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商局首次公布达芬奇家具调查情况
时间:2011-07-21 人气:61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近期,媒体曝光达芬奇公司家具涉嫌伪造产地、存在质量问题等情况后,广东省工商部门对辖区内涉及达芬奇家具的相关企业和门店进行了调查。昨日,广东省工商局首次公布各地调查情况。......
近期,媒体曝光达芬奇公司家具涉嫌伪造产地、存在质量问题等情况后,广东省工商部门对辖区内涉及达芬奇家具的相关企业和门店进行了调查。昨日,广东省工商局首次公布各地调查情况。
据悉,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已经分别对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立案调查,查封相关涉案产品。
省工商还表示,将及时受理涉及达芬奇家具的有关申诉,并根据对达芬奇家具店的调查结果,做好消费申诉的调解及消费者维权的指导工作,还将开展对声称进口产品和原产地为外国家具产品的专项检查。
查封3000多件涉案产品
7月11日上午,执法人员对位于天河北路1号的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经营标称产地为意大利、美国、西班牙、英国等国进口家具,标签为英文。由于当事人未能提供其销售的家具原产地的证明和进货单、进关单等材料,执法人员于7月14日现场查封了其在售家具42件,并对广州达芬奇公司涉嫌伪造商品产地的行为立案调查。
随后,工商执法人员对据称为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设在广州番禺区某镇的仓库进行检查,发现仓库的家具、灯饰以及床上用品等商品标称为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越南等地生产,对未能提供原产地证明、进关单等材料的3000多件家具、灯饰、床上用品进行了查封,并对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销售“三无”产品和伪造产地等虚假宣传行为立案调查。
加紧取证调查两家企业
7月11日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部门对深圳市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的仓库依法进行了检查,当天已对以上两家企业予以立案调查,对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的经营资料予以暂扣,对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商场及仓库)涉案物品予以就地封存,现正在加紧取证调查。
长丰家具公司否认涉案
东莞市工商局于7月10日下午及11日上午,会同市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央视报道涉及的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检查,于7月11日正式立案调查。7月12日,东莞市成立由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及产销情况进行调查。
经查,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及销售家具、家具配件、箱包、海绵、五金及货物进出口业务。但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该公司至今尚未获得出口木家具注册登记的资格,也没办理过货物进出口业务。
东莞市工商局检查发现,该公司曾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有两批布板挂架的业务往来,销售金额分别为9795.00元及12921.40元。除此之外,现场并未发现“达芬奇”系列产品,未发现反映该公司与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的合同、发票以及银行单据等证据。而经查询该公司的银行账户,暂未发现其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有资金往来。
在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承认与“长丰”有业务往来事宜,东莞长丰家具负责人黄文聪解释是其本人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曾在深圳市龙岗区设立一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长丰家具厂”的企业,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沙发。由于该厂早已注销,单据遗失,现已无法查清销售数量、价格、款式等情况。
黄文聪坚称,长丰公司没有生产或者加工过带有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的产品,也无业务往来。对黄文聪提供的情况,东莞市工商局仍然在调查核实之中。
相关粤专项检查进口家具行业
省工商表示将继续加强对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工商局对达芬奇家具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工作。加强与上海等地工商部门的协作,继续组织广州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做好对达芬奇家具专卖店销售的家具涉嫌虚假宣传及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东莞市工商局对长丰家具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媒体报道的家具行业普遍存在用进口产品冒充外国原产地产品,或者用“进口一套销售一批”的手法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广东省工商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对声称进口家具行业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行动。同时加强对标称进口产品质量的抽查力度,及时发现制售假冒及不合格进口产品的违法行为并加以查处。
