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谈判技巧:转移压力
详细内容

销售谈判技巧:转移压力

时间:2010-04-08     人气:972     来源:中国销售培训网     作者:
概述:    在销售谈判中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压力的存在,经验丰富的谈判者不仅懂得合理的转移压力还可以巧妙的制造压力。在谈判技巧之中懂的将压力转移到对方的身上,让自己轻松应对的人才会成为赢家。可如何才能转移压力呢?&nb......
    在销售谈判中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压力的存在,经验丰富的谈判者不仅懂得合理的转移压力还可以巧妙的制造压力。在谈判技巧之中懂的将压力转移到对方的身上,让自己轻松应对的人才会成为赢家。可如何才能转移压力呢?  

    即便是全球首席谈判者也会无时无刻地面对压力,他们在重压下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如果要评选出世界十大可怕事物,我想“压力”一定名列前茅。压力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其作用在于无形之中,能给人猝不及防的打击。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他是否有坦然面对压力的勇气和巧妙化解压力的能力,一个轻易就被压力击倒的人不会成功,而一个不懂得分解压力的人恐怕要长期与失败为伴了。  

    在谈判桌前似乎连空气的流动也会加快,经验丰富的谈判者不仅懂得合理的避免压力还可以巧妙的制造压力,在和他们共事时你会倍感轻松,这些高明的谈判手永远是谈笑风生、一张一弛不紧不慢,你甚至会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在谈判,而是走走过场而已。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谈判中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各有各的压力,他们只不过更善于化解压力,更准确的说是转移压力。那么这些压力到底转移到哪里了,当然不会到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头上,一定是到了他的谈判对手身上。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些人,请看完本节后再去与他们谈判。  

    首先介绍买家的策略。不要认为买方是最幸福的职业,他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决不比卖方少,比如你所在的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急需迁至更大使用空间的办公场所,你作为行政主管自然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从表面看你手握支票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买家,其实只有你自己这次任务潜在着多大的压力:  

    你要挑选的办公场所必须使每一个部门都满意,要知道做一件事能让所有人都皆大欢喜是多么不易;更重要的你要让上司高兴,作为老板肯定希望租金最低而使用面积无限大,最好电话费、停车费、物业管理费全免;还有就是时间限制,公司总不会让你像美国西部淘金一样慢工出细活,目前场地的租金肯定是不交了,在合同到期前如果还找不到合适的场所,那公司这一百多号人只好每天到你家办公了,另外有些同事还得管住。  

    虽然目前受到的压力的确是不小,但不一定非要自己来扛,你可以将压力转移到卖方的身上。根据本方的具体需求你应该圈定至少三家房产商,随后让他们提供详细的场地介绍与报价。你可以从他们的投标书中看到各自的特点以及同自己要求的差距,同时你会发现他们三家在付款方式、物业管理、相关费用等各不相同,而且相差甚远。所以不必急于做决定,因为一旦你选择出现了偏差就很难改变了,晚做决定对交易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将压力转移到对手身上,当然,前提是你首先克服自己面临的压力。  

    在收到他们的投标书后你即刻约定以上三家的负责人到公司面谈,时间分别为九点、九点半、十点,让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潜在中标者之一,只有通过更优厚的条件才能赢得此项目,最好能让他们在会客厅里见面。  

    当他们了解到所面临的竞争时,情况会发生一些微妙的转变。出租方甲会告诉你他们配备了8部三菱高速电梯,可以达到4米/秒,在高档写字楼中绝对算是鹤立鸡群,同时暗示其他两家根本没有竞争力,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他们愿意降低一部分租金。随后与出租方乙会面,他们的特点是拥有500个停车位可供使用,大楼内饰全部采用进口设备,高档尊贵,咖啡厅、西餐厅面面俱到,为了表示合作诚意他们决定免去半年的物业管理费;第三位出租方强调的是地理位置与商圈效益,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等云云,在付款条件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你一定要与他们见面才能了解到具体情况吗?当然不是,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详细的信息,比如在互联网、媒体广告、宣传资料上,为什么还要花费一上午的时间与他们会面呢?这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竞争处境,出租方必须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才能争取到合同,同时也要让对方了解你还没有做出决定,任何一方都有希望拿到合同,这场交易对双方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上竞争,至少在会面当天谁也没先迈出一步,大家都有机会,就看谁能开出更好的条件。  

