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喜的“7”营销:做足7文化
详细内容

7喜的“7”营销:做足7文化

时间:2010-12-03     人气:1598     来源:经理人网     作者:
概述:7月7日,百事饮料旗下7喜全力打造最新品牌形象,推出7喜新标识、新包装和新广告,掀起了一场换标风暴。7喜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微博,将多个市场宣传活动、广告、代言人的相片与众多粉丝分享,深化人们对7喜的认知。......

  7月7日,百事饮料旗下7喜全力打造最新品牌形象,推出7喜新标识、新包装和新广告,掀起了一场换标风暴。就此次换标事件,百事官方人员给出的解释是:“ 7喜将中文‘七’字改为更容易辨识的数字‘7’,是为了体现‘simpler is better’的品牌理念。”

  我个人认为“7喜”的名字更符合从小在电脑边长大的年轻一代,而这部分人正是7喜主要的目标客户人群。对于他们,线上生活时间长,网络媒体是与他们密切接触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带有数字的“7喜”新标识更具备时尚气质和流行元素。

  除此之外,我觉得七喜换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七喜”这个名字在中国不再唯一。细心的朋友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七喜”两个字。你会发现七喜电脑风头正劲,占据了首页搜索结果的绝大部分;韩寒的小说《七喜》也能插上一脚;如果你足够无聊接着翻页看,你会发现七喜笔记本、七喜手机、七喜控股、七喜童装等接二连三进入你的眼帘。

  难道七喜还做电脑、手机和童装?当然,你可能不会产生这种联想,但太多混杂的七喜信息,会让你感觉七喜已经泛化了,已经不再独占饮料这个心智资源,这对一个优秀的品牌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没有人认为可口可乐不是饮料,如果提到七喜,人们可以联想到饮料、电脑、手机和小说,那么七喜的品牌价值就大大弱化了。

  基于此,换标成“7喜”,再通过大力的品牌宣传,就可以将“7喜”变成独占性饮料资源。那如何能够让“7喜换标”被更多人所知晓,被大家所接受呢?

  从目前7喜的营销手段来看,笔者认为还有些单一,针对“7文化”没有形成潮流,也没有得到目标客户的广泛认同,更没有激发他们互动的情绪。

  因此,笔者认为在“7”文化上,7喜还应该深度挖掘,围绕数字7,针对目标客户做更多的互动营销。透过多方位与数字7的关联,让新7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所以,笔者也凑个热闹,从7字下手,给出互动传播的7大建议:

  数字7捆绑:做足7文化

  以前如果问你,看到7你会想到什么?一时间,你可能想不到什么。

  但是通过7喜的换标和宣传,以后这个“7”有了新的含义。7喜应该围绕数字7做深度捆绑,将数字7变成品牌的独占性资源和最直接关联,同时打造时尚的7文化,让从小成长于电脑旁的新一代成为品牌热迷粉丝。

  对此次变标,百事公司果味碳酸饮料市场总监郑于聪解释:“你每打开一瓶7喜,它就在说:7~~~。但是我觉得不光会说‘7’哦,在‘7’之后,也会说一声‘喜’。不信自己去听听。”

  仔细品味这句话,结合自己喝碳酸饮料的经验,确实有如此感受,但光企业如是认为没有用,如何将感受放大为全体顾客的一致性认知,就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7喜在传播力度上,并没有将这种声音,这种感受变成顾客自己的体验,也没有深度挖掘7本身的价值,更没有激发顾客对7文化的追逐。

  7喜应该开展更多互动活动,比如可以开展“看得见的7泡,听得见的7喜”活动:鼓励顾客讲述自己与“7”之间的故事,找寻与“7”之间的关联,进而打造“7文化”潮流。

  其实,只要细心挖掘,生活中到处是与7的关联,比如在音乐方面:音阶中有7个基本音级,很多乐器如古琴就是7根弦;在生活方面,一周7天,国内的很多长假都是7天,电视台在长假经常搞的节目也是“过节7天乐”。创新语言方面:生气不说生气,而说“我很7氛”。老婆不叫老婆,叫“小7”,远大于“小3”,这说明老婆的地位。怀疑的时候,可以说:“这事有7跷”,等等。

  借由此说明,要鼓励顾客形成独特的7语言,将7作为暗号传达。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关键要激发大家对7的热情,进而将这种情绪联想转嫁到7喜上来,这对7喜的新标识的时尚化传播有很大好处。

  其实对于很多顾客来讲,无法喝出7喜和竞争对手雪碧的区别。那么,凭什么做出取舍?更多是源自对某一品牌的偏爱。只要7喜能够透过一系列7文化传播,增强顾客对7喜的喜爱,消费者就会因为喜爱而购买。

