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建筑节能出力 纳米玻璃涂膜赢得先机
详细内容

为建筑节能出力 纳米玻璃涂膜赢得先机

时间:2010-06-24     人气:1556     来源:新浪乐居网     作者:
概述: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是公共建筑,门窗及幕墙改造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其中的玻璃改造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公共建筑玻璃门窗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0%,而透过玻璃门窗的能耗约占整个建筑的50%。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是公共建筑,门窗及幕墙改造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其中的玻璃改造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晶爽纳米涂膜,可以极大的改善建筑玻璃的性能,提高玻璃的附加值,起到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美观大方的效果。晶爽与您共建节能社会! 

    2010年中国(安徽)建筑节能展览会在合肥市会展中心举行,展览会上,多家企业推出的节能环保产品充分体现出合肥市为打造环保社会做出的不懈努力,其中一项玻璃涂膜技术尤其受到了市民的关注,晶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本次展会上出尽风头。 

    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随着社会进步,建筑业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国每年竣工的建筑约20亿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节能作为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计民生,已不仅仅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建筑的节能是必要的,节能建筑的推出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深入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晶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纳米涂膜玻璃这项专业技术。产品具有隔热,保温,防水,隔音,节能省电等性能。经现场测试,纳米涂膜玻璃比普通玻璃的隔热性能与保温性能有很大的改观,40秒内,普通玻璃在强度光照下迅速从20多度升温到50多度,而纳米涂膜玻璃的温度变化却仅仅只有几度。纳米涂膜玻璃对于紫外线的隔离也起到非常强大的作用,可有效阻挡紫外线。 

    合肥市晶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石磊先生是广东省江门市晶爽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徽总代理,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们的产品可被广泛应用于室外玻璃、玻璃窗上,以及一些需要阻隔紫外线的地区,如医院等地,可以达到99%以上的紫外线阻隔,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 

    提到产品的成本,石磊先生告诉我们,这项技术比消费者直接更换玻璃付出的成本低得多,一个平方的成本投入大概在3-4年就可以完全回收。后期给客户带来的实际效益也很大。 

    针对眼下全球发起的“低碳潮”,石磊认为,企业有责任共创低碳生活环境,利用展会产业平台,促进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晶爽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节能涂料领域中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着晶爽节能涂料卓越的产品性能以及专业化的施工,将为广泛的建筑、石化、通信等行业的隔热保温及玻璃透明隔热保温带来革命性的产品。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国内外需求同步下滑等原因,华南地区木材行情趋于清淡,自5月起即已提前进入淡季。

          广东省东莞市兴业木材市场citex租户介绍说,最近一个多月,木材行业销售形势急转直下,多数产品业绩普降,其中,东北材、西南材、非洲材、北美材的整体销量回落20%,而木皮、欧洲材、东南亚材等产品的销量快速下跌,跌幅达40%左右。比如,行情走势始终较为稳定的科技木产品也走入销售低谷,欧榉木整体销量较今年高峰期下降约40%,部分门市销量跌幅超五成。 


      兴业市场租户透露,金融危机之前,每年五六月份的木业行情还处于上半年销售旺季的末期,但今年五六月份业绩不佳已成既定事实,接下来的七八月份又将进入传统淡季,可以预计,在今年9月家具展开幕之前,木材行情难有起色。

      近两月,各类原材销量跌幅较深,市场行情之弱可见一斑。原本向好的木业行情为何在短期内风云突变、剧烈波动?兴业市场人士认为主要有几大原因:一是由于受国家楼市调控政策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木材行业下游企业开工不足,原材料行情急转直下。二是旺淡季节交替时期,部分下游企业订单逐步减少,致使上游行业开始进入周期性的年度低谷。三是复苏根基不稳,经济运行态势时有起伏,并对木材行业产生明显影响,这是根本原因所在。

    阅读全文
  •   如今的80后员工已经不是当年那批初出茅庐的“愤青”,他们更多地成为了企业的骨干。管理好80后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行为,更是企业的战略行为。

      对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倍感困扰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60后”管理层的“英雄式领导”和“80后”新生代的个体化倾向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在管理体制、领导行为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矛盾。

      要更好地管理新一代员工,管理者们需要调整传统的管理和领导方式,管理制度不要带上太强的领导者个人色彩,也要避免英雄式、权威式领导风格,多采用参与式的、授权式的领导风格。

      问题80?

