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你会“调情”吗?
时间:2010-04-17 人气:907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周一清晨,阳光灿烂,可你却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这是新上司走马上任的第一周,该怎么和他搞好关系?上周硬着头皮答应给朋友帮忙,可眼下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
周一清晨,阳光灿烂,可你却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这是新上司走马上任的第一周,该怎么和他搞好关系?上周硬着头皮答应给朋友帮忙,可眼下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还有,他 /她已经因为你的好几次爽约下了最后通牒……Starbucks的蓝山也没能让你精神一振,你不由感慨:心,真的好累!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情感总则: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人际交往
在职场中,需要与上司 /老板、同事、客户,还有那些潜在的或许能帮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维系;在生活中,要兼顾好家庭、朋友,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头疼的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呢?
法则一:不做滥好人
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 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 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 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法则二:现实主义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
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
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法则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
情感分则:爱情—安全感,家庭—妥协,友情—顺其自然
许多“单男”“单女”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婚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压力,除了结婚,还能如何解题?
法则四:承认孤独
当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不安全,这不是每天出去相亲就能够改变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怎么办呢?只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什么呢?让自己觉得安全。
所以,第一点必须要在物质方面赶快积累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例如房子、保险等,不仅仅是帮助你自己,也是减少父母对你未来的担忧。第二点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孤独。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可以告诉朋友说:“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为我觉得挺难受的。”朋友不会不理你,当把孤独、难受表达出来,化解掉以后,你就会发觉下一次再孤独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而越压抑,则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你要认知、允许自己有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发觉自己能掌控它了。
现在,“条件”在择偶中越来越被看重,这似乎让“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几分负重,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法则五:讲条件
我在我的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在择偶的时候有一些条件的要求是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个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你的先生,那没问题;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这件事的话,你会不知不觉想要隐藏他,那就千万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给一个月收入一万的男人,还是一个月收入五万的男人,生活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万之间,生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你需要老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不在乎的后果又有什么,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强,否则爱情才真正有了负担。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职场人,尤其是女性,必定会遭遇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够高效地让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鲜?
法则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完美的境界只能在梦里追寻,生活当中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这个期望值就不对。
这其中一定会有取舍,也一定会有妥协。要看夫妻双方当中,谁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谁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更有贡献,两个人要冷静下来去考虑。如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就做个分类——家里有哪些事情不用你亲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饭、洗衣服,小时工可以帮你;但跟先生聊天,给孩子说故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产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个一直努力坚持的习惯,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
法则七:提高陪伴质量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表达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们这么多的期望;第二个原因是,当你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他在说话,你却在不断地接听电话,或是在看电视。其实,你把陪伴的质量提高了,他们就不会总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会之后,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种纯粹的友谊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
法则八:接受该接受的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说到友情,确实有一个阶段,当大家都在往上爬的时候,友谊是会比较功利的。但是一旦爬到一个你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高度,稍微缓下来喘口气的时候,你会发觉纯粹的友谊又会出现。就像是我现在这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我四十多岁时才认识的。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就会遇到这个阶段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顺其自然就好,该发生的就要快乐去面对,要不然人生多无聊。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情感总则: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人际交往
在职场中,需要与上司 /老板、同事、客户,还有那些潜在的或许能帮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维系;在生活中,要兼顾好家庭、朋友,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头疼的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呢?
法则一:不做滥好人
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 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 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 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法则二:现实主义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
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
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法则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
情感分则:爱情—安全感,家庭—妥协,友情—顺其自然
许多“单男”“单女”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婚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压力,除了结婚,还能如何解题?
法则四:承认孤独
当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不安全,这不是每天出去相亲就能够改变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怎么办呢?只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什么呢?让自己觉得安全。
所以,第一点必须要在物质方面赶快积累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例如房子、保险等,不仅仅是帮助你自己,也是减少父母对你未来的担忧。第二点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孤独。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可以告诉朋友说:“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为我觉得挺难受的。”朋友不会不理你,当把孤独、难受表达出来,化解掉以后,你就会发觉下一次再孤独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而越压抑,则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你要认知、允许自己有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发觉自己能掌控它了。
现在,“条件”在择偶中越来越被看重,这似乎让“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几分负重,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法则五:讲条件
我在我的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在择偶的时候有一些条件的要求是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个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你的先生,那没问题;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这件事的话,你会不知不觉想要隐藏他,那就千万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给一个月收入一万的男人,还是一个月收入五万的男人,生活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万之间,生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你需要老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不在乎的后果又有什么,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强,否则爱情才真正有了负担。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职场人,尤其是女性,必定会遭遇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够高效地让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鲜?
