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最难管理的人?
时间:2010-03-25 人气:1110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1.管理者自己就应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是个“行家”,这可在心理上获得他们的认同。很难想象,一个无所专长的人会管理好一批专家,一个业务不精的人能领导好一批业务尖子。 2.以品学兼优、技有所专为基础,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替......
1.管理者自己就应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是个“行家”,这可在心理上获得他们的认同。很难想象,一个无所专长的人会管理好一批专家,一个业务不精的人能领导好一批业务尖子。
2.以品学兼优、技有所专为基础,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替他们着想,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3.尊重他们的个性,不耻下问。知识工作者大都有他们独立的见解,自尊心较强,不喜随声附和,这就要求管理者应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开明作风,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可能地与他们多交流并虚心向他们咨询,尤其是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量发挥知识工作者的智能优势,大开言路,广征博采,不耻下问。尤其要注意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即使他们所提意见有所偏激或完全错误,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耐心倾听后再作取舍,切不可不加分析,动辄予以“封杀”。
4.要根本他们的性格、专业、爱好等不同特点,将他们合理配置起来,以便使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最佳效应。
在批评他们时,要顾于情,达于理。
知识工作者大都对批评比较在意,他们很爱面子,一些人还有较强的虚荣心,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必须批评他们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艺术。概言之,
一要点到为止,知识工作者一般都比较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批评他们只须“旁敲侧击”即可,而不必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二要选择场合,批评最好在私下,单独的场合进行,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揭其短处,指其不足,这样只能增加他们对你的怨恨。
三要语气缓和,最好用协商的口吻,摆事实,讲道理,拿出充分的依据来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妥的,而不能暴跳如雷,生硬蛮横,这只会使他们从心眼里瞧不起你。
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得之理,处之公。
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有很多是不好明确衡量的,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有关,因此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尽量注重公论,着眼实绩,避免主观武断和偏颇,以使评价结果及过程科学公正,让他们口服心服。此外,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有所讲究,一般地讲,采取民主与个人鉴定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实际效果相结合等等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考评,就非常有利于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工作者一定要予以重奖,因为他们受之无愧。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真正的财富和资源乃是人的知识和创意。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工作者创造力和智慧的管理。无庸讳言,要管理好知识工作者,无疑从素质上、业务上以及管理方法上对管理者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知识工作者相处并把他们管理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正如墨子所言:“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因此,在你抱怨知识工作者不好管理的时候,请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具备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资格?我是否找到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方法
2.以品学兼优、技有所专为基础,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替他们着想,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3.尊重他们的个性,不耻下问。知识工作者大都有他们独立的见解,自尊心较强,不喜随声附和,这就要求管理者应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开明作风,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可能地与他们多交流并虚心向他们咨询,尤其是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量发挥知识工作者的智能优势,大开言路,广征博采,不耻下问。尤其要注意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即使他们所提意见有所偏激或完全错误,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耐心倾听后再作取舍,切不可不加分析,动辄予以“封杀”。
4.要根本他们的性格、专业、爱好等不同特点,将他们合理配置起来,以便使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最佳效应。
在批评他们时,要顾于情,达于理。
知识工作者大都对批评比较在意,他们很爱面子,一些人还有较强的虚荣心,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必须批评他们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艺术。概言之,
一要点到为止,知识工作者一般都比较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批评他们只须“旁敲侧击”即可,而不必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二要选择场合,批评最好在私下,单独的场合进行,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揭其短处,指其不足,这样只能增加他们对你的怨恨。
三要语气缓和,最好用协商的口吻,摆事实,讲道理,拿出充分的依据来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妥的,而不能暴跳如雷,生硬蛮横,这只会使他们从心眼里瞧不起你。
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得之理,处之公。
