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家电运营商抢滩智能家居市场蛋糕
智能家居起源于80年代中期的美国,上世纪末来到中国,带着全新的概念企盼搭上中国经济的高速顺风列车。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孕育,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显露出春笋出露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涉及并深入到智能家居行业,猛烈地冲击着智能家居市场格局,从而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渐成春秋争霸之势,智能家居市场迎来“诸侯割据时代”。
群雄纷起——安防、家电、运营商抢滩市场蛋糕
“诸侯时代”,群雄纷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目前市场发展来看,很多安防、家电、运营商企业开始进入智能家居行业,而且有了实质性的动作。在今年北京安博会上,众多安防(尤其是楼宇对讲)、家电、电气以及运营商纷纷建立了“智能家居体验馆”,让用户在体验未来智慧生活的同时,也宣誓了自己开始涉足智能家居领域。
安防企业涉足智能家居领域的突出者莫过于楼宇对讲企业,近几年,随着可视对讲产品技术从模拟走向数字、从总线走向TCP/IP,在传统对讲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家庭安防、灯光、家电控制等功能已经成为可能,楼宇对讲企业将产品线融入智能家居的步伐日渐沉稳。
随着楼宇对讲厂商的介入,家电企业自当不甘示弱,不断调整产品线。其中,海尔凭借“U-home”智慧屋最早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企业,随之TCL、长虹、美的等家电企业也纷纷涉足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并推出“智慧家庭”等概念。一时间,家电行业再掀智能热潮,在家电控制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线。
随着安防、家电企业的入驻,运营商也开始抢滩智能家居市场蛋糕,以其分得一羹。在无锡召开的物联网博览会及研讨会上,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国家电网、地方广电不约而同地将智能家居作为了宣传重点,国家电网、江苏有线均在最显著的位置展示了智能家居方案,并且国家电网的方案并不仅仅是智能电网,江苏有线的方案也不仅仅是IPTV,对于安防、计量、监控、呼叫等智能家居的典型业务,它们的方案也均有涉及。
四大主力:各有千秋
智能家居于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但这个刚刚预热的市场已然火药味十足。上文提及了安防、家电、运营商抢滩智能家居,而国内还有一群传统智能家居厂商,如上海索博、波创、瑞讯科技等等。它们根植于智能家居市场多年,从这个概念进入中国之初,便一直兢兢业业的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
从市场现状来看,传统智能家居企业主要包括智能灯光及电器智能控制生产商,背景音乐及视频共享产品生产商,电动窗帘门生产商等。它们更加关注的是家居生活舒适度,深钻对智能控制系统本身的研发与应用。而上文提及的楼宇对讲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技术及渠道两方面优势,更有助于智能家居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企业进入智能家居领域,集合品牌、渠道以及资金优势,凭借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及需求的了解,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而运营商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网络服务、信息推送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取长补短: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值
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工程师史智在接受慧聪智能家居网采访时,表示“分析这四大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特点,像专门从事智能家居制造的企业,对于智能控制比较擅长,但缺陷在数字化对讲;像海尔,TCL等等这些白色家电巨头,进入智能家居有他们的特色,但他的缺陷在于系统兼容性以及用户选择家电的阶段性;再次,运营商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主要的侧重点在于信息的推送、媒体的推送,侧重于网络的应用,增值业务的体现;传统安防企业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侧重点在于安全,针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表现比较突出。”
从史工谈话中,不难看出,每一类智能家居厂商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面对日益激烈竞争,如何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成为人们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楼宇对讲、家电、运营商还是传统智能家居厂商,在未来发展中都存在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必须在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值,加大研发力度,取其精华,不断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线。