    这时你在无形中已经占据了优势,无论你和哪一家出租方合作都能得到比较优厚的条件,这样的结果和谈判策略本身是分不开的。假如你没有让卖方相互见面,而是采取单独会面的方式,那么这样的谈判结果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因为在谈判中你没有体现出优势,卖方也没有体会出竞争的压力,在一场旗鼓相当的谈判中,可能在收官阶段你会发现卖方反而占据了优势,在谈判中这是常有的事情。  

    竞争是商业社会的本质之一,之所以将卖方聚集到一起,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在竞争下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使他们认为只要再在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得这份合同,相反,如果因为一个让步而丢掉整个合作是十分不明智的。当买方合理地将压力转嫁到卖方的身上,谈判地位发生了转变,在进入谈判阶段后,卖方打算放弃这笔生意就没有一开始那样容易了,他们仍有可能被迫做出较大的让步。买方使用转移压力的策略,决胜在无形之中,有时甚至激化对方的矛盾,但事情的结果没有变化,有的人会愿意通过降价的方式把生意抢过来,有的人则准备退出。无论如何,买家总能占据上风。  

    使用这种策略不是永远一帆风顺,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有些在竞标时做出重大让步的卖方,通常会在拿到合同之后进行复议,如果认为付出的代价与交易收益不成正比,他们会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或者拒不履行合同中约定的条款。所以签订合同书后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要充分考虑到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设计好备选方案,在对方发生变化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应对的准备。 

应对压力  

    如果你作为卖方,在谈判中忽然发现对方正在使用这个策略,怎么办,只能束手就擒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卖方只要抓住事情的重点,坚持几点必要的原则,在交易中就不会落于下风,有时还会反败为胜,获得相对有利的合同条款。  

    卖方首先要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即独特的比较竞争优势,主要是指企业经过长年积累而具备的,短时间(2—3年)内不容易被其他企业复制的及特有的“专长”和“特点”,这里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同时还有市场方面和人才方面的。无论你掌握是哪一方面的优势,要让买方清楚地了解到,在这一点上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你只有强化你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抵消劣势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向对方推销自己的优势在谈判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常买方在权衡一桩生意时主要是比较对方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你的优势远远多于劣势,那么你存在的劣势也就无足轻重了。所以当你发现买方在使用转移压力策略时,你需要立即调整谈判策略,把优势介绍提到第一谈判议题,并且不断地强化它的力量,在买方心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的优势不够强大,不足以取胜于其他的竞争者时,也并不是无计可施,你马上要做的是研究自己的弱点,想办法立即改善它。在谈判中对方可能会对你的优势不屑一顾,接下来他们一定会谈论你方的弱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你让步,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所在。为了避免被动局面,你要准备好应对方案,对本方弱点有一个客观的评估,积极寻找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方案,如果涉及面较大无法在近期内解决,你至少应该有一套改善的想法,并形成正式的文字提交给买家,否则对方会揪住你的劣势不放,那时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即要么出局要么让步。
    在进入谈判前要对交易结果做好充分的评估,设计好自己的最低底线。买家会无时无刻地利用所有的手段逼迫你让步,甚至可能有些理由连你自己都认为很有道理。不要被买家的言语所困扰,也不要屈服于眼前的压力,对你而言有一个竞争者和有一百个没什么区别,不该让步之处决不让步,严格遵守自己设定的底线。  

    这里要说明一点,拒绝让步和谈判出局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存在任何的必然性,买方不会因为你的坚持而终止谈判,相反卖方也不会因为让步而必然拿到合同。  

    如果是涉及比较专业或复杂的交易,建议你带领一位此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谈判。在买方眼里专业与高价的概念是对等的,如果他们认为你方的专业化程度要高人一筹,那么在交易过程中你会比较轻松,他们不会过分地逼迫你让步。专业人士还能使对方在开始阶段就充满了对你的信赖。  

