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降低甲醛释放量物质 环保家具不是梦
据德国最新消息:德国Wilhelm-Klauditz-Institut(WKI)Fraunhofer木材研究所和Fraunhofer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使用改良后的硅酸盐可以吸附甲醛,这是一种可以将刨花板中有害物质释放量减少40%的方法。
研究人员称,这种硅酸盐属于铝硅酸盐,其拥有一种多孔结构,内表面面积非常大,正是由于其这些特点,所以其可以起到像分子筛一样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吃掉”甲醛。
Fraunhofer硅酸盐研究所的项目经理KatrinBokelmann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将硅酸盐用作刨花板的一种填充材料,在木质材料中使用硅酸盐吸附污染物,这是一种全新的创意。”
如果Fraunhofer研究所的理念在商业上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其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对于木材产品的生产商和使用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甲醛特别是尿素甲醛一直是在刨花板、中纤板和胶合板生产中使用的树脂和胶水的主要成分。在这几十年中,在减少甲醛的释放量方面,板材生产商和胶水生产商都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介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简称IARC)已经认定甲醛为致癌物质。
IARC的认定已经帮助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AirResourcesBoard)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规范了有关燃料方面具体事项。
WKI的项目经理JanGunschera说,“通过我们的短期实验和一个月的长期实验都证明了这种硅酸盐能让板材甲醛的释放量减少40%。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检测我们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我们的实验显示这种物质也能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水平。研究人员还强调实验显示人工硅酸盐不会对复合木制板材的特性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这种新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研究人员表示,改良后的硅酸盐用在家具、天花板和其他木制产品中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甲醛的释放量,而且也可以降低室内其他醛类物质的含量。
“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项目,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根据中央的要求,2011年全国要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这将意味着有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在大城市中“居者有其室”。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成为人们所推出的住宅环境,智能家居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轻松、有序、高效的现代生活环境,因此已经成为房地产商追逐的热点。有媒体指出:“在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将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那样不合潮流。”
智能建筑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基础,很多开发商表示在建设小区时会充分考虑到建筑智能化的理念,这不仅能为后续市场提供硬性条件,也能成为其卖点和增长点。在智能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主要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楼宇对讲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楼宇对讲系统作为保障居住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热点。
所有的住宅小区都有户集中,容量大,统一保安管理的特点,就保障性住房的住户而言,除了都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小区安防系统必须满足"安全可靠、经济有效、集中管理"的要求。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安防系统,但是真正符合小区特点、适合小区使用的产品并不多。楼宇作为这样的产品,具有连线少、户户隔离不怕短路、户内不用供电、待机状态不耗电、不用专用视频线、稳定性高、性能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作为小区的公共设施,它承担着保障小区公共安全和为居民提供方便的双重责任。楼宇对讲系统在国内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市场前景看好,时至今日,生产厂商已猛增至250家左右。楼宇对讲与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智能停车场等共同组成了安防产业,从最初的普通对讲到如今的黑白可视对讲和彩色可视对讲,楼宇对讲市场呈多元化和综合化趋势发展,与侦烟感知器、瓦斯侦测器、防盗报警器、红外、门磁探头等结合,从而发挥防盗、报警、紧急求助等综合功能。
房地产商作为楼宇对讲市场的上游客户,二者很有默契地在市场中形成战略合作的关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让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智能建筑的概念无疑是竞争中的亮点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人民住房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地智能建筑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相应带动了楼宇对讲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近日,一本以中国唯一一座蒙古族家具博物馆藏品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蒙古族家具》出版发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蒙古族文化爱好者走进这座专题博物馆,了解蒙古族家具的变迁。
这座以蒙古族家具为主要藏品的博物馆,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占地约600 0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于近期面向公众开放。馆内收藏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近代蒙古族家具和饰品930余件,公开展出274件,展品多数为清末民初的蒙古族木质家具。
馆内设有“史海钩沉”“民俗奇葩”“艺苑撷珍”和“文化交流”4个单元,展示的蒙古族传统家具精品包括桌案类、贮藏类、坐卧类和架具类4种,主要有衣柜、板箱、方桌、轿子、佛教祭祀用的供桌、饮食器皿、捕猎工具和蒙古族贵族头饰等。
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馆长李京波表示,希望通过设立蒙古族家具博物馆,把一些经典的蒙古族木制家具保存下来,以保护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蒙古族木制家具的固有特性导致它们不易保存。”李京波说,由于制作家具的材料多为北方常见木材,如榆木、杨木、松木等,所以人们更新家具的周期短,收藏者很难见到年代久远的家具。
另外,蒙古族木制家具便于拆卸、组合的卯榫结构,与蒙古族曾经的游牧生活相适应,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组合、拆卸对家具损耗过大,减少了家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清朝以前的蒙古族家具很难保存到现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古朴精美的蒙古族家具已渐渐从牧人家中消失。“蒙古族家具博物馆的建成,使见证了草原文化物质形态成长过程的家具和饰品在馆内永久收藏,它们将成为蒙古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李京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