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0-03-22 人气:1016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众所周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激励一词,在《辞海》中,将其解释为“激发使振作”,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顾名......
众所周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激励一词,在《辞海》中,将其解释为“激发使振作”,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顾名思义,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通过我在集团公司近两年的时间,发现集团公司在对负激励方面手段比较多,那我现在来谈谈,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负激励的效能,同时控制负激励的度,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我们要认识我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他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比如我厂制定的《综合管理制度》,他可是说是集团公司实施负激励的一种典范!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在员工行为的引导和控制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他对员工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比如,在我厂《综合管理制度》中规定“上班迟到、早退一次罚款20元、旷工一次罚款50元、睡岗一次罚款20元等等”,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不能迟到、早退,旷工,否则会被处罚,正常情况下,员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按时上班的习惯,分厂其实只应用了简单的几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就管住了整个分厂的劳动纪律,可见,这条隐性“止步线”多么重要。
其次,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如果一旦有人触犯了这条红线,就马上给予处罚,并予全厂通告,就会使员工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再次,我们还应看到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其实负激励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并带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能得到的钱,因为自己触犯了红线,钱没拿到反而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从精神的角度看,尤其是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而言,如果一次较重的处罚,就会让他担心员工对他认识的改变,领导对他信任的降低,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心理波动可想而知。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负激励的正效应,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从上述案例的分析中得出,一次处罚可能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但应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那么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可想而知!其实这种负激励的效果,虽然对某些人来讲是负面的,但他使大多数人都遵守了分厂或公司“游戏规则”,其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而且对于当事人来说,其负效应也只是一时的,一旦他认识到了错误的所在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还是正面的。
第二、在执行负激励制度时,不能产生偏差
也就是说,我们在执行负激励时,不能形成“罪不及诸侯”的做法,我们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这一点,我厂《综合管理制度》就做得很好,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出现问题,该罚的一定要罚,而且对于相关的领导者必须实行连带,比如“员工睡岗,调度要连带”,又比如“出现重大工艺事故,责任车间主任和副主任要连带”,同时,在执行负激励时,使用条款要准确、适当,不能“人情执法”,他不同于正激励,正激烈一般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但负激励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分厂或公司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各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执行负激励制度时,更不能因人而异,不能因特殊关系,而免于处罚,或处罚较轻,那么,员工的抱怨心里会增加,员工的离心力会增强,而所有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各项管理也必将陷入混乱的状态。我们在法律面前讲究人人平等,同样,我们在负激励面前也要做到人人平等,才能确保组织的负激励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第三、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负激励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则会给组织的发展带来良性循环,运用不当,则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负激励措施过重,则会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重的负激励措施还容易挫伤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导致员工离职率高,破坏组织的稳定性!而负激励措施如果太轻,那么负激励制度和措施就形同虚设,员工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不痛不痒的处罚,既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滋长了员工蔑视权威、不服从管理的土壤和气氛。因此,在负激励的设计时,要考虑员工的薪酬水平、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在负激励的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方法和一个“度”,对于不同等级的员工群体,要区别使用度激励措施。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张飞可以说是恩威并重,时常加以贬惩,其结果使张飞焕发出了超常的能量。如何挥舞好手中的“大棒”,管理好员工,培养出组织需要或适合组织发展的人才,他对管理者行为的考验!
第四、注重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的相结合
在我们实施负激励措施中,要注重物质负激励和精神负激励的结合,其物质负激励包括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精神负激励包括如批评、警告、降职等。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他们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后,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看到其负激励的副作用,不断强化负激励的正效应,否则,我们就是饮鸩止渴!
