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率近96 1/4起薪不足千元
时间:2010-05-27 人气:781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今天在此间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5.99,然而这些毕业生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起薪不足1000元。......
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今天在此间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5.99,然而这些毕业生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起薪不足1000元。
据王继平介绍,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08.68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84.27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99。
尽管就业率居高,但王继平指出,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依旧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王继平称,抽样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将近四分之一起薪还不足1000元,45是在1000元-1500元,24是在1500元-2000元,2000元以上的不到10。
王继平指出,从前在就业过程当中,很多中职毕业生没有签订就业劳动合同。前不久抽样显示,90以上的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都签订了劳动合同,这跟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和这两年的推进有关。
另外,在学生就业以后跟企业签订“五险一金”方面,王继平坦承,从目前来看,没有完全做到签“五险一金”,但比例有所提高。现在合同当中能够确定有“五险”的占到70,“一金”是住房公积金,目前能达到36。
此外,王继平还介绍了2009年平均就业率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和交通运输类的专业。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的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据王继平介绍,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08.68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84.27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99。
尽管就业率居高,但王继平指出,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依旧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王继平称,抽样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将近四分之一起薪还不足1000元,45是在1000元-1500元,24是在1500元-2000元,2000元以上的不到10。
王继平指出,从前在就业过程当中,很多中职毕业生没有签订就业劳动合同。前不久抽样显示,90以上的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都签订了劳动合同,这跟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和这两年的推进有关。
另外,在学生就业以后跟企业签订“五险一金”方面,王继平坦承,从目前来看,没有完全做到签“五险一金”,但比例有所提高。现在合同当中能够确定有“五险”的占到70,“一金”是住房公积金,目前能达到36。
此外,王继平还介绍了2009年平均就业率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和交通运输类的专业。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的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绩效管理的1-2-3法则
绩效管理如何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绩效,是困扰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一大难题。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对5000余名职业经理人(80是人力资源干部,20的是其它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开放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最困扰他们的管理问题中,前三位的是:第一、绩效考评;第二、制定激励性薪酬方案;第三、各部门经理不做绩效管理,也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难展开。
在我们做的另外一个针对数百名企业雇主的调查中显示,老板最大的困扰,第一、员工缺乏忠诚度。第二、工资奖金怎么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激励性?第三、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贡献度?
这两个调查都显示,绩效管理非常之难。我想,凡是做过的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或者,怎样做才能使绩效管理获得成功呢?
总结多年给企业做管理顾问及培训辅导的经验,我们归纳出“成功绩效管理的1-2-3法则”,在这里同读者分享。
所谓“成功绩效管理的1-2-3法则”,即一个核心、两个前提、三大关键。下面分别论述:
第一、一个核心:绩效考核指标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考核指标来展开的。所以绩效考核指标是一个核心。在企业中,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促成各个岗位把各自的本职工作干好,或者比原来做得更好。有些公司做了绩效管理方案,方案做得特完美特先进,结果业绩反不如以前。其实,管理本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要评价一个绩效方案好与不好,不是说哪个技术先进、哪个方案完美,而是看哪个有效果,那个更适合这个企业。
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核心,就是要让我们的老总,让我们的各部门经理以及所有员工,都能够将公司的目标很切实地贯彻下去,以致工作更有成效,所以,我们将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体系”——总经理的指标,部门的指标,岗位的指标。
