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身先士卒是必要的手段
详细内容

管理:身先士卒是必要的手段

时间:2010-11-27     人气:2781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作者:
概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 

  作为联想总裁柳传志一直也把“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放在办公桌上,勉励自己。联想公司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20万元起家,发展成为今天有上百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这和他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有着必然的联系。 

  柳传志说:“创业的时候,我没高报酬,我吸引谁?就凭着我多干,能力强,拿得少,来吸引住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账,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是一项很严肃的规定,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任何人必须执行。事情很巧,第一个被罚的人正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柳传志和他都感到很尴尬,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坐着也一身是汗。柳传志悄声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而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咚咚地敲门希望有个人听到帮他请个假,敲了半天也找不到人,后来出来了没作任何解释还是自觉地被罚了站。 

  这就是柳传志,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是如此,他真正地发挥出领导的影响力。反过来说作为领导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群众执行自已的规则,那是没有一点点说服力的,纵执行了也起不到根本性的效果。我们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非常希望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但反过来,员工们更希望自己的老板能像个老板,是个事业上处处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的带头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死心踏地地跟着你。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所说的,“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柳传志认为不独断专行,尊重人家意见,但是要找后账。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势能。其次,是取信于领导,取信于用户和合作者,取信于员工。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不然,你就别说。联想订的指标全都不冒联想定的指标肯定是超额完成,谁也不敢说大话。另外,公司立的规矩一定要不管不顾地坚持。比如公司开会迟到罚站的规矩。 

  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原因。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什么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柳传志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这是我们的公司’。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你做出的成绩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心里想不透这一点,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争取追随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直是柳传志坚持的做领导的信条。“在公司里面,我对他们要求挺严格,大家还都信我。甚至离开公司的人,想自己发展的人,也不会出去说联想不好。这其中,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决不搞宗派,决不给自己谋私利。不仅是不谋私利,对人处事还要公正。今天我把A训了一通,明天当他发现,其他人犯了错误也一样挨训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委屈。” 

  亚科卡就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经理时,公司正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他认为经营管理人员的全部职责就是动员员工来振兴公司。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亚科卡主动把自己的年薪由100万美元降到1000美元。这100万美元与1000美元的差距,使亚科卡超乎寻常的牺牲精神在员工面前闪闪发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员工因此感动得流泪,也都像亚科卡一样,不计报酬,团结一致,自觉为公司勤奋工作。不到半年,克莱斯勒公司就发展成了拥有亿万资产的跨国公司。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联想的规章制度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说没有任何考虑的余地,不让他到公司来。这是他自已定的天条,一旦开了头,员工的子女们都进了公司,再互相结婚,互相联起来,越扯越多,就理不清,管不了了。也正是柳传志的这种以身作则,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定规,才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只有全体成员上下一心,动作整齐合一,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向前。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要领导一马当先做出了榜样制度才好在企业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作为上司都违返规定,那么他向下属下达任务时,下属多是心不在焉;有的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上司批评他时,他不能心服,下去之后必在工人之间散播不好的影响。管理工作,如果无法取得他人的信赖和认可,将必败无疑。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做出榜样的精神。 

  1995年,联想在深圳举办圣诞晚会,入职不到一年的陈国栋参加了,当时他是广东惠州大亚湾园区建设负责人。晚会上有个游戏节目——编队抢气球,陈国栋带了几个人上去,抢得疯狂而热烈,致使自己差点掉进旁边的水池里。陈国栋的“生猛”相让柳传志忍俊不禁,一问邻座的郭为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主动跑到艰苦地区搞基建的陈国栋。原来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师。陈国栋吃苦在前、不计得失、身先士卒可谓难能可贵,这正符合了柳传志作为领导身先士卒做事的不二法则,他认为此人可堪任用。果不其然,陈国栋后来成为联想举足轻重的人物。 

  除了身先士卒,柳传志还有一个非常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做大事,非得退下来,用人去做。如果我一直身先士卒,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我现在已经退到了制片人的角色。现在包括主持策划,都是由年青人自己搞,杨元庆他们自己的事,由他主持策划,我只是谈谈未来的方向。” 

