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职业生涯管理
详细内容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职业生涯管理

时间:2010-05-10     人气:852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作者:
概述:从事管理咨询业多年以来,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而达到无为而治。......

  从事管理咨询业多年以来,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而达到无为而治。 

  不久前做过一个项目。客户一个员工,虽然是基层员工,但是学历较高,对企业和自身的认识也颇有深度。他问我:梁经理,我有个疑问,目前有个工作机会挺适合我的发展,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又比较稳定,我该怎么选择呢? 

  我听了他的情况后,从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给他分析了什么是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以及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然后给了他一个建议。他后来按照我的建议做了。前两天他给我发了条短信,说很感谢和我的那次谈话。目前他发展的很顺利,我也感到很欣慰。我所欣慰的是因为我MBA所学的职业生涯管理知识不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已经并且未来能够将这套理论用在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身上,帮助他们成才,同时也能够让企业从员工的成长中提高经营效益,这是一举而多得的好事啊。 

  我越来越感到未来企业的管理应从员工职业生涯开发这个角度着手。传统的岗位、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体系虽然严谨,但是却忽略了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内心感受。现代社会尤其是80后、90后陆续登上社会大舞台的这个阶段,传统的管理理论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感受,从而导致管理的简单化和形式化。现代企业的员工已经和从前只为上班挣钱的时代不一样了,他们的特点是年轻,素质高,有理想,而且有的家境还不错。所以如果我们只是从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的简单思考模式去管理这批员工,只能得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我将现代企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机械管理型企业。 

  这类企业靠简单的管理制度,靠薪酬和绩效考核一推一拉的作用去管理员工。他们把员工看成一种资源,就类似于一种赚钱的机器,千方百计的从员工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类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员工不会百分百的努力,他们只是将目前的工作作为陌生的手段或是学习的跳板。这类企业很难成为优秀企业或是卓越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属于此类企业。 

  第二类:文化管理型企业。 

  这类企业管理已经上升到靠企业文化来塑造和管理员工的境界。较之第一类企业来讲,他们对员工的管理更多的不是靠薪酬激励和考核奖惩,而是塑造统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但是这类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抛开员工人性认知的企业文化给员工的感觉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类:职业生涯管理型企业。 

  这类企业是通过激发员工对内职业生涯提升的渴望,树立员工工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工作的意识,关心员工的进步和成长,鼓励员工流动到更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去,达到企业和与员工共同进步的效果。目前真正能够做到第三类企业的很少。 

  北大纵横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是中国起步最早,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它先后为国内近千家企业提供一流管理咨询服务,其中三分之一为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公司与政府各主要部门、各行业协会、各研究机构、各高校建立了广泛联系,从而使得公司拥有众多的专家为公司项目的运作把脉。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谈话关系到交流的成败,人际沟通顺利,能够帮助你抓住机遇,取得丰硕的成果,工作过程本身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相反,如果沟通得不顺利,就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严重地阻碍工作进展。本书为你提供即学即用的方法,15秒内打开对方的心扉,“激发对方聆听的欲望”。

    从双方能够达成共识的话题谈起

    导致产品意外滞销的对话 在谈判中,许多人都非常重视谈话开始阶段的90秒,他们认为只要这段发言能够抓住对方的眼球,那么,谈判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就可以彻底地征服对方。

    例如:某推销员在向客户推销某种商品时,这样说道:“时间比较仓促,我想推荐本公司的新产品,希望您一定要看一下。这种新产品是我们公司投资总销售额的8%,历时两年时间研制开发而成的。产品成功地使用了××材料,这在同行业中尚属首例,填补了行业空白。我对这种产品非常有信心,相信它一定可以帮助贵公司。所以,我才在第一时间向您郑重地推荐这种产品。”

    通过这段介绍,我们能了解这名推销员的最终目标是卖出产品,同时还能感受到他对自己公司产品的深厚感情。但是,实际上他却离说服对方的目标越来越远了。这是因为这段介绍中没有一点儿对客户有利的信息。

    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客户的怀疑,让他们觉得“开发成本高很可能是因为最初的模型费太贵了”、“从开发到现在花了两年时间,现在产品是不是已经过时了”,从而在彼此间产生厚厚的隔阂。再加上客户经过考虑后,会发现“产品中是否使用了填补同行业空白的材料与我们公司无关,我们只关心这种材料到底是什么”、“ 推销员来上门推销,肯定是产品卖得不好”等,从而开始准备拒绝购买他的产品。

    90秒谈话和真正的谈判发言基本相同,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双赢模式。如果实现不了双赢的目标,就吸引不了对方的注意力,更谈不上征服对方了。

    如我们这样说“这是我们公司的新产品,由于在研发时使用了新材料,成功地将产品的厚度减轻了一半,这在同行业中尚属首次。如果贵公司使用这种产品的话,可以大幅地节省仓库管理费。”

    在经过15秒富于冲击力的自我介绍和90秒充满说服力的激情发言后,对方可能已经对你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如果再加上这么一段产品介绍的话,我想对方一定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提议。

    对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你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地向对方阐述清楚:“自己的产品到底有什么优点?究竟会给对方带来多少好处?”