假洋牌出口转内销并非家具行业独有
■记者观察
时下,对于日益发酵的达芬奇家具事件,铺天盖地是一片喊打喊杀声。原产地造假、虚假宣传、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种种劣迹之下让人们对其很容易产生义愤。尤其是达芬奇公司卖的都是天价的奢侈品家具,其“欺世盗名”进而盗利的手段,最终换来品牌终结,确是咎由自取。
但在主流声音之外,也存在为达芬奇品牌毁于一旦“叫屈”的声音。笔者采访的一位家具业同行就颇为惋惜达芬奇之死。言语之间,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事实上,在达芬奇事件后人人自危的家具行业,类似观点并不鲜见。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近日表态:“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对于达芬奇家具先出口再进口的质疑,现在很多其他商品都是这样的路径。”
朱长岭的观点难免有为自己所处行业辩解的嫌疑,但其对于“出口转内销”模式的说法却也是事实。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在《“达芬奇”究竟错在哪里》一文中称,我国出口再进口去年达到1068亿美元,贴牌制造产品大量使用的进口料件没有缴纳进口关税,在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时必须“出口”,以缴纳进口关税,是必要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媒体挖出达芬奇“假洋牌”家具要在保税区转了一圈再回国销售的原因之一。正如朱长岭所言,现在很多国际性品牌所生产的产品,产地都来源于世界不同的地方。产地在中国,运出去重新进关,获得一个国际品牌身份的产品本身并没有原罪,达芬奇错在其冒充意大利本地生产,产品质量本身有问题,以及没有告知家具真实的产地,欺骗了消费者。
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认为,应当区分开“假洋品牌”和伪劣产品、仿冒名牌。一些国内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确实让中国消费者很失望,砸了国货的牌子,像这类产品无论是贴上“土标签”还是挂上“洋牌子”,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而所谓“假洋牌”绝大多数并非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只是在国外注册,在国内运作,看起来像国外品牌而已。
笔者认为,眼下愈演愈烈的反“假洋牌”浪潮其实大可不必。毕竟消费者最终追求的还是产品的质量、设计、性价比等实在的东西。只要这个品牌的产品是好东西,并且没有用虚假宣传误导,何必管它是洋牌还是国货?不戴有色眼镜的消费习惯,更有利于鼓励国货专注品质,在洋牌的夹缝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
企业失信“假洋牌”诚信缺失惹怒民众一个不讲诚信,不把消费者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品牌,迟早都是要出问题的
在针对达芬奇家居的一片讨伐声中,对其借助“假洋牌”卖高价的愤慨堪称主流。达芬奇的丑闻,顺带着牵扯出更多行业的“假洋牌”问题,吸引着公众的持续关注。
事实上,打着洋货的招牌欺骗消费者,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独家。前有香武仕音响、欧典地板、法国意大利的所谓名牌服装,现在又出了个达芬奇。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地道的国货,套上个洋马甲,身价就翻了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而达芬奇的价卖得更高,谎撒得更大,欺骗性也就更强。
为什么企业乐于做“假洋牌”呢?广东本土一家服装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是国内消费市场需要“洋装”。由于中国消费者甚至是企业本身,对国产品牌都有低端的认知心理。为了高端,企业起个“洋名”,让人感觉产品是进口货,立马可以上档次,更重要的是在价格上“身价百倍”。
据介绍,一件成本仅在10元的服装,若装上个洋名,零售价可标出100元,而这10倍的价格空间可为企业消化物流运输成本、渠道费用成本、广告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企业也可借此获得较高的利润。
而渠道商方面对“洋”货也很感兴趣,“销售商不管你真洋、假洋,只有是洋名的服装,走货快且利润高,他们就喜欢。”记者从部分渠道商处获悉,为了迎合消费市场、让商品卖高价,有些渠道商还授意生产企业做“假洋鬼子”。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家具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却认为,达芬奇事件核心并非“洋品牌”还是“中国品牌”,而是“作为企业是否关注客户的体验”。
陈先生认为,达芬奇的家具在设计和质量上“其实还是不错的”,此事起因最早也并非100%原装进口和100%实木这些现在外界关心的问题,而是消费者反映家具有味道,而达芬奇没有妥善应对。