  代言人角色化:用Mr.7深度捆绑吴克群

  明星代言一直存在两种现象:

  一个是企业找了明星代言人,但顾客不知道该明星代言了该产品。甚至有些明星的粉丝也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了什么。

  此时,企业尽管花了大笔代言费,但没有有效捆绑该明星,无法产生背书效应。

  另外一个现象是企业找到的代言明星还代言了其他产品,成为电视广告中的“常青树”。此时,观众就会因为熟悉产生轻视,心智中产生混乱,无法知晓该明星到底代言哪些产品。结果,企业的明星代言作用也没有发挥良好的效果。

  此时,需要更独特的创意或更新的认知符号将代言人“角色化”,使代言人成为自己品牌独占性眼球资源。

  7喜选用吴克群做代言,主要看重吴克群的人气和才气以及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力。但是作为一线明星,吴克群身上也背负太多的代言。他同时是7-ELEVEN 早餐系列、蒙牛随变冰淇淋、易结鞋带、麒麟啤酒海珠系列新品“激畅”、金鹰卡通等品牌的代言人。从眼球经济的角度看,这些都是7喜争夺顾客认知的对手。

  但七喜给吴克群一个新的称号,“Mr.7”。赋予吴克群新的认知符号,完成了一个更加时尚的捆绑,这样便于独占吴克群人气资源。通过代言人和品牌有效嫁接,完成让代言人价值最大化。

  目前,Mr.7吴克群还与歌迷定下“7爽之约”,将陆续在成都、长春、重庆、武汉、长沙等全国7大城市举办“冰爽7喜,7爽无比”歌友会,与歌迷亲密接触。

  这个活动很不错,通过吴克群的影响力,对换标传播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问题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建立7喜、Mr.7、吴克群之间的关联,让人一看到吴克群就会联想到Mr.7,联想到7喜。其实,有可能的话,可以邀请才子创作一首“Mr.7”的主题歌,用歌曲开展长期传播。还可以专门有工作人员搜集吴克群的相片、档案和行踪,在互联网上多发帖子或博客,每篇帖子都要提到吴克群、Mr.7和7喜。长期以往,Mr.7就能深入人心,当人们搜索吴克群的时候,总能发现Mr.7和7喜的关联信息。

  建立节日关联:中国情人节捆绑

  端午节我们会想起粽子,2.14号情人节我们会想起玫瑰,在七夕中国这个情人节我们会想到什么?可能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等。

  如果有品牌能够捆绑一个节日,让人们在节日中会产生联想,那这个品牌就获得更多的被认知和被选择的机会。

  7喜在这方面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其名字发音等同于七夕。

  7喜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契机,大力开展活动营销, 针对中国情人节,7喜可以推出多种活动。

  目前,7喜确实做了很多活动,比如在网络上推广“爱在七夕情侣会”活动,邀请网友来晒出与ta的爱情点滴,把这份甜蜜与万人共享。单身朋友可以参加7喜“爱在7夕情侣会”情歌对唱活动来找到自己的ta。

  网友可以登录七喜与腾讯合作的网站,上传自己和ta的亲密照片、情书、爱情誓言或者感人的爱情故事,也可以在7喜“爱在七夕情侣会”的现场唱出爱的真言,与现场有缘的ta完成一次情侣速配。

  大众票选的最具人气的和最速配情歌对唱的可得到价值千元的奖品。还有机会亲临湖南卫视节目录制现场,参加互动节目,更有机会赢得惊喜大奖——马尔代夫游。

  另外,由7喜赞助、湖南卫视倾力打造的王牌栏目“7喜7夕情歌会”已经拉开了序幕。“7喜7夕情歌会”将向全国招募Mr.7&Ms.7,与7对明星Mr.7&Ms.7同台互动,邀请情侣们共享中国情人节的浪漫时光。

  当然,既然7喜发音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活动中一定要多增加7喜与活动的关联,打造7喜在东方情人节的烙印。否则,人们有可能只关注了活动本身,而忽视了背后的品牌。比如可以让Mr.7和Ms.7这些情侣们演绎如何利用7喜饮料来表达爱意,编制与7喜相关的爱情故事,创作有7喜见证的情侣照片等等,最终在传播中形成逢七夕送7喜的潮流,将7喜与中国情人节建立长期的关联。力争在中国情人节,鼓励情人之间将7喜作为一种传情的新语言,激发互动。