循环再利用是环保家居设计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概念,关注的着眼点在于可持续发展。在家居业中,家具是对资源依赖较重的行业之一,家具业的资源节约对整个家居产业发展节约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家具业的资源节约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废旧家具处理企业开始尝试“以旧换新”
家居行业的资源节约,废旧家具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据了解,随着家具的淘汰周期越来越短,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旧家具被处理,有的被丢弃,有的进入旧货市场,被回收利用的极少。
专家介绍,事实上,很多家居产品被淘汰后,有些零部件功能仍完好如初,可直接回收利用,像大多数家具的玻璃、五金连接件或金属构件。而有些零部件的性能变化不大,经回收加工可作为其他家具的部件,如桌腿、椅腿、实木拼板和细木工板家具的部分板件等,通常损坏情况并不严重,回收后经打磨、砂光、重新涂装或再次贴面,即成为新的部件。
也有一些特殊零部件使用后的功能状态变化很大,已无法再用,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方法进行处理回收。
像人造板家具在产品废弃时,板件大多已不同程度变形,回收后可用作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的原料,也可以将废弃旧木料压碎成木纤维,烘干后加工制成高效燃料和肥料,作为能源和供林木再生之用。
业内人士表示,这个问题已有人开始关注和尝试。目前已有一些专业回收废旧建材家具产品的企业存在于行业中并不显眼的角落。同时,部分建材企业也关注起废旧物去向的问题。废旧建材循环再利用的可行性甚至比废旧家电处理更高,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借鉴家电行业成功经验,展开了以旧换新行动。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老旧家具也会焕发新的色彩,成为家庭装修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家具行业的整体产值约为六七千亿,规模堪比房地产、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可惜,全国这八万家家具企业都是散乱小的“星星格局”,缺乏标杆。
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家具业分类中,仅有4家上市企业,加起来总产值尚不超过100亿元。而瑞典宜家2009财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5亿欧元。
是动用资本力量实现质变,还是继续在夜幕中甘当一颗小星星?好百年、红星美凯龙、华源轩等成批家具企业列队上市背后,大家都在争夺一个空缺已久的“称雄”机会。对于众多试图“龙门一跃”的中国家具企业来说,资本推手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事实上,VC、PE们已经在向他们“明送秋波”。资本对接可能会让他们一飞冲天,然而,也可能让他们丢盔卸甲。
上市热潮汹涌
被称作“中国经济晴雨表”的2010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红星美凯龙、科宝博洛尼、中至信家具等大批家具建材业“黑马”频现,逾4亿人民币砸进2010年央视家居广告,整体增长幅度超过200%,抢尽汽车、家电等传统行业的风头。
这一局面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家居企业进入“上市”快车道的部分信号。“目前,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科宝博洛尼等企业基本都已完成卖场网络的全国布局,红星已经获得华平基金两亿美元注资,博洛尼也获得摩根士丹利1800万美元注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上市进程。而中至信家具、居然之家也将‘上市’提上议程。”市场消息人士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家具企业都想上市,有的想圈钱,有的想延伸品牌,有的想扩展战略,大家的动机可能不太一样。
一个榜样是,总部位于新疆的美克国际家具公司凭借资本的杠杆,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就让股本规模扩大4倍,资产规模扩大20倍以上,尽管美克家具的产地、市场优势实际并不明显。
2009年6月22日,兴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当日一开市,股价即升逾两成,收市较招股价上升39%,再度为彼时低迷的家具市场注入一支强心针。
一时间,一向“不差钱”,几乎都为民营资本出身的众家具企业似乎纷纷转变观念,急于从单纯的产业经营转向资本运营。盘子不太大的区域品牌如好百年、华源轩等等密谋创业板上市,大富豪家具、金盛家居也传出了上市的信息,全国性品牌如红星美凯龙等力拓主板上市。不仅仅是流通渠道领域,制造领域,甚至包括服务领域,也传出了深圳家具行业协会试图依托展会、卖场、产业教育学院、家具报等项目上市的信息。
家族企业发展轨迹
为什么要上市?
