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过度,管理不足”VS“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详细内容

“经营过度,管理不足”VS“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时间:2010-03-31     人气:1471     来源:销售与管理     作者:
概述: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今天许多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到的瓶颈,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出现问题:    (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今天许多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到的瓶颈,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出现问题: 
  (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与感悟,市场意识非常先进,中场感觉非常到位,经营手段也足够的高明,这一点恐怕与国外的企业家难分伯仲。但是企业如果仅仅依此作大作强,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需要整体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我认为‘管理是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的经营是机会主义的,强势的经营与脆弱的管理并存,必然造成企业经营的成果被管理的黑洞所吞噬。” 
  (2)“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企业在过去的20年当中,经营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都是降价促销、做广告等等。但是管理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流程再造、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期权激励、企业文化等等,几乎所有管理的方法都涉及到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使用降价这样的经营手段,那它在管理上只需要做成本管理就够了,其他都可以不做的,但是事实上许多企业把以上的管理办法都做全了,最后还造成了企业的亏损。因为管理只是在解决一个效率问题,效率是相对经营来说的,如果和经营不匹配的话,就会出问题的。” 
  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联合举办本期月度论坛,一同探讨:哪一个观点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更及时地补齐可能出现的管理或者营销方面的短板,不至于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巨大而限制企业的成长? 
   
  陈锡忠: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大多数企业创业初期,或者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者几乎把精力都放在经营上,尽可能调动所有的人力,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做经营开拓,在经营方面绞尽脑汁搞创新,在管理方面却往往很浮躁,别人的管理体系、经验拿来就用。比如发现市场上有一本《给加细亚的一封信》的书,或同类的管理方面的书籍,我们经常就拿过来照本宣科地学,有什么就学什么。这使得我们没有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共有的现状,在管理上不去创造、不下工夫。 
  以我们华联商厦为例,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商业零售(超市或大卖场)。初期,我们在经营上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败对手,增加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想尽一切办法去搞促销,与消费者互动,出现了很多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与经营发生冲突的情况,当时肯定是以经营为主,管理无条件让步:无论是资金调度、人员安排,还是物流、商品定价都围绕经营来做,五条件地服从经营需要。1995年华联商厦开业,1998年便有将近价值1000万的问题商品库存,而那个时候我们总共才有两三百万的利润。最终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所在,1998年我们便做了流程再造,从重经营开始走向重管理。 
  通过这两三年的不断调整,(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济南华联在区域内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每年有几千万的纯利润,但新问题又来了:我们对资金的控制越来越没底,因为我们用的是和厂家联营的形式,主动权掌握在厂家手里,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定程度上管理的失控.因此提高管理能力依然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总的来说,我对管理的困惑较多,因为经营的问题是具体的,而管理的问题是模糊的。 
   
  苟轶群: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企业也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目前在企业中,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我认为存在更多的问题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比较小,这时候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怎么让自己生存下去?第一就是要保证现金流,要保证现金流就必须狠抓经营。民营企业起步的时候就注定了要从经营先入手,这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第一个原因。 
  2、民营企业刚开始时,很多问题都是依靠创业者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此时没有太多的约束,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比较灵活,效率也比较高,这个时候必然不会在管理方面有太多的精力投入。 
  3、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开始注重管理了。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企业资金的积累都是几何倍数增加的,今年是两千万,明年可能是四千万或者是六千万;此时企业经营者尽管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管理水平的提高却很难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跟不上经营扩张的速度。经营的扩张速度高于管理提高的速度,也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锦红:上海旧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很多民营企业起家的时候带有机会导向的特征,可能是偶然抓住了一个产品机会,产品赚钱了以后,就会发现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开始重视品牌。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企业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品牌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未来可能会做大、做强。所以说讨论经营和管理哪个重要,我认为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在企业以产品经营为主的时候,那一定是经营重要;而在企业创立品牌的时候,当然是管理重要。 
  一个企业需要打三张牌:市场营销,资金链,内部管理。我把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资金链放在第二位,内部管理放在第三位。为什么呢?因为有市场就能够带来资金的运转,否则便没有了资金链:另外,如果不把资金投入到市场,也不会产生持续的资金链。管理可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市场却不是想开动就能开动的。 
   
  吴少生:深圳市联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以前是做国际贸易的,1998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公司连续进行了几次转型。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我们利用区域、资金优势,在西北地区投资了一个能源项目。从做贸易公司到进行资源开发,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经营转型。但刚开始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很多薄弱环节,跟不上经营的速度。 
  后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放了,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购买了20辆大巴士,经营深圳到香港的运输业务。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转型,我们的市场定位和开发都很到位,但由于管理跟不上运营,结果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第三次经营转型时,我们看到了深圳跟东莞两地之间存在空缺的厂房租赁市场,便立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厂房租赁市场。又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最近一段时间来,我跟随一位来自陈家沟的师傅学习太极拳。我学拳的目的,一是健身,更重要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根,更加深入地研究全胜经营学。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体会到全胜经营学有点太极拳的味道,说他是管理领域中的太极拳,我觉得也颇有些道理。

        1、都和常理相反,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太极拳和常理相反,这个很明显。一般人认为,拳术是力量运动,故此,学拳就是要站桩、练力气、打沙袋等,锻炼自己的力气,而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在练拳时完全地不要用力气,而是要以心领意,以意运气,以气运力。所以太极拳也被称为“绵拳”。 

        全胜经营学也和常理相反。一般人认为,经营管理靠逻辑思维和丰富的管理知识,故此,要进行逻辑训练,上MBA班。全省经营学也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经营管理不是高深的知识,而是高超的智慧,知识越多则反倒阻碍了自己的智慧,降低了经营能力。 