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有很多是不好明确衡量的,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有关,因此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尽量注重公论,着眼实绩,避免主观武断和偏颇,以使评价结果及过程科学公正,让他们口服心服。此外,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有所讲究,一般地讲,采取民主与个人鉴定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实际效果相结合等等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考评,就非常有利于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工作者一定要予以重奖,因为他们受之无愧。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真正的财富和资源乃是人的知识和创意。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工作者创造力和智慧的管理。无庸讳言,要管理好知识工作者,无疑从素质上、业务上以及管理方法上对管理者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知识工作者相处并把他们管理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正如墨子所言:“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因此,在你抱怨知识工作者不好管理的时候,请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具备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资格?我是否找到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方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因此,它被称为是“世界性”的难题。
绩效考核之所以难,首先表现为在绩效工作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疑难杂症使人们困惑不解。
我们可以预料,在我们的客户未来的绩效考核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与困难。如果我们能预先了解这些困惑与困难及产生的根源、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拿出相应的对策、策划设计更加完备的措施与实施方案;将可以减少绩效考核副作用,少走弯路,最终战胜困难,真正使我们的绩效考核能达到,改进工作与业绩,全面提升员工的任职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下面,我们对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困惑之处作一些介绍与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地答疑。
困惑之一:
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显示,困惑之一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可能目的定位错了----即绩效考核的理念出了问题。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奖金而考核。甚至一些企业是为了扣罚而考核,在这类企业,考核往往成了罚款的代名词。这样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这种理念是极错误的,它使考核成为企业惩罚员工的工具,使员工对考核产生抵制与厌恶的情绪,将考核工作导入了死胡同。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或者错位,必然导致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全盘皆错,最终事与愿违。
二、方法不对。
之所以方法错了,大多数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不足。如:一个企业自己摸索做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组织一个团队,按照某些书中的方法花费一二年时,做了一大本绩效考核标准,但结果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第一次做,摸着石头过河,明显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即使愿望再好,也达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错了或做变了。
之所以如此,要么是态度问题,不认真,不负责所致;要么是想走捷径,不肯下功夫所致;要么是理解问题,即理解发生了偏差所致。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的平衡记分卡,但50的企业都用错了,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平衡记分卡不是作为一种方法,而是机械地将其作为一种工具。结果,近50的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做出来的绩效指标都是千篇一律,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业绩。
四、HR部门可能想做好的,也有能力,但得不到领导的支持。
有些企业的领导一心扑在业务上,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作为“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无。
这样,一但人力资源管理遇到困难,由于得不到高层支持,马上便会溃不成军,
败下阵来。
五、碰到困难退缩屈服。
绩效考核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让,就放弃原则,就降低要求,其结果必然大打折扣。即使向象IBM、华为这样的国内外一流管理水平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也遇到大量困难。如IBM公司提出的绩效结果“正态分布”的方法,就是想解决有些部门领导不按规定评价员工、员工业绩都是“高分”级的问题。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不断改进方法,使其绩效考核成为世界标杆。
六、未能持续改进。
有不少人以为绩效考核工作可一劳永逸,不思改进。结果许多问题积压下来,阻碍了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个KPI使用一段时间后,但由于认识的原因,或者是企业组织的变化,或是企业目标与需求发生变化,都可能要求修改KPI.如果不改进,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是困惑一产生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困惑之二
为什么绩效考核常常是“走形式”?
实事求是而论,没有哪家企业希望绩效考核是走形式。一般都是“迫不得已”,或“做法不当”而造成的。
一种原因是:方法不当,无法坚持既定的原则、程序与要求。
例如:某企业将末尾淘汰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规定:连续三次考核业绩在部门排位末尾的员工,将被淘汰。因为考核末尾淘汰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实操中很难执行,很难坚持。在绩效考核中,有些部门的领导或不想得罪人,或变相抵制末尾淘汰制,便在部门搞“轮流坐庄”。导致考核完全“形同虚设”。
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而造成的。有些企业考核是一套,各种激励又是另一套。如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都不挂钩,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绩效考核没有什么价值与作用,也就不再认真去做,最后便是大家都“走形式”,做给上级看。
还有一种原因是要求不严造成的。
有些企业开始做绩效考核时,个个紧张,人人关注,但后来发现,做好做坏,做与不做没有区别,便逐渐放松,把考核工作当作应付“差事”。要求不严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要求不严,对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不闻不问。上行下放从面导致所有部门都不重视;第二个层面可能是人力资源部门只布置考核,却不检查、不指导、不控制,从而导致无人管局面;第三个层面是各门执行力差,违背公司的原则与要求,随意考评,应付上级。
最令人注意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原因: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把绩效管理当作一种有效的工具与手段,而是当作一项多余的工作或者份外的工作。只要有这种想法,必然会 “走形式”。
“走形式”是绩效考核的大敌,长期以往,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分配不公的现象更加突出,员工失去信心,工作无法改进,并且还会使企业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相互应付、上下应付的不良风气。
因此,绩效考核要么不做,要做必须认真。否则做了比不做的危害更大。
困惑之三
为什么越考核麻烦越多?
