销商们就会问:企业发展是以利取胜还是以量取胜。我认为经销商必须保持合适的经营利润基础上,把量做大。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经销商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将所经营的产品分为三大类。一类产品有利无量,这类产品属于朝阳产品。经营这类产品是准备着赚明天的钱。二类产品是有量而利薄。这类产品属于夕阳产品。经营这类产品目的是稳住自己的客户。三类产品是有量而有利。这类产品属于黄金产品。尽可能保持现有利润基础上,把量做大。二这三类产品在经销商经营产品中控制在30—30—40%的比例范围内。三对一类产品,重在培育。对二类产品适当控制销量。三类产品不轻易减价。
总之经销商要学会把握时机,赚一切可赚的钱。
三、管理架构:家族型管理如何转变?
第一代的经销商大多起源于家族型夫妻老婆店的模式。男主外,女主内;小姨子做财务,老丈人管仓库。这种家族型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起步,发展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亲情化的管理体现出的合力,让第一代经销商完成了原始积累。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家族型的企业的弊端暴露无遗。第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兴同虚设,家族内部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第二人才的压制。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形成两大部落。一是与老板有亲属关系的特殊阶层,二是非亲非故的普通员工。这两大部落的争斗,会导致主干人员的流失。第三家族型的企业会引起利益上的纷争。公司起步时,尚能同心协力。规模大了,亲属间免不了会为利益二发生矛盾。
经销商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改变现行的家族管理模式。向制度化,系统化管理模式过渡。家族化企业如何转变?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让一些元老级的员工退休。这不管这些元老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可逐步向这些人拿着工资在家养老。这类人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留在公司,利小弊大。还不如花钱买个清静。二股权集中。如果公司多股东的经销商,建议把分布在亲戚手中的股份购买回来。公司股权需高度型集中,掌握话语权。才能避免在一些原则问题扯皮。三让老婆回家,或者自己退居二线。公司只能有一个核心,多头领导会引起混乱。四敢于高薪引进人才。
在公司关键岗位上如业务部分,要舍得花钱聘请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运作流程,并保障制度的严肃性。
四、人员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大多比较的简单。一般都采用基本工作加销售提成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的简单和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三点问题:一是产品什么好销,业务人员就销售什么。不利于新品的推广。二是产品销售进入淡季阶段,会引起业务人员的惰性心理甚至优秀人员的流失。三能力较强的业务人员,离职后单干。增加了竞争对手。
应该说:大部分经销商出的工作有限,比较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手下用的业务人员大多是一手培养出来的。做得时间长的老业务员都掌握着公司的客户资源。一旦流失对经销商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经销商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经销商如何建立其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呢?笔者以为应该作以下几点的改变:一是将个人独立运作的模式转变成团队协助模式。根据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依据销售工作的各个环节,各负责工作的一个部分。分设网络拓展专员,市场维护人员,专职收款员等。业务人员相互支撑,相互协助。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提高工作效率。二依据各自的工作内容,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制定奖惩措施。三按所经营的产品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利润率来制定提成标准。四制定月度销售指标时,不但要制定总销售目标,同时也需要按品类制定分项目标。五定期的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六让骨干业务人员参股,按公司利润每年分红,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宿感。
五、库存管理:如何应对厂家不合理的压货?