        2、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的,为中华所独有 

        太极拳是基于道家哲学的,这个很明显,从其名字“太极”就能看出来。除了名字外,太极拳有很高深的哲学思想,如“四两拨千斤”的顺势而为,“以柔克刚”的无形无像,等等。因为基于中华文化,故此为中华所独有。西方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是如何也研究不出这么个拳术的。文化相近的日本人、韩国人,因为对中华道家哲学的领悟有一定的局限,也难以研究出这样的拳术。 

        全胜经营学则是基于《道德经》的“道”的哲学基础,而不是西方“逻辑”的哲学基础,重建了管理学体系。在哲学内涵上丝毫不逊于太极拳。和太极拳一样,西方人没有中华文化底蕴,同样也研究不出这么个管理学来。其实就我们中国人,受西方逻辑思维的洗礼太甚,也比较难以理解全胜经营学是怎么会事。 

        3、都是具有多种好处,特别是具有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功用 

        太极拳除了防身外,也具有健身、医疗、静心等功能,能修炼心智和提升智慧。全胜经营学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以宇宙本源“道”为哲学基础,是智慧的凝结,不但能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在于修炼心智,提升人生智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只是修炼心智、提升智慧的副产品而已。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威力无穷 

        太极拳威力无穷,这个已经有很多明证。如杨露禅学了太极拳以后功夫极为了得,被称为“杨无敌”。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祖父,在北京连摆17天擂台没有遇到敌手,被称为“太极一人”。 

        全省经营学同样具有这样的威力,这个已经在本人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咨询实践得到一定的证实,只是还没有被外界所认知而已。本人还需要继续努力推广。当然也希望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太极拳已经传遍世界,全球有1亿多太极拳练习者。唯愿全胜经营学也有传遍世界的一天。

    阅读全文
  • 尽管网络营销越来越被中国企业重视,但这不意味着看起来风生水起的网络营销已经被中国企业驾轻就熟。企业自身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与规划各不相同导致网络营销实施水平各不相同,行业的区别,也影响着网络营销的实施深度与广度。
     
    比如,相比之快速消费品,耐消费品行业在网络营销方面整体起步稍晚,水平相对浅显。而作为舶来产业的橱柜业,在网络营销方面,无论是行业整体,还是企业自身,都相对落后。
     
    橱柜,90年代才进入中国大陆,而行业气势几乎只是近几年才形成。整个行业的营销局面,相比之其它成熟行业,稍显脆弱。过去不远的“雅百事件”,自事件之后在各种场合与情境下多次被引用,其背后,正是行业整体营销局面尚显粗犷的表现。而网络营销,更是俨然如冬,几近萧瑟。
     
    橱柜企业的网络营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网络广告”来表述似乎更为贴切。在房产、家居、橱柜类网站投放广告,是目前橱柜业实践网络营销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另外,关键词及网络软文也是最惯用的方式。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网络营销尝试,参与的企业也不多。行业整体参与不够,也是网络营销水平发展浅显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橱柜企业而言,受阻于对橱柜这类耐消费品特性与消费者网络特性的认识及深度挖掘不够,无法找到突破目前简单广而告之的网络营销方式。
     
    在寥寥可数的网络营销案例里面,科宝·博洛尼蔡明的博客“抢沙发”算是比较出彩的网络口碑营销秀,尽管抢虚拟“沙发”与赢得真实沙发在语境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但影响面有限,且严格地说,这种看似热闹的抢沙发,并没有与网民形成更深入与广泛的互动。当然,严格意义上而言,网民对科宝·博洛尼的沙发印象远甚于橱柜。
     
    那么,橱柜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网络营销意识。橱柜企业把网络营销摆放在何种位置,影响到具体实施的深浅。当然,这里存在的矛盾是,企业不明白也暂时没有看到网络营销产生多大的效益因而犹豫不决,甚至忽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网络营销只是年度营销里很小的一部分。预算少,想法少,实施少,投入少,效益自然也无法看到。且不说,奢望企业一开始就能够以战略眼界对待网络营销,但至少,在策略上应该予以重视。
     
    其次,不要以即时的销售目标作为网络营销的第一效益目标。橱柜这种定制化的大宗耐消费品不同于一般性消费品,线下的促销活动尚不能产生顾客立即购买的效益,更何况网络。消费者的审慎,产品的特殊性,需要企业认识到,网络营销的第一效益目标是口碑与(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公关,而非直接销售。口碑力对消费者的购买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对网络营销不够重视,忽略了与消费者的沟通的同时,也忽视了消费者基于网民身份对企业品牌与产品的评价。以至于,企业品牌在网络上遭遇口碑危机,也毫不知情。
     
    第三,创造一个出色的互动网络平台。有对于网络营销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企业网络营销。明确了先以口碑作为网络效益目标,即可围绕此具体实施开展。因而,创造一个出色的互动网络平台,就显得尤为关键。一般网站显得过于平面化,使得网站在与网民互动,营销拓展等功能上掣肘。橱柜的特点是家居化、整体化、定制化、人性化、个性化等“五化”产品,能够洞悉这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与网民建立互动关系,实现网络平台的最优结构,避免网站只是简单的网站,缺乏网络营销在深度与宽度上的创造性发挥。
     
    第四,形式创新。网络平台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给企业网络营销带来了机遇。SNS、微博客、博客等等,都给企业网络营销在形式创新上提供了可行性。这里说的形式创新,即包括在平台互动创意上的创新,也包括互动内容的创新。
     
    橱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甚至新媒体营销上,都可谓路漫漫,但也预示着空间以及可能性的巨大。相信,中国橱柜企业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能够促进产业成熟发展的道路。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