好多人都觉得迷惑不解:不是说绩效考核很重要吗?不是说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考核工具与手段吗?但是,为什么在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给人感觉是越考核,麻烦越多?
造成这种感觉和印象大概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首先是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
例如:有些企业没有搞计划管理,也没有搞目标管理,就开始搞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基础与技撑。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都必然导致考核结果可能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结果不公平与不合理又会带来分配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更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影响员工的情绪;最终,必然会造成越考核,麻烦越多的结果。
第二、过去没有做好绩效考核。
有些企业,过去不搞绩效考核,分配不与业绩挂钩,大家习惯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做好做坏、做与不做一个样或区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企业开始搞绩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有的人无法混日子了,收入与业绩挂钩了。当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过去没有的“麻烦事”。
第三、过去是把麻烦上交了。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目标层层分解,便不可能将企业的压力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职位。这样,重压常常集中在高层,而中基层常常是责任不清,权限不明,没太大的业绩压力。
要做考核,必然有一定的矛盾与冲突。绩效考核,一方面要看到优点,进行奖励;另一方面,也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还要纠正错误,以利于改进业绩与个人的行为。既然要找问题,就必然有批评,就必然与分配挂钩。而人的天性是乐于受奖励,爱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抵制负向激励;再加上对人的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也难以避免失误。因此,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
我们认为,冲突与矛盾并不可怕,甚至说这是自然的。没有那个企业能避免和回避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管理和被管理永远就是一对矛盾体。而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管理不断完善,便是体现在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之中。
困惑之四
为什么一些员工不喜欢绩效考核?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一些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太喜欢。在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员工为什么产生“不喜欢”的心态与情绪呢?其次,再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员工一时不理解,我们就该放弃呢?
一些员工之所以会对绩效考核不喜欢,可能原因有多钟,以下分析最常见的原因:
一、绩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
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都纳入绩效考核,把计划、考勤、态度、道德、能力、作风等等都纳入考核范围。结果是什么都想考,什么都考不好。很多东西是拍脑筋拍出来,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员工当然不喜欢。
二、出发点错了。
就如前面所谈,你把考核当作惩罚的工具,谁会喜欢,谁会举手赞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
有的考核方式太复杂、太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神又费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一种考核方式,结果使许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质疑乃至反对。殊不知,对于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类别,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可用“述职”法;对于服务类职位可用“周边”法;对于以天为工作周期的职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NextPage]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
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
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
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
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
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
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绩效考核之所以难,首先表现为在绩效工作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疑难杂症使人们困惑不解。
我们可以预料,在我们的客户未来的绩效考核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与困难。如果我们能预先了解这些困惑与困难及产生的根源、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拿出相应的对策、策划设计更加完备的措施与实施方案;将可以减少绩效考核副作用,少走弯路,最终战胜困难,真正使我们的绩效考核能达到,改进工作与业绩,全面提升员工的任职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下面,我们对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困惑之处作一些介绍与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地答疑。