“我们上市,就是为了做百年企业,百年企业的关键就是要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我们不急圈很多钱,我们追求的是团队竞争力。”香港兴利集团执行董事黄伟业认为,中国家具行业毛利相对较高,但却很难跟金融对接,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这是中国家具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此之前,“中国家具企业的发家史几乎都是一致的,一般都由小作坊、夫妻档自己组建生产线,靠为国外品牌贴牌加工来赚取利润。由此,中国的家具企业有百分之九十多是民营资本,一直在主流视野之外低调而肆意地扩张。”《真情。家具Time》创办人、执行总编袁卫东认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家具行业的整体产值约为六七千亿,规模堪比房地产、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可惜,在近30年中国的两波产业发展浪潮中,家具业因为缺乏国内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势介入,产业链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现代大流通业的渠道布局和塑造,就很难培育出上百亿产值的大型企业。”
直白地说,“中国家具业普遍是‘老板说了算’,在这种私人占有式的经营模式下,老板能力和见识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低。”业内人士詹德威如是分析。
从这个角度看,上市或许是中国家具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最好出路。因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产权结构会发生很大改变,继而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由此,“我们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在公司内部给高管们分配一些股份,在上市后又给他们发了一些期权。”黄伟业的说法颇具代表性,“我们公司不想朝着家族企业的路子走,如果都是自己人的话,等我们退出之后就后继无人了。”
中国家具业的症结
的确,中国家具业的现状令人尴尬。
东莞、深圳,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家具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源地,当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过二十来家,而公开资料显示,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家具企业总计4家,4家企业总市值不超过100亿人民币。做一个对比,2009财年(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瑞典宜家获得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5亿欧元。
可见,中国家具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砝码还甚为轻微。曾经风光无限的家具业上市公司光明家具(s*st光明)而今走到创始人被拘,公司破产重整,行将退市的地步。而早在2003年上市的香港皇朝家私,其股价大多徘徊在1元左右。即便是颇被业界看好的兴利控股,其每股发行价也仅为1.02港元,最终募得1亿多元有效资金。
个中症结可能在于,“中国家具业几乎是纯民营经济积累发展壮大起来,其发展路径折射出来的是本土企业的种种弊病,比如家具流通大肆偷税漏税,没有人算得清中国家具年销售总额的真实数据,又如何算得清上市家具企业应有的市值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具业人士直言。
此外,还有从家族企业带来的创始者控制欲强,与上市公司难以协调等问题。此外,“中国家具行业的抄袭风气甚盛,即便坚持原创设计,流行潮流瞬息万变,每一个产品的开发都很难估测到市场效益,凡此种种都成为行业发展的掣肘。”简美家居总经理王志明说。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家具企业上市案例中,大多不是以家具经营制造为主业,而是发展房地产、化工等等“相关多元化”业务。
“中国宜家”在哪里?
那么,中国家具企业突破“星星格局”的路径在哪里?“中国宜家”在哪里?
“这里头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命题,一是做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大规模企业,二是做百年老店的大品牌企业。如果要做大规模,产融结合应该是一种趋势;如果要做强品牌,走细分市场,专注服务领域应该比较可行。产业洗牌风暴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不好断定谁将成为‘中国宜家’。”王志明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力量的注入必将促使中国家具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具业需要标杆型的企业去破局突围。而且,中国家具文化源远流长,能够凝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应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袁卫东如是呼吁。
视点分析——
资本未必是救世主
资本总是逐利的,六七千亿的家具产业规模给了无数风投巨大的富想象空间。并且,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强大消费需求拉动下,家具产业尚处于快速上升通道是不争的事实。
“与以前投资客冷淡的态度大为不同,现在很多风投私募都会主动找上门。比如我们公司,从去年至今就已经跟美国四家风投公司有过接触,只要我们点头,风投随时进入。”南方家私总经理张君告诉记者,但资本也不是救世主,他们更多看中的是中国家具企业的渠道而不是品牌。对于中国家具企业来说,融资不仅仅意味着股权的稀释,还要承担“对赌协议”带来的高风险,而且,风投炒作的目的在于将家具企业推上资本市场之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这种资本炒作理念必然与家具企业做强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接资本可能让我们一飞冲天,也可能让我们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