三级指标体系,是一个逻辑的体系,一层层将它分解,岗位的指标是依据部门的指标分解下来,部门的指标是从总经理的指标分解下来,而总经理扛了公司的指标,扛了整个公司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靠各个部门及员工来完成。要不然公司还要这些部门,还要养活这些人干嘛?干脆老板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得了,因此,一定要把老总的任务分到给个人,由他们去完成。将老总指标分解下来,从逻辑上看是三级,当然具体操作时可能是三级,也可能是五级。
在这里,总经理的指标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确定,老总我今年重点干什么,就要看看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比如公司原来做财务软件的,财务软件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在管理软件上看到了新的商机。于是今年公司的战略开始向管理软件发展。公司定了战略目标之后,我们除了原先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做管理软件的产品研发。又如,公司在北京,决定在济南做一家分公司,济南公司在刚设立的时候,首先要招团队,做团队建设,还要抓品牌,做渠道建设。所以根据战略,来定我这个老总今年的重点是抓什么东西,根据战略目标来定老总的指标。
有一个案例:一家我的客户企业,是个集团公司,20多家分公司,其中广州分公司的老总张放,是个公认的销售天才,每年在20几分公司里面名列前茅;2001年中,为开拓新市场,集团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便把他派过去了。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他工作中身先士卒,并注意对下属的激励与培养,形成了一支很好的团队。一年下来,他甚至没休息过一天。可是,销售业绩居于公司最低。老总说了,你看,考评出来的,真是没办法,全公司我最重用你,最信任你,但是没办法,考评面前人人平等,当初说过了,就要免职。在他之后又有三任总经理接连以同样原因被调职,到第四任(2004年),重庆分公司的业绩才开始好转。
你们来评价他,张放冤枉不冤枉?冤枉。到了重庆之后,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很好的团队,但是销售没有很高的业绩。总公司便说了,我不能给你特例啊,给你特例了人家有意见啊,还得考评面前人人平等,还是得免职。后来连续3任的老总都被免了,到了2004年,才慢慢起来了。好,现在老总可以不免了,继续留任。我到后来才知道,集团老总对于免了的这些干部,其实很痛心啊。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重庆第一任老总被免了,到底还是有些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出在,考评所有分公司老总都是用统一的一个指标——销售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张放招兵买马,身先士卒,建立了一支很好的队伍,建立了渠道。”根据这点,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总经理不错,很好啊。可是,我问大家:公司为什么把他免职了呢?是因为公司认为他绩效成绩不好。其实,刚才我们认为他好,是因为是用我们的指标来考核他,如果用团队建设这个指标来衡量这个分公司经理,他的绩效就是好。所以用绩效指标不同,就有不同的结论:用销售业绩来考核他就很差,用团队建设来考核他就很好。
所以,第一个结论,考核指标是什么,将会大大影响考评成绩和结果。那就有人问了,那公司为什么要不同的额度来考核他。那是错的,那你觉得该怎么定?根据目标来制定指标。当重庆分公司刚设立时,其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建立分公司最开始的目标,就是建立团队,拓展渠道,塑造品牌,或开拓重要客户。在这个阶段下,我们要根据这个目标来定指标。当然,利润仍然是一个重要指标,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办企业不要利润,要么老总有毛病,要么就是慈善机构。不过,在这个案例中,利润这个指标在现阶段没有体现公司的战略意图。总之,总经理的指标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来定。
第二个,总经理是为各级干部亲自制定指标,或者指导下属来定指标,人力资源部和其它部门,都不能代劳,他们干不了。老总自己订目标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是集中精力下达任务、沟通绩效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改战略目标的过程,所以,其它人不能代劳。指标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要花大力气来建设的,所以我们做指标的时候,要不断的根据新情况来制定新的指标。以上论述为绩效管理中的“一个核心”。
两大前提:
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可以做绩效管理。
经常有客户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找我,“曹博士,我们公司准备做绩效管理体系,来帮我们做,跟我们合作吧!”
我说:“可以啊,不过首先,得问你个问题,你们现在的战略目标清晰不清晰?有没有书面化?有没有大家/全公司一致认同?”
他答:“这个目标,是有的,老总跟我们谈过,不过好像也不是太清晰,我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我说:“你先别着急做绩效管理体系,公司首先应该要明确战略目标,并建立相应的体系出来。我的第二个问题,你们现在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不明确?清晰不清晰?”
他答:“也不是很明确”。
我说,那你先把组织架构传过来。传来后,我说你再把你们的岗位职责传过来,他说,“我们现在没有岗位职责,大家反正都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力资源部干人力资源部的事,财务部干财务部的事,销售部干销售的事。”
其实,企业要明确职责,有一套工具和模版,不是那么简单。甚至,企业应该把流程建立起来,尤其是主要的、核心的作业流程。
绩效考核,考什么呢?就考员工有没有按这个流程做?就是看他的职责,这就很清楚。这也不是很难。同时,像刚才那个案例,如果没有把重庆分公司的目标弄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业务单元,事业部也罢,分公司也罢,子公司也罢,在目标都没有建立情况下,你说要考核,又能考核什么东西?这是两大前提,没有前提就去做绩效管理,往往费力不讨好,与预期的结果相去甚远。
三大关键:
我有一个客户,是家集团公司,总部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台北、上海、深圳都有分公司,在东莞有3家工厂,这企业做的绩效管理就做得非常不错。那他们的诀窍在哪里?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董事长非常重视,对公司战略目标定得非常清晰:为了国际全球化经济,中国制造而振兴。非常不错,根据这个目标,公司的总经理,要根据这个来制定其个人目标。
在我们做的另外一个针对数百名企业雇主的调查中显示,老板最大的困扰,第一、员工缺乏忠诚度。第二、工资奖金怎么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激励性?第三、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贡献度?
