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获得五十万年薪的工作
详细内容

我是如何获得五十万年薪的工作

时间:2011-02-28     人气:2031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作者:
概述: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工作,但从猎头公司开始和我联系,到经历了6次面试,终于获得了这个工作的经历,仔细想来,很有意思。所以决定把我的面试经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工作,但从猎头公司开始和我联系,到经历了6次面试,终于获得了这个工作的经历,仔细想来,很有意思。所以决定把我的面试经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先把我的背景介绍一下。我是73年出生的,本科英语专业,硕士是工商管理。当去年底接到猎头公司电话的时候,我是一家世界500强欧洲公司的中国地区人力资源经理。年薪在35万左右,车是公司提供的。对方也是一家欧洲公司,虽然不是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但在本行业是世界第一位。他们要找一个能够在1-2年内有潜力做到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的人,但目前只给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的职位。猎头公司的人对我说,那家公司已经找了大半年,面试了两批,七八个人,没有合适的,我是他们找的第三批中的最后一个。当时其实我并没有想离开现在的公司,只是猎头公司每天一个电话,让我实在无法拒绝。想想那么多人都没被录用,我就免为其难,试一下吧。 

  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发出自己的简历后,之后经历了6次面试。猎头公司两次,那家公司4次。到了最后,简直有三堂会审的感觉。下面我就一次一次地说吧 

  第一次面试就是给我打电话的猎头公司的人。她是个移民到国外后再回国发展事业的上海人,戴着眼镜,非常干练和敬业的样子。记得那次面试安排在了周末,在市中心的一家STARBUCKS。 

  因为并不是急于找工作,甚至那个时候我并没想跳槽,所以那一次面试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是聊天。她显然入行并不久,问的问题也不过是一些核对简历上信息的话题。或者就是说,你现在的公司是知名企业,为什么你想要离开等等。我在人力资源行业有差不多10年的经验,这种问题根本难不倒我。在问了10分钟后,她大概也发现在面试这个环节上,她实在不是我的对手,所以就干脆放弃了面试,开始和我聊天了。 

  话题一扯开,就轻松多了。她一看就是个风风火火急性子的人,当我告诉她我在公司里从来没有发过火的时候,她非常惊讶地问我如何能做到。于是我把如何培训下属,如何与下属沟通等等心得与她分享了一下。 

  一个多小时就这么过去了,反正到离开的时候,我根本没觉得她在面试我,好象只是和朋友喝了杯咖啡。 

  没过两天,她就打电话给我了。说因为这个职位的单子是公司里另一个老外接的,所以在把我的资料发给客户之前,那个老外想面试我一下。 

  想想这家猎头公司对客户还挺负责的,自己都要面试两轮。可惜,这两轮面试我的人水平都不怎么高。特别是这个老外,到现在想想,我还有点晕。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做猎头。 

  她是个三十岁上下的法国人,说着一口口音极重的“法式”英语。她统共就问了我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 

  回答:这在第一轮的时候已经和你的同事聊过了。其实我并没想离开现在的公司,主要是因为你们找我。了解了对方公司后,发现那家公司所处行业我比较有兴趣,公司全球范围虽然没有我现在的公司大,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比较大。这意味着加入这家公司会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其实这种回答简直是江湖术语,但那个法国人频频点头,一看就是在这行毫无经验。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被录用,多长时间可以到新公司上班? 

  回答:我的离职通知期是3个月。 

  那个老外一副惊讶的样子:“3个月,为什么那么长。” 

  “因为我负责公司整个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公司执行经理,按照公司规定,必须提前三个月通知公司才能离开。”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有点厌烦了。在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本来就很奇怪。还没被正式面试过,谈什么时候可以报到,为时过早。3个月的通知期,对于所有大公司的高级经理,是很正常的。她那么惊讶的表情,显然是少见多怪。 

  但是,后面那个问题才是让我对她“肃然起敬”的。 

  她很仔细地看了看手中的简历,说:“你的专业是设计,现在却做了人力资源,这让我有点怀疑你的职业稳定性,你可以解释一下吗?” 

  “这个......”老实说,我那个晕哦,当时真想拂袖而去。 

  设计是我第一个专业,但毕业后从来就没做过设计,一直就在做人力资源,已经十多年了。她居然拿出个我从来没从事过的专业来问职业稳定性,我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于是只能很郁闷地告诉她:“我十多年没做设计了,现在去做,估计也不会了。如果还想有饭吃,还是做人力资源比较实际。” 

  想想,猎头的水平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十多年前我入行的时候,那些个老猎手们问出的问题那叫个狠,那叫个准啊,哪有这么不着边际的。 

  我悻悻地离开了那家公司,对之后可能的面试,有点兴味索然了 

  第二次面试结束后没多久,猎头公司打电话给我,说负责亚太和非洲区的人力资源总监看了我的简历很感兴趣。他现在无法来中国,但希望有个电话面试,先聊一下。 

  猎头公司告诉我,那是个英国老头,到这家公司的时间也不长。在加入这家公司之前,他在一家世界上最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做了十多年,出来的时候,是级别最高的顾问。言下之意,想蒙他,没那么容易。 

  当然,因为这个提醒,我确实是想认真准备一下的。可面试前几天实在太忙了,想临阵磨枪的打算也没实现。结果,就这么去了,还迟到了15分钟。 

  幸好我在英国公司混过几年,否则还真难听懂那个老头的威尔士口音,特别是通过电话面试。 

  上来自然是他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背景。他们公司在江苏有一家1000多人的独资公司,开业4年了。现在正准备在江苏造另一个公司。办事处在上海最好的办公楼之一,主要是销售和管理层。那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在我应聘的职位上,目前是有人的。只是因为他业绩不佳,公司想炒了他。怪不得,所有的面试都是在猎头公司进行的。 
[NextPage]

  英国人开始发问了: 

  你已经知道目前这个职位上是有人的,而且我们对他的表现不满意。假设你能被录用,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最怕这种假设的问题。看不见摸不着的情况下,很容易说出些主观的想法,被认为对环境缺乏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所以,我决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说任何具体的行为。我回答说:“对于这样一个刚进入成熟运做的公司,我需要时间了解。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和公司CEO进行一小时的会议,了解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只有在了解了这一点后,我才能知道人力资源的战略方向。”电话那头,过了三秒钟,才发出了个"sounds reasonable"... 

