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业五招实现市场突围
第一招:多元化发展,顺势而为
2009年以来,一些家具品牌纷纷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橱柜品牌,竭力图谋向上下游的各个行业延伸,形成了深度发展的格局。衣柜是橱柜企业最先涉足的领域。此外,一些木地板企业,也开始涉足衣柜的生产。业内人士表示,橱柜行业的多元化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向衣柜领域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丰富产品线,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衣柜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洗牌在即,所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更应夯实发展根基,稳健前行。
第二招:渠道下沉二三线
许多知名品牌在一线市场面临销量减少、压力增大的困局,而二三线市场甚至四线市场的销量,却出乎意料地出现高增长。这使部分有远见的家具企业,在众多企业忙于在一线市场寻找商机、进行淡季突围的时候,对二三线市场进行快速扩张。其实我们必须看到,在政府逐渐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形势下,经适房、两限房的刚性需求,为家具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创造良机。由此可见,二三线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已经成了众多家具品牌渡过难关的必由之路。
第三招:寻找伙伴,异业联盟
在网络不断完善的今天,家具业也顺势而为,积极开拓网络市场。网上团购的出现,也为各大家具品牌进行跨行业的“跨行合作”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合作中,各种有利因素开始凸现。“在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因素时,与其他企业结盟是摆‘孤独感’的重要途径。事实上,许多家具企业早就开始与家装公司深度合作。
其次,参与合作的各方在品牌传播、渠道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资源共享,彼此的产品又不冲突,可以充分抢夺各自行业的市场份额。”专业人士表示,多元化生产与跨业联盟都可以帮助家具企业在市场低潮中站稳脚跟,同时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的现象。目前,包括许多知名家具品牌在内的众多家居品牌,都在努力寻求跨行业联盟,抱团拓市。
第四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目前,很多家具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存在认知误区。他们认为,树立品牌在广告里就可以实现,只要舍得在电视台或其他媒体投广告“烧钱”,知名度就能提高。其实不然。顾客对自己购买产品的满意度,一般都会有个心理平衡度,如果没达到这个平衡度,广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加之电视广告的成本比较高,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将产品定位在中、高端消费群,这时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等与产品定位不符,就很难为客户提供“中、高端”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影响企业信誉。
其实,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如果产品质量实现零缺陷,产品服务实现星级化管理标准,那么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就会大大提高。
第五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有人说:“在家具行业,无设计、无创新的产品就没有发展前途”。创新,是企业能否保持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而在我国家具行业,创新能力弱是家具企业的通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一旦高成本开发出的产品,很快就被别人抄袭、模仿,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对产品研发的热情。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四分之三的企业研发能力弱和缺少核心技术,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创新之道,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内需市场的新增长点,就是家具企业努力寻找的新蓝海和重点突破口。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以写字楼、酒店、大型购物商场为代表的商业物业增长迅速,而这些物业的建成运营,也为家居建材企业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新市场。
打造定制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二线城市的商业、酒店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期,对于办公家具、酒店家具的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这类家具和民用家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客户更强调产品的设计、风格是否能和其代表的项目理念吻合,由此特别重视产品的个性化特色。为抢占这部分细分市场,强调以自主创新设计和服务主导成为许多家居企业市场创新的着力点。
许多依靠贴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小企业,尽管上世纪90年代市场好时能获得不少订单,但进入2000年后,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往往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市场不景气或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无法应对而最终被淘汰,光靠低成本优势去和别人竞争,是无法长久地在这个市场生存的。酒店家具市场大,但做好并不容易。因为用户需求个性化、而且相比比较挑剔,生产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体系对接,就很难达到客户所需要的标准。
定制家具产品对技术能力、表现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做好这点,设计是基础。依靠一支强大的设计队伍,并且以设计为导向,介入到生产管制和销售管制中去,在前期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再以特色产品服务去引导客户要求,提升和超越客户原本所需求的标准。最终实现了由卖产品的市场转变为卖设计、卖服务的市场。
商用家居商机频现
目前,中国调内需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是60%左右,美国、西欧消费占GDP的比重是70%。业内专家分析,要发展消费,还需要载体,就必定会催生一系列的商业中心和广场等大型商业体,继而形成大型商圈。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看,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核心区域的商业、办公氛围均不断成熟,这均为大型商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入2010年,中国的商业地产需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尤以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为甚。包括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超甲级写字楼在内的多种商业物业,开业潮频现。而相关物业的大量开发建设,也促进了对下游家居建材行业的市场需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家居建材企业及时把握住了这股商业地产热潮借势崛起。以近年来在酒店、办公家具领域异军突起的行业黑马广州华尚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便是一个顺势而为,及时敏锐抓住市场变化的商机而发展壮大的例子。
广州华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金生认为,目前中国家具产业正迈向成熟,在激烈的市场震荡和竞争中,汰弱留强的趋势在加剧。家具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在邓金生看来,华尚近年来强势高速扩张的关键,在于及时把握了酒店、办公楼、高端住宅等细分市场对于产品的定制需求,改变了过去家具企业单纯靠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赢利模式,成功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在提升利润率的同时,也成为这部分定制市场中的无出其右的领军企业。
通过对国内几个主要红木家具生产基地长达一个月的调查,发现红木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一、上漆红木家具造假多
上漆红木家具表面光鲜,但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现象存在于99%的上漆红木家具。
很多厂家通过上漆上色在材质方面造假,如:在家具多个零部件夹杂大量白皮;采用非红木材质代替红木;以次料代替好料。这些手段都是通过上漆上色掩盖材质造假。建议广大消费者慎买上漆红木家具,尽量选择打蜡的红木家具。
二、木材烘干不到位或者根本未烘干
红木家具烘干优劣直接决定家具的使用寿命。烘干不到位家具易出现开裂、膨胀等现象。据统计,大部分厂家在制作红木家具的时候根本未采取烘干工艺。很多厂家的烘干就是采取自然烘干,仅有极少数厂家是用机器烘干。
三、贴牌现象不在少数
不少红木企业工厂规模其实并不大,由于各种原因货源跟不上,这些厂家以低价直接从小作坊买进半成品或者成品家具,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低价家具经过稍微加工,再冠以自己的品牌以高价倒卖给消费者,严重地损害了市场秩序,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如何挑选红木家具
优质的红木家具,表面会呈现出清晰精细的木纹,而劣质的木质家具,木纹几乎看不见。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要求反转家具,看清楚底部没有上漆的真实原木,以辨别真伪。如果发现木材有虫眼、掉沫,说明烘干不彻底,这样的家具不能买,因为虫眼会越来越大。
其次是看密度和雕工。密度高的上等红木,毛孔很细;相反,密度低的普通木材,毛孔就很粗大。而一件上乘的原木,也必须配合完美的雕工。全人工雕刻当然是首选。还要留意接驳位即榫头无松动和裂缝。
最后是看含水量和油漆。处理后的原木大概含水量为10%-30%,最好是5%。消费者可以用手摸摸家具底面或里面没有上漆的地方,如果感觉发潮,那么含水量起码在50%以上。
另一个办法是往木材没上漆处洒一点水,如果渗透得慢或完全不渗透,说明含水量高。油漆部分则要光滑、平整、不流唾、不起皱、无疙瘩。检查完表面,还要用手指甲掐一掐,掐进去了就说明内料腐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