困惑之一:
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显示,困惑之一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可能目的定位错了----即绩效考核的理念出了问题。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奖金而考核。甚至一些企业是为了扣罚而考核,在这类企业,考核往往成了罚款的代名词。这样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这种理念是极错误的,它使考核成为企业惩罚员工的工具,使员工对考核产生抵制与厌恶的情绪,将考核工作导入了死胡同。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或者错位,必然导致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全盘皆错,最终事与愿违。
二、方法不对。
之所以方法错了,大多数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不足。如:一个企业自己摸索做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组织一个团队,按照某些书中的方法花费一二年时,做了一大本绩效考核标准,但结果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第一次做,摸着石头过河,明显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即使愿望再好,也达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错了或做变了。
之所以如此,要么是态度问题,不认真,不负责所致;要么是想走捷径,不肯下功夫所致;要么是理解问题,即理解发生了偏差所致。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的平衡记分卡,但50的企业都用错了,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平衡记分卡不是作为一种方法,而是机械地将其作为一种工具。结果,近50的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做出来的绩效指标都是千篇一律,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业绩。
四、HR部门可能想做好的,也有能力,但得不到领导的支持。
有些企业的领导一心扑在业务上,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作为“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无。
这样,一但人力资源管理遇到困难,由于得不到高层支持,马上便会溃不成军,
败下阵来。
五、碰到困难退缩屈服。
绩效考核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让,就放弃原则,就降低要求,其结果必然大打折扣。即使向象IBM、华为这样的国内外一流管理水平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也遇到大量困难。如IBM公司提出的绩效结果“正态分布”的方法,就是想解决有些部门领导不按规定评价员工、员工业绩都是“高分”级的问题。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不断改进方法,使其绩效考核成为世界标杆。
六、未能持续改进。
有不少人以为绩效考核工作可一劳永逸,不思改进。结果许多问题积压下来,阻碍了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个KPI使用一段时间后,但由于认识的原因,或者是企业组织的变化,或是企业目标与需求发生变化,都可能要求修改KPI.如果不改进,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是困惑一产生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困惑之二
为什么绩效考核常常是“走形式”?
实事求是而论,没有哪家企业希望绩效考核是走形式。一般都是“迫不得已”,或“做法不当”而造成的。
一种原因是:方法不当,无法坚持既定的原则、程序与要求。
例如:某企业将末尾淘汰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规定:连续三次考核业绩在部门排位末尾的员工,将被淘汰。因为考核末尾淘汰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实操中很难执行,很难坚持。在绩效考核中,有些部门的领导或不想得罪人,或变相抵制末尾淘汰制,便在部门搞“轮流坐庄”。导致考核完全“形同虚设”。
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而造成的。有些企业考核是一套,各种激励又是另一套。如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都不挂钩,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绩效考核没有什么价值与作用,也就不再认真去做,最后便是大家都“走形式”,做给上级看。
还有一种原因是要求不严造成的。
有些企业开始做绩效考核时,个个紧张,人人关注,但后来发现,做好做坏,做与不做没有区别,便逐渐放松,把考核工作当作应付“差事”。要求不严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要求不严,对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不闻不问。上行下放从面导致所有部门都不重视;第二个层面可能是人力资源部门只布置考核,却不检查、不指导、不控制,从而导致无人管局面;第三个层面是各门执行力差,违背公司的原则与要求,随意考评,应付上级。
最令人注意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原因: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把绩效管理当作一种有效的工具与手段,而是当作一项多余的工作或者份外的工作。只要有这种想法,必然会 “走形式”。
“走形式”是绩效考核的大敌,长期以往,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分配不公的现象更加突出,员工失去信心,工作无法改进,并且还会使企业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相互应付、上下应付的不良风气。
因此,绩效考核要么不做,要做必须认真。否则做了比不做的危害更大。
困惑之三
为什么越考核麻烦越多?
好多人都觉得迷惑不解:不是说绩效考核很重要吗?不是说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考核工具与手段吗?但是,为什么在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给人感觉是越考核,麻烦越多?