  让数字更具关注力:中奖率 27%的“爱7”玄机

  7喜新推出广告,强调中奖率27%,这在饮料有奖促销当中是相当高的中奖率。但是单纯没有含义的数字很难被人们关注,更不容易被人记住。

  如果给数字一个具体的含义,那肯定会大不相同。

  比如7喜27%的中奖率,可以针对“27”,强调“爱7文化”,马上就是中国的情人节,而“爱妻”是一直是中国男人的优良传统。通过赋予一个含义,会使得该中奖率也变成一个噱头,吸引人们关注。

  7喜的27%中奖率是不是暗指“爱妻”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能在27%中奖率与爱妻文化之间做更多关联话题,人们就会对这个中奖率留下深刻印象。

  换句话讲,你单纯提27%的中奖率,没有人会特别在意,但一旦你说出27%的含义——“爱妻”,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善加引导还会变成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进一步帮助7喜换标事件广而告之。

  锁定意见领袖:让有影响力的人角逐奖励

  7喜还可以开展一个博客大赛,鼓励顾客将对7喜的感觉和评价,以及对7喜新标识的印象和感悟发到自己的博客上。然后评选7名,并送马尔代夫7日游。之所以选择7也是与数字7建立紧密的关联认知。

  这种博客大赛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成功的案例。

  英国有款葡萄酒Stormhoek,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病毒性营销。他们向100名欧洲知名博客写手免费赠送一瓶葡萄酒,并表示他们可以评论,正面负面均可,也可以不发表意见。

  结果,这些博客写手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评论。

  很快这款葡萄酒就由默默无闻变成了一个讨论的焦点,知名度快速提升。毕竟,博客写手们都是很重要的意见领袖,他们都有定期访问的读者。很快,他们的影响力就会波及无数人。

  正如同在一个平静的湖水里投入几个石头,水面就会掀起无数波澜一样。意见领袖能够产生强大的扩散传播效应。

  这样就通过这种“源点波及式”营销让有影响力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就完成扩散式营销。

  笔者时常强调,推荐是客户的一种本能,而企业一定要利用客户的推荐属性。在营销过程中,逐渐形成客户转介绍机制,让客户营销客户,这是获取客户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意见领袖具备更大的传播力量,一定要善加利用。

  如果7喜利用这种方式,就能够将7喜换标的事件变成网络的热点,至少会改观现有的局面。因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人脉和自己的圈子。尤其一个拥有博客的人,他的博客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媒体平台,具有相当大的传播属性,而且,这个媒体具有长期持续性和互动性。一篇博文能够变成一个放射性的节点,长期影响访问者。另外,它能够引发交博主与访问者交互式的话题讨论,进而导致多次迭代传播。

  目前,当你搜索“7喜”、“马尔代夫”时,可供找到的信息很少。如通过博客大赛,能够借助顾客之手创造无数传播内容,形成蚂蚁雄兵般的传播队伍,进而让更多人感知7喜的品牌传播信息。

  不可缺少的微博互动:与顾客近距离接触

  我们都知道企业请明星做广告传播,一定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在电视、报纸和杂志有限的时间或版面争取露脸的机会。

  但现在有了更好的互动营销方式,它就是微博。微博简单、互动、有趣。

  如果一个企业请明星做代言,可以不时地把明星拍摄广告、参加活动时的各种花絮分批地展现给粉丝。将明星的粉丝以及企业品牌的粉丝汇聚到一个平台下,开展互动,这无疑能够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7喜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微博,将多个市场宣传活动、广告、代言人的相片与众多粉丝分享,深化人们对7喜的认知。

  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平台,比如7喜在微博做一个活动,生日日期尾号为7的粉丝,可以在生日当天登陆7喜微博,即可获得7喜赠送的独特礼物,这样既能够激发大批粉丝的关注,又可以让新标识数字“7”深入人心。

  互动话题多次传播:激发顾客的参与热情

  目前,7喜的互动力度过于单薄,没有激发大家的互动热情。比如2010年7月7日在上海老码头七号会所举办“7爽之夜夏日沙滩派对”揭幕仪式,在网络上只有比较少的新闻介绍,而且 “7爽之夜夏日沙滩派对”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新闻稿对7喜换标之事只字未提,更鲜有网友评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主办方举办了一个一厢情愿的宣传活动,没有激发顾客的评论热情和互动情绪。

  任何一个活动,能够到现场参与的目标顾客一定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顾客充当义务宣传员的角色,就要具备一定的互动机制。

  比如在任何活动之前,都要思考本次活动可以产生哪些话题,借由这些话题如何在互联网上开展传播,要有提前的准备和规划。活动之后如能够向广大参与者征集相片、活动中的感悟和趣闻,这样就可以帮助产生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并通过网络媒体让更多人感知。