法则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完美的境界只能在梦里追寻,生活当中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这个期望值就不对。
这其中一定会有取舍,也一定会有妥协。要看夫妻双方当中,谁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谁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更有贡献,两个人要冷静下来去考虑。如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就做个分类——家里有哪些事情不用你亲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饭、洗衣服,小时工可以帮你;但跟先生聊天,给孩子说故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产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个一直努力坚持的习惯,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
法则七:提高陪伴质量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表达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们这么多的期望;第二个原因是,当你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他在说话,你却在不断地接听电话,或是在看电视。其实,你把陪伴的质量提高了,他们就不会总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会之后,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种纯粹的友谊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
法则八:接受该接受的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说到友情,确实有一个阶段,当大家都在往上爬的时候,友谊是会比较功利的。但是一旦爬到一个你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高度,稍微缓下来喘口气的时候,你会发觉纯粹的友谊又会出现。就像是我现在这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我四十多岁时才认识的。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就会遇到这个阶段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顺其自然就好,该发生的就要快乐去面对,要不然人生多无聊。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为何我是不讨上司喜欢的员工
赛场是竞技之处,同时也是考验智慧与为人的地方。我们总是能发现,有些运动员既可以赢得比赛,同时还能获得对手和裁判的好评与尊重。而有些选手的表现,结果却是成绩与口碑双输。
职场亦然。
于文凯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曾自比为职场最倒霉的人。因为他去过许多单位工作,也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不知为何,他的历任领导都不喜欢他。原因何在呢?不妨听我说几件他的职场逸事。
足球弱队遇强队:敌退我也退
新领导上任不久,决定周末组织一次春游以联络感情,并且告诉大家尽量参加。由于这次聚会的地点在城外,来回需要两天时间,而当时的于文凯正在准备结婚的事情,所以他想都没想,马上决定请假。
领导:也就两天时间,你看可不可以不请这个假。
于文凯:本来不想请假的,但是如果我不在,买东西、布置新房什么的,我爱人自个儿没法拿主意。要是错过这个周末就得等下一周了,所以,还是想请个假。
领导:我刚来这里,很想和大家一起聚一下,少了谁都挺可惜的。
于文凯:我知道,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下次吧,下次我一定参加。
领导:有一个请假的就有第二个,准了你的假,别人再来请我也就不好拒绝了,你看……
于文凯:我肯定不和别人说请假的事情,您放心。