造成这种感觉和印象大概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首先是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
例如:有些企业没有搞计划管理,也没有搞目标管理,就开始搞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基础与技撑。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都必然导致考核结果可能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结果不公平与不合理又会带来分配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更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影响员工的情绪;最终,必然会造成越考核,麻烦越多的结果。
第二、过去没有做好绩效考核。
有些企业,过去不搞绩效考核,分配不与业绩挂钩,大家习惯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做好做坏、做与不做一个样或区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企业开始搞绩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有的人无法混日子了,收入与业绩挂钩了。当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过去没有的“麻烦事”。
第三、过去是把麻烦上交了。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目标层层分解,便不可能将企业的压力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职位。这样,重压常常集中在高层,而中基层常常是责任不清,权限不明,没太大的业绩压力。
要做考核,必然有一定的矛盾与冲突。绩效考核,一方面要看到优点,进行奖励;另一方面,也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还要纠正错误,以利于改进业绩与个人的行为。既然要找问题,就必然有批评,就必然与分配挂钩。而人的天性是乐于受奖励,爱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抵制负向激励;再加上对人的评价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也难以避免失误。因此,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
我们认为,冲突与矛盾并不可怕,甚至说这是自然的。没有那个企业能避免和回避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管理和被管理永远就是一对矛盾体。而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管理不断完善,便是体现在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之中。
困惑之四
为什么一些员工不喜欢绩效考核?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一些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太喜欢。在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员工为什么产生“不喜欢”的心态与情绪呢?其次,再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员工一时不理解,我们就该放弃呢?
一些员工之所以会对绩效考核不喜欢,可能原因有多钟,以下分析最常见的原因:
一、绩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
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都纳入绩效考核,把计划、考勤、态度、道德、能力、作风等等都纳入考核范围。结果是什么都想考,什么都考不好。很多东西是拍脑筋拍出来,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员工当然不喜欢。
二、出发点错了。
就如前面所谈,你把考核当作惩罚的工具,谁会喜欢,谁会举手赞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
有的考核方式太复杂、太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神又费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一种考核方式,结果使许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质疑乃至反对。殊不知,对于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类别,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可用“述职”法;对于服务类职位可用“周边”法;对于以天为工作周期的职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NextPage]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
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期望其一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一个事物彻底成熟与完善了才开始,在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在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与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一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可以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1. 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
2. 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
3.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在帮人力资源部做事;
4. 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与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一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与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简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都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
困惑之六
绩效考核的功能与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与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还比较多,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与理解一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与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与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与优劣状况。虽然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指标来考查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与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与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与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与理解四一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与业绩的目标.
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与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与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
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功能是综合性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在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可以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1、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2、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3、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4、员工与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并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5、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7、员工与部门的业绩与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8、员工与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9、…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
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还有所发展与进步。但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
l
如果想作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
l
如果想有强大的竟争力
l
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
l
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l
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与能力
l
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一方面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1、要冷静找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2、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3、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4、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5、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与理解。
6、…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下一条:生完孩子重返职场该怎么做?
新妈妈产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不是重新开始上下班那么简单,可能会彷徨、失落,甚至害怕,一切都变了样,那么,新妈妈的胜算有多少呢?