这两个调查都显示,绩效管理非常之难。我想,凡是做过的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或者,怎样做才能使绩效管理获得成功呢?
总结多年给企业做管理顾问及培训辅导的经验,我们归纳出“成功绩效管理的1-2-3法则”,在这里同读者分享。
所谓“成功绩效管理的1-2-3法则”,即一个核心、两个前提、三大关键。下面分别论述:
第一、一个核心:绩效考核指标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考核指标来展开的。所以绩效考核指标是一个核心。在企业中,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促成各个岗位把各自的本职工作干好,或者比原来做得更好。有些公司做了绩效管理方案,方案做得特完美特先进,结果业绩反不如以前。其实,管理本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要评价一个绩效方案好与不好,不是说哪个技术先进、哪个方案完美,而是看哪个有效果,那个更适合这个企业。
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核心,就是要让我们的老总,让我们的各部门经理以及所有员工,都能够将公司的目标很切实地贯彻下去,以致工作更有成效,所以,我们将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体系”——总经理的指标,部门的指标,岗位的指标。
三级指标体系,是一个逻辑的体系,一层层将它分解,岗位的指标是依据部门的指标分解下来,部门的指标是从总经理的指标分解下来,而总经理扛了公司的指标,扛了整个公司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靠各个部门及员工来完成。要不然公司还要这些部门,还要养活这些人干嘛?干脆老板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得了,因此,一定要把老总的任务分到给个人,由他们去完成。将老总指标分解下来,从逻辑上看是三级,当然具体操作时可能是三级,也可能是五级。
在这里,总经理的指标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确定,老总我今年重点干什么,就要看看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比如公司原来做财务软件的,财务软件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在管理软件上看到了新的商机。于是今年公司的战略开始向管理软件发展。公司定了战略目标之后,我们除了原先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做管理软件的产品研发。又如,公司在北京,决定在济南做一家分公司,济南公司在刚设立的时候,首先要招团队,做团队建设,还要抓品牌,做渠道建设。所以根据战略,来定我这个老总今年的重点是抓什么东西,根据战略目标来定老总的指标。
有一个案例:一家我的客户企业,是个集团公司,20多家分公司,其中广州分公司的老总张放,是个公认的销售天才,每年在20几分公司里面名列前茅;2001年中,为开拓新市场,集团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便把他派过去了。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他工作中身先士卒,并注意对下属的激励与培养,形成了一支很好的团队。一年下来,他甚至没休息过一天。可是,销售业绩居于公司最低。老总说了,你看,考评出来的,真是没办法,全公司我最重用你,最信任你,但是没办法,考评面前人人平等,当初说过了,就要免职。在他之后又有三任总经理接连以同样原因被调职,到第四任(2004年),重庆分公司的业绩才开始好转。
你们来评价他,张放冤枉不冤枉?冤枉。到了重庆之后,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很好的团队,但是销售没有很高的业绩。总公司便说了,我不能给你特例啊,给你特例了人家有意见啊,还得考评面前人人平等,还是得免职。后来连续3任的老总都被免了,到了2004年,才慢慢起来了。好,现在老总可以不免了,继续留任。我到后来才知道,集团老总对于免了的这些干部,其实很痛心啊。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重庆第一任老总被免了,到底还是有些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出在,考评所有分公司老总都是用统一的一个指标——销售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张放招兵买马,身先士卒,建立了一支很好的队伍,建立了渠道。”根据这点,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总经理不错,很好啊。可是,我问大家:公司为什么把他免职了呢?是因为公司认为他绩效成绩不好。其实,刚才我们认为他好,是因为是用我们的指标来考核他,如果用团队建设这个指标来衡量这个分公司经理,他的绩效就是好。所以用绩效指标不同,就有不同的结论:用销售业绩来考核他就很差,用团队建设来考核他就很好。
所以,第一个结论,考核指标是什么,将会大大影响考评成绩和结果。那就有人问了,那公司为什么要不同的额度来考核他。那是错的,那你觉得该怎么定?根据目标来制定指标。当重庆分公司刚设立时,其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建立分公司最开始的目标,就是建立团队,拓展渠道,塑造品牌,或开拓重要客户。在这个阶段下,我们要根据这个目标来定指标。当然,利润仍然是一个重要指标,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办企业不要利润,要么老总有毛病,要么就是慈善机构。不过,在这个案例中,利润这个指标在现阶段没有体现公司的战略意图。总之,总经理的指标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来定。
第二个,总经理是为各级干部亲自制定指标,或者指导下属来定指标,人力资源部和其它部门,都不能代劳,他们干不了。老总自己订目标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是集中精力下达任务、沟通绩效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改战略目标的过程,所以,其它人不能代劳。指标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要花大力气来建设的,所以我们做指标的时候,要不断的根据新情况来制定新的指标。以上论述为绩效管理中的“一个核心”。
两大前提:
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可以做绩效管理。
经常有客户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找我,“曹博士,我们公司准备做绩效管理体系,来帮我们做,跟我们合作吧!”