厂家的业务人员为完成每月的销售指标,或者厂家为加速资金的回笼。往往会要求经销商不合理的压库。给经销商增添了经营风险,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回转。厂家对经销商强行压货,主要有几下及种手段:一是以利诱导。经销商一次性回款多少,公司多给几个点的返利。二是以增开经销商相威胁。本月经销商的销售量完不成公司的指标,就新增经销商。
三虚构远大的市场前景。告诉经销商本月公司如何加大广告投入,如何增加促销力度。诱导经销商压货。
经销商在保持合理库存的基础上,不合理的压货,利大于弊。但厂家的销售人员不好得罪。经销商如何应对厂家不合理的压货呢?笔者以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应对:1“拖”字诀。以商超货款未到帐等理由拖到月末,厂家就回放弃压货要求。2“丑化说到前面”,产品的库存量超到合理线,觉不打款。一般经销商的库存量应控制在月度销量的50%左右。超过这个线,就得三思而行。3是让厂家销售人员知难而退。提出压货苛刻的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绝不打款。
经销商在抵制厂家不合理压货时,既要据理力争;同时也避免与厂家发生冲突。尽量婉转地去化解。处理这类问题时圆滑地冷处理为上策。
六、客户管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
经销商要取得某一地区的代理权,就必然在这地区内建立其自己的分销渠道系统。在建立分销渠道方面,经销商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做法。
不要分销商,自己在县级市场设立办事处。这种方式当然是比较快捷,掌握力也强。但这种模式一是让自己管理线和资金链拉长,增添经营风险。二是营运成本加大,盈利能力削弱。经销商的管理能力和规模实力尚未达到这个层面时,笔者建议不要采取这种模式。
那经销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呢?一是于分销商建立分销合作联盟。根据年度销售额是多少适当返利。二建立退换货制度。对分销商的滞销产品进行调换。三定期举办分销商联谊会,沟通情感。四加强对分销商的工作指导。五建立分销商的储备客户。对不合格,不忠诚的分销商及时调换。
七、客户谈判:如何推卸商超系统不合理的收费。
对现代渠道--ka卖场超市,大多经销商是又爱又恨。对经销商而言,商超卖场是采购是条喂不饱的狗。各项费用名目繁多,年年加码。尤其是到了年初,与这些卖场签订合同时,对方开出各项不合理的费用,如何去应付,这让经销商头疼。
经销商与ka卖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被动,不对称不平等的关系。经销商作为弱势群体之间,被ka卖场的挤压再所难免。但经销商也不应该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处理商超不合理的收费时,应把握住以下原则。:1绝不出头。商超新增加了销售费用,先不表态。看看局势。既不答应,也不否定。拖他几天,看看别的企业的反映。如果各供货单位反映强烈,商超也会修正自己的收费标准。2亏本的买卖坚决不做。做生意就不需要顾忌面子。如果没钱,“为商超为企业义务打工”,还不如换个轻松。商超要增加费用,明确告诉商超采购自己的心理底线。超过底线,宁可放弃。你态度越坚决,商超就会有顾忌。3增加自己在商超产品的上架率。你所经营的产品在商超销量越大,商超就不感轻易对你增收费用。4于商超谈判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口。你答应得越轻快,以后对你不合理的收费就越多。
与商超谈判,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经销商往往以为商超费用经销商会承担。但任何厂家都一费用控制率。厂家在商超上承担的费用多了,在别的费用支持就少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商超的每一笔费用都是在花你自己的钱。你必须咬紧牙关,把握好尺度。
八、资源管理:如何争取厂方最大的费用支持?
经销商做强做大,离不开厂家的支持。厂商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打开市场局面,获得双方共赢。经销商对厂方的支持,有三大误区:一我不需要支持,只要厂家给我裸价运作就是。省得双方扯皮。这种模式,常常为小厂家所接受。这样的产品常常是短线产品,没什么前途的。二是支持越大越好。厂家市场支持力度大,意味着厂家的希望值也高。厂家的近功近利,如果没达到希望的目标,厂家往往会放弃市场。因此厂家的市场投入费用不是越多越高。三厂家所投入的费用,是我应得的利益。省下来就是利润。所以尽量克扣,虚报费用。正因为存在着三个误区,所以经销商要取得厂方的支持,难度重重。或者着难以取得合理范围内的最大支持力。
经销商如何争取厂方的最大支持呢?一说服厂家,将你所辖的市场,列入厂家的重点市场。生产厂家对市场的重视程度越高,市场投入比例越大。二与厂家销售管理层确定好市场运作方案后,全力配合。你配合度越高,厂家的支持力度就越大。三市场投入费用的透明化。尽量把各项费用花到明处,让厂家看到效果。
四适当增加自己的投入力度。以自己的小投入来换取厂家的更大投入。
九、资金管理:如何控制应收账款?