“不管是在发布会上老板哭诉创业史,还是后来企业拒绝退货的表态,都说明这个企业和企业家只关心自己,而缺乏对消费者体验的关注。”陈先生说,一个不讲诚信,不把消费者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品牌,迟早都是要出问题的。
监管缺位不是最后一个“假洋鬼子”达芬奇“假洋鬼子”现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洋品牌在入境、生产、销售几个环节都面临监管缺失
值得深思的是,“达芬奇”披着“洋”皮在国内横行13年却安然无事,每年监管部门包括负责流通领域质量的工商部门,把守国门关的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对消费领域具有一定监管职责的消委会,在过去多年的抽检、监管中为何都没有发现问题?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达芬奇“假洋鬼子”现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曝露出洋品牌在入境、生产、销售几个环节都面临监管缺失。
据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家具在检验检疫方面属于“非法检”,即由贸易双方协商,是否需要由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出具检验报告,双方若出于互相信任,可不要求检验检疫部门检测。不过,上述检验检疫部门人士指出,为了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他们一般会对进出口家具进行抽检,比如一批货里按比率抽查一些,检测的项目包括有害物质、标识、重金属、甲醛含量等。
广东一家进出口家具企业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该公司过往经验,检验检疫部门和工商部门对进口家具几乎没什么质量抽检。据其介绍,该公司的家具主要与意大利进行贸易,由于中国与欧盟国家签有贸易互惠条约,因此若该公司从意大利进口回来的家具,有产地证书,进口时检验检疫部门就不会抽检,或把关很松。该公司进口的意大利家具在市场上销售时,工商部门也极少来抽检。
国内知名维权律师邱宝昌分析,达芬奇家具入境时,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若仔细查验、一一对照报关单,不难找出漏洞。邱宝昌表示,事实证明,上述监管部门可立即发现问题,在“达芬奇”事件曝光后,上海海关很快在达芬奇公司来往单据中,发现了其家具存在境内“一日游”的假象。
同时,达芬奇家具的一些品牌产品是由东莞等地厂家代加工生产的,当地质检部门如果进入这些工厂检查、查验每一批货,也会发现标着“意大利产”、“美国产”的家具。在销售环节,“只要当地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稍微仔细地检查一下,至少其虚假宣传和不标产地的问题就很容易被发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有同感,他认为除了商家诚信缺失、国内消费观不正确外,监管部门也存在疏忽。“最主要是在流通环节,但也由于家具尤其是高档家具,属于小众消费群体,它们不像食品、化工品那样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监管部门对这块监管是疏忽。“工商要管理的范围、领域那么大,他们人力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抽。”
记者随后查询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质监局等相关官方网站,均没有查询到有关达芬奇家具的相关抽检信息。
消费盲目“崇洋媚外”情结推波助澜中国人不认可“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不是高档商品,为了维护“高端”形象,很多企业必须在周边国家生产
“很多人认为洋品牌质量好,用着有面子,因此非洋不买。”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表示,“假洋品牌“之所以在中国出现并长期存在,实际上与市场消费需求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洋货的推崇,让不少国际品牌或知名企业都无可奈何。有部分国际品牌在国内耕耘多年,国内市场业务板块也越来越大,若按照正常的经商之道,为了尽快满足市场需要、降低成本,他们应该在国内设厂。然而,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中国制造的排斥却让他们不得不在周边国家寻找生产地。
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企业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会考虑在国内设厂,尽管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快速增长,该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亚太区研发中心,但“生产”这块仍然不在在华投资的战略中。
该高层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该公司所走路线属于高档、奢侈品牌,但国人不认可“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不是高档商品,为此,为了维护“高端”形象,他们必须在周边国家生产。
另一家韩国快消品企业,在威海拥有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该基地生产的所有商品不内销,只出口销往韩国、泰国或其他国家,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他们则从东南亚国家生产后再进口。该公司高层表示,他们要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国内消费者认为进口的产品才是高质量,才能与其“高价”相符。