  柳传志认为,当企业小的时候,或者刚开始做一件全新的事的时候,一定要身先士卒,那个时候,领导是演员,要上窜下跳自己去演。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退下来。 

  柳传志选年青人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进心。“年青人能不能被培养,上进心强不强非常重要。关键时候,他说不干了,就想学卖馅饼的老太太,挣那份钱就完了,这样的人在联想做到一定层次,到外国公司去,待遇会比联想高。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青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青人。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看足球的人那么多,其实就是想看中国赢。我那么爱看足球,HP请我去看世界杯赛,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国人在踢,我看他们干嘛。老百姓看中国队踢输了,那种表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情。男子汉如果没有这种劲头,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企业真正要做好,总得有一批这样的人,真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今天有上百个亿的大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老大,而柳传志也被人们看做民族精英,成为一个具有崇高威望的企业领导人。这一切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动 乱的年代里,有两位英雄式的人物被历史记录了下来。他们一个是上一个朝代的终结者,一个是下一个朝代的创立人。一个出身于贵族的后裔,一个混迹的村野之间。一个能抵千军万马,一个却是本事平平。但是到最后是后者战胜了前者,在前者自刎乌江以后后者建立了大汉王朝。 

      在事情过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却发现这个悲壮的失败者却是占据着种种优势的一方。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是一个十足的个人主义者,而刘邦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集体主义者。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再怎么了得,他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一个人就能成就不凡事业的事情那是闻所未闻。在以前是这样,在今天也是这样。政治上是这样在商场同样也是这样,尤其是对于一个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更是这样。这时候是不是拥有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对企业来说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拥有企业不断发展扩大后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因此,一个创业者最至关重要的工作是组建一个核心团队。新东方的成就也更是这样,对于新 东方的成功俞敏洪曾经不止一次的说绝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 

      俞敏洪这么说那是一点都不错,俞敏洪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论从哪方面的资源来说都算不上有什么优势。当时是一没资本,二没场地,三没后台,最要命的是没有什么名气招不来学生。但是这所有的不足新东方都一步一步被克服掉了。这中间俞敏洪的作用当然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如果光靠他俞敏洪和自己的妻子里外忙活的话,那无论如何也谈不到今天的成就。尤其是当新东方有所起色的时候,面对新东方将近两万名学生他们就算是不眠不休也难以应付。但是俞敏洪并没有那么傻,新东方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新东方从一开始的几十名学生在租来的四面透风的“教室”里上课到今天的这番景象,这中间可以说是一天好似一天。因为为了新东方的健康发展,新东方早就四处招兵买马造就了一个全明星的创业团队。 

      现在看来新东方之所以在众多英语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也要归功于它拥有一群堪称当时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些王牌老师构成了新东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领导地位。 

      俞敏洪曾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价值运算公式: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有多少,看看你身边的朋友,选出5个朋友,他们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俞敏洪喜欢交朋友,新东方的发展轨迹也画出了他交朋友的轨迹。新东方第一个阶段是夫妻店阶段,规模小,业务范围狭小。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新东方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在这之前俞敏洪带着大把的钱出国到欧美去“逛了”一趟。当然,俞敏洪的这第一次国外之旅也不是单纯的出去玩的。实际上当时的俞敏洪也没心思在国外观光,他的新东方还留着两万多名学生呢。把学生当做上帝来看待的俞敏洪怎么会把学生放在国内自己出国游玩呢?他这次出去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完全可以说俞敏洪的欧美之行的成与败关乎着新东方以后的发展。 