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应收账款的发生。许多经销商喜欢现款现货的经营模式,利润虽然薄点,但赚在自己手中的钱是实实在在。但现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实现全额的现款现货,难度重重。尤其是做商超的经销商,应收帐款数量相当庞大。
经销商如何控制应收帐款呢?当注意几点:一是不能实现现款现货的客户,必须建立审批手续。由业务人员提出申请,报老板批准。未批准,不允许赊货。二对有应收账款的客户,需确定授信额度。超过额度,不能回款的,停止供货,查明原因。三每周一次对应收款的梳理。那些到期的应收款,确定回款期限。四应收款数额大的经销商,需设专人管理应收款。
每一笔应收款都是真金白银,应收款管理不当,会直接造成公司的损失,也会让公司的不良分子钻了空子。因此应收款的管理是经销商管理的重要环节。
十、利润分析: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经销商所经营的产品,销量有大有小,利润有高有低。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所区别,合理搭配。销量大的产品,往往利润低。资金占有量大。要适当控制销售量。而销售量不大的产品,往往利润高。应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对一些销量很小,利润不高没有前途的产品坚决予以淘汰。
经销商每年学会对自己经营的产品作利润分析,根据各产品利润贡献率的高低,来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对贡献率排在后三位的产品予以淘汰。每年适当更新自己经营的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国内市场呼唤“营销专家”式的经销商。但可惜这类经销商并未真正实现。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市场大环境,还难以造就出这类经销商。因厂商之间难以建立足够的信任,两者之间既合作,又抑制。即使出现销售额十个亿以上的超大规模的经销商,难只是规模的扩大,其职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二是经销商不愿意将自己如此定位。替别人产品做市场,总觉得是别人做嫁衣。所以一些经销商挖到了第一桶金后,不是往上游发展,自己开发产品;就是往下游发展,自己开超市。立足于当下的少之又少。目前情况之下,国内很难出现类似于“宝隆洋行”式的经销商。
立足于当前市场状况,现在的经销商日子也越发难过。以前那种店们一开,财源滚滚来的机会已一去不复返了。经销商在处于每天繁杂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归其类主要以下十大方面:
一、经营方向:做产品专家,还是做渠道专家?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定位的话题。经销商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每一位经销商都在承受着市场的积压,同行的竞争。在与厂家,与同行间,与零售终端,与分销商之间存在着利益的搏弈。在每一轮回的搏弈之中,都在拷问着经销商你手上有多少张牌让你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在行业中建立起自己的区域优势。
经销商取得行业内的优势,基本方式有二:一是成为某一品项的专业户,销售专家。就如我们平时在市场商常常见到的:牛奶大王,食用油大户等。做牛奶的经销商经营的牛奶品种几乎攘括了国内所有的知名品牌和高中低价位的产品。客户想进牛奶,我这里应有尽有。成为某一品类的专家。这种经营模式为许多经销商所推从。二是专做某一类渠道。如专做餐饮渠道,专做商超渠道或专做流通渠道。把一类渠道做专做透,形成自己的渠道优势。成为渠道专家。
这两种模式应该说各有利弊。做产品专家的优势为:一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大多商超采购都是以品类来划分的。专做某一品类,就便于更好地协调与零售终端的关系。二便于以所经营产品的特性,来调整自己的渠道模式。更好地整合厂家资源,节省成本。三能在某一行业内形成竞争优势。便于拿到优质产品的代理权,积压竞争对手。
弊端也很明显:一行业内的风吹草动都会给经销商带来伤害。抗风险能力差。二难以取得厂家的大力支持。同类竞品代理权都在一家手中,这是厂方之大忌。厂方对这类经销商利用大于重用。
做渠道专家的优势为:一便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招纳优秀人才;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力。二加快了新品的铺市速度,便于静耕市场。三能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金的流转率。
弊端为:一因渠道的单一,很难拿到经营产品某一区域的总代理权。二容易受到同行的挤压,有被冲击的危险。
通过以上对两种模式利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经销商在选择自己的经营方向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产品面不易过宽,而在于精。专耕于某一品类的某一渠道;更便于形成自己的优势,更易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发展:以利取胜还是以量取胜?