  晕啊,我暗自庆幸自己也算是混了个MBA,懂得几个“术语”。否则在这种情况下,一时还真想不出比较不容易犯错的答案。不过,我还是得意得太早了 “因为现任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现不佳,公司各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评价都很差,信任度非常低。作为一个新人,你会怎样试图去改变这个情况呢?” 

  怪怪,都是辣手问题。我的头开始疼了,赶紧打个手势,让接待小姐送杯咖啡进来。提神,绝对需要提神。 

  我的脑子里那个时候适时地跳出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人力资源专业书,作者是个美国人。他很有远瞻性地把人力资源的角色分成了四个,并解释说,在不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经理应该担任不同的角色。其实我也没看完整本书,但印象还是有的,而且,我也不相信那个面试我的英国人,会特别认真地看过这本书。于是,我就凭印象开始说了: 

  “人力资源经理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支持公司的发展。这四个角色分别是商业合作伙伴、带领变革的人、行政管理专家和员工带头人,分别代表了员工的期望和管理层的期望。我目前并不清楚公司的实际情况到底怎样,但根据您的说法,我会先设计一份问卷,让我的老板、部门经理、普通员工都测试一下,看他们对于人力资源部的期望和实际情况的差距,然后再决定,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改进,并且,即代表员工的权益,又保障公司的利益......” 

  好象还说了点,能记得的就是这些了。 

  这个有点专业了,我的回答属于中规中矩。关键还是一点,让对方了解我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个得益于在北美读MBA时,教授们一直坚持的“no one right answer"(标准答案不是只有一个)。那个时候,我们的考试分数是根据论文的逻辑来打的,只要逻辑正确,再匪夷所思的答案都可以接受。 

  接下去的问题,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头疼: 

  “我很欣赏你刚才说的四个角色的理论,那么你是否能说一下,你在目前公司工作的这五年中,你的角色是怎样转换的,为什么,有什么成果吗?” 

  后悔啊,我一边听他的问题一边就后悔得脸都绿了。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面试的时候炫耀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简直是……愚蠢。可是,我必须要回答,而且要尽可能合情合理。可是,一时半会儿,怎么说得清楚啊。又不能冷场,痛苦,极其痛苦。 

  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对我妈说,这个孩子最大的优点,是应变能力极强。我常常会有一些急中生智的举动,比如,在我极其痛苦地想怎么回答那个问题时,我顺手就按了一下电话会议的终止按钮,把电话给挂了。越洋电话断了,自然是很正常的,要重新拨进来,还是需要点时间的吧。这宝贵的,至少是半分钟,我可以仔细想一下怎么回答而不至于冷场了。 

  真是惭愧,急中生智只能出此下策。让我先把问题对付过去再说 

  这其中,就省略200字吧,太专业的东西了,讲的都是公司在怎样的状态下,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为什么,然后怎样做,结果是什么。举了两个发生过的实例,讲完后手心里全是汗,心砰砰乱跳。不断祈祷,面试快点结束吧,我不想玩了,好痛苦啊!!! 

  还好,接下去的问题没那么棘手, 

  问我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 

  我当然不能象回答猎头公司那么生硬地说,是你们自己找我的。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唯一认真想过的。 

  在欧洲公司工作多年,出于对他们文化和习惯的了解,我不认为一个野心勃勃、干练强硬的女人会赢得更多的赞誉。其实,这个职位最大的卖点是在2年内可以升到亚太区总监,很多人会为了这样的职业发展前景而应聘这个职位,可我偏不。 

  首先,我确实并非因为这样的职业前景才来应聘,我不想在面试阶段把真实的自我掩藏住,以我的经验,这将后患无穷;其次,我也不认为一个因为2年后可以升职才应聘的人,特别是女人,会真正打动面试者的心。我并没有特别的原因来应聘,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那我觉得更容易打动对方的,是因为你喜欢他们的行业,对在应聘的公司有真正的兴趣。为了升职而应聘的人,可能因为更高的职位而离开这家公司。但一个对行业有兴趣,喜欢这个行业的人,会因为喜欢放弃很多东西。 

  所以,我的回答就是:因为我喜欢你们公司所在的行业,虽然不太了解,可是很有兴趣。如果同样做人力资源,我更愿意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中,这样我会有更多工作以外的乐趣。老外很意外,电话那头他大笑起来:“我以为你会说这个工作在2年后有机会做亚太区的职位……”我相信,之前所有的应聘者都是这样说的,所以他才那么惊讶。当时我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或许我会最终被录用。因为,或许2年后云云只是一根为了吸引更多人应聘的胡萝卜。他最后的问题是,你如何形容你自己,如果让你现在的老板用一个字评价你,会是什么。 

  呵呵,这根本就是个放水的问题,没啥新意。我随口就说:生活中,我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工作中,我不是一个很强硬的人。我的老板会用“可靠”来形容我,因为只要是交给我的事情,就意味着已经做好了。我很得意自己回答得这么溜。 

  面试终于结束了,一共持续了一个小时。我“无试一身轻”地走出了猎头公司,没有想到,我最后回答的那个问题,在下面的面试中,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  [NextPage]

