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质量管理日常检查规定

时间:2010-03-09     人气:1220     来源:阿里巧巧     作者:
概述:  第一条的 避免人员的疏忽,而导致不良的影响,使全体员工,重视质量管理,确实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而努力。   第二条 范围  (一)工作检查    (二)生产操作检查    ......
  第一条的 避免人员的疏忽,而导致不良的影响,使全体员工,重视质量管理,确实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而努力。 
  第二条 范围
  (一)工作检查 

  (二)生产操作检查 

  (三)自主检查 

  (四)外作厂商质量管理检查 


  (五)质量保管检查 


  (六)设备维护检查 

  (七)厂房安全卫生检查 


  (八)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者 

  第三条 检查的频率 依检查范围的类别,以及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而定。 
  第四条 检查的项目 依检查范围的类别而定,详如实施要点。

  第五条 检查资料的回馈 要转知有关单位研讨改进,并作为下次检查的依据。 

  第六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

  第七条 实施要点 
  (一)工作检查 

  1.必须由各单位主管配合执行。 


  2.频率: 

  (1)正常时每周一次,每次二至三人,但至少每月一次。 

  (2)新进人员开始时每周一次,至其熟练后,与其他人员一样,依正常时的频率。
  (3)特殊重大的工作则视情况而定。 
  3.工作检查表
  (五)质量保管检查 

  1.原料、加工品、半成品、成品等
  2.频率:每周一次。 3.质量保管检查表。 
  (七)厂房安全卫生检查 频率:每周一次。  

  第八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可持续性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的延续,我的新书《必要的革命》与《第五项修炼》说的都是系统思考的问题。

    在近年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企业仍然没有达到把握系统的能力。在《必要的革命》中,我引用了联合利华董事Andre van Heemstra的话 :“我们开始学习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更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相互依赖性,我们才幡然醒悟,把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割裂开来,是一种不仅愚蠢,而且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径。”

    一切源于系统思考

    多数企业都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为目标,眼光只在狭窄的范围内,而从不考虑整个系统的健康问题,所以造成今天不可持续问题。《经济学人》里面有一段话:“我们把利润私有化,把污染社会化了。”比如说汽油,价格并不是真正的代价,而包括废气造成的气候变化。正是企业这种不负责的态度,造成了现在严重的不可持续的现象。

    《第五项修炼》中,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要管理一个组织,该如何从系统的观点去考虑这个组织的发展。那么在《必要的革命》中,我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系统思考的观点。比如联合利华,在它的生产中,就要考虑整个产业价值链上相关方的利益——比如生产粮食的农民,下游到分销零售商,你的生产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在美国,每磅食品平均需要2000英里的运输,才能到每个人的饭桌上。而同时,每年全世界大概有300到50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他们聚集到城市,形成贫民区。正是全球食品链的系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食品的价格在近50年内持续下跌,对于发达国家的富人来说,这是个好事儿。但如果从系统观来看的话,这样的食品供应不仅造成了全球更大规模的贫困,也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环境破坏。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全球的表层土壤在过去50年里减少一半。这只是一个例子。有毒物质到处都是,企业都说这不是我的责任。但当你看清整个系统以后,你就会改变你的看法。

    下面我来讲个故事。大概七八年前,可口可乐公司与自然基金会开展了一个关于节水的合作。水资源匮乏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全球有10亿人受到缺水影响。那时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每生产1升可乐要消耗3.25升水。因此他们开始改进所有的装瓶厂,通过技术,将水消耗降低到了2.5升。

    但半年后,自然基金会找到可口可乐,告诉它:你生产1升可乐用的不是3.25升水,而是250升!因为你没算生产甘蔗要用多少水。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

    每隔一段时间,社会总会有一次巨变。金融危机正发生在这个巨变的时刻。但我说的巨变不仅仅指金融危机,它是暂时现象。我说的巨变是整个社会体系、环境体系的巨变。这将是一次伟大的变革,现在才刚刚开始。