领导:那好吧。
其实,分析领导的话语就能知晓其心态:领导的第一句还是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和下属商量:“也就两天时间……”对领导来说,还有一点儿尊严感,但心里肯定有点儿不舒服了。领导的第二句已经有点儿肺腑之言了:“我刚来这里,很想和大家一起聚一下。”而这种肺腑之言显然是被迫说的,更何况是跟刚见面的下属这么说,他已经有点儿“掉身份”了,而下属还不理解,也不给面子,领导自然非常不快。领导的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已经有点儿“求”下属的意味,而下属仍然拒绝,可以想象,他的内心肯定是有些愤怒了。那么对于这个下属,他当然不会有好的印象。只是,这些心态,于文凯在当时并没有感受到,依然我行我素。
之后,新领导上任烧了“三把火”,员工的任务量都加大了,也常有加班的情况发生,而于文凯因为婚事的忙碌仍然保持着以往的工作强度和状态。终于有一天,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太想要这个人了,别的不担心,我就怕他的懈怠会影响公司其他员工的状态……于文凯的结局可想而知。
总结于文凯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可以发现几点:当你发现领导为了你而退让一步,你必须也退一步,甚至两步,起码绝不能再得寸进尺,否则,领导会连进几步,把你撞倒。这点就像足球比赛中,一个强队跟一个弱队相遇。弱队收缩在自己的半区内,强队攻不进去。此时,强队可能会选择收缩,但弱队若“不识抬举”大举进攻,留下自己半区的大片开阔地给对方,那么强队打几个反击,弱队的惨败就成定局。
在皮划艇的激流中:敌进我更进
换了工作的于文凯在“敌退我退”方面注意了很多,于是,跟公司领导相处得还不错,再加上他本来的能力也不差,所以还很受重用。但是好景不长,公司因为领导班子调整,分管于文凯所在部门的领导换了新人,而他,又一次觉得有点儿不妙了。
于文凯跟原来的领导关系非常好,也得到许多创造良好业绩的机会,而新领导恰恰和原来的领导有点儿矛盾,因此,对于原来领导眼前的“红人”,自然也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虽然新任领导没有明显地表现出什么,但是于文凯的心态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先涌上心头的感觉是——自己被排挤了!因为一些重要的事情新领导都交给别人做了,这让他很有挫败感。同时,由于最近业绩一般,于文凯的收入也下降了不少。相信每一名打工者都有这种体会,一旦收入下滑,整个人的工作热情也就降温了。“即使把手头的工作做到优秀又有什么用?赚不到钱,领导不欣赏,最终还徒惹非议。”渐渐的,于文凯也学会了对付,而对付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公司的季度考核排名中,他一下子由第三名滑进了倒数的行列。虽然刚开始因为面子问题,他还稍微振作了一下,但没两个月又跌落回去。终于,他开始习惯,告诉自己只要不是倒数一二名就可以了。终于,有一天,领导对于文凯说:“我原以为你的能力不错,但想不到你总是在倒数几名中徘徊,而且完全看不出要奋进的样子。如此看来,你在这个公司是没什么追求了,既然这样,还不如找个更适合你发挥的地方,你说呢?”于是,于文凯又一次离职了。
事实上,当领导对你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你最好的做法不是躲到爪哇国去,而是要更加努力地进步,让他知道那种成见是子虚乌有的,是应该打破的!如果你懈怠,在领导眼里就是破罐子破摔,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他的成见是正确的。如此一来,结果可能只会是走人或者被冷藏了。
其实,这一点很像体育项目中的皮划艇比赛。在激流回转中,你只能在激流里“费力不讨好”地拼力前行,这就是你的“命运”。因为稍停下来,就会被冲走或者被倾覆。
羽毛球场的发挥失常:敌疲我不扰
最近,在于文凯的新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天,于文凯早早来到公司,想要把手头的工作趁早处理完。其中有一份协议需要主任定夺,但他找遍公司也没发现主任的身影。于文凯马上拨打了主任的手机——忙音。再打,还是没人接。二十分钟后,于文凯又拨打了一次,这次,手机那头终于传来了回音。主任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听出是于文凯后,主任只说了一句:“昨晚加班到凌晨四点,刚刚睡着,你有什么事情吗?”