  再下轮面试,是过了一个多月后。猎头说,因为那个英国人要亲自来中国,需要安排一下。我那个时候正好出差了,所以就被安排在了最后一个。在我以后,也没有应聘者了。 

  面试依然安排在猎头公司进行,是早上9点。我以为就是前一次电话中与我聊过的那个英国人,想想那次电话面试已经聊得够多了,也不会有更新鲜的话题。再说,确实并非在想换工作,或是没有工作的压力下进行面试,我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和坦然的。 

  在会议室等了没多久,门开了,进来了三个老外,一个就是当初面试过我的老外猎头。她向我介绍说,进来的两个人分别是中国的副总经理和亚太区的生产总监。原来,居然是另一批人面试而不是上次那个英国人,而且是两个。在打了招呼以后,发现是法国人,英文说得“法味十足”。我这个晕啊……到底要有多少人面试啊。 

  拿到两个人的名片后,我大致知道了他们的背景,一个是搞生产管理的,一个是财务。在和他们寒暄的时候,我脑中不断反应出种种人力资源和生产、财务之间发生的事例,觉得自己的脑子在那个时候是一脑几用了。要听他们说,又要和他们寒暄,还要战战兢兢想接下来怎么对付他们。哎,真是自作自受啊,我又后悔了。 

  问题居然也是从我第一个专业开始的:“你为什么会放弃设计专业而做人力资源?”看来法国人对于专业的选择很看重,读了不做,估计会被问上一辈子,我开始理解那个法国人猎头了。 

  对于面试,我的原则是,不说假话,但真话要说得技巧。不加修饰地说出真实想法有时候是很愚蠢的。 

  我回答说:“不知道你们对于十多年前的中国有多少了解,那个时候的中国和现在不同,时尚产业极其不发达。我学的设计专业是需要时尚产业支持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机缘巧合我进入了一家刚在中国开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自己除设计之外的天分。我发现自己很擅长与人沟通,很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而这一点,正是做人力资源必须的。要知道,人的兴趣和事业往往无法合一,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选择了人力资源作为自己的事业,设计成了兴趣。现在看来,这种选择还没有太大的错误。我确实是个不错的人力资源经理,否则,或许就没有今天这次面试了……”他们听后,都笑了起来。 

  我尽量把一件不好的事情说得合情合理,并且以一个调侃的方式结尾。法国人还是个生活得比较轻松和浪漫的民族,对于幽默绝对不乏接受能力。我的这个回答,显然还算可以。 

  “设计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人力资源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你是如何适应过来的?”那个生产总监饶有兴趣地问。 

  这看上去象是随口一问,但回答不好杀伤力很强。如果我承认人力资源是个比较枯燥的行当,就很难自圆其说,自己特别适应这个职位,因为事实上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一上来就很礼貌地否定了他的观点: 

  “我很同意您说设计师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您对于人力资源的评价,我想再加上一条。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确实比较枯燥,但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是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如果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制定的战略是带有局限性的,毫无新意的,这样的人适合一个有非常成熟管理模型的公司。但贵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刚成立4年,很多东西还在建立过程中,而且中国的市场、文化、历史是如此特殊,你们需要一个能跳出现有格局,独立分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来带领公司的人力资源团队。这样的人才能适应贵公司的文化和发展……” 

  生产总监开始有点惊讶,在很仔细地听完我的回答后,他对我笑了笑,轻声说了句“谢谢,很好”。 
[NextPage]

  副总经理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始终一声不吭,冷眼旁观,阴丝挂搭的样子搞得我浑身不自在。在被他打量了十几分钟后,他终于开始发问了: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经理,你觉得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难的是可能紧跟在后面的那个问题,也就是“你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的?”所以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在考虑后面该怎样说。只有把后面考虑清楚了,才能说前面的。 

  “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吸引和留住那些企业需要的人才。”副总经理点了点头:“我们公司也是,那你如何做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薪水很重要,但薪水绝对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两个老外都郑重其事地点头,看来我的方向还是对的。 

  “一般对企业来说,数量最多、最难留住的是中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年龄都在30-35岁。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更加看重的是3-5年内的个人发展。如果他能知道3年后他会怎样,企业会因此给他怎样的培养和机会,他会留下的。而一个无视职业发展,只顾及眼前利益的人,我认为并不符合一家快速发展企业的文化和理年,不留也罢。” 

  两个老外又频频点头。怎么搞的,不见得就这点水平吧,我还有好多没说呢。我开始有点得意了。“可是,有的时候一个对企业很有价值的人,但我们公司真的没有上升空间给他,那怎么办呢?怎么留他呢?”副总经理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那副阴阳怪气又得意的样子,真让我冒火。可是,他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我……我真想敲扁他,当然,是在面试结束后。现在,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先说扁了他。 

  “我是否可以把您的问题理解成,一个具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人,对公司很有价值,但公司已经没有更高的职位给他,你们苦于无法留他。是这个意思吗?”上来先把对方的退路封杀,因为他的问题显然太宽泛。人都是不同的,有人要钱,有人要地位,有人要安逸的生活,不定义一下这个人,怎么说都不对。 

  “是的吧……”副总同志有点犹豫不绝地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我就说了下去(怎么能等呢?先下手为强啊)。 

  “坦率说,如果现在才想到如何留他,显然太晚了。如果一定需要做一个决定,那我觉得,不如让他走。因为他的工作成就感来自新的挑战、更大的空间,而现在的工作显然无法给他这些。继续留他,只是把一个现在就该发生的问题拖延到以后,不仅对他个人不利,他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会影响其他同事,对公司更加不利。” 

  副总的脸上出现了个很怪异的表情,好象有点惊讶,又有点失落的样子。生产总监似乎强忍着笑,斜眼看着他,很是令我不解。 

  “咳……”他有些不自在的样子,说:“这样的事情难道你遇见过吗?” 