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而言,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在提升,消费者应该转变“崇洋媚外”情结,要清除市场给予国外品牌之高信用溢价,需为消费者提供信用高的国产品牌,消费者也应该对国内品牌有信心。
据悉,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已经分别对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立案调查,查封相关涉案产品。
省工商还表示,将及时受理涉及达芬奇家具的有关申诉,并根据对达芬奇家具店的调查结果,做好消费申诉的调解及消费者维权的指导工作,还将开展对声称进口产品和原产地为外国家具产品的专项检查。
查封3000多件涉案产品
7月11日上午,执法人员对位于天河北路1号的广州达芬奇家居饰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经营标称产地为意大利、美国、西班牙、英国等国进口家具,标签为英文。由于当事人未能提供其销售的家具原产地的证明和进货单、进关单等材料,执法人员于7月14日现场查封了其在售家具42件,并对广州达芬奇公司涉嫌伪造商品产地的行为立案调查。
随后,工商执法人员对据称为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设在广州番禺区某镇的仓库进行检查,发现仓库的家具、灯饰以及床上用品等商品标称为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越南等地生产,对未能提供原产地证明、进关单等材料的3000多件家具、灯饰、床上用品进行了查封,并对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销售“三无”产品和伪造产地等虚假宣传行为立案调查。
加紧取证调查两家企业
7月11日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部门对深圳市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的仓库依法进行了检查,当天已对以上两家企业予以立案调查,对欧美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的经营资料予以暂扣,对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商场及仓库)涉案物品予以就地封存,现正在加紧取证调查。
长丰家具公司否认涉案
东莞市工商局于7月10日下午及11日上午,会同市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央视报道涉及的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检查,于7月11日正式立案调查。7月12日,东莞市成立由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及产销情况进行调查。
经查,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及销售家具、家具配件、箱包、海绵、五金及货物进出口业务。但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该公司至今尚未获得出口木家具注册登记的资格,也没办理过货物进出口业务。
东莞市工商局检查发现,该公司曾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有两批布板挂架的业务往来,销售金额分别为9795.00元及12921.40元。除此之外,现场并未发现“达芬奇”系列产品,未发现反映该公司与深圳达芬奇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的合同、发票以及银行单据等证据。而经查询该公司的银行账户,暂未发现其与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有资金往来。
在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承认与“长丰”有业务往来事宜,东莞长丰家具负责人黄文聪解释是其本人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曾在深圳市龙岗区设立一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长丰家具厂”的企业,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沙发。由于该厂早已注销,单据遗失,现已无法查清销售数量、价格、款式等情况。
黄文聪坚称,长丰公司没有生产或者加工过带有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的产品,也无业务往来。对黄文聪提供的情况,东莞市工商局仍然在调查核实之中。
相关粤专项检查进口家具行业
省工商表示将继续加强对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工商局对达芬奇家具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工作。加强与上海等地工商部门的协作,继续组织广州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做好对达芬奇家具专卖店销售的家具涉嫌虚假宣传及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东莞市工商局对长丰家具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媒体报道的家具行业普遍存在用进口产品冒充外国原产地产品,或者用“进口一套销售一批”的手法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广东省工商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对声称进口家具行业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行动。同时加强对标称进口产品质量的抽查力度,及时发现制售假冒及不合格进口产品的违法行为并加以查处。