1、产假一结束,我就上班了
Abeni,30岁,人力资源经理
产假结束后,我就回到公司上班了。如果继续休下去,公司肯定要换人代替我的位置,以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为了保住职位,我只能匆忙开工。
刚开始去上班时,胀奶时的尴尬和不舍得宝宝的心情交错,让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休息时,我尽量地陪他一块玩,尽情享受亲子时光,慢慢地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现在儿子已经适应了妈妈白天不在家的生活,我的工作也做得很顺利,偶尔想到当时的辛苦,也觉得很值得。
点评:为了保住职位而匆忙重返职场,容易出现心理压力与焦虑,新妈妈需要花时间去调适与适应。
2、女儿上幼儿园后,我再重返职场
Ebere,31岁,律师
怀孕后,我就辞职了,用全身心地迎接小生命。女儿出生不久,老公因为被外派到上海去,一个月只能回来一次,照顾女儿的担子就完全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只能选择暂时留在家里,照顾女儿。
在当全职妈妈的期间,我也趁着空隙时间补充我的专业知识,女儿3岁时上了幼儿园,等她适应了集体生活后,我也开始了上班。
点评:离开职场太长时间,往往会造成妈妈的信息、思维的落伍脱节。建议妈妈保持与同事的联系,可以多了解新鲜信息。
3、客调整好心态后,再回职场
Caoimhe,29岁,广告策划
在生孩子之前,我曾见过生完孩子的同事的工作状态,她们在工作和孩子之间疲于奔命,既没把工作做好的焦虑,又时有陪不了孩子的内疚,这两种情绪夹击着她们,怎么会有愉悦的心情呢。
生孩子之前,我是公司的资深策划,许多案子都经我手做出来的,现在我再回来做这行,也有可能被新人替代或者创意一时跟不上来,我必须有准备去适应这个过程。有了这些前期工作,我的职场重启很顺利就开始了。
点评:态度决定工作效率,新妈妈最有可能遇到的尴尬事就是被替换,但只要保持了可以一切重来的心态,也能够无往不胜。
4、我用转行来打开第二个职场之门
Callia,28岁,保险经纪人
在做保险经纪人之前,我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生完孩子后,正逢上经济危机,在找了一段时间工作后,都没有很好的结果,我当时有点沮丧。因此,有人介绍我做保险经纪人时,我决定去试试。
保险经纪人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很清楚,如果不断地寻找工作,有可能信心全失,还不如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坚持下来。现在我进入保险行业快两年了,也积累了一批客户,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再害怕失业。
点评:俗话说“职场跳高不跳远”,在转行之前,应该要思考新选择的行业,是否合适自己7是否有前途7是否能坚持7否则就会不断陷于找工作的尴尬。
5、把生活作息调适好后,我回到职场
Latonia,32岁,行政主管
产假快要结束时,身体已经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突然要回到早上八点打卡上班的工作状态,想想都是一种痛苦,在离上班时间越近时,我内心里越多挣扎。
有经验的朋友建议我把生活作息调整好,上班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我请婆婆帮忙看孩子。让老公上班时就把我叫醒,缩短了午睡时间,按时上床睡觉。经过半个多月的坚持,我终于习惯了这种规律的生活,回到公司上班时,大家都说我的状态是新妈中表现最好的。
点评:规律的生活有助于调整懒散的身体状态,这是值得新妈妈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取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才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6、赢得老公的支持,职场重启成功
Zarifa,32岁,外企职员
生完孩子后,重返职场,并不是一件离开家去上班这么简单的事,光靠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相比之下,老公就轻松得多,而我也觉得他应该为我分担一些家事。当我和老公沟通我要重新上班的事时,把我可能遇到的难题都罗列了出来,老公很爽快地答应了和我一块照顾孩子。有了老公的支持,我重返职场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点评: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不仅能让老公体会到育儿的辛苦,还能让夫妻间的感情更稳固。
7、职场第二次选择,以兴趣为出发点
Aba,31岁,经营网店
在家带孩子期间,我很喜欢逛淘宝,在网上买东西,这也让我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网店的想法。可以免除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做。
在宝宝不到半岁时,我就开了一家婴儿用品店,我身为妈妈,和顾客沟通起来有感同身受的优势,我的小店生意做得不错,虽然不再正式地上班,但我却认为经营网店也是我的职业。