  “是的。” 

  类似事情确实在我身边发生过。我们公司的财务经理因为无法升到财务总监,整天觉得郁郁不得志。后来他经过一家猎头的推荐,打算去另一家欧洲小公司做财务总监。在此之前曾经向我咨询,我是赞同他离开的,因为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他的低迷状态影响到了他的所有属下。后来经过我的推荐,他去了集团中另一家公司做财务总监,职业生涯有了连续性,他因此非常感谢我。 

  于是我对他们说了身边发生过的实例,副总同志听了,显然是若有所思,半晌没说话。我也乘机喘口气,捧起大水杯,咕嘟咕嘟灌了几口,毫无风度可言。怎么这么累啊,活象以前做咨询的时候,简直有了舌战群儒的感觉,呵呵。 

  “那么这样的人离开后,对公司不是很有风险吗?”阴丝挂搭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我简直想跳起来煽他两巴掌,还有完没完啊,就这么个破问题,搞了半天,真不亏是财务出身…… 

  各位做财务的看官可千万别送我炸弹、砖头什么的。虽然本人读MBA的时候风险投资和财务报表分析是全班最高分,可我天生讨厌数字,对财务尤其感冒,基本属于相看两生厌的状态。对于这个财务背景的副总,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心里叨咕了N声国骂之后,我费力挤出个笑: 

  “您的问题很专业,这样的人离开,公司确实存在很大风险。您已经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现代人力资源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如果您感兴趣,我们可以聊聊知识地图和与此相关的各种培训发展体系……” 

  此地就省略300字吧,太专业了,想了解的朋友自己到网上去查,都有。 

  反正我口若悬河地给两个老外扫了扫盲,把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给他们灌输了一把。嘿嘿,把那两个老外听得傻了。切,别的说不过你们,和我聊HR?搞清楚谁才是HR好吧,哼哼…… 

  最后我提到了公司的继任者计划(succession plan),就是每个经理都必须培养下属做自己的继任者。副总同志此刻已是眼睛发直,面色凝重。我就奇怪了,难道你们之前从来就不知道人力资源是这么做的吗?我又没说错。见鬼。 

  生产总监突然提问了:“如果经理把他的下属都培养得可以取代他的职位,那不是对他很有压力吗?作为人力资源经理,你怎样实现这样的计划呢?”他说完后,斜眼看看副总,那位老兄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怎么回事啊?我纳闷极了。算了算了,豁出去了,该说啥就说啥,大不了不上你们家干活了,还不行吗?反正我也不愁没饭吃。 

  “继任者计划的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必须得到公司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把培养下属作为所有经理年度目标的第一项,并设定相应考核标准,直接影响年终考评、奖金、工资调整……” 

  我说完了,副总好半天没声音,很郁闷地看着我。生产总监看着我,没说话,不过一直在点头。他还是一副强忍着笑的样子,搞得我莫名其妙。终于,估计他实在忍不下去了,扭头对副总说了句:“看来你得开始培养一个继任者,然后离开……”他哈哈大笑起来,副总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无奈地摇着头。 
[NextPage]

  敢情,搞了半天他在说自己啊!我……我……我想晕倒也不敢啊,前面说了这么多,结果炮弹都打在他身上了。耶稣、佛祖、真主,随便哪个来,快救救我吧。我真的不想玩了呀,快带我逃走吧!!! 

  我泄气地坐着,脑子里有十秒钟的空白。估计是没戏啦,很郁闷。想想也算是过五关斩六将,没想到在这个小阴沟里翻船,哎。 

  不过,我之前说的关于培训体系的话题倒是让那个生产总监来了兴趣,他问我:“我们公司在中国已经成立四年了,在最初的阶段过去后,现在工厂的整体表现已经很稳定。这使得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可做了,工作因此缺乏动力。作为人力资源专家,你能给我什么建议。” 

  嘿嘿,他的问题让我从一只泄气的皮球快速充气成了一只弹性十足的皮球。恩,一定是老天爷路过的时候顺便敲了一下他的光头,让他提了个我最擅长的问题。在人力资源领域,我最擅长的,莫过于公司文化的建立和推动。况且,我现在所在公司,曾经经历同样的困惑。 

  “当工厂的合格率上升到稳定阶段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持续进步(continuous improvement)。作为人力资源总监,应该同生产总监一起,在工厂内部大力推行持续进步的理念,制定每一年提高的目标。生产总监与工厂内每个部门经理一同制定达成这一共同目标的行动计划,并层层推进到一线工人,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而人力资源部应适时调整薪资、奖金、业绩考评的政策,支持这些行动计划的实现。当然,还有一些软性的东西,比如Recognition System (抱歉,试了N次,都觉得中文翻译有些牵强,还是放英语了)的建立,虽然花钱不多,但能很大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我觉得公司现在最需要的是管理层的全情投入和员工的激情参与,在这一点上,生产总监您是主导者,人力资源总监替您推波助澜。让大家都知道,一切才刚开始,他们的未来和公司的未来是紧密联系的,公司的每一点进步都少不了他们…… 

  他的问题很宽泛,但我尽量说得言简意赅,针对他的提问,把思路说清楚。其余的内容,他问我才说,不问就此打住。这也是我多年自己面试他人的经验,应聘者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除非是面试你的人继续问下去。因为面试时间有限,你要把时间留给那些面试者感兴趣的话题,对方不问,证明他不感兴趣,或者这个问题对是否录用你没什么影响。 

  副总同志在我回答上面这个问题的时候,终于慢慢“醒”了过来。他很仔细地听完后,问我:“你是更愿意在一个什么都没有,需要你去建立一切的地方工作,还是一个系统完善,需要你去不折不扣完成的地方工作?” 