我说:“可以啊,不过首先,得问你个问题,你们现在的战略目标清晰不清晰?有没有书面化?有没有大家/全公司一致认同?”
他答:“这个目标,是有的,老总跟我们谈过,不过好像也不是太清晰,我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我说:“你先别着急做绩效管理体系,公司首先应该要明确战略目标,并建立相应的体系出来。我的第二个问题,你们现在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不明确?清晰不清晰?”
他答:“也不是很明确”。
我说,那你先把组织架构传过来。传来后,我说你再把你们的岗位职责传过来,他说,“我们现在没有岗位职责,大家反正都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力资源部干人力资源部的事,财务部干财务部的事,销售部干销售的事。”
其实,企业要明确职责,有一套工具和模版,不是那么简单。甚至,企业应该把流程建立起来,尤其是主要的、核心的作业流程。
绩效考核,考什么呢?就考员工有没有按这个流程做?就是看他的职责,这就很清楚。这也不是很难。同时,像刚才那个案例,如果没有把重庆分公司的目标弄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业务单元,事业部也罢,分公司也罢,子公司也罢,在目标都没有建立情况下,你说要考核,又能考核什么东西?这是两大前提,没有前提就去做绩效管理,往往费力不讨好,与预期的结果相去甚远。
三大关键:
我有一个客户,是家集团公司,总部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台北、上海、深圳都有分公司,在东莞有3家工厂,这企业做的绩效管理就做得非常不错。那他们的诀窍在哪里?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董事长非常重视,对公司战略目标定得非常清晰:为了国际全球化经济,中国制造而振兴。非常不错,根据这个目标,公司的总经理,要根据这个来制定其个人目标。
阅读全文
下一条:职场人士最忌讳的四种跳槽
通过冷静思考,不仅能让您在择业时更为理性,还能帮助您在面试时坦然面对主考官,自然容易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职场人士最忌讳的四种跳槽。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应聘成功,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在某个行业里开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业将会变得比较艰难。这里还要提醒广大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学以致用者轻车熟路,较非专业者容易上手得多。随意改行意味着没有职业目标,难有发展。
二、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据统计,约有50的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被骗。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捣糨糊”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求职者如果不加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听信者往往会迅速再次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企业认为这样得求职者做事草率,难堪大用。
三、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反易成为老单位同事的笑柄。企业一般也不愿招聘。
四、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一位曾在金贸大厦工作过的人事告诉笔者,金贸大厦最后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的并非当初能力最强者,而是能坚持留到最后的人。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通过跳槽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呢?这里提几个问题,建议读者在有意跳槽前认真思考:
1、10年甚至2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又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
2、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
3、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我还有哪些欠缺?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应聘成功,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在某个行业里开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业将会变得比较艰难。这里还要提醒广大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学以致用者轻车熟路,较非专业者容易上手得多。随意改行意味着没有职业目标,难有发展。
二、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据统计,约有50的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被骗。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捣糨糊”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求职者如果不加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听信者往往会迅速再次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企业认为这样得求职者做事草率,难堪大用。
三、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反易成为老单位同事的笑柄。企业一般也不愿招聘。
四、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一位曾在金贸大厦工作过的人事告诉笔者,金贸大厦最后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的并非当初能力最强者,而是能坚持留到最后的人。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通过跳槽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呢?这里提几个问题,建议读者在有意跳槽前认真思考:
1、10年甚至2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又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
2、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
3、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我还有哪些欠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