      因为面对当时的情况,俞敏洪清楚的认识到新东方以后要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靠他夫妻两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办到的。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请人,而且还要请能人,没有几个得力的朋友相助自己就是竭尽全力也只能是维持着现在的这种规模。这时候俞敏洪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在北大的时候的那些同学和同事,俞敏洪知道他们能力都不在自己之下。如果他们能够跟自己一道创业的话,新东方想实现一个跳跃式的发展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朋友早就跳出了国门,这会儿在国外也混得有声有色的。只有“没出息”俞敏洪自己出不了国才在国内开办了新东方。但是现在俞敏洪打算出国把他们都请回来,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俞敏洪的这趟欧美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因为他许多从前的同学、朋友接受了他的邀请纷纷回国,这些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俞敏洪非常崇拜的精英人才的加盟,使新东方如虎添翼,不仅在业务组成上实现了多元化,而且由于这些新锐人才的激情演绎,使得“新东方”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在新东方的创业团队里,有俞敏洪过去的师长兼同事徐小平,后来被俞敏洪说服,从加拿大回国,他创造了独特的出国留学咨询、人生咨询思想和方法,归纳了流传甚广的“新东方精神”。其新浪博客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在总流量排行榜上名列前200名之内。在一大堆娱乐明星中,一个教育学者能有如此排名,足见他在网友心目中的地位。王强则是一个有名的“书痴”,他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并已经拥有“软件工程师”的小康生活,但是当他和俞敏洪走在美国的街上,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时,深受刺激,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加入新东方。 

      他后来在英语教学界享有盛誉,这基于他所做的几件事情:第一,他在新东方开创了基础英语教学,也就是非应试类的英语培训。 

      第二,他独创了风靡业界的“美语思维口语教学法”,所谓“美语思维”就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微观思维(即语言规则或说话习惯)上与我们的不同,有其特殊的规律。王强的贡献在于他把这种认识贯穿到他的教学中,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练习强化学员的这种微观思维。 

      第三,他编写了一系列受市场欢迎的高质量的英语教材。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组成了著名的“东方马车”,这是新东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最具有标志性的东西。如今,新东方的团队,由当初的三架马车扩展为上百人的管理团队,有行业精英如陈向东、周成刚等,也有国际空降兵如魏萍、Louis等。这些管理精锐人才遍布全国的各个新东方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校,使得新东方的团队不断加强。在中国最近十几年的英语培训市场上,还有一个与新东方一样堪称奇迹的品牌,那就是由李阳创办的“疯狂英语”。“疯狂英语”提倡一种喊话式英语学习法,曾经在多所大学校园里火热流行。但是进入21世纪,“疯狂英语”的风头渐弱,究其原因,“新东方”是一帮人在做一个共同的事业,而“疯狂英语”却是李阳一个人在做,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特点,是正规军和游击队的不同。对于这一点,李阳自己也曾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无独有偶,曾有记者采访俞敏洪,问到他和李阳有什么不同,俞敏洪曾如是说:“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 

      俞敏洪把新东方的成功归纳为团队的力量。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都称俞敏洪为“俞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新东方大量的人才在这个领域中的思想要比我先进,比如(陈)向东老师是经济学博士毕业的,所以在经济领域、宏观领域中我根本就没法跟他比。像徐小平、王强他们在国外待过好多年,所以在中西文化的理解方面,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面我永远都没法跟他们比。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不管会议上大家讨论得多么激烈,不管意见多么不一致。但是最后我都能够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采纳中间最好的东西,再重新整合成新东方的战略、文化和发展前景,继续带着大家往前走。 
    阅读全文
  •   家居卖场中销售的家具,是否都有家具说明书的呢?记者在家居卖场中随机询问了几个店面的销售人员,广州鸿都家具、奥诗兰、卡路斯等店面销售人员均表示,自家销售的家具没有家具说明书。当记者询问时,其中一位销售人员误以为记者所指的是产品的宣传单页,并表示“大件的才有”。然而在现场,记者发现相对于沙发、木椅这类无包装的家具,另外一些家具的使用说明书却是放在了消费者一眼便能看见的地方。例如在同一卖场中龙翔家具,透过龙翔床垫的透明包装,记者一目了然便看到了封在包装内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既然一部分商家对此持着“不知道”的态度,消费者对家具说明书又有多少了解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选购家具的消费者,来自硚口的谢先生说:“晓得家电数码产品都有说明书,家具说明书这个东西还真没注意过”,当问到选购家具会注重哪些方面时,他表示,样式、材质、舒适度、价格都是考虑的要素,环保当然也会考虑,可是具体怎么判断,也就只能跟着销售员走了。正是因为在购买时很多消费者都没有注意家具说明书的存在,因此在后期使用保养清洁方面,不遵照家具使用说明书来的消费者也便大有人在。去年冬天,吴女士为新房购买了一套布艺沙发,今年夏天便将布套拆下来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她同样也是“跟着感觉走”,什么洗剂能用,什么洗剂不能用,用多高的水温洗、怎么进行晾晒也都全然不知,只是按照从前的常识来做清洗工作而已。