  “呵呵,我曾经是一个设计师。作为一个设计师,模仿和重复已经存在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耻辱。可是,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人力资源经理,我只能说,我更愿意在一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然后,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两者并不矛盾,缺一不可。 

  我记得当时他们互看了一眼,对我的回答,应该是相当满意。 

  其实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他的问题有什么难回答的,但面试结束后,我曾经认真回忆了一下其中的每个问题,这不得不说是非常高段的一个提问,也不得不说,我的回答能令他们满意,纯粹是个意外事件 

  事实上,我自己在面试别人的时候,也会故意提一些类似“是非题”的问题,而我期待听到的,可能不一定是“是”或“非”。因为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无法用绝对的“是”或“非”来定义。我们只能说,在某种情况下,是这样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那样的,在第三种情况下,或许“是”和“非”的位置要换过来说了,工作和生活上都是如此。提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测试应聘者个性是否成熟,思维是否严密,至于回答了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 

  就象上面这个问题,无论我回答喜欢从无到有去建立一些东西,还是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都会被对方反驳。因为事实上,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可能在平时,你能很快想到这点,但在面试中,应聘者往往揣摩面试者想听什么,结果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一些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那个时候我揣摩一下对方的心理,可能就不会那样回答了。可我那个时候以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在面试,不想掩饰任何东西,反倒能令对方满意。生产总监在我回答好这个问题的时候,和我开了句玩笑:“你到我们公司后,还可以把设计作为你的第二个工作,发挥你的创造和想象力,我很荣幸有你这样的设计师。” 

  忘记说了,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介于日用品和艺术品之间的,公司里有很多的专职设计师,都是向这个生产总监汇报的。我当时还真是热血沸腾了一把,想想说不定英雄就此有用武之地,名家就此诞生啦,哈哈。 

  面试终于结束了,看看时间,足足两个小时。我只觉得头昏闹胀,口干舌燥,狠不能立刻冲到大街上呼吸几口新鲜空气。  [NextPage]

  刚想离开,那个法国人猎头走过来说:“你这边请。”她指指走廊尽头的一个会议室,看我有点不明白,她又把我带到那个会议室,里面坐着另外两个老外。各位看官,想象一下我当时的状态。之前两个小时绞尽脑汁,唇枪舌剑,简直是大伤元气,还没吸上几口氧,居然又开战了,简直是没人性啊。我……我真想哭啊…… 

  进了会议室,坐下,估计那个时候我一定两眼无光,脸色惨淡。其中一个老外很绅士地递给我一杯水,我一下子认出了他的英国口音。搞了半天,他就是

  电话面试我的那个英国人,那么另一个呢?生产总监、副总、人力资源总监都面试过了,还有谁啊。 

  他给我介绍了:“这是我们亚太区的总裁,一个星期前刚到任……” 

  啊……我的头简直有两个那么大。职位那么高的人面试,那是需要真功夫了,不知道又要死掉多少个脑细胞,可我累得脑子都不清楚了,还怎么玩儿啊。怎么还车轮战啊,你们又不招长跑运动员。 

  英国人倒是很和蔼可亲的样子,兴高采烈地说了一堆废话,说终于见面了,很高兴啊云云,除了没聊天气,就是很典型的英式聊天了。最后到了正题,立刻显露本色,那些个问题真是刁钻啊。我的头又疼了。 

  “你在进入现在这家公司前是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能否告诉我你在做咨询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同样类型的问题,副总也问过。先得想想后面的问题怎么回答,再说前面的答案。 

  “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影响我的客户,去真正执行那些我给出的建议和计划。” 

  “恩……”英国人点了点头,他是做咨询出身的,对于这一点肯定是认同的。 

  “和咨询公司接触的基本上是总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但真正执行那些建议和计划的,还是各个部门的经理。因为执行的人并不真正理解,而且人总是很自然地抵触各种改变,所以推进那些计划,经常是很困难的。我通常把这些计划能如何提高部门业绩先告诉他们,相当于在做广告,让部门经理觉得有利益于部门,才有推行的可能。然后再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很多小的目标,这样让人觉得切实可行。再往后,就是如何分阶段实现目标了……” 

  这样的问题,有点专业了,但并不难。因为回答问题就是描述事实,只要曾经经历过,就不会有大问题。 

  “你觉得在工作中你最擅长的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能够影响别人,说服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 

  英国人看看我,绿色的眼睛眨了眨:“我注意到你两次使用了影响这个字,我还记得上次电话里聊的时候,你说自己在工作中不是个很强硬的人。那么你是如何在不强硬的情况下,去影响或说服别人呢?有时候这是很难做到的。” 

  我,开始出汗了。在听完他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哑口无言”。隔了差不多一个月,他居然还那么清楚地记得我上次在电话中的回答,并且结合今天我的回答,拿出来反问我。我那个汗哦,现在想起来还往外冒。 

  捧起水杯又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拖延一下时间。这个要命的英国老头,还真难对付。怎么办呢?哎,边说边想吧 

  “这个,呵呵,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认为个性的强硬和影响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个女人。”老头开始微笑了。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耍了个小聪明。在欧洲公司混了那么多年,很了解他们对于女人的态度。欧洲人从本性来说并不欣赏那些作风强硬泼辣的女人,所以很多在美国公司工作多年的女性经理人到了欧洲公司会“水土不服”。欧洲公司更加欣赏和接纳那些谦和、沉静、优雅、从容不迫的女人,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公司。我这么说,从文化背景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我不强硬,因为自认不擅长于吵架。在没有足够的事实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前,我宁愿什么都不说。说服别人,我更愿意用证据,哪怕有了强有力的证据,我也更愿意提醒别人,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感受。影响别人,我更愿意用行动和结果。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并不代表我不知道,沉默,并不代表我没有力量。我希望自己的证据、行为和结果是强硬的,而非我自己。”说完后,我举了几个在工作中发生过的例子。 