快速消费品的经销商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畅销的产品不赚钱,赚钱的产品不畅销”。既赚钱有畅销的产品少之又少。这是市场竞争,产品流转速度快所造成的。这让经销商分成两大门派:一类是毛利率低于10%的产品我不做。另一类是我经销的产品,只赚5个点。多了不赚。这两种门派态度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道理。第一类经销商的想法是:“无利不起早”。不赚钱的鸡肋产品做它干什么?毛利率低于10%,再扣出储运,人工,损耗,利税等,就是一个搬运工。第二类经销商的想法是:“薄利畅销”。利小但量大一样赚钱。
经销商们就会问:企业发展是以利取胜还是以量取胜。我认为经销商必须保持合适的经营利润基础上,把量做大。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经销商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将所经营的产品分为三大类。一类产品有利无量,这类产品属于朝阳产品。经营这类产品是准备着赚明天的钱。二类产品是有量而利薄。这类产品属于夕阳产品。经营这类产品目的是稳住自己的客户。三类产品是有量而有利。这类产品属于黄金产品。尽可能保持现有利润基础上,把量做大。二这三类产品在经销商经营产品中控制在30—30—40%的比例范围内。三对一类产品,重在培育。对二类产品适当控制销量。三类产品不轻易减价。
总之经销商要学会把握时机,赚一切可赚的钱。
三、管理架构:家族型管理如何转变?
第一代的经销商大多起源于家族型夫妻老婆店的模式。男主外,女主内;小姨子做财务,老丈人管仓库。这种家族型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起步,发展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亲情化的管理体现出的合力,让第一代经销商完成了原始积累。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家族型的企业的弊端暴露无遗。第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兴同虚设,家族内部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第二人才的压制。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形成两大部落。一是与老板有亲属关系的特殊阶层,二是非亲非故的普通员工。这两大部落的争斗,会导致主干人员的流失。第三家族型的企业会引起利益上的纷争。公司起步时,尚能同心协力。规模大了,亲属间免不了会为利益二发生矛盾。
经销商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改变现行的家族管理模式。向制度化,系统化管理模式过渡。家族化企业如何转变?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让一些元老级的员工退休。这不管这些元老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可逐步向这些人拿着工资在家养老。这类人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留在公司,利小弊大。还不如花钱买个清静。二股权集中。如果公司多股东的经销商,建议把分布在亲戚手中的股份购买回来。公司股权需高度型集中,掌握话语权。才能避免在一些原则问题扯皮。三让老婆回家,或者自己退居二线。公司只能有一个核心,多头领导会引起混乱。四敢于高薪引进人才。
在公司关键岗位上如业务部分,要舍得花钱聘请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运作流程,并保障制度的严肃性。
四、人员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大多比较的简单。一般都采用基本工作加销售提成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的简单和粗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三点问题:一是产品什么好销,业务人员就销售什么。不利于新品的推广。二是产品销售进入淡季阶段,会引起业务人员的惰性心理甚至优秀人员的流失。三能力较强的业务人员,离职后单干。增加了竞争对手。
应该说:大部分经销商出的工作有限,比较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手下用的业务人员大多是一手培养出来的。做得时间长的老业务员都掌握着公司的客户资源。一旦流失对经销商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经销商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经销商如何建立其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呢?笔者以为应该作以下几点的改变:一是将个人独立运作的模式转变成团队协助模式。根据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依据销售工作的各个环节,各负责工作的一个部分。分设网络拓展专员,市场维护人员,专职收款员等。业务人员相互支撑,相互协助。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提高工作效率。二依据各自的工作内容,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制定奖惩措施。三按所经营的产品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利润率来制定提成标准。四制定月度销售指标时,不但要制定总销售目标,同时也需要按品类制定分项目标。五定期的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六让骨干业务人员参股,按公司利润每年分红,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宿感。
五、库存管理:如何应对厂家不合理的压货?