点评:把兴趣发展成职业,可以让妈妈更应付自如,在家开网店,和宝宝相处的时间也更多一些,可谓一举两得。
8、充充电,再上班
Wynn,28岁,室内设计师
我在家里已经呆了将近一年多时间,除了尿布和奶瓶的资讯掌握得很充分,基本上,好像没有什么心思了解别的东西。重返职场,我迫切要做的是提前了解行业内的新动态。
我找同事要了一些资料和行业杂志回来恶补,还不断地去各种专业的论坛上看帖子,也把自己的疑虑发到论坛上去,用这种方式,我把自己重新拉回到工作状态中,回到公司时,我幸好真的没有一问三不知。
点评:有准备的人也会为自己加分不少,更能很快就融入到工作圈中。
9、身材恢复好,再上场
Nancy,33岁,内衣连锁店店长
我做的是服务大多数女性消费者的工作,外形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生完孩子后,我的体形也被毁得差不多了,用这种身板在商场巡视,着实有些丢脸。我希望自己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把身材恢复过来,再回去工作。
那些减肥的日子是痛苦的,但也是值得的,因为它付出了这些努力,也让我在未来更珍惜自己这份工作,业绩比生孩子之前还要好很多。
点评:寻找到建立起让自己自信的方法,然后努力去达到,职场启动就变得轻松多了。
10、休整好职场旧伤以后再出发
Saida,29岁,会计
生孩子前,在工作上就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休产假正好是一个休息契机,几年下来的工作,已经有一种束缚感和疲惫感。
生孩子这段时间,我正好缓冲了这种感觉,对于职场有了新的期待,因此,产假结束后,我很快就返回了自己的岗位,而我的积极自信的表现,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点评:把产假当做休整,可以让新妈妈对重返职场抱着积极态度,也会有更多克服难题的勇气。
新手妈妈重返职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原来的职位已经被替代,跟不上职场节奏,家庭和工作之间难以兼顾。都会让新手妈妈产生烦恼、焦虑的想法,甚至会造成一些妈妈的退缩,干脆在家专职带孩子。但随着孩子年纪增大,妈妈再次面临选择,在患得患失之中,极有可能让妈妈与自己的职场生涯一再擦身而过。
其实顺利返回职场,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遇到难题时,懂得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加上取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1、产假一结束,我就上班了
Abeni,30岁,人力资源经理
产假结束后,我就回到公司上班了。如果继续休下去,公司肯定要换人代替我的位置,以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为了保住职位,我只能匆忙开工。
刚开始去上班时,胀奶时的尴尬和不舍得宝宝的心情交错,让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休息时,我尽量地陪他一块玩,尽情享受亲子时光,慢慢地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现在儿子已经适应了妈妈白天不在家的生活,我的工作也做得很顺利,偶尔想到当时的辛苦,也觉得很值得。
点评:为了保住职位而匆忙重返职场,容易出现心理压力与焦虑,新妈妈需要花时间去调适与适应。
2、女儿上幼儿园后,我再重返职场
Ebere,31岁,律师
怀孕后,我就辞职了,用全身心地迎接小生命。女儿出生不久,老公因为被外派到上海去,一个月只能回来一次,照顾女儿的担子就完全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只能选择暂时留在家里,照顾女儿。
在当全职妈妈的期间,我也趁着空隙时间补充我的专业知识,女儿3岁时上了幼儿园,等她适应了集体生活后,我也开始了上班。
点评:离开职场太长时间,往往会造成妈妈的信息、思维的落伍脱节。建议妈妈保持与同事的联系,可以多了解新鲜信息。
3、客调整好心态后,再回职场
Caoimhe,29岁,广告策划
在生孩子之前,我曾见过生完孩子的同事的工作状态,她们在工作和孩子之间疲于奔命,既没把工作做好的焦虑,又时有陪不了孩子的内疚,这两种情绪夹击着她们,怎么会有愉悦的心情呢。
生孩子之前,我是公司的资深策划,许多案子都经我手做出来的,现在我再回来做这行,也有可能被新人替代或者创意一时跟不上来,我必须有准备去适应这个过程。有了这些前期工作,我的职场重启很顺利就开始了。
点评:态度决定工作效率,新妈妈最有可能遇到的尴尬事就是被替换,但只要保持了可以一切重来的心态,也能够无往不胜。
4、我用转行来打开第二个职场之门
Callia,28岁,保险经纪人
在做保险经纪人之前,我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生完孩子后,正逢上经济危机,在找了一段时间工作后,都没有很好的结果,我当时有点沮丧。因此,有人介绍我做保险经纪人时,我决定去试试。
保险经纪人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很清楚,如果不断地寻找工作,有可能信心全失,还不如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坚持下来。现在我进入保险行业快两年了,也积累了一批客户,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再害怕失业。