  这是我回答得有点艰难的问题,边说边想,就怕自己有逻辑问题。但答完后,有点暗自得意。嘿嘿,真没瞧出来,原来我的口才偶尔也会这么好。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就会自相矛盾,越涂越黑,结果变成在面试过程中编造事实,弄得很难堪。现在想想,还真是捏了把汗。  [NextPage]

  亚太区总裁是个四十五岁上下的法国人,一直很有兴趣地打量着我没发声音。如果我被录用,今后就是向他直接汇报。接下去的时间,他问了我两个问题,人力资源总监问了一个。虽然只有三个问题,却是整场面试的精华所在。我之所以最后真的对这家公司开始感兴趣,也是因为这最后的三个问题。因为,那些问题代表了面试者的高超技巧,而我的回答,后来想想,也真是出色(哈哈,看官们别笑,偶尔自恋一把也是需要的嘛)。那是真正的高手过招了。 

  总裁先生是个法国人,很优雅地带着阿玛尼袖扣,蓝色的眼睛,微笑的时候很迷人的样子。不过,他微笑着提出的问题,却是笑里藏刀。 

  “如果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你希望自己的公司是什么行业,你在公司中担任什么?你希望公司的管理层拥有什么样的能力?(If you can run your own business, what kind of industry you wish it could be, which role you want to take in your business. Accordingly, what competency you think the management team should have?)” 

  不知道是否有看官在哪本面试技巧书上看到过这个问题,反正我孤陋寡闻,对这个问题是闻所未闻。当时,还真是晕了一 下。这个问题,实在太高段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我怎么回答吧。 

  要说当时脑子里有很清晰的思路说怎么回答,那是假的。根本就晕了,哪里还有思路。但是有一点还是很清楚的,我告诉自己,不能回答那些他们很熟悉的行业。也就是说,如果我要为自己的公司选择一个行业,肯定是他们不熟悉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能问更多的问题,即便问了,也是我比他们熟悉,那样我才能掌握主动。 

  “如果我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我希望那是一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人们变得更加快乐的公司。我希望自己是公司里的一位专家,专业从事如何运用色彩帮助别人获得快乐(an expert specialized in helping people more happy by color)。因为这是一家提供服务的公司,我们的服务是帮助客户获得快乐,所以我希望公司管理层具备以下核心能力:关注结果(result-oriented),我需要的结果是让客户真正快乐起来,不要将服务留于形式;客户为重(customer focus),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为此不断钻研创新,以终为始;团队合作(team-work),这是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是所有公司都必须具备的……” 

  总裁先生非常惊讶地看着我,显然没有想到我给他的是这样一个回答。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世界上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日益增多,人数也日益逼近男性,被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称为“第二性”的女性是否可以说,在职场上她们已经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尽然,由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女性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拥有同样的职场经验,但在商业领域,企业高层的女性仍然犹如凤毛麟角。 

      在美国女权运动战士西蒙?波娃和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宣称女性为传统男尊女卑制度的受害者半个世纪之后,最近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消除企业中的性别差距依然长路漫漫。 

      对于不同国家职场性别平等状况以及女性在职场晋升中遇到的种种障碍,INSEAD领导力与行为组织学教授、报告合著者埃米尼亚·伊瓦拉( Herminia Ibarra )做出了详尽的剖析。 

      “的确,女性就业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但性别之间两大差距依然存在: 一是薪酬差距… 而令人不快的是,即便拥有同样的学历,来自同样的背景,男女性之间依然存在薪酬差距。 

      “二是领导职位的差距。无论从什么角度衡量,职场男女比例都是失衡的:基层女性主管比例还算过得去,但中层比例就萎缩了,而高层主管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女性占高管人数达13%到15%的机构可谓屈指可数。 

      的确,最近一项针对全球排名前25大商学院(包括INSEAD)的调查显示,同样是刚读毕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男性的薪酬已比女性高出大约 4,600美元。这已经把工作性质、经验、地域和行业等因素都考虑进去。行业是一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男性和女性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不同,但即使所有的因素都持平,男女薪酬差异依然存在。 

      那么,如果女性在工作能力上并非不及男性,甚至有时比男性更强,为什么女性不能晋升企业高层?“答案是复杂的。可以说,在当今的跨国企业,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己基本上消失,但仍存在若隐若现的性别差异待遇…而这种差异很难通过某种措施来消除。”伊瓦拉解释道。 

      伊瓦拉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阻碍女性晋升有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工作分配,特别是事业中期阶段的工作分配。这直接影响到晋升优势…谁的工作性质比较重要?谁的职能令其更有机会出头?这是中层经理晋升高层的重要考虑。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层管理工作分配上,男性和女性存在很大差异。” 

      “其次与前辈的指导和提携有关。多年来,我们都了解‘职场导师’对个人晋升具有重要的提携作用。今天的女性雇员和男性雇员一样能获得职场导师的提携。问题是,相较于女性,指导男性的职场导师一般职位较高,他们不是CEO就是资深高管,他们更能帮助这些男性制定升职计划。我们的研究显示,在这些商学院的 MBA毕业生中,于2008年获得职场导师指导的一般在2010年就能得到升职,不过这只适用于男性。女性雇员的职场导师通常能帮助她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甚至帮助她们进行横向调动,而男性雇员的职场导师更能直截了当提拔他们。” 

      再者就是与伊瓦拉所称的“前瞻力”有关。这是领导力评估中最容易受微妙偏见影响的评估项目,而此一能力通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晋升高层的主要因素。简而言之,女性经理人过去的工作表现往往不被视为未来表现的基准,尤其是对更看重见不到摸不着的“领导力”的高层职位而言。 

      伊瓦拉对INSEAD高层经理培训课程的学员进行包括“情商”和“奖励与授权团队”等项目在内的360度评估就正正揭示了此一障碍的存在。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绝大多数领导力维度上女性得分都要高于男性,唯独在‘前瞻能力’上女性逊于男性,而这主要是由于男性评估者的打分较低。所谓前瞻能力,是指发现商业环境中的新机会和新趋势,并为企业制定新战略方向的能力。” 

