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如何激发员工的原动力
在企业里面,员工激情不够,动力不足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年轻的员工身上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这是令老板非常苦恼的问题。因为在企业里如果员工没有激情和活力,就会造成整个团队如一潭死水。这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最大的短腿。激发员工的原动力是老板应该高度重视的基础工作。要想激发员工的原动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员工做喜爱并擅长的工作
喜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喜爱他就会主动去做,而且不会过多地计较得失。如果他喜欢爱并且擅长那效果会更好。因为擅长他很容易出成绩,这时老板再给予及时的表彰和鼓励,他的动力会更足。没有人去主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企业里常说,员工只会做老板检查的事情。这种说法是指员工因为老板要检查所以才被动地去做,这和员工主动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有着本质的不同。做为老板要在最大程度上让员工去做他喜欢并擅长的工作,这祥员工有动力,老板管理起来也相对轻松。
二、帮助员工预测未来
员工之所以没有动力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测不够,或者说是有意识地回避。也有一种可能是对自身的要求不高所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是中国发展到今天,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两个独生子女抚养四位老人,而且这种现象要在很长时间里延续下去。为了让双方的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做为子女不光要在经济上做好准备,在时间上也要做充足的准备。所以现在的年轻员工如果你不努力去打拚、去积累,将来你拿什么去向父母进孝呢?而且你的孝心是什么层面的?你有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你的后代也要靠你来成长,你能给你的后代提供什么祥的成长条件和环境?我想很多年轻的员工并没有认真地想这个问题。一旦当他们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一定会用百倍的努力去工作、去打拚。这祥员工的原动力就会激发出来。
三、让员工多和成功人士在一起
一个人要想成长就要和比自己成功的人在一起,这是个铁律。如果总和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就很容易产生飘飘然、小富即安的心态。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也不会再努力打拚了,因此造成动力缺失。可是和比自己成功的人在一起,就会产生自卑、就会激发欲望,人家会成功我为什么不行?我并不比他们差呀?甚至不如我的人都成功了,都过上了高质量的生活,为什么我还是现在这种状态?当这些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中的时候,他就有了动力,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找方法、去努力成功。老板要多让企业里的成功人士或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来公司演讲或交流,多给员工接触成功人士的机会,这对激发员工原动力非常有益。
四、多让员工体验成功的感觉
什么是成功呢?宽泛地说是指一个人实现了他既定的目标。企业里面的很多员工并不是没有成功,而是我们企业没有让他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当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成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个任务的时候,老板一定要对这种小成功给予及时的表彰和鼓励。让员工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感觉真棒!原来成功并不难!我也可以成功!一旦找到了这种成功的感觉,他们就会在成功的路上不断地走下去。最后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也实现了自我。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团队必然是生机无限。
以上产品图由 赞创不锈钢家具配件厂 提供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已在多年以前就被人们所认同了,如何去鉴别人才古今中外更是方法颇多,鉴别人才其实就是两个字:“观”和“”察“,下面我就谈谈招聘时应该如何去”观察“。
一、“观人”。
“观”重在表象,是一个瞬间。但要求察言观色、由表及里,也就是从主观上给人一个初步评价,再由主观逐步转向客观。
我们在面试前对应试者的学历、专长、性格等都有了一个书面的了解,但这未必是真实的,所以“观”就是要对这些了解做进一步的验证,同时搜集更多的信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观”人无数,但是要想系统地去“观”一个人,带着目的去“观”一个人,却并不容易。
“观”仪表,招聘不能以貌取人,在职业细分化的今天,着装也逐步的不固定了,对人仪表的要求就是整洁。也就是说,应试者的服装并不一定非要很正式,但一定要整洁。一个衣衫不整的应试者,很难把他同办事干练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同时,不注意卫生的人还会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观”举止,走路时抬头挺胸还是佝偻懒散,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前者做事往往光明磊落,后者则可能反之。进屋后注意随手关门,坐下时轻手轻脚,表明此人注意细节,办事稳重。如果是进门后大大咧咧,行动风风火火,则此人可能做事粗心,容易丢三落四。举手投足,小动作反映出大性格。
“观”神色,神由心生,一个心态积极健康的应试者,神色从容,愠而不火。在面试中,面试者常常会问到一些应试者准备不及的问题,如果神色大变者,不是对背景有所隐瞒,就是对工作无能为力。优秀的应试者即使遇到一时不能处理的难题,在短暂的神色波动之后,会很快镇定下来;而心理素质较差者则很难平复心境。
尽管“观”能判断出应试者的一些性格特征,但并不能完全依据“观”下结论,因为第一印象毕竟不十分准确,如果要真实的了解一个人,还要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判断,也就是第二步“察”。
二、“察人”。
“察”重在实质。如果说“观人”是主观上给人一个初步印象,那么“察人”就是用客观来对其验证。做事为人主要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而思想决定了人的习惯,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形成与此相似的性格。所谓“性格左右命运”,“性格”在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上会起很大的作用,他不仅能决定事业的成败,而且对人一生的影响很大。现在应试者学习了许多面试技巧,把自己伪装成公司需要的人,但人的性格是伪装不出来的,经常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关键是用什么方法来“察”。
“察”的讲究的是技巧,一般应试者起初都会很紧张,要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例如:以往工作的描述、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等等。给求职者一个轻松的开始,但是这不是例行公事的问,里面隐藏的东西其实很多:口述工作经历与简历描述有差别的,例如某个很重要的工作流程口述时一语带过,则证明其在这方面可能不是很精通,甚至没有作过,这方面就可以抓住追问下去;介绍不出自己家乡特色的,可能对身边事物不太关心,甚至缺少自豪感;谈及自己父母时语气中丝毫没有感恩之心的,则证明这个人很难交心,父母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了。当然对于应试者的回答,不要表现出不可忍耐,更不要争论、说教或教训别人。要言词诚恳一方面可表现面试者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于诚恳的言词中透露出良好的公司形象,为吸引更多求职者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应试者消除紧张,更好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对于为何离开原单位着类的问题点到及至,因为很少有人说实话,可以在其他的问题中隐藏,从侧面打开求职者的心扉。
“察人”是一个过程。招聘员工都有一个试用的阶段,这就是“察”的过程。招来的人如何去用,招来的人是否能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这些问题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招聘不是随员工入职而结束,“察”始终贯穿与员工在企业的整个过程。《庄子-列御寇》中有: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此为观人九法,其实也就是察人九法,通过这些就可以区分人才与庸才,君子与小人。古人智慧是对“察人”的最好诠释。
孔子在《论语》中讲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实也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从何去“观察”人的提出了标准,即:道、德、仁、艺四个要点。“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真正的人才对这四个重点都应有所偏重。
招聘就是要从“道、德、仁、艺”四方面去了解人,去“观察”人,因为招聘不止是为了招聘人才,更是在招聘企业的明天。