假洋牌出口转内销并非家具行业独有
■记者观察
时下,对于日益发酵的达芬奇家具事件,铺天盖地是一片喊打喊杀声。原产地造假、虚假宣传、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种种劣迹之下让人们对其很容易产生义愤。尤其是达芬奇公司卖的都是天价的奢侈品家具,其“欺世盗名”进而盗利的手段,最终换来品牌终结,确是咎由自取。
但在主流声音之外,也存在为达芬奇品牌毁于一旦“叫屈”的声音。笔者采访的一位家具业同行就颇为惋惜达芬奇之死。言语之间,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事实上,在达芬奇事件后人人自危的家具行业,类似观点并不鲜见。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近日表态:“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对于达芬奇家具先出口再进口的质疑,现在很多其他商品都是这样的路径。”
朱长岭的观点难免有为自己所处行业辩解的嫌疑,但其对于“出口转内销”模式的说法却也是事实。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在《“达芬奇”究竟错在哪里》一文中称,我国出口再进口去年达到1068亿美元,贴牌制造产品大量使用的进口料件没有缴纳进口关税,在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时必须“出口”,以缴纳进口关税,是必要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媒体挖出达芬奇“假洋牌”家具要在保税区转了一圈再回国销售的原因之一。正如朱长岭所言,现在很多国际性品牌所生产的产品,产地都来源于世界不同的地方。产地在中国,运出去重新进关,获得一个国际品牌身份的产品本身并没有原罪,达芬奇错在其冒充意大利本地生产,产品质量本身有问题,以及没有告知家具真实的产地,欺骗了消费者。
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认为,应当区分开“假洋品牌”和伪劣产品、仿冒名牌。一些国内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确实让中国消费者很失望,砸了国货的牌子,像这类产品无论是贴上“土标签”还是挂上“洋牌子”,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而所谓“假洋牌”绝大多数并非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只是在国外注册,在国内运作,看起来像国外品牌而已。
笔者认为,眼下愈演愈烈的反“假洋牌”浪潮其实大可不必。毕竟消费者最终追求的还是产品的质量、设计、性价比等实在的东西。只要这个品牌的产品是好东西,并且没有用虚假宣传误导,何必管它是洋牌还是国货?不戴有色眼镜的消费习惯,更有利于鼓励国货专注品质,在洋牌的夹缝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
企业失信“假洋牌”诚信缺失惹怒民众一个不讲诚信,不把消费者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品牌,迟早都是要出问题的
在针对达芬奇家居的一片讨伐声中,对其借助“假洋牌”卖高价的愤慨堪称主流。达芬奇的丑闻,顺带着牵扯出更多行业的“假洋牌”问题,吸引着公众的持续关注。
事实上,打着洋货的招牌欺骗消费者,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独家。前有香武仕音响、欧典地板、法国意大利的所谓名牌服装,现在又出了个达芬奇。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地道的国货,套上个洋马甲,身价就翻了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而达芬奇的价卖得更高,谎撒得更大,欺骗性也就更强。
为什么企业乐于做“假洋牌”呢?广东本土一家服装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是国内消费市场需要“洋装”。由于中国消费者甚至是企业本身,对国产品牌都有低端的认知心理。为了高端,企业起个“洋名”,让人感觉产品是进口货,立马可以上档次,更重要的是在价格上“身价百倍”。
据介绍,一件成本仅在10元的服装,若装上个洋名,零售价可标出100元,而这10倍的价格空间可为企业消化物流运输成本、渠道费用成本、广告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企业也可借此获得较高的利润。
而渠道商方面对“洋”货也很感兴趣,“销售商不管你真洋、假洋,只有是洋名的服装,走货快且利润高,他们就喜欢。”记者从部分渠道商处获悉,为了迎合消费市场、让商品卖高价,有些渠道商还授意生产企业做“假洋鬼子”。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家具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却认为,达芬奇事件核心并非“洋品牌”还是“中国品牌”,而是“作为企业是否关注客户的体验”。
陈先生认为,达芬奇的家具在设计和质量上“其实还是不错的”,此事起因最早也并非100%原装进口和100%实木这些现在外界关心的问题,而是消费者反映家具有味道,而达芬奇没有妥善应对。
“不管是在发布会上老板哭诉创业史,还是后来企业拒绝退货的表态,都说明这个企业和企业家只关心自己,而缺乏对消费者体验的关注。”陈先生说,一个不讲诚信,不把消费者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品牌,迟早都是要出问题的。