作者:钟煊
我们要认识我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他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比如我厂制定的《综合管理制度》,他可是说是集团公司实施负激励的一种典范!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在员工行为的引导和控制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他对员工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比如,在我厂《综合管理制度》中规定“上班迟到、早退一次罚款20元、旷工一次罚款50元、睡岗一次罚款20元等等”,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不能迟到、早退,旷工,否则会被处罚,正常情况下,员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按时上班的习惯,分厂其实只应用了简单的几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就管住了整个分厂的劳动纪律,可见,这条隐性“止步线”多么重要。
其次,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如果一旦有人触犯了这条红线,就马上给予处罚,并予全厂通告,就会使员工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再次,我们还应看到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其实负激励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并带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能得到的钱,因为自己触犯了红线,钱没拿到反而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从精神的角度看,尤其是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而言,如果一次较重的处罚,就会让他担心员工对他认识的改变,领导对他信任的降低,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心理波动可想而知。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负激励的正效应,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从上述案例的分析中得出,一次处罚可能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但应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那么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可想而知!其实这种负激励的效果,虽然对某些人来讲是负面的,但他使大多数人都遵守了分厂或公司“游戏规则”,其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而且对于当事人来说,其负效应也只是一时的,一旦他认识到了错误的所在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还是正面的。
第二、在执行负激励制度时,不能产生偏差
也就是说,我们在执行负激励时,不能形成“罪不及诸侯”的做法,我们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这一点,我厂《综合管理制度》就做得很好,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出现问题,该罚的一定要罚,而且对于相关的领导者必须实行连带,比如“员工睡岗,调度要连带”,又比如“出现重大工艺事故,责任车间主任和副主任要连带”,同时,在执行负激励时,使用条款要准确、适当,不能“人情执法”,他不同于正激励,正激烈一般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但负激励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分厂或公司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各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执行负激励制度时,更不能因人而异,不能因特殊关系,而免于处罚,或处罚较轻,那么,员工的抱怨心里会增加,员工的离心力会增强,而所有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各项管理也必将陷入混乱的状态。我们在法律面前讲究人人平等,同样,我们在负激励面前也要做到人人平等,才能确保组织的负激励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第三、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负激励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则会给组织的发展带来良性循环,运用不当,则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负激励措施过重,则会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重的负激励措施还容易挫伤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导致员工离职率高,破坏组织的稳定性!而负激励措施如果太轻,那么负激励制度和措施就形同虚设,员工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不痛不痒的处罚,既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滋长了员工蔑视权威、不服从管理的土壤和气氛。因此,在负激励的设计时,要考虑员工的薪酬水平、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在负激励的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方法和一个“度”,对于不同等级的员工群体,要区别使用度激励措施。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张飞可以说是恩威并重,时常加以贬惩,其结果使张飞焕发出了超常的能量。如何挥舞好手中的“大棒”,管理好员工,培养出组织需要或适合组织发展的人才,他对管理者行为的考验!
第四、注重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的相结合
在我们实施负激励措施中,要注重物质负激励和精神负激励的结合,其物质负激励包括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精神负激励包括如批评、警告、降职等。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他们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后,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看到其负激励的副作用,不断强化负激励的正效应,否则,我们就是饮鸩止渴!
作者:钟煊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压力管理与员工激励
今天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培训讲座的时候,我讲起了一个在"高压"下迅速成才的小故事:话说宋徽宗是一位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造诣的皇帝,他有一天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退下后急寻画驴出名者姓字名谁,焦急中得知一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朱子明进宫画驴。
朱子明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他根本不会画驴,他本是画山水的画家,因为有同行戏弄而给他起了个"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才得的"驴画家"。但皇上之命不可违,情急之下的朱子明苦练画驴技术,先后画了数百幅有关驴的画,最后竟阴错阳差地得皇上赏识,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之人。从朱子明被逼画驴的"压力"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压力管理的精华:变压力为动力!
再看一个例子吧——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谭小芳点评——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对于企业来说,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经理人要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谭小芳老师在培训的咨询时常说,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国内企业家和员工的工作压力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应该注意五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由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比如营销部门的压力-般比较大,因为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线服务人员抱怨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客户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标准越来越高、服务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人甚至有不堪重负之感。
第四,引导原则。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谭小芳老师认为,对企业家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
我们说,闪闪发光的金刚石与平平常常的石墨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化学家的结论却令人惊异:金刚石与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并且,石墨竟然能变成金刚石。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那么,企业家是怎么把"石墨"变成"金刚石"的呢?--激励。但是激励是有一定方法的。比如可以将主管、经理自己成长的例子讲述给新人和下属,来鼓励、激励下属同样成长。
作者:谭小芳
朱子明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他根本不会画驴,他本是画山水的画家,因为有同行戏弄而给他起了个"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才得的"驴画家"。但皇上之命不可违,情急之下的朱子明苦练画驴技术,先后画了数百幅有关驴的画,最后竟阴错阳差地得皇上赏识,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之人。从朱子明被逼画驴的"压力"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压力管理的精华:变压力为动力!