厂家的业务人员为完成每月的销售指标,或者厂家为加速资金的回笼。往往会要求经销商不合理的压库。给经销商增添了经营风险,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回转。厂家对经销商强行压货,主要有几下及种手段:一是以利诱导。经销商一次性回款多少,公司多给几个点的返利。二是以增开经销商相威胁。本月经销商的销售量完不成公司的指标,就新增经销商。
三虚构远大的市场前景。告诉经销商本月公司如何加大广告投入,如何增加促销力度。诱导经销商压货。
经销商在保持合理库存的基础上,不合理的压货,利大于弊。但厂家的销售人员不好得罪。经销商如何应对厂家不合理的压货呢?笔者以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应对:1“拖”字诀。以商超货款未到帐等理由拖到月末,厂家就回放弃压货要求。2“丑化说到前面”,产品的库存量超到合理线,觉不打款。一般经销商的库存量应控制在月度销量的50%左右。超过这个线,就得三思而行。3是让厂家销售人员知难而退。提出压货苛刻的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绝不打款。
经销商在抵制厂家不合理压货时,既要据理力争;同时也避免与厂家发生冲突。尽量婉转地去化解。处理这类问题时圆滑地冷处理为上策。
六、客户管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
经销商要取得某一地区的代理权,就必然在这地区内建立其自己的分销渠道系统。在建立分销渠道方面,经销商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做法。
不要分销商,自己在县级市场设立办事处。这种方式当然是比较快捷,掌握力也强。但这种模式一是让自己管理线和资金链拉长,增添经营风险。二是营运成本加大,盈利能力削弱。经销商的管理能力和规模实力尚未达到这个层面时,笔者建议不要采取这种模式。
那经销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呢?一是于分销商建立分销合作联盟。根据年度销售额是多少适当返利。二建立退换货制度。对分销商的滞销产品进行调换。三定期举办分销商联谊会,沟通情感。四加强对分销商的工作指导。五建立分销商的储备客户。对不合格,不忠诚的分销商及时调换。
七、客户谈判:如何推卸商超系统不合理的收费。
对现代渠道--ka卖场超市,大多经销商是又爱又恨。对经销商而言,商超卖场是采购是条喂不饱的狗。各项费用名目繁多,年年加码。尤其是到了年初,与这些卖场签订合同时,对方开出各项不合理的费用,如何去应付,这让经销商头疼。
经销商与ka卖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被动,不对称不平等的关系。经销商作为弱势群体之间,被ka卖场的挤压再所难免。但经销商也不应该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处理商超不合理的收费时,应把握住以下原则。:1绝不出头。商超新增加了销售费用,先不表态。看看局势。既不答应,也不否定。拖他几天,看看别的企业的反映。如果各供货单位反映强烈,商超也会修正自己的收费标准。2亏本的买卖坚决不做。做生意就不需要顾忌面子。如果没钱,“为商超为企业义务打工”,还不如换个轻松。商超要增加费用,明确告诉商超采购自己的心理底线。超过底线,宁可放弃。你态度越坚决,商超就会有顾忌。3增加自己在商超产品的上架率。你所经营的产品在商超销量越大,商超就不感轻易对你增收费用。4于商超谈判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口。你答应得越轻快,以后对你不合理的收费就越多。
与商超谈判,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经销商往往以为商超费用经销商会承担。但任何厂家都一费用控制率。厂家在商超上承担的费用多了,在别的费用支持就少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商超的每一笔费用都是在花你自己的钱。你必须咬紧牙关,把握好尺度。
八、资源管理:如何争取厂方最大的费用支持?