于文凯有点儿紧张,也很不好意思,但还是把事情彻头彻尾地讲了一遍。大约十几分钟后,主任听完于文凯的汇报,很不客气地说:“你就为了这么点儿小事一遍遍地打电话呀?找副主任,让他定不就行了嘛。”
于文凯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啊。”
电话那头是几秒钟的沉默,然后,主任什么也没再说就把电话挂了。
于文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从那以后,主任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之前的眉开眼笑到现在的冷若冰霜。而于文凯某次甚至从同事那里听到了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这人做事不动脑子,而且太轴,不宜委以重任。”
后来于文凯自己也做了分析:没有哪个上司会喜欢下属完全掌握自己的行踪,更不喜欢自己休息时被打扰。其实那时候,于文凯最好的做法就是发个短信,把工作的事情汇报一下,然后等待回音。或者在已经听出主任在休息时就简短地说明情况,并且及时挂断电话,那么结果相对也会好一些。说到底,当领导处在不太舒服的身心状态时,如果你加重了他的负性感受,想必这“深刻”印象就永远种在他的脑袋里了,而你日后工作中如有失误,他就会把这两种负性感受联系起来,对你的评价就会更差。
在羽毛球比赛中,只要对手的某个简单动作没有做到位,那说明他肯定是体能出了问题,你的做法当然要“乘人之危”,一举拿下比赛。但职场上作为下属的你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不能在其难受时扶领导一把,起码应该“退避三舍”吧。
职场亦然。
于文凯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曾自比为职场最倒霉的人。因为他去过许多单位工作,也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不知为何,他的历任领导都不喜欢他。原因何在呢?不妨听我说几件他的职场逸事。
足球弱队遇强队:敌退我也退
新领导上任不久,决定周末组织一次春游以联络感情,并且告诉大家尽量参加。由于这次聚会的地点在城外,来回需要两天时间,而当时的于文凯正在准备结婚的事情,所以他想都没想,马上决定请假。
领导:也就两天时间,你看可不可以不请这个假。
于文凯:本来不想请假的,但是如果我不在,买东西、布置新房什么的,我爱人自个儿没法拿主意。要是错过这个周末就得等下一周了,所以,还是想请个假。
领导:我刚来这里,很想和大家一起聚一下,少了谁都挺可惜的。
于文凯:我知道,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下次吧,下次我一定参加。
领导:有一个请假的就有第二个,准了你的假,别人再来请我也就不好拒绝了,你看……
于文凯:我肯定不和别人说请假的事情,您放心。
领导:那好吧。
其实,分析领导的话语就能知晓其心态:领导的第一句还是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和下属商量:“也就两天时间……”对领导来说,还有一点儿尊严感,但心里肯定有点儿不舒服了。领导的第二句已经有点儿肺腑之言了:“我刚来这里,很想和大家一起聚一下。”而这种肺腑之言显然是被迫说的,更何况是跟刚见面的下属这么说,他已经有点儿“掉身份”了,而下属还不理解,也不给面子,领导自然非常不快。领导的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已经有点儿“求”下属的意味,而下属仍然拒绝,可以想象,他的内心肯定是有些愤怒了。那么对于这个下属,他当然不会有好的印象。只是,这些心态,于文凯在当时并没有感受到,依然我行我素。
之后,新领导上任烧了“三把火”,员工的任务量都加大了,也常有加班的情况发生,而于文凯因为婚事的忙碌仍然保持着以往的工作强度和状态。终于有一天,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太想要这个人了,别的不担心,我就怕他的懈怠会影响公司其他员工的状态……于文凯的结局可想而知。
总结于文凯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可以发现几点:当你发现领导为了你而退让一步,你必须也退一步,甚至两步,起码绝不能再得寸进尺,否则,领导会连进几步,把你撞倒。这点就像足球比赛中,一个强队跟一个弱队相遇。弱队收缩在自己的半区内,强队攻不进去。此时,强队可能会选择收缩,但弱队若“不识抬举”大举进攻,留下自己半区的大片开阔地给对方,那么强队打几个反击,弱队的惨败就成定局。
在皮划艇的激流中:敌进我更进
换了工作的于文凯在“敌退我退”方面注意了很多,于是,跟公司领导相处得还不错,再加上他本来的能力也不差,所以还很受重用。但是好景不长,公司因为领导班子调整,分管于文凯所在部门的领导换了新人,而他,又一次觉得有点儿不妙了。