      伊瓦拉指出,虽然“前瞻力”只占10项衡量指标的其中一项,但可能是衡量领导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女性虽然在工作能力上与男性旗鼓相当,但却被认为“前瞻力”不足,这已足以成为女性继续晋升高层的绊脚石。 

      企业高管中缺乏女性似乎可以归因于女性进入商业领域总体上比男性迟,有些领域聘请女性员工还尚属早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状归咎于僵化甚至与时代脱节的企业文化。 

      伊瓦拉认为,在工作领域中男女不平等是因为有些企业制度和企业结构是在很久以前基于男性思维专为男性而设计的。“现在是时候企业要作出调整,使之更灵活、更创新、更具时代感,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天的工作队伍。” 

      “女性的‘生育问题’显然也是影响其晋升高层的因素之一。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年龄’已从35岁左右上移到40岁出头,而这正是大多数企业遴选企业接班人的理想年龄段。企业挑选接班人的一大考虑是候选人能否全身投入为机构效力。这就不利于女性候选人,因为她们刚要开始生育,同时比男性肩负更大的家庭责任。我认为,企业应该做出适当调整,一位35岁的女性对公司的投入、对事业的热忱显然不能以她是否能夜以继日地工作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企业需要致力于促成男女平等?伊瓦拉在谈到有些企业不善于利用女性人才优势时指出:“如果工作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一半是女性,而大多数国家可能超过一半,(针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预测是:不久的将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之中女性将占据70%),那么企业忽略女性雇员的才能就犹如自缚手脚,丧失竞争力。” 

      “除此之外,许多研究显示,女性广泛参与各阶层职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 

      “整体而言,优秀企业在各个层级上都有女性参与。研究报告从更深的角度揭示:多元化,特别是知识能力的多元化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创造力、更好的决策以及更多的创新。总所周知,当今世界,创造力和革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阅读全文
  •   随着顾客的不断变化,销售团队的销售艺术与技巧也随之演进。众所周知,现在的客户越来越精明了。销售人员要想与他们建立关系、推销产品功能与优点,并且进一步商讨解决方案已不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了。现在的客户在做出每一个购买决定时都万分谨慎,他们要确信所购买的产品能够促进公司达成预期目标。 

      由于游戏规则发生变化,各个公司纷纷想要探寻出其中的玄机。一些顶级销售团队找到了销售的未来成功之道。他们总结出了销售人员应具备的一些特质,企业在挑选、指导和培养销售人员时可以参考一下。世界一流的销售人员都具备六大特质。其中三大特质侧重于外部因素,也就是聚焦在销售人员的客户身上。另外三大特质则侧重于内部因素,即自身及所在的公司。 

      六大特质中的每一项都涉及到顶级销售人员具备的心态和采取的行动。教练的角色是帮助销售人员获得这种心态,并提出正确的问题,以采取正确的行动。 

      销售精英特质一: 

      了解客户的业务 

      一流的销售人才懂得驱动客户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了解客户在全球、市场和执行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他们永远与影响客户成功的各种趋势保持一致步伐。 

      这些销售人员懂得从股票分析师的角度对客户业务进行分析。他们知道哪些东西不仅对客户来说很重要,对客户的客户也同样重要。通过融合对客户业务的深刻体会,一流的销售人员可以为客户企业带来多种不同的价值。 

      诺基亚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肖特尔(Greg Shortell)曾这样说过,“现在的销售人员必须和客户一样,具备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所针对的环境下的所有知识。他们需要具备了解并能够准确介绍技术发展路线图的能力,需要能够向客户叙说哪些是驱动其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他们将如何帮助客户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具备进行业务谈判、预测现金流以及借助ROI之类的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利用年度报表、行业财务比率、新闻报道、新闻发布会、股市分析报告和公司提供给分析师的各种报告,来探究客户公司的战略核心。 

      ·通过大量阅读各种商业出版物和商业杂志来调研行业发展趋势。 

      ·研究客户公司的价值链。充分了解客户公司的供应商、各种能创造商业价值的活动、库存和分销流程,以及销售战略。 

      ·参观客户工厂,直接了解客户运营模式。 

      ·掌握客户的购买周期。客户的采购决策因何而做出?他们如何对备选方案进行收集和评估?决定权掌握在谁手上?谁负责采购项目?他们评估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销售精英特质二: 

      对客户的经营成果满怀热情 

      今天,一流的销售人员会本能地认为,销售其实就是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增长。对客户的经营成果充满兴趣的销售人员凭直觉就能意识到这一点。这些销售人员拥有一颗炽热的心。他们真诚地希望看到客户成功,而客户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心情。 

      优秀的销售人员能清楚地表达其产品将如何帮助客户创造竞争优势。他们能够为客户带来无形收益并帮助其显著节省成本。他们通过量化收益(这有助于帮助客户减少预算上的约束),进而指出客户面临的问题,减少对方对变革的抗拒。总之,他们能够将客户眼球吸引到成效上来,而非一味关注成本。 

      他们通过这种方法为客户公司创造价值。他们在与客户谈话时尽量绕开价钱这个问题,最后也就不需要为客户打折。由于这些销售人员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客户的业务成果上,也就可以适度避免过多关注自己所面对的竞争对手。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评论客户的目标业务成果和所面临的业务挑战。 

      ·清楚客户评估成功的标准。 

      ·打造一个长长的增值业务名单(产品、服务等)。 

      ·介绍各个业务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之描述这些业务的价值, 

      ·展示公司实力如何影响客户的成功。 

      ·表现出对客户成功的浓厚兴趣。  [NextPage]

      销售精英特质三: 