    自古以来谈判双方从来都是互不信任,如果你能使对方多一分信任,交易就能多一分达成的机会。希望大家能灵活掌握其中的方法,在交易中拿到应该属于你的东西。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天侃大山时,谈到了一个现象:在一个二级市场里总有那么几个厉害的导购能使你品牌的产品在商场占有率第一,甚至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可是这种导购只在乎个人利益、待遇、福利、保险、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别的一概置之不理,管理、约束对他来讲简直是无稽之谈,同他们谈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蓝图,他把你当傻子看。这些人又能力极强,但对任何企业都没有忠诚度,什么产品到旺季做什么产品,而且从来不做强势品牌的产品,因为强势品牌底薪低,提成不高,各种考核制度太多,付出往往和收获难成正比。在他们眼里仿佛有一种魄力能使杂牌成为品牌,同类名牌在他所在商场仿佛难成气候。面对这种现实,许多销售代表也无可奈何,因为考核指标就象一座大山压的业务们无法顾及什么是短期行为,什么是长期效益,一切都是用数字讲话,销量和回款才是硬道理啊。于是各个厂家纷纷抬高砝码想占为己有,无形之中又助长这些人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成为了香饽饽,而商场老板对这些人更是另眼相待,给他们创造利润总是高高在上,所以无论大会小会受表扬也总是他们。他们仿佛成为了一面旗帜,带来了无数的“马太效应”,使强者俞强,弱者俞弱,造成了部分优秀导购纷纷效颦,导致了厂家们辛辛苦苦培养成功的优秀导购,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反过头来仔细想想,在二十一世纪最缺少人才的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业务人士,而是那些优秀的导购,业务员可以遍地抓,好的导购却千里难寻。一个优质导购可能是产品专家、品牌大使、财务高手、营销能手、心理医生、甚至是交际大师。如果在二级市场的某个商场出现这种人才,那些所谓的大堂经理们都惧他们三分,只要是他们从事的品牌,他们能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能打点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你想不到的,他们能想到,你放不下的架子,他们能放下。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厂家创造销量,为商场创造利润,为自己创造高薪。他们没有太多无理要求,只要求公平、合理`、尊重、为他们着想,不要动不动以领导压制他们。一旦他们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做的不开心,又面对别的品牌的利益诱惑,他们的忠诚不由由得打起了折扣,最后造成了这些本来优秀的人才成为了流动性最大的季节性产物,也蜕变为只认识钱的产物,商家无所伤害,受伤就是那些辛辛苦苦培养他们的厂家“伯乐”了。但是从所谓这群优秀的导购口中得晓,他们居然很欣赏三国刘备的“管理模式”,即使刘备仅仅“会哭”!这究竟是厂家的错,使他们无法融合自己企业文化,还是一个不称职销售代表造成的偏差,还是时代的另类人群影响了她们呢?还是他们成熟了,拥有了这套自己的独特生存之道呢? 

    面对这种现象的发生,作为厂家的代表们又有何良策来经营这样的“优质导购”呢?避免他们的见异思迁呢?鄙人根据在同各品牌导购沟通交流中总结了厂家必须要经营的几点: 

    感情投资经营法则 

    强者身上总有一股莫名的傲气,或者说自大吧,总之是不太会唯唯喏喏,任你召唤的。我看到许多销售代表动不动就是吆三喝四,颐指气使的。打个比方一个弱女子在做冰箱的出样工作,本身就已经心力交悴,你不去帮忙,还在一旁指手划脚,怎能让人家不难受啊。虽然你是领导,人家也不是奴隶啊。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帮你的导购给予能力范围内的帮助,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亲人看待,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心思,什么事情只要在不违反公司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尊重他们的观点,以商谈方式解决问题,不是命令去执行。面对这种朋友、亲人般的关系,,他们即使离开这个团队,也会怀念的、给于暗中帮助或支持的。 

    职业提升经营法则 

    一个出色销售代表不可害怕你的导购超越你之上,你的目标就是让他们的收入比你高,他们的能力比你强,这样你才能向更高层次要求自己。一个拥有着良好的销售能力、策划能力、公关能力的优秀导购(尤其是二级市场的导购,他们不在天子脚下,无人在意)要不时向公司举荐给于晋升,以实际行动培养他们,(许多销售代表只是喜欢口里讲讲,画个饼给他们充充饥)让他们看到良好的职业提升平台,拥有对企业归属感和成就感,不要使他们感到职业前途的渺茫,最后造成了逆反心理,认为导购们的职业升迁是无稽之谈。 