      其实,不管是购买时消费者注重的甲醛释放量、材质,还是后期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保养知识,都应在家具使用说明书中有所体现。如果一个家具附带家具使用说明书,并且消费者在购买与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阅读相关相关说明,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都是能够避免的。而因忽视家具说明书造成损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案例一:

      消费者陶先生在今年年初购买了一套全榆木家具,销售商当时表示:“全实木家具不含纤维板,不会甲醛超标;而且这套家具是手工打造的,非常牢靠,所以不会出现售后问题。”看到新家具结实大方,又没有发出异味,陶先生就对此表示了认可。谁知入夏以来,陶先生发现家具出现了“变化”:原本家具边框与面板交接的地方开始错位,大块的实木面板出现了裂缝,书架里原本平整的隔板卷曲了起来。当陶先生将这些情况向销售商反映并想讨个说法时,却被告知:“实木家具含水量高,会热胀冷缩,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要想不变形,应该多开空调,保持恒温恒湿,现在的结果是使用不当造成的。”面对这一解释,陶先生只能自认倒霉。

      专家支招:

      如果陶先生拥有一张《家具使用说明书》,恐怕就能讨回公道。根据国家强制标准要求,家具销售必须带有《家具使用说明书》,该份说明书至少应包括六方面内容:反映家具真实属性的名称;明确家具用途和使用的环境条件,并给出运输、安装、使用、保养的方式;对家具所用材料或涂料中实际含有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控制指标的,须予以说明;如因使用不当、可能使家具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的,必须写明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标明家具的具体型号和生产日期;对涉及安全方面的内容给出安全警告。针对陶先生购买的实木类家具,符合标准的说明书都会给出保养建议;如果说明书中没有特殊提醒,而消费者按以往的方式使用家具却出现了质量问题,则可基本判定是生产厂家的责任。

      案例二:

      消费者赵先生前不久装修新房,出于安全环保的考虑,高价购买了一套纯实木家具。拉回家后,赵先生的朋友却发现所谓的纯实木家具并非全部都是实木,其中背板、抽屉板等很多外面看不到的地方被厂家偷偷换成多层板,甚至是刨花板以及中密度板。“销售人员介绍时,一直承诺这套家具是纯实木的,保证安全环保健康,可我找到厂家理论此事时,厂家的销售人员竟然否认了原来的说法,只是一味强调主材是实木的,没有对辅材有过纯实木的承诺。”赵先生气愤地说,“早知道是这样我肯定不买,后来一个专家提醒说购买家具时,最好看清楚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所有材料的材质再决定,但是购买这款家具时根本没有说明书,家具送来后附带的说明书中也没有相关内容。”

      专家支招:

      赵先生购买的家具没有使用说明书,更没有对家具所有材质的详细约定,很难证明商家提供的家具与当初的承诺不符,维权比较困难。目前很多家具厂商为了逃避责任,随意夸大宣传,有意在消费者选购家具时不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说明书,为消费者日后维权埋下隐患。其次,消费者本身由于家具知识匮乏等原因,在购买家具产品时不知道索要说明书,使得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护。

      小记温馨提示:

      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不仅是一张教消费者如何使用家具的纸,更重要的是它上面应该详细记载家具材料、涂料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标明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确切含量等。部分中小型家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操作,使用了部分不合格材料,加上企业自我检测能力匮乏,自己都不清楚生产出的家具的使用寿命、污染物排放等具体指标,因此十分欢迎不要说明书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则要主动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负责,在购买家具时务必索要《家具使用说明书》,即使销售商提供了介绍家具具体情况的宣传材料,也不能取代说明书的法定地位。

      购买家具时,要注意说明书上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如果说明书上的执行标准编号、生产日期的概述、家具有害物质释放量等信息与实际不符,可以作为维权证据留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主动要求厂商出示家具使用说明书,最好到当地知名的家具市场购买品质有保证的家具,避免受到伤害。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