      在客户公司建立关系网 

      卓越的销售人员会与每个大客户树立起牢固的关系。他们不会仅依赖某一个可靠的接口人。相反,他们会向各个层级以及各个部门的员工(从经理到小时工)进行推销。这些高效人才具有生意头脑,在与不同客户公司内的不同人物洽谈业务时都显得非常自信。 

      他们通过与多个接口人打交道,全面了解从单个产品到高度战略化解决方案,客户对之的兴趣和需求。然后,他们会向不同级别的不同职员了解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全盘采购计划。这样做,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到客户公司所有职能部门的共同需求,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接口人所在部门的特殊担忧。他们还懂得通过与多个接口人沟通来确定各种潜在威胁。 

      世界上最优秀的销售人才都知道,在客户公司找到支持者,是促进业务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顶级销售人员借助他们的内部支持者,来精心策划在客户公司内的营销网络。这些出色的销售人才知道永远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是当然,他们会改变意志不坚定者的立场,中立并同化敌对的思想。优秀的销售人才明白在搭建业务关系时,诚信至关重要。他们直觉地意识到,诚信是建立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的。于是他们始终如一地遵守向客户许下的承诺,以便赢得客户的信任。 

      这要求销售人员做到“如实推销产品,不能有任何虚夸”,一位CIO如是说。“不要试图通过你们的产品来打动我,我需要你们为我解决业务挑战,”一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也是这样说的。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充分利用客户公司各个职能与层级的人员。 

      ·想办法与关键人物建立关系。致力于成为客户的战略思想合作伙伴,为他们出谋划策。 

      ·为客户公司的关键人物提供信息,满足他们的需求,以促使其成为内部支持者。 

      ·与周围的人保持沟通,从闲谈中获取有用信息。 

      ·将成功归功于内部支持者。 

      ·遵守承诺,有言必有行。 

      销售精英特质四: 

      全方位发展个人才干 

      为了有效实现个人能力的全方位发展,顶级销售人员会对自身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了解。他们会不断拓展个人的产品知识,并从大量客户的成功故事中学以致用。通过了解公司各方面的实力,他们掌握到每种产品的毛利大概是多少。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仅是在工作后的第一年中。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明白每个产品、每项服务和每项业务将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不断加深个人产品知识的同时,这些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如何在公司内部找到主题专家,与他们进行各种高技术含量的对话。优秀的销售人员会在公司内部与其他同事建立有益的工作关系,并且明白在销售周期的初始阶段,获取各种见解和专门知识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对所掌握的产品知识的用途和需求进行自我评估。制定并实施个人学习计划。抓住培训机会,与主题专家一起共事,参加产品展示等。 

      ·探索新技术将如何促进公司实力的增强。 

      ·掌握如何在产品及服务的功效与为客户创造价值之间搭建桥梁。 

      ·了解自身公司及竞争对手公司的定价策略。 

      ·找到主题专家,从那里直接获得知识,并通过其协助抓住销售机遇,增强业务反应能力。 

      ·从其他销售人员那里了解其客户通过使用公司不同产品和服务获取价值的故事,从中吸取经验。   [NextPage]

      销售精英特质五: 

      擅长战略销售 

      优秀的销售人员懂得进行战略销售。他们了解客户的目标,也明确自身公司的目标。他们对整块蛋糕的大小了如指掌,即客户的采购总计划中与公司产品重叠的地方。他们不会过度关注竞争,但一定会密切留意竞争对手的行动。 

      这些销售人员开发了各种简单成文的客户战术,其中记录了主要目标和销售成功所需采取的关键战术。他们懂得在采取特定行动之前,全面考虑所有其他备选方案。他们知道如何围绕客户的购买周期来打造自己的销售战略,以免过度专注于个人的销售圈。 

      他们根据自己之前订下的目标跟进自己的绩效表现,与经理、同事和其他销售相关人员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通过不断学习,他们能够快速发现机遇,转变思想,定期更新销售战略。 

      在利用销售自动化系统作为战略规划工具方面,卓越的销售人员驾轻就熟,而不仅仅是利用会议计划辅助工具或数据库资源。他们知道哪些信息真正有用,以及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他们积极探索各种途径,以满足客户需求并为之增值。他们懂得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联合包裹的海斯(Dale Hayes)曾这样说过,“我们的销售人员必须懂得利用系统来实时收集、分析信息,并与客户和同事共享信息。”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优先考虑最能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客户。 

      ·针对高优先级客户制定客户战略计划。 

      ·与经理和其他人员分享自己的计划并获取反馈。 

      ·根据需要调整计划以确保成功。 

      ·时刻考虑如何发展长期客户关系。 

      销售精英特质六: 

      将自己视为变革的推动者 

      出色的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帮助客户实现变革来创造价值。他们知道通过做出改变,客户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并战胜挑战。他们将提供变革要用到的产品和服务。他们通过利用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见效时间。要想让客户做出改变,你必须想法改变其观念和决策过程。 

      专业的销售人员还明白,实现变革取决于两种关键类型的沟通:展示和洽谈。他们知道,有效的变革管理需要交互沟通和双方协商。他们不会将客户逼上绝境,让客户别无选择。相反,他们以咨询家的身份出现,帮助客户从多个方案中进行挑选。他们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产品和公司都有极大的信心,并将之视为实现客户公司业务成果改善方案的一部分。 

      Avery Dimension的切萨姆(Rick Cheatham)说过:“在现代社会,坦诚和礼貌非常重要。当你以诚恳的态度与客户打交道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你越是坦诚,客户也就越能敞开心扉。如果你把自己藏得很深,客户也不会与你靠得太近。” 

      顶级销售精英能够做到: 

      ·了解客户公司将实施的主要组织变革。 

      ·了解客户的兴趣在哪。 

      ·通过关键提问探寻其他解决方案。 

      ·通过组织会议促进交互讨论。 

      ·精心准备客户会议。 

      ·及时跟进。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