      随着80后员工渐成职场主力,管理问题随之涌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在1980至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按照22岁大学毕业这个年龄计算,80后基本都已完成高等教育走入职场渐成主流。80后里的第一批人在2010年正式步入“而立之年”,智联招聘的职场调查表明,其中三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已经担任主管以上管理岗位,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0后由于其价值观和个性与前辈管理者的显著不同,成为企业管理新挑战。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领导为50后、60后,他们采取的传统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在招人、留人、激励人方面表现欠佳。

      新一代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系列忠诚度缺失的现象,例如频繁跳槽、缺乏责任心、不够敬业。对80年出生的职场人的调查显示,将近八成都有过跳槽经历;其中,两成人表示自己换过一次工作,两成人表示自己换过两三次工作,还有一成人表示自己曾经换过6份以上工作。而当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甚至还屡屡导致员工自杀事件。

      难管80?

      “80后”新生代与“60后”管理层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矛盾产生。

      “60后”为代表的核心领导管理哲学以“英雄式领导”为主流。在对国内多家企业的最高领导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哪些人对你的管理理念形成的影响最大?”这个问题时,被访人提及最多的是曾国藩、胡雪岩、康熙和柳传志等。

      这类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表现为依赖高度集权和超凡的个人能力进行管理和领导,是一种英雄式领导。在过去的20多年中,英雄式领导成为企业界的主流,但如何和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管理领导风格相比,却是非常“中国特色”的。

      “80后”表现出强烈的“个体化”(individualized)倾向 .新生代员工的基本特质是:注重追求个人兴趣目标和价值实现,维护自我权利,淡化权威和权力,厌恶规则约束自我意识强;而另外一方面,更为灵活、心态开放。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原因:1)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2)这一代的成长正好是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对企业和商业社会有了较早的认识;3)互联网快速普及让这一代接触到了大量的来自于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知识。所以,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和个性可以说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更为复杂和多元。

      主要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新生代员工将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看作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注重的是工作能否帮助自我成长,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领导吝啬授权,凡是自己说了算,员工只负责执行的做法,新生代员工会认为是束缚了自己的才华发挥,这也是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传统的价值观倡导员工以组织目标为核心,“为了大我、牺牲小我”,这已经不再符合新生代员工的需求。华为的“床垫文化”、富士康的“半军事化管理”在面对新生代员工时出现了众多以前未出现的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管理方式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忽略了员工个体的需求和个性,但新生代员工更在乎自己的得失。

      这类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受过高等教育或生活在城市的新生代员工身上,新生代农民工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已经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追求平等、反感管理者高高在上、对权威也敢于挑战,对于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接受度不高。

      80管理方式

      “80后”的管理需要管理者调整领导方式,建立程序公正的制度化管理,且保证制度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避免管理制度带上太强的领导者个人色彩。避免英雄式、权威式领导风格,多采用参与式的、授权式的领导风格,提高员工参与度,激发其工作活力,也可以加强员工对于组织的承诺,降低离职率。例如,在做建议方案时,主管们可考虑让员工多参与,因为这些员工并不是要求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是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可以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引导,“80后”员工也可以成为企业的得力干将。只要组织有明确的规则,而员工也认可的话,大多数新生代员工是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组织要求的。

      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利益、行为灵活,一旦意识到在组织中只有某些行动才能获得更大收益时,就会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80后”员工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高学习能力在当今不断变革、创新时代是企业的重要资源。“80后”员工的“个性化”并不绝对是缺点,如果得到适当管理和引导是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企业要在保持员工独特性的同时培养其彼此合作的能力,做到1+1>2。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