监管缺位不是最后一个“假洋鬼子”达芬奇“假洋鬼子”现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洋品牌在入境、生产、销售几个环节都面临监管缺失
值得深思的是,“达芬奇”披着“洋”皮在国内横行13年却安然无事,每年监管部门包括负责流通领域质量的工商部门,把守国门关的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对消费领域具有一定监管职责的消委会,在过去多年的抽检、监管中为何都没有发现问题?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达芬奇“假洋鬼子”现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曝露出洋品牌在入境、生产、销售几个环节都面临监管缺失。
据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家具在检验检疫方面属于“非法检”,即由贸易双方协商,是否需要由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出具检验报告,双方若出于互相信任,可不要求检验检疫部门检测。不过,上述检验检疫部门人士指出,为了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他们一般会对进出口家具进行抽检,比如一批货里按比率抽查一些,检测的项目包括有害物质、标识、重金属、甲醛含量等。
广东一家进出口家具企业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该公司过往经验,检验检疫部门和工商部门对进口家具几乎没什么质量抽检。据其介绍,该公司的家具主要与意大利进行贸易,由于中国与欧盟国家签有贸易互惠条约,因此若该公司从意大利进口回来的家具,有产地证书,进口时检验检疫部门就不会抽检,或把关很松。该公司进口的意大利家具在市场上销售时,工商部门也极少来抽检。
国内知名维权律师邱宝昌分析,达芬奇家具入境时,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若仔细查验、一一对照报关单,不难找出漏洞。邱宝昌表示,事实证明,上述监管部门可立即发现问题,在“达芬奇”事件曝光后,上海海关很快在达芬奇公司来往单据中,发现了其家具存在境内“一日游”的假象。
同时,达芬奇家具的一些品牌产品是由东莞等地厂家代加工生产的,当地质检部门如果进入这些工厂检查、查验每一批货,也会发现标着“意大利产”、“美国产”的家具。在销售环节,“只要当地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稍微仔细地检查一下,至少其虚假宣传和不标产地的问题就很容易被发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有同感,他认为除了商家诚信缺失、国内消费观不正确外,监管部门也存在疏忽。“最主要是在流通环节,但也由于家具尤其是高档家具,属于小众消费群体,它们不像食品、化工品那样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监管部门对这块监管是疏忽。“工商要管理的范围、领域那么大,他们人力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抽。”
记者随后查询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质监局等相关官方网站,均没有查询到有关达芬奇家具的相关抽检信息。
消费盲目“崇洋媚外”情结推波助澜中国人不认可“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不是高档商品,为了维护“高端”形象,很多企业必须在周边国家生产
“很多人认为洋品牌质量好,用着有面子,因此非洋不买。”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表示,“假洋品牌“之所以在中国出现并长期存在,实际上与市场消费需求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洋货的推崇,让不少国际品牌或知名企业都无可奈何。有部分国际品牌在国内耕耘多年,国内市场业务板块也越来越大,若按照正常的经商之道,为了尽快满足市场需要、降低成本,他们应该在国内设厂。然而,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中国制造的排斥却让他们不得不在周边国家寻找生产地。
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企业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会考虑在国内设厂,尽管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快速增长,该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亚太区研发中心,但“生产”这块仍然不在在华投资的战略中。
该高层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该公司所走路线属于高档、奢侈品牌,但国人不认可“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不是高档商品,为此,为了维护“高端”形象,他们必须在周边国家生产。
另一家韩国快消品企业,在威海拥有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该基地生产的所有商品不内销,只出口销往韩国、泰国或其他国家,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他们则从东南亚国家生产后再进口。该公司高层表示,他们要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国内消费者认为进口的产品才是高质量,才能与其“高价”相符。