点评:俗话说“职场跳高不跳远”,在转行之前,应该要思考新选择的行业,是否合适自己7是否有前途7是否能坚持7否则就会不断陷于找工作的尴尬。
5、把生活作息调适好后,我回到职场
Latonia,32岁,行政主管
产假快要结束时,身体已经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突然要回到早上八点打卡上班的工作状态,想想都是一种痛苦,在离上班时间越近时,我内心里越多挣扎。
有经验的朋友建议我把生活作息调整好,上班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我请婆婆帮忙看孩子。让老公上班时就把我叫醒,缩短了午睡时间,按时上床睡觉。经过半个多月的坚持,我终于习惯了这种规律的生活,回到公司上班时,大家都说我的状态是新妈中表现最好的。
点评:规律的生活有助于调整懒散的身体状态,这是值得新妈妈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取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才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6、赢得老公的支持,职场重启成功
Zarifa,32岁,外企职员
生完孩子后,重返职场,并不是一件离开家去上班这么简单的事,光靠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相比之下,老公就轻松得多,而我也觉得他应该为我分担一些家事。当我和老公沟通我要重新上班的事时,把我可能遇到的难题都罗列了出来,老公很爽快地答应了和我一块照顾孩子。有了老公的支持,我重返职场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点评: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不仅能让老公体会到育儿的辛苦,还能让夫妻间的感情更稳固。
7、职场第二次选择,以兴趣为出发点
Aba,31岁,经营网店
在家带孩子期间,我很喜欢逛淘宝,在网上买东西,这也让我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网店的想法。可以免除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做。
在宝宝不到半岁时,我就开了一家婴儿用品店,我身为妈妈,和顾客沟通起来有感同身受的优势,我的小店生意做得不错,虽然不再正式地上班,但我却认为经营网店也是我的职业。
点评:把兴趣发展成职业,可以让妈妈更应付自如,在家开网店,和宝宝相处的时间也更多一些,可谓一举两得。
8、充充电,再上班
Wynn,28岁,室内设计师
我在家里已经呆了将近一年多时间,除了尿布和奶瓶的资讯掌握得很充分,基本上,好像没有什么心思了解别的东西。重返职场,我迫切要做的是提前了解行业内的新动态。
我找同事要了一些资料和行业杂志回来恶补,还不断地去各种专业的论坛上看帖子,也把自己的疑虑发到论坛上去,用这种方式,我把自己重新拉回到工作状态中,回到公司时,我幸好真的没有一问三不知。
点评:有准备的人也会为自己加分不少,更能很快就融入到工作圈中。
9、身材恢复好,再上场
Nancy,33岁,内衣连锁店店长
我做的是服务大多数女性消费者的工作,外形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生完孩子后,我的体形也被毁得差不多了,用这种身板在商场巡视,着实有些丢脸。我希望自己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把身材恢复过来,再回去工作。
那些减肥的日子是痛苦的,但也是值得的,因为它付出了这些努力,也让我在未来更珍惜自己这份工作,业绩比生孩子之前还要好很多。
点评:寻找到建立起让自己自信的方法,然后努力去达到,职场启动就变得轻松多了。
10、休整好职场旧伤以后再出发
Saida,29岁,会计
生孩子前,在工作上就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休产假正好是一个休息契机,几年下来的工作,已经有一种束缚感和疲惫感。
生孩子这段时间,我正好缓冲了这种感觉,对于职场有了新的期待,因此,产假结束后,我很快就返回了自己的岗位,而我的积极自信的表现,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点评:把产假当做休整,可以让新妈妈对重返职场抱着积极态度,也会有更多克服难题的勇气。
新手妈妈重返职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原来的职位已经被替代,跟不上职场节奏,家庭和工作之间难以兼顾。都会让新手妈妈产生烦恼、焦虑的想法,甚至会造成一些妈妈的退缩,干脆在家专职带孩子。但随着孩子年纪增大,妈妈再次面临选择,在患得患失之中,极有可能让妈妈与自己的职场生涯一再擦身而过。
其实顺利返回职场,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遇到难题时,懂得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加上取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