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新人:需问自已五个问题
详细内容

职场新人:需问自已五个问题

时间:2010-04-15     人气:925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初涉职场的新人,最初总是怀抱着理想和热情投入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当中。然而,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中,他们屡屡受挫,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职场困惑。......
初涉职场的新人,最初总是怀抱着理想和热情投入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当中。然而,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中,他们屡屡受挫,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职场困惑。“很迷茫”是他们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虽然很迷茫但又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因此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在他们的手上溜走,就这样三年五年后他们还留在原地或是进步一小点。所以,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经验。

职场新人必需要问自已的五个问题:

问题一:经常问问自己这一周、这个月你有什么收获?

问题二:经常问问自己多久没有充电了,最近关注了什么?

问题三:经常问问自己现在是什么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将会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问题四:经常问问自己多久没锻炼了,想象一下50岁后你还能像现在这样活力四射吗;

问题五:经常问问自己3年或是5年后你想变成什么样?想变成的那个样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或是能力或是其他之类的?

搞明白了这些就好好准备吧,不要找任何借口,努力吧。改变从提问开始,不管你现在又多差,想好了就告诫自己要去准备了,坚持了,你就会有收获,你的人生将会改变。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本报讯 (记者刘睿彻 万建辉)“从武汉一大学毕业13年了,买不起房,讨不到老婆,从来就是住在城中村。”天涯论坛题为《有没有像我一样大学毕业13年了至今仍然是蚁族的》的帖子引来全国网友热议,发帖人自称“穷人中的最穷人”。

      昨日,记者前往其租住地——武泰闸涂家沟社区一栋老居民楼一楼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单间探访。

      天涯论坛发贴,全国网友热议

      “穷人中的最穷人”名叫夏发(化名),是湖北赤壁人,1996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城市供电专业全日制自考班毕业,如今已36岁,单身,无房。

      夏发自称毕业后换了25次岗位,目前又失业了,买房更是遥遥无期,他后悔当初没有人生规划,希望年轻“蚁族”引以为戒。

      2005年夏发回老家,手头有1万多元,可以在赤壁买房付个首付,可感觉自己还定不下来,就将钱资助弟弟了。之后房价飙升,再难买房。夏发说自己买不起房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人生规划包括理财,总认为收入离房价太远,等钱赚多了再存,结果花钱随意,攒不起来。

      11个城市换了25次岗位

      夏发认为另一个原因是换工作太频繁,他说,13年来在11个城市换了25次岗位,求职、差旅、找房等开销很大,不多的收入在不同城市奔波中散尽,目前存款上仅有600元。

      据夏发介绍,他的职场经历多数情况是被人辞退。毕业后一年半,他在武汉换了4家单位。其中在上海斯米克(12.63,0.00,0.00%)建筑陶瓷武汉分公司做推销员时,因一笔77万元订单未作明确归属,负气辞职。

      之后离开武汉,在深圳、东莞、惠州、揭阳多处谋生时,常出题难同事,被上司认为不合群。他获得的最高收入是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做销售,月薪4000元,结果因小事辱骂女上司丢了饭碗。

      提醒大学毕业生早做规划

      2009年回汉后,夏发最初住在大学生们聚居的城中村——雄楚大道小河西村。“觉得城中村是80后、90后的栖息之地,比较嘈杂,不大适合我这个超龄蚁族。”他就搬到了相对安静的老社区——武泰闸涂家沟社区,月租200元。

      夏发认为城中村的生活相当不易。他在东莞的城中村居住时,一年被盗过4次;在深圳城中村居住时,被盗过2次,一次在新狮村,下班回来发现房间里的电脑被人搬走了。

      他提醒大学毕业生,蚁族是人生必经阶段,早做规划、调整心态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
  • 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

    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领导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不可推卸责任

    有了错误,给工作造成了损失,不从自身找原因,强调客观,极力推诿,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折终会澄清的。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知错即改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很多人就是在跌了一次跟头后,幡然悔悟,由此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帮助;从此走上自强自新之路的。应当看到,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事物就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力戒消沉

    犯错误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映是悔恨不已。心理素质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振作起精神,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重新开始起步,以努力工作来洗刷过失。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了,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一、是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往往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二、是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三、是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四、是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五、是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是的,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往往是欲速不达。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