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而言,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在提升,消费者应该转变“崇洋媚外”情结,要清除市场给予国外品牌之高信用溢价,需为消费者提供信用高的国产品牌,消费者也应该对国内品牌有信心。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虽然达芬奇仍然没有公布退换货标准,但消费者已经坐不住了。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市消协目前还未接到此类投诉。达芬奇前晚给记者电邮答复,称将“承担责任,绝不推卸”。
记者昨天从市消协了解到,目前其还未接到针对达芬奇的投诉。记者7月18日和7月19日先后两次向达芬奇所公布的公共邮箱发出采访提纲,直到昨日将近11点,达芬奇回复称,其正在配合相关部门核实情况,暂时还无法对“如何退换货”等问题进行回答。对于媒体关心的问题,在相关部门得出结论后,会第一时间告知。
阅读全文
下一条:购买实木家具须眼明心细
“达芬奇天价家具被指造假”事件继续发酵。近几天,记者分别采访部分家具店、市民及相关部门,这些被采访对象纷纷表示,“达芬奇”事件只是一种现象,它集中体现了家具乱象的真实情况。
实木家具懂行买者实在少
上周日,记者来到沙河西路宜家家居欧洲店,只见该店家具品种十分丰富,各种材质应有尽有。
在一款进口木地板特价促销柜台前,记者碰到一对将于10月结婚的青年情侣。男方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房子水电、瓷砖等已完工,原先准备买好点、上档次的实木地板和柜子,“达芬奇”事件出现后,他们对买进口家具心有余悸,只好带木工前来细看,自己一点都不懂。
在国内一有名品牌衣柜柜台前,正忙着招呼客人的张姓服务员告诉记者,在“达芬奇”事件出现后的这一段时间,前来订购的人比以前增加两成,有的是直接买现成的,有的则是订做。咨询的人每天几十个,主要内容是问价格、是否全部实木等问题。
昨天,记者来到宝安北路一销售红木的家具店,随机询问上述两处前来看货的8位市民,除了上述青年情侣带木工来看货外,其余市民均表示不懂这些家具木质情况。
要防四种“猫腻”
昨天,记者联系从事了10多年木工的覃师傅。他告诉记者,当前家具以皮质、实木、复合板三类居多。实木家具因经久耐用颇受市民欢迎,价格近几年也随相关木材的减少水涨船高,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实木家具,市民购买都要注意四种“猫腻”。
一是同一属的木头冒名顶替,譬如海南黄花梨,据了解目前真正全部由该木做成的家具极其稀少。不少商家卖家具时,标示牌是“黄花梨”,口头标榜是“海南黄花梨”,实际是越南、南美等地的黄花梨,价格上便宜好多。
二是以部分代整体。一般常见的手法是,家具主要承载重量的框架是实木,其他部分有的是表皮贴木的复合板,常人不易识别,有的则是高密度板。
三是以彼木代此木,偷梁换柱。目前,所卖家具经过上漆后,非专业人士很难从年轮、硬度、纹路等方面来判断其究竟是什么木质,有的厂家就以便宜木材代替另一种木材,从中牟取暴利。
四是掺杂其他木材。常见手法是,主要框架、视线易发现地方全是商定的木材,衣柜背板、顶层、抽屉底板等则用其他便宜木材,以降低成本。
多年从事林业管理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的郭先生提醒广大消费者,深圳目前还没有专业木材鉴定机构,市民若有怀疑,可到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林科院木材研究所进行鉴定,这是广东省唯一的木材权威鉴定机构。消委会有关人士则提醒消费者莫盲目崇洋。
实木家具懂行买者实在少
上周日,记者来到沙河西路宜家家居欧洲店,只见该店家具品种十分丰富,各种材质应有尽有。
在一款进口木地板特价促销柜台前,记者碰到一对将于10月结婚的青年情侣。男方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房子水电、瓷砖等已完工,原先准备买好点、上档次的实木地板和柜子,“达芬奇”事件出现后,他们对买进口家具心有余悸,只好带木工前来细看,自己一点都不懂。
在国内一有名品牌衣柜柜台前,正忙着招呼客人的张姓服务员告诉记者,在“达芬奇”事件出现后的这一段时间,前来订购的人比以前增加两成,有的是直接买现成的,有的则是订做。咨询的人每天几十个,主要内容是问价格、是否全部实木等问题。
昨天,记者来到宝安北路一销售红木的家具店,随机询问上述两处前来看货的8位市民,除了上述青年情侣带木工来看货外,其余市民均表示不懂这些家具木质情况。
要防四种“猫腻”
昨天,记者联系从事了10多年木工的覃师傅。他告诉记者,当前家具以皮质、实木、复合板三类居多。实木家具因经久耐用颇受市民欢迎,价格近几年也随相关木材的减少水涨船高,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实木家具,市民购买都要注意四种“猫腻”。
一是同一属的木头冒名顶替,譬如海南黄花梨,据了解目前真正全部由该木做成的家具极其稀少。不少商家卖家具时,标示牌是“黄花梨”,口头标榜是“海南黄花梨”,实际是越南、南美等地的黄花梨,价格上便宜好多。
二是以部分代整体。一般常见的手法是,家具主要承载重量的框架是实木,其他部分有的是表皮贴木的复合板,常人不易识别,有的则是高密度板。
三是以彼木代此木,偷梁换柱。目前,所卖家具经过上漆后,非专业人士很难从年轮、硬度、纹路等方面来判断其究竟是什么木质,有的厂家就以便宜木材代替另一种木材,从中牟取暴利。
四是掺杂其他木材。常见手法是,主要框架、视线易发现地方全是商定的木材,衣柜背板、顶层、抽屉底板等则用其他便宜木材,以降低成本。
多年从事林业管理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的郭先生提醒广大消费者,深圳目前还没有专业木材鉴定机构,市民若有怀疑,可到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林科院木材研究所进行鉴定,这是广东省唯一的木材权威鉴定机构。消委会有关人士则提醒消费者莫盲目崇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