再看一个例子吧——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谭小芳点评——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对于企业来说,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经理人要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谭小芳老师在培训的咨询时常说,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国内企业家和员工的工作压力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应该注意五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由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比如营销部门的压力-般比较大,因为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线服务人员抱怨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客户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标准越来越高、服务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人甚至有不堪重负之感。
第四,引导原则。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谭小芳老师认为,对企业家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
我们说,闪闪发光的金刚石与平平常常的石墨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化学家的结论却令人惊异:金刚石与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并且,石墨竟然能变成金刚石。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那么,企业家是怎么把"石墨"变成"金刚石"的呢?--激励。但是激励是有一定方法的。比如可以将主管、经理自己成长的例子讲述给新人和下属,来鼓励、激励下属同样成长。
作者:谭小芳
阅读全文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人力资源外包已愈来愈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一,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人事代理。
对于国内很多银行来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认识还停留在“人事代理=人力资源外包”的传统层面,认为招聘和培训等实施外包是可以的,而对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则认为是不可触摸的“禁区”,是坚决不允许外包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相当片面的,也是落后于国际同行的。根据美国Gartner公司的调研显示,2006年末,亚太地区现有以及正在规划的人力资源外包职能中,41.8%的企业选择了招聘与培训外包,27.3%的企业选择了绩效管理外包,20%的企业选择了薪酬管理外包,10.9%的企业选择了人力资源战略外包。由此可以看出,依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力的强弱,企业既可以有选择的把招聘、培训、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等事务性、社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出去,也可以策略性地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高难度、高专业化的职能进行外包。
第二,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劳务派遣。
传统的劳务派遣方式大都局限于处理劳动合同关系和代发工资等简单业务,派遣人员主要集中在保安、前台服务、餐饮等低门槛岗位。例如北京各大银行目前都没有自己的安保押运人员,所有这方面的业务都外包给一家安保公司予以代理。而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外包有了两点显著的新变化,一是外包岗位的范围在扩大,层级在提高。例如国内较早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华夏银行,在支行层级,除了支行长之外,其他岗位人员的选拔和录用均来自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二是外包机构除了继续提供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还新增了“提升外派员工综合技能”和“专业化管理外派员工”等新型专业服务。
第三,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为了规避用工风险。
很多银行为了规避用工风险,通过与专业服务公司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起灵活的员工退出机制。这种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法律风险,但是仅仅依赖对外包机构的法律约束来制约和管理员工,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健全的薪酬制度,很难真正发挥外派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相反,频繁的员工更换势必增加用工成本,削弱企业对于员工的吸引力和粘合度,而这与企业最初实施外包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因此,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时,应当破除“人力资源外包=规避用工风险”的传统观念,转而树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新型观念,寻找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为企业的外派员工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帮助他们/她们有序地成长,提升他们/她们的综合竞争力,而这反过来也有助于培养外派员工的“第二种忠诚”,激发他们/她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挽留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第一,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人事代理。
对于国内很多银行来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认识还停留在“人事代理=人力资源外包”的传统层面,认为招聘和培训等实施外包是可以的,而对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则认为是不可触摸的“禁区”,是坚决不允许外包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相当片面的,也是落后于国际同行的。根据美国Gartner公司的调研显示,2006年末,亚太地区现有以及正在规划的人力资源外包职能中,41.8%的企业选择了招聘与培训外包,27.3%的企业选择了绩效管理外包,20%的企业选择了薪酬管理外包,10.9%的企业选择了人力资源战略外包。由此可以看出,依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力的强弱,企业既可以有选择的把招聘、培训、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等事务性、社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出去,也可以策略性地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高难度、高专业化的职能进行外包。
第二,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劳务派遣。
传统的劳务派遣方式大都局限于处理劳动合同关系和代发工资等简单业务,派遣人员主要集中在保安、前台服务、餐饮等低门槛岗位。例如北京各大银行目前都没有自己的安保押运人员,所有这方面的业务都外包给一家安保公司予以代理。而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外包有了两点显著的新变化,一是外包岗位的范围在扩大,层级在提高。例如国内较早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华夏银行,在支行层级,除了支行长之外,其他岗位人员的选拔和录用均来自第三方外包服务机构。二是外包机构除了继续提供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还新增了“提升外派员工综合技能”和“专业化管理外派员工”等新型专业服务。
第三,人力资源外包不仅仅是为了规避用工风险。
很多银行为了规避用工风险,通过与专业服务公司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起灵活的员工退出机制。这种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法律风险,但是仅仅依赖对外包机构的法律约束来制约和管理员工,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健全的薪酬制度,很难真正发挥外派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相反,频繁的员工更换势必增加用工成本,削弱企业对于员工的吸引力和粘合度,而这与企业最初实施外包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因此,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时,应当破除“人力资源外包=规避用工风险”的传统观念,转而树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新型观念,寻找专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为企业的外派员工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帮助他们/她们有序地成长,提升他们/她们的综合竞争力,而这反过来也有助于培养外派员工的“第二种忠诚”,激发他们/她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挽留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