经销商做强做大,离不开厂家的支持。厂商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打开市场局面,获得双方共赢。经销商对厂方的支持,有三大误区:一我不需要支持,只要厂家给我裸价运作就是。省得双方扯皮。这种模式,常常为小厂家所接受。这样的产品常常是短线产品,没什么前途的。二是支持越大越好。厂家市场支持力度大,意味着厂家的希望值也高。厂家的近功近利,如果没达到希望的目标,厂家往往会放弃市场。因此厂家的市场投入费用不是越多越高。三厂家所投入的费用,是我应得的利益。省下来就是利润。所以尽量克扣,虚报费用。正因为存在着三个误区,所以经销商要取得厂方的支持,难度重重。或者着难以取得合理范围内的最大支持力。
经销商如何争取厂方的最大支持呢?一说服厂家,将你所辖的市场,列入厂家的重点市场。生产厂家对市场的重视程度越高,市场投入比例越大。二与厂家销售管理层确定好市场运作方案后,全力配合。你配合度越高,厂家的支持力度就越大。三市场投入费用的透明化。尽量把各项费用花到明处,让厂家看到效果。
四适当增加自己的投入力度。以自己的小投入来换取厂家的更大投入。
九、资金管理:如何控制应收账款?
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应收账款的发生。许多经销商喜欢现款现货的经营模式,利润虽然薄点,但赚在自己手中的钱是实实在在。但现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实现全额的现款现货,难度重重。尤其是做商超的经销商,应收帐款数量相当庞大。
经销商如何控制应收帐款呢?当注意几点:一是不能实现现款现货的客户,必须建立审批手续。由业务人员提出申请,报老板批准。未批准,不允许赊货。二对有应收账款的客户,需确定授信额度。超过额度,不能回款的,停止供货,查明原因。三每周一次对应收款的梳理。那些到期的应收款,确定回款期限。四应收款数额大的经销商,需设专人管理应收款。
每一笔应收款都是真金白银,应收款管理不当,会直接造成公司的损失,也会让公司的不良分子钻了空子。因此应收款的管理是经销商管理的重要环节。
十、利润分析: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经销商所经营的产品,销量有大有小,利润有高有低。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所区别,合理搭配。销量大的产品,往往利润低。资金占有量大。要适当控制销售量。而销售量不大的产品,往往利润高。应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对一些销量很小,利润不高没有前途的产品坚决予以淘汰。
经销商每年学会对自己经营的产品作利润分析,根据各产品利润贡献率的高低,来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对贡献率排在后三位的产品予以淘汰。每年适当更新自己经营的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阅读全文
下一条:全胜经营学:经营管理的太极拳
最近一段时间来,我跟随一位来自陈家沟的师傅学习太极拳。我学拳的目的,一是健身,更重要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根,更加深入地研究全胜经营学。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体会到全胜经营学有点太极拳的味道,说他是管理领域中的太极拳,我觉得也颇有些道理。
1、都和常理相反,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太极拳和常理相反,这个很明显。一般人认为,拳术是力量运动,故此,学拳就是要站桩、练力气、打沙袋等,锻炼自己的力气,而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在练拳时完全地不要用力气,而是要以心领意,以意运气,以气运力。所以太极拳也被称为“绵拳”。
全胜经营学也和常理相反。一般人认为,经营管理靠逻辑思维和丰富的管理知识,故此,要进行逻辑训练,上MBA班。全省经营学也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经营管理不是高深的知识,而是高超的智慧,知识越多则反倒阻碍了自己的智慧,降低了经营能力。
2、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的,为中华所独有
太极拳是基于道家哲学的,这个很明显,从其名字“太极”就能看出来。除了名字外,太极拳有很高深的哲学思想,如“四两拨千斤”的顺势而为,“以柔克刚”的无形无像,等等。因为基于中华文化,故此为中华所独有。西方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是如何也研究不出这么个拳术的。文化相近的日本人、韩国人,因为对中华道家哲学的领悟有一定的局限,也难以研究出这样的拳术。
全胜经营学则是基于《道德经》的“道”的哲学基础,而不是西方“逻辑”的哲学基础,重建了管理学体系。在哲学内涵上丝毫不逊于太极拳。和太极拳一样,西方人没有中华文化底蕴,同样也研究不出这么个管理学来。其实就我们中国人,受西方逻辑思维的洗礼太甚,也比较难以理解全胜经营学是怎么会事。