    不过目前的金融危机却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会。因为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考虑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部分,就是降低能耗,这跟企业降低成本息息相关。

    有专家指出:制造同一产品,中国的制造业在能源消耗上是日本制造业的九倍。这是多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知道有些投资可能比较大,需要比较长的回报期,但现有的很多节能技术,都能在3~6个月内收回投资,比如换电灯泡,比如改善隔热的材料。

    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重新考虑模式和市场策略。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承担起这个责任。比如联合利华,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它有三大策略性领域:水、食物,以及永续发展的农渔业。在他们的资助下,海洋管理评议会(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得以建立,在用可持续方式捕获的渔货上,贴上“生态标签”。联合利华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它知道,如果不采取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生产策略,有一天渔产终告枯竭,它将失去获利来源。

    既是个人的,也是全球的

    必须说明的是,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个人和组织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案例是耐克对气垫鞋的改造。

    气垫鞋是耐克的明星产品,但我们有所不知的是,这种气垫鞋中所使用的“空气”主要是由一种叫做SF6的物质构成的,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寿命”更长的温室气体。发现它的是一名耐克的员工。她通过个人的努力,让耐克重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耐克鞋气垫中使用的“气体”已经完全是空气,耐克也承诺在2020年前在所有的产品中实现零废物和零毒素。

    我们知道,传统的棉花生长是农业中一个最影响环境的活动。生长和收获足够的棉花来生产出一件T恤衫的简单过程都会对地球的空气、水、土壤,甚至对生活在棉花生长区域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认识到这一点,耐克改变其做法,开始在产品线上采用有机棉。2010年,耐克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含棉成分产品都有最少5%的有机棉。

    当然,要解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有着眼全球的系统思考眼光。比如:我买了一台电视,它产于中国,而生产这台电视的过程中,使用了煤电,那么产生的碳排放,是谁造成的呢?从各国利益的角度,大家会认为这是中国人的碳排放,但实际上消费电视的人是我——我才是那个造成碳排放的人。所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办法,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全球的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力量。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方案。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跟中国政府合作,介绍给企业这些节能减排的方法。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也在为此努力,我也希望能参与其中,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李 源 
    阅读全文
  •   管理难吗?如果你也是一个对管理仍有陌生感的人,在阅读众多管理教材之后肯定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管理太难了!那么多有关管理的书籍,一种种理论一条条戒律,让你面对管理无所适从,并且形成这样的一个印象:管理难于上青天。事实上,管理并不难,而且可以很简单。尤其是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可以让管理变得更简单,更实效。 
       工具是什么?工具是指用以辅助你达到目的的事物。工具可以是具体的、有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无形的。管理工具基本上都是抽象无形的,当然为了方便使用,一部分已经被物化为软件系统、表格、公式、程序,以及具体的方法或步骤。离开了工具,做事的效率将大大降低,或者说就很难做成事。古人说,凡事要迎“刃”而解,而不是迎“人”而解,“刃”就是工具,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墨菲定律说:“把事情变复杂得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却很复杂。”而管理工具却可以使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的管理工具是一种力求使复杂管理变得简约、集约和高效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倡导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管理者和员工如果灵活掌握管理工具,将使工作更容易、更清晰、更有条理和更有效率,以最简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位大公司总裁在哈佛管理论坛上这样说道:“对我来说,在自己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贡献最大的是那些简洁明了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总是在我遭遇困境时给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启示。我感谢这些方法,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我都重温这些方法。有效的工具让管理更加简化。” 
       本书对世界500强企业最常用的12种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做了清晰的疏理。像德尔非法、麦肯锡7S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士顿分析矩阵、SWOT分析法、6西格玛管理、标杆管理、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工具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经典管理工具准确地把握了管理的规律,把先进管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式和方法,让我们得以穿过复杂,走向简单。无论对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灵活掌握并运用这些管理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同时也必将大大提高你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