    薪酬阶梯经营法则 

    一个出色的销售代表就是要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客户产生更多的利润,为导购争取更多利益。对于优秀的导购不管你来公司多久,只要优秀的就是优待的,可以提前享受社会保障福利,可以享受特殊岗位补贴,可以享受当地市场业绩考核奖励等,总之为这些优秀导购争取对它们来讲来之不易的特殊奖励,加强他们的忠诚度和感恩度,同时激励影响其他导购,形成良性循环。 

    公平考核经营法则 

    二级市场导购绝对不可等同一级市场导购看待,绝对销量不能代表一切,必须相对当地市场情况而言,甚至缩小到相对商场情况而言。以市场占有率、商场占有率为考核基准,许多公司总喜欢跨区域相比较,总是以销量决定好坏,,造成许多优秀导购心理总是不平衡,总感觉不公平,没有成就感,再加上收入不甚理想。人吗,一旦心理与物质都无法满足自己的时候,就可能想到离开。 

    反思一下,哪个企业不是出台了许许多多导购管理方案、导购行为准则,而且不少名家也不止一次谈过、设计过,什么梯队制度,什么分类管理,什么优胜劣汰等等,但是还无法缓解优秀导购流走。万事以人为本,这是刘玄德的治国之本,也是大大小小企业呼喊的口号,但是真正执行的究竟有多少啊!让我们给最下层的导购们多点亲人、朋友般的感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公平、合理、和谐、竞争的企业精神的时候,看看这些优秀的导购忍心不忍心离开呢? 
    阅读全文
  •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要想提高大客户的忠诚度、降低大客户的叛离率,就必须从大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充分运用战略和策略等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经验来看,在大客户销售中,防止大客户叛离的措施可以总结为:一个沟通,二个一致,四个保证。 

        一个沟通 

        根据我们了解的很多大客户叛离的实例来看,其中相当多的原因不是由于产品质量等实质性问题,而是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沟通不够。因此,由此可以看出,与大客户保持沟通、特别是深度沟通的重要性。一般说来,与大客户保持深度沟通的方式有: 

        1.建立专门的大客户管理部门。由于大客户的特殊性,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来与大客户进行日常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深度沟通制度。企业大客户管理部门中的大客户经理和服务代表要经常性主动上门征求大客户的意见,与大客户进行深度的沟通,及时发现大客户的问题和潜在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和满足。 

        3.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向大客户公司派驻专门的服务代表或聘请大客户方人员担任此职。由于这些服务代表整个工作时间都与大客户在一起,因此大客户有什么问题也能随时都可解决,而且大客户有任何风吹草动,企业都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企业的代表在,这样一来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企业也能了如指掌了。  

        二个一致 

        大客户作为一个特殊的客户群体,由于其需求的特殊性,使得大客户具有一般客户所没有的特性:对企业要求更高、对利益更敏感。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客户的叛离就必须顺从大客户的这两个特性,保持二个一致:与大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保持一致、与大客户的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1.与大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保持一致。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使得大客户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产品也会发生不断变化。如果企业在与大客户的合作中知足常乐、不思进取,在产品的研发上没有或很少投入,使产品的技术停滞不前,这时候,如果有一天大客户需要的新产品而企业不能提供的话,就会导致大客户的叛离,把生意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因此,企业要想防止大客户因企业不能提供最新一代的产品而叛离,就必须在经营中,坚持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去,根据大客户的需求,为大客户提供最先进、最新的产品,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为大客户提供新产品的定制服务。 

        2.与大客户的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大客户在自身发展的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经营战略,然而不管大客户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战略,一定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因此,作为大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企业就必须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将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大客户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否则就很有可能因为企业不能为大客户提供相应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而让大客户投送竞争对手怀抱、白白流失。与大客户的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最好的方法是和大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或联盟,双方利益共享、荣辱与共,将企业自己变成大客户的一个生产或服务部门,在大客户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根据大客户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四个保证 

    根据一份针对大客户的调查结果显示,91%以上的接受调查的大客户认为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有良好的产品质量;第二是有满意的服务质量;第三是交货及时、足量

    (包括紧急需要时),物流顺畅;第四是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等于或高于竞争对手,即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能低于竞争对手。因此,要防止大客户叛离、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企业首要的是必须具备这四个基本的条件。 