于文凯跟原来的领导关系非常好,也得到许多创造良好业绩的机会,而新领导恰恰和原来的领导有点儿矛盾,因此,对于原来领导眼前的“红人”,自然也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虽然新任领导没有明显地表现出什么,但是于文凯的心态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先涌上心头的感觉是——自己被排挤了!因为一些重要的事情新领导都交给别人做了,这让他很有挫败感。同时,由于最近业绩一般,于文凯的收入也下降了不少。相信每一名打工者都有这种体会,一旦收入下滑,整个人的工作热情也就降温了。“即使把手头的工作做到优秀又有什么用?赚不到钱,领导不欣赏,最终还徒惹非议。”渐渐的,于文凯也学会了对付,而对付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公司的季度考核排名中,他一下子由第三名滑进了倒数的行列。虽然刚开始因为面子问题,他还稍微振作了一下,但没两个月又跌落回去。终于,他开始习惯,告诉自己只要不是倒数一二名就可以了。终于,有一天,领导对于文凯说:“我原以为你的能力不错,但想不到你总是在倒数几名中徘徊,而且完全看不出要奋进的样子。如此看来,你在这个公司是没什么追求了,既然这样,还不如找个更适合你发挥的地方,你说呢?”于是,于文凯又一次离职了。
事实上,当领导对你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你最好的做法不是躲到爪哇国去,而是要更加努力地进步,让他知道那种成见是子虚乌有的,是应该打破的!如果你懈怠,在领导眼里就是破罐子破摔,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他的成见是正确的。如此一来,结果可能只会是走人或者被冷藏了。
其实,这一点很像体育项目中的皮划艇比赛。在激流回转中,你只能在激流里“费力不讨好”地拼力前行,这就是你的“命运”。因为稍停下来,就会被冲走或者被倾覆。
羽毛球场的发挥失常:敌疲我不扰
最近,在于文凯的新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天,于文凯早早来到公司,想要把手头的工作趁早处理完。其中有一份协议需要主任定夺,但他找遍公司也没发现主任的身影。于文凯马上拨打了主任的手机——忙音。再打,还是没人接。二十分钟后,于文凯又拨打了一次,这次,手机那头终于传来了回音。主任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听出是于文凯后,主任只说了一句:“昨晚加班到凌晨四点,刚刚睡着,你有什么事情吗?”
于文凯有点儿紧张,也很不好意思,但还是把事情彻头彻尾地讲了一遍。大约十几分钟后,主任听完于文凯的汇报,很不客气地说:“你就为了这么点儿小事一遍遍地打电话呀?找副主任,让他定不就行了嘛。”
于文凯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啊。”
电话那头是几秒钟的沉默,然后,主任什么也没再说就把电话挂了。
于文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从那以后,主任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之前的眉开眼笑到现在的冷若冰霜。而于文凯某次甚至从同事那里听到了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这人做事不动脑子,而且太轴,不宜委以重任。”
后来于文凯自己也做了分析:没有哪个上司会喜欢下属完全掌握自己的行踪,更不喜欢自己休息时被打扰。其实那时候,于文凯最好的做法就是发个短信,把工作的事情汇报一下,然后等待回音。或者在已经听出主任在休息时就简短地说明情况,并且及时挂断电话,那么结果相对也会好一些。说到底,当领导处在不太舒服的身心状态时,如果你加重了他的负性感受,想必这“深刻”印象就永远种在他的脑袋里了,而你日后工作中如有失误,他就会把这两种负性感受联系起来,对你的评价就会更差。
在羽毛球比赛中,只要对手的某个简单动作没有做到位,那说明他肯定是体能出了问题,你的做法当然要“乘人之危”,一举拿下比赛。但职场上作为下属的你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不能在其难受时扶领导一把,起码应该“退避三舍”吧。
阅读全文
下一条:公司裁员最先盯上的五种人
企业一旦面临亏损或赢利步伐有所放慢时,首先考虑的就是通过裁员来解决财政危机,或者通过换血实现发展提速。无论是干练的女强人还是不起眼的小文秘,都存在被裁掉的可能。
“裁员牌减肥丸”最先派给谁?
A、最先会派给资历最浅的员工,高层会认为他们的去留不会对公司的前景带来太大的影响。
B、绩效水平最低的员工,尤其业绩无法达成与其高薪形成正比的员工。
C、“低价值员工”(低价值人力资本、低晋升潜能……)也是裁员的重点考虑对象。
D、经常假公济私,浪费公司资源的人。公司到了危难之时,当然会“心狠手辣”地清理掉这些为公司雪上加霜的人。
E、高薪聘用却未能为公司创收的人。
哪个公司愿意一边掏出不菲的薪金养着一个人一边忍受业绩低下的窘局?