    表达方式将决定你是否会离成功渐行渐远 在表达同一件事情时,如果表达方式和措辞不同的话,带给大家的感觉就不同。实际上,我们只要从一个人的说话习惯和口头禅中,就可以了解“这个人是否能在谈判中取胜”。

    那些不善言辞或容易被别人哄骗的人,在说话时往往都会采用消极(被动)的表达方式。正是由于他们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各种不足,要么乏善可陈,要么犹豫不决,才导致对方对其失去信心。

    同样,那些表达方式过于“激进”的人,也无法真正打动对方,得到对方的认同。

    赶上运气好的时候,可能偶尔会谈成一两次,但是,实际上在胜利中已经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如果对方这次败下阵来,觉得丢了面子,到了下次谈判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猛烈地反扑,这就加大了谈判的难度。因此,在谈判中很难出现连战连捷或全面取胜的局面。

    其实,谈判时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自信(积极)”。

    有些人赢了别人还让人觉得很舒服,有些人能够与客户长期地合作下去,这些人往往都采用了自信的表达方式。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与对方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从而拓展自己所面对的机遇,提高成功的概率。

    寻找彼此之间的双赢点

    理解“What”和“Why”的“柠檬水”模式 在给大家培训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柠檬水”的故事。

    有一天,我想去商店买10个柠檬。当我到了商店后,发现店里刚好只剩10个柠檬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他也要买10个柠檬。我们两个都非常想要这10个柠檬,谁都不肯让步,就动起手来了。结果,我们两个打得一团糟,柠檬也碎得满地都是,最后谁都没买成。

    后来,我们冷静下来谈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那个人买这10个柠檬是用来做柠檬水的,他只需要柠檬的果肉,而我买柠檬是用来做柠檬酱的,我只需要柠檬的皮。实际上,当时只要大家能够沟通一下,就根本不必吵架。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利益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谈判的时候,先要了解对方所要追求的利益。然后弄清楚对方拒绝你的理由和支持你的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如:在谈价格的时候,对方要求你降价5%,而你回应说:“真的不能降那么多,最多只能让3%。”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一人各让一步,最后在4%的价格上达成一致,表面看起来挺公平的。但实际上,对双方而言,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一种“双输”。就算你勉强让4%的价格,离对方的要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方是不会满意的。

    如果双方都感到不满意的话,就实现不了“双赢”。与其围绕价格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还不如坦诚地和对方谈谈,听对方解释一下要降价5%的理由,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有诚意。

    或许对方只是想从整体上把原材料供货成本降低5%,同样,你虽然只能让3%,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对方削减成本。

    “双赢”模式有很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只要双方能够理解对方“坚持的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要坚持(why)”,就一定能互相认同,达成一致。

    巧妙地从对方的“字典”中寻找“关键词”有时候,公司会议进展得并不顺利。不管大家经过多少次讨论,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实际上大家所要表达的可能都是一个意思。

    例如:甲乙双方在讨论未来的工作重点时,

    甲:“这个项目必须成功,不容失败。”

    乙:“我看不对,我们应该先看看其他公司的态度,然后再考虑一个适合的对策。”

    甲:“现在可不是考虑对策的时候,我们必须先想想怎样才能成功。”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场面似曾相识,你的谈判很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出现问题的。

    大家一般都只关注自己“想听的事情”,谈话的主题和内容也是如此。实际上,对不同的人而言,在听到同一个词和同一句话时,反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谈判概要的90%靠事先准备,另外的10%则要从对方的“字典”中选择适合的语言进行表述。

    首先,你要试着用心去听对方的谈话。只要你真正地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发现对方喜欢用什么样的语言、对方介意什么样的语言和对方愿意听什么样的语言。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借用对方习惯的语言来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同样是上面的一段对话,如果改变一下说法,效果就不同了。

    甲:“这个项目必须成功,不容失败。”

    乙:“是的,的确如此,我们必须成功。为此,我们最好先看看其他公司的动向。”