3、都是具有多种好处,特别是具有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功用
太极拳除了防身外,也具有健身、医疗、静心等功能,能修炼心智和提升智慧。全胜经营学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以宇宙本源“道”为哲学基础,是智慧的凝结,不但能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在于修炼心智,提升人生智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只是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副产品而已。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威力无穷
太极拳威力无穷,这个已经有很多明证。如杨露禅学了太极拳以后功夫极为了得,被称为“杨无敌”。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祖父,在北京连摆17天擂台没有遇到敌手,被称为“太极一人”。
全省经营学同样具有这样的威力,这个已经在本人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咨询实践得到一定的证实,只是还没有被外界所认知而已。本人还需要继续努力推广。当然也希望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太极拳已经传遍世界,全球有1亿多太极拳练习者。唯愿全胜经营学也有传遍世界的一天。
1、都和常理相反,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太极拳和常理相反,这个很明显。一般人认为,拳术是力量运动,故此,学拳就是要站桩、练力气、打沙袋等,锻炼自己的力气,而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在练拳时完全地不要用力气,而是要以心领意,以意运气,以气运力。所以太极拳也被称为“绵拳”。
全胜经营学也和常理相反。一般人认为,经营管理靠逻辑思维和丰富的管理知识,故此,要进行逻辑训练,上MBA班。全省经营学也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经营管理不是高深的知识,而是高超的智慧,知识越多则反倒阻碍了自己的智慧,降低了经营能力。
2、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的,为中华所独有
太极拳是基于道家哲学的,这个很明显,从其名字“太极”就能看出来。除了名字外,太极拳有很高深的哲学思想,如“四两拨千斤”的顺势而为,“以柔克刚”的无形无像,等等。因为基于中华文化,故此为中华所独有。西方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是如何也研究不出这么个拳术的。文化相近的日本人、韩国人,因为对中华道家哲学的领悟有一定的局限,也难以研究出这样的拳术。
全胜经营学则是基于《道德经》的“道”的哲学基础,而不是西方“逻辑”的哲学基础,重建了管理学体系。在哲学内涵上丝毫不逊于太极拳。和太极拳一样,西方人没有中华文化底蕴,同样也研究不出这么个管理学来。其实就我们中国人,受西方逻辑思维的洗礼太甚,也比较难以理解全胜经营学是怎么会事。
3、都是具有多种好处,特别是具有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功用
太极拳除了防身外,也具有健身、医疗、静心等功能,能修炼心智和提升智慧。全胜经营学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以宇宙本源“道”为哲学基础,是智慧的凝结,不但能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在于修炼心智,提升人生智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只是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副产品而已。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威力无穷
太极拳威力无穷,这个已经有很多明证。如杨露禅学了太极拳以后功夫极为了得,被称为“杨无敌”。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祖父,在北京连摆17天擂台没有遇到敌手,被称为“太极一人”。
全省经营学同样具有这样的威力,这个已经在本人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咨询实践得到一定的证实,只是还没有被外界所认知而已。本人还需要继续努力推广。当然也希望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太极拳已经传遍世界,全球有1亿多太极拳练习者。唯愿全胜经营学也有传遍世界的一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