A、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如果你不想自动弃权出局的话,这是最佳的应对方法,既来之,则安之,理智对待事态的发展,懂得进退,才是上策
B 、做好本职工作,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领导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平日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决定你去留的标准,尽力让他从你的工作中看到价值,是预防被炒的有效手段。
C 、衡量自己在公司是否处于核心力量,是否能短期内进入核心版块。公司好比一棵参天大树,要想在台风季节不被吹倒,就必须牺牲一些繁枝末节来保住根基,只有成为核心的组成,才可以自如应对每一场风暴。
D 、主动要求减薪。面对公司财政的紧张,这是不得以的委曲求全,不妨把这个做法,看作是把目光放远、与公司共度危艰的抉择。
E 、以不计酬劳的加班博取领导好感。同样是不得以的做法,但为了长远的利益,牺牲短期的利益,未尝不可。
F 、抢夺边缘岗位。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的潜规则,只有远离边缘,才能够逃避裁员的刀锋。
G 、与最有发言权的人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察颜观色。去留只是某个人的一念之差,要在紧要关头得到庇护,这是一个关键。
H 、先下手为强,摸清兼并方的底细,并与之保持联系。既然在这个关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作一个主动的出击者,或者能够在大局中化险为夷,稳操胜券。
杜绝以下做法:
A 、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打探小道消息。心理上输掉了,怎么还会有赢的机会?
B 、得过且过。难道一个出现了状况的公司会留住一个毫无工作积极性的员工?
C、 消极抵抗,开始不配合日常工作。如果是这样,被裁掉,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
D 、明目张胆地对某个核心人物献媚。任何人在重要关头,都是明哲保身的,他们会为了保住你而牺牲自己?
E、 整天愁眉苦脸,像公司欠着你的,任何领导都不想看到的表情,你又怎能犯下大忌?
“裁员牌减肥丸”最先派给谁?
A、最先会派给资历最浅的员工,高层会认为他们的去留不会对公司的前景带来太大的影响。
B、绩效水平最低的员工,尤其业绩无法达成与其高薪形成正比的员工。
C、“低价值员工”(低价值人力资本、低晋升潜能……)也是裁员的重点考虑对象。
D、经常假公济私,浪费公司资源的人。公司到了危难之时,当然会“心狠手辣”地清理掉这些为公司雪上加霜的人。
E、高薪聘用却未能为公司创收的人。
哪个公司愿意一边掏出不菲的薪金养着一个人一边忍受业绩低下的窘局?
A、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如果你不想自动弃权出局的话,这是最佳的应对方法,既来之,则安之,理智对待事态的发展,懂得进退,才是上策
B 、做好本职工作,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领导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平日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决定你去留的标准,尽力让他从你的工作中看到价值,是预防被炒的有效手段。
C 、衡量自己在公司是否处于核心力量,是否能短期内进入核心版块。公司好比一棵参天大树,要想在台风季节不被吹倒,就必须牺牲一些繁枝末节来保住根基,只有成为核心的组成,才可以自如应对每一场风暴。
D 、主动要求减薪。面对公司财政的紧张,这是不得以的委曲求全,不妨把这个做法,看作是把目光放远、与公司共度危艰的抉择。
E 、以不计酬劳的加班博取领导好感。同样是不得以的做法,但为了长远的利益,牺牲短期的利益,未尝不可。
F 、抢夺边缘岗位。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的潜规则,只有远离边缘,才能够逃避裁员的刀锋。
G 、与最有发言权的人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察颜观色。去留只是某个人的一念之差,要在紧要关头得到庇护,这是一个关键。
H 、先下手为强,摸清兼并方的底细,并与之保持联系。既然在这个关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作一个主动的出击者,或者能够在大局中化险为夷,稳操胜券。
杜绝以下做法:
A 、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打探小道消息。心理上输掉了,怎么还会有赢的机会?
B 、得过且过。难道一个出现了状况的公司会留住一个毫无工作积极性的员工?
C、 消极抵抗,开始不配合日常工作。如果是这样,被裁掉,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
D 、明目张胆地对某个核心人物献媚。任何人在重要关头,都是明哲保身的,他们会为了保住你而牺牲自己?
E、 整天愁眉苦脸,像公司欠着你的,任何领导都不想看到的表情,你又怎能犯下大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