  否则,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花了很多钱举办大型活动,只能在局部范围传播一下就结束了,不能够引发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营销的效用就大大弱化了。

  总之,7喜换标是一个开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更多互动手段,开展有效的、有创意的传播。让换标事件变成受众的一个关注点,同时为新标识注入更多的时尚潮流元素,在与顾客群体的互动中增强人们对新标识的兴趣和好感,最终才能借由换标事件,在完成品牌更新换代的同时,既抓牢老顾客又吸引新顾客。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最近,在半夜醒来时发现,我在睡梦中一直在编辑一篇博客帖子。不是开玩笑。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刚好在考虑一个段落中的措辞。 

        这不是我第一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动脑经思考工作上的事情。我常常发现意识的状态发生了转移—就像处在半梦半醒,沉思、跑步,或者在做“不需要动脑筋”的任务—这会给难听带来无意识的灵感或解决方案。 

        无论如何,这让我思考人们形成的,帮助他们思考复杂的形势以得出结论,应对高强度的压力,或者仅仅是简单放松的所有奇特和稀奇古怪的工作习惯。几十年来接触过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成千上万,我有很多故事可以与你分享;这些是里面的前十个: 

        1、想当年,微软前CEO比尔·盖茨习惯于在会议中前后晃动他的座椅。越是激动或兴奋,他晃动得越厉害,加上他本人也不修边幅,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他有点亚斯伯格综合症的原因。 

        2、在庆祝之夜,日本东芝的一位高管,画上妆,穿上他能找到或从酒吧间资助者那里借到的任何服装道具,并唱卡拉OK歌曲。不骗你,我当时就在现场。 

        3、多年来,我最看不上的两位CEO也是仅有的两位生活作息有规律的人,严格遵守晚上9点睡,早上6点起。雷打不动。一些人可能会赞扬这种纪律性,但是我认为,考虑到今天快节奏的商业领域,缺乏灵活性是不切实际的。其中一位CEO真的失败了;另一位挣了大钱,但股东们却没挣上钱。 
        
        4、当我在德克萨斯州一家高科技公司供职时,一位技术高管习惯于在午餐时间将几个工程师带到射击场发泄一番。这肯定对他有好处。 

        5、当一家大型技术公司的一位CEO被他手下的人惹恼的时候,他会想像此人的价值—美元符号和类似的—正贴在这个人的额头上。他当场就立刻决定此人是否物有所值。 

        6、我的一位前CEO喜欢解微分方程以便放松和在飞机上消磨时光。当然,他早已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但他仍旧喜欢解方程。   
         
        7、早在90年代中期,当时这样的事情并非如此不同寻常,我所工作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几位高管会出去吃饭喝酒,有时候喝了很多,然后回到公司加班到深夜。 
         
        8、我为之工作过的两位CEO没有多少相同点,但在一件事情上是相同的。每当他们独自在办公室的时候,他们都戴上耳机,一位是沉浸在音乐中,另一位喜欢听商业新闻。 
         
        9、计算机行业的一位前高级主管后来成了我前东家公司的董事,他这个人完全没有任何餐桌礼仪。看着他狼吞虎咽,但是你知道,他是个如此有才气的人,所有人都原谅了他。但我好奇的是,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10、至于我,我喜欢用药物让我的精神亢奋…合法的药物!要么是大剂量的咖啡因—不太经常—或者两杯葡萄酒!实际上,我的博客帖子中有一半是在晚上写的。你能告诉我哪些是吗? 

        正如你可以看到,有一些习惯是健康的,另外一些就没那么健康了。我敢肯定你有一两个奇怪的习惯和我们分享,是吧?来吧,花上一分钟,让你的BNET读者朋友大吃一惊。 

    阅读全文
  •     家住武胜路的张先生:去年10月花十万元买了五件套的红酸枝木家具。不到一年时间,家具多处发白。请来行家鉴定发现,家具背面和底部有多处拼补的痕迹,被家具的表层漆掩盖,并非优质红木家具。红木家具市场良莠不齐,如何辨别?

        徐东连天红家具店老板陈先生:发白的木料在制作红木家具时不能使用,但现在有不少商家将其染色、上漆后,当做“仿古”家具售出,价格比优质红木家具略低,让很多市民都认为捡了便宜。

        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红木家具上漆的特点,用低端红木冒充高端,用低价白酸枝上有色漆冒充红酸枝,或用余料拼接。不仅利润高、而且卖相好。

        最好选择打蜡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可直观看到木材纹理,比上漆家具安全,保值增值空间也更大。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