    像这样,从对方的“字典”中巧妙地借用“关键词”,并在需要的时候恰当地表述出来,就是博得对方好感的诀窍。谈判就是“Give(付出)与Given(回报)”

    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束语

    结束语的铁律一 要着眼于未来,尽量为下次与对方合作奠定基础。不管这个基础多么薄弱,都要尽量争取。

    在制定目标时,要保留一定的伸缩余地,不要把最低目标定得太高。在谈判过程中,就算不能100%地实现谈判开始时的想法和愿望,也要与对方就谈判的结论达成共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也许,谈判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也不必轻易地灰心丧气。因为,即便是最低程度的认同,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成功。如果你能把这些工作都做充分了,那么,谈判就会不断地向成功靠近。

    结束语的铁律二 在谈判开始前,要预先准备两种模式,一种是“成功模式”,另一种是“规避风险模式”。

    你可以根据不同谈判的对象,改变传递信息的方法,但却不能改变传递信息的内容。当你被对方拒绝过一次后,就会积累一些经验,在下次谈判时,你的起点就会变得更高。

    这样一来,当察觉到对方打算拒绝你的时候,就可以修改自己的目标,从而趋利避害,将谈判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因此,越是对方拒绝你的时候,越要积极努力挽回,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你最好不要说:“很抱歉打扰您的时间了”,而应该说,“很高兴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畅快地结束必将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以前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当时,我们正与一家外资服装公司谈业务,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眼看就要正式签合同了。但是,后来由于对方的原因,合同最终泡汤了。我们公司为了这个合同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经费,因此,大家都感到很失望。

    但是,要知道“越是被拒绝的时候,越要让自己豁达一些”。于是,我们就给谈判的负责人发了一封表示感谢的邮件。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后有两家陌生公司的人来找我们谈业务。我们感到很惊讶,和他们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那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过来的。

    在对待那些长期保持工作往来的客户时,往往不必过分讲究,因为以后交往的机会会很多。相反,在对待那些今后没有机会合作的客户时,更应该格外注意,礼数上必须做得周全。

    客户在拒绝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抱歉和愧疚,而这时,你恰恰应该适时地做一些工作,来缓解对方的压力,拂去笼罩在对方心头的阴霾。

    结束语的铁律三 在得到对方的认同后,一定不要忘记说谢谢。

    在和对方达成一致后,最好能说些表示感谢的话,让对方觉得支持你是正确的选择。除了口头上的谢谢之外,如果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就更好了。

    例如:“首先,对您支持我的计划表示感谢。在和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需要再一次向您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你在这次合作结束时的一声“谢谢”,就是下次成功的良好开端。

    总之,态度积极的结束语将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

    阅读全文
  • 1、你上面说的要跟踪调整等等,其实这一块的难点就一句话:让各个部门经理成为你人力资源部的直线经理,行驶他们作为部门经理必须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绩效管理不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引导员工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不断提高业绩总而满足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因此,绩效管理中的工作开展跟踪,适时的调整,绩效改善计划几个部分就尤为重要;

    3、绩效考核指标的提取: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绩效管理也是。所以通过KPI、BSC、MBO等方式先建立岗位的考核指标库,然后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选取不同侧重的指标,而且相同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权重也不一样。这就是充分体现制度的灵活性和未企业服务的宗旨,不能死板。

    这里要注意的是,考核指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尽量精简,体现重要的工作指标,可且具备可量化的评价。4、绩效考核的频率:不同的职业人群,工作考量的指标不一样,实现业绩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中高层人员更适合周期相对较长的考核频率,而基层人员更适合周期较短的考核频率。

    5、绩效考核的方式:由于不同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工作量,如何使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制度制定中需要重要考虑的。360度的考核方式呢更适合于非量化指标的考核,用大量的数据来避免个体的考核差异,但因为工作量大,因此更适合用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非量化指标上。而其他的尽量就是用一级评价制。

    6、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由于第五点所说,一级评价值容易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偏差,因此,我们在制定合理量化的考核指标的同时,要通过一些手段来保证绩效结果的公正,因此可以通过关键事件记录法,考核数据的抽样核实,绩效申诉等机制尽量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7、关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布。考核结果的分布方法有很多,比如得分顺序制、正态分布、活力曲线的运用等等,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一种工具都有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他的缺点,到底运用那种分布法,最主要的是要和公司的绩效文化对应,绩效考核时双刃剑,做的不好反而会砍伤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最先进的工具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作为专业的HR,也不要因为卖弄自己的学识,而在制定制度时不根据实际情况,流行那个就运用那个。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