        1.保证产品质量。众所周知,产品好的质量是任何一个大客户与企业合作的基石。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再好的客户关系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然而,虽然产品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要企业无论任何时候都保证产品质量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保证服务质量。对于大客户管理的核心理念,业内人士有句很经典的话叫“不是管理是服务”。在产品、服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勿庸质疑,更高的服务质量确实是企业制造差异化,并最大限度留住大客户的重量级武器。因此,要有效防止大客户对服务不满而叛离,企业就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服务的质量。 

        3.保证物流顺畅。大客户消化企业产品的销售量较大,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满足大客户对产品的数量及交货时间的要求,确保足量、准时交货给大客户。顺畅的产品物流,能有效防止大客户因紧急或守时的需要而叛离到竞争对手那里。对于商业系统的大客户,尤其是那些在销售上存在淡旺季特征的产品,企业的大客户管理部门更要随时了解大客户的销售与库存情况,并及时与大客户就市场销售趋势、合适的库存量及客户在销售旺季的需货量进行商讨,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协调好生产及运输等部门,保证大客户在旺季的货源需求,避免出现因货物断档导致大客户不满的情况。 

        4.保证利益最大化。企业在竞争中为防止竞争对手挖走自己的大客户,并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大客户,就可以向大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可以通过实现大客户购买产品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大客户的满意度来加大双方深入合作的可能性。为此,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第一是通过改进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提高产品的总价值;第二是通过改善服务和促销网络系统,减少大客户购买产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大客户的货币和非货币成本;第三是可以对大客户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生产企业对大客户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各种折扣、合作促销让利、销售竞赛、返利等等,可以有效地刺激大客户的销售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操作中作用尤其明显。为了保障大客户对整个激励计划的满意度,大客户管理部应负责对这些激励政策的落实。  

        态度决定结果 

        在营销领域,有一个众人皆知的“80:20法则”,即一个公司80%的销售量是由20%的经销商来完成的,这20%的经销商就是公司的大客户,因此,如何拓展及维护经销商中的这20%的大客户是各个厂家向来关注的焦点。 

        不论哪一家公司或营销人员都喜欢大客户销售,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客户销售可以凭借大经销商雄厚的实力,健全的网络或者社会团体的集体订购,而迅速上量,它的“立竿见影”,让一般的客户“望尘莫及”。当然,任何事物都得从两方面去看待,大客户销售有它的好处,但也自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对于大客户销售来说,如果厂家的“灵活度”不够或者“指挥失灵”,可能会让你“喜忧参半”,更进一步讲,可能会由“肥肉”变成“鸡肋”,让你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那么,大客户销售,厂家应该怎么做?  

        很多营销人员对于大客户的开拓,往往抱着一种“感激涕零”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很多营销人员往往“仰其鼻息”,丧失原则,有意识无意识地“纵容”客户,从而埋下了不利于厂商合作的“种子”,这粒“种子”一旦萌发,便往往“后患无穷”,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让人惋惜。

    其实,营销人员对待大客户的态度,应和一般客户一样,要抱着一颗平常的心,坦诚相处与面对,而不应该抱着去“求”客户的态度,“死皮赖脸”,让客户“反感”,以致“得寸进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抱着去“救”客户的态度,像“上帝”一样,传播“爱心”,为客户“创造财富”。求,是一种“乞讨”,而救则完全相反,它是“施舍”,是“帮助”,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向升华,因此,对于大客户的开拓,无论是再大的经销商还是大宗团购,都应坚持“有利、有礼、有节”的原则。有利,是一种“双赢”,它是厂商长期合作的根本。有礼,展现的是厂家营销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代表了厂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完美形象,它是厂商深入合作的润滑剂,而有节,是一种企业立场、企业原则的体现,它是权衡营销人员执行力水准的标杆,真正优秀和成功的营销人员,能够兼顾厂家和商家的共同利益,能够将公司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很好的统一起来,对大客户有“节制”,对厂家有“节省”,游刃有余,从而促使市场“灵活有度”,“长治久安”。 

        对于大客户销售,作为厂家,不仅要“津津乐道”于它所带来的巨大销售量及利润,同时,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大客户所给厂家带来的“危机”与“紧迫”。挑战与竞争同在,风险与商机并存,厂家只有“拿的起,放的下”、不断调整战略思路,紧紧抓住经销商“最脆弱的一环”,才能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与角色,并“以不变应万变”的营销策略,壮大自己,超越自己,从而在“商海”的滚滚“洪流”中,勇立潮头,成为永不